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习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物理人教版(2024)版八年级上册2.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课时练 含答案03

物理人教版(2024)版八年级上册2.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课时练 含答案03

2.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

1.从环境保护角度看,下列声音属于噪声的是( )A.从正在装修的邻居家传来的电锯声B.观众在观看央视春节晚会时现场响彻演播厅的锣鼓声C.做探究实验时小林和小刚轻声的交谈D.修理工检修汽车时仔细听发动机发出的声音2.如图是我国航空母舰上两位甲板引导员引导飞机起飞的情景。

他们工作时要配戴防噪声耳罩,这种控制噪声的措施属于( )A.防止噪声产生B.监测噪声强弱C.防止噪声进入耳朵D.减小噪声传播速度3.中考期间,为了给考生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各地纷纷“禁噪”。

“禁噪”是( )A.防止噪声的产生B.使噪声变成乐音C.阻断噪声的传播D.防止噪声进入人耳4.图中的噪声来源属于生活噪声的是( )A.B.C.D.5.下列选项中,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是( )A.图甲: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B.图乙: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C.图丙:摩托车安装的消声器D.图丁:街道上显示分贝的装置6.如图是生活中的两个情境,图甲是居民小区噪声监测器,显示环境噪声为55.5分贝。

图乙是钢琴调音师正在用手机上的一个调音软件播放音叉256、512、1024、2048(Hz)的标准音来校准琴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56Hz的音和2048Hz的音比较,256Hz的声音音调更高B.分贝是音调的单位C.2048Hz的音属于次声波D.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7.据公安部最新统计,截止2023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35亿辆。

随着机动车数目的迅速增加,使得交通噪声成为城市的主要噪声源,以下措施不能减弱机动车噪声的是()A.在路边安装噪声监控仪B.设置禁止鸣笛标识C.在公路两旁建隔音墙D.在公路两旁植树8.【从科技、生活、自然现象走向物理】根据小明去北方旅行过程中的相应情景,小明乘坐飞机时,在飞行过程中,为了减弱噪声将手机调成静音模式。

下列生活现象或设备中,控制噪声方式与小明相同的是( )A.佩戴耳塞B.关闭门窗C.隔音蛟龙D.轻声细语9.如图所示的真空隔音玻璃是将两片平板玻璃四周密封起来,将间隙抽成真空并密封排气口,形成真空层。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练习(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练习(解析版)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练习(解析版)一、选择题1、下列做法属于在声源处有效制止了噪音产生的是()A.在嘈杂的环境中带好耳塞B.歌厅的内墙使用很厚的软材料装修C.会场里将手机调静音D.有居民居住的公路旁修建隔音墙2、以下措施中,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A.厦门岛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B.鼓浪屿禁止商家导游使用扩音器C.地铁施工时给机器加润滑油D.部分BRT路段两侧设有透明板墙3、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A.摩托车的消声器 B.居民区旁高架桥上的隔音挡板C.学校附近安装噪声监测装置D.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4、下列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A.高架道路两旁安置透明板墙B.将高音喇叭音量调小C.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D.居民小区内多种植花草树木5、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D.在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6、如图1所示是我们经常看到的禁鸣标志,肇庆市端州区中心城区分步实行禁鸣喇叭,请你在下列方法中,选出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A.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C.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D.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7、下列措施不能减弱躁声的是()A.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B.装在城市高架桥道路两侧的透明板墙C. 在人耳处戴上耳罩D. 在声音传播途径中使用扩音器8、下图中,施工人员正在为紧邻居民区的轻轨轨道安装全封闭的隔音屏,尽量将列车产生的噪声降低到最低限度。

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是()A.防止噪声产生B.阻断噪声的传播C.防止噪声进入人耳D.采用了上述三种方法9、下列措施不能减弱躁声的是A. 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B.装在城市高架桥道路两侧的透明板墙C. 禁鸣喇叭D. 在声音传播途径中使用扩音器10、以下措施不能达到减弱噪声目的的是()A. 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B. 机场工作人员配戴有耳罩的头盔C. 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D. 高架桥两侧建起透明板墙11、时值仲夏,常听见“蛙声一片”、“声声蝉鸣”,有时觉得悦耳,有时又打扰我们的休息,为了减轻蛙声和蝉鸣的影响,我们常常紧闭门窗或者戴上耳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紧闭门窗是通过防止噪声的产生来控制噪声B.戴上耳塞是通过阻断噪声的传播来控制噪声C.我们能分辨蛙声和蝉鸣,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D.蛙声和蝉鸣都是由该动物身体的某部分振动产生的12、噪声会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长期生活在噪声的环境下还会损伤听力,下列做法有可能损伤听力的是A.在城市道路上刷黑B.在闹市区将门窗装上双层真空玻璃C.在居住的房屋周围多植树D.长时间带耳机听音乐13、要控制和减弱噪声的危害,下列不可行的措施是()A.在公路两旁种植花草树木B.在人耳里塞棉花团C.减小噪声振动的频率D.给发动机安装消声器14、下列声音中,属于噪声的是()A.足球比赛中球迷的呐喊声B.工人师傅在一台有毛病的柴油机旁仔细听它发出的声音C.上课时小林和同桌的交谈声D.交响乐团演奏时的锣鼓声15、如图所示,是高速公路某路段两旁安装的隔音墙,其目的是减小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旁居民的危害。

精品练习(附答案)《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3)

精品练习(附答案)《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3)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天天练第2章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超声波是传播速度大于340m/s的声波B.“闻其声知其人”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C.深夜,优美的歌声不是噪声D.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2.如图所示,许多公园或者路口都设有噪声监测装置,它所测定的声音特性及其单位是()A.响度Hz B.音调HzC.响度dB D.音调dB3.声音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雨滴落在地面上会发出声音,说明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B.用超声波可击碎人体内“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C.市区内“禁鸣喇叭”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D.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是因为超声波比次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4.关于声现象及声的利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B.医学所用“B超”进行检查身体利用了声波可以传递信息C.二胡演奏家用手指按住琴弦不同的长度主要目的是改变音调D.中考期间在考点范围“禁止鸣笛”是为了在声音的产生时减弱噪声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听声辨人主要是由于声音的音调不同B.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D.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拔动时发出的声音调越高,说明音调由振幅决定6.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最快B.“教学楼内请轻声慢行”,其中“轻声”是指声音的音调C.倒车雷达利用了次声波传递信息D.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7.声音强弱的单位符号是()A.HzB.m/sC.dBD.dm8.下列声音属于噪声的是()A.修理工检修汽车时仔细听发动机发出的声音B.央视春节晚会现场响彻演播厅的锣鼓声C.做探究实验时小林和小刚轻声的交谈D.正在上自习课时相邻班级传来音乐声9.生活中的噪音污染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影响,下面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B.公共场所不要高声喧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C.“闻其声知其人”是依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D.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为超声波,蝙蝠就是靠超声波来探测周围的物体10.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B.调节小提琴琴弦的松紧程度主要目的是改变音色C.房间的窗户安装双层玻璃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二、填空题11.噪声是城市环境污染的一个主要详解,其中有三大部分:工业噪声、交通噪声、生活噪声.请你分别列举出一个工业噪声和一个交通噪声的实例.(1)工业噪声:______.(2)交通噪声:______.12.噪声是当代社会的公害之一,学校阅览室的墙壁上张贴着醒目的“静”字,这是控制噪声的_______;噪声过大会损害人的听力,说明噪声能够传递_________。

噪音的危害和控制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噪音的危害和控制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噪音的危害和控制(含答案及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7小题,共34.0分)1.如图为木制玩具青蛙刮鼓,用木棒在青蛙背上摩擦,就会发出类似青蛙的叫声,有时还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是由木棒振动产生的B. 模拟青蛙的叫声是指音色相近C. 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一定是噪声D. 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2.学校周围环境中噪声应控制在A. 20dB以下B. 50dB以下C. 70dB以下D. 90dB以下3.威风锣鼓是山西民俗文化艺术,表演时,鼓、锣、铙、钹共鸣齐奏,鼓声响彻云霄,气势恢宏,下列关于锣鼓声的说法正确的是A. 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靠空气传入人耳B. 鼓声“响彻云霄”,是指声音的音调高C. 区分出鼓声、锣声主要是靠音调不同D. 铿锵的鼓声一定不会成为噪声4.如图是某市区矗立的噪声监测及分贝数显示装置.从装置上显示的分贝数可知()A. 此处的噪声能使人完全失去听力B. 此处的噪声能损伤人耳听力C. 此时的噪声妨碍人们的休息和睡眠D. 此时的噪声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5.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免受环境噪声干扰,采取下面的哪个方法是有效、合理的()A. 让老师讲话声音大一些B. 每个同学都带一个防噪声的耳罩C. 在教室周围植树D. 禁止城市使用汽车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一定是不同的B. 课堂上能听到老师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C. 当人们感觉室外的噪声过大时,习惯于关闭门窗,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 “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区分的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响度B. 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C. 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响度以及传播速度都不变D. 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340m/sB. 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 吹口琴时,对着不同气孔吹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D. 我们能区分钢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声音的音色不同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乐音就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它不可能是噪声B. 打开门窗,加快空气的流动,可以减弱马路上的噪声C. 噪声可以影响人们的休息和学习,但不会影响健康D. 植树造林可以保护环境,减弱噪音10.为了保护听力,在一般情况下应该控制噪声不超过()A. 30分贝B. 50分贝C. 90分贝D. 110分贝11.如图中,表示噪声的波形图的是()A. B.C. D.12.以下描述中不属于噪声的是()A. 飞机起落时的轰鸣声B. 深夜,邻居家传来钢琴演奏声C. 清晨,教室内朗朗的读书声D. 波形为的声音13.对于一般人来说,有利于学习、休息的理想环境是()A. 0dB完全没有噪声的环境B. 30dB−40dB的较安静的环境C. 80dB−90dB的环境D. 100dB以上14.下列有关声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如上图所示,笛声是由于笛管振动产生的B.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C. 优美的笛声可能是噪声D. 在10m2的小房间里听不到笛子的回声,是因为“空间小,没有产生回声”1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考试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 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会激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 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D. 人们根据音调可以判断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16.下列有关声和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 声呐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B. 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原理工作的C. 在英语听力考试时,关闭门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 地震后,用音频探测仪来搜集废墟中幸存者发出的电磁波信息1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 “低声细语”中的“低”,指声音的音调低C. 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 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二、多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18.为了减少教室周围环境的噪声对上课学生的干扰,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A. 教室内的门窗尽量关闭B. 学校为每个学生免费佩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C. 在教室的周围植树或建隔声板D. 在教室里多安装噪声监测装置19.(双选)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0dB就是没有声音B.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最小C. 我们可以利用次声波监测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D.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不相同20.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正确的是A. 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B. 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C. 城区内某些路段禁止汽车鸣笛,是为了从声音的传播环节控制噪声D. 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分)21.(1)如图所示,小明用A、B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放置正确的是______(选填“A”或“B”)刻度尺,该物体的长度为_____cm。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2.4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习题(附答案解析)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2.4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习题(附答案解析)

2.4噪声的危害与控制习题1、关于噪声,下列说法中的是()A.噪声不是由声源振动产生的B.优美的交响乐有时也会成为噪声C.用手捂紧耳朵可以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可以防止所有噪声的产生2、噪声是一类能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下列属于噪声的是()A.课堂上,亮亮和小凯的窃窃私语声B.山林间小溪流动的声音C.静谧的夜晚,优美的钢琴声D.飞机起飞时的轰鸣声3、下面关于乐音和噪声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清晨林中的小鸟的欢唱属于乐音B.鞭炮声很有节奏属于乐音C.一切干扰人们休息、工作和学习的声音属于噪声D.从物理学角度来看,乐音的振动有规律,噪声的振动杂乱无章4、下列关于噪声的理解,正确的是()A.0dB是指没有声音B.0dB的环境是人类最理想的声音环境C.长期工作和生活在高分贝噪声环境中可锻炼人的听力D.噪声使人烦躁不安,有害身心和身体健康5、噪声污染对人体有很大危害,下列噪声的等级与危害相符的是()A.高于50dB的噪声将影响人们的学习和工作B.高于70dB的噪声将影响人们的休息和睡眠C.在30dB--40dB的环境中,人会感觉到烦躁D.长期在高于90dB的噪声环境中将会影响人们的听力6、下列对乐音和噪声的判断,错误的是()A.喷气式飞机起飞和降落时发出的刺耳声音一定是噪声B.重型卡车满载货物高速行驶时产生的声音一定是噪声C.建筑工地上,装卸建筑材料时产生的声音一定是噪声D.悠扬动听的舞曲一定是乐音7、下列对乐音和噪音的判断,错误的是()A.喷气式飞机起飞时发出的刺耳声音一定是噪音B.大型拖拉机和重型卡车满载货物高速行使时产生的声音一定是噪音C.建筑工地上锯钢材、装卸建筑材料时产生的声音一定是噪声D.优美的舞曲悠扬动听一定是乐音8、(厦门中考)以下措施中,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A.厦门岛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B.鼓浪屿禁止商家导游使用扩音器C.地铁施工时给机器加润滑油D.部分BRT路段两侧设有透明板墙9、(湘潭中考)下列措施中从声源处消除噪声的是()A.在道路两旁植树B.开会时把手机关机或调成静音状态C.电影院采用隔音墙D.强噪声环境下的工作人员佩戴耳罩10、摘自“楚天都市报”的文章《嘘,别出声》违章喇叭被贴“封条”.一文中这样写道:昨日,江城各高考点附近,30余辆违章鸣喇叭的机动车驾驶员,所驾车【方向盘上被贴上禁止鸣喇叭的“封条”】.昨日清晨,该市千余名交警上路,将200余块“禁止车辆通行”和“禁止鸣喇叭”的牌摆放在65个考场周边道路,并将考点附近的摊点和违章车辆请走.通过阅读这篇报道,根据你所学过的物理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你解释第一段中括号内字的意思?(2)你认为报道中的第二段中交警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习题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习题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关于乐音和噪声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乐音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噪声是机械发出的声音B.乐音悦耳动听、使人心情舒畅,噪声使人烦躁不安、危害人健康C.从环境保护角度看,一切干扰人们正常学习、工作的声音都叫噪声D.乐音的振动有规律可循,噪声的振动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2.以下减小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A.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B.市区里种草植树C.戴上防噪声的耳塞D.市区内汽车喇叭禁鸣3.为了减少高速行驶的车辆产生的噪声对高速公路两侧单位、居民的干扰,常在高速公路的两侧架设具有一定高度的屏障。

这种有效、可行的防止噪声()A.堵塞感受噪声的器官B.阻隔噪声传播的途径C.控制产生噪声的声源D.防止噪声产生回声4.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无处不在。

下列声音:①工厂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②剧场里京剧表演的演奏声;③清晨公园里小鸟的鸣叫声;④装修房子时的电钻声;⑤婚庆时的爆竹声;⑥山间小溪潺潺的流水声。

其中属于噪声()A.①③④B.①②⑤C.①④⑤D.①④⑤⑥5.(多选)下列减弱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声源处减弱的是()A.摩托车内燃机排气管上加装消声器B.在公路和住宅间植树造林C.用外罩把噪声源罩起来D.戴上防噪声耳塞6.为了保证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应控制环境声音不超过()A.110分贝B.50分贝C.70分贝D.90分贝二、填空题1.减弱噪声有三条途径:①;②;③。

2.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发声体做振动时产生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三、简答题1.刚刚下过雪的街道会显得格外宁静,你能用所学的声现象知识分析这是为什么?2.假如邻居家的孩子经常晚上练琴,影响你的休息和学习,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减弱这种噪声的干扰?答案一、选择题1.A2.B3.B4.C5.AC6.C二、填空题1.①在声源处减弱噪声②在传播途径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噪声2.无规则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干扰三、简答题1.雪比较蓬松,里面有很多空隙,声音在空隙间经过多次反射,能量损失较大,可以把噪声吸收掉,所以显得格外宁静。

噪音的危害和控制 习题 (含答案)

噪音的危害和控制 习题 (含答案)

噪音的危害和控制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人发声的频率范围大约为A.20 Hz~1100 Hz B.85 Hz~20000 HzC.85 Hz~1100 Hz D.20 Hz~20000 Hz【答案】C【解析】【详解】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到;人能发出的声音频率也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发出的声音频率范围是到.2.蜜蜂载着花蜜飞行的时候,它的翅膀平均每秒振动300次,不载花蜜时平均每秒振动440次,有经验的养蜂人能辩别蜜蜂是飞出去采花,还是采了蜜飞回家,养蜂人主要是根据什么特征来辩别的A.声音的响度不同B.声音的音调不同C.飞行路线形状不同D.飞行高低不同往【答案】B【解析】【分析】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详解】蜜蜂载着花蜜飞行时,它的翅膀平均每秒振动300次,即频率为300Hz;不载花蜜时,平均每秒振动450次,即频率为450Hz;蜜蜂载花蜜飞行的音调低于不载花蜜飞行的音调,养蜂人可以根据音调进行分辨。

故选B。

3.关于扩音器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改变音调B.改变响度C.改变音色D.改变频率【答案】B【分析】响度是指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详解】扩音器的作用就是把音量放大了,让声音传的更远,声音经过扩音器后响度变大。

故选B。

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B.真空中可以传播声音C.我们能“听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声音的响度不同D.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要佩戴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答案】D【解析】【详解】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最慢的是在气体中传播,故A错误;B、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故B错误;C、我们能“听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C错误;D、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要佩戴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故选D.5.“女高音歌唱家”和“男低音歌唱家”这里的“高”与“低”指的是A.音调B.响度C.音色D.都有可能【答案】A【解析】女高音歌唱家和男低音歌唱家,这里的“高”与“低”指的是音调。

初三物理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物理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物理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试题答案及解析1.在需要安静环境的医院、学校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常常有禁止鸣笛的标志.下列标志属于禁止鸣笛的是()【答案】A【解析】A选项,此标志一般是在学校、医院等附近,表示禁止鸣笛。

B选项,此标志一般是在桥梁上的,表示通过该桥梁的机动车辆质量不能超过15t。

C选项,此标志是一个限速的标志,表示通过此路段的机动车速度不能超过60km/h。

D选项,此标志为禁止长时间停放放车辆。

正确的选择是A。

【考点】生活常识2.下列事例中,属于从噪声的产生环节进行防治的是A.道路两旁植树B.上课时把手机关机或调成静音状态C.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D.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答案】B【解析】噪声防治途径有三条:1.在声源处防治噪声;2.在传播路径中防治噪声;3.在人耳(声音接收处)处防治噪声。

道路两旁植树和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都是在传播路径中防治噪声,A、C 选项不符合题意;上课时把手机关机或调成静音状态是在声源处防治噪声,属于从噪声的产生环节进行防治,B选项符合题意,选填B;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是在人耳(声音接收处)处防治噪声,D选项不符合题意。

【考点】噪声防治途径识别3.街道旁的电子显示屏显示的噪声等级为78.8dB.如果人处在此噪声等级的环境中A.对人的听力会产生严重危害B.对人的学习会产生影响C.对人的睡眠不会产生影响D.对人的学习、睡眠都不会产生影响【答案】 B【解析】人们以分贝(decibel,符号是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70dB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并产生神经衰弱、头疼、高血压等疾病;如果突然暴露在高达巧150dB的噪声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双耳完全失去听力。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1小题,共 22.0分)1. 课堂里老师与同学进行问题交流讨论时,所产生声音的强弱约为( )A.10dBB.50dBC.90dBD.400dB2. 控制噪声是城市环境保护的主要项目之一,下列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A.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止工程施工 B 市.区禁止机动车鸣笛 C.在 一 些 主 要 干 道 旁 设 置 噪 声 监 测 设备 D 摩.托车的排气管上加消声器3. 如图所示,“辽宁号”航母上起飞引导员佩戴有如图所示,“辽宁”戴有耳罩的头盔,目的是( )A.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传播 B 在.人耳处减弱噪 声 C.防 止 次 声 波 对人 耳 的 伤害 D 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产生4. 如图所示,是道路交通“禁止鸣笛”的标志,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城市中的噪声污染,这种控制噪声的途径是( )A.在人耳处B.在传播途中C.在声源处 D 以.上方式都有5. 控制噪声有许多措施.如:①在飞机场的跑道两旁植树造林,用来减弱飞机起落时的噪声;②上课时,居民区燃放鞭炮,靠窗的同学把窗户关好; ③把有噪声源的厂家搬迁到远离居民区的地方; ④在马路和住宅区间设立屏障,使噪声减弱.其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方法是( )A.①②④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②④.6. 以下减弱噪声的方法中,属于在声源处减弱的是( )A.影剧院的墙面用吸音材料制成 B 在.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带有耳罩的头盔 C 高.架道路两侧某些路段设有隔音板墙 D 城.市某些路段禁鸣喇叭7. 城市的道路两旁栽种了很多树木.这些树木既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灰尘,也可以减小噪声对环境的影响.这种做法是采用了下列哪种途径来减弱嗓声的( )A.在声源处减弱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C.在人耳处减弱 D 以.上都不正确 8. 从环保角度看,以下不属于噪声的是( )A.阅览室内絮絮细语 B 物.理课时,听到隔壁教室传来的歌声C 深.夜,人们正要入睡,突然传来弹奏熟练的钢琴 声D 吸.引人们的雄辩有力的演讲声 9. 为了缓解交通压力,许多大中城市都修建了高架,紧邻居民的地方大都安装了密闭的玻璃屏,其目的是减小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旁居民的危害. 这种减小噪声 危害的方法主要是在下列哪个途径中实现的( )A.在声源处减弱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C.在人耳处减弱 D 以.上三种均是10. 噪声污染已成为危害人们生活的三大污染之一, 控制噪声污染应分别从声源处、 传播途径、人耳处三方面着手,以下事例中属于在传播途径上减弱噪声的是( )A.中考期间考场周围工地停止施工 B 飞.机场附近居民采用双层窗 C 汽.车驶入市区禁止鸣喇叭 D 工.人工作时戴防噪声耳罩初中物理试卷第1页,共7页11. 耳朵卫生在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在噪声大的环境下,应该()A.大声讲话,排除外部声音的影响B用.棉球塞住耳朵C把.汽车上的音响声音开大些,外面的噪音干扰就小了D把.随身听的音量开到最大二、多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 3.0分)12. 下面减小噪声的方法中,切实可行的做法是()A.杜绝一切噪声的产生B.在高速公路两边建隔音墙C让.产生噪声的工厂尽可能远离人口稠密的地区,并在周围大量植树D在.外面噪声比较大时关上门窗三、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14.0分)13.夜间学生已入睡,校外的卡拉OK歌厅仍在营业,歌声吵醒了一些同学.这时,甲同学起身关上了窗户,乙同学索性用被子把头蒙住,丙同学打电话到歌厅,要求将音量调小一点.他们减弱噪声所采用的途径:甲在______中减弱,丙在______处减弱.14.“掩耳盗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产生,又没有阻断声音的______,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15.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_____分贝;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_____分贝.16.暑假之间,为了不打扰小明学习,一方面,爸爸看电视时调小了音量,这是在______ 减弱噪声的,调小音量也是为了减小声音的______;另一方面,爸爸将小明房间的门关上,这是在______减弱噪声的.17.图甲、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______图是乐音的波形,______图是噪声的波形.18. 中考期间,在考点周围重点路段设置如图所示______标志,这种做法属于在______处控制噪声.19.小明每天利用闹铃叫早,为了防止闹铃影响到家人休息,当闹铃响起时,他立刻将闹铃关闭并马上起床.小明将闹铃关闭是为了防止______的产生.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20.教室的窗玻璃是双层的.课间,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明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为此,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初中物理试卷第2页,共7页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如图).②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下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共做10次.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1)实验后,发现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这与实验中的哪一操作不当有关?______.小明改进后,重做了实验,获得了如下数据: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值单 78 82 80 81 79 80 81 78 82 80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 79层(cm ) 双 23 25 21 23 24 21 25 22 24 2322层(2)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 ______来反映的,这种方法叫转换法.(3)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为了控制噪声污染,我们卧室的玻璃应选用 ______玻璃(单层/双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习题(含答案)【答案】1. B2. C3. B4. C5. A6. D7. B8. D9. B10. B11. B 12. BCD13. 传播过程;声源14. 传播15. 90;7016. 声源处;响度;在传播过程中17. 甲;乙18. 禁止鸣笛;声源19. 噪声20. ②中随意拉开橡胶球;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的多少;受敲击时,单层玻璃的振动比双层玻璃的振动强;双层【解析】1.解:0dB 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 30~40dB 之间人们较理想的安静环境,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 ,故课堂里老师与同学进行问题交流讨论时的声音分贝数约为50dB ;故选B .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之间人们较理想的安静环境;70dB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初中物理试卷第3页,共7页本题主要考查了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属于识记内容,比较简单,是一道基础题.2.解:A、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止工程施工,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不合题意;B、市内禁止机动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不合题意;C、在一些主要干道旁设置噪声监测设备,只是能够监测噪声的分贝,但不能减弱噪声,故C符合题意;D、在摩托车的排气管加消声器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不合题意.故选C.噪声的防治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在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根据各个选项所给的具体措施,分别进行分析.此类问题是考查对防治噪声途径的理解情况,要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解答,此类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要重点掌握.3.解:“辽宁号”航母上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减弱噪声有三种: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本题考查学生对减弱噪声具体做法的理解能力,要结合防治噪声的途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4.解:禁止鸣笛,即让发声体不再发声,故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选C.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即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利用上述知识分析即可确定答案.本题考查减弱噪声的途径,真正的理解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是解决该题的关键.5.解:①在飞机场的跑道两旁植树造林,用来减弱飞机起落时的噪声,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②上课时,居民区燃放鞭炮,靠窗的同学把窗户关好,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③把有噪声源的厂家搬迁到远离居民区的地方,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④在马路和住宅区间设立屏障,使噪声减弱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综上分析,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方法是①②④.故选A.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个: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可通俗地认为是消声、吸声和隔声.本题主要考查对防治噪声途径的理解与运用,能结合实际进行辨别是解答的关键.6.解:A、影剧院的墙面用吸音材料制成,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不符合题意;B、在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带有耳罩的头盔,是在接收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C、高架道路两侧某些路段设有隔音板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不符合题意;D、城市某些路段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符合题意;故选D.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而题目要求的是在声源处减弱,声源就是振动发声的物体.本题是考查减弱噪声的三个途径在生活中的具体运用.解决此类实际问题,要结合防治初中物理试卷第4页,共7页噪声的方法进行分析处理.7.解:城市的道路两旁栽种了很多树木.这些树木既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灰尘,也可以减小噪声对环境的影响.这种减弱噪声的途径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选B.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根据减弱噪声的三种途径与题目中提到的物理情景相对应,从而可以得到答案.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减弱噪声途径的方法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8.解:A、阅览室内的絮絮细语影响了人们的阅读,属于噪声,不符合题意;B、上物理课时,听到隔壁教室音乐课传来的歌声,影响了同学们的听课,属于噪声,不符合题意;C、夜深,人们正要入睡,忽然传来弹奏很熟练的钢琴声,影响了人们的休息,属于噪声,不符合题意;D、吸引着人们的雄辩有力的演讲声,不属于噪声,符合题意.故选D.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噪声概念的掌握,属于声学的基础知识,是中考常考的内容.9.解:在声源与居民之间安装了密闭的玻璃屏,切断了汽车产生的噪声向居民传播的途径,所以这属于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将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与题目中提到的物理情景相对应,从而可以得到答案.隔音墙确实起到了减弱噪声的目的.但它是通过三种方法中的哪种方法减弱噪声的要区分开.这是此题考查的目的之一.10.解:A、中考期间考场周围工地停止施工,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合题意;B、飞机场附近居民采用双层窗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符合题意;C、汽车驶入市区禁止鸣喇叭,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合题意;D、工人工作时戴防噪声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不合题意.故选B.解决此类问题要知道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本题考查学生对防治噪声的途径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要结合三种途径进行分析判断.11.解:A、大声讲话,不能排除外部声音的影响,也不利于听力的保护;故A错误;B、在噪声大的环境下,用棉球塞住耳朵,可以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有利于听力的保护,故B正确;C、把汽车上的音响声音开大些,不能减小外面的噪音;不利于听力的保护;故C 错误;D、把随身听的音量开到最大,增大了噪声,对保护听力没有作用.故D错误.故选B.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即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噪声的特点和防治噪声的途径进行分析解答.初中物理试卷第5页,共7页12.解:A、杜绝一切噪声的产生是不可能的,故A错;B、在高速公路两边建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在减弱噪声,故B正确;C、让产生噪声的工厂尽可能远离人口稠密的地区,并在周围大量植树,是在传播过程在减弱噪声,故C正确;D、在外面噪声比较大时关上门窗,是在传播过程在减弱噪声,故D正确.故选B、C、D.防治噪声的三条途径,即在人耳处,在传播过程中,在声源处.据此分析判断.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噪声的防治的途径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13.解:甲同学起身关上了窗户,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乙同学索性用被子把头蒙住睡,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丙同学到歌厅,要求将音量放小一点,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答案为:传播过程中;声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来解答此题.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防治噪声的途径进行分析解答,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目.14.解:铃声是由于铃的振动产生,“掩耳盗铃”从物理学角度分析,既没有阻止声音的产生,又没有阻断声音的传播,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故答案为:传播.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的传播靠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运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知识可做出解答,还要注意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15.解: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故答案为90,70.声音的强弱等级用分贝来表示.0dB是人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70dB会干扰生活、影响工作;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超过150dB的噪声环境,会使双耳完全失去听力.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噪声强弱等级及危害的了解.16.解:(1)把电视音量调小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防止影响小明学习;(2)调节音量时,喇叭的振幅发生改变,所以发出声音的响度发生改变;所以把音量关小是为了减弱声音的响度.(3)爸爸将小明房间的门关上,这是在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故答案为:声源处;响度;在传播过程中.(1)防治噪声的途径,从三方面考虑:①在声源处;②在传播过程中;③在人耳处;(2)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物体振幅有关,音量的调节就是改变声音的响度.本题考查学生对响度在生活中具体应用的了解情况,知道控制噪声的途径,是一道声学的基础题.17.解:从图形上可以看出,甲声音中的振动都是规则的振动,故是乐音;乙声音是无规则振动,故是噪声.故答案为:甲;乙.初中物理试卷第6页,共7页乐音是由物体做规则振动而产生的,噪声是由物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乐音和噪声的认识,是一道基础题.18.解:如图所示的标志为禁止鸣笛标志,这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产生.故答案为:禁止鸣笛;声源处.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防治噪声的途径进行分析解答.19.解:小明将闹铃关闭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该措施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故答案为:噪声.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本题考查噪声的来源,属于基础题.20.解:(1)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是造成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的主要原因;(2)当玻璃球受到橡胶球的撞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玻璃球被弹开距离来反映的,这是转换法;(3)同样的撞击下,单层玻璃后的玻璃球比双层玻璃板后的玻璃球运动的距离远,所以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受敲击时,单层玻璃的振动比双层玻璃的振动强;为了控制噪声污染,我们卧室的玻璃应选用双层玻璃.故答案为:(1)②中随意拉开橡胶球;(2)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的多少;(3)受敲击时,单层玻璃的振动比双层玻璃的振动强;双层.此实验是通过把玻璃板振动的强弱转换成了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利用了转换法的思想方法,这样通过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就可以比较单层和双层玻璃板的震动强弱.解决此类实验题目要结合相关的物理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初中物理试卷第7页,共7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