什么是结缔组织病
结缔组织病的种类有哪些

结缔组织病的种类有哪些
一、概述
在临床医学中结缔组织病是一种以疏松结缔组织粘液样水肿和纤维蛋白样变性作为病理基础的疾病。
它被认为是由于胶原纤维发生纤维蛋白样变性而造成的,因此它又被叫做弥漫性胶原病或者是胶原血管病。
该病一般认为与遗传因素、免疫以及受病毒感染有关。
其中结缔组织病包括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结节性多动脉炎、韦格纳氏肉芽肿、巨细胞动脉炎和干燥综合征等疾病。
二、步骤/方法:
1、
该病一般与自身免疫功能失调有关系,所以患者应该加强锻炼,而且生活要保持规律,还要保持一个愉快的心情,这样能够使机体免疫功能得到加强。
同时患者还要注意保暖,不要生活在寒冷、潮湿的环境中,而且房屋温度、湿度要注意适宜,注意被褥衣物要干燥,尽量避免受风寒。
2、
该病患者尽量少食用豆类食物,由于结缔组织病的患者可能会使肾受损害,这时患者就要注意少吃豆类食物。
患者在饮食上可以多补充一些优质蛋白质,其中以动物蛋白为主,比如牛奶、鸡蛋、鱼类、瘦肉等食物。
3、
对于热性食物患者也不宜服用,这主要是针对有内热症状的患者说的,热性体质的人不适合食用热性食物,否则会造成体质更加热。
一般要选择服用凉性食物。
其中热性食物包括羊肉、狗肉、马肉、大蒜、洋葱、龙眼、荔枝等。
三、注意事项:
熏烤类食物患者最好也不要食用,由于熏烤类食物里面含有某些致癌物质,它们是由熏烤时的燃料,比如松柏枝叶、锯末、炭火、煤、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在没有完全燃烧时,产生的多环芳烃,然而多环芳烃又是一类致癌的化学物质,这对患者身体较为不利,而且该食物中的含盐量也比较多,这会使结缔组织病得患者血压上升加重,因此熏烤类食物患者最好不要食用。
什么是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

什么是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结缔组织病是一组多系统,多器官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硬化症、多肌炎/皮肌炎、干燥综合征等,结缔组织病对于人体内部结构的稳定,肢体正常活动起到重要作用。
病程长、病情复杂是该病的基本特征。
结缔组织病是一种对全身多组织器官造成损害的慢性疾病,目前结缔组织病多归于风湿免疫科治疗。
该类疾病不仅对结缔组织本身产生损害,其对于患者呼吸系统也会产生比较明显的损害,间质性肺病就是结缔组织病在呼吸系统上的一种比较显著的损害情况。
普通群众对于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炎比较陌生,从结缔组织病发病率角度来看,发病率呈上涨趋势,下面我们将对该类疾病进行详细介绍。
间质性肺炎属于结缔组织比较常见的其他脏器损害,诸多常见的结缔组织病都能在一定时间节点引发间质性肺炎,由于该病治疗难度大因此备受重视。
针对此类疾病,在临床治疗工作中缺乏切实有效的用药方案,治疗过程中主要根据结缔组织病所采用的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的方式进行治疗,同时根据不同患者所出现的不同临床症状,在治疗过程中还会给予针对性用药。
但是很多情况下,在肺部临床症状相对不明显的情况下,绝大多数结缔组织病患者在就诊治疗过程中并未重视其肺部病变,因此患者这一部分的病变往往受到忽视,而由结缔组织病所导致的间质性肺疾病病情发展难以预料,很多患者出现间质性肺病后病情发展比较快,肺功能受损情况严重,而有间质性肺病引起的呼吸功能损害造成了大量结缔组织患者死亡,因此在结缔组织病治疗中,重点分析患者肺部情况尽早发现间质性肺病是结缔组织病治疗重点。
这里我们针对该类疾病的发病机制进行分析,由于患者本身存在结缔组织病,因此一些关键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决定此类疾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讲,该病患者在早期肺部症状表现往往会受到其他症状的掩盖,但这不代表该类疾病患者早期不存在肺部异常,早期主要表现为一系列肺部炎性改变,比较常见的包括肺间质炎性细胞浸润以及肺泡上皮炎性损伤等。
什么是结缔组织病

什么是结缔组织病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 CTD〕是一组与免疫反应有关的人体多器官多系统结缔组织的炎症性疾病,其主要病变为粘液性水肿、纤维蛋白样变性及坏死性血管炎。
传统的结缔组织病包括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结节性多动脉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等。
风湿一词起源于古希腊。
公元前4世纪,《希波克拉底全集》有关人体解剖一文中认为:人体的体液由于湿冷而下注于四肢、内脏引起疾病,即为风湿。
我国《黄帝内经》(公元前5世纪)也把风寒湿三气杂合为痹。
因为风湿病大多累及关节而引起疼痛,所以风湿这一词一直沿用至今。
随着医学的发展,人类的认识也越来越多,其实风湿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主要累及结缔组织,大多数病人有关节、肌肉的病变。
与机体的免疫学异常有关,是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风湿免疫系统病)。
它包含了许多疾病,如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皮肌炎、干燥综合征、硬皮病、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
混合结缔组织病〔mixed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MCTD〕是自身免疫性疾病,MCTD是指临床上有类似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系统性硬化症、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混合表现,而不能确定其为哪一种疾病,并伴有血清学上高滴度的抗RNP抗体。
经多年观察大量病例,症状不变,故人们普遍认为MCTD是一种独立的疾病。
风湿免疫病学是一门年轻的临床医学学科,由于起步较晚,人们对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认识尚浅,易引起漏诊、误诊。
风湿免疫性疾病指主要侵犯关节、肌肉、骨骼及关节周围的软组织、结缔组织,如肌腱、韧带、滑囊、筋膜等部位的病。
常见的有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皮肌炎、干燥综合征、硬皮病、混合性结缔组织、系统性血管炎、骨与关节的病变,因此常见的症状有:1.发热是风湿免疫病的常见症状,可为低热、中等度发热、也可为高热,往往可表现为不规则的发热,一般无寒颤,抗生素无效,同时血沉快,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成人斯帝尔病、急性嗜中性发热性皮病、脂膜炎等均可以发热为首发症状。
结缔组织病1

• 2.性激素:
本病在育龄期女性发病率高。动物实验表明雌激素使 NZB/NZW小鼠病情加剧,而雄激素可缓解病情。目前 认为雌激素与SLE发病有关,而雄激素对SLE发病有保护 作用。
• 3.环境因素: 紫外线可使表皮细胞的DNA抗原发生改变,激 发机体产生DNA抗体,而加剧病情; 寒冷、外伤、精神创伤等都可促使本病的发生 发展;
实验室检查
• 一般检查: 1.SLE患者中全血减少(包括RBC、WBC及N和L 分类、BPC)。 2.血沉增快。 3.尿常规:蛋白尿、血尿、管型尿、24小时尿 蛋白定量为判断SLE病情活动的生要指标。 4.丙球蛋白明显升高,白蛋白减少,冷球蛋白 阳性。 5.肺功能、胸X线检查异常。 6.心电图、超声检查异常等。
临床表现
(三)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
占LE的10%。多见于中青年,男女之比为1: 3。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发现预后介于 DLE和SLE之间。
临床表现
• 1.皮疹:分布于面、耳、上胸、背、肩和 手背等处。主要有丘疹鳞屑型和环形红 斑型。
手背部丘疹鳞屑型银屑病样外观
面部环形红斑
临床表现
①丘疹鳞屑型:初期为小丘疹,逐渐扩 大成斑块,附有少许鳞屑,可呈银屑病 样或糠疹样。 ②环形红斑型:初为水肿性红斑,逐渐 扩大,中央皮疹消退,外周轻度浸润水 肿性红斑,常呈环状或不规则形,无明 显毛囊角质栓。 • 2.系统症状:常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 如关节酸痛、低热、乏力、肌痛等。光 敏感也常见。
小儿结缔组织病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小儿结缔组织病的病因治疗与预防结缔组织疾病是指结缔组织炎症、水肿、增生和变性、关节、肌肉疼痛或僵硬的一组疾病。
近年来,它也被称为风湿病。
儿童有风湿热、儿童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血管炎综合征(过敏性紫癜、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婴儿多动脉炎等)、皮肌炎、硬皮病和混合性结缔组织疾病。
儿童结缔组织疾病的病因不太清楚,一般认为与遗传、免疫异常和病毒感染有一定的关系,是一种多因性疾病。
随着免疫学的发展,结缔组织疾病免疫学异常,如抑制性T细胞功能低下,体液免疫功能亢进,大多数结缔组织疾病都有自己的抗体,所以这组疾病也被归类为自己的免疫疾病。
儿童结缔组织疾病在临床、病理学和免疫学方面有一些共同点,如多系统受累(即皮肤、关节、肌肉、心脏、肾脏、造血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
病程长,病情复杂,可伴有发热、关节痛、血管炎、血积增加、γ球蛋白增加等,但各有特点。
大多数儿童结缔组织疾病都有中度贫血,白细胞总数不同,大多数增加或正常,特别是全身,最高可达6~710000/立方毫米,甚至类白血病反应。
血沉明显增加,C反应蛋白多为阳性,粘蛋白测定增加,抗链球菌溶血素"O",一般不高。
血清蛋白正常或略高,往往是由于升高α-球蛋白和丙种球蛋白增多,而白蛋白大多减少。
免疫蛋白电泳法显示IgG、IgA及IgM增加。
抗核抗体阳性。
如前所述,血清中的类风湿因子只能与变性有关IgG反应。
一般会IgG只有吸附乳胶或过敏性羊红细胞,才能使乳胶或过敏性羊红细胞吸附IgG,结构发生了这种变化。
利用这一原理确定类风湿因子有两种方法:过敏性羊红细胞凝结反应;类风湿乳胶凝结试验。
儿童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阳性率约为10%~20%。
但其他结缔组织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硬皮病,也可以是阳性的。
因此,阳性患者应结合临床诊断,阴性不能排除。
小儿结缔组织病一般以对症治疗和控制病情发展为主。
治疗方案和药物剂量应注意个体化的原则,并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结缔组织病出现哪些症状

结缔组织病出现哪些症状*导读:结缔组织病出现哪些症状?结缔组织病是一种由胶原纤维发生纤维蛋白样变所致的以以疏松结缔组织粘液样水肿及纤维蛋白样变性为病理基础的一组疾病,又称为弥漫性胶原病。
结缔组织病因不明,很多学者认为结缔组织的病因与遗传因素、病毒感染有关。
此病常见病变有粘液痒变性、纤维素样变性、透明变性、肉芽肿、纤维化五种。
得了结缔组织并出现哪些症状呢?……结缔组织病出现哪些症状?结缔组织病是一种由胶原纤维发生纤维蛋白样变所致的以以疏松结缔组织粘液样水肿及纤维蛋白样变性为病理基础的一组疾病,又称为弥漫性胶原病。
结缔组织病因不明,很多学者认为结缔组织的病因与遗传因素、病毒感染有关。
此病常见病变有粘液痒变性、纤维素样变性、透明变性、肉芽肿、纤维化五种。
得了结缔组织并出现哪些症状呢?*结缔组织病症状一*发热结缔组织病包括红斑狼疮、硬皮病、类风湿关节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皮肌炎等,是一种病情复杂,病程长的疾病。
得了结缔组织病出现哪些症状?发热是结缔组织病的症状之一。
结缔组织病会导致多系统受累,影响身体,降低人体免疫力,导致人出现发热症状。
*结缔组织病症状二关节痛关节痛是结缔组织病的病症之一,主要原因是结缔组织病会抑制T细胞功能低下,从而影响身体各器官,导致患者出现关节痛的症状。
*结缔组织病症状三*血管炎结缔组织病会使造血系统受累,由此引发血管炎。
血管炎是结缔组织病的病症之一,患者一旦发现自己得了血管炎,要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及早发现疾病,及早治疗。
*结缔组织病症状四血沉增快结缔组织病患者经检查,可见滴度常增高,血沉常增快,因此血沉增快是结缔组织病的病症之一。
另外,部分患者还会有弥漫的高丙球蛋白血症。
如果患者出现发热、关节痛、血沉增快症状,并伴有血管炎,就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及早治疗,免得错过治疗的黄金时期,影响生活质量和家庭幸福。
更多精彩内容请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39疾病百科官方微信获取,关注有惊喜哦!。
什么是结缔组织病?

什么是结缔组织病?
结缔组织受累的疾病称为结缔组织病。
结缔组织构成了身体几乎各个组织、器官、系统,可以说无处不在,许多疾病进入多功能衰竭时,都会影响到结缔组织,笼统称结缔组织病不合适。
风湿性疾病研究关节、肌腱及韧带等病变,它们也由结缔组织构成,所以也可称为结缔组织病。
但习惯上把风湿性疾病中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血管炎称为结缔组织病。
结缔组织由细胞、纤维和基质3部分组成。
按形态、结构可分为固有结缔组织、软骨、骨和血液4大类;按纤维排列和纤维组成分为疏松、致密、脂肪和网状结缔组织4大类。
肌腱、韧带是规则的致密结缔组织,而皮肤的真皮网状层、眼球的巩膜为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
由于结缔组织含细胞少,代谢率低,因此为不活泼组织。
结缔组织分布的广泛性,决定了这类疾病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它常常是多器官、多系统损伤,因此也导致了治疗的艰巨性。
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尽
管它们各有自己的特异性,但又有很多共同性,如长期不规则发热,不同程度的皮肤、关节、内脏损害,病情反复,缓解与交替反复发作,血沉增快,免疫球蛋白增高,抗核抗体阳性,抗生素治疗无效,而糖皮质激素治疗缓解,正因为许多相同之处,又导致弥漫性结缔组织病诊断的复杂性。
什么是结缔组织病 这样治疗结缔组织病

什么是结缔组织病这样治疗结缔组织病很多人可能都听过结缔组织病,可是什么是结缔组织病呢?简单来说就是结缔组织受累的疾病统称为结缔组织病。
结缔组织在人的身体中是无处不在的,在身体中的组织、器官和系统中都存在结缔组织,如果因为疾病导致多功能衰竭,就会引起结缔组织的病变,所以结缔组织病病程长,病情复杂,可伴发热、关节痛、血管炎、血沉增快、γ球蛋白增高等。
结缔组织病是多系统受累的疾病,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与发热相关的常见结缔组织病有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川崎病;少见的有血清病、结节性脂膜炎、干燥综合征等。
既然对结缔组织病有了这么多的了解,那么应该怎样治疗结缔组织病呢?风湿热发热一般都不太高,并且出现不规则的热型,常见为长期持续性低热,出现短期高热的症状较少,持续时间一般为3~4 周。
治疗方案:①绝对卧床休息 2 ~ 3 个月,在急性期如发热,关节肿痛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亚急性期症状消失,无明显心脏扩大受累者大约 1 个月左右,有心脏受累者,休息 3 个月,有心脏扩大伴心力衰竭,应休息 6 个月。
②肃清链球菌感染,青霉素静脉滴注 4 周,青霉素过敏者,可改用红霉素,服用10 天。
③抗风湿药物的治疗,阿司匹林每日用量不超过3 g,总疗程8 ~ 12 周。
④对症治疗,有心衰者,可用洋地黄制剂、扩管药、利尿剂等。
类风湿性关节炎起病较急,发热呈弛张热,每日体温波动在36 ~ 41 ℃之间,高热初可伴寒战,患儿精神不振,数小时热退后活动正常。
治疗方案:①非甾体类抗炎药消炎痛; ②皮质激素强的松。
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热不规则,大多数情况为高热,低热症状较少,热型可为持续高热或低热,或高热、低热交替,或间歇发热。
治疗方案:①现一般采取激素治疗;②给予强的松免疫抑制剂,常用环磷酰胺。
川崎病发热特点是持续发热 5 ~ 11 天或更久( 2周~ 11 个月) ,体温常高达39 ℃以上,抗生素治疗无效。
治疗方案: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潘生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结缔组织病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 CTD)是一组与免疫反应有关的人体多器官多系统结缔组织的炎症性疾病,其主要病变为粘液性水肿、纤维蛋白样变性及坏死性血管炎。
传统的结缔组织病包括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结节性多动脉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等。
风湿一词起源于古希腊。
公元前4世纪,《希波克拉底全集》有关人体解剖一文中认为:人体的体液由于湿冷而下注于四肢、内脏引起疾病,即为风湿。
我国《黄帝内经》(公元前5世纪)也把风寒湿三气杂合为痹。
因为风湿病大多累及关节而引起疼痛,所以风湿这一词一直沿用至今。
随着医学的发展,人类的认识也越来越多,其实风湿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主要累及结缔组织,大多数病人有关节、肌肉的病变。
与机体的免疫学异常有关,是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风湿免疫系统病)。
它包含了许多疾病,如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皮肌炎、干燥综合征、硬皮病、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
混合结缔组织病(mixed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MCTD)是自身免疫性疾病,MCTD是指临床上有类似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系统性硬化症、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混合表现,而不能确定其为哪一种疾病,并伴有血清学上高滴度的抗RNP抗体。
经多年观察大量病例,症状不变,故人们普遍认为MCTD是一种独立的疾病。
风湿免疫病学是一门年轻的临床医学学科,由于起步较晚,人们对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认识尚浅,易引起漏诊、误诊。
风湿免疫性疾病指主要侵犯关节、肌肉、骨骼及关节周围的软组织、结缔组织,如肌腱、韧带、滑囊、筋膜等部位的病。
常见的有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皮肌炎、干燥综合征、硬皮病、混合性结缔组织、系统性血管炎、骨与关节的病变,因此常见的症状有:1.发热是风湿免疫病的常见症状,可为低热、中等度发热、也可为高热,往往可表现为不规则的发热,一般无寒颤,抗生素无效,同时血沉快,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成人斯帝尔病、急性嗜中性发热性皮病、脂膜炎等均可以发热为首发症状。
2. 疼痛是风湿免疫病的主要症状,也是导致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
风湿免疫病的疼痛中,起源于关节及其附属结构的疼痛最为常见,然而肢体和躯干部位的疼痛也可见于内脏和神经系统病变。
关节痛、颈肩痛、腰背痛、足跟痛往往是风湿病的主要表现,有时还伴有关节的肿胀。
类风湿性关节炎常有对称性的关节肿痛,手指关节、腕关节尤为明显;强直性脊柱炎有腰背痛,休息时加重,可伴有足跟痛、红眼;风湿性多肌痛有颈肩痛、肢带肌的疼痛及肌无力。
关节疼痛,肿,查了血沉很高,类风关因子阳性是风湿病的表现。
风湿免疫病常常会引起焦虑症。
3.皮肤黏膜症状: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多肌炎、白塞病、脂膜炎、干燥综合症可有皮疹、光敏感、口腔溃疡、外阴溃疡、眼部症状、网状青紫、皮肤溃疡等。
4.雷诺氏征:指(趾)端遇冷或情绪激动时出现发白,然后发紫、发红或伴有指(趾)端的麻木、疼痛,严重的可有皮肤溃破,可见于硬皮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5.肌肉可有肌肉疼痛、肌无力,肌酶升高、肌电图表现为肌原性损害等,如皮肌炎/多肌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6.系统损害:有些风湿免疫病特别是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可有多个器官的损害,如表现为心脏炎(心包炎、心肌炎、心内膜炎)、肾脏损害(蛋白尿、血尿、浮肿、高血压、肾功能衰竭)、血液系统(白细胞减少、红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容血等)、呼吸系统(间质性肺炎、肺动脉高压、胸腔积液)、消化系统(肝功能损害、黄疸)等。
7.常有自身抗体:抗核抗体、抗ds-DNA抗体、抗ENA抗体、抗血小板抗体、抗心磷脂抗体、类风湿因子等。
8.系统性血管炎是以血管炎症反应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一类炎性疾病,包括大动脉炎、巨细胞动脉炎、结节性多动脉炎、韦格氏肉牙肿等。
症状比较复杂,往往会有血沉快、发热、系统损害等症状,需要有经验的专业医生来诊断。
9.混合结缔组织病病人在临床上往往同时有多种症状,如肿胀指,有雷诺现象,手指尖有血管炎的表现,可有肌肉疼痛、关节肿痛,吃东西时有梗噎感,还可有肺、心甚至肾脏损害的表现,类似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肌炎和类风湿关节炎,但不能明确诊断为其中任何一种疾病,同时病人血中可检查出高滴度抗核糖核蛋白抗体,这种病人常被诊为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MCTD(混合结缔组织病)的病人,有些分病人,混合性结缔组织病表现为-种独立的疾病,有些病人可逐渐演变为典型的硬皮病或系统性红斑狼疮,而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只是硬皮病或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前期表现。
因此,有人认为混合结缔组织病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的治疗主要根据某一时期的突出临床表现采用不同药物。
人体的结缔组织在哪里?过去医学上把红斑狼疮归类于结缔组织病,类风湿关节炎、皮肌炎、硬皮病等都是这类病。
那么人体的结缔组织究竟在哪里呢?我们知道,人体有四大组织,即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
结缔组织分布的范围很广,包括真皮层、血管、淋巴管、骨和血液等,遍及全身,所以红斑狼疮的病变累的范围是很广的,出现的临床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
有人要问,红斑狼疮主要表现是皮疹,那不是上皮组织的病变吗?其实不然,红斑狼疮的皮疹是由于皮肤下的小血管病变而引起的,并不是皮肤真正的病变。
解答了这个问题,我们对红斑狼疮为什么会有广泛的病变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当然,导致结缔组织病变的原因还是在于病人的免疫功能发生了异常。
目前有人发现,这类疾病还可侵犯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等,已超出了结缔组织的范围,所以结缔组织病这一词现在已改称为风湿病。
治疗结缔组织病什么是雷诺氏征?“雷诺氏征”是一种以血管神经功能紊乱所引起的肢端小动脉痉挛性疾病,以阵发性四肢肢端(主要是手指)对称的间歇发白,紫绀和潮红为其临床特点,伴以疼痛和感觉异常,并因温暖而恢复正常为特征的血管功能障碍性疾病,多有寒冷、情绪波动以及其他诱发因素。
此病最早由Raynaud医生报道因而得名。
几乎都发生于年龄在20—40岁的女性,许多体形瘦小的中青年女性比较好发,且发作与温度有关,有明显的季节性,即在寒冷季节发作频繁,而且持续时间较长,而在温暖季节发作次数少,持续时间较短。
雷诺氏征有哪些诱因?最常见的诱因是寒冷刺激,患者常因环境气温过低、或在空调房内、或用凉水洗手洗衣物等而诱发。
某些严重患者,或对寒冷刺激过敏患者,甚至在室内正常温度下,也可诱发。
因此,避免寒冷刺激,是该病患者经常需要注意的问题。
雷诺氏征的病理改变是什么?根据指趾动脉的病变状况、本症可分为梗阻型和痉挛型两大组。
病变初期、指、趾动脉无显著病理变化可见。
后期可见动脉内膜增生、弹力膜断裂和基层增厚等变化,小动脉管腔狭小、血流减少、血管痉挛所致,少数患者最后可有血栓形成,管腔闭塞。
即某些诱因导致小血管痉挛,引起指(趾)端局部血液供应障碍,出现一过性缺血性表现。
手足末端细小动脉痉挛,导致组织毛细血管血流灌注缓慢,皮肤血管内血流量减少所致。
如长期血流量严重减少或毛细血管内血流停滞时,严重者还会出现指端坏疽脱落现象。
雷诺氏征可分为几期?其表现如何?典型雷诺氏征发作时可分为三期:苍白期:为早期表现,遇寒冷刺激后,指(趾)端皮肤苍白。
此一变化呈过程性发展,即首先是自指(趾)端开始,而后向指根部及以上部位发展,一般不会超过手腕。
皮肤苍白先从一个手指开始,再逐渐累及其他手指,有的几乎可以累及所有手指,由于大拇指血液循环较丰富,所以只在病情较重时才会累及。
发作时自觉手指、手掌、脚趾、足部有发冷的感觉,局部温度降低,低于正常人手足温度。
同时可有麻木、针刺样、厚重以及僵硬等感觉,弯曲手指会感到手指憋胀,屈伸不利,故可引起运动障碍。
有的病人会有多汗等现象。
青紫期:苍白期出现几分钟后,细小动脉痉挛自行解除,而细小静脉仍处于痉挛状态,阻碍血液流动,此时静脉丛和毛细血管出现缺氧性麻痹,血流缓慢或淤滞,致使血中氧含量减少,于是出现皮肤苍白后的青紫现象。
此时自觉症状一般较轻。
潮红期:青紫的指(趾)得到温暖后,寒冷刺激解除,可使血管痉挛缓解或消失,此时细动脉、毛细血管和细静脉反应性充血,使皮肤出现潮红现象。
此时局部温度增高,可有肿胀及轻度搏动性疼痛。
当血液灌流正常后,皮肤颜色和自觉症状均恢复正常。
但也有许多“雷诺氏征”患者病情发作,不象上述有清楚的规律性变化,各期的表现界线不太清楚,如有的患者发病直接进入青紫期,严重患者此期可持续几个月而不缓解;也有的患者始终处在第一期,后二期不太明显;也有的患者不经过潮红期即由苍白和(或)青紫期后直接恢复正常。
个别患者偶而也会在鼻尖、颧颊、耳廓等头面部部位出现类似症状。
哪些疾病会伴发“雷诺氏征”?雷诺氏征可以是一个单独发病的疾病,也可能是许多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表现或伴发体征,在这些疾病中,雷诺氏征并没有特殊意义,不具有特异性诊断价值,如不是特别严重,一般也不作为治疗的重点,但若存在持续性雷诺氏现象,要注意防止指端坏疽的可能。
下列疾病都可能出现雷诺氏征的表现:(一)风湿病:特别是结缔组织病像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系统性血管炎、干燥综合征、肌炎/皮炎等,都可以发生“雷诺氏征”。
这种现象在结缔组织病中比较常见。
(二)慢性闭塞性动脉疾病:像闭塞性动脉硬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雷诺氏征常可作为这些疾病的早期表现。
(三)职业性创伤:高频率振动性损害,如建筑工人、煤矿工人、铸铁工、石匠、打字员或钢琴家等,在操作时振动每分钟在2000次以上更容易发生。
(四)药物和化学物质:麦角碱、β-受体阻滞剂、避孕药、氯乙烯、吸烟等。
(五)血液系统疾病:冷球蛋白血症和红细胞增多症等。
(六)神经系统疾病:如视丘下肿瘤、脊髓肿瘤、脊髓炎和神经损伤等。
(七)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雷诺氏征有哪些不良后果?“雷诺氏征”可以伴发于许多疾病,严重结缔组织病的全方位调护!因结缔组织病起病慢,危害大,让很多人谈之色变,该病长时间不能痊愈,很多病者便会猜想是诊治的措施不对或者用药不对症?该怎么治疗比较合理呢?瑶医专家指出,由于混合结缔组织病很难治愈,所以,在治愈效果明显后,一定要注意日常的护理工作,下面介绍几种护理妙招,简单易做。
(1)护理问题:皮肤损害;关节疼痛;肌肉疼痛;心肺功能减退;肾功能衰退。
(2)护理目标:减轻皮肤损害;减轻关节疼痛不适;减轻肌肉疼痛,防止肌肉萎缩的发生;维护心肺功能,预防肾功能恶化;提供生活精神支持。
(3)护理措施:①皮肤护理:观察皮肤损害的范围、皮肤弹性及皮肤颜色的变化;观察雷诺现象发生频率、持续时间,以了解病情发展情况。
要注意防寒保暖、戒烟、减少促进血管收缩的因素,保护肢端的血液运行通畅,减轻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