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疾病护理常规(内容充实)

合集下载

妇产科危重病人护理常规

妇产科危重病人护理常规

妇产科危重病人护理常规一、护理观察与评估1.定期观察和评估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等,以及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的监测。

2.随时观察和评估病人的症状变化。

特别关注有没有腹痛、出血、呼吸困难等不正常症状。

3.评估病人的意识状态和神经系统功能,包括神经反应、瞳孔大小和反应等。

4.定期检查和评估病人的尿液、排便和排尿情况,以及孕妇子宫收缩的规律和强度。

二、体位和转移1.保持病人的平卧位,定时翻身,避免压迫被压迫部位出现压疮。

2.避免过度疲劳、长时间卧床,可帮助病人适当起床活动,有利于促进循环和排尿。

3.在转移病人时,应采取稳妥的方法,避免突然位移和太多身体移动,以免造成病情加重。

三、呼吸道管理1.维持病人呼吸道通畅,保持呼吸畅顺。

可通过吸痰、气管插管或气道吸引器等方法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2.监测病人的呼吸频率、深度和呼吸音,及时发现和处理呼吸困难的情况。

四、静脉通道管理1.建立合适的静脉通道,以便给予病人输液、输血和药物治疗。

2.定期观察和评估静脉通道的通畅性和插管部位的情况,防止感染和其他并发症。

五、药物治疗与监测1.根据医嘱给予病人合适的药物治疗,如抗生素、止痛药、抗凝剂等,核对药品名称、剂量和频次。

2.监测药物的效果和不良反应,包括药物的疗效、副作用和药物过敏。

六、妇产科特殊护理1.孕妇需要监测和评估宫缩情况,掌握子宫收缩的规律和强度,以便及时处理产程异常的情况。

2.需要随时观察和评估产妇的出血情况,以及胎儿的胎动和心音。

七、心理护理1.给予病人和家属心理支持和安慰,解释病情、治疗方案和预后。

2.帮助病人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提供合适的精神安慰和娱乐活动。

3.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鼓励病人和家属参与照顾过程和决策。

以上是妇产科危重病人护理的常规,通过对病人的观察、评估和综合护理,能够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和并发症,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产科病房护理常规

产科病房护理常规

产科病房护理常规引言概述:产科病房护理是指对产妇及新生儿进行综合护理的工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合理的产科病房护理常规能够提高产妇和新生儿的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保障他们的健康和安全。

本文将从产妇护理、新生儿护理、产后护理和家庭护理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产科病房护理常规。

一、产妇护理1.1 产妇个人卫生护理产妇在产后需要进行个人卫生护理,包括洗澡、更换内衣、清洁会阴等。

护士要引导产妇正确进行个人卫生护理,注意洗澡水温的控制,避免感染。

同时,要及时更换产妇内衣,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细菌滋生。

清洁会阴时,应使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进行轻柔擦洗,避免刺激。

1.2 产妇饮食护理产妇在产后需要合理的饮食,以促进身体恢复和乳汁分泌。

护士应根据产妇的身体状况和营养需求,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

产妇应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鱼、瘦肉、豆类、蔬菜等,同时要注意饮食的多样性和均衡性。

1.3 产妇乳房护理产妇在产后需要进行乳房护理,以保持乳房的健康和乳汁的畅通。

护士应指导产妇正确的乳房按摩和乳头护理方法。

产妇应每天进行乳房按摩,促进乳汁分泌和乳房通畅。

同时,产妇在喂奶前后要注意清洁乳头,避免细菌感染。

二、新生儿护理2.1 新生儿皮肤护理新生儿的皮肤比较娇嫩,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和感染。

护士应指导家属正确进行新生儿皮肤护理,保持皮肤的清洁和湿润。

新生儿洗澡时应使用温水和温和的洗涤剂,避免使用过多的肥皂和洗发水。

洗澡后要及时擦干新生儿的皮肤,避免湿疹和皮肤干燥。

2.2 新生儿喂养护理新生儿的喂养是保障其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

护士应指导家属正确进行新生儿喂养,包括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

对于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护士要教会家属正确的哺乳姿势和喂养频率。

对于人工喂养的新生儿,要注意配方奶粉的选择和正确的配制方法。

2.3 新生儿生命体征监测新生儿的生命体征监测是及时发现异常情况的重要手段。

护士应定期对新生儿的体温、呼吸、心率等进行监测,并记录相关数据。

产后健康问题和护理措施要点

产后健康问题和护理措施要点

产后健康问题和护理措施要点:
1、合理搭配膳食:在生产后也是要以清淡食物为主,可以适当的喝一些小米粥,暂时不要食用大量滋补类的食物,以免影响到恶露的排出,对自身的健康造成比较大的影响。

2、定期更换衣物:在产后会出现容易出汗的问题,穿一些透气以及棉质的衣物,同时还需要定期更换,以免滋生细菌,引发妇科疾病。

3、阴部护理:在产后会有大量的恶露排出,要勤更换卫生巾,还需要更换干净的内裤,保证阴道部位的清洁卫生。

4、乳房护理:在产后催乳素会增多,而且有大量的乳汁分泌,还需要做好乳房部位的护理措施,及时地清理乳房。

妇产科护理科普

妇产科护理科普

妇产科护理科普
妇产科护理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保持外阴清洁:妇产科患者需要注意保持外阴部位的清洁,勤换内裤,避免感染。

在清洗外阴时,建议使用温水,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剂。

饮食调理:妇产科患者的饮食应该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食用富含营养的食物,如蛋白质、维生素等。

同时,避免食用刺激性强的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注意休息:妇产科患者需要充分的休息,特别是在治疗期间,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适当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妇产科患者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建议选择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瑜伽等。

心理调适:妇产科疾病往往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因此心理调适非常重要。

患者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放松训练等方式来缓解压力,保持心情愉悦。

定期复查:定期复查可以帮助患者及时了解病情的变化,调整治疗方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建议患者在治疗期间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定期复查。

总之,妇产科护理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日常生活的调理、饮食的调整、适当的运动、心理的调适以及定期的
复查等。

这样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妇产科护理总结范文5篇

妇产科护理总结范文5篇

妇产科护理总结范文5篇妇产科护理总结范文篇1人性化服务是一种创造性的、个性化的、整体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其目的是使病人在心理、社会、精神上处于满足而舒适的状态,减少或降低不适的程度。

我科室一贯秉承人性化服务,与产妇心贴心,为她们创造一个温馨的分娩环境。

一、人性化服务:我们所从事的妇产科护理工作是一种专业性很强、并以特殊人群为服务对象的`工作。

在工作中,护理人员不仅要完成好护士的角色,还要承担病人的教育者、组织管理者及咨询者等角色,而且孕产妇、病人家属、医生和医院管理者都对护士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态度提出了高要求,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身学习,以人为本、以产妇为中心实施人性化服务。

二、与产妇心贴心:当产妇走进病区,我们护理人员要以最甜美的笑容、最关爱的眼神、最体贴的语言面对,给她们更多的人文关怀,让他们体会到护理人员真诚的爱心。

同时,全面推行一对一陪伴分娩。

在分娩过程中由一个有助产经验的助产人员在产前、产时及产后陪伴产妇,特别是整个分娩过程中持续地给产妇以生理上、心理上、感情上、物质上的支持,大大减少产妇心理及生理负担,使产妇在整个分娩过程中无痛、舒适、安全,减轻恐惧和疼痛对产妇身心的伤害。

将人性化、心贴心的服务运用到妇产科临床护理工作中,能使产妇感到人性关怀的温暖,并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

我科自开展人性化服务以来,由于服务质量的提高,受到了产妇的广泛好评。

新的实践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只有不断改善人性化服务的服务方式,才能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妇产科护理总结范文篇220__年匆匆而过,盘点收获总结教训,该留下踏实的脚步,沉淀积累,触动启发,良好的开端在成功之后,新的一年将至,为即将过去的__年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总结一下汇报给护理部。

一、思想政治方面科内护士都能遵守院里制定的各项制度,服从领导工作上的调遣,彼此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经常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修养,提高自身的护士形象。

二、业务工作方面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提高护理质量,踏实的从护理基础做起,确保安全医疗的根本保证,我科室人员少,又不固定,常有新护士过来充实工作,就安排护理老师一对一的进行理论技术学习指导,使她们尽快适应本职工作。

妇产科护理的工作计划

妇产科护理的工作计划

妇产科护理的工作计划一、病情观察与评估病情观察与评估是妇产科护理的重要环节,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生命体征监测:定期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指标,观察患者是否有发热、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

症状观察: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腹痛、阴道出血、头痛、呕吐等不适症状,以及症状的严重程度和变化趋势。

实验室检查:定期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等实验室检查,了解患者的生理生化指标。

特殊检查: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进行妇科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特殊检查,以明确诊断和评估病情。

二、日常护理操作日常护理操作是妇产科护理的基础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卫生护理:保持患者的个人卫生,定期更换床单、衣物等,保持病房的整洁和卫生。

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营养状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指导患者合理饮食。

给药护理:负责患者的药品管理,保证患者按时、按量、正确服用药物。

输液护理:负责患者的输液治疗,保证输液过程的安全和顺利。

伤口护理:定期检查患者的手术伤口,观察是否有感染、渗血等情况,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三、健康教育与指导健康教育与指导是妇产科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目的是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疾病知识教育:向患者介绍妇产科疾病的基本知识,包括病因、症状、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知识。

生活方式指导: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饮食、运动、睡眠等方面的指导。

心理调适指导: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心理支持和疏导,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

康复指导:向患者介绍康复知识和方法,包括功能锻炼、性生活指导等方面的内容。

随访教育:在患者出院后进行随访教育,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健康状况,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四、病人心理护理病人心理护理是妇产科护理中不可忽视的环节,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情感需求。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心理支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

妇科病区护理工作制度

妇科病区护理工作制度

妇科病区护理工作制度一、总则妇科病区护理工作制度是为了确保妇科病区护理工作的有序、高效进行,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区护理工作规范》和医院实际情况制定的。

所有妇科病区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本制度。

二、工作职责1. 护理人员应按照护理部制定的护理工作计划和护理流程,认真执行各项护理工作。

2. 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医嘱,做好患者的病情观察、治疗、护理和健康教育。

3. 护理人员应做好病区的环境管理,确保病区整洁、安静、安全。

4. 护理人员应参与患者的术前评估、术后康复和并发症的预防工作。

5. 护理人员应积极参与护理科研和教学活动,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三、护理工作流程1. 晨间护理:护理人员应在晨间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病情观察,包括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睡眠质量、饮食状况等,并根据观察结果制定当天的护理计划。

2. 交接班:护理人员应按照医院规定的交接班制度,认真进行交接班,确保患者信息的准确性和连续性。

3. 治疗护理:护理人员应根据医嘱和治疗方案,为患者实施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

4. 晚间护理:护理人员应加强晚间护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确保患者安全。

5. 紧急护理:护理人员应对突发的紧急情况立即进行处理,并及时报告医生。

四、护理质量控制1. 护理人员应定期进行护理质量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护理人员应参与护理部组织的护理质量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改进。

3. 护理人员应按照医院护理质量指标,做好护理工作的统计和分析。

五、护理培训和教育1. 护理人员应参加医院组织的各类护理培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

2. 护理人员应按照医院护理教育计划,参加护理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培训。

3. 护理人员应定期进行护理技能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从事护理工作。

六、护理安全管理1. 护理人员应加强患者安全管理,预防跌倒、压疮等事故的发生。

2. 护理人员应做好药物管理,确保药物安全使用。

3. 护理人员应加强病区安全管理,预防火灾、盗窃等事件的发生。

护理常规及制度

护理常规及制度

护士岗前培训(二)护理常规及制度目的:制定基层医院护理常规,人员职责护理制度并组织实施,提高服务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方法:根据本院护理人员情况及收治患者的特点制定适合本院实际工作需要的护理常规,岗位职责,护理工作制度并严格督促护理人员实施。

结果:医护人员对护理常规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等方面的满意度评价均达百分之九十以上,基础护理合格率,护理措施落实率,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健康教育覆盖率知晓率,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明显提高。

⑴特殊症状护理常规:指各种疾病均可出现的共同症状,如昏迷、高热、呼吸困难、黄疸、头痛等。

⑵各科一般护理常规:是指根据各个专科疾病的共同点,从中找出疾病发展的一般规律而制定的常规,如内科病人的一般护理常规,外科病人的一般护理常规,肿瘤病人的一般护理常规等。

⑶各种疾病护理常规:是根据每一种疾病的特点制定的各项具体护理常规,如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临床症状是血尿、尿少、浮肿、高血压等。

根据这些疾病特点,按照制定常规的原则,制定各种疾病护理常规。

⑷制定疾病护理常规是为了加强质量控制,达到标准化管理。

护理常规-注意①要求护理人员要掌握各种疾病护理常规的内容及制定常规的理论依据,在工作中自觉执行;②在护理工作中必须严肃认真,疾病护理常规不能任意改变,以免加重病情或发生意外;③为适应医学科学发展需要,对疾病护理常规应及时进行修改和充实;④护理人员要掌握病情变化,加强护理,做到有的放矢;⑤护理人员应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依据病情和病人心理状态进行心理护理呼吸内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通风良好,温湿度适宜。

3、喘息者给予半坐卧位。

4、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忌辛辣刺激性、产气性食物。

指导病人多饮水。

5、观察意识及生命体征变化、血氧饱和度,必要时监测血气分析,观察痰液的颜色、量、气味、病人的喘息情况6、保持呼吸道通畅,痰多不易咳出者指导有效咳嗽、雾化吸入、翻身叩背,必要时行体位引流;呼吸困难者给予氧疗,流量1~3L/min,>15h/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妇产科疾病护理常规
第一节生理产科护理常规
一、产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第一产程护理常规
三、第二产程护理常规
四、第三产程护理常规
五、第四产程护理常规
六、产褥期护理常规
七、臀位分娩护理常规
八、母乳喂养护理常规
九、健康新生儿护理常规
第二节病理产科护理常规
一、剖宫产护理常规
二、催产素引产/催产护理常规
三、硫酸镁使用护理常规
四、会阴切开缝合术护理常规
五、早产分娩护理常规
六、多胎分娩护理常规
七、死胎护理常规
第三节产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第四节妊娠期并发症护理常规
一、流产
二、异位妊娠
三、妊娠剧吐
四、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子痫前期护理常规
五、妊娠高血压疾病子痫护理常规
六、前置胎盘护理常规
七、胎盘早剥护理常规
八、胎膜早破护理常规
九、产后出血护理常规
十、羊水栓塞护理常规
十一、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护理常规
十二、妊娠合并糖尿病护理常规
十三、妊娠合并贫血护理常规
十四、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护理常规
十五、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
第五节妇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妇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二、妇科疾病手术一般护理常规
三、妇科腹部手术护理常规
四、宫外孕非手术治疗护理常规
五、功能性子宫出血护理常规
六、阴道炎护理
(一)滴虫性阴道炎
(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三)细菌性阴道炎
七、前庭大腺炎和囊肿护理
八、急性盆腔炎护理常规
九、阴道后穹窿穿刺术护理常规药物流产护理常规
十、药物流产护理常规
十一、妊娠剧吐护理常规
十二、先兆流产护理常规
十三、子宫肌瘤护理常规
十四、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护理常规
(一)葡萄胎
(二)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十五、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护理常规
第六节女性生殖器官损伤性疾病护理常规
一、尿瘘护理常规
二、子宫脱垂护理常规
三、压力性尿失禁护理常规
四、刮宫手术常规
五、阴道镜检查护理
六、药物流产护理常规
七、依沙吖啶羊膜腔内注射中期妊娠引产护理常规
第一章症状护理常规
第一节恶心、呕吐护理常规
按系统专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呕吐的时间、性质、呕吐物的性状和量,以往有无同样发作史,与进食、饮洒、药物戓毒物、精神因素等的关系。

2、观察有无腹痛、腹泻或便秘,头痛、昡晕等伴随症状。

3、评估腹部体征,如胃肠蠕动波、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腹部包块、肠鸣音、振水音等。


4、对于频繁、剧烈呕吐者,评估血压、尿量、皮肤弹性及有无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等症状。

【护理措施】
1、患者呕吐时,给予身体支持和心理安抚。

对于意识清醒者,扶住患者的前额或给予身体支撑,防止因头晕、乏力、虛弱等发生跌倒;对于意识障碍者,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误入呼吸道而造成窒息。

2、观察呕吐物颜色、性状和量,必要时釆集标本送检。

3、患者呕吐后,及时帮助患者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和舒适。

更换因呕吐污染的衣、被,整理周围环境,避免不良刺激。

4、频繁呕吐者,防止呕吐物污染衣、被。

5、针对引起呕吐的不同原因实施针对性护理。

妊娠呕吐者,鼓励孕妇少食多餐;精神因素或条件反射引起呕吐者,应尽量避免引起呕吐因素。

呕吐较
轻者,可进食清淡食物,鼓励口服补液;呕吐剧烈者,宜禁食,并卧床休息。

避免食用刺激性大的食物,如咖啡、浓茶、过冷、过热、油炸、辛辣等食物。

第二节腹泻护理常规
按系统专科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对于急性腹泻者,注意流行病学调查评估,鉴别是否为病毒性肠炎、急性细菌性痢疾、细菌性食物中毒、伤寒或副伤寒、霍乱或副霍乱等。

询问既往史、诊断及治疗经过。

2、询问腹泻是否与摄入可能致敏食物、长期应用抗生素戓糖皮质激素、大手术后及其他疾病有关。

3、评估每天排便次数、量及性状。

4、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

评估患者有无发热、脱水、营养不良、贫血、皮疹、黄疸、关节肿胀、手足搐搦等。

【护理措施】
1、确诊为传染病者,按传染病疫情管理办法进行报告及隔离。

2、鼓励口服补充营养和水分。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无刺激性。

严重腹泻者应暂时禁食。

3、便后及时用温水清洗或毛巾擦净肛门周围。

腹泻次数过多者,可涂萞麻油保护肛门周围皮肤。

4、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

5、及时、准确釆集大便标本。

第三节咳嗽、咳痰护理常规
按系统专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咳嗽的性质、音色、持续时间、发作程度及频率。

观察痰的性状和量。

2、询问患者既往健康状况,评估有无长期大量吸烟和有害粉尘、有害气体吸入史。

3、评估咳嗽、咳痰是否与体位、气候变化有关。

4、观察有无发热、胸痛、呼吸困难、发绀、体重减轻等情况。

【护理措施】
1、咳嗽剧烈且频繁者,宜取坐位或半坐卧位休息。

2、无心、肝及肾功能障碍患者,鼓励其每曰饮水量﹥1500ml,适当增加蛋白质、维生素的摄入。

3、对于咳嗽、咳痰无力者,遵医嘱釆用胸部物理治疗。

4、及时收集痰标本送检。

笫四节呼吸困难护理常规
按系统专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仔细观察呼吸困难发作的情况,有无伴随症状,如咳嗽、咯血、胸痛、心悸、发热、喘鸣、下肢水肿等。

2、评估呼吸的频率、深度及节律,观察面色、神志等变化。

3、对重度呼吸困难者,评估有无焦虑和恐惧。

【护理措施】
1、协助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

2、保持温湿度适宜,空气洁净清新,避免和去除诱发因素。

3、遵医嘱吸氧。

4、定时翻身、拍背,排痰,遵医嘱雾化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

5、观察神志,呼吸频率、深浅度、节律,皮肤黏膜、球结膜颜色,尿量,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情况,准确记录出入量。

6、遵医嘱应用呼吸兴奋剂、支气管解痉药、抗生素,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以防药物过量。

7、对烦躁不安者注意患者的安全,慎用镇静剂,以防引起呼吸抑制。

8、去除紧身衣服和厚重被服,减少胸部压迫。

9、备好吸痰器和抢救物品。

必要时采用机械通气辅助呼吸。

【健康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