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货币制度

第29章货币制度
第29章货币制度

第29章货币制度

一、名词解释

1.通货

2.交换媒介

3.流动性

4.商品货币

5.法定货币

6.准备金

7.准备金率

8.货币乘数

9.公开市场操作

10.联邦基金利率

11.计价单位

12.财富

13.货币存量

二、选择题

1.以下哪一项不是货币的职能________

A.计价单位

B.价值储藏手段

C.防止通货膨胀

D.交换媒介

2.下列哪一个是法定货币的例子________

A.黄金

B.美元纸币

C.银元

D.战俘营中的香烟

3.商品货币________

A.没有内在价值

B.有内在价值

C.只能在美国使用

D.作为支持法定货币的准备金使用

4.银行的法定准备金是________的一个固定百分比。

A.贷款

B.资产

C.存款

D.政府债券

5.如果法定准备金是25%,那么货币乘数是________

A.0.25

B.4

C.5

D.25

6.贴现率是________

A.美联储向准备金支付的利率

B.银行向公众存款支付的利率

C.美联储向银行发放贷款收取的利率

D.当公众向银行借款时支付的利率

7.假设央行购买了你的1000元政府债券,如果你把这1000元全部存入银行,且法定准备金率是20%,那么央行的行为会引起货币供给总量多大的潜在变动?

A.1000元

B.4000元

C.5000元

D.0

8.假设Joe把在A银行的1000美元活期存款转到B银行。如果法定准备金是10%,那么由于Joe的行为,活期存款的潜在变动是________。

A.1000元

B.4000元

C.5000元

D.0

9.以下________政策组合会一致地起到增加货币供给的作用。

A.出售政府债券,降低法定准备金,降低贴现率

B.出售政府债券,提高法定准备金,提高贴现率

C.购买政府债券,提高法定准备金,降低贴现率

D.购买政府债券,降低法定准备金,降低贴现率

10.假设央行购买了一个人的政府债券。这个人把自己的销售收入都存入他的开户银行。如果银行把一部分存款作为超额准备金,那么货币供给将________。

A.增加的少于货币乘数所表示的

B.增加的多于货币乘数所表示的

C.减少的少于货币乘数所表示的

D.减少的多于货币乘数所表示的

11.货币供给由中央银行独立决定是可行的,因为________

A.中央银行可以确定流通货币的精确数量

B.政府授权中央银行去规定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的利率

C.中央银行对银行储备水平有最终的控制能力

D.银行常常不考虑利率而创造尽可能多的货币

12.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等于________

A.实际准备金减去法定准备金

B.法定准备金减去商业银行从央行的借款

C.实际准备金减去自由准备金

D.实际准备金减去法定准备金减去商业银行从央行的借款

13.储蓄存款不属于M1的原因是________

A.同活期存款相比储蓄存款无足轻重

B.储蓄存款不是联储规定的清偿手段

C.储蓄存款不是交易媒介

D.储蓄存款的流动性高于普通的活期存款

14.货币供给________

A.是当前通货与硬币的总和

B.是一个流量变量

C.包括所有在任何地方都被作为交换媒介接受的东西

D.是一个存量变量

15.货币供给M1由________组成。

A.通货和硬币

B.通货,硬币,旅行支票和活期存款

C.通货,硬币,旅行支票,活期存款和少于100 000美元的储蓄存款

D.通货,硬币,旅行支票,活期存款,少于100 000美元的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单,货币市场共同基金,欧洲美元

16.中央银行最常用最灵活的政策工具是________

A.法定准备率

B.再贴现率

C.公开市场业务

D.贷款计划指标

17.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政府债券的结果将是________

A.市场利率上升

B.银行存款减少

C.公众手里的货币增加

D.基础货币减少

18.中央银行提高贴现率会导致货币供给量________

A.增加和利率提高

B.减少和利率提高

C.增加和利率降低

D.减少和利率降低

19.银行向中央银行申请贴现的贴现率提高,则________

A.银行要留的准备金会增加

B.银行要留的准备金会减少

C.银行要留的准备金不变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20.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可通过________来达到。

A.变动法定准备率以变动货币乘数

B.变动再贴现率以变动基础货币

C.公开市场业务以变动基础货币

D.以上都是

21.货币的基本职能是________

A.交换中介

B.价值标准

C.延期支付

D.财富贮藏手段

22.当法定准备率为20%,商业银行最初所吸收的存款为3000货币单位时,银行所能创造的货币总量为

A.20000货币单位

B.80000货币单位

C.15000货币单位

D.60000货币单位

三、判断并简析

1.____货币和财富是一回事。

2.____当你愿意今天带着钱包里的100元去睡觉,而且你完全相信明天你可以花掉这笔钱并得到与你今天得到的同样多的物品时,货币表现出它作为交换媒介的职能。

3.____货币有三种职能:作为交换媒介、计价单位,以及防止通货膨胀。

4.____如果央行规定准备金率为100%,那么货币供给不受公众选择以及通货或存款持有比例的影响。

5.____如果银行选择持有超额准备金,则贷款减少,货币供给减少。

6.____如果美联储想紧缩货币供给,那么它可以做下面任何一件事:出售政府债券、提高法定准备金率以及提高贴现率。

7.____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增加了货币乘数,并增加了货币供给。

8.____信用卡是M2货币的一部分,并按持卡人的最大信用额度来评价。

9.____商品货币有不取决于其作为货币使用的价值。

10.____M1货币供给包括纸币和铸币、活期存款、旅行支票以及其他支票存款。

四、问答题

1.什么是物物交换?为什么它限制了交易?

2.现代货币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3.货币的供给可区分为M1、M2和M3,为什么宏观经济学经常把注意力集中在M1上?

4.下列因素可能以何种方式影响货币需求?

(1)向支票账户支付利息;

(2)信用卡更容易申领和使用;

(3)电子化的资金转账变得更为普遍。

5.什么是公开市场业务?这一货币政策工具有些什么优点?

五、计算题

1.假定一国有下列资料(见表29-1)

表29-1

试计算M1、M2、M3各为多少?

2.假定法定准备金率是0.12,没有超额准备,对现金的需求是1000亿美元,

(1)假定总准备金是400亿美元,货币供给是多少?

(2)若中央银行把准备金率提高到0.2,货币供给变动多少?(假定总准备金仍是400亿美元)

(3)中央银行买进10亿美元政府债券(存款准备金率是0.12),货币供给变动如何?

3.计算下列每种情况的货币乘数:

(1)货币供给为5000亿元,基础货币为2000亿元。

(2)存款为5000亿元,通货为1000亿元,准备金为500亿元。

(3)准备金为500亿元,通货为1500亿元,准备金与存款的比率为0.1。

4.假定目前的货币供给是200亿元,法定准备金率是15%,如果政府在证券市场上出售10亿元国库券,货币供给量将如何变化?

5.一国经济中有2000张1元的纸币。

(1)如果公民把所有纸币作为通货持有,货币量是多少?

(2)如果公民把所有纸币作为活期存款持有,银行保持百分之百准备金,货币量是多少?(3)如果公民把所有纸币分为通货和活期存款平均持有,银行保持百分之百准备金,货币量是多少?

(4)如果公民把所有纸币作为活期存款持有,银行保持10%准备金,货币量是多少?(5)如果公民把所有纸币分为通货和活期存款平均持有,银行保持10%准备金,货币量是多少?

中国的古代货币制度

中国的古代货币制度,与其它国家不同,不存在什么本位制度,也没有主币副币之分,往往金、银、铜、谷、帛以及后来的纸币都同时不同程度地行使货币的职能,只不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有所侧重而已。各个朝代的货币制度也很不一致,即使一个朝代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也有种种变化和区别,叙述起来不胜枚举 中国最早的货币是海贝。海贝在史前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在夏代纪年范围内的二里头文化遗址和商周墓葬中,屡有发现,《盐铁论·错币》中并有“夏后以玄贝”的记载。海贝是产自南方暖海的远方外来交换品,是美丽珍贵的装饰品。它开始起货币作用,似可上溯到夏代,即中国进入阶级社会、国家产生的时候。商和西周时已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在商代晚期和西周,还出现无文字的铜仿贝。至东周发展成为有铭文的铜贝蚁鼻钱,形成正式金属铸币,主要流通于南方楚国地区。 另一种最早的货币是铜质的钱、镈、刀。钱、镈是农具,刀是多种用途的工具,它们也是人们可以让渡的财产,在殷周或更早的遗址中都有出土。大概在殷商晚期和西周,这些铜工具在不同地区形成一般等价物。钱、镈至春秋发展为专职货币,即后人所称的空首布;虽保存青铜铲的基本结构,有细长的銎,但已不适宜装木柄,不能作工具使用,而成为具有典型意义的先秦铸币。至战国进一步发展为略具铲形小铜片的布币,主要流通于北方周、晋、郑、卫地区。青铜刀至东周发展为刀币,主要流通于齐国及燕、赵地区。 战国中后期使用一种更便于授受使用的圆形金属铸币圜钱,在周、魏、赵、秦、齐、燕等地出现,特别是秦国正式采用圜钱制度,为圜钱发展成全国统一的铸币形式准备了条件。 春秋战国时期 贵金属黄金也作为货币进入流通。它以镒(20两)、斤(16两)计。南方盛产黄金的楚国还出现铭文“郢爰”等字样的金版。这是一种比较原始的,但在中国是最早的黄金铸币。 秦汉的法定货币 公元前221年秦王朝建立后,废除以前铸造的包括贝币在内的各种各样的地方货币,规定以黄金为上币,即主要在上层统治阶级范围内行使的货币,单位以镒计。又以原秦国的铜铸币,圆形方孔半两圜钱为下币,主要供民间日常交易使用。这样,实现了中国货币种类及其单位的首次统一。半两钱的圆形方孔形式,与古人的天圆地方的宇宙观相符合,又便于在经济生活中授受使用,故这一铸币形式沿用到清末。 汉承秦制——黄金为一等币单位以斤计。以铜钱为二等币,汉初曾允许私铸。

中国古代货币制度和货币形态的演变

1-7中国古代货币制度和货币形态的演变 货币,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商品生产阶段的产物。中国古代货币,是世界上起源 最早的货币之一。它源远流长,三四千年的发展过程连绵不断,形成了具有东方色彩的中国 货币体系,在世界古代货币史上独树一帜。中国早期货币形式的演变、货币理论的研究、货 币制度的发展以及货币制造技术工艺的进步,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古代世界上国际经济 交往,特别是亚洲各国货币的发展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文明史上的一丛艳丽 之花。 中国的古代货币制度,与其他国家不同,不存在什么本位制度,也没有主币辅币之分,往往金、银、铜、谷、帛以及后来的纸币都同时不同程度地行使货币的职能,只不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有所侧重而已。各个朝代的货币制度也很不一致,即使一个朝代的不同时期不 同地区也有种种变化和区别,叙述起来不胜繁举。现仅按货币的不同形式种类,分述如下。 一、商品交换和货币的起源 在原始氏族社会,人们过着群居简陋的生活。那时生产力还很低下,人们成年累月地辛勤劳动,所获得的物品也只能勉强维持生命,所以当时没有商品交换,也不存在货币。 随着原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在维持自身生活需要之外,有了剩余产品,于是产生 了交换的需要。开始时,氏族与氏族之间进行剩余产品的交换,后来扩大到部落之间互通有 无,交换的物品主要是各自的公共财物。随着私有财产的出现,个人之间的交换也愈来愈多 了,而且逐渐占居了优势。古书曾记载:“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 各得其所”;(1)“以所有易所无,以所工易所拙”。(2)据说这是四、五千年以前神农、唐尧时的 情形,是以物易物的直接交换。 生产日益发展,物品愈来愈丰富,交换也就愈频繁。人们为了交换方便,就先把手中的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习题参考答案(20201007162720)

金融学习题一参考答案 、选择题 1、下列哪些活动反映了货币的交易媒介功能 A、你用xx缴纳学费 B、你买了件毛衣,准备寒假回家时送给妈妈 C、如果香蕉作为货币,那么货币就不具备这个功能 D、朋友送你一个漂亮的存钱罐,你把零钱放进去 E、你准备利用以旧换新买个手机,你认为在苏宁电器买手机更便宜 F、你刚刚为你的中财卡充值100 元 2、在学校你可以用中财卡买饭、上网等,每次购买后,卡内的余额会相应减少,中财卡的功能类似 A、信用卡 B、商品货币 C、借记卡 D、准货币 E、储值卡 3、在很多游戏厅里,金属硬币可以用来玩游戏,但不能在其他商店里买东西。为什么金属硬币不能像人民币硬币一样作为货币流通 A、金属硬币太大,不容易运输 B、金属硬币容易丢失 C、金属硬币不能被广泛接受 D、金属硬币不是好的价值储藏手段 F、金属硬币不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

4、经济学家认为易货贸易不具备现实性,并非是指易货不可能存在,而是说 A.易货交易成本相对较高 B.易货在今天的社会没有用武之地 C.易货交易不可能改善参与交易人的境况 D.上述所有选项都正确 5、如果香烟作为交易媒介、记账单位和价值储藏手段,那么香烟的功能就类似于 A、银行存款 B、准备金 C、货币 D、可贷资金 6、如果出售某种资产的交易成本上升,这种资产就变得 A、价值更高 B、流动性更强 C、流动性更弱 D、更加类似货币 7、货币发挥支付手段的职能表现在()。 A.税款交纳 B.贷款发放 C.工资发放 D.商品赊销 E、赔款支付

8、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是()o A.各国无法通过变动汇率调节国际收支 1 B.要保证美元信用就会引起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 C.缺乏统一稳定的货币标准 D.浮动汇率为主加大了外汇风险 E无法满足各国对国际清偿能力的需要 二、判断改错题 1、既然支票可以用来购买商品和支付服务,那么经济学家就认为支票账户存款属于货币。 T 2、与其他所有资产相比,货币能够更为迅速和便捷地进行交易。于是,货币是具备流动性的。 T 3、既然货币的价值与物价水平正相关,那么在通货膨胀时期,货币就是很好的价值储藏手段。 F,货币随通货膨胀率上涨而贬值,因此在通货膨胀时期不是很好的价值储藏手段。 4、纸币得到发展是是因为它的运输成本比商品货币低。 T 三、问答题

货币和货币制度习题

第一章货币和货币制度习题 一、填空题 1、在商品经济发展中,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经历了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德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价值形式。 2、1933年国民党政府实行的法币改革废止了在我国实行多年的银本位制。 3、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的发行主体是银行。 4、在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存在的主要形式是纸币和存款。 5、电子货币是新型的信用货币形式,是高科技的信用货币。 6、国家发行的短期债券、银行签发的承兑汇票以及大额可转让存单等短期证券,可在货币市场上随时转让、贴现、抵押等多种形式变现,转化成现实的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我们将它们称为准货币。 7、所谓“流通中的货币”,就是发挥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和发挥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的总和。 8、从货币制度诞生以来,经历了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和不兑换的信用货币制度四种主要货币制度形态。 9、金银复本位制主要有两种类型:平行本位制和双本位制。 10、在格雷欣法则中,实际价值高于法定比价的货币是良币。 11、在格雷欣法则中,实际价值低于法定比价的货币是劣币。 12、金本位制有三种形式: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 13、货币制度的四大构成要素:货币材料的确定、货币名称,货币单位和价格标准、本位币、辅币及其偿付能力、发行保证制度。 14、目前,世界各国普遍以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强弱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 15、狭义货币M1由现金和活期存款构成,广义货币M2由M1加准货币构成。 16、货币制度最基本的内容是货币材料的确定。 17、足值货币既可以作为一般商品消费,也可以作为货币进行流通。 18、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称为本位币亦称主币。 19、根据货币购买力与价格水平负相关的关系,可得:货币购买力指数= 1/价格水平指数。

练习1货币与货币制度新

练习一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判断 1、苹果 5 元一斤,此时货币执行了价值尺度的职能。 2、银行存款执行了典型意义的贮藏手段职能。 3、黄金可以执行世界货币的职能。 4、我国的 M2表示流通中的现金。 5、在双本位制下会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6、银行券只在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在金属货币制度中不存在。 7、金属货币制度下本位币和辅币都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 8、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9、购买公共车票,货币执行了支付手段的职能。 二、单项选择 1、在以下几种货币制度中,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是( )。 A、银本位 B、金银复本位 C、金本位 D、金块本位 2、金本位崩溃的根本原因是( )。 A、经济危机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黄金储备不足且分布不平衡 D 、纸币的产生 3.格雷欣法则中,被称为劣币的是( )。 A、市场价格>法定价格 B、市场价格<法定价格 C、市场价格 =法定价格 D、都不是 4、目前各国普遍采用() A、金本位制 B、黄金准备制 C、外汇准备制 D、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5、如果国家规定的金银比价为 1:15 ,而市场形成的比价为 1:16 ,这时市场中的 ( ) 将逐渐被驱逐。 A、金币 B、银币 C、银行券 D、其他 6、典型意义上的贮藏手段是针对( )而言的。 A、信用货币 B 、电子货币 C 、银行券 D 、金银条块 7、货币在发挥( )职能时,可以用观念上的货币。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8、下列行为中,哪种属于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 A、分期付款购房 B、到餐馆就餐 C、现金交电话费 D、企业发放职工工资 9、“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是指( )。 A 、货币就是金银B、金银就是货币 C 、金银天然地最适宜于充当货币 D 、金银不是货币 10、从世界范围来看,纸币本位制下的( )流通是呈逐渐缩小趋势的。 A、存款货币B、电子货币C、现金货币D、金币 11、属于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是()。

货币与货币制度习题附答案

货币与货币制度习题(一) 一、填空题 1.货币形态的历史演进,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代用货币和信用货币发展阶段,直到当前最现代化的电子货币。2.货币的五大职能是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 3.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 4.现代不兑换信用货币主要是通过信用程序发行。 5.金银复本位制下出现的“劣币驱逐良币规律”,也叫格雷欣法则。 6. 铸币是国家权力进人货币流通领域的第一现象。 7.当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支付手段职能。8.纸币是国家依靠国家权力发行,强制进人流通的货币符号,它是在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基础上产生的。 9.法律规定人民币是中国的法定货币。 10.格雷欣法则中,市场上流通的是实际价值低于法定比价的货币。 1l.在金属货币制度下,本位币的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相一致。 12.我国流通中的货币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人民币,人民币是纸制的信用货币,是货币的符号或代表,起一般等价物作用。 13.为保持本位币地位,国家规定其具有无限的支付能力,称为无限法偿。 14. 代用货币是由足值货币向现代信用货币发展的一种中介性、过渡性 的货币形态。 15.金银复本位制条件下,按国家是否规定金、银币之间的交换比价,货币制度划分为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和跛行本位制三种。16.货币制度最基本的要素是货币材料的确定。 二、单项选择题 1.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商品价格总额增加l倍.则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将会 B 。 A、增加2倍; B、增加1倍; C、减少1倍; D、不变。

2.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用另一种商品来表现的价值形式,称为 A 。 A、简单的价值形式; B、扩大的价值形式; C、一般等价形式; D、货币价值形式。 3.货币形态的总的演进趋势是 D 。 A、实物货币——信用货币——金属货币——电子货币; B、信用货币——电子货币——金属货币——实物货币; C、金属货币——电子货币——信用货币——实物货币; D、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4.货币的两大基本职能是 D 。 A、价值尺度和储藏手段; B、流通手段和世界货币; C、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D、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5.货币在执行 A ,最早孕育着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A、流通手段; B、价值尺度; C、支付手段; D、储藏手段。 6.从历史发展过程看,世界各国的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大体 是 D 。 A、银本位制——金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B、金本位制——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C、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银本位制——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 D、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7.“金币可自由铸造.可自由输出人,银行券可自由兑换金币”这是 B 。 A、金块本位制; B、金币本位制; C、金汇兑本位制; D、美元一黄金本位制。 8.“格雷欣法则”这一现象一般发生在 C 。 A、银本位制; B、金本位制; C、双本位制; D、平行本位制。 9.一国计价结算的货币单位和基本通货是 B 。 A、法偿货币; B、本位币; C、现钞货币; D、存款货币。 10.金块本位制又称 A 。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名词货币制度是指一国由法律所确定的关于货币发行和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 无限法偿法定偿付能力无限,即在有限范围内,不管使用时间,数量和地点,货币都按照规定的面额流通,任何人不得拒绝 知识点 一.货币的产生与发展 1.价值形式的演变:简单扩大一般(货币天然是金银,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等贵金属上)货币价值形式 2.货币形式的发展:实物货币金融货币信用货币 二.货币的本质与职能 1.货币的本质 本质定义: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客观存在 职能定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 2.货币的职能 价值尺度:货币体现商品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功能,是货币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特点:十足的货币,观念上的货币,独占性和排他性,通过价格标准来完成 流通手段: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促进商品交换的功能,是货币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特点:现实的货币,不足值货币(因此可以用

价值符号代替),具有一定的货币危机性 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被当做价值的独立形态或社会的财富的一般形式保存起来的功能。特点:现实的货币,十足的货币。 特殊的作用: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贮藏手段可以自发地调节货币流通量,并以此调节屋价,原因在于:金属货币有充足的实际价值当流通中货币量过多而导致屋价上升时人们出于对货币的信心收藏货币等待物价回落,而金属货币“窖藏”的贮藏方式可以使流通中货币实实在在的减少从而使物价回落。 支付手段: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反方面转移时的功能两种类型与货币交换直接相连的:赊销赊购,预付货款 与商品交换财政收支工资费用收支捐赠赔款特点:现实的货币,不足值的货币,货币危急性最大 三.货币制度 1.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币材的确定:确定本位币的铸造材料 货币单位的确定:货币单位名称和货币单位价值量 本位币及辅币和铸造及偿付能力的确定:主币辅币 银行券发行及兑换的规定:发行保证 黄金准备的规定:建立黄金储备

第1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不定项选择题 1、某公司以延期付款方式销售给某商场一批商品,则该商场到期偿还欠款时,货币执行___职能。 A支付手段B流通手段C购买手段D贮藏手段 2、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有:___ A货币材料B货币单位 C通货的铸造、发行、流通程序D金准备制度 3、金银复本位制包括以下三种货币制度,其中,金银两种货币均各按其所含金属的实际价值任意流通的货币制度是:___ A平行本位制B双本位制C跛行本位制 4、现代货币制度的主要特征是:___ A通货是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具有无限法偿资格 B纸币不与金银保持等价关系 C货币是通过信用程序发行的 D银行存款也是通货 E纸币与黄金可以自由兑换 5、金币本位制的特点是___。 A以黄金为币材 B金币可以自由铸造与熔化 C价值符号可以自由兑现金币 D金银同时流通

E黄金可以自由输出与输入 6、广义货币包括___。 A现金货币B非现金货币C定期存款D转账支票 7、格雷欣法则是___法则。 A劣币驱逐良币B良币驱逐劣币 C劣币良币并存C纸币铸币同时流通 8、我国的现金货币包括___。 A流通中的纸币B流通中的辅币 C活期存款D定期存款 9、以下哪种货币制度的产生为通货膨胀的发生提供了条件___。 A虚金本位制B生金本位制 C平行本位制D纸币制度 10、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有___。 A货币流通决定商品流通 B货币流通由商品流通引起,并为商品流通服务 C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的规模和速度 D货币流通决定商品流通的规模和速度 E货币流通对于商品流通有相对的独立性 二、判断题 1、任何货币的一个必要条件是本身具有价值。() 2、在金属货币制度下,本位币可以自由铸造与自由熔化。(×) 3、金银复本位制是以金银为货币金属,只铸造和流通金银币的货币制度。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习题 一.单选题 1.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货币形态是( A )。 A.实物货币 B.信用货币 C.代用货币 D.电子货币 2.货币的本质特征是充当( C )。 A.普通商品 B.特殊商品 C.一般等价物 D.特殊等物价 3.典型的银行券属于( B )类型的货币。 A.实物货币 B.信用货币 C.代用货币 D.电子货币 4.货币在( D )时执行价值标准职能。 A.商品买卖 B.交纳税款 C.支付工资 D.表现和衡量商品价值 5.一切商品的价值共同表现在某一种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而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上时,价值表现形式为( B ) A. 货币价值形式 B. 一般价值形式 C.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D.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6.价值形式的最高阶段是( A) A. 货币价值形式 B. 一般价值形式 C.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D.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7.货币在表现商品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时,发挥的职能是( A )A. 价值标准 B. 流通媒介 C. 价值贮藏 D. 支付手段 8.货币在充当商品流通媒介时发挥的职能是( B ) A. 价值标准 B. 流通媒介 C. 价值贮藏 D. 支付手段 9.当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持有者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绝对值化身而保存起来时,货币发挥的职能是( C ) A. 价值标准 B. 流通媒介 C. 价值贮藏 D. 支付手段 10.“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产生的货币制度背景是( C) A. 银本位 B. 平行本位 C. 双本位 D. 金本位 11.人民币是( D )

A. 实物货币 B. 代用货币 C. 金属货币 D. 信用货币 12.观念货币可以发挥的职能是( A) A. 价值标准 B. 流通媒介 C. 价值贮藏 D. 支付手段 13.张某从商业银行贷款30万元购买住房属于货币( B )职能。 A. 流通媒介 B.支付手段 C. 价值贮藏 D.价值标准 14.在下列货币制度中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出现在(C)。 A.金本位制 B.银本位制 C.金银复本位制 D.金汇兑本位制 15.某公司以延期付款方式销售给某商场一批商品,则该商品到期偿还欠款时,货币执行的是( C )职能。 A.流通媒介 B.价值标准 C.支付手段 D. 价值贮藏 16.中国本位币的最小规格是(C) A. 1分 B.1角 C.1元 D.10元 17. 金本位货币制度的形式不包括以下( C ) A、金币本位制 B、金块本位制 C、金单本位制 D、金汇兑本位制 18. 中国最早的铸币金属是( A ) A、铜 B、银 C、铁 D、贝 19.中华人民共和国货币制度建立于(A) A.1948年 B. 1949年 C.1956年 D.1979年 20.一国货币制度的核心内容是(C) A.规定货币名称 B.规定货币单位 C.规定货币币材 D.规定货币币值 二、多选题 1.在商品交换发展过程中,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有( ABCD ) A.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B.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 一般价值形式 D. 货币价值形式 2.货币最基本的职能是( AB ) A. 价值标准 B. 流通媒介 C. 价值贮藏 D. 支付手段 3.作为流通媒介职能的货币是( BCD ) A.价值符号 B.现实的货币 C.信用货币 D.实物货币 4.货币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征是( ABD )

人民币制度的内容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人民币制度的内容 篇一:概括我国目前人民币货币制度及其主要内容。 一、概括我国目前人民币货币制度及其主要内容。我国现行的货币制度是一种“一国多币”的特殊货币制度,即在大陆实行人民币制度,而在香港、澳门、台湾实行不同的货币制度。表现为不同地区各有自己的法定货币,各种货币各限于本地区流通,各种货币之间可以兑换,人民币与港元、澳门元之间按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决定的汇价进行兑换,澳门元与港元直接挂钩,新台币主要与美元挂钩。 人民币是我国大陆的法定货币,人民币主币“元”是我国货币单位,具有无限法偿能力;人民币辅币与人民币主币一样具有无限法偿能力。人民币由国家授权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发行与管理。人民币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并以现金和存款货币两种形式存在,现金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发行,存款货币由银行体系通过业务活动进入流通。 中国人民银行对人民币发行与流通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发行基金计划的编制、发行基金的运送管理、反假币及票样管理和人民币出入境管理等方面。

篇二:人民币收付业务管理制度 人民币收付业务管理制度 (一)法律法规贯彻执行情况。各金融机构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中国人民银行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办法》、《中国人民银行假币收缴、鉴定管理办法》 等法律法规执行情况。 (二)内控制度建设情况。是否制订人民币收付业务管理内部考核制度;是否制订人民币收付业务知识学习培训制度;是否设置检查、培训登记簿并规范记载。 (三)营业场所公示内容。是否公示无偿兑换残缺污损人民币、提供券别调剂的服务承诺及举报电话;是否公示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办法、不宜流通人民币挑剔标准;是否按要求组织爱护人民币宣传。 (四)临柜人员人民币收付管理情况。是否无偿兑换残缺污损人民币;是否准确掌握兑换标准;兑换程序是否规范;是否准确掌握不宜流通人民币挑剔标准;是否对外支付不宜流通人民币、只收不付人民币、停止流通人民币;是否按规定收兑只收不付人民币或停止流通人民币;是否根据合理需要原则为公众办理券别调剂业务;是否对回笼款及时进行整点挑剔;流通券与残损券有无互相夹带现象。 (五)缴存款质量。缴存到人民币银行的钱捆是否符合

我国的货币制度

货币制度及其构成 ?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 流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 ?货币制度的形成 ?不稳定的货币流通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1、规定本位货币材料与货币单位 2、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也是区别两种货币制度的依据。 3、货币名称、价格标准 ?1821年,每1英镑含金量7.32238克 ?1946年,每1英镑含金量3.58134克 ?1967年,每1英镑含金量2.13281克 ?1914年,中国:1圆=23.977克白银 ?1934年,每1美元含金量0.888671克

?2、确定本位货币和辅币的发行与流通程序 ?本位币与辅币 ?自由铸造与限制铸造 ?无限法偿与有限法偿 ?3、规定发行准备 ?4、规定货币的对外交往能力 ?自由兑换

货币制度的演变 ?1、银本位制 以白银作为本位币币材的货币制度。 特征 银币自由铸造、自由流通、自由兑换、无限法偿, 白银可以自由输出输入。 缺点:价值低且不稳定 中国的银本位制 ?2、金银复本位制 ?金银两种贵金属都是铸造本位币的材料。 ?金币和银币可以同时流通,可以自由铸造,具 有无限法偿能力。金银可以自由输出输入。 ?1)平行本位制 ?金币和银币均按其所含金属的实际价值流通和相互 兑换的一种复本位制。 ?

?2)双本位制 ?国家根据市场金银比价为金币银币规定固定的兑换 比率,金币银币按法定比率流通。 ? ?格雷欣法则Gresham’s Law (“劣币驱逐良 币”规律,1558年) ?“劣币驱逐良币”规律 ?当两种铸币在市场上流通且规定法定比价时, 实际价值高于法定价值的“良币”会被驱逐出 流通,被熔化成金属块或输出国外,实际价值 低于法定价值的“劣币”充斥市场。 假设,金银法定比价1:15;市场比价1:16。则: 1金币——1金块——16银块——16银币——1金币+1银币 假设,金银法定比价1:15;市场比价1:14。则: 15银币——14银块+1银币——1金块+1银币——1金币+1银币 ?3)跛行本位制

货币与货币制度 (1)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节货币的起源与发展 一、货币的起源 1、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2、货币的产生经历了以下四个形式发展 货币是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的结果。所谓价值形式,是指用一种商品的价值来表示另一种商品的价值,就是价值表现形式,简称价值形式。 (一)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1只绵羊=2把石斧 (二)扩大的价值形式 1只绵羊= 2把石斧 50斤米 20尺布 黄金 在扩大的价值形式中,绵羊的价值真正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但商品价值未能获得共同的、统一的表现形式。 (三)一般价值形式 在这个阶段,出现了一般等价物。所谓一般等价物,就是指从大量的商品中分离出来,成为表现其他各种商品价值的材料。这种一般等价物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是不一样的。在欧洲,最早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绵羊。一般价值形式表现为:2把石斧= 50斤米= 1只绵羊 20尺布= 0.5克黄金= 虽然从等式来看,一般价值形式与扩大的价值形式相比,只是等式两边的移位,其实这是一个质的变化。它使物物直接交换变成了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间接交换。一般等价物实际上是货币的雏形,它离货币只有一步之遥了。 (四)货币形式 一般等价物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期是不同的。例如,在欧洲,最早的一般等价

物是绵羊,在我国,最早的一般等价物是贝壳。许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本身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缺点:难以分割、价值不统一、不便于携带、难以保存等。人们要选择一种价值含量高、价值统一、便于分割、便于携带、便于保存的商品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在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后,人们终于找到了这种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贵金属。贵金属有四个自然属性:一是具有同一性,贵金属质地均匀,重量相等;二是具有可分性:贵金属可以根据需要加以分割二不丧失价值;三是具有便利性,贵金属体积小,价值高,便于携带;四是具有永恒性,贵金属不变质,适宜保存,作为财富储藏。 当人们选择贵金属作为一般等价物时,一般等价物就相对稳定了,货币也就产生了。 二、货币的形态的发展 货币作为一种人们能够普遍接受的支付工具,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从总体趋势上看,货币形态的演进经历了从实物货币到金属货币,再从金属货币到信用货币的阶段。 (一)、实物货币 实物货币又称为商品货币。他是货币形态发展最原始的形式。实物货币有两个共同特点:1、具有货币和商品的双重性质。2、是足值货币,即作为商品用途的价值与其作为货币用途的价值相等。 在人类经济史上,很多种商品,都曾在不同时期内扮演过货币的角色。在我国古代,贝壳、蚌珠、皮革、猎器、布帛、农具、牲畜等都充当过交易媒介。 (二)、金属货币 充当货币的金属主要是金、银、铜,铁作为货币的情况较少,因为其价值较低,用于交易比较笨重,而且易锈蚀,不便保存。 马克思说过:“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虽然金属货币有很多优点,但是它的流通仍然有很多问题:1、日常磨损十分严重,造成巨大浪费。2、不法之徒对铸币的刮削现象无法避免。3、大量货币的携带和运送仍十分麻烦。4、金银等贵金属全世界产量有限,且在各国之间分布不平衡,古常发生币材恐慌现象。因此人们在使用金属货币的时候,便开始了寻找其代用品的过程。这种代用品的通常形式便是纸币。纸币作为金属货币的代用品后,货币制度便进入了纸币和金属货币并行流通的时期。这一时期可分为前后两个不同的阶段。即纸币可兑换阶段和纸币不可兑换阶段。纸币可兑换阶段又是代用货币阶段,纸币不兑换阶段又是信用货币阶段。 (三)、信用货币

货币和货币制度-----1

第二章货币和货币制度 第一部分填空题 1、是国家权力进入货币流通领域的第一现象。 2、典型的表征货币是。 3、是由足值货币向现代信用货币发展的一种过渡性的货币形态。 4、在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存在的主要形式是和。 5、是新型的信用货币形式,是高科技的信用货币。 6、国家发行的短期债券、银行签发的承兑汇票以及大额可转让存单等短期证券,可在货币市场上随时转让、贴现、抵押等多种形式变现,转化成现实的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我们将它们成为。 7、所谓“流通中的货币”,就是发挥职能的货币和发挥职能的货币的总和。 8、从货币制度诞生以来,经历了、、 和五种主要货币制度形态。 9、金银复本位制主要有两种类型:和。 10、在格雷欣法则中,实际价值高于法定比价的货币是。 11、在格雷欣法则中,实际价值低于法定比价的货币是。 12、金本位制有三种形式:、、。 13、货币制度的四大构成要素:、、 、。、 14、目前,世界各国普遍以金融资产的强弱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 15、狭义货币M1由和构成,广义货币M2由M1加 构成。 16、货币制度最基本的内容是。 17、货币既可以作为一般商品消费,也可以作为货币进行流通。 18、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称为亦称。 19、在纸币制度下,如果在同一市场上出现两种以上纸币流通时,会出现货币的。

20、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的发行主体是。 第二部分单项选择题 1、纸币的发行是建立在货币职能基础上的。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储藏手段 2、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货币形态是。 A、实物货币 B、信用货币 C、表征货币 D、电子货币 3、典型的银行券属于类型的货币。 A、实物货币 B、信用货币 C、表征货币 D、电子货币 4、我国M1层次的货币口径是。 A、MI=流通中现金 B、MI=流通中现金+企业活期存款+企业定期存款 C、MI=流通中现金+企业活期存款+个人储蓄存款 D、MI=流通中现金+企业活期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 5、用货币数量来解释货币属性、货币价值与商品价格的学说是。 A、货币金属论 B、货币名目论 C、货币国定论 D、货币数量论 6、在西方经济学有关货币的观点中,把货币等同与贵金属,并认为只有金银才是一国的真正财富等。 A、货币金属论 B、货币名目论 C、货币国定论 D、货币数量论 7、在一国货币制度中,是不具有无限法偿能力的货币。 A、主币 B、本位币 C、辅币 D、都不是 8、格雷欣法则起作用于。 A、平行本位制 B、双本位制

货币与货币制度重点知识点汇总

一、货币与货币制度 ● 货币的职能与货币制度 1. 货币的起源 (1)中国古代的货币起源学说:先王制币说,管子认为货币是有权势的统治者或者贤明的人为解决民间交换困难而 创造出来的;自然产生说,司马迁认为货币是为适应商品 交换的需要而自然产生的,随着农、工、商三业的交换和 流通渠道的形成,货币和货币流通应运而生,随之兴盛。(2)西方的货币起源学说:创造发明说,货币是由国家或者先哲创造出来的;便与交换说,货币是解决直接物物交 换困难而产生的;保存财富说,货币是为保存财富而产生的。(3)马克思的货币起源学说: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就产生了。(4)现代西方经济学的观点:出发点不是物物交易的困难,而是交易 成本高的必然趋向交易成本低的规律。 2. 货币形式的演进 (1)实物货币:世界上最早的货币,如羽毛、贝壳、兽皮、铜、银、金等。(2)金属货币:具备价值比较高、易于分割、易于保存、便于携带四个条件,世界各地先后走上用 金属充当货币之路。充当货币的金属主要是金、银、铜。 掌握称量货币、铸币的概念。(3)纸质货币:世界最早的

纸币为北宋交子。银行券为银行发行的信用货币。(4)存款货币:能够发挥货币交易媒介和资产职能的银行存款。 存款货币取代现金进行支付,具有快速、安全、方便的优点,特别是在大额异地交易中,优势明显。(5)电子货币:电子货币的使用要借助于一定的介质。 3. 货币的职能 (1)价值尺度: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商品价值量大小的功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2)流通手段:货币在商品 流通中充当交换媒介,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但可以是不足 值的。(3)价值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贮藏起来,便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4)支付手段:货币作为交换价值独立存在,并非随着商品运动而作单方面的转移。(5)世界货币职能:货币超越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 物的作用。 4. 当代信用货币的层次划分与计量 我国货币层次的划分:M0为流通中现金,M1为M0+活期存款,M2为M1+准货币(企业单位定期存款+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存款+其它存款)。 5. 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 规定货币材料,规定货币单位,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 规定货币的法定支付能力,规定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规定货币发行准备制度。

货币制度

第二章货币制度 本章重要概念 货币制度铸币本位币辅币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无限法偿有限法偿格雷欣法则银行券纸币准备金通货膨胀经常项目资本项目联系汇率制国际货币制度铸币平价黄金输出入点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协议》浮动汇制度特里芬难题欧元欧洲货币体系 本章讨论四个问题。一是货币制度的形成和构成要素,二是货币制度的演变,三是我国的货币制度,四是国际货币制度。 第一节货币制度的形成和构成要素 一、货币制度的形成 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的结构、货币的发行流通程序与组织体系形式。它主要包括货币金属、货币单位、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以及准备制度等。 现代的信用货币制度,包括货币单位的确定、通货的发行和流通程序以及有关信用货币流通和创造、准备金比例确定、其他信用工具的监管等一系列规章制度。随着金融业务的扩大和创新,货币制度的内容会不断扩大和更新。 1、货币制度的形成过程 货币作为一种系统的制度,是在资本主经济制度产生之后形成的。这些规定包括以下几今方面的内容:一是建立以中央银行为统一和集中的货币发

行体系,垄断货币发行;二是就货币单位作出相应的规定,以保征货币制度的稳定;三是就充当货币的金属作出规定。西方国家政府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为克服币两流通混乱的状况,将已颁布的本位货币金属、货币单位、货币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发行准备等法令和条例集中起来制度化的过程,就是资本主又货币制度的形成过程。 2、金属铸币流通 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世界各自先后出现了铸币流通。所谓铸币是指国家铸造的具有一定形状、重量和成色(即贵金的含量)并检明面值的金属货币。最初的金属铸币是富商大贾铸造发行的。后来逐步演变为由国家统一铸造发行。 这一时期的铸币流通有以下几个特点: (1)材料价值较低。前资本主义黄金还不是主要的货币材料。 (2)铸造分散,流通具有地方性。 (3)铸币不断变质。 二、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一般由以下四大要素构成:(主要指金属货币制度) 1、货币金属。即规定哪一种金属作为货币材料。 2、货币单位。即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及其所含货币金属的重量,也称价格标准。 3、各种通货的铸造、发行 和流通程序 在金属货币制度下,一个国家的通货,通常分力主币(即本位币)和辅币,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分别填写在下列表格中。错选、多选、漏选或未选记-1分)。 1.马克思通过考察( C )的发展和价值形式的发展来说明货币的起源。 A.商品 B.商品交换 C.商品经济内在矛盾 D.物物交换 2.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当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的价值不仅表现在某一种商品上,而且表现在一系列其他商品上时,其价值形式属于( B )。 A.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一般的价值形式 D.货币价值形式 3.一切商品的价值共同表现在某一种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而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上时,价值表现形式为(B)。 A.货币价值形式 B.一般价值形式 C.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D.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4.价值形式的最高阶段是(A)。 A.货币价值形式 B.一般价值形式 C.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D.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5.货币的发展按照其采用的币材和币值的决定机制大体可以归纳为(A )阶段和信用货币阶段。 A.商品货币 B.代用货币 C.金属货币 D.电子货币 6.贝币和谷帛是我国历史上的(C)。 A.信用货币 B.纸币 C.实物货币 D.金属货币 7.货币的本质特征是充当( C )。 A.普通商品 B.特殊商品 C.一般等价物 D.特殊等价物 8.西方学者在长期研究中,一直主张把( B )原则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

A.周转性 B.流动性 C.稳定性 D.还原性 9.流动性最强的金融资产是( D)。 A.银行活期存款 B.居民储蓄存款 C.银行定期存款 D.现金 10.我国的狭义货币M1包括流通中现金和( A)。 A.单位活期存款 B.储蓄存款 C.企业定期存款 D.商业票据 11.货币在表现商品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时,发挥的职能是(A)。 A.计价单位 B.交易媒介 C.价值储藏 D.支付手段 12.货币在充当商品流通媒介时发挥的职能是(B)。 A.计价单位 B.交易媒介 C.价值储藏 D.支付手段 13.当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持有者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绝对值化身而保存起来时,货币发挥的职能是( C)。 A.计价单位 B.交易媒介 C.价值储藏 D.支付手段 14.货币在(A)时执行交易媒介的职能。 A.商品买卖 B.缴纳税款 C.支付工资 D.表现商品价值 15.张某从商业银行取得贷款30万元,此时货币执行( B)职能。 A.交易媒介 B.支付手段 C.价值储藏 D.计价单位 16.最早实行的货币本位制度是(B)。 A.金本位 B.银本位 C.金银复本位 D.纸币本位 17.金币和银币按其实际价值流通,其兑换比率完全由市场比价决定,这种货币制度是( B )。 A.金本位 B.平行本位 C.双本位 D.跛行本位 18.“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产生的货币制度背景是(C)。 A.银本位 B.平行本位 C.双本位 D.金本位 19.最早从金银复本位制过渡到金本位制的国家是( B )。 A.美国 B.英国 C.中国 D.日本 20.我国人民币的性质是属于(D)。

货币与货币制度及答案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填空 1、从货币本质出发,货币是固定充当()的特殊商品;从价值规律的角度看,货币是核算()的工具。答案:一般等价物 2、古今中外很多思想家和经济学家都看到了货币的起源与()的联系。 答案:交换发展 3、银行券是随着()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用纸印制的货币。 答案:资本主义银行 4、铸币的发展有一个从足值到()铸币的过程。答案:不足值 5、用纸印制的货币产生于货币的()职能。答案:流通手段 6、价格是()的货币表现。答案:价值 7、存储于银行电子计算机系统内可利用银行卡随时提取现金或支付的存款货币称为()。

答案:电子货币 8、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发挥的是()职能。 答案:流通手段 9、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贮藏具有()的作用。 答案:自发调节货币数量 10、一国流通中标准的基本通货是()。答案:本位币 11、没有商品(劳务)在同时、同地与之作相向运动是货币发挥()职能的特征。答案:支付手段 12、至今为止历史上最理想的货币制度通常被认为是()。 答案:金铸币本位制 13、我国的人民币是从()开始发行的。答案:1948年12月1日 14、人民币采取的是()银行券的形式。答案:不兑现

15、欧元的出现对()提出了挑战。答案:国家货币主权 二、单项选择题: 1、与货币的出现紧密相联的是() A、金银的稀缺性 B、交换产生与发展 C、国家的强制力 D、先哲的智慧答案:B 2、商品价值形式最终演变的结果是() A、简单价值形式 B、扩大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 D、货币价值形式答案:D 3、中国最早的铸币金属是() A、铜 B、银 C、铁 D、贝答案:A 4、在下列货币制度中劣币驱逐良币律出现在() A、金本位制 B、银本位制 C、金银复本位制 D、金汇兑本位制答案:C

章1.《货币与货币制度》习题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习题 班级姓名学号 一、判断题 1.()实物货币也就是商品货币。 2.()货币史上曾出现过一种用织物充当币材的原始货币即布币。。 3.()土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货币。 4.()商品货币又称实质货币。 5.()称量货币是铸币的形象表述。 6.()金属货币也叫称量货币。 7.()称量货币也叫条块金属货币。 8.()金属货币一般是由国家统一铸造的。 9.()铸币就是熔铸的金属货币。 10.()铸币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11.()铸币是统一国家的重要表征之一。 12.()代用货币的主流形式就是央行发行的纸币。 13.()代用货币的典型形式就是早期的银行券。 14.()代用货币本身的价值虽低,但它系实质货币的要求权。 15.()信用货币本质上是一种债务型货币。 16.()通货即流通中的货币,一般包括钞票、辅币和银行存款。 17.()信用货币实际上是债务凭证,信用货币流通也就是银行债务的转移。 18.()现金货币是商业银行对社会公众的负债。 19.()央行发行现金通货意味着对社会公众的负债。 20.()存款货币可看做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负债。 21.()在当今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下,每个现金通货的持有人实际上均构成了对央行的债权。 22.()信用货币和代用货币其实都是纸质货币,并无本质区别。 23.()具有内在价值是不兑现信用货币的重要特征之一。 24.()央行发行的钞票其本质就是银行本票。 25.()从严格意义上说,银行信用凭证才是真正的信用货币。 26.()从广义的角度说,商业票据其实是最早的信用货币。

27.()随着银行信用的出现,商业票据已不再承担信用货币的职能。 28.()从广义的角度说,一切信用工具都可称之为信用货币。 29.()一切货币都是国家的产物。 30.()纸币是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信用货币,无论现金货币还是存款货币都是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对持有者的负债。 31.()从广义的视角说,国家债券也应属信用货币。 32.()股票是广义信用货币的形式之一。 33.()狭义信用货币仅指现钞。 34.()在信用制度发达的国家,信用货币不仅有法定含金量的规定,同时还承诺自由兑换。 35.()能否保证自由兑换黄金,是衡量一国货币国际化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 36.()黄金是当今国际社会最重要的国际储备形式之一。 37.()黄金依然是当今社会最重要的国际清算手段之一。 38.()黄金是当今社会抵御通货膨胀的最重要的国际货币之一。 39.()电子货币已成为继信用货币后一种新的、独立的货币形式。 40. ( ) 电子货币已成为当今信用货币的重要形式之一。 41. () 在当今的货币发行机制下,除央行外,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甚至信息产业公司均可成为电子货币的发行主体。 42.()货币是交易工具的思想最早是由马克思提出来。 43.()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其自身必须具有价值。 44.()纸币和现代电子货币产生于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 45.()现代经济中典型的信用货币是纸质的货币符号,不具有典型意义上的储藏手段职能。 46.()所谓金融资产的货币性也就是流动性。 47.()目前世界各国普遍以金融资产的安全性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 48.()通常各国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中所指的“货币”是指M0。 49.()流动性是指金融资产能及时转变为现实购买力并不承受损失的能力。 50.()M3是世界各国货币管理当局货币政策调控的主要对象。 51.()近年来,西方经济发达国家货币管理当局控制货币供应量的重心正由M2逐步向M3转变。 52.()本位币也就是主币。 53.()无论在何种货币制度下,辅币的实际价值都小于其名义价值。 54.()在金属货币制度下,本位币的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总是基本一致的。 55.()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本位货币通常不能自由铸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