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缔组织病相关自身抗体的解读_图文
合集下载
【医学ppt课件】结缔组织病

典型DLE皮损
DLE萎缩性疤痕
疣状DLE
DLE粘膜受累: 最常见于下唇, 可为红斑和糜烂, 经久不愈,有时 类似扁平苔藓
播散性盘状红斑狼疮
disseminated discoid lupus erythematosus
DLE免疫病理 lupus band test
DLE病理 表皮变薄,基底细 胞液化变性,基底 膜增厚,真皮血管、 附属器周围致密淋 巴细胞浸润
表皮
真皮
继发恶性肿瘤
DLE合并症
发展为SLE
永久性脱发
DLE诊断、治疗
• 诊断:依靠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必要 时免疫病理
• 治疗:- 避光
– 外用类固醇激素、皮损内注射 – 氯喹或羟氯喹口服 – 严重者中小剂量激素 – 合并症的治疗 – 中医中药
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 lupus eryhtematosus
结缔组织病
connetive tissue diseases
红斑狼疮
(lupus erythematosus)
病因和发病机制
•较复杂。主要有遗传因素、免疫学异常、 病毒感染、
•病理机制主要为自身免疫,有B淋巴细胞 多克隆活化,产生各种自身抗体,自身抗 原与自身抗体形成的免疫反应是导致LE各 脏器病变形成的基础。
继发性抗磷脂综 合征
SLE休止期脱发 telogen alopecia
狼疮发(前额短发)
SLE诊断标准(ARA,1982)
1、蝶形红斑 2、DLE皮损 3、日光过敏 4、口腔溃疡 5、关节炎 6、浆膜炎(胸膜炎或心包炎) 7、肾病表现:尿蛋白>0.5克/日(或尿蛋白>3+)或有细胞管型 8、神经系表现:癫痫发作或精神症状(除外由药物、代谢病 或尿毒症引起) 9、血液系表现:溶血性贫血、白细胞减少 (<4000/ml)、淋 巴细胞减少(<1500/ml)或血小板减少(<100,000/ml) 10、免疫学异常:LE细胞(十)、抗dsDNA阳性、抗Sm(十)、梅 毒血清(假阳性)反应 11、ANA阳性
结缔组织病和自身免疫疾病的区别和联系

结缔组织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如非甾体抗炎药、免疫抑制剂等)、物理治疗( 如热敷、冷敷等)以及手术治疗(如关节置换术等)。治疗目的主要是缓解症状、控制
病情发展。
自身免疫疾病
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如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血浆置换以及 手术治疗(如器官移植等)。治疗目的主要是抑制异常的免疫反应,减轻组织损害。
辅助治疗
如物理疗法、心理疗法等,可帮助患者减轻症状 、提高生活质量。
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免疫抑制剂、生物 制剂等,旨在缓解症状、控制病情发展。
预后差异
不同类型的结缔组织病预后差异较大,部分患者 可实现病情稳定或缓解,而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严 重并发症或危及生命。因此,早期诊断和积极治 疗对于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诊断方法差异
结缔组织病
结缔组织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相关检查结 果进行综合判断。
自身免疫疾病
自身免疫疾病的诊断同样需要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此外,还需要进行自身抗体检测, 以明确是否存在自身免疫反应。
治疗方法差异
结缔组织病
共同治疗策略
免疫抑制治疗
对于结缔组织病和自身免疫疾病,免疫抑制治疗是常用的手段,通 过抑制免疫系统的过度活化来减轻症状和控制病情。
抗炎治疗
两者都伴随着炎症反应,因此抗炎治疗也是重要的治疗策略之一, 包括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
生物制剂治疗
针对特定的免疫细胞或细胞因子进行干预的生物制剂在结缔组织病 和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效果。
结缔组织病和自身免 疫疾病的区别和联系
病情发展。
自身免疫疾病
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如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血浆置换以及 手术治疗(如器官移植等)。治疗目的主要是抑制异常的免疫反应,减轻组织损害。
辅助治疗
如物理疗法、心理疗法等,可帮助患者减轻症状 、提高生活质量。
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免疫抑制剂、生物 制剂等,旨在缓解症状、控制病情发展。
预后差异
不同类型的结缔组织病预后差异较大,部分患者 可实现病情稳定或缓解,而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严 重并发症或危及生命。因此,早期诊断和积极治 疗对于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诊断方法差异
结缔组织病
结缔组织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相关检查结 果进行综合判断。
自身免疫疾病
自身免疫疾病的诊断同样需要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此外,还需要进行自身抗体检测, 以明确是否存在自身免疫反应。
治疗方法差异
结缔组织病
共同治疗策略
免疫抑制治疗
对于结缔组织病和自身免疫疾病,免疫抑制治疗是常用的手段,通 过抑制免疫系统的过度活化来减轻症状和控制病情。
抗炎治疗
两者都伴随着炎症反应,因此抗炎治疗也是重要的治疗策略之一, 包括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
生物制剂治疗
针对特定的免疫细胞或细胞因子进行干预的生物制剂在结缔组织病 和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效果。
结缔组织病和自身免 疫疾病的区别和联系
结缔组织病诊断标准

结缔组织病诊断标准结缔组织病是一类累及多个器官与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其诊断需综合考虑临床表现、体检结果、实验室检查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等。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结缔组织病诊断标准: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美国结缔组织病协会(ACR)诊断标准:- 必备条件:- 面部红斑(蝶形红斑):指双颧部、鼻梁的固定红斑;- 盘状红斑(斑红斑):指双侧臂部、前胸释放区、前颈部或上背部、肘关节、膝关节的红斑;- 选两项以上:- 光敏性皮疹- 口腔溃疡:口咽溃疡或口腔齿龈溃疡,无感染因素;- 非侵蚀性关节炎:指两个以上非膝关节非手指介绍关节炎;- 肾脏受累:蛋白尿>0.5 g/d或红细胞尿>5个/HPF;- 神经系统病变:癫痫或精神障碍,无明显原因;- 血液系统病变:任何原因造成的白细胞减少或溶血性贫血;- 免疫学异常:DS-DNA抗体阳性、Smith抗原阳性、抗磷脂抗体(抗β2糖蛋白I抗体)阳性等;- 抗核抗体阳性2. 系统性硬化病(Scleroderma)的ACR/EULAR分类标准:- 皮肤增厚及硬化:指非水肿非浆液渗出情况下的明显坏死或硬化皮肤的程度;- 纵隔或腹膜后有肺受累表现:指肺部中心干扰(如肺间质纤维化、肺动脉高压等);- 抗Scl-70抗体阳性:抗组蛋白抗体SC70阳性3.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的Kasukawa标准:- 临床特点:Raynaud现象、蛋白尿、血管病变、肌肉骨关节疼痛、干燥症状;- 抗U1-RNP抗体阳性;- 任一抗核抗体阳性。
以上仅为常见的几种结缔组织病的诊断标准,各种结缔组织病还有其他特定的诊断标准,诊断应综合医生的临床经验以及具体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判断。
因此,如果怀疑结缔组织病,请尽早就诊医生进行详细的评估和诊断。
结缔组织病PPT

实验室检查
可有贫血、血沉增快 约80%ANA阳性 60%-70%抗Ro/SSA和抗La/SSB抗体阳性,这两种抗体是 本病的免疫学特征 环形红斑型抗La/SSB抗体阳性率更高 少数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阳性
组织病理和免疫病理
类似于DLE,但无明显的角化过度、毛囊角栓、表皮萎缩 和基底膜增厚 真皮血管及附件周围淋巴细胞浸润较轻,但表皮-真皮界 面液化更显著
分类
红斑狼疮 皮肌炎 硬皮病 干燥综合征 类风湿关节炎 结节性多动脉炎 风湿热
红斑狼疮
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疾病 多见于15---40岁 女性 1851年Cazanave提出此名 1875年Kaposi把它分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盘状红斑狼疮
红斑狼疮
盘状红斑狼疮(discoid lupus erythematosus, DLE) 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ubacute cutaneous lupus erythematosus,SCLE)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 SLE)
三、系统性红斑狼疮
临床表现 1、关节肌肉 95%有关节疼痛 好侵犯指、趾、膝、腕关节 少数可出现缺血性骨坏死,以股骨头受累最常见 受累 关节不发生畸形
2 皮肤粘膜
①蝶形红斑:水肿性蝶形红斑 日晒加重 ②血管炎样损害 ③脱发(狼疮发) ④DLE皮损 ⑤口、鼻粘膜溃疡 ⑥其他:雷诺现象、大疱、网状青斑、荨麻疹、紫癜、皮 下结节等非特异性损害
一、盘状红斑狼疮
临床表现: 初起为小丘疹,渐扩大呈扁平或微隆起的盘状暗红
斑块,附粘着性鳞屑,剥去鳞屑可见刺状角质栓及扩大的 毛囊口,日久皮损中央萎缩,毛细血管扩张,常有充血和 色素脱失。周围色素沉着
自身抗体的临床意义讲解

抗血小板抗体
自身抗体的分类
针对细胞内抗原抗体:ANA 、ds-DNA 、 ENA 、 组蛋白抗体、 ANCA 、 AMA 、抗 核糖体抗体、SMA等 针对细胞表面抗原抗体:细胞表面抗原决 定簇的抗体,如HLA-Ab 、RBC-Ab 、血小 板抗体等 针对细胞外抗原抗体:RF 、TgAb 、某些 凝血因子抗体、内因子抗体等
自身抗体的临床应用
(7)血液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AIHA)、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8) 心脏疾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 心肌梗塞后综合征等 (9) 眼病:自身免疫性眼病 (10)不孕症及某些恶性肿瘤等。
自身抗体的分类
器官特异性(organ specific) 器官非特异性(non-organ specific) ----CTD的重要特征
风湿病学中的自身抗体谱
ANA谱 ANCA谱
抗ENA谱
抗磷脂抗体谱
抗线粒体抗体谱
RA自身抗体谱
自身免疫病的标记
ANA(抗核抗体)提示弥漫性结缔组织病
ANCA(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提示小血 管炎
ACL(抗心磷脂抗体)提示磷脂抗体综合征
抗核抗体
抗核抗体包含: 1 抗DNA抗体:(anti-dsDNA anti-ssDNA) 2 抗组蛋白抗体:(histone:H1 H2a H2b H3 H4 H2a-H2b复合物) 3 抗非组蛋白抗体:抗ENA抗体 抗ACA抗体 4 抗核仁抗体:(RNA多聚酶 U3RNP原纤维) 5 抗其他细胞成分抗体:(线粒体 高尔基体 溶酶 体 细胞角蛋白等)
特异性较强的自身抗体有助于CTD 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抗Sm(U族RNA+核蛋白)系统性红斑狼疮 抗Scl-70(DNA拓扑异构酶) 系统性硬化症
三种自身抗体在SLE临床诊断中的意义

[] 4 陈曼 丹 , 华 , 漫燕 , 邱小 林 等.乙型肝炎患者 血清 P —S 抗 原检 r 1 e
测 的临床分析.国际流行 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0 7 3 ( :6 . 2 0 ,4 6 3 7 ( 0 8—1 20 0—1 3收稿 )
况, P — 1 与 r S 联检 能全面 了解 H V感染 、 制及 传染性 的 e B 复
低, 在本文 中只有 2 . % 。其相应的抗原主要 由 U—R A和 81 N 共同核心蛋 白成分 ( B B , D , 2, 3 E, , 即 , ’ N, 1 D D , F c蛋 白) 组 成, 其抗原决定簇 只位于 蛋 白质 分子 上H , S D ( a3— ] 而 t 1 a8 u 19 多肽 即 D 蛋 白的一个多肽顺 序 ( a3—19 是 最重 要 1) 1 a8 1) 的S m抗原 。以 S D 多肽序列 (n 3—19 取代整 个 S u t 1 a8 1) m 分子作 为抗原可 以提高 S E患者 的 抗 S L m抗 体 的 阳性检 出 率 。本 文结果 显示 ,L S E患 者抗 S D u t 1阳性 率达 6 . % , 72
表 2 三种 自 抗体诊 断 S E的敏感性、 身 L 特异性比较
常健康 体检 者 6 例( o 均无 肝 、 肾病史及 结缔 组织病 ) 为对 作 照组。所有标本采集好分离血 清 一 oc 2 保存备用 。 12 试剂 抗 S 抗体检测试剂 ( 国欧蒙公司 )抗 S D . i n 德 , m 1 抗 体、 d — N 抗 体检测试 剂( 国 I T C 司) 抗 s DA 德 ME 公 。
三种 自身 抗 体 在 S E临床 诊 断 中 的意 义 L
江苏省无锡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10 3 242 )
结缔组织病演示ppt课件

模型优化与更新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临床数据的积累,定期对风险评估模型进行 优化和更新,提高预测准确性。
预防措施建议提
早期诊断与治疗
加强结缔组织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控制疾病活动度,降低并发症发生风 险。
定期随访与监测
建立定期随访制度,对患者病情进行 持续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并处理潜 在并发症。
健康生活方式
药物选择和使用注意事项
非甾体抗炎药
如布洛芬、吲哚美辛等,可用于 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和炎症,但需 注意胃肠道反应和肾功能损害等
副作用。
糖皮质激素
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具有强 大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但需 注意感染、骨质疏松等副作用,
且需逐渐减量至停药。
免疫抑制剂
如甲氨蝶呤、环磷酰胺等,可用 于治疗严重的结缔组织病,但需 注意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等副 作用,且需定期监测血象和肝功
鼓励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 以增强身体免疫力。
心理支持与辅导
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必要 的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患者积极应 对疾病带来的压力和挑战。
05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患者教育内容设计与实践经验分享
1 2 3
疾病知识普及
向患者详细解释结缔组织病的病因、症状、治疗 及预防等方面的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
挑战分析
结缔组织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多样,目前仍有许多未知 领域需要探索。此外,临床试验的开展和药物研发过程中存 在诸多挑战,如患者异质性、疗效评价标准不统一等。
提高结缔组织病诊疗水平策略建议
加强基础研究
持续投入资金支持结缔组织病的基础 研究,深入揭示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 制,为临床诊疗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临床数据的积累,定期对风险评估模型进行 优化和更新,提高预测准确性。
预防措施建议提
早期诊断与治疗
加强结缔组织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控制疾病活动度,降低并发症发生风 险。
定期随访与监测
建立定期随访制度,对患者病情进行 持续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并处理潜 在并发症。
健康生活方式
药物选择和使用注意事项
非甾体抗炎药
如布洛芬、吲哚美辛等,可用于 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和炎症,但需 注意胃肠道反应和肾功能损害等
副作用。
糖皮质激素
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具有强 大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但需 注意感染、骨质疏松等副作用,
且需逐渐减量至停药。
免疫抑制剂
如甲氨蝶呤、环磷酰胺等,可用 于治疗严重的结缔组织病,但需 注意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等副 作用,且需定期监测血象和肝功
鼓励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 以增强身体免疫力。
心理支持与辅导
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必要 的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患者积极应 对疾病带来的压力和挑战。
05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患者教育内容设计与实践经验分享
1 2 3
疾病知识普及
向患者详细解释结缔组织病的病因、症状、治疗 及预防等方面的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
挑战分析
结缔组织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多样,目前仍有许多未知 领域需要探索。此外,临床试验的开展和药物研发过程中存 在诸多挑战,如患者异质性、疗效评价标准不统一等。
提高结缔组织病诊疗水平策略建议
加强基础研究
持续投入资金支持结缔组织病的基础 研究,深入揭示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 制,为临床诊疗提供科学依据。
血清免疫学检查自身抗体结果解析PPT课件

制和传染性,阳性需进一步治疗。
• 抗-HCV IgM阳性:常见于急性HCV感染,是诊断丙肝的早期敏感指标;
是HCV活动的指标,是判断HCV传染性的指标。
2019/11/12
.-
9
五、感染免疫学指标检测
• 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测定 • 参考值: 乳胶凝集法(LAT):<500U • 意义:增高 常见于A组溶血链球菌感染相关疾病,如扁桃腺炎、感染性
• 定义:补体是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体液中的一组具有酶原活性、可被抗原抗体复合物或其他因素激活、但不耐热的非
特异糖蛋白,是抗体发挥溶菌作用的必要补充条件。包括C1~C9共9种成分(C3最多),
• 作用:补体具有溶解靶细胞、促进吞噬、参与炎症反应等功能,同时补体还在免疫调节、清除免疫复合物、稳定机体内
环境、参与变态反应及自身免疫性疾病起关键性作用。
2019/11/12
.-
2
各类免疫球蛋白特点及意义
分类 特点
临床意义
IgG
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的大部分抗体属于IgG(75%), 唯一能够通过胎盘的Ig。主要由脾脏和淋巴结中的浆细胞 合成与分泌
增高:见于IgG型多发性骨髓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活动 性肝炎、结核病、黑热病及某些感染性疾病等。 降低:见于肾病综合征、某些肿瘤、白血病、重链病、轻链病及某些免疫缺陷病。
免疫学检查分析
2019/11/12
.-
2019-03-30
0
临床常用免 疫学检测
01
血清免疫球蛋白(Ig)检测
02
血清补体检测
03
细胞免疫检测
04
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
05
感染免疫学指标检测
06
• 抗-HCV IgM阳性:常见于急性HCV感染,是诊断丙肝的早期敏感指标;
是HCV活动的指标,是判断HCV传染性的指标。
2019/11/12
.-
9
五、感染免疫学指标检测
• 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测定 • 参考值: 乳胶凝集法(LAT):<500U • 意义:增高 常见于A组溶血链球菌感染相关疾病,如扁桃腺炎、感染性
• 定义:补体是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体液中的一组具有酶原活性、可被抗原抗体复合物或其他因素激活、但不耐热的非
特异糖蛋白,是抗体发挥溶菌作用的必要补充条件。包括C1~C9共9种成分(C3最多),
• 作用:补体具有溶解靶细胞、促进吞噬、参与炎症反应等功能,同时补体还在免疫调节、清除免疫复合物、稳定机体内
环境、参与变态反应及自身免疫性疾病起关键性作用。
2019/11/12
.-
2
各类免疫球蛋白特点及意义
分类 特点
临床意义
IgG
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的大部分抗体属于IgG(75%), 唯一能够通过胎盘的Ig。主要由脾脏和淋巴结中的浆细胞 合成与分泌
增高:见于IgG型多发性骨髓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活动 性肝炎、结核病、黑热病及某些感染性疾病等。 降低:见于肾病综合征、某些肿瘤、白血病、重链病、轻链病及某些免疫缺陷病。
免疫学检查分析
2019/11/12
.-
2019-03-30
0
临床常用免 疫学检测
01
血清免疫球蛋白(Ig)检测
02
血清补体检测
03
细胞免疫检测
04
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
05
感染免疫学指标检测
0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抗体的解读
赵久良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
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的特点
产生高滴度的 自身抗体或与自身 组织起反应的T细胞
自身免疫应答反应强 度与病情密切相关
组织器官病理性损伤和相 应的功能障碍
自身抗体临床意义
临床上具有多种常用自身抗体
诊断特异性
抗Sm抗体 抗CCP抗体 抗SSA/SSB
件
常用实验室检查方法
间接免疫荧光法
间接免疫荧光下不同核型
ANA染色模型分析(25种)
均质型H:抗DNP,dsDNA,组蛋白,核小体 斑点型S:ENA 核仁型N:SSc相关抗体,RNA多聚酶I,PM-SCl,u3nRNP 核模型M:
抗核包膜蛋白抗体(gp210,板层素),部分dsDNA
着丝点型:ACA阳性 胞浆型:分裂间期细胞细胞浆颜色阳性,线粒体型,核糖
Rheumatol ,June 2002 ,Vol6 ,No. 3
29
抗CCP与类风湿因子(RF)的区别
➢ 现行临床上熟悉的实验室诊断指标是类风 湿因子,由于RF受某些抗原、抗体物质的 干扰,常出现假阳性,特异性不高。
➢ 自1964年以来陆续证实抗核周因子抗体( APF)、抗角蛋白抗体(AKA)、抗丝集蛋 白抗体(AFA)以及抗Sa抗体对RA具有高 度特异性,可在疾病早期出现。
CTD 、 MCTD、SLE SLE 30% pSS 75%、SLE 25% pSS 40%、SLE 10% SLE SSc 20~30% PM 30%
抗ENA抗体临床意义
标记抗体
抗Sm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抗Scl-70 系统性硬化症 抗SSA/SSB 干燥综合征
病情活动度相关
细胞浆抗原 JO-1
预测疾病预后和临床亚型
抗Jo-1 皮肌炎合并肺间质病变 抗rRNP 狼疮脑病
特殊问题
ANA18项
除外性诊断
对于临床不考虑CTD患者
增加项目
抗CENP-B抗体:ACA共包括4型,以B型为主 抗核小体抗体:多见于活动性SLE,尤其是狼疮肾炎, 可能是SLE的特异性抗体,Se 58-71%,Sp 97-99%
28
常规诊断方法不能实现早期诊断
现行的美国风湿病学会(ACR)1987年的诊断标准主要 依靠临床表现、X 线以及类风湿因子(RF) 检测。
符合此标准时病人常已出现骨关节破坏,加之RF缺乏特 异性,不利于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治疗,因此临床需要 能用于RA 早期诊断的实验室指标。
•艾脉兴,曾小峰,Chin J
T. Sokka, T. Pincus: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concerning populationbased and clinical studies of early arthritis and early rheumatoid arthritis.Clin Exp Rheumatol 2003; 21 (Suppl. 31): S5-S14.
抗ENA抗体
抗ENA抗体
可提取性核抗原,为核中一类蛋白质,均不含有 DNA、组蛋白 可以被盐水提取 ENA抗原可以从多种组织中获得,无种属间差异, 但有明显的组织不均一性
免疫对流电泳CIE
Ab
Ag
O|O
OO
O|O
阳极+ - 阴极
OO OO O|O
1:64
Ag
1:16
SSA
免疫双扩散(பைடு நூலகம்D)
已知Ab 1:1待测血清 1:4 已知Ab
Sm SSB
U1-RNP
双扩散法解读
免疫双扩散(ID)检测结果判断 上图为抗Sm、U1-RNP抗体阳 性
滴度均为1:4
下图为抗SSA、SSB抗体阳性
抗SSA抗体滴度1:64 抗SSB抗体滴度1:16
免疫印迹法(WB法)
与抗ENA抗体特异性结合多肽抗原表位
与病情活动相关
抗ds-DNA抗体 cANCA ACL
预测预后临床亚型
抗Jo-1 抗Scl-70 抗rRNP
器官特异性
CNS:抗rRNP抗体 肺脏:抗Scl-70kDa
抗Jo-1抗体
自身抗体检测的价值
•诊断
•筛选
•预警
•已患病
•提供治疗依 •自己不知道 据
•抗体阳性, 无临床表现
•抗体阳性与 特定的临床事
➢ 进一步研究发现,上述抗体在化学结构上 具有相关性,他们识别表位的主要抗原决 定簇都含有瓜氨酸,被称为瓜氨酸相关自 身免疫系统,并认为此系统可能在RA的发 病及发展中起作用。
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
2000年,荷兰学者 Schellekons等首次合成 由2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含瓜氨酸的环肽(CCP) 为 抗原,用ELISA方法检测RA 病人血清的抗CCP抗体并 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初步筛查
临床考虑CTD,但具体分型未明
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抗体谱
类风湿因子
灵敏度高,特异度差(63%)
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CCP
ELISA,79%,阳性预测值84%
抗角蛋白抗体(AKA):IF 抗核周因子抗体(APF):IF MCV
类风湿关节炎
多关节炎 -关节变形 -偶见脏器累及 (肺纤维化,胸膜炎, 心包炎, 巩膜炎, 类风湿结节, 血管 炎) - 30-50% RA患者在发病第一年可见 关节损坏 - 40%RA患者5年内病情发展导致丧失 劳动力 - 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寿命缩短3 到14 年
体型,Jo-1型,细颗粒型
混合型
抗dsDNA抗体临床意义
致病作用
在SLE患者的肾脏病变处发现了抗DNA抗体 在具有抗dsDNA抗体的人中,85%会在约5年内发展成 为SLE
SLE中阳性率60-90%
对于未治疗SLE患者,Sp 90%,Se 70%
抗体水平与疾病活动度相关
活动期阳性率80-100%,非活动期<30%
抗Sm 28/29、13.5KD 抗U1RNP 73、32、17.5KD 抗SSA 52、60KD 抗SSB 45、47、48KD 抗rRNP 38、16.5、15KD 抗Jo-1 55KD 抗ScL-70 86、70KD
免疫印迹法解读
抗ENA及其临床意义
抗RNP 抗Sm 抗SSA(Ro) 抗SSB(La) 抗rRNP 抗Scl-70 抗Jo-1
类风湿的关节损害——致畸的根源
在疾病发生2年内即可发生 不可逆的关节损坏,致残率 高
1966~1971 at Middlesex Hospital, London,UK. 94例病程<1年早期RA入组
90%的关节破坏(60/67)发 生在两年内,比骨关节炎( osteoarthritis)的危害更 大
赵久良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
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的特点
产生高滴度的 自身抗体或与自身 组织起反应的T细胞
自身免疫应答反应强 度与病情密切相关
组织器官病理性损伤和相 应的功能障碍
自身抗体临床意义
临床上具有多种常用自身抗体
诊断特异性
抗Sm抗体 抗CCP抗体 抗SSA/SSB
件
常用实验室检查方法
间接免疫荧光法
间接免疫荧光下不同核型
ANA染色模型分析(25种)
均质型H:抗DNP,dsDNA,组蛋白,核小体 斑点型S:ENA 核仁型N:SSc相关抗体,RNA多聚酶I,PM-SCl,u3nRNP 核模型M:
抗核包膜蛋白抗体(gp210,板层素),部分dsDNA
着丝点型:ACA阳性 胞浆型:分裂间期细胞细胞浆颜色阳性,线粒体型,核糖
Rheumatol ,June 2002 ,Vol6 ,No. 3
29
抗CCP与类风湿因子(RF)的区别
➢ 现行临床上熟悉的实验室诊断指标是类风 湿因子,由于RF受某些抗原、抗体物质的 干扰,常出现假阳性,特异性不高。
➢ 自1964年以来陆续证实抗核周因子抗体( APF)、抗角蛋白抗体(AKA)、抗丝集蛋 白抗体(AFA)以及抗Sa抗体对RA具有高 度特异性,可在疾病早期出现。
CTD 、 MCTD、SLE SLE 30% pSS 75%、SLE 25% pSS 40%、SLE 10% SLE SSc 20~30% PM 30%
抗ENA抗体临床意义
标记抗体
抗Sm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抗Scl-70 系统性硬化症 抗SSA/SSB 干燥综合征
病情活动度相关
细胞浆抗原 JO-1
预测疾病预后和临床亚型
抗Jo-1 皮肌炎合并肺间质病变 抗rRNP 狼疮脑病
特殊问题
ANA18项
除外性诊断
对于临床不考虑CTD患者
增加项目
抗CENP-B抗体:ACA共包括4型,以B型为主 抗核小体抗体:多见于活动性SLE,尤其是狼疮肾炎, 可能是SLE的特异性抗体,Se 58-71%,Sp 97-99%
28
常规诊断方法不能实现早期诊断
现行的美国风湿病学会(ACR)1987年的诊断标准主要 依靠临床表现、X 线以及类风湿因子(RF) 检测。
符合此标准时病人常已出现骨关节破坏,加之RF缺乏特 异性,不利于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治疗,因此临床需要 能用于RA 早期诊断的实验室指标。
•艾脉兴,曾小峰,Chin J
T. Sokka, T. Pincus: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concerning populationbased and clinical studies of early arthritis and early rheumatoid arthritis.Clin Exp Rheumatol 2003; 21 (Suppl. 31): S5-S14.
抗ENA抗体
抗ENA抗体
可提取性核抗原,为核中一类蛋白质,均不含有 DNA、组蛋白 可以被盐水提取 ENA抗原可以从多种组织中获得,无种属间差异, 但有明显的组织不均一性
免疫对流电泳CIE
Ab
Ag
O|O
OO
O|O
阳极+ - 阴极
OO OO O|O
1:64
Ag
1:16
SSA
免疫双扩散(பைடு நூலகம்D)
已知Ab 1:1待测血清 1:4 已知Ab
Sm SSB
U1-RNP
双扩散法解读
免疫双扩散(ID)检测结果判断 上图为抗Sm、U1-RNP抗体阳 性
滴度均为1:4
下图为抗SSA、SSB抗体阳性
抗SSA抗体滴度1:64 抗SSB抗体滴度1:16
免疫印迹法(WB法)
与抗ENA抗体特异性结合多肽抗原表位
与病情活动相关
抗ds-DNA抗体 cANCA ACL
预测预后临床亚型
抗Jo-1 抗Scl-70 抗rRNP
器官特异性
CNS:抗rRNP抗体 肺脏:抗Scl-70kDa
抗Jo-1抗体
自身抗体检测的价值
•诊断
•筛选
•预警
•已患病
•提供治疗依 •自己不知道 据
•抗体阳性, 无临床表现
•抗体阳性与 特定的临床事
➢ 进一步研究发现,上述抗体在化学结构上 具有相关性,他们识别表位的主要抗原决 定簇都含有瓜氨酸,被称为瓜氨酸相关自 身免疫系统,并认为此系统可能在RA的发 病及发展中起作用。
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
2000年,荷兰学者 Schellekons等首次合成 由2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含瓜氨酸的环肽(CCP) 为 抗原,用ELISA方法检测RA 病人血清的抗CCP抗体并 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初步筛查
临床考虑CTD,但具体分型未明
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抗体谱
类风湿因子
灵敏度高,特异度差(63%)
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CCP
ELISA,79%,阳性预测值84%
抗角蛋白抗体(AKA):IF 抗核周因子抗体(APF):IF MCV
类风湿关节炎
多关节炎 -关节变形 -偶见脏器累及 (肺纤维化,胸膜炎, 心包炎, 巩膜炎, 类风湿结节, 血管 炎) - 30-50% RA患者在发病第一年可见 关节损坏 - 40%RA患者5年内病情发展导致丧失 劳动力 - 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寿命缩短3 到14 年
体型,Jo-1型,细颗粒型
混合型
抗dsDNA抗体临床意义
致病作用
在SLE患者的肾脏病变处发现了抗DNA抗体 在具有抗dsDNA抗体的人中,85%会在约5年内发展成 为SLE
SLE中阳性率60-90%
对于未治疗SLE患者,Sp 90%,Se 70%
抗体水平与疾病活动度相关
活动期阳性率80-100%,非活动期<30%
抗Sm 28/29、13.5KD 抗U1RNP 73、32、17.5KD 抗SSA 52、60KD 抗SSB 45、47、48KD 抗rRNP 38、16.5、15KD 抗Jo-1 55KD 抗ScL-70 86、70KD
免疫印迹法解读
抗ENA及其临床意义
抗RNP 抗Sm 抗SSA(Ro) 抗SSB(La) 抗rRNP 抗Scl-70 抗Jo-1
类风湿的关节损害——致畸的根源
在疾病发生2年内即可发生 不可逆的关节损坏,致残率 高
1966~1971 at Middlesex Hospital, London,UK. 94例病程<1年早期RA入组
90%的关节破坏(60/67)发 生在两年内,比骨关节炎( osteoarthritis)的危害更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