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探究物质的密度课件

初中物理_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八年级《物理》 第五章质量与密度 第三节《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教学设计

第五章 质量与密度 第三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课程标准 科学内容 1.2.3通过实验,理解密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关的物理现象。 科学探究 1、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要素。 2、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3、通过实验,理解密度。 学习任务分析 : 本节是力学的基础部分,与前几章的“简单现象”相比,知识的讲述深入了一层,本节可以看成是质量的深化和延续,又是对物质世界认识的一种探索,同时也是学习液体压强,阿基米德原理,以及浮沉条件的重要基础。 学生现状分析: 初二学生现阶段能力发展水平不平衡,形象思维能力较强,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水平不高,学生已有“物体体积越大, 质量越大”生活经验,已初步掌握了测量液体、固体质量和体积的方法, 同时 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欲望比较强,乐于参与实验,但学生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欠缺,为此,在本节课密度概念教学时,我将难度分解,逐层递进,分段探究,各个击破的方式方法,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密度概

念。 学习目标 1、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要素; 2、学习应用“比值”的方法定义物理量,建立密度的概念,认识密度的公式、单位; 3、理解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4、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学习重点和难点 1、重点: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 要素。学习应用“比值”的方法定义物理量,建立密度概念,认识密度公式和单位。 2、难点: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教法和学法: 教法:科学探究,小组合作。 学法:指导学生会利用比较、类比以及“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正确建立密度的概念。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一个 演示实验器材:纯水、盐水、酒精各一杯、托盘天平,相同体积的铝块2个,铜块1个,塑料泡沫1块。 分组实验器材:天平(9架),砝码(9盒),量筒(9个),刻度尺,烧杯;

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案

东升中学小组合作教案主备人:刘晓艳小组成员:张生雷万忠新任胜利石生亮王来 《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②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③会用量筒和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探究实验,归纳出物体的质量、体积和密度三个物理量之间的数学 关系,初步体验用控制变量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②初步理解科学探究的七个基本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通过对密度知识的探究与测量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②通过密度知识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应用物理 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的良好品质。 ③通过对各种物质密度的了解,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乐于 探究日常现象中物理道理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密度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密度概念的建立。 教学过程: ㈠引入新课 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物质,不同的物质有着不同的特性,我们可以根据物质的不同特性来区分、鉴别它们。比如: 教师出示一杯清水和一杯盐水,问:哪个同学知道这里哪一杯是清水哪一杯是盐水?你是根据什么来鉴别的? 学生回答:可以尝一尝,有咸味的是盐水,根据味道。 教师出示一颜色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问:同学们怎么分辨老师手上拿的哪是铁块哪是铝块? 学生回答:测质量,质量大的是铁块。 教师问:“铁比棉花重”这名话对不对?为什么不对?如果不对,加上什么条件才对? 学生回答:不对,因为它们的体积不同。 这说明:物质除了上面的(颜色、味道、熔点等)这些特性以外,还存在其它的某种特性,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来探究一下,物质的另一种特性——密度 ㈡新课教学 1:学生预习课本49页图2—17,问:同学们观察了图2—17后有什么发现?(生: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而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又不相同) 2: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同种物质,它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不同物质,它的质量与体积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3:猜想与假设

学生实验:探究物质的密度

班级组号姓名 科目物理课题探究——物质的密度授课时间 设计人王建国李鹏学案序号8 学习目标1、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环节,如提出问题、猜 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分析和论证、评估与反思、合作与交流。 2、学习应用"比值"的方法探究物质的性质,建立密度概念,认识密度公式和单位的由来。 重点密度的概念及应用 难点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 学习过程 一、体验与思考:完成实验,思考后积极发言。 1、观察实验桌上的两杯相同体积的盐水和纯水,你能分辨出哪杯是盐水、哪杯是纯水吗? 在小组内讨论各人的观点和分辨方法。 二、实验探究: 1、猜想与假设: (1)、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其质量是否相等? (2)、相同体积的同种物质,其质量是否相等? 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从上面的问题出发,取不同的物质作研究对象,并选用天平、量筒等测量工具分别测出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然后再取它们单位体积的质量作比较。所谓单位体积的质量,就是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全班同学分成四大组及若干个小组,分工合作,共同收集以下证据: (1)测出若干杯体积不同的纯水的质量与体积; (2)测出若干个体积不同的铁块的质量与体积; (3)测出若干个体积不同的铜块的质量与体积; (4) 测出若干个体积不同的铝块的质量与体积; (5)分别算出纯水、铁、铜、铝四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比值。 各小组把本组收集到的证据整理后,填写在教材127页的表格中: 4、分析与论证: 通过与同学们的交流与合作,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 (1)不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大小相同? (2)相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大小相同或相近? (3)表中有一个栏目“单位”,你是怎样填写的?能说出它的意义吗? (4)现在你可知道两杯相同体积的纯水和盐水,哪个质量大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形成自己小组的意见,整理在下面空白处。小组展示。 三、自学课本51页内容。看完后完成以下内容,小组讨论总结。 1、_________________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

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案

二、 引入新课 1 ?让学生展示上节课中测量体积相等的铜、铁、铝柱体的质量, 引导学生得到“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相等” 。 2 ?在不同学生的测量数据中,发现“同种物质在体积相同时,质 量相等”。 3 ?展示手里的大铁块和小铁块,让学生思考质量的大小关系。 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定性的关系。今天我们就要来探究物体的质量 与体积的定量关系。 三、 新授 (一)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1 ?提出问题: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有什么关系? 2 ?猜想与假设: 让学生对问题进行较充分的思考后,对该问题的结论进行大胆猜 想,并通过老师的不断引导,形成假说: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或成 反比。 真实的结果是怎么样的呢?让同学们通过实验来验证,而要进行 实验,还要先对实验方案进行设计,下面就请学生先设计实验方案。 3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通过老师的提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探究的一般程序自 己设计方案,并提供课本 P 119的表格供学生参考。 展示实物,前后 互应,引导启 发。 激起学生的兴 趣,把学生的好 奇心带进课堂。 利用学生的回 答引出课题。 培养学生提出 问题、进行猜想 与假设的能力。 教给学生围绕 问题进行实验 设计的方法;使 学生体 会到实 验设计在科学 探究中的作用。 探究物质的密度 知识与技能: 1、 能通过实验探究,建构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获取信息能力、数据分析及处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经历科学探究活动收集数据,引导学生用比值法去分析两个变量之 间的正比关系,并学习用比值来定义新的物理量。 2、 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性)来定义 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对刻度尺、天平的使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2、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 作与交流精神,感悟物理与生活的和谐关系。 难点 建构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天平的使用方法。 教学 目的 要求 重点 探究物体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建构密度概念。 教法与学法 温故知新

《-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1.新课程基本理念是:注重学生发展,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加强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学生不仅要学习物理知识和技能,还应经历一些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了解科学·技术·社会(STS),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为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本节课应该重视实验探究,主要采用“边讨论、边探究、边实验”的综合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施教。通过学生自主、积极、主动地学习,变机械模仿为实验探究,从参与中发现问题,在积极的探究过程中形成实验探究方案,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3.重视科学方法教育和物理与实际生活的结合,渗透新课程教育理念。一方面在探究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控制变量法的科学方法教育;另一方面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规律出发,经历实际问题导入→理论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过程,体现物理学科“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一种性质,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大小。 (2)学会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物体质量跟体积关系的探究过程,从而理解密度概念的建立。 (2)初步掌握通过实验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密度概念的建立。 2.难点:密度概念与公式的理解。 【教学方法】 边讨论、边实验探究、边归纳总结的启发式综合教学法 【教学资源】 学生实验器材:体积和颜色相同的正方形木块、铁块、铝块(6组),体积相同的正方形铁块、铝块(3组),体积不同的正方形铝块(3组),天平和砝码各6组。 【学习过程】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案

密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一种特性。 (2)知道密度单位、含义及写法读法,会进行不同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3)了解常见物体的密度大小。知道水的密度大小。 (4)初步运用密度公式进行物质密度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和比较方法,认识到某中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进一步体会比值定义法在密度概念建立过程的应用。 情感态度: 用实验探究引起学生对密度知识的直觉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密度是物质本身特性的讨论,对生活中有关密度的知识或现象产生关注。 新授过程: 1、创设情境 教师出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教师拿出一杯水,一杯酒精,一块铜,一块铝,一块肥皂、一块泡沫、要求学生鉴别。 设计意图:从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出发,通过生活中的常识,通过观察和学生亲自的体验,让学生觉得亲切自然、物理有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初步体验成功的喜悦。 再拿出两块大小不同并且涂上颜色的金属块,问学生能否很有把握地断定它们是同种物质? 教师可以指出:单凭气味和颜色这些明显的特性来鉴别物质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研究物质的一种隐蔽的特性。 设计意图:使学生长生困惑,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师用纸包着一块肥皂和一块泡沫的长、宽、厚度一样,也就是什么一样?

那么怎样知道哪个是肥皂、哪个是泡沫呢?它们的质量、体积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相等 2、探究实验 ①提出问题 将同种物质构成的物体(如橡皮泥)分割成两半,其中体积被分割成了两半,物质的质量也被分割成了两半,通过以上的体验和实验感知到什么?从中你受到什么启示,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会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设置疑问,进一步激发探究欲望。 ②猜想与假设 尝试根据经验和以有知识对问题提出猜想:想同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越大。如果体积增大到原来的两倍,质量也是原来的两倍。 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分析实验,要测质量和体积应选什么器材?讨论得出:天平、刻度尺、物体。 设计实验表格: 进行实验:(1)用提供天平铝块1的质量,用刻度值测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并计算出体积,并求出质量和体积的比值;重复对铝块2、铝块3重复实验,将数据填入表格。 (2)用提供天平木块1的质量,用刻度值测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并计算出体积,并求出质量和体积的比值;重复对木块2、木块3重复实验,将数据填入表格。 ④汇报实验数据,小组讨论交流,归纳推理得出结论:

探究物质的密度测试题有答案

一、填空题。 1.水的密度为() A. 0.5×103kg/m3 B. 1×103kg/m3 C. 1.5×103kg/m3 D. 2×103kg/m3 2.“气凝胶”是一种新型材料,如图所示.美国“火星探路者”探测器上因使用了这种 材料,而大大减轻了探测器的质量,由此可判断“气凝胶”至少具有以下哪种特性 () A. 坚硬 B. 传热性好 C. 密度大 D. 密度小 3.下面是小翔在学习密度知识时写的一些交流材料,其中正确的是() A. 由ρ=m/v可知,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B. 一支粉笔用去一半后,其质量减小,密度也减小 C. 冰熔化成水,质量不变,密度增大 D. 铁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表示铁的质量一定大于铝的质量 二、填空题 4.挂点滴时液体的密度为ρ=1.03×103 kg/m3.则输完一半液体以后,剩余液体的密度为kg/m3 = g/cm3. 5.冰的密度为0.9×103千克/米3,它表示每立方米冰的是0.9×103千克.当冰熔化成水时,质量将,体积将(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6.一只钢瓶内有压缩气体;用掉一半,瓶内剩余气体的密度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7.如图,甲、乙两种相同体积的实心小球,放在调好的天平的左右两盘,天平恰好平衡。则甲、乙两种小球的质量之比是,密度之比是、 三、实验题 8.张华拾到一个小金属零件,就把它带回学校利用天平和量筒来测定这个零件的密度。具体操作如下: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并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线处;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在分度盘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填“左”或“右”)调节。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零件的质量,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零件

探究物质的密度

5.2 探究物质的密度 【三维教学目标】 1、理解密度概念,会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解决简单的问题。 2、通过实验探究弄清密度概念的由来,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进而熟悉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主要环节。 3、培养学生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的学习习惯,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通过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来认识物质的密度这一特性。主要介绍了密度的定义、公式、单位及其应用,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物体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探究,理解密度的含义。 2、能用密度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分析、判断。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交流讨论、讲解分析。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直接提出问题:铁块与木块哪个质量大?引起学生的争论。 二、进行新课 1、“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的探究 1)提出问题(上面已提出) 2)鼓励学生参与教材中三位学生进行的猜想与假设活动。激发他们提出新的猜想与假设,倡导他们对三位学生提出的猜想与假设作出评价。 3)在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中,一定要让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思考进行充分讨论。只有让学生讨论充分,并形成较为成熟的共识,才能顺利地做好实验,以及收集证据的工作。 4)在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这一环节上,可先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再与文中相比较。 5)通过分析与论证,主要让学生能归纳出:同一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变的;不再的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6)最后,引出密度概念。 教师应进一步明确: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7)对上面的实验过程进行评估。 2、密度公式与单位 1)公式:ρ=m╱V 2)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主单位是kg╱m3 3)指导学生分析“常见物质的密度表”,看一看能得出哪些结论。 3、密度知识的应用 结合文中例题和学生一块进行分析讨论,练习应用密度的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 4、让学生阅读“信息浏览”,认识:恒星在演变过程中,会形成密度很大的天体。 三、归纳小结

(物理试卷)4.3探究物质的密度练习题

第三节探究物质的密度 目标导航 1.掌握密度的定义,密度的计算方法。 2.知道用求物质密度的方法判别不同的物质 3.利用密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认识物质世界的发展。 星级提速★ 1.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 2.密度是表征物质特性的物理量,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同种物质,在一定的状态下密度是定值,它不随质量的大小或体积大小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密度的计算公式是 ,密度的单位有:或。 3.一杯盐水,现在用掉半杯,那么剩下的半杯盐水()A.其密度减半,质量减半B.其质量减半,密度不变 C.其体积减半,密度也减半D.其质量、体积、密度均减半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对于给定的一种物质,它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 B.物质的密度和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C.质量相同的不同物体,它的体积与密度成正比 D.体积一定的不同物体,它的质量与密度成正比 5.制作飞机应尽可能的选用密度的材料,制造电风扇底座应尽可能选用密度 的材料。 6.有一块金属,质量为237g,体积是30 cm3,这块金属的密度是 kg/m3,这种金属是。若将这块金属切成两半,则其中一半的密度是

kg/m3。 7.单位换算: (1)30ml= cm3= m3 (2)5.5g/ cm3= kg/ m3 (3)7.9×103kg/ m3= g/ cm3 星级提速★★ 1.查表分析: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铜块的体积铝块的体积,因为铜块的密度铝块的密度。体积相同的水和煤油,煤油的质量水的质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甲、乙两个实心球,体积之比是2:3,质量之比是5:2,则甲、乙两球的密度之比 是 ( )A.5:3 B.3:5 C.15:4 D.4:15 3.通常说的铁比棉花重,它的实质是指() A.铁的体积比棉花的体积小 B.铁的密度比棉花的密度大 C.铁受到的重力比棉花受到的重力大 D.以上说法都有道理 4.一瓶子最多可以装0.2kg的水,那么用它最多可以装酒精()

(完整版)测量物质密度的实验专题

物理力学实验题 1、在“探究物质的密度”的实验中,图12 所示是我们实验用的天平,砝码盒中配备的砝码有100g、50g、20g、10g、5g等。 请填写下列空格: (1)调节天平时应将移至零刻度处,然后调节,使天平横梁平衡。(2)小王同学进行了下列实验操作: A.将烧杯中盐水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盐水的体积V; B.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 l; C.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 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填字母代号)。 (3)小王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 l时,估计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在150g左右。试加砝码 时,应用镊子夹取100g、50g砝码各1个放入右盘中,若指针右偏,则应取下 g砝码,试加上其它砝码,同时调节游码。 (4)图13是小李同学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情况。他的错误是:。 2、同学们在实验室里测某种小矿石的密度,选用天平、量筒、小矿石、细线、烧杯和水,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A.将小矿石用细线系好后慢慢地放入量筒中并记下总的体积。 B.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螺母,使横梁平衡。 C.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D.将小矿石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 E.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并记下水的体积。 (1)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只填字母序号)。 (2)在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位置如图21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调(选填“左”或“右”)。

(3)用调节好的天平称小矿石的质量。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21乙所示,可知小矿石的质量 m= ; (4)然后用一细棉线系住小石块,放入盛有水的量筒中,如图21丙所示,然后取出小石块,则小石块的体积为_______cm 3 。 (5)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是_________㎏/m 3 。该小组测算得的密度值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4、小明用天平、量筒和水(ρ水=1.0g/cm 3 )等器材测干燥软木塞(具有吸水性)的密度时, 进行了下列操作: ① 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软木塞的质量m 1; ② 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中,读出 水面对应的示数V 1; ③ 用细铁丝将软木塞浸没在装有水的量筒中,过段时间后,读出水面对应的示数V 2; ④ 将软木塞从量筒中取出,直接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其质量m 2。 (1)指出小明操作中的不规范之处: 。 (2)下表是小明实验中没有填写完整的数据记录表格。请根据图15中天平和量筒的读 图15 5g 500 400 300 200 100 m 10

(沪粤版)度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练习:5.2 探究物质的密度(附解析)

(沪粤版)2019-2019学年度八年级物理上 册同步练习 5.2 探究物质的密度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对密度公式ρ=的理解,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体积相同,材料不同的实心物体,质量大的物体密度就大 B.质量相同,材料不同的实心物体,体积大的物体密度就小 C.同种物质组成的实心物体,其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D.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它的体积成反比 2.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知,甲、乙两 种物质的密度ρ 甲、ρ 乙 和水的密度ρ 水 之间的关系是() A.ρ乙>ρ甲>ρ水B.ρ乙>ρ水>ρ甲C.ρ甲>ρ水>ρ乙D.ρ水>ρ甲>ρ乙3.一物块轻轻放入盛满水的大烧杯中,静止后有68g水溢出;将其轻轻放入盛满酒精的大烧杯中,静止后有64g酒精溢出。酒精的密度是0.8×103kg/m3,则物块的密度是() A.0.85×103kg/m3B.0.90×103kg/m3 C.0.94×103kg/m3D.1.10×103kg/m3 4.某同学用天平和量筒测某液体的密度,并用得到的数据绘成如图所示图象,量筒的质量和液体的密度分别是() A.30g 0.8g/cm3B.75g lg/cm3 C.75g 0.8g/cm3D.30g lg/cm3 5.有甲、乙两物体,它们的体积之比是2:1,质量之比是4:1,则它们的密度

之比是() A.8:1 B.2:1 C.1:4 D.1:8 6.古代劳动人民巧妙地利用水来开山采石:冬季,在白天给石头打一个洞,再往洞里灌满水并封实,待晚上降温,水结冰后石头就裂开了(冰的密度比水的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石头裂开后密度减小 B.石头裂开后密度增大 C.水结冰后质量增大,体积增大而使石头裂开 D.水结冰后质量不变,体积增大而使石头裂开 7.中国海上巨型风机﹣巨无霸SL5000是史上最大的单体风力发电机,如图所示,它的每个叶片长62m,它转动起来能够扫过将近两个足球场大的面积。为了让风更易带动起扇叶,制成叶片的材料应该具有() A.较大的质量 B.较低的熔点 C.尽量小的密度D.较好的吸热性 8.测量一块金属的体积,量筒放平稳且面对刻度线,量水线体积时视线平视,量水和金属块总体积时仰视。则所测得的金属块的体积() A.大于实际体积B.等于实际体积C.小于实际体积D.都有可能9.如图所示,小明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一金属块的密度,甲、乙、丙图分别是调节天平前分度盘指针位置、测量金属块质量时天平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测量金属块体积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案完整版

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第二章第3节学生实验-------探究物质的密度 蓝天中学吴红英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2.体会利用比值不变反映的数量关系来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敢于大胆提出问 题,乐于主动探究的科学精神。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2.体会利用比值不变反映的数量关系来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3.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教学难点:1.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2.密度的概念,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教学方法:探究学习法,实验法,讨论法。 教具:课件,烧杯,天平等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师:看!两个长、宽、厚一样的铜块和铁块,那个是铜块,那个是铁块你是如何判断的 生:褐色是铜块,银灰的是铁块。因为颜色不同。 师:你很棒!桌上有半杯水和半杯酒,你能分辨出那杯是酒吗? 生:闻一闻味道,有刺鼻香气的是酒,没有味道的是水。也可以尝尝味道,有“辣”味的是酒,没有味道的是水。 师:真是一个对生活细心观察的人。为你点赞。生活中,人们根据事物各自特有的颜色、气味、味道等特性将他们区分开。 (设计意图:由幻灯片展现生活示例,体会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与探究的兴趣。) 师:可是,当他们显着的特性被掩盖起来了,人们又该如何来区分他们呢比如:桌上有外形和颜色一模一样的一个铁块和一个铝块,你能将他们区分开吗生:用手掂量一下,轻的是铝块,重的是铁块。 师:是不是所有的铁块的质量都比铝块大? 生:不是的。 师:你能举出例子吗? 生:1千克的铁块与1千克的铝块的质量同样重。1千克的铁块比2千克的铝块要轻。 师:说的非常好,这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情形。这也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情形:(教师出示课本上的图示:1L水1千克,1L的煤油0.8千克;1的铜锭是8.9千克,1的铝锭是2.7千克;铁块3千克,木块3千克,但是铁块的体积却比木块的体积小。)根据图中的现象,你可以概括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实验:探究——物质的密度

第三节 学生实验:探究——物质的密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学习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2.通过对密度的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会读会写密度的各种单位,会进行不同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3.通过了解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学会查密度表。 4.会用密度公式 及其变形式解决实际问题:物质鉴别、求物质的质量、 求物质的体积等,感受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5.会用量筒和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有误差分析的意识,了解减少误差的一般方法。 6.初步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高数据的分析及处理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体验认识密度的实验探究过程;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单位。 教学难点:通过数据分析建立密度概念。 四、教学过程 1.教学引入 环节一 提出问题 从学生熟悉的物质引入,分别出示铝块与铜块、木头与海绵、酒精与清水、酱油与可乐,询问学生如何进行区分。 学生能根据颜色、软硬程度、气味、味道等做出判断。 强调这些都是物质的特性,能根据它们来判断物体种类。 出示两块体积相同,但外表涂有相同颜色颜料的铜块和铁块,询问学生如何进行区分。 学生用手掂一下或者使用天平,根据它们的质量做出判断。 V m =ρ

再次出示两块外表涂有相同颜色颜料,质量相同但体积不同的铜块和铁块,询问学生如何进行区分。 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可能无法解决了。让学生思考后,引导学生形成统一认识:物体质量随体积的增大而增大,因此不能单凭质量的大小来判断物体种类。 必须要探究物质质量随体积变化的规律,从中找出特点,从而鉴别物质。 2.“知识点”教学 环节二猜想 在提出问题后,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讨论猜想: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这里不要求学生一定猜想出正确答案,而是希望学生能够预测各种可能性。但不管有哪些猜想,都需要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环节三设计实验 提出问题:怎样设计实验验证我们的猜想呢? 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师生交流,选择合理的研究方案,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确定探究的方案。 要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其中的规律。要使学生明确探究的思路和实验的方法,知道应该测量哪些物理量,用什么仪器,怎样测量,怎样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 环节四进行实验和分析论证 (1)进行实验 教师组织、指导学生实验,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困难。 学生实验,并记录数据。 第一大组分为三个小组,分别测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三个铜块的质量与体积,并将实验数据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第七章第三节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一、教学设计理念 密度反映物质的特性,是一个比值定义的物理量。利用物质的特性可以鉴别物质,不同的物质一般m/v是不相同的,同种物质的m/v是相同。这给教学创造了两个探究的问题,一个是如何鉴别物质,另一个是在教学中如何通过多次测不同物质或同种物质的m/v来探究m/v是否是物质的特性。前一个问题可应用交往教学理论,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平等的交流对话,打破教师中心主义,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质疑。后一个问题可以充分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体会合作的成效,合作的力量,体会团体合作中独立思考与交流讨论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作用。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司南版八年级第七章第三节的内容。标准要求“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标准第一点是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来建立密度的概念,目的是让学生经历形成概念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概念,并且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和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密度是一个应用十分广泛的物理概念,也是今后学习液体内部压强、大气压强、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的必要基础,因此这节课不仅要求获得密度概念,而且标准的第二点和第三点要求能应用概念进行解决问题和解释现象,这不仅是简单的应用,也使概念的理解得到进一步的深化。 三、学情分析 学习者是八年级的学生,在学习速度时经历了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以及学习了用天平与量筒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方法;通过对前几章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但是有待提高和加强,而且在探究中合作与交流的体验比较少,团队的合作意识还不强。 四、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与讨论让学生知道可以用某种特性来鉴别物质。 2.通过实验探究,体会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反映了物质的特性,并

(完整版)探究物质的密度练习题及标准答案

探究物质的密度 [沪科粤教版§5.2内容] 一、单选题: 1、下列物理量中表示物质属性的是() A.质量B.体积C.温度D.密度 2、甲、乙、丙三个实心铁球,甲球的质量是乙球的2倍,乙球的体积是丙球3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球的密度最大B.乙球的密度最大 C.丙球的密度最大D.三个球的密度相等 3、一只只能装2千克汽油的瓶子,如用来装水,则瓶内水的质量() A.小于2千克 B.大于2千克 C.等于2千克 D.无法判断 4、两正方体铁块的边长之比为2∶1, 其质量之比为_________, 密度之比为_________. () A.8∶1 B.4∶1 C.1∶1 D.1∶8 5、同种材料制成的两个实心球, 体积之比是4∶3, 它们的质量之比是() A.4∶3 B.3∶4 C.1∶1 D.3∶2 6、一块体积是的金属块,质量是1080g,把它切掉后,余下部分的金属密度是() A.2.7×B.2.025× C.3.38×D.4.32× 7、质量相同的铜块和铝块, 它们的体积之比V铜∶V铝为: (ρ铜=8.9×103千克/米3, ρ铝=2.7×103千克/米3) () A.1∶1 B.89∶27 C.27∶89 D.89∶9 8、在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的左右两盘上分别放两个体积相同的实心物体甲和乙,天平不平衡,指针向右偏,由此可以知道() A.甲物的密度比乙物的密度大 B.甲物的密度比乙物的密度小 C.甲物与乙物的密度相同 D.无法判断甲、乙两物体密度的大小 9、浓硫酸与蒸馏水配制成充电硫酸溶液的密度为1.28×103千克/米3, 而购回的浓硫酸密度是1.84×103千克/米3, 那么在配制这种电解液时, 浓硫酸和水的比例关系是() A.质量比2∶1 B.质量比3∶1 C.体积比1∶3 D.体积比1∶2 10、有两个实心正方体A和B,A的质量是B的3倍,B的边长是A的1/3,则A的密度是B的密度的() A.81倍B.27倍C.1倍D.1/9倍 二、填空题: 11、要装下100克的酒精应选用容积至少是_______毫升的容器才能装下. (ρ酒精=0.8×103千克/米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