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采集、运送、保存程序

合集下载

临床检验标本采集、运输、保存操作规程

临床检验标本采集、运输、保存操作规程

临床检验标本采集、运输、保存操作规程临床检验标本采集、运输和保存操作规程第一章体液标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操作规程一、尿液标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尿液标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是临床检验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尿液干化学测定的检查项目包括尿液比重、pH值、尿胆原、胆红素、潜血、酮体、蛋白质、白细胞、亚硝酸盐、葡萄糖和抗坏血酸等。

同时也需要检测尿液有形成份,如红细胞和白细胞形态等。

此外,还需要检测24小时尿总蛋白、尿肌酐和尿尿酸等。

二、脑脊液标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脑脊液标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采集脑脊液标本时,需要注意消毒和无菌操作。

运输时需要保持标本的低温,保存时需要在低温环境下保存。

三、浆膜腔积液标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浆膜腔积液标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需要注意消毒和无菌操作。

采集时需要避免污染和空气污染。

运输时需要保持标本的低温,保存时需要在低温环境下保存。

四、分泌物标本的采集、运输分泌物标本的采集、运输需要注意消毒和无菌操作。

采集时需要避免污染和空气污染。

运输时需要保持标本的低温。

五、分泌物革兰阴性双球菌检测标本的采集、运输分泌物革兰阴性双球菌检测标本的采集、运输需要注意消毒和无菌操作。

采集时需要避免污染和空气污染。

运输时需要保持标本的低温。

六、标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标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需要注意消毒和无菌操作。

采集时需要避免污染和空气污染。

运输时需要保持标本的低温,保存时需要在低温环境下保存。

七、前列腺液标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前列腺液标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需要注意消毒和无菌操作。

采集时需要避免污染和空气污染。

运输时需要保持标本的低温,保存时需要在低温环境下保存。

八、粪便采集、运输和保存粪便采集、运输和保存需要注意消毒和无菌操作。

采集时需要避免污染和空气污染。

运输时需要保持标本的低温,保存时需要在低温环境下保存。

第二章血液一般检验的标本采集、运输和保存操作规程一、未梢血标本采集未梢血标本采集需要注意消毒和无菌操作。

医院临床检验标本采集储存运送制度

医院临床检验标本采集储存运送制度

医院临床检验标本采集储存运送制度一、标本采集1.标本采集时间:根据不同检验项目的要求,确定标本采集时间。

2.采集方法:对不同类型的标本,采用适当的采集方法,确保采集到符合要求的标本。

3.采集人员资质:医院临床检验科工作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并获取相关证书,具备标本采集资质。

二、标本储存1.储存条件:根据标本的特性和要求,进行储存条件的设定,如温度、湿度等。

2.储存容器:选择适当的储存容器,确保标本在储存过程中不受到污染和变质。

3.标本分类:按照不同类型的标本,进行分类存放,确保标本易于查找和管理。

三、标本运送1.运送方式:根据标本的特性和要求,选择适当的运送方式,如冷藏车、常温车等。

2.运送温度控制:确保运送过程中标本的温度符合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如冰袋、冷藏箱等。

3.运送时间:根据标本的特性和要求,合理安排运送时间,确保标本能够及时送达检验科。

四、标本管理1.标本登记:对每个标本进行登记,记录标本的相关信息,如采集时间、采集人员、病患信息等。

2.标本留存:对一定比例的标本进行留存,以备再次检验、质控等需要。

3.标本销毁:对一定时限内未使用的标本,进行及时销毁,确保标本的安全和保密。

五、标本质量控制1.标本采集培训:对所有参与标本采集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掌握正确的标本采集方法和注意事项。

2.质控标本:每日选择一批质控标本进行检验,检验结果符合要求后才可进行日常工作。

六、标本安全管理1.标本标识:对每个标本进行标识,如标本管上贴有病患姓名、住院号等信息,以确保标本能够准确归属。

2.标本保密:保护病患隐私,禁止使用病患个人信息做任何非医疗目的的使用。

3.标本丢失和污染处理:对于出现标本丢失和污染的情况,及时进行记录和处理,并进行相关调查。

以上即是医院临床检验标本采集、储存、运送制度的详细内容。

通过规范、严格的流程和管理,能够保证临床检验标本的质量与安全。

同时,相关人员也应重视相关培训和质量控制,以提高工作水平和效率。

标本管理制度及流程

标本管理制度及流程

标本管理制度及流程目录一、标本管理制度概述 (2)1. 标本管理的重要性和目的 (3)2. 适用范围及对象 (4)3. 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 (5)二、标本管理流程 (6)1. 标本接收与登记 (7)1.1 标本接收流程 (8)1.2 登记内容与方法 (9)2. 标本分类与存放 (10)2.1 标本分类原则 (11)2.2 存放区域与设施 (13)3. 标本检测与分析 (13)3.1 检测流程 (15)3.2 分析方法与要求 (16)4. 标本处置与销毁 (17)4.1 处置原则 (18)4.2 销毁流程与方法 (19)三、标本管理规范与要求 (20)1. 标本采集规范 (21)2. 标本运输与保存规范 (22)3. 标本操作规范 (23)四、标本管理监督与评估 (24)1. 监督机制建立 (25)2. 定期评估与改进 (26)五、相关记录与文档管理 (27)1. 记录内容 (28)2. 文档管理要求与流程 (29)六、培训与宣传 (30)1. 培训内容与形式 (30)2. 宣传措施与建议 (31)七、应急预案与处置措施 (32)1. 标本管理异常情况应急预案 (33)2. 处置措施与流程 (34)八、持续改进计划 (35)一、标本管理制度概述本标本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和加强医院内标本的管理,确保标本的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制定。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涉及标本采集、保存、运输、处理和送检等环节的工作人员。

合法性原则:标本的采集、保存、运输和处理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行业标准。

科学性原则:标本的采集、保存、运输和处理应遵循科学原理,确保标本的质量和安全性。

规范性原则:标本的采集、保存、运输和处理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标本管理制度,监督和指导标本管理工作。

医务部门:负责组织标本采集、保存、运输和处理的培训,确保工作人员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标本采集、送检、运送、接收、处理、保存和销毁规程

标本采集、送检、运送、接收、处理、保存和销毁规程

标本采集、送检、运送、接收、处理、保存和销毁规程标本采集、送检、运送、接收、处理、保存和销毁规程1、目的保证标本采集到贮存过程符合本实验室检测及法律法规的要求,保证标本质量。

2、适用范围本站血液检测标本、检测留样标本及临床送检标本。

3、职责采血人员或相关工作人员负责标本的采集、送检、运送和交接;血库工作人员负责血液检测样本的临时接收和暂存;检验人员负责标本的接收、处理、保存和销毁;办公室负责组织检验科业务人员对标本采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

4、作业步骤4.1样本采集要求:4.1.1:知情同意:标本采集应征得献血者知情同意,内容包括:告知采集(留取)标本量,以及用途(仅用于本站血液检测)。

4.1.2:采集:a.初筛检测样本:采集前严格核对献血者和登记表,抽取1-2ml 的献血者血液于含饱和EDTA-Na2 /K2抗凝剂50ul的普通塑料试管中或含有抗凝剂的真空管中。

贴好与献血者登记表一致的献血序列码。

b.献血后血液检测样本:运送前做好各项安全保障工作,包装材料应满足防水、防破损、防外泄、耐高温、易于消毒处理的要求。

采集的血液标本由采血人负责臵于试管架上。

扬中、句容采储血点采集的标本应水平放臵于专用标本运输箱中并附加适当冰块冷藏运输,血液样本运输过程中保持在2-10℃,运输2小时以上应记录标本运输箱内温度。

运输过程中应防颠簸,防止试管溶血,妥善保管,以防标本被污染,或污染其它样品、物品,一旦破损,立即消毒,并报告分管领导。

4.3交接要求:(1)血液检测样本:a.接收质量要求:样本采集量3-5ml;标识清晰、粘贴规范;标本信息与交接单完全对应;离心后无溶血、重度脂肪。

b.核对检查内容:句容和扬中样本送达后,由接收人员检查样本起运时间,记录接收时间,运输时间超过2小时记录接收时温度,箱内温度应不高于10℃。

当天不检测的标本由采集部门送至供血处核对标本数量,检查标本质量并登记签字,贮存在待检标本暂存区,再由供血处集中后与检验科进行标本交接。

临床标本的采集及运送过程控制分析

临床标本的采集及运送过程控制分析

临床标本的采集及运送过程控制分析一、采集前准备1.了解标本采集的目的、方法和要求;2.明确采集时机,根据不同检测项目确定采集时间;3.熟悉相应标本采集培训,了解采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5.准备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6.做好病人的辅助准备工作,如饮食控制、用药情况等。

二、标本采集1.疏导病人情绪,提供安全感,确保标本采集时的合作度;2.按照规范操作流程,正确采集标本;(1)采血: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穿刺技术正确、干净;(2)尿液:采集中段尿,避免第一段和终末段污染;(3)粪便:选择新鲜、清洁的粪便标本,采集后尽快送达实验室;(4)分泌物:遵循无菌操作,避免细菌污染;3.确认标本采集完成后,包装标本,避免漏液、溢出及感染风险;4.及时填写采集记录,包括标本类型、采集时间等信息。

三、标本保存1.将采集好的标本妥善保存,避免失效;2.严格控制标本温度,根据标本要求保存在不同的温度和环境中;3.尽量保持标本稳定,避免振荡和高峰冲击;4.避免标本遭受化学物质、紫外线和其它外界因素的影响;5.不同类型的标本应进行合理分类和标识,避免混淆和交叉污染。

四、标本运送1.选择合适的运送方式,如存在感染风险的标本应运送到指定的传染病实验室;2.采用特制的容器和包装材料,防止漏液、破损及污染;3.填写标本运送单,包括标本类型、数量、运送时间等信息;4.监测温度,确保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进行运输;5.运送途中避免震荡和振荡,减少标本破损的风险;6.及时报告实验室,并核实标本的收取情况。

五、数据录入1.在标本接收时核对收到的标本和相应标本单的信息是否一致;2.及时录入信息,确保准确性和完整性;3.不同的检测项目应当有专人进行录入,避免交叉录入造成的错误;4.录入后应进行校验,确认信息准确无误;5.建立信息追溯机制,便于查找和纠错。

针对以上过程中的问题和风险,可以采取以下控制措施:1.采集过程中,病人的配合度可能会影响标本的采集结果,因此可以通过病人教育和沟通来疏导病人情绪,提供安全感;2.在标本采集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流程进行采集,同时要提醒采集人员注意无菌操作;3.在标本保存过程中,要控制好标本的温度和环境,避免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4.在标本运送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运送方式和包装材料,避免漏液、破损和污染;5.在数据录入过程中,要注意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设立校验措施来确保录入正确。

临床试验检验标本采集及运输标准操作规程

临床试验检验标本采集及运输标准操作规程

临床试验检验标本采集及运输标准操作规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一、前言临床试验是评价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手段,而标本采集及运输是临床试验的重要环节之一。

合理的标本采集和运输操作规程对于保证临床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为了规范标本采集及运输工作,提高临床试验的质量,特制定本标准操作规程。

二、术语定义1. 临床试验:指对人体进行的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的研究。

2. 标本:指用于生化检测、药物浓度测定等分析的生物组织或体液。

3. 采集者:指从受试者身上采集标本的人员。

4. 运输者:指将标本从采集点送至检验点的人员。

三、采集操作规程1. 采集前准备(1)采集者应接受相关培训,了解采集标本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采集器具应事先消毒,并准备好采集所需的标本管、采血针等工具。

(3)标本采集应在合适的环境中进行,保证采集者和受试者的安全和舒适。

2. 采集过程(1)根据临床试验方案要求,确保采集正确的标本类型和数量。

(2)遵循标本采集的标准流程,依次进行手部消毒、标本采集、采集管标记等操作。

(3)采血时应注意选择适当的采血部位和针头,避免造成受试者不必要的疼痛和伤害。

3. 采集后处理(1)采集完毕后,采集者应及时将标本管密封并标记好受试者信息。

(2)遵守标本储存和运输的规定,确保标本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1. 运输前准备(1)运输者应对标本进行分类和包装,确保标本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运输前应检查标本信息是否完整,并与采样者信息进行核对。

2. 运输过程(1)运输标本应选择符合要求的运输工具和容器,避免标本泄漏和污染。

(2)在运输途中应避免标本受到振动和温度变化,保证标本的稳定性和质量。

(3)运输者应妥善保管标本,避免与其他物品混杂,并遵守相关安全规定。

3. 运输后处理(1)标本送达检验点后,应立即进行登记和接收,确保标本信息准确无误。

(2)对标本进行处理时应遵守相关规程,确保标本能够及时送检并得到准确分析。

医院检验标本运送及保存规定

医院检验标本运送及保存规定

医院检验标本运送及保存规定
(一)每日早晨各病区采集标本,专人到指定地点收取,经核对无误并签字后将标本送回检验科。

运送过程中,防止标本容器破碎和标本丢失。

(二)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如不能立即送检,应按要求正确保存。

(三)标本采集后,切忌在室温放置过久,避免某些血液成分改变和溶血发生。

(四)细菌培养标本应立即送检,使用输送培养基避免引起病原菌死亡导致检测结果假阴性、污染细菌或并存于标本中的正常细菌大量繁殖造成检测结果假阳性。

(五)急诊须送检标本,应立即送检。

(六)送检标本可能含有病原微生物,送检人员应做好自身防护,确保运输过程中不被污染,防止造成污染环境。

临床检验标本采集、运输、保存操作规程

临床检验标本采集、运输、保存操作规程

临床检验标本采集、运输、保存操作规程目录第一章体液标本的采集、运输、保存操作规程一、尿液标本采集、运输、保存二、脑脊液标本采集、运输、保存三、浆膜腔积液标本采集、运输、保存四、阴道分泌物标本采集、运输五、分泌物革兰阴性双球菌检测标本采集、运输六、精液标本采集、运输、保存七、前列腺液标本采集、运输、保存八、粪便采集、运输、保存第二章血液一般检验的标本采集、运输、保存操作规程一、未梢血标本采集二、静脉血采集、运输、保存第三章生化检验标本采集、运输、保存操作规程第四章免疫学检验标本采集、运输、保存操作规程第五章化学发光免疫分析项目标本采集、运输、保存操作规程第六章血气分析标本采集、运输、保存操作规程第七章凝血功能四项检测标本采集、运输、保存操作规程第八章微量元素检测标本采集、运输、保存操作规程第九章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标本采集、运输、保存操作规程第一节尿液标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第二节粪便标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第三节上呼吸道标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第四节痰标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第五节化脓和创伤标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第六节脑脊液标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第七节胆汁标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第八节胸水标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第九节腹水标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第十节生殖道标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第十一节血液及骨髓标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第十章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标本采集、运输、保存操作规程前言在临床工作中,检验标本的分析结果是临床医生诊断疾病、制订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而标本采集及送检工作的合格与否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真实性,进而影响疾病的诊治工作。

为了进一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除了要求检验科提高检验质量水平外,还要求临床医护人员正确采集标本。

为确保标本的正确采集、运输和保存,检验科特编写了临床检验标本采集、运输、保存操作规程,要求医护人员严格按操作规程采集、运输和保存标本。

第一章体液标本的采集、运输、保存操作规程一、尿液标本采集、运输、保存(一)检查项目1.尿液干化学测定:尿液比重、pH 值、尿胆原、胆红素、潜血、酮体、蛋白质、白细胞、亚硝酸盐、葡萄糖、抗坏血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本采集、运送、保存成序1.目的规范标本采集程序,保证实验室检测前标本质量。

2. 范围微生物标本。

3. 职责3.1 医护人员和检验人员负责指导病人如何正确留取标本。

3.2 标本运输人员负责收取标本和运输标本至微生物室。

4. 程序4.1 采集标本前,采样人员根据检验申请单检验项目的要求,确认采样计划并进行适当的准备工作,包括核对遗嘱、打印条形码、选择合适的标本容器、粘贴条形码及指导病人做好采样前的准备工作等。

4.2 认真核对病人、标本容器和检验申请单是否一致,严防差错。

4.3 标本送到微生物室,标本运输人员必须与微生物室标本接收人员对标本进行核收登记并签名4.4 所有标本必须记录采样时间并立即送检,一般不得超过2h.5 采集方法5.1 血液及骨髓5.1.1 血液5.1.1.1采血时间:①在抗菌药物治疗前;②尽可能在患者寒战开始时、发热高峰前30-60分钟内采血;③如患者已经应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应在下一次用药之前采血培养;④同时或短时间内完成几套血培养采集,除非怀疑存在持续性菌血症时(如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1-2小时从不同部位采集3套标本)5.1.1.2采血量:成人一次采血5~10ml,儿童2~5 ml婴幼儿为1~2ml。

(附注:儿童的采血量不能超过其总血容量的1%)。

5.1.1.3采血方法:①成年病人,推荐同时在不同部位采集2~3套(每套包括一瓶需氧瓶、一瓶厌氧瓶);对于感染性心内膜炎和真菌血症则应多次采集;对于婴幼儿病人,推荐同时在不同部位采集2~3瓶。

因为儿童患者很少见厌氧菌感染,因此推荐仅使用需氧瓶而不常规推荐同时做厌氧培养。

②采血量充足时,应先注入厌氧瓶,后注入需氧瓶;采血量不足时,应先注入需氧瓶,后注入厌氧瓶。

5.1.2 骨髓标本用骨髓穿刺针从髂骨采集。

5.1.3 标本保存:采集标本后立即送到实验室,不能及时送检可置于室温,切勿放入冰箱。

冬季血培养瓶在送检过程中应采取一定的保暖措施。

5.2 脑脊液标本:由临床医师以无菌要求做腰椎穿刺,抽取脑脊液2~3ml,盛于无菌容器中送检。

脑膜炎奈瑟菌离体后能产生自酶,会迅速自溶,肺炎链球菌及流感嗜血杆菌离体后也易死亡,因此,脑脊液无论图片或培养,必须于采集后立即送检。

5.3 上呼吸道标本5.3.1 鼻咽标本:将鼻咽拭子缓缓地伸进鼻孔直至鼻咽喉部(注意:不可用力),轻轻转动,并于该深度停留20~30s,然后迅速地抽出(注意:避免受口或咽部中细菌的污染)。

5.3.2 喉标本:用压舌板压舌,用无菌拭子从咽后、扁桃体和发炎区采样。

喉拭子培养不能用于会厌发炎的病人。

将转运管安全封口,注明标识和日期,将标本尽快送到实验室。

5.4 下呼吸道标本5.4.1 痰5.4.1.1 采集标本以晨痰为好。

支气管扩张症病人清晨起床后进行体位引流,可采集大量痰标本。

5.4.1.2 自然咳痰法:在留取痰之前,用清水反复漱口,从气管深部咳出痰,吐入无菌容器内。

5.4.1.3 支气管镜下采集法:在病灶附近用导管吸引或用支气管刷直接取得标本。

5.4.1.4 气管穿刺法:在环甲膜下穿刺抽取痰液,收集标本,适用于厌氧菌培养。

5.4.1.5 棉拭采集法:用无菌棉拭子轻轻擦拭病人鼻咽部黏膜,留取标本,置无菌试管内送检,放置时间不应超过2h.5.4.2 支气管灌洗液:用不少于140ml无菌生理盐水灌洗小支气管和肺泡,40~80ml回收的灌洗液中包含约1ml支气管末梢和肺泡中的分泌物;弃去前段可能污染的部分,收集其余部分后立即送检。

5.4.3 保护毛刷(PSB):保护毛刷因有双层套管保护,不易污染上呼吸道和口腔定植菌。

用无菌剪刀剪断毛刷,置于1ml生理盐水的无菌容器中(仅供需氧培养),快速送检。

5.5 穿刺液标本5.5.1 采用无菌方法采集体内可疑感染部位的液体约2ml,注入无菌试管,或抽取穿刺液1~2ml注入多功能体液培养瓶,或抽取穿刺液2~5ml注入血培养瓶,混匀,立即送检。

5.5.2 标本保存:采集标本后立即送到实验室,若不能及时送检可置于室温,放置时间不应超过2h.5.6 生殖器来源5.6.1 阴道:经过阴道口(introitus),将拭子插入约5ml,轻轻转动10~30s。

确保拭子触及阴道壁,小心退出,不要触及皮肤,将拭子转移到Aptima采集管,与第二线折断。

拭子必须必须置于运输管中,尽快送抵实验室。

梅毒螺旋体标本从外生殖器的硬下疳处蘸取渗出液,置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后立即送检。

5.6.2 前庭大腺:不要在黏膜部位使用乙醇。

皮肤准备参见一般部位,吸取前庭大腺脓肿,使用厌氧转运培养基送至实验室。

5.6.3 用于培养基的子宫颈(宫颈管)标本5.6.3.1 准备阴道窥器,除温水外,避免使用润滑剂,插入阴道窥器,见到子宫颈,用棉拭子拭去多余的黏液,将涤纶拭子插入子宫颈,轻轻转动,并停留10~30s,取出拭子,置于细菌转运培养基。

5.6.3.2 一般情况下,阴道标本培养不会产生有意义的结果,所以除B群链球菌筛检外,不推荐阴道标本培养。

阴道标本不用于厌氧培养。

5.6.4 羊膜腔穿刺术:通常由医生经超声定位留取样本,置于封口的注射器或厌氧转运培养基送抵实验室。

5.7 前列腺:用肥皂水清洗阴茎头,经直肠前列腺按摩获取前列腺液,用无菌拭子采集前列腺液,在室温下运送标本,选择前列腺按摩前和最近时刻的尿液同时送去培养。

5.8 尿5.8.1 女性:先以肥皂水清洗外阴部,再以无菌水冲洗,用无菌纱布擦拭,以手指将阴唇分开排尿,弃去前段尿,留取中段尿5~7ml于无菌试管内。

5.8.2 男性:翻转包皮,用肥皂水清洗尿道口,用清水冲洗,留取中段尿。

5.8.3 儿童、婴儿:先以无菌生理盐水棉球清洗其外阴或外生殖器,将无菌拭管或瓶口对准尿道口,以胶布固定于皮肤上,待尿排出后送检。

5.8.4 两侧肾盂尿:由专科医生采集,左右侧标本必须标明,避免混淆而误诊。

5.8.5 膀胱穿刺:此法用于厌氧菌培养。

耻骨上皮肤经碘酊消毒后,再以75%乙醇擦拭,用无菌注射器行膀胱穿刺,吸取尿液后排去注射器内的空气,针头插于无菌橡皮塞上及时送检,2h内进行接种。

5.9 粪便标本5.9.1 自然排便采集:自然排便后,挑取其脓血、黏液部分2~3g,黏液粪便取絮状物2~3ml,盛于灭菌容器内,或置于保存液(运送培养基)、增菌培养基中送检。

5.9.2 直肠拭子:如不易获得粪便时,或排便困难病人及婴儿,可用直肠拭子采取,即以无菌棉拭用保存液或生理盐水湿润后,插入肛门内4~5cm(幼儿2~3ml)轻轻转动取出,插入卡布(Cary-Blair)运送培养基内或无菌培容器内送检。

5.9.3 粪便标本应该立即送检,室温保存下不能超过2h,如不能及时送检可以发放入磷酸盐甘油(ph7.0)或转运培养基,但不能超过24h.培养艰难梭菌的标本保存于20℃以下。

培养沙门菌和致贺菌的标本应放置磷酸盐甘油溶液中保存。

保存弯曲杆菌和弧菌的标本,需加Cacl2(100mg/L)试剂。

5.10 脓及创伤标本5.10.1 封闭性脓肿消毒局部皮肤或黏膜表面后,用无菌注射器抽取,用无菌手术刀切开栗粒状脓肿(miliary abscess),使用无菌注射器和针头采集露出的标本。

5.10.2 将脓液注入多功能培养瓶或无菌试管内送检。

疑为厌氧菌感染时,应做床边接种或厌氧运送培养基内送检。

5.10.3 开放性脓肿和脓性分泌物用无菌盐水或75﹪乙醇擦去表面渗出物,用拭子深入溃疡深处采集2支拭子,1支为图片检查用,1支为培养用。

5.10.4 大面积烧伤的创面分泌物用灭菌棉拭取多部位创面的脓液或分泌物,置灭菌试管内(注明采集部位)送检。

5.10.5 对未引流脓肿:使用无菌注射器和针头,按无菌操作技术,从中采集脓性物。

用无菌手术刀切开栗粒状脓肿,使用无菌注射器和针头采集露出的标本。

5.10.6 疑为放线菌属、奴卡菌属感染时,在检查单上注明需要排除放线菌属、奴卡菌属。

5.11 褥疮溃疡:用无菌盐水清洗表面后如得不到活检标本或抽吸物,则用拭子用力采集损伤底部。

由于褥疮溃疡拭子临床价值不大,一般选择组织活检或针头抽吸样本。

5.12 大疱、蜂窝组织炎、小疱:皮肤消毒同血液培养,用无菌针头和注射器抽吸液体或化脓性物质,如果获得了抽吸物,将之置于合适细菌转运培养基。

如果没有得到抽吸物,将小疱或大疱性病变打开,使用棉拭子采集病变部位,置于转运培养基中。

5.13 中心静脉导管标本:用无菌镊子将5cm导管尖端或近心端送至实验室。

5.14 耳部标本514.1 内耳:穿刺前用肥皂水清洗外耳道再进行消毒程序,最后用注射器穿刺鼓室抽吸脓液。

对鼓室破裂者,用专用采样管中配备的细头软杆拭子采集脓液,脓液量大也可采用注射器抽吸。

5.14.2 外耳:先用润湿的棉签清洁外耳道,再用专用采样管中配备的毛刷状采样拭子在外耳道内用力旋转摩擦取样。

5.15 眼部标本5.15.1 结膜:采样前先用无菌盐水润湿拭子,再绕结膜取样,最好两眼各采集2支拭子:其中1支用于涂片。

建议在床边接种。

采集时,须小心地避免感染延至眼部临近区域。

注意,须标明左眼、右眼的标本。

5.15.2 角膜:由眼科医生采用刮取法采集标本:采集前先滴2滴局部麻醉液,再用角膜上皮刮铲刮取病变角膜组织,将刮擦物用少许生理盐水洗下,置无菌杯中送检。

5.16组织标本采集:表浅的感染组织和各种窦道标本可用棉签擦拭、小刀刮取、穿刺抽吸或手术切除,对窦道和瘘管应深部刮取,获得部分管壁组织。

深部组织标本可在手术过程中或采取穿刺活检或抽取分泌物送检,也可使用相应的内镜采集活检标本。

标本置无菌容器中并加入少量生理盐水以保持湿度,或置肉汤增菌液中送检。

如怀疑为军团菌感染,肺组织切片不要滴加生理盐水(能抑制军团菌生长)。

如果怀疑为厌氧菌感染,应把组织放入厌氧的传输系统内立即送检。

5.17引流液:用70%乙醇消毒导管采集部位,用注射器从引流管无菌采集2~3ml。

标本不能直接从引流袋放出,因引流液在袋中潴留时间太长容易滋生细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