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自主管理课题研究 课题提出的背景
研究报告:小学生的班级自主管理实践

研究报告:小学生的班级自主管理实践简介本报告旨在探讨小学生的班级自主管理实践,分析其意义和实施策略。
小学生的班级自主管理旨在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班级的整体管理效果。
意义班级自主管理对小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能够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自我管理能力,使他们在班级中能够自觉遵守纪律和规章制度。
其次,班级自主管理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增强班级凝聚力。
最后,通过参与班级自主管理,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决策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日后的人生发展奠定基础。
实施策略为了实现小学生的班级自主管理,以下是一些简单而有效的实施策略:1. 学生议事会:建立学生议事会,让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的讨论和决策,如班级活动的安排和规章制度的制定。
学生可以通过选举产生代表,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参与班级管理。
2. 班级规则制定:鼓励学生参与制定班级规则,例如在班级会议上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根据共识制定班级规则。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规则的认同感和遵守度。
3. 任务分工:将班级的一些管理任务分配给学生,如班级物品的维护、卫生的管理等。
通过任务分工,学生能够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奖励机制:建立奖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自主管理。
例如,可以设立"优秀班干部"或"最佳小组"等奖项,激励学生更好地参与班级管理,提高管理效果。
5. 反馈与评估:定期对班级自主管理进行反馈与评估,了解学生参与度和管理效果。
通过反馈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持续改进班级自主管理的质量。
结论小学生的班级自主管理实践对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决策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采取简单有效的实施策略,如学生议事会、班级规则制定、任务分工、奖励机制和反馈与评估,可以推动班级自主管理的实施和提升班级管理效果。
班级自主管理的成功实施将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和未来的成功奠定坚实基础。
研究报告:小学生的班级自主管理实践

研究报告:小学生的班级自主管理实践研究背景在小学教育中,班级自主管理能够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生的班级自主管理实践,以及该实践对学生的影响。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定性研究方法,通过观察和访谈的方式收集数据。
研究对象为某小学一年级的两个班级,共计50名学生。
观察内容包括班级会议、班级规矩执行情况等,访谈内容主要围绕学生对班级自主管理的理解和体验进行了深入探讨。
研究结果研究发现,小学生的班级自主管理实践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1. 培养自我管理能力:通过参与班级会议、制定班级规矩等活动,学生学会了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
他们学会了制定目标、制定计划,并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2.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班级自主管理实践中,学生需要与同学们进行合作,共同制定班级规矩并执行。
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学会了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权益,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培养责任感:学生在班级自主管理中承担了一定的责任,他们需要负责制定规则、执行规则,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培养了责任感和自律能力。
结论小学生的班级自主管理实践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学生能够在成长过程中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学习的需求。
因此,学校应该重视班级自主管理的实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参与和体验班级自主管理的过程。
这将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请注意,以上内容为模拟回答,仅供参考。
具体的研究报告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撰写。
自主教育背景下班级自主管理的策略研究

自主教育背景下班级自主管理的策略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自主教育是一种注重个体发展、关注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的教育模式,其核心理念是尊重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个性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自主教育在教育领域中逐渐得到推广和实践。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班级管理往往是由老师或学校来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学生的参与度较低,导致学生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和自主意识。
而在自主教育背景下,班级自主管理成为重要的课题。
班级自主管理旨在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研究班级自主管理策略在自主教育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探讨班级自主管理的定义、重要性、实施策略以及建立有效管理机制,可以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改进和完善,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为实现教育目标提供有力支持。
【2000字】1.2 研究意义自主教育背景下班级自主管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自主教育已经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而班级作为教育的基本单元,其自主管理举足轻重。
研究如何在自主教育的框架下实现班级自主管理,对于推动教育改革,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具有积极意义。
自主管理能够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自主管理,学生可以更好地参与班级事务和决策过程,提高他们的责任感和成就感。
而且,自主管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领导才能和创新意识,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研究班级自主管理的策略可以为学校和教师提供实用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班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通过深入探讨自主管理的实施策略和机制,可以为教育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研究班级自主管理的意义重大,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在自主教育背景下,如何通过班级自主管理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课题结论:小学生班级自我管理的研究

课题结论:小学生班级自我管理的研究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生班级自我管理的有效性,并提出以下结论:
1. 小学生班级自我管理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
通过给予小学生一定的自主权和责任,可以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这种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综合素质。
2. 班级自我管理需要明确的规则和目标。
为了使班级自我管理能够发挥作用,需要制定清晰的规则和目标,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责任和行为准则。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环境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3. 学校和教师的支持对班级自我管理至关重要。
学校和教师应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理解和履行自己的责任。
他们可以通过定期的班会和个别指导,鼓励学生参与班级自我管理,并提供必要的反馈和奖励。
4. 家长的积极参与对班级自我管理起到积极影响。
家长应与学校和教师密切合作,了解班级自我管理的内容和目标,并积极参与学生在家中的自我管理实践。
这样可以形成家校合力,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
5. 小学生班级自我管理需要持续的评估和改进。
班级自我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评估和改进。
学校和教师应定期评估班级自我管理的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以确保其持续有效。
综上所述,小学生班级自我管理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然而,为了使其发挥最大的效果,需要明确的规则和目标,学校、教师和家长的积极参与,以及持续的评估和改进。
通过共同努力,我们可以为小学生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小组合作模式下的班级自主管理研究

小组合作模式下的班级自主管理研究1. 引言1.1 小组合作模式下的班级自主管理研究在当今教育领域中,小组合作已经成为一个备受重视的教学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们可以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与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解决问题,并提升学习效果。
而在班级自主管理方面,小组合作也被认为是一个有效的手段。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们可以更好地自我管理,互相监督,促进班级内部的和谐与秩序。
小组合作模式下的班级自主管理研究,旨在探讨小组合作对班级自主管理的影响及作用,探讨小组合作模式的实施策略,探讨小组合作的优势与挑战,进一步探讨小组合作在班级自主管理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有效实现班级自主管理。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深入了解小组合作模式下班级自主管理的机制和规律,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班级管理策略和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升班级的整体素质。
2. 正文2.1 小组合作对班级自主管理的影响2000字的内容,请稍等。
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小组合作模式在班级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还可以促进班级的自主管理水平。
小组合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在团队中相互协作、共同努力,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在小组中,学生们互相启发和激励,共同解决问题,共同学习,使得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富有挑战性。
这种合作模式为学生们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促进了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
小组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在小组中,学生们需要相互沟通、协商、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们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技巧,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协调不同意见,达成共识。
这种能力对于学生日后的生活和工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2 小组合作模式的实施策略小组合作模式的实施策略是非常关键的,它直接影响着班级自主管理的效果。
在实施小组合作模式时,首先需要明确每个小组的组成和任务分工。
中学生班级自主管理探究

中学生班级自主管理探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生被动接受教育,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性,容易产生依赖心理和消极情绪。
而中学生班级自主管理能够为学生创造更开放、合作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积极的参与者和管理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
探究中学生班级自主管理的方法和实践,对于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和提升教育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究中学生班级自主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其重要性和影响因素,总结有效的自主管理方法,以及从实践案例中提炼成功经验和教训。
通过对不同学校、不同班级的自主管理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评估自主管理对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如何解决自主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中学生班级自主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责任意识。
2. 正文2.1 中学生班级自主管理的重要性中学生班级自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我约束、自我监督和自我激励,实现班级秩序良好、团结友爱、学习进步的管理方式。
这种管理形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意识,对学生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学生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正处于个性成长、思想认识、行为规范的关键阶段。
通过参与班级自主管理,可以促使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自主管理可以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相互尊重、团结协作,培养良好的团队意识。
中学生班级自主管理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积极性。
通过班级自主管理,学生可以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提高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形成学习自觉、学习主动的良好学习习惯。
班级自主管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在积极的学习氛围中共同进步,提高学习成绩和竞争力。
中学生班级自主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利于学生成长和发展,还可以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和执行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班级自主管理的研究

《班级自主管理的研究》课题工作报告黄龙县中学杨晓霞一直以来,班级管理工作都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而班主任又承担着除此之外其它教育教学工作,班主任可谓是劳苦功高,但劳苦就一定功高吗?事实又是怎样的呢?我看到的是班主任忙忙碌碌,叫苦连连,多种角色使班主任疲于应付,而班级管理效果也不大。
为此,我进行了班级自主管理的课题研究,寻找一种合适的、高效的班级管理模式。
让班主任不再孤单前行,让学生轻松、自由、快乐的学习生活。
一、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目标: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建构有效的班级管理模式,提高班级管理的效果。
改变学生的认知,让所有人参与到管理中,个个都成为班干部。
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创造一个亲切的、和谐的、自由的教育环境。
注重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落实,不能使班级自主管理流于形式。
认真做好班级自主管理的监督指导工作,对所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着力提高班级管理效果。
内容:1、从课题的申报到现在,本人努力学习与本课题相关的一些教育教学理论,并且结合学校的教科研学习,定期参加学校组织的班主任培训。
详细制定每月课题活动,并及时进行总结。
经常与同事交流学习体会。
认真学习了《班级自主管理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通过这些理论学习研究,我的视野开阔了,对课题研究方向更加明确了,对提高平时班级管理效果做了很好的铺垫。
2、注重班级管理中的个案的研究,通过研究,往往会发现同类孩子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从而及时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于班级管理存在的不足之处,也能做的及时调整,使其更适应本班学情,为良好的班级管理奠定基础。
二、班级自主管理的实施策略1、民主竞选班干部。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班级里,班干部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选好合适的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班干部的能力决定着班级的发展。
故我采取了班干部民主竞选的方法,先是大家自由报名,竞选正副班长,接着由正副班长做好思想动员,其他同学再通过自由报名竞选其它班干部,由于班干部都是民主竞选,主动竞聘的方式产生,学生认可班干部,而班干部也因为信任而努力工作,为班级的自主管理迈开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中学生班级自主管理研究

中学生班级自主管理研究一、研究背景与目的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中学生班级自主管理日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班级自主管理强调学生在班级日常管理中的参与和责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中学生班级自主管理的理论基础、现状问题、实施策略及影响,为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理论基础杜威的儿童中心主义理论强调教育应以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罗杰斯的心理治疗观则认为,真诚的关爱、理解和尊重能激发个人的自我潜能。
这些理论为中学生班级自主管理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使学生能在班级管理中发挥主体作用,提升自我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现状问题当前,中学生班级自主管理面临诸多挑战。
一些学生缺乏自主性和责任感,习惯依赖教师的权威管理。
此外,部分学生在团队活动中表现出合作意识薄弱、沟通协调能力差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班级自主管理的有效实施。
四、实践策略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提出以下实践策略:1.设立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通过民主选举组建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参与班级日常管理和决策,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参与度。
2.制定班级公约:由学生共同制定班级公约,明确行为规范,强化学生的自我约束意识。
3.开展团队活动:组织多样化的团队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实施多元评价:构建以学生自评、互评为主的多元评价体系,促进学生自我反思和进步。
5.教师引导与支持: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和支持,适时指导,确保班级自主管理的方向正确。
五、案例分析以某中学为例,该校成功实施班级自主管理,显著提升了学生的自主性和责任感。
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班级事务,组织各项活动。
在团队合作方面,学生们通过开展各种团队项目,提高了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该校采用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体系,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进步。
这一成功实践表明,中学生班级自主管理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责任感,促进班级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自主管理课题研究【摘要】班级是学校的最小单位,也是构成学校的最小细胞,学校的各种教育影响大多是通过班级来实现的。
如何对班级进行有效管理、真正落实班级管理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班级氛围,这是非常值得我们班主任认真研究的一个课题。
所谓学生自主管理,实际上是学生自我管理,是在班主任指导下,充分运用学生自身的能力进行自我教育和发展,让学生能够在主动参与班级管理实践中创造性地完善自我的一种管理机制。
让每个学生在学会管理别人的同时也学会约束自己、正视自己、发展自己、超越自己,从他律走向自律,从自律走向自觉、自为,进而提高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并形成互相管理,互相监督,共同提高,全面发展,富有个性的和谐班集体。
【关键词】班级自主管理机制课题提出的背景:在教师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眼中,一提起当班主任,就有“累”字涌上心头:没有自由,没有轻松愉快的日子,身心完全被禁锢住,班主任像“救火队员”一样疲于奔命。
与任课教师相比,少了一份轻松与自在,每天被烦琐的事情牵绊着,缺乏幸福感。
我们说幸福的老师方能造就有幸福感的学生,老师缺乏了幸福感,导致学生的幸福感也严重缺失:缺乏进取心,缺乏创造力,被动学习,苦不堪言。
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之下,我倡导班级的自主管理,就是要把班主任从繁琐的班级事务中解脱出来,打造一支有战斗力的的管理团队,让所有人都参与到管理中,个个都成为班干部,让学生分担老师平时忙碌的的烦琐事务,让班主任不再孤单前行,把幸福感,轻松感,自由感还给班主任和学生。
因而,我决定利用学校大力推行高效课堂1、是班级健康发展的需要。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促进自我管理的管理才是真正的管理。
民主管理是时代的精神,也是改革的主旋律。
没有民主管理意识的人就不会很好地适应新时期的要求。
班级民主管理不应以班主任为中心,班主任“独裁专制”,而是每个学生都应该成为自我锻炼、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主体。
高中生已具备辨别是非和自我约束的能力,渴望被承认、被肯定,又有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
班主任可以通过合理地分工,让他们各尽其才,各显其能,使整个班级“人人有事管,事事有人管”,班级管理工作更加系统化、科学化,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管”的目的。
2、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采用学生自主管理的方式,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自主自为。
他们在参与班级管理中,学会参与,学会选择,学会创造,学会认识自我、设计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
因为在老师的指导下,以班干部为核心,广大学生在班级开展的系列教育活动中,共同参与班级各层次的管理,并担任自己满意的角色,班级给他们提供了锻炼能力的舞台,创设了成功的机会,使他们个性得以“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
同时,学生在自我管理中,由自律反观他律,可以感受他人生活与工作的方式,他人工作时的心情和责任,他人管理时的辛苦和压力,通过这种角色换位思考,从而明白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养成宽容、协作的良好人际关系,加速成为合格的社会人。
3、是班主任减压的有效途径。
长期以来,班主任总是留给大家起早摸黑,事必躬亲,终日琐事缠身,疲惫不堪的“老黄牛“形象,甚至于有报道称,教师属于亚健康群体,教师的平均寿命偏低等等,由此可见教育工作之繁重与艰辛。
然而如果教育的成败和学生的进步要用教师的健康甚至生命来换取的话,我认为这是不可取的。
教育家魏书生曾经说过,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是充满快乐的一种境界。
如何提高班级的管理效率,实现快乐的境界,我认为学生自主管理是把班主任从繁杂的日常管理事务中解脱出来的有效途径,实行学生自主管理,从根本上解放班主任,使班主任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抽身出来,将班主任工作的重心逐渐转移到学生的思想引导、心理疏导上来,有更多的精力去备课上课,这是大有裨益的。
由此可见,班主任将学生作为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将主动权交给学生,不仅符合学生“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有利于学生由依赖性向独立性的顺利过渡,而且有利于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的正确发挥。
更为主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课题概念的界定及理论依据“自主管理能力”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依据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制定班级日常管理制度和学习管理制度等,并积极参与管理制度的实施所形成的能力。
“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是指在教改实践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思想,在教师指导下,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班级管理、学习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活动,从而使他们逐步形成一定的组织、管理和领导的能力,成为积极主动、全面发展的人。
自主管理教育作为一个适应时代发展,顺应社会需求而必然诞生的教育理论体系,是弘扬、培养受教育者自信、自立、自强、自律精神,给予受教育者以人文关怀,促进其身心俱健的全面教育,是以培养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价值取向的促进受教育者主动发展的终生教育。
自主教育其目的是唤醒、发展人的主体意识,其宗旨是以班级为载体,提供和创造学生主动成长的机会,以此来发展学生个性特征,激发学生主体意识,鼓励学生创新精神,体现学生实践能力,让学生主动地去感知、体验、判断、认识、实践成功与受挫。
我国当代教育家刘佛年先生说:“有两种能力更重要:一种叫自学能力;一种叫独立工作能力”。
课题研究的目标1.力求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把握促进学生自主管理的切实方法,并寻找培养其他良好习惯的途径。
2.通过研究促使班主任老师转变教育观念,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作用,形成一整套有质量的班级管理制度,把班主任老师从繁重的班级工作中解放出来。
3.培养中学生在班级管理和学习管理中的自主参与意识、组织管理能力,从而不断完善和发展其自身的素质。
4.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校活动当中、发挥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用武之地。
课题研究的内容1.班级现状的分析2.现有状况对同学们学习的不良影响的个案研究。
3.改善这种状况的必要性研究4.如何在学生中进行自主管理的研究。
预期效果通过建立班级学生自主管理的运行机制,逐步实现班级管理上“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班级人际环境,形成个体、小组自动自发、自主成长、富有个性的和谐班集体:班内学生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在学会管理别人的同时也学会约束自己,让自己在管理的过程中得到锻炼,逐步向着班级奋斗目标前进。
课题原则本课题倡导学生自主管理,充分相信学生潜能和智慧,学生的能力其实一个巨大的“火药桶”,只需好好引爆,便会发出耀眼光芒。
所以,在课题的研究和探讨中,贯穿下列原则。
(一):主人翁原则。
营造各种场景,开展各种活动,打造温馨班级。
让每个人成为家庭一员,把班级营造成大家庭。
(二):换位思考原则一直以来,班上的班干部只是班上极少数的人担任,对于班干部的工作,很多学生不理解,不支持,甚至有时候还有抵触情绪,极大地打击了班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产生了较多的“好好先生”,不想管,不敢管。
这种管理机制还大大制约了学生的创造力。
我的改革就是要改掉以往的不足,我要让班上的每个同学都成为班干部,各司其职。
那么,在遇到问题时就会换位思考。
(三):由“内化”到“外化”原则如果想要学生更好地遵守校纪班规,自觉学习,那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自制力,解决学生的内部问题,思想问题解决了,自己想读书了,有了学习的动力了,才能把思想化为行动,由内化到外化。
实施措施(一)设立岗位,实行岗位责任制责任依据班上的实际情况,根据学校的管理规程,首先确立现实的便于管理的岗位;然后再展开竞岗,竞岗的同学明确自己的岗位责任,展示自己的管理策略。
有管理班上大大小小事物的值周班主任,以两个人为一组,轮流管理;有环境卫生督查员,寝室卫生督查员,人员以一周为周期进行轮换,展开管理竞赛,与学校的系统管理紧紧挂钩。
做到人人都是班干部,人人都有事做,让所有人参与班级管理,就能理解他人的难处,就能自觉替他人着想,思想问题解决了,班级面貌就会焕然一新。
(二)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增强组内凝聚力,提高自主管理能力。
每周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外时间,搞一次室内或室外活动。
要求是组内所有成员参加,我班分成了十个组,活动由组内自由安排,但必须要具有针对性,能解决组内问题,如果组内的团结性不够,就开展轻松的体育活动:乒乓球比赛,跳绳比赛,羽毛球比赛等;活动还必须具有先进性,必须有益于身心,必须要与学校的发展紧紧相连。
如在每年的三月份,每个组都必须为学校为班级做一件好事,学生们自己去发现,去把学校的垃圾死角清理干净。
结果,每个组都出色完成任务,卫生先遣队的作用功不可没,让学生自己从心底里热爱自己的学校,因为学校的美丽是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的,谁会不珍惜呢?活动还必须具有竞争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每个学期以小组为单位,举办手抄报比赛,诗歌朗诵会,让学生在活动找到成就感,发现自己的长处,更好地认识自己,努力发展自己。
通过这些集体活动,来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我的班上有一个优良的传统,那就是每周一次的班会时间。
每周星期五的第六节课,是雷打不动的班会时间。
班会的议题和主持人是小组自己定的,每个小组负责一周。
议题,开班会的程序,所要解决的问题,一周的工作回顾,都在班会中得到体现。
半会与班级荣誉同呼吸共命运。
通过班会让所有同学把班级当成自己的家,以主人的姿态来看待班上的一切,就彻底摈弃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不良倾向。
(四)开设班级论坛和班级沙龙在我的班级里,学生的言论是很自由的,我的班级里开设有“你说我说大家说”的自由论坛,针对班级里出现的现象,展开讨论;班主任有班主任寄语,就班上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指导意见,老师和学生之间平等对话,展开心与心的交流。
营造自由的气氛,倡导合作的精神,班上的事情就会上一个台阶。
(五)定期开展班干部培训。
实施步骤研究过程:2005年秋期,我接受任了初2008级一班的班主任工作,并开始启动“建立班级学生自主管理机制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
第一步:宣传动员1、确定班级奋斗目标:做最好的自己,创最佳的集体。
2、确定班纪班规:凡是不利于自己健康成长的事不做;凡是有利于增添班级荣誉的事争做。
3、确定成长合作小组的合作宗旨:互相管理,互相监督,共同提高,全面发展。
第二步:组建班子4、组建班、团(队)干部队伍:班委会由班长(1人)、副班长(3人)、学习委员(2人)、生活委员(2人)、劳动委员(2人)纪律委员(2人)、文艺委员(2人)、体育委员(2人)组成;初一时的中队委由一名中队长和两名中队委组成。
初二开始,由团支部书记(1名)、组织委员(1名)和宣传委员(1名)组成团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