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瘤的影像学诊断

合集下载

主动脉瘤影像学诊断

主动脉瘤影像学诊断

主动脉瘤影像学诊断主动脉瘤是指动脉壁在某处发生了扩张,形成一个囊状的血管瘤。

这个瘤的出现会导致血管壁的脆弱和破裂,这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如大量出血、内脏损伤等。

因此,在现代医学中,主动脉瘤的诊断显得尤为重要。

影像学技术,则是主动脉瘤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常见的影像学技术包括超声、磁共振成像和计算机断层扫描。

这些技术不仅可以较为准确地确定主动脉瘤最大直径,还可以判断瘤体位置、形态、进展速度等,以及进行手术前后的跟踪观察。

超声检查是一种常规检查方式,通过超声波的原理将主动脉瘤的内部结构、大小、形态等情况反映到显示器上。

这种检查方式具有非侵入性、无辐射、操作简便、费用较低等优点,受到医生、患者的广泛认可。

磁共振成像(MRI)则是一种无痛苦、无创伤、无辐射的检查方法。

它可以提供主动脉瘤的三维立体感觉,能够显示血管壁的薄弱点、血流情况等细节,对于对瘤体位置、形态的描述更为精准。

计算机断层扫描(CT)同样是一种常见的检查方法,是基于X 线的形成原理,通过多个角度的图像叠加,呈现出主动脉瘤的三维立体图像。

CT检查速度快,准确率高,能够检测出较小的主动脉瘤。

以上三种影像学技术各有优缺点,医生需要根据不同的患者情况和病情选择不同的检查方法。

而在现代医学中,多种影像学技术往往会结合起来使用,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总的来说,主动脉瘤作为一种危险性较高的疾病,对于诊断和治疗都需要注意。

影像学技术作为非常重要的手段,能够提供主动脉瘤的相关信息,有助于医生对患者病情的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能够让患者更加充分地了解自己的病情,提高治疗的效果。

夹层动脉瘤的CT和DSA影像学诊断

夹层动脉瘤的CT和DSA影像学诊断
3 讨 论
主 动脉 夹层 动 脉 瘤 是 指 循 环 血 液 渗 入 主 动 脉 夹
层, 形成血肿的一种致命性疾病 。其发病途径主要是 : () 1 主动脉滋养血管压力升高 , 破裂 出血导致主动脉 内层分离 ;2 由于主动脉 内压 升高 , () 特别是老年人 的
主 动脉 弹性低 , 内膜 破裂 , 液从 破 入 口进 入 , 内膜 血 使
11 一般资料 4 例中男 2 . 8 6例 , 2 女 2例 , 年龄 3 2~ 8( 0 平均 5 . ) 。患者均 出现胸痛 、 克 、 痛、 34 岁 休 腹 呕 吐、 呕血及便血。4 例中有高血压史 2 例 , 8 l 冠心病 1 2 例, 马凡 氏综合征 6例, 肺结核 2 例。 12 检查方法 4 例患者全部采取 C . 8 T检查 , 中2 其 6 例 同时采取 D A检查 。C 检查采取 Sm t m tn S T o a m E oo o i 6 螺旋 C T扫描机 , 层厚 5 m, 间距 5 m, m 层 m 采用横轴 位扫描 , 扫描范 围包括主动脉 弓上 2— c 下至至髂 5m, 总动脉 分叉 下 2m。采 取 A im At 型 c臂 x线 c x rs大 o i 机行 D A检查 , S 显示夹层动脉瘤真 、 假腔及 主动脉夹
于升 主动脉 , 终止 于 无 名 动脉 水 平 ;I型 : 层起 自主 I I 夹 动 脉峡 部 , 伸展 至腹 主动脉 。
2 结果
及 主动 脉壁增 厚 、 钙化 等 。本 研 究 采 取 C T检 查 了 4 8 例患 者 , 中 3 显示撕 裂 的 内膜 片 ,8例 全部 显 示 其 9例 4
早期诊断辨明患者症状 , 可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 。 J
夹层 动脉 瘤 的诊 断 包 括 x 线 表 现 、 血 管 造 影 、 心 超声 检查 、T表 现与 MR 表 现 等 。其 中 C C I T因其 无 需

常见疾病影像学诊断

常见疾病影像学诊断

常见疾病影像学诊断目录:1.脑部疾病影像学诊断1.1 脑卒中1.1.1 缺血性脑卒中1.1.2 出血性脑卒中1.2 脑肿瘤1.2.1 胶质瘤1.2.2 脑膜瘤1.3 脑血管畸形1.3.1 动静脉畸形1.3.2 动脉瘤2.胸部疾病影像学诊断2.1 肺部炎症2.1.1 肺炎2.1.2 支气管炎2.2 胸腔积液2.2.1 肺水肿2.2.2 胸腔积液2.3 胸部肿瘤2.3.1 肺癌2.3.2 食管癌附件:1.图片1:脑卒中影像示例2.图片2:胶质瘤影像示例3.图片3:动静脉畸形影像示例4.图片4:肺炎影像示例5.图片5:肺癌影像示例注释:1.脑卒中:指由于脑血管破裂或血流障碍引起的短时间内发生的脑功能异常症状。

2.缺血性脑卒中:由于脑部动脉血液供应不足引起的脑组织缺血和缺氧所致的脑卒中。

3.出血性脑卒中:由于脑血管破裂导致脑部出血所致的脑卒中。

4.胶质瘤:一类源于胶质细胞的良性或恶性肿瘤。

5.脑膜瘤:在脑膜组织中形成的肿瘤。

6.动静脉畸形:动脉和静脉之间异常的血管相互连接,导致血流异常。

7.动脉瘤:动脉壁局部血管扩张性病变,常见于脑动脉。

8.肺炎:指肺实质发生炎性反应的疾病。

9.支气管炎:指支气管黏膜和黏液腺发生炎性反应的疾病。

10.肺水肿:指因肺泡间负压减小或微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肺泡壁通透性增加,进而肺泡内液体渗出所引起肺部病变。

11.胸腔积液:胸腔内液体积聚所引起的病变。

12.肺癌:源于肺组织的恶性肿瘤。

13.食管癌:食管发生的恶性肿瘤。

本文档涉及附件:见附件1-5。

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著作权:对原创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的法律保护。

2.专利:对新发明、新型和功用性设计享有的独占权。

3.商标:用于区别商品或服务来源的标识符号。

4.法律责任:因违反法律规定所承担的法律后果。

5.侵权: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影像学诊断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影像学诊断
均是主动脉有不 同变化的 , 中 2例做完胸片后 即做 C 其 T增强扫 描 。升主动脉迂 曲扩张 的 6例 , 主动脉 弓处膨隆增大的 4例 , 降
3 讨论
在基层 医院对胸痛病人 的常规 检查就是胸 片和心 电图 , 如
果在胸 片影像 中能及 时发现是 由于主动脉 的改变而 引起 胸痛 、 背痛 、 闷、 胸 伴胸 部压榨感等表现 , 对临床 医生 诊治病人有很大
不治疗预后较差 , 死亡较多 , 死亡率分别是 1 %, 周 6%,个 天3 1 0 1
6 , 例 其中升降主动脉 同时扩张的 7例 , 见封三图 5 。主动脉 弓处 膨 隆增大的 4例 , 降主动脉明显增宽 的 3例。在胸 片上观察到有 主动脉广泛或局部增宽扩 张 , 轮廊比较清楚 , 局部膨隆 的有 时外 缘呈波浪状 , C 经 T检查可见降主动脉 内夹层 , 附壁血栓形成 , 并 可见内膜瓣及破 1。在胸片上 主动脉 内膜钙化与 主动脉外缘距 : 3
渐膨 出而形成动脉唐。主动脉瘤的形态可呈囊状 、梭状或混合 型, 夹层 动脉瘤的特点是主动脉 内膜破裂 , 血液通过 内膜破 口将
管壁沿长轴分离并形成假腔[ 2 1 。最常见 的症状是胸痛 , 发生于降 主动脉多呈背痛 , 疼痛可放射到颈部或下背部 、 腹部等。
1 资 料与方 法
收集的胸片年龄 1 7 。2 8— 0岁 0例患者 中男 l, 8 。 2例 女 例
表1 2 O例主动脉形态 改变的各种胸片中的例数对比
现前 , 本病报道较少 。 随着 C T和 M I R 等无创性检查 的广泛应用 , 本病 的生 前和术前诊断逐渐增 多[ 1 】 。主动脉唐多 为动脉粥样硬 化、 梅毒 、 外伤、 霉菌 、 先天性或大动脉炎等原 因所引起 。由于动 脉 中层弹力纤维破坏 , 使管壁变薄而失去 弹性 , 在血流 冲击下逐

主动脉瘤诊断标准

主动脉瘤诊断标准

主动脉瘤诊断标准
主动脉瘤是指主动脉壁发生的局部膨出,形成血管壁的囊袋状扩张。

主动脉瘤的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影像学检查:主要是超声心动图和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清晰地显
示主动脉的形态和大小,进而判断是否存在主动脉瘤。

2. 病史和体征检查:患者的病史和体征检查也是主动脉瘤诊断的重要依据。

例如,突发的剧烈腰背部或胸痛、心悸、气促、咳嗽等症状都可能与主动脉瘤相关。

3. 血管造影检查:血管造影检查是通过导入造影剂来显示血管内部情况的一种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发现主动脉瘤的存在。

4. 电生理检查:某些情况下,如主动脉瘤累及心脏,可以通过心电图等电生理检查来帮助诊断。

总之,主动脉瘤的诊断需要综合以上多种方法进行。

及早发现和诊断主动脉瘤,可以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并为患者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提供依据。

影像学诊断治疗脾动脉假性动脉瘤

影像学诊断治疗脾动脉假性动脉瘤
影像 学 诊 断
江 西 萍 乡 370 ) 300
【 关键 词】 假性动脉瘤
假性 动 脉瘤 ( su onuym,S 指 动 脉 管壁 被 pedaers P A) 撕裂 或穿 破 出血 , 形成 主动 脉壁 的血 肿 , 口未 闭合 时 , 破 血 肿组织 可与 主动 脉腔相通 , 血 管损 伤 的并 发症 。多 是
Hale Waihona Puke ( 收稿 E期 :00一 2-0 ) t 21 o 1
图 1 C ~2 T平扫
药科技 出版社 ,0 2:5 . 20 5 5
[ ] 吴沛宏 , 2 卢丽霞 , 黄毅 . 螺旋 c T诊断学[ .广州 : M] 广东科学技术
出版社 ,20 2 7 0 0:2 .
[ ] 张雪哲 , 3 卢延.c T介入放 射学 [ . 京 : M] 北 中国科 学技术 出版社 ,
1 9 1 3. 9 6: 6

74・ 8
JunlfCii l n xeietl dc eV19, o 1 Ma .0 0 ora l c dEpr na in o o n aa m Me i . N .0 y2 1
影 像 学 诊 断 治 疗脾 动脉 假 性 动脉 瘤
易国琼 邹 南安 王 爱华 刘峰 ( 西萍 乡市人 民 医院影像科 江
由外伤、 感染及手术后等所致¨ 。由于血管周围有较厚 的软组织 , 在血管破 口周 围形成血肿 , 因动脉搏动的持 续冲击力 , 使血管破 口与血肿相通形成搏动性血肿 。约 图 3~ C 4 T增 强 在 伤后 1 月后 , 肿 机 化 形成 外壁 , 个 血 血肿 腔 内 面为 动 脉 内膜细胞 延伸 形成 内膜 , 称为 假性 动 脉瘤 。它 与 真性 3 手 术所 见 动 脉瘤 的区别在 于 , 它不像 真性 动脉 瘤那 样具 有 动 脉血 患者 随 即行 D S介 入 治 疗 。行 肝 左 动 脉栓 塞 , A 胃 管 的外膜 、 中层 弹力 纤 维 和 内膜 三 层 结 构 。C T增 强 与 十二 指肠 动脉栓 塞 , 右 一肝总 动脉 人造 血 管支 架术 及 肝 血管造影均为确诊假性动脉瘤的可靠方法 。假性动 脾动 脉 栓塞 术 。病 人 于 20 07年 7月 1 日复查 C ( 7 T 见 脉瘤 自 愈者很少 , 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数字减影血 图 5~ ) : 动 脉 栓 塞 , 右 肝 总 动 脉 支 架 植 入 。 出 6示 脾 肝 管 造 影 ( S 介 人 治疗 , 动 脉 栓 塞 和 人 造 血 管 支 架 院后 生活 、 作 正常 。 D A) 行 工 术, 预后 良好 。 1 病 史摘 要 患者 , 男性 ,3岁 。20 3 07年 6月 1 日因突 发腹 胀 、 4 乏力 、 出冷汗 1 入院。上腹部隐痛伴恶心、 h 呕吐( 非喷 射性 )无咖啡色液体 , , 无胸 闷、 心悸等。既往有上消化 道 出血史 。体 检 示 : 肌 稍 紧 张 , 深 压 痛 , 动 性 浊 腹 有 移 音 。B超检 查 示 : 内 多 发 囊 肿 , 左 内 叶 异 常 回声 ? 肝 肝 图 5~ 6 介入治疗后复查 C T 腹腔少 量积 液 , 议 C 建 T扫描检 查 。实验 室检查 : 红蛋 4 讨 论 血 白 :8 8gL 其 他 无 特 殊 。 临床 诊 断 : 内多 发 囊 肿 , 7 . / , 肝 假 性动 脉瘤 常 位 于 主 动 脉峡 部 。假性 动脉 瘤 系 由 肝左 叶 占位 性病 变 , 腔积 液 。 腹 多种原 因引起 的动脉血管破裂后 的一种并发症 , 多与外 2 C T检 查 伤、 感染及手术后等有关 。我院影像科开展 C J T检查 2 1 腹部平扫 图 1 2 : . — 示 肝左右叶各见一囊性 占 2 O年, 像这种脾动脉假性动脉瘤伴肝 、 、 十二指肠 脾 胃、 位 , 约 3~ m, 缘清 楚 , 左 叶 内侧段 见不 规 则 大小 4c 边 肝 等多发 动脉 血管瘤 及肝 内多 发囊 肿 的实 属 罕见 , 内也 国 低密度影 , 门 区示 一 类 圆 形 结 节 影 , 界 清 , 肾肌 脾 边 双 鲜 有 报道 。C T增 强 与血管 造影 均 为确 诊假 性 动 脉瘤 的 脾、 胰腺 无 明显异 常 , 腔 内见少量 积 液 。 腹 可靠方 法 j S 。D A介 入治 疗 , 动脉 栓塞 和人造 血管 支 行 2 2 增强 扫描 ( 0m 优维 显 。 . 9 l 注射速 度 3m / ) 图 3 ls 架术 , 预后 良好 。 4示 : 肝左右 叶囊性病灶无 强化 , 肝左叶 内侧段不规 则低密度影灶 , 动脉期 明显均匀 强化 , 门区圆形结节 参考 文献 脾

升主动脉瘤样扩张ct诊断标准

升主动脉瘤样扩张ct诊断标准

升主动脉瘤样扩张(Ascending Aortic Aneurysm)是一种较为严重的血管疾病,在临床上常常需要通过CT检查来进行诊断。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会对升主动脉瘤样扩张的CT诊断标准进行全面评估和探讨,以便读者能够更全面、深刻地了解这一疾病。

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升主动脉瘤样扩张。

升主动脉是人体主动脉的一部分,是连接左心室和主动脉的部分,负责将氧合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细胞。

当升主动脉发生局部血管壁膨出,形成瘤样扩张时,即为升主动脉瘤样扩张。

这种情况如果不及时发现并进行处理,可能会导致动脉瘤破裂甚至危及生命。

而对于升主动脉瘤样扩张的诊断,CT检查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一种诊断方法。

通过CT检查,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升主动脉的形态、直径以及可能存在的血管壁异常等情况,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升主动脉瘤样扩张。

在CT图像的诊断中,根据升主动脉瘤样扩张的不同情况,可以有不同的诊断标准。

一般来说,根据瘤样扩张的直径、血管壁的异常情况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方面来判断是否存在升主动脉瘤样扩张。

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患者的病史、家族史等综合因素进行综合诊断。

在CT图像中,升主动脉瘤样扩张的典型表现包括:升主动脉的局部瘤样扩张,瘤样扩张的直径增大,血管壁的异常变化,如钙化、厚度增加等,以及与周围器官的关系等。

通过对这些表现的观察和判断,可以帮助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总结回顾:通过本篇文章的全面阐述,我们对升主动脉瘤样扩张的CT 诊断标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CT图像中,应注意观察病灶的形态、直径、血管壁的异常情况以及与周围器官的关系等方面,结合临床症状和患者的病史进行综合诊断。

对于升主动脉瘤样扩张的诊断,我们也应该重视早期发现和诊断的重要性,以便及时进行治疗,降低患者的风险。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临床实践中,CT检查作为一种常用的影像诊断方法,对于升主动脉瘤样扩张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细致观察图像,医生可以发现患者的病变情况,并及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这对于患者的康复和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动脉瘤的影像学诊断

动脉瘤的影像学诊断

动脉瘤的影像学诊断动脉瘤的影像学诊断概述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特指血管壁的局部扩张和薄弱。

影像学是诊断动脉瘤的主要方法之一,它可以提供详细的血管结构信息和动态变化,帮助医生了解病变的程度、大小和位置,从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动脉瘤的常见影像学诊断方法,包括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和血管造影(DSA)等,同时探讨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和适应症。

1. 计算机断层扫描(CT)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技术,通过X射线和计算机重建技术,可以大量连续的横断面图像,清晰显示动脉瘤的形态和位置。

CT扫描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和快速的扫描速度,对于急性出血和密集钙化等情况具有很高的诊断敏感性。

此外,CT还可以进行三维重建,方便医生全面了解病变的空间结构。

然而,CT对于血管壁的软组织分辨率较低,难以准确评估病变的壁厚和壁变形等信息。

而且,使用CT需要注射造影剂,可能对部分患者造成过敏反应,需要注意患者的肾功能和甲状腺功能。

2. 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成像是基于磁场和脉冲序列的原理,通过对组织的信号强度和时间特性进行分析,可以提供高对比度和高分辨率的图像。

MRI对于血管壁的软组织分辨率较好,可以准确评估动脉瘤的壁厚、壁变形和血流动力学等信息。

另外,MRI不需要使用X射线和造影剂,对患者的辐射暴露和对比剂的不良反应风险较低,适合儿童和孕妇等特殊人群。

然而,MRI扫描时间较长,容易受到患者的运动和心跳等因素的干扰,可能导致图像质量下降。

同时,MRI设备和维护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在一些医疗机构的应用。

3. 血管造影(DSA)血管造影是一种通过导管在血管内注入造影剂,再利用X射线进行影像记录的方法。

它可以提供动脉瘤的详细血管解剖图像,准确显示病变的位置、形态和血流动力学。

DSA对于动脉瘤的诊断准确性较高,可以明确血管病变的性质和范围,是一种远程引导治疗的重要工具。

此外,DSA还可以进行介入治疗,如血管手术栓塞术和血管支架植入术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诊断
精选ppt
1
概述
❖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壁上的异常膨出, 约70%~ 80%蛛网膜下腔出血( subar achnoid hemorrhage, SAH ) 是由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
❖ 动脉瘤发生在前交通大约占30%、颈内动脉与后交 通动脉分叉处占25%、大脑中动脉分叉占20%、颈 内动脉分叉7.5%、基底动脉分叉7%、胼周动脉大 脑前动脉分叉4%、椎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分叉3%。
9
CT
❖ 根据蛛网膜下腔内局限性和弥漫性积血的情 况, 预测脑血管痉挛的发生。
❖ CT扫描可对动脉瘤破裂出血进行动态观察, 发现是否有再出血, 以便及时掌握手术时机及 判断预后
精选ppt
10
CT
❖ CT扫描对发现继发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有重要价值。
❖ 急性脑缺血表现为脑灰质与白质之间的对比度降低, 脑梗死区则呈低密度, 同时出现脑沟、脑池、甚至 脑室变形和中线移位等占位征象。此外, 在CT平扫 图像上, 显示闭塞大血管的密度增加( 常见于大脑中 动脉或基底动脉闭塞), 为血管闭塞的最早期征象
❖ 多发动脉瘤占15%~ 20%
精选ppt
2
B) Most common sites of cerebral aneurysms.
1、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30% 2、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25% 3、Middle Cerebral Artery: 20% 4、Internal Carotid Artery Bifurcation: 7.5% 5、Basilar Tip: 7%
❖ 近年来, 多排螺旋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
)因其无创, 准确快捷, 可三维显示动脉瘤与
周围血管结构、颅骨关系等优点, 逐渐受到人
们的重视。 精选ppt
7
CT
❖ CT 是检查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选成像手段。 ❖ 24 h 内其敏感度可达90%~98%。3 d 和1 周
后敏感度分别下降到95%和50%。 ❖ CT 可以很直观地诊断梗阻性脑积水。
Pericallosal artery: 4% 6、Pos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 3%
精选ppt
3
பைடு நூலகம்
Brisman,et al (2006). “Medical Progress: Cerebral Aneursyms.”
NEJM 355;9: August 31, 2006.
❖ 应用液体抑制反转恢复( 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 ry, FLA IR ) 脉冲序列, 正常脑脊液的信号被
精选ppt
17
MRI—破裂的动脉瘤
❖ 蛛网膜下腔出血在常规脉冲序列T1 加权像和T2 加 权像上的表现与出血后血红蛋白的演变过程相关。
❖ 在出血早期, 与脑脊液的信号相似, 一般不能在MR 图像上得到显示。
❖ 而在病程进入亚急性期时, 在T1 加权像, 还是T2 加
权像上均呈高信号, 与脑实质产生很强的对比度。
精选ppt
8
CT
❖ 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的位置、范围
和程度, 从而推测动脉瘤可能的部位
❖ ① 前交通动脉瘤破裂表现为以纵裂出血为主,
部分可波及基底池和侧裂池;
② 颈内动脉- 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破裂表现为
脑底脑池广泛出血, 但不对称;
③ 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破裂表现为以外侧裂为
中心的出血精。选ppt
4
概述
❖ 其首次破裂后往往数小时、数天内发生再次破裂及 早期血管痉挛, 死亡率及致残率极高。
❖ 因此早期快速、准确地做出诊断对其治疗具有重要 的意义。
精选ppt
5
概述
❖ 动脉瘤的影像学检查包括 ❖ ① CT、MRI ❖ ② MRA ❖ ③ CTA ❖ ④ DSA
精选ppt
6
概述
❖ 目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 被视为诊断颅内动脉瘤的 金标准。
所以, MR对亚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具有极高
的敏感度和准确度, 恰好弥补了CT 在亚急性期显示
精选ppt
18
病变不清楚的不足。
MRI—破裂的动脉瘤
❖ MR 的特殊脉冲序列有助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显示
❖ 应用梯度回波脉冲序列, 出血性病变呈很低信号强 度, 仔细观察图像, 即使在急性期也可能发现蛛网膜 下腔出血的病灶。
精选ppt
16
MRI—未破裂的动脉瘤
❖ 3、完全血栓化的动脉瘤:因血栓形成早晚不
同MRI信号表现各异,急性血栓呈等信号,
亚急性血栓呈短T1、长T2高信号,陈旧性血 栓因含有出血、钙化和含铁血黄素而呈混杂
信号;增强扫描时仅有囊壁的环状强化。
❖ 4、钙化在T1、T2上均呈低信号,位于血栓内 或瘤壁。
❖ 5、含铁血黄素沉积表现为T2低信号。
❖ CT扫描可发现继发的脑水肿,脑疝
精选ppt
11
右侧后交通动脉瘤:类圆形高密度影(↑), 增强后由对比剂充填呈均匀高密度(↑)
精选ppt
12
右侧后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
精选ppt
13
右侧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出血
精选ppt
14
MRI—未破裂的动脉瘤
❖ 动脉瘤的MRI表现与其血流速度、血栓形成 、钙化和含铁血黄素沉积有关:
C) Common sites of cerebral aneurysms (alternate view).
精选ppt
• Jan van Gijn, Richard S Kerr, and Gabriel JE Rinkel (2007). “Subarachnoid haemorrhage.” The Lancet. Volume 369, Issue 9558, 27 January 2007-2 February 2007, Pages 306-318.
❖ 1、在无血栓形成的动脉瘤:通畅的瘤腔因血
流速度快造成流空现象,在T1 、T2上呈低或
无信号病灶,血流速度慢的动脉瘤在T1上呈
低或等信号,T精选2p上pt 呈高信号。
15
MRI—未破裂的动脉瘤
❖ 2、部分血栓形成的动脉瘤:表现为边界清楚 的占位性病变,因不同时期的血栓成分不同 ,表现为混杂信号。增强扫描:瘤腔和瘤壁 均有强化,而血栓不强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