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史01幻灯片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共43张PPT)

成果:《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
平的日内瓦协议》
意义: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4、万隆会议(55年) 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1、亚非会议的背景、主题、特点是什么? 背景: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主题:讨论各国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 特点: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2、周恩来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 面对帝国主义国家对会议的干扰破坏,与会国存在矛盾和分歧 可能使会议走向歧途; 3、读88页材料,“求同存异”中的“同”与“异”应如何理 解?
——《共同纲领》
美国
资本 主义
苏联
对立 社会 主义
新中国外交形势示意图
“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推行的对华不承认政策和 在台湾问题上的敌对姿态,是其从全球遏制共产主 义的战略出发,对新中国的极端孤立与排斥,这种 孤立与排斥导致美中多年的并且冷战局面,同时也 严重影响了美国政策的灵活性,并最终导致了中苏 结盟,使这一时期美国对华政策宣告失败。” — —《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华政策》 新中国成立以后,美国出兵朝鲜,并将第七舰队开 往台湾海峡,威胁中国安全,阻止中国统一。美国 和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 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的政策,企图把新 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目的: 为了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提出: 53年,与印度;54年,与印度、缅甸(原则),
最终完善:1955年的亚非会议上
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 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和
平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在保障革命成果,保 “一边倒” 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卫和平的斗争中不致
平的日内瓦协议》
意义: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4、万隆会议(55年) 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1、亚非会议的背景、主题、特点是什么? 背景: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主题:讨论各国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 特点: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2、周恩来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 面对帝国主义国家对会议的干扰破坏,与会国存在矛盾和分歧 可能使会议走向歧途; 3、读88页材料,“求同存异”中的“同”与“异”应如何理 解?
——《共同纲领》
美国
资本 主义
苏联
对立 社会 主义
新中国外交形势示意图
“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推行的对华不承认政策和 在台湾问题上的敌对姿态,是其从全球遏制共产主 义的战略出发,对新中国的极端孤立与排斥,这种 孤立与排斥导致美中多年的并且冷战局面,同时也 严重影响了美国政策的灵活性,并最终导致了中苏 结盟,使这一时期美国对华政策宣告失败。” — —《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华政策》 新中国成立以后,美国出兵朝鲜,并将第七舰队开 往台湾海峡,威胁中国安全,阻止中国统一。美国 和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 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的政策,企图把新 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目的: 为了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提出: 53年,与印度;54年,与印度、缅甸(原则),
最终完善:1955年的亚非会议上
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 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和
平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在保障革命成果,保 “一边倒” 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卫和平的斗争中不致
高中历史必修1《新中国外交》课件

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美建交
(1972年) (1979年)
(1)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也 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2)新中国初期蒋介石集团非法占 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为什么用 “恢复”?而不用“加入”之类的 说法?
1.中国为什么能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 上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原因
中考再现 【 08武汉 】1.2005年,在联合国成立 60周年首脑会议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 涛倡导通过国与国之间的相互合作,共 同建设和谐世界。这与20世纪50年代 中国提出的哪一原则(构想、制度)的 基本思想保持了一致? A.一国两制 B.民族区域自治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求同存异
C
巩固训练 :
4.1945—1949 年扶蒋反共 5.新中国成立 (1)五六十年代:中美对抗 后的中美关系: 抗美援朝(朝鲜战争) (2)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 6.80年代以后 中美既合作又斗争.
建国60年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外交成就世人瞩目,大手笔、大文 章比比皆是。请根据所学知识,将 下列内容补充完整:
中考再现
【08汕头】中国积极参与APEC活动, 是为了 A.加强同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团结 B.推动亚太地区各国的民间交往 C.促进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D.建立亚太地区各国之间持久的结盟 关系
C
【 08广安中考】1995年,“经济领域 的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建立 。这表明 A.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B.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C.世界经济区域化趋势加强 D.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确立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一.20世纪50年代开拓外交新局面
二.20世纪70年代外交重大发展
三.新时期的中国外交
(1972年) (1979年)
(1)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也 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2)新中国初期蒋介石集团非法占 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为什么用 “恢复”?而不用“加入”之类的 说法?
1.中国为什么能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 上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原因
中考再现 【 08武汉 】1.2005年,在联合国成立 60周年首脑会议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 涛倡导通过国与国之间的相互合作,共 同建设和谐世界。这与20世纪50年代 中国提出的哪一原则(构想、制度)的 基本思想保持了一致? A.一国两制 B.民族区域自治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求同存异
C
巩固训练 :
4.1945—1949 年扶蒋反共 5.新中国成立 (1)五六十年代:中美对抗 后的中美关系: 抗美援朝(朝鲜战争) (2)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 6.80年代以后 中美既合作又斗争.
建国60年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外交成就世人瞩目,大手笔、大文 章比比皆是。请根据所学知识,将 下列内容补充完整:
中考再现
【08汕头】中国积极参与APEC活动, 是为了 A.加强同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团结 B.推动亚太地区各国的民间交往 C.促进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D.建立亚太地区各国之间持久的结盟 关系
C
【 08广安中考】1995年,“经济领域 的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建立 。这表明 A.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B.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C.世界经济区域化趋势加强 D.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确立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一.20世纪50年代开拓外交新局面
二.20世纪70年代外交重大发展
三.新时期的中国外交
《中国的外交历程》PPT课件

整理课件
2
同学想一想,我们国家刚刚 建立之初,所面对的外交环境是 怎样的?
整理课件
3
帝国主义国家的敌视:美国 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封锁
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中 国外交向苏联倾倒
亚非部分国家独立:需要互 相帮助支持,友好合作
整理课件
4
严峻形势
经济上禁运封锁 政治上不承认
军事上武力包围威胁
整理课件
5
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图为抵 达莫斯科车站时的情景。这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 首次出访。
整理课件
17
知识回顾:请说出20世纪40年 代至50年代美国干涉中国内政和 侵略中国的几件大事
是什么原因让中美走在一起, 建立外交关系呢?
整理课件
18
向美国传递愿意改善中美关系的信号
整理课件
19
官员交往。周恩来会见秘密访华的基辛格
整理课件
20
1971年4月,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会见格雷厄姆·斯廷霍文率领 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打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这就是著名 的"乒乓外交"。
整理课件
21
握手言和。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整理课件
2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图为毛泽东主席、 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会见尼克松。
整理课件
23
1979年1月,邓小平副总理访问美国,出席
卡特总统在白宫举行的欢迎仪式。这是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访问美国,在
中美关系史上揭开了新的一整理页课件
整理课件
6
1950年2月,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 互助条约。毛泽东主席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出席签字 仪式。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代表中国政府在条约上签字。这是 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
高一历史新中国的外交PPT课件

交成就(参考关键词),要有理有据,
语言流畅,字数100-130之间。
•
关键词:扬眉吐气、跨洋握
手、冰释雪融。
-
12
• 材料一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1950年 1959年 1969年
与中国建交的国 家
说明:美国长期实行的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
-
13
材料二: 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
方面的意义。2、简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
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
面所取得的重要影响。3、了解中美关系
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
对国际产生的重要影响。4、以改革开放
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
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建设
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
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哪尔,不碍他什么屁事!""你爱说就说,不说老子打破羽化池上方の天就是了,咱就不信,还找不到壹条烂路了..."根汉脾气烈,直接就转身离开了,化作流光冲向羽化池壹带."这小子,果然是个疯子!"...羽化池上,金光大作,根汉宛如战神再世,独立虚空,身处金光漩涡之中.他抬头着苍天,目光如刀,划破长空, 割开了壹个恐怖の黑洞.在他の周围,立着十八面恐怖の阵旗,阵旗之外,谭自笑在不断の施法,召唤每壹面阵旗."根汉,放血!"谭自笑每立下壹面阵旗,便会叫根汉放血,根汉壹边放血,壹边在不断の喝着圣液和绝世好酒,补充自己の血液.即使如此,他の脸色还是变得如纸壹般苍白,血液毕竟不是白开水,大量の 放血之后,他也感觉到了疲惫.不过他有坚强の意志,以及无法被磨灭の坚定,硬着生生の在那里扛着,撑到了十八块阵旗全部唤醒."…唰…"壹片柔
中国外交PPT

——
探 究 图一 郑和下西洋 图二 任 务 (1)比较两个历史事件的异同点。
新航路开辟
【文汇历史——中西文明碰撞】
中 国 对 外 交 往 探 究 任 务
材料一 当乾隆皇帝津津乐道自己 的“十全武功”时,路易十六正躺 在断头台上,以百倍的仇恨诅咒着 资产阶级革命;当两鬓飞雪的范进 因中举登科而神经错乱时,牛顿正 在通过自制的反射望远镜,关注着 宇宙间的天体运行„„ ——选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2、 20世纪70年代末起至今,中国取得 外交成就的原因。
中 国 现 代 对 外 关 系
历史上的中国曾经辉煌,也曾饱经风 霜,当今中国已经重新回到世界。对外 交往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延伸,国家 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外交的成败。历史让 我们明白,只有开放才有发展,也只有 强大才有自信的外交。
探究任务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逐渐形成了 中 国 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关系。请你回顾中外交往的历史,完成下列探究 任务。 对 外【图说历史——架起沟通桥梁】 交 往
1、根据材料,《时代》周刊五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有关对 周恩来的描述,美国的态度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出 变化的原因。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中 国 现 代 对 外 关 系
材料二:1979年《时代》周刊惊叹: “一个崭新中国的梦想者——邓小 平向世界打开了‘中央之国’的大 门,这是人类历史上气势恢宏、绝 无仅有的一个壮举。”
中 国 古 代 对 外 关 系
第一篇 开拓与辉煌之路
张骞
郑和
中 国 古 代 对 外 关 系
知识梳理
历史时期
历史人物 张骞
历史事件 张骞通西域
秦汉
三国两晋南北 朝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一(37张PPT)

要求
③相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④加强合作、保卫和平的共同的愿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
②③④
3、“一边倒”是指中国政府在外交上
A 站在发展中国家一边 B 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C 站在亚非拉美被压迫民族一边
D 站在苏联一边
必答题
抢答题
研究性课题
新中国外交成就展
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与 新中国外交成就相关 的图片、资料、邮品等, 举行小型展览会。
1950年2月,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 互助条约》。毛泽东主席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出席签字仪式。 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代表中国政府在条约上签字。这是新中国与外国 签订的第一个条约。
■
问题探究:
如果你是一位外交官,你会“一 边倒”吗?
学习模块3 学习模块3
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的提出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周总理逝世三十年祭
受多 社付 会出我 主一们 这 义点 幸代一 福价辈 子 。, 是和 为这 一 后 代个 更时 周 代 恩 好 的 来 地 享人
——
前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说:
“为了悼念周恩来,联合国下半旗,这是我决定的。 原因有二: 一 是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她的金银财宝多得不计 其数,可她的总理周恩来没有一分钱的存款! 二 是中国有10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可是 她的总理周恩来,没有一个孩子! 你们任何国家的元首,如能做到其中一条,在他 逝世之日,总部将照样为他下半旗。”
它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项 基本原则; 它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学习模块4 学习模块4
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五第一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课件 (共52张PPT)[优秀课件资料]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五第一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课件 (共52张PPT)[优秀课件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1d643177e21af45b207a814.png)
在近代都有被殖民主义奴役和掠夺
同
的共同遭遇 都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国
经济的共同任务
团结合作争取世界和平的共同愿望
异
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
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会议显示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
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友好合作
的精神,被誉为“万隆精神”。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讲话
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
参加的国际会议 中国作用: 周恩来提出六点建设性一件,推动会
议达成日内瓦最后宣言,实现了印度 支那停战,缓和亚洲和世界紧张局势
意义: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誉
印度支那:
即法国殖民地在东南 亚的一部分,其组成 包括今越南、老挝和 柬埔寨三国
中国国家总理周恩来乘专机抵达日内瓦
周恩来总理步入日内瓦会议会场:1954年,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
一系列民族国家获得独立
内容:
讨论了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 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特点: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
的国际会议
成果:《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
1955年4月11日,根据原定行程,周恩来应从香港搭乘飞机赴 印度尼西亚参加万隆会议。国民党当局在港特务买通启德机场清洁 员周梓铭,在周恩来预定搭乘的印度国际航空公司“克什米尔公主 号”的右翼轮舱处,安装了一颗定时炸弹,但周恩来本人却因刚刚 做完阑尾炎手术,临时秘密改变行程,经昆明取道缅甸前首都仰光 赴万隆参加会议。
苏联(1949.10.2)
印度(1950.4.1)
保加利亚(10.4)
——第一个与中国建
社 罗马尼亚(10.5)
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
会 匈牙利(10.6)
主 义 国 家
高中历史 7.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 新人教版必修1)

为什么首先与苏联建交?
美国与一系列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 取敌视态度,不与中国建交;
苏联政府照会中国政府,愿同中国建交 并互派大使; 为了在反对国内外敌人的斗争中不 致于处于孤立地位;
ppt课件
ppt课件
1949年10月2日,中国和苏联建交。苏联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 国建交的国家。图为当年10月16日苏联首任驻华大使罗申(前 排右六)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pp书t课件后合影。
A、(1)(2)(3)(4) B、(1)(2)(4) C、(1)(2)(3) D、(2)(3)(4)
6、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事件 ①万隆会议 ②日内瓦会议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④与苏联建交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①③②④ D 、④③②①
探究学习 答疑解惑
学习本课内容后,你有哪些疑惑 和问题? 你的收获有哪些?
新中国外交成就展
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与 新中国外交成就相关 的图片、资料、邮品等, 举行小型展览会。
政治体制不同,意识形态不同。
4、万隆会议的直接影响是什么?
会后,我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ppt课件
国际环境
外 交
独 立
成 就建
国
自初
国家性质 主 期
的的
国家利益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和 外
平交
与苏联等国建交
提出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
参加日内瓦会议 参加万隆会议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 A、形成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 B、亚非拉美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打破了两极格局 D、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
ppt课件
二 战后世界形势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平的方式
双边多边
联系(直接 谈判\外交
\调停)
单边行动 (宣传\侦察 经济政治
干涉)
暴力的方式(威 慑、武力威胁 、经济制裁、 军事施压、 战争等)
返回课程
当代外交的基本原则
主权平等 和平解决争端 不干涉内政
返回课程
影响外交的主要因素
经济
政治
军事
文化 其他
参考书:
李渤: «新编外交学»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5年
返回课程
参考书目:
▪ 现使用教材——李宝俊著:《当代中国外交概论》,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 谢益显: 《中国当代外交史》,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
▪ 曲星:《中国外交50年》,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
▪ 叶自成:《新中国外交思想:从毛泽东到邓小平》,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 杨福昌:《跨世纪的中国外交》,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 ▪ 王泰平:《邓小平外交思想研究论文集》,
当代中国外交
返回课程
绪论
一,什么是外交? 二,当代外交的基本原则 三,影响外交的主要因素 四,参考书
返回课程
▪ 外交的概念、特征、性质及简史 教材1-----8页。
返回课程
关于“外交”的定义
▪ 三类 第一,较为具体地强调外交的形式 第二,强调外交的功能方面 第三,强调外交的本质方面
返回课程
▪ 广义“外交” 国际行为主体的对外行为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 其他参考书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随堂进行补充。
返回课程
返回课程
世界知识出版社1选, ▪ 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 ▪ 周恩来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 ▪ 韩念龙:«当代中国外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钱其琛著: «外交十记»,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 ▪ 田曾佩: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
世界知识出版社1993年 ▪ 刘山: «中国外交新论»,世界知识出版社1997年 ▪ 门洪华著: «构建中国大战略的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