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教案-1.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八年级物理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案

八年级物理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课方案一、教课目的(一 )知识目标1认识噪声的根源和控制。
2知道防治噪声的门路。
(二 )能力目标经过实验活动培育学生的察看实验能力,认识防治噪声的思路。
(三 )感情体验目标经过学习,培育学生保护我们赖以生计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
二、教课假想1要点、难点、疑点(1)分辨乐音、噪声。
(2)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2课型及基本教课思路。
课型:新讲课。
基本教课思路:经过实验、议论或社区检查的方式,使学生对噪声污染有亲身的领会。
三、教具学具准备示波器、学生电源、铁钉、玻璃、音又、闹钟、泡沫塑料、空纸盒、棉花等。
四、教课方案(一 )导入新课1.多媒体课件:潺潺流水、喳喳鸟语、唧唧虫鸣,它们和万紫千红的自然风景配合在一同,形成了优美的环境。
学生议论:优美的声音。
2.多媒体课件:喧闹吵闹声、高音喇叭鸣喊声、机器轰鸣声学生议论:令人厌烦的声音。
(二 )进行新课1.整体感知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保角度讲,凡是阻碍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扰乱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认识不一样的噪声源。
噪声的等级由声强级的单位分贝数表示大小。
噪声对人的生理和心理有很大的危害。
控制噪声是重申减弱噪声为最后目标,所以应从发声处、声音流传过程、人耳处追求减弱噪声的门路。
2.教课互动互动 1:察看噪声的波形。
确确比较音叉发音时和铁钉刮玻璃时声音的波形:音又发音时波形有规律,铁钉刮玻璃时波形凌乱无章。
说了然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互动 2:更深夜静时,你被街坊家响声的流行歌曲惊醒了,这是乐音吗 ?明确经过议论使学生认识,除了物理意义上的噪声外,凡是对人们生活和工作有阻碍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互动 3:找一找我们身旁的噪声源。
明确学生议论,老师归类: (1)交通运输噪声 ;(2) 工业噪声 ;(3) 施工噪声 ;(4) 社会生活噪声。
互动 4:我们在街道会见到教材图 1.1-2 所示装置,你知道是什么吗 ?明确噪声的等级用分贝数大小表示,图示装置就是丈量交通噪声等级的装置。
八年级物理《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环保教案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翻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二〕、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知道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对声音有一定的认识,学生在生活经验中也知道有些声音听起来使人心情舒畅,有些声音却使人烦躁,令人讨厌,同时也认识到有些声音对人有一定的危害,如放鞭炮或打雷时候都会不自觉地捂住自己的耳朵,这为本节学习噪声的危害与控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四〕、教学准备教师用:多媒体、录音机、虚拟示波器学生用:闹钟、泡沫塑料、空纸盒、棉花、〔五〕、教学过程复习旧知:教师用录音机放一段优美动听的音乐并提问:问题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请学生答复并让学生用实验进一步感受声音的产生:学生敲桌子等。
问题2:声音从录音机发出是如何传播到你们耳中的请学生答复:教师进一步举例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例如:1、你们刚刚听到的音乐是通过气体介质传播。
2、池塘里的鱼被岸上说话的人吓跑了!液体介质传播。
3、用“土〞交流谈话。
固体介质传播。
引入新课:教师用录音机播放工厂里用电锯锯钢筋的声音。
很多学生不自主地捂住耳朵,然后由此引入课题:刚刚那优美的音乐你们很喜欢,而现在杂乱的声音那么令你们心烦意乱,不愿意听。
那么,这些令人心烦意乱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它对我们有没有危害怎样才能有效地防止这些声音的产生或者减弱它呢新课讲授:1、噪声含义: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分别从物理角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找出噪声的含义教师总结学生的分析结果,得出噪声的含义:发声体做无规那么振动而发出的声音。
运用多媒体和虚拟示波器让学生观察乐音和噪声的波形图。
让学生讨论并举例出这类噪声。
教师从环境保护角度进一步扩展噪声的含义:但凡阻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学生分组讨论我们生活中都有哪些噪声并举例。
初二1.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Word 文档

初二物理 1.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学案20 年月第课时第周新授课主备人:主讲人:一,预习导学优美的乐音令人心情舒畅,而咋乱的声音—噪声则令人人心烦意乱。
噪声是严重影响我们生活的污染之一。
噪声是怎样产生的?它对人有哪些危害?怎样有效防止和减弱噪声?二,学习目标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2.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三,引导点播(一).噪声的来源为什么乐音令人心情舒畅,而噪声会让人心情烦躁呢?这两类声音有什么样的区别?演示:观察噪声的波形1、用塑用铁钉刮玻璃。
观察它的波形,相比音叉的波形,它的波形,表明发声体振动(填“规则”或“无规则”),同时声音听起来也比音叉的声音(填“舒服”或“不舒服”)。
2、在生活中,乐音有可能令你心烦意乱吗?请举例说明。
1、噪声的含义(1)从物理角度来说:发声体做振动时发出的声音(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说: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二).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虽然都是噪声,但它们之间也是有不同级别的,有的强度大,有的却小,我们如何描述噪声的这种差别呢?阅读课本25页“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和26页“小资料”部分回答下列问题我们可以将声音分成若干等级,每一级代表一定的强度。
于是我们就用作为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用符号来表示。
(1)为了保护听力,声音;(2)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3)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
(三).控制噪声:由于我们听到声音的过程是:声源→传声介质→人耳,所以控制噪声的方法也要从以上三个方面加以控制。
例如:你正在学习,但楼下音乐的吵闹声影响了你,你该怎么办呢?控制噪声的三个方法1、在控制如:摩托车上的消声器;用光信号代替声信号;提高技术,增加金属间的弹性,研制无声合金等。
2、在 控制 如:在公路两植树造林,让树木来减弱噪声;对产生噪声的机器装上隔音罩等。
3、在 控制 如:戴上耳塞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八年级物理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案

八年级物理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案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与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知道噪声的来源及其危害。
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
难点:环境保护的教育。
二、突破重、难点的方法与手段:教学主要从环境保护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让学生经历探究防止噪声各项措施的过程,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意识,联系实际,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三、教法与学法:讨论法、实验法。
四、教学手段与媒体:教师:多媒体、录音机、气球、玻璃板、示波器、教师教学参考用书、网上查找资料。
学生:闹钟、泡沫塑料、空纸盒、棉花、网上查找资料。
五、教学过程:一、提问: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声音有哪些特性?二、导入新课演示:1、以中音播放一曲,然后突然以很大的声音播放。
2、先播放一曲乐音,再播放一段噪声。
3、用充气的气球在干燥的玻璃上摩擦,其声音听起来人们感到非常不舒服。
三、进行新课(一)、噪声的来源:演示:观察噪声的波形,如图2.4-1噪声的波形。
(见教材) 利用示波器观察铁钉刮玻璃时产生的噪声的波形,并与音叉声音的波形图2.3-5做比较。
演示:播放一段噪声,如建筑工地的敲击声、混凝土搅拌机的轰隆声、电锯声、机器的轰鸣声等。
归纳结果──噪声的来源。
引导学生讨论和发言,师生一起归纳结。
(二)、噪声的等级和危害:学生阅读44页的表,请学生回想在这些环境中的感受,并归类。
举例:噪声对人们有哪些危害?讨论:非洲北部农村70岁老人的听力比美国20多岁的城市青年还好,这是为什么?(三)、噪声控制:学生实验:课本上没有实验的,为了让学生感受更深,特增设学生实验。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册-[教学设计]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册-[教学设计]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e2e38210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0e.png)
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学目标1.了解噪声的来源。
2.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声的途径。
3.通过体验和观察、讨论与交流,了解控制噪声的思路。
4.通过学习,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噪声的来源;减弱噪声的途径。
教学难点噪声的强弱等级及危害。
教学准备分贝仪(或手机安装分贝仪软件)、手机等。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先播放一段音乐,再播放一段摩擦玻璃的声音。
提问:对于这两段声音,你喜欢哪一段?听两段声音的时候分别有什么感受?客观上如何来判断噪声呢?噪声有哪些危害?怎样减小噪声对我们的影响?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噪声的相关知识。
【设计意图】创设真实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噪声,引出物理问题,体现从生活到物理的课程理念,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知探究一、噪声的来源(一)物理学的角度1.提出问题:结合前面的知识,从物理学的角度,如何分析你听到的声音是不是噪声?答:①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可以分析发声体振动的规律。
②分析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问:振动的规律和声音的特性难以分析,怎样能更直观地判断和区分呢?答:声音的波形。
2.播放视频《波形比较》,提出问题:你发现了什么?答:悦耳的钢琴曲的波形是有规律的,难听的擦玻璃声的波形没有规律。
教师总结:从物理学的角度讲,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会发出噪声。
噪声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
【设计意图】通过噪声、乐音波形的对比,变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从物理学角度理解噪声的定义。
(二)环境保护的角度1.活动:挑选一名学生朗读一段文字。
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教师重新大声播放刚才播放过的钢琴曲。
提出问题:在听同学朗读这段文字的过程中,突然听到一段悦耳的乐音,你有什么感受?教师总结: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乐音也可能是噪声。
【设计意图】创设真实的情景,让学生感受乐音也可能是噪声,理解环保角度的噪声。
2.课堂练习:下列哪些声音属于噪声?(在属于噪声的括号内画“√”,不属于噪声的画“×”)(1)建筑工地中嘈杂的机器声。
八年级物理上册《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案、教学设计

3.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在家中尝试实施至少一项减少噪声的措施,如使用隔音材料、调整音响设备音量等,并记录实施过程和效果。学生需要撰写一份《家庭噪声控制实践报告》,分享其实践经验。
4.创意设计:学生可以设计一份关于噪声控制的公益广告或海报,旨在提高公众对噪声污染的认识和防治意识。设计要求创意新颖,具有宣传和教育意义。
5.法律知识学习:要求学生查阅相关法律法规,了解我国对噪声污染的防治政策,并撰写一份《噪声污染防治法律法规摘要》,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6.情感态度反思:学生需撰写一篇短文,反思自己在生活中对噪声问题的态度和行为,以及在学习本章节后的认识和改变,题目为《我对噪声问题的认识与反思》。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噪声的定义、分类及其危害,特别是噪声对人类听力和心理的影响。
2.掌握噪声的计量单位分贝(dB)以及噪声级与主观感受之间的关系。
3.防治噪声污染的方法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尤其是从源头上减少噪声的产生。
4.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噪声问题的能力,以及将环保意识融入日常生活的习惯。
3.导入新课: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噪声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二)讲授新知
1.噪声的定义:教师讲解噪声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噪声的分类(如交通噪声、工业噪声、社会生活噪声等)。
2.噪声的危害:教师通过讲解和实例,阐述噪声对人类听力、心理健康、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危害。
初中物理-八年级“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学设计教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学设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噪声的概念和来源。
2.了解噪声对健康的危害。
3.学习噪声的控制方法。
4.培养学生正确的听觉保护意识。
二、教学步骤:
1.导入(5分钟)
首先,学生观看一段视频,描述在不同噪声环境下耳朵的反应。
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噪声和对其的感受。
2.理论知识讲解(20分钟)
教师讲解噪声的概念、来源及其可能对人们的健康造成的危害,如外界噪声对心理健康、听力、睡眠等方面的影响。
让学生认识到,高于一定噪声水平的环境将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例如睡眠质量下降。
同时,教师向学生介绍噪声分贝的概念和噪声大小的单位——分贝(dB)。
3.活动探究(20分钟)
为了让学生了解噪声的大小和控制方法,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手机下载噪声检测app,进行噪声检测和探究。
教师带领学生先测量教室的噪声水平,记录下噪声的dB数,然后再去其他不同的环境、如图书馆、剧院、公园、机场、市区等场所测量,并与教室中的噪声作对比,分析各种场所中的噪声大小和来源。
4.解答问题(10分钟)
学生通过分析测量结果,回答以下问题:
1.在哪些场所中噪声最大?
2.有哪些噪声是可以被减少的?
3.你认为控制噪声的方法应包括哪些?
5.总结反思(5分钟)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们应该能更好地认识噪声的来源、危害和控制方式,并了解到持久地处于噪声环境中会对人听力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最后,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主动认识到严禁自己通过大声说话或播放音乐、电视等设备的方式制造噪声,自觉地保护听力。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第二章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加深学生对噪声危害和控制方法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源自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在讨论、练习过程中的收获。
2.教学目的:
-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合环保实例,让学生认识到噪声控制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引导学生关注噪声控制技术的发展,树立科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5.课堂总结,巩固知识:
-对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设计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5.家长参与,让学生与家长共同探讨家庭生活中的噪声污染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目的: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促进家校共育,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注意事项:
1.作业难度适中,既要保证基础知识的巩固,又要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2.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与同学、家长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第二章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本章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的学习中,学生应当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
1.理解噪声的概念,掌握噪声的定义和特征,了解噪声的分类,如交通噪声、工业噪声、社会生活噪声等。
2.学习噪声的物理量度,包括声压级、声强级等,并能运用这些物理量度对噪声进行描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应形成以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到噪声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主动参与噪声污染的防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将正在发声的闹钟置于空纸盒中(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用棉花塞住耳朵(在人耳处减弱).
课前组织同学们进行学习和研究
交流课前准备的资料。总结。
噪声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工业,交通,生活等
阅读课文,找出噪声的等级是按什么划分的
带着问题观看录像,阅读教材
除了噪声的概念外,噪声来源于哪里,有什么危害,如何来减弱噪声。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噪声问题,它与我们密切相关,例如在我们的周围就有很多噪声,请哪位同学举例回答,我们周围哪些声音是噪声?
学生回答:电风扇的声音,电脑发出的声音,某同学讲话的声音,拖动凳子发出的声音,门外工地搅拌机的声音,知了的叫声等等。
通过学生观察周围的声音,加强对学生感性认识,激发兴趣,引入正题
10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新
授
过
程
从物理学来讲,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从环境保护角度来讲,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生活的声音都是噪声。
以分贝划分等级
噪声都是我们不愿意听到的,它对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并且还有可能对我们的健康构成威胁。
噪声的控制
(1)防止噪声产生(在声源处减弱).
学生做实验并观察
让学生总结
通过学生介绍噪声的概念及来源,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及言语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对事物分类的能力
在学生汇报过程中适当点拨
回答不全可由其他同学补充。
对学生的总结要鼓励
10
5
10
10
基本练习
本课小结
作
业
A层:
B层:
课
后
反
思
(2)阻断它的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防止它进人人耳(在人耳处减弱).
噪声的来源及其波形的特点
什么是噪声?噪声的来源?
请同学向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噪声,以及它的来源?
噪声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控制噪声十分重要.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控制噪声,并回答问题。
怎样防治噪声?
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实验,实验可用闹钟做声源.
重点
噪声和噪声的来源、减弱噪声的途径
难点
噪声的危害以及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关键
组织、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并得出真实、科学的结论.
教
具
小闹钟、鞋盒、衣服、报纸、锡箔纸、塑料袋、泡沫塑料及其它材料
板
书
设
计
1.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组织教学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授课教师沙兴秋授课日期:2006年9月日
课
题
1.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课
时
1
课
型
新授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2.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激发培养学生对噪声的重视,积极参与控制和减少噪声危害的讨论,从而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保护环境、维护公共文明秩序的公民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