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分化调控机制研究的新进展
诱导多能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定向分化调控的研究进展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JournalofBiomedicalEngineeringResearch2013,32(3):195~200新疆医学动物模型研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XJDX1103-2011-06)。
△通信作者 Email:chen115150@163.com诱导多能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定向分化调控的研究进展段明军1,魏琴1,张春1,陈冰心2△(1.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研究院,乌鲁木齐830054;2.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电生理,乌鲁木齐830054)摘要:ESCs和iPSCs具有强大的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iPSCs避免了免疫排斥、伦理、宗教和法律等诸多限制,受到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领域的广泛关注,其定向诱导分化受到热烈追捧。
近几年,科学家们已成功将iPSCs诱导成各种成体细胞,并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iPSCs定向诱导分化有很大的进展,但是为了将iPSCs应用于临床,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疾病,真正造福于人类健康,其定向分化的制备率、安全性以及分化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ESCs;iPSCs;心肌细胞;分化;调控中图分类号:R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278(2013)03019506RecentProgressinRegulatoryofCardiomyocytesGeneratedfromInducedPluripotentStemCellsDUANMingjun1,WEIQin1,ZHANGChun1,CHENBingxin2(1.TheFirstAffiliatedClinicalHospitalofXinJiangMedicalUniversity,ClinicalResearchInstitute,Urumqi830054,China;2.TheFirstAffiliatedClinicalHospitalofXinJiangMedicalUniversity,CardiacElectrophysiology,Urumqi830054)Abstract:ESCsandiPSCsarepluripotentstemcellswithcapabilitiesofindefiniteself-renewalandcanbedifferentiatedintoalmostallcelltypesofthebody.BecauseofiPSCsavoidingtheimmunerejection,ethics,religionandlaw,andmanyotherconstraints,itispaidcloseattentioninthefieldofstemcellandregenerativemedicine,anditsdirectionaldifferentiationarewarmlysought.Inrecentyears,scientistshavesuccessfullyinducediPSCsintoallsortsofadultcells,andusedinthetreatmentofvariousdiseases.AlthoughiPSCsdirectionaldifferentiationhavegreatprogress,thedirectionaldifferentiationrate,safety,anddifferentiationmechanismremainstobefurtherin-depthstudyforapplyiPSCstoclinical,solvevarietyofhumandiseases,andbenefittohumanhealth.Keywords:Embryonicstemcells(ESCs);Inducedpluripotentstemcells(iPSCs);MyocardialCell,Differentiation,Regulatory1 引 言胚胎干细胞(embryonicstemcells,ESCs)与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Inducedpluripotentstemcells,iPSCs)均具有强大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分化潜能,iPSCs与ESCs相比,前者避免了免疫排斥、伦理、宗教和法律等方面存在诸多限制,成为干细胞研究与再生医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实验材料,具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广阔的临床就用前景,受到整个生命科学领域的广泛关注,被誉为生命科学研究的里程碑。
干细胞论文

干细胞的研究进展与思考摘要:干细胞是最具代表性的具有分化潜能的细胞。
干细胞的研究是21世纪的热点之一。
通过研究干细胞分裂分化的调控机制,有助于我们对它进行人为的利用从而造福于人类。
目前由理论方面取得的突破正在逐渐向临床方面发展并已经取得一些成就,本文就是对干细胞﹙主要为胚胎干细胞﹚进行的一些基本介绍、研究进展、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突破以及一些个人的思考。
关键词:干细胞分化热点调控机制利用理论临床进展思考一、干细胞及胚胎干细胞的介绍1、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为多种功能细胞。
根据干细胞所处的发育阶段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
根据干细胞的发育潜能分为三类: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和专能干细胞。
干细胞是一种未充分分化,尚不成熟的细胞,尚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和人体的潜在功能。
医学界称为“万用细胞”。
2、胚胎干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体外分化在特定的体外培养条件下,胚胎干细胞也能分化形成各种细胞系,如造血细胞、肌肉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等。
﹙参考文献:1生命科学导论宋思扬2 生命科学概论裘娟萍钱海丰﹚二、干细胞的研究新成果个人思考:根据对干细胞的理解不难看出通过对干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全面认识,掌握其调控的机制并人为地加以诱导与生成所需要的目标产物,对医学中的创伤修复,组织器官再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面对当前很多束手无策的疾病﹙已知发病原理却尚未找到解决途径或未知发病原理﹚、为数稀少的器官和异体捐赠免疫排斥的反应,这一项突破性进展进展无疑将成为21世纪的史诗。
中心法则中DNA 与RNA都是至关重要的调控因素。
目前研究表明转录因子、酶、蛋白质、化合物、受体、基因等其他因素。
1.1 Nanog Nanog转录因子对胚胎干细胞自我更新能力和分化潜能的维持有着重要的意义。
Nanog转录因子的活化能够使得人ES细胞不断进行自我更新并同时抑制细胞表达促分化基因。
而在缺失Nanog正调控分子FoxD3的小鼠胚胎中,由于Nanog的低表达,小鼠的胚胎在植入后不久即由于缺失上胚层而死亡,若将内细胞团与ES细胞内0ct4和Nanog因子去除,则会导致其失去多能性以及分别向滋养外胚层及胚外内胚层分化Jose等研究结果证明,同源蛋白Nanog在细胞获得全能性的一系列复杂过程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组织协调作用。
胚胎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的研究进展

04
胚胎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的应用前景
疾病治疗与药物筛选
疾病治疗
胚胎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分化为特定类型的细胞,如神经细胞、心肌细 胞等,为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例如,通过诱导胚胎干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 ,可以用于治疗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系统疾病。
药物筛选
胚胎干细胞可在体外培养扩增,为药物筛选提供了大量的实验样本。通过比较胚 胎干细胞在药物处理前后的分化过程和表型变化,可以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为新药研发提供有力支持。
表观遗传修饰
表观遗传修饰可以影响胚 胎干细胞的分化,如DNA 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等 。
03
胚胎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方法
化学诱导分化方法
化学诱导分化是利用化学物质 调节胚胎干细胞的分化过程。
常用的化学物质包括细胞因子 、激素、小分子化合物等。
这些化学物质通过调节胚胎干 细胞的基因表达、信号转导等 途径,诱导细胞定向分化。
组织工程与器官移植
组织工程
胚胎干细胞具有发育成各种组织的潜力,为组织工程提供了理想的基础材料。例如,可以诱导胚胎干细胞分化 为软骨、肌肉、血管等组织,用于修复或替换受损的组织器官。
器官移植
胚胎干细胞可分化为多种器官细胞,为器官移植提供了新的来源。与传统的器官移植相比,胚胎干细胞诱导分 化的器官具有更好的组织匹配性和更少的不良反应,有望成为解决器官短缺和提高移植效果的重要途径。
研究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胚胎干细胞的方法,通过添加不同的诱导因子 或采用特殊的培养条件,观察细胞的分化过程和分化产物的 特性,同时结合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技术手段分析相 关机制。
02
胚胎干细胞特性与分化机制
胚胎干细胞特性
造血干细胞的分化与增殖调控机制研究

造血干细胞的分化与增殖调控机制研究造血干细胞(HSCs)是一类能够自我更新并分化为多种血细胞的细胞。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HSCs最初产生于胚胎干细胞。
在成年期,HSCs主要存在于骨髓中。
HSCs的分化与增殖调控机制对于正常造血过程的维持至关重要。
以下是造血干细胞分化与增殖调控机制的一些研究进展。
首先,HSCs的分化调控机制主要包括内外环境信号的影响、细胞内调控因子的调节以及基因表达调控。
内外环境信号是通过细胞表面的受体与外界信号分子进行识别和传导。
这些信号可以来自细胞外基质、细胞间连接分子以及细胞因子等。
根据这些信号的种类和强度,HSCs可以选择分化为多种不同的血细胞。
例如,EPO和TPO等细胞因子可以刺激红细胞和血小板的生成。
其次,HSCs的增殖调控主要涉及到细胞周期调控和细胞分裂机制。
细胞周期调控是指细胞从分裂到再次分裂所经历的一系列步骤。
HSCs的增殖速率主要受到细胞周期调控蛋白的调节。
通过研究细胞周期调控蛋白的表达及功能,可以进一步了解HSCs增殖的机制。
另外,HSCs的分裂机制也是HSCs分化与增殖调控机制的重要方面。
HSCs的分裂方式可以是对称分裂或不对称分裂,分别会导致HSCs数量的增加或HSCs分化为不同类型的细胞。
最后,基因表达调控在HSCs分化与增殖调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转录因子和表观遗传调控因子的调节,HSCs的基因表达可以被调控。
这些基因表达调控作用可以影响HSCs分化为特定类型的血细胞。
例如,研究已经发现一些转录因子,如GATA-1和PU.1等在HSCs分化为红细胞和粒细胞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总之,造血干细胞的分化与增殖调控机制是复杂而多样的。
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正常造血过程的机制,并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未来的研究需要继续深入探索HSCs的分化与增殖调控机制,以期发现新的治疗靶点和方法,更好地促进HSCs的增殖和分化,从而实现细胞治疗和再生医学的目标。
神经干细胞的调控机制和治疗应用研究

神经干细胞的调控机制和治疗应用研究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的细胞,在神经系统发育和修复中起到重要作用。
神经干细胞的调控机制和治疗应用是当前神经生物学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
本文将探讨神经干细胞的调控机制和治疗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神经干细胞的调控机制主要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因素的调控。
内源性因素指的是神经干细胞自身的调控机制,包括遗传和表观遗传调控。
研究发现,一些关键的转录因子在神经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分化中起到关键作用,如Sox2、Nestin和Bmi1等。
此外,表观遗传调控也对神经干细胞的命运决定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等。
外源性因素主要包括细胞外基质、细胞因子和神经环境等。
细胞外基质可以提供细胞黏附和定位的支持,影响神经干细胞的命运决定。
细胞因子,如FGF、EGF和Wnt等,可以促进神经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增殖。
神经环境在神经干细胞的分化和连接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电信号、分子信号和细胞间相互作用等。
神经干细胞的治疗应用主要包括神经系统发育缺陷、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神经系统损伤的修复。
大量研究表明,神经干细胞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例如,神经干细胞可以用来治疗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和脊髓损伤等神经退行性疾病。
此外,神经干细胞还可以用于神经系统发育缺陷的修复,如脑积水和脑脊髓畸形等。
在神经损伤的修复方面,神经干细胞可以促进受损组织的再生和重建,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然而,目前神经干细胞治疗还面临许多挑战和难题。
首先,如何保证神经干细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仍然是一个关键问题。
患者的免疫系统对移植的神经干细胞可能产生排异反应。
其次,神经干细胞在移植后可能会出现异常增殖和分化的风险,导致肿瘤的形成。
此外,如何有效地引导神经干细胞分化成特定的神经类型也是一个难题。
最后,神经干细胞的临床应用仍然需要更多的临床试验和研究来证明其疗效和安全性。
肿瘤干细胞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Y 等通过病 毒载 体把人 工合 成 的蛋 白精确 的导 入 u
癌 干 细 胞 中 , 复 了 l 一7m R A 的 表 达 , 现 肿 瘤 干 细 恢 e iN t 发
胞 生成肿瘤 、 导致癌细胞转 移和产 生对治疗 耐药 的特性 被 明显抑 制 , 其体内体外 自我增殖 能力 均 明显下 降 , 明 l 说 e t
一
7在其 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 发现 1t 2 e 一7在 乳腺
癌 肿 瘤 起 始 细胞 ( ratn u iai e s T—I ) 表 Bes t mor n i n cl ittg lB C中
R S和 H A A MG 2与 lt 7呈 现负相 关 。在 B e一 T—I C中单独 沉 默 H—R S引起 自我更新能力降低 , 分化 不产生影 响。 A 对 因此 l 一 e 7通过靶 向调控 B t T—I C中多个靶基 因来调控 其
自我更 新 和 分 化 过 程 。 由此 可 见 miN R A在 肿 瘤 干 细 胞 的
胞, 但遗 留下 了致瘤性强 的肿瘤干细胞 , 这部分细胞成 为 日 后肿瘤 复发 、 转移 的根源 , 因此 针对 肿瘤 干细胞的治疗成为
肿 瘤 靶 向治 疗 的一 个 切 入 点 。本 文 探 讨 了肿 瘤 干 细 胞 自我
干细胞和大多数恶性 肿瘤细胞中都有很高 的端粒酶 活性 以 及 扩增 的端粒重复序 列 , 而人类 终末分 化 的体细 胞不具 有
・
3 62 ・
浙江临床医学 2 1 02年 3月第 1 4卷第 3期
植物干细胞调控研究新进展

植物干细胞调控研究新进展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Chinese Journal of Cell Biology 2015, 37(7): 1021–1028DOI: 10.11844/cjcb.2015.07.0024收稿日期: 2015-01-15 接受日期: 2015-04-07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批准号: 2014CB160306)、重庆市教委创新团队建设基金(批准号: KJTD201307)和重庆师范大学引进人才启动基金项目(批准号: 12XLR36)资助的课题*通讯作者。
Tel: 023-********, E-mail: hanmazhang@/doc/f017810486.html, Received: January 15, 2015 Accepted: April 7, 2015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Grand Fundamental Research Pre-973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2014CB160306), the Innovation T eam Fund of the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Chongqing Municipality (Grant No.KJTD201307) and a Start-Up Fund from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Grant No.12XLR36)*Corresponding author. Tel: +86-23-65912976, E-mail: hanmazhang@/doc/f017810486.html, 网络出版时间: 2015-07-01 16:53 URL: /doc/f017810486.html,/kcms/detail/31.2035.Q. 20150701.1653.001.html植物干细胞调控研究新进展赵中华南文斌梁永书张汉马*(植物环境适应分子生物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重庆 401331)摘要植物干细胞是植物胚后发育形成各种组织和器官的细胞来源和信号调控中心, 其调控机理是植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细胞分化机制的研究进展

细胞分化机制的研究进展细胞分化是一种细胞特化的过程,它将原始未分化的细胞转化为适合于执行特定功能的类型化细胞。
细胞分化是生物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领域,涉及了众多的细胞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等学科。
本文将介绍细胞分化机制的研究进展。
一、细胞分化的基础知识细胞在发生分化之前,通常经过一系列的分裂和复制,这个过程被称为增殖。
增殖细胞一般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因为它们还没有经过特化。
当这些未特化的干细胞暴露在细胞特定环境中时,它们的分化过程就开始了。
这种环境影响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学影响等。
一系列细胞因子也会影响细胞分化。
二、细胞因子的研究存在于生物中的细胞因子是一类能够调节细胞分化、增殖和凋亡的小分子物质或蛋白质。
许多细胞因子已经被发现并分离出来,其中不乏许多能够促进或抑制细胞分化的因子。
这些因子可以通过增强或抑制细胞分化通路,对细胞进行控制。
因子信号是靠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识别,这也是细胞分化重要的基础。
与受体蛋白结合的积极调节物质可被视为促进细胞分化的信号,这些信号又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两种。
三、转录因子的研究转录因子通常是特定类型的蛋白质,它们可与DNA特定序列的DNA结合,并激活或抑制基因的活性。
这个活性的变化将影响细胞分化的进程。
有时这些转录因子本身需要被活化才能发挥作用。
转录因子形成的调控网络节奏。
通过这个调控网络,众多转录因子可以形成生物对显著的反应,以繁殖新的种群,或维持生物体的生存繁衍。
四、基因组学的研究基因组学的研究只在近十来年才开始破土而出,几乎是同时与生物信息学出现、后者使科学家有了显微镜下所见的直观感受的同时也可以在整个生物体水平上进行2的所有基因的比较和分类,这比传统的学科要更加全面。
总的来说,这些科学领域的研究都可以使科学家了解到细胞分化机制的工作原理。
这些研究成果被用来开发新的治疗方法,用于促进细胞分化、细胞活力和组织修复以及各种疾病的治疗。
在未来,这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可能还有很多惊人的突破,从而使我们有机会深入了解细胞分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细胞分化调控机制研究的新进展柳翠华药营11302班摘要: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使之成为再生医学、组织工程和创伤修复等研究领域的热点。
明确干细胞分化调控机制是干细胞应用的重要前提和理论基础,现对近期干细胞分化调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包括胚胎干细胞分化调控机制研究,成体干细胞分化调控机制的研究领域的新进展。
关键词:干细胞调控转录细胞分化干细胞分类干细胞理论上具有无限分裂能力,在特定条件下,可分化成特定组织。
如下图所示:全能性干细胞多能性干细胞造血干细胞特定功能性干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神经干细胞,皮肤干细胞,胰脏,心脏等器官或组织之干细胞淋巴细胞和淋巴杀伤细胞(LK)干细胞按其分化潜能的大小,可分为3型:全能干细胞,具有分化为几乎所有组织和器官的能力;多能干细胞,具有分化出多种组织和器官的潜能;专能干细胞。
根据干细胞分化阶段的不同,大致分为胚胎干细胞(embryonicstemcell,ESC)和成体干细胞(adultstemcell,ASC)。
胚胎干细胞主要包括受精卵分裂发育成囊胚时内层细胞团,以及从早期胎儿生殖嵴分离得到的胚胎生殖嵴细胞,这两种细胞均具有全能性,可分化为各种类型的体细胞,甚至可独立地产生完整的机体。
成体干细胞存在于成人的各种组织中,参与组织更新、创伤修复等过程。
它能进行“横向分化”(或称其为“可塑性”),即由一种组织的成体干细胞分化成其它组织细胞。
目前研究较多的成体干细胞有:神经干细胞(NSC)、造血干细胞(HSC)、间充质干细胞(MSC)、表皮干细胞、肝干细胞、胰腺干细胞、心肌干细胞、视网膜干细胞、角膜干细胞等。
一.胚胎干细胞分化调控机制研究1.胚胎干细胞(ES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ES细胞分化的实质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特异蛋白质的合成。
而任何特异蛋白质都是由它相对应的特异基因所决定,细胞分化可归结为基因组中的特定基因按一定顺序相继活化和表达[1]。
ES细胞能够在机体外保持未分化状态是因为有分化抑制因子的存在,如LIF、DIA等。
在缺乏分化抑制因子的条件下,ES细胞分化为各种细胞。
ES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的途径可概括为三种:细胞/生长因子诱导法、转基因诱导法及细胞共培养法。
细胞/生长因子诱导ES细胞分化法主要的因子包括:维甲酸(RA)、骨形态发生蛋白(BMPs)、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s)等。
RA是一种强烈的神经分化诱导剂,它主要通过细胞表面受体RA受体起作用。
RA受体有两类:RARs和RXRs,但具体通过那种受体起作用尚不清楚。
Wilson等[2]证实,FGF信号可以通过抑制BMPs表达,从而促进胚胎发育产生神经细胞,Xu等[3]研究证明BMP-4可以诱导人ES细胞分化。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多种细胞因子共同作用促进ES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的效率更高,只要在应用这些因子组合时确保它们的诱导分化方向一致。
转基因诱导ES细胞分化法:利用某种合适的病毒作为载体将需要的细胞/生长因子的基因导入ES细胞中,在细胞内诱导产生因子,从而诱导该细胞分化,诱导产生的细胞较单纯用该因子诱导产量高,纯度好。
也可将某些信号转导因子的基因转入ES细胞中,可以有效的诱导ES细胞特异分化。
BurdonT等[4]利用腺病毒-5载体(Adv-F/RGD)将人骨形成蛋白-2(BMP2)基因导入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中,结果发现导入该基因后增加了hMSC在体外的成骨活性,并且在异位模型中,导入BMP2的hMSC在1周后诱导生成的新骨较其它组多。
细胞共培养法诱导ES细胞分化:李吉霞等[5]证明人ES细胞与鼠骨髓细胞系S17或卵黄囊内皮系C166共培养,可促进人ES细胞向造血前体细胞分化。
Mummery等将人的ES细胞与鼠血管内胚层样细胞(END-2)共培养,诱导出心肌细胞。
目前ES细胞诱导分化成功的细胞类型有很多,其中最理想的分化模型是向造血细胞诱导分化,国内外的学者均有报道。
向神经细胞的分化也有许多报道,但存在神经细胞分化纯度低,且不能定向诱导分化成特异性的神经元(如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元等)的问题。
最近ZhouY等研究基于Bain的4-/4+方法利用全反式维甲酸结合星型细胞培养条件诱导产生高纯度的神经细胞。
ShinS等的研究将胚胎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推上更高层次,成功的将人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成具有运动神经元表型的细胞。
向心肌细胞分化也屡见报道,但分化的量比较低,马勇江等[6]研究发现人胚胎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量与牛血清的含量成反比,即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分化的心肌细胞量更高,这为将来进行细胞替代治疗提供了产生足够量细胞的途径。
ES细胞还可以诱导分化成肝细胞、胰岛素分泌细胞、骨骼肌细胞、脂肪细胞、原始内胚层细胞等3个胚层内所有的细胞。
2.胚胎干细胞相关转录调节因子与其信号通路的研究ES细胞的生长、分化、增殖与多种转录调节因子密切相关,所以要研究ES细胞,就必须对ES相关转录调节因子及其信号通路有所了解。
通过近年来的研究表明,ES细胞的相关信号通路大致可概括为两类:JAK-STAT3和MARKIERK这两个相互拮抗的通路,其信号调节模式为:胞外信号(配体)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后,激活与该受体耦联的酪氨酸激酶(JAK),JAK活化后使STAT3和ERK上的酪氨酸磷酸化,活化后的STAT3和ERK进一步调节ES细胞特定基因的表达,使其增殖或分化。
此外,酪氨酸磷酸酶(SHP-2)亦可直接或通过调节ERK的活性间接参与ES细胞增殖或分化的调节。
胚胎干细胞相关的细胞因子可分为两大类:分化抑制因子和生长因子。
分化抑制因子中的白血病抑制因子(LIF)是人们较早认识的因子,它的主要功能是抑制ES细胞的分化,促进其增殖。
LIF分为分泌型(D型)和基质型(M型),M型LIF的表达在ES细胞分化前后保持恒定,D型LIF则在ES体外分化时表达量才显著提高。
与其作用相似的还有白细胞介素6(IL-6)、抑瘤素M(OSM)、心肌营养因子(CT-1)。
LIF、IL-6通过信号受体复合物gp130激活JAK及STAT3信号途径调节ES细胞保持自我更新和全能性[10~12]。
生长因子包括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生长因子(EGF)、干细胞因子(SC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forskolin等。
FGF2通过细胞表面的FGF受体(FGFR)调节机体的生长和发育。
FGFR属于酪氨酸激酶受体一类,FGF-2诱导的信号转导为正常细胞生长分化所必需,它参与血管新生,胚胎发育,骨骼形成等生理过程。
二.成体干细胞分化调控机制的研究1.成体干细胞(ASC)诱导分化的研究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组织都存在干细胞,ASC在组织和器官损伤和再生中起关键作用,使组织和器官保持生长和衰退的动态平衡。
影响ASC分化的因素简单的说就是ASC所处的特定的微环镜(龛)。
龛由基质细胞组成,他们通过直接的细胞-细胞接触和通过释放可溶的因子维持干细胞的典型特征。
目前发现的ASC有:造血干细胞(HSC)、神经干细胞(NSC)、间充质干细胞(MSC)、表皮干细胞、肝干细胞、胰腺干细胞、心肌干细胞、视网膜干细胞、角膜干细胞等。
以下就目前研究较多、较深入的HSC、NSC、MSC的诱导分化及其机制进行简要介绍。
HSC在个体发生期间形成,主要位于主动脉-生殖腺区域和胎肝。
成体HSC主要存在于骨髓,成体HSC可被动员到外周血中。
它在不同的细胞因子作用下能够在体外扩增和向不同血细胞定向分化,如红细胞生成素(EPO)促使HSC向红系分化,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使HSC向粒系分化,血小板生成素向巨核系分化,HSC也可以向血系以外的细胞分化。
吴军等研究将以血细胞分离机分离动员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加入rhGM—CSF、rhIL-4和rhTNF-α组合细胞因子培养获得的树突状细胞(DC)给予钙离子载体(CI)A23l87处理后可获得更成熟及功能更强的DC。
结合各种生长因子的不同作用,1998年Shi等首先发现体外在IGF-1、VEGF和bFGF存在下骨髓CD34+细胞的亚群能分化为内皮细胞。
这些研究证明HSC具有多分化潜能,可以跨系及跨胚层分化。
NSC来源于成人及胚胎的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可分化为不同类型的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
目前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主要是对鼠NSC的研究,对人的NSC的诱导分化较少见。
刘卫平等[7]利用寡核苷酸序列特异性阻断了碱性螺旋环螺旋(bHLH)基因家族的调控因子之一Hesl,解除了其对bHLH的抑制,促进了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的分化。
实验还发现,阻断Hesl后大大提高了神经干细胞向γ一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分化的比率。
ZhuL的研究发现组织缺氧促进NSC分化产生更多的产多巴胺能神经元,这可能是由于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起作用。
成人的MSC主要来源于骨髓,是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
骨髓MSC是体外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群体中的一类细胞组分。
在合适的条件下,MSC可诱导分化为间充质组织细胞,如成骨细胞和其他结缔组织细胞,MSC也可分化为神经细胞、肝细胞及肌肉细胞。
马国涛等[8]研究证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在体外经5-氮杂胞苷诱导后转分化为肌源性细胞。
杨萍等[9]研究将bFGF、NGF、维甲酸、β-巯基乙醇等诱导可以在体外诱导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分化成表达NF-200和GFAP细胞。
2.成体干细胞的自我更新调控机制的研究HSC自我更新的调控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研究表明其自我更新及分化很大程度上受外部信号控制,通过胞内或外来信号决定其命运,这种控制作用通过调节其内部因素即有丝分裂和不等分配来实现。
经典的发育调控通路-wnt信号通路在HSC自我更新调控中起关键作用[10],还发现其它信号通路也参与了HSCs自我更新的调控,如Hox、Notch、Sonichedgehog(Shh)等信号通路。
一些Hox基因如HoxB4和HoxA9的过表达能导致HSCs群体在体内和体外的选择性扩增,从而说明他们与HSCs的自我更新紧密相关[11]。
NSC的分化可能存在细胞自身基因调控和外来信号调控两种机制。
许多转录因子参与细胞基因的调控,bHLH转录调控因子参与NSC的分化,N-CoR作为转录抑制因子,阻止NSC向胶质细胞分化,Insc(Inscntes-ble)是调节不对称分裂过程的重要基因,它们在特定时间通过某一途径被启动后,引起或关闭下游基因的表达,决定着NSC的分化命运;外来信号调控主要是NSC所处的微环境及细胞因子和细胞外基质蛋白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我国干细胞研究概况需要:我国人口多,需要干细胞移植治疗的疾病发病率与其他国家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