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艺术》教案
高中美术《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教学设计

《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教学设计我的教学理念:在美术教学中,让学生开开心心,扎扎实实地学到东西,才是好的教学。
有趣是前提,有效是教学设计的标准。
我的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是高中美术人教版美术教材第二课,属于“欣赏.评述课”。
本课的内容是认识什么是玉?通过玉器的发展历史,去理解古代玉器的特殊地位和意义。
学生对精美的玉器很感兴趣,他们能在图片的展示中感受到玉器的美感。
然而,玉器最繁荣的时期距离现在年代久远,学生难以理解玉器,在当时社会中的特殊地位和体现出的文化内涵。
基于核心素养本位的教学理念,结合学生的兴趣。
我设计了情景演示的教学环节,把学生最难以理解的部分——新石器玉器时代发展历史和艺术风格,通过用现代微信里常常见到的建群聊天的方式来开展“假如玉石会聊天”的活动环节,让学生通过情景展示扮演角色,能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去获得知识,总结规律,提升审美,来完成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2、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对美术学习活动充满兴趣,喜欢表达,喜欢动手,对新颖的事物跃跃欲试,他们具备一定的展示能力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会交流,能合作,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我的教学过程:中国人对玉文化的特殊情感体现。
(一)、通过“玉”字的成语表达美好的人。
老师:美丽的女孩子——学生:如花似玉、亭亭玉立~帅气的男孩子——温润如玉、玉树临风~好看的女孩子和男孩子在一起——金童玉女、金玉良缘~ 师生互动:通过“玉”字成语的形容,学生们发现了越来越多带有“玉”字成语,都是象征美好的人和美好的事。
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加以引导,学与玩相结合,总结出玉器体现的文化内涵,体会中国博大的民族精神,完成认识玉的情感目标。
(二)、识玉的概念。
什么是玉?玉、石的关系如何?展示图片,玉和石的对比,学生一下子就能总结出玉的特征:玉是具有美丽的色彩与光泽,质地坚韧,让人看了感到愉悦的石材。
教师和学生在互动中完成了认识玉的教学目标。
(三)、“新石器时代玉石一家亲”。
《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教案

《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教案
课本类型:人教版普通高中美术鉴赏
授课课题: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
授课年级:高中一年级
授课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
了解人类审美意识的萌生与发展,了解中国古代玉器艺术风格、多种用途和不同的神美追求。
b.技能目标:
学习玉器小知识和鉴赏方法,能够对自己身边的玉器及相关工艺品实行一定的欣赏、交流、评论。
c.情感目标:
感受我国古代玉石文化,感受玉石精品所体现的中华智慧与创造才能、所承载的伟大民族精神。
2、内容结构
a.识玉“玉”简介
b.赏玉通过玉器的发展历史,总结不同时期玉器艺术风格、多种用途和不同的审美追求。
c.品玉体会玉的文化内涵。
d.鉴玉玉器鉴赏方法
3.重点和难点
重点:古代玉器典型时期的艺术风格,多种用途和不同的审美追求。
难点:玉器艺术最繁荣的时期距离现在年代久远,学生难于理解玉器在当时社会中的特殊地位和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
附:板书设计: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
1、玉
2、风格特点
3、用途
4、审美追求
5、鉴别方法。
1古代玉器艺术教案_201681591234219

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美术组何丽芬课题: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教科书: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教学年级:高一年级教学时间:一课时课型:欣赏课教学目的:1.通过古代石器、玉器的发展,了解人类审美意识的萌生与发展。
2.通过对优秀与其作品的赏析,让同学们在赏析的过程中体会古代玉器的艺术价值。
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玉器在特定时代的特殊地位和具体应用,理解“君子比德于玉”的特殊内涵和意义。
教学用具:教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和氏璧”的渊源)通过向同学们简要讲述和氏璧的由来及价值以发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入本科内容——古代玉器艺术。
(据文献《韩非子》、《新序》记载,相传,春秋时期,楚国的琢玉能手卞和在荆山游玩时,恰逢逢一凤凰落在一青石之上,大喜。
自古有凤凰不落无宝之地,所以卞和就捧着这个璞玉去见楚厉王,不为玉工所识,卞和因此失去左脚;厉王死,武王继位,卞和再次献宝,又失去右脚;武王死,文王继位,卞和抱着璞玉在楚山下痛苦三天三夜,泪变成了血。
文王得知,遂命人开此璞玉,果然开出了稀世之玉,命名为和氏璧。
后经秦始皇开凿为传国玉玺代代相传,直至流失……)二.玉石之分——人类审美意识的萌生旧石器时代的先民们在制作石器的过程中,发现有些石材质地坚韧,具有天然的色彩和光泽,让人感到愉悦,便将其珍重的区分开来,用以制作装饰品或祭祀神灵的礼器,他们将这类石材称作“玉”。
可以说是劳动创造了美,促使了玉石之分。
将玉从各种石头中区分开来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重要发展。
三.古代玉器艺术的发展史前时代——先秦时代——秦汉时代——魏晋南北朝隋唐时代(低潮)——宋元时代——明清时代(鼎盛时期)。
四.古代玉器艺术欣赏——良渚文化、红山文化1.良渚文化的《兽面纹玉琮》思考:(1).玉琮是用来做什么的?(2).兽面纹玉琮上的图案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3).从玉琮的工艺上看,体现了什么样的的审美意识?2.红山文化的《猪龙玉雕》思考:(1).从玉猪龙的造型上看,给你一种什么样的直观感受?(2).你觉得玉猪龙的价值在何处?3.《玉龙》思考:这件玉龙与你脑海中龙的形象相比有什么样的独特之处?五.“君子比德于玉”的特殊意义古人爱玉,并非纯粹是因为外在的美丽,而是重其内涵,因为玉器是一种品德的象征。
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艺术

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艺术摘要:本课以对玉的鉴和赏为重点,并以鉴赏为一条主线,把玉石之分、玉的性质、社会意义等内容贯穿于这条主线当中,形成“以主带辅”的一个链条,在这个链条中,除了主线鉴赏是第一重点外,对玉石所赋予的社会意义也是本课的又一重点。
本文对此课进行了教案设计。
关键词:教学古代玉石艺术教学目的1、通过对玉石艺术的了解,认识到玉石之分,让学生看到人类审美认识的产生与发展;2、提高对玉石的鉴赏水平,学会欣赏玉石的美并从中体会工艺美术的形式美;3、了解玉被人们所赋予的特殊社会意义。
教学重点本课以对玉的鉴和赏为重点,并以鉴赏为一条主线,把玉石之分、玉的性质、社会意义等内容贯穿于这条主线当中,形成“以主带辅”的一个链条,在这个链条中,除了主线鉴赏是第一重点外,对玉石所赋予的社会意义也是本课的又一重点。
教学难点玉器的繁荣时期距今遥远,因此学生对于玉在人们生活中的意义可能理解起来较为困难;“石之美有五德”中的五德,分别对应的是君子的哪些品德,这不仅仅是记忆的问题,更要去理解,并且在自己的人生观上树立起崇尚这些美德的信念,学到做人的道理。
教学过程导入我们都见过玉器,但对其未必了解。
可能许多同学身上还佩戴着像玉坠、玉手镯之类的饰物。
玉器,顾名思义,也就是由玉石做成的器物了,那么,我们该怎样来理解玉石的概念呢?它究竟又有着怎样的渊源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本册书的第二课内容《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艺术》。
(人教版)(幻灯显示课题)新授说到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了,据记载,我们中国最早的玉器出现于距今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
在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红山文化还有龙山文化遗址中,均出土了大量精美的玉器,之后,历经商、周至明清持续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时代风格,代表了世界玉器的最高水平。
一、那么首先,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几种不同文化遗址中出土的精美玉器。
(幻灯展示凌家滩遗址、良渚文化和红山文化的玉器)简要介绍图片中的玉器。
传统玉石文化与现代审美——《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艺术教案分析

传统玉石文化与现代审美——《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艺术教案分析古代玉石艺术教案分析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玉石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传统文化中,玉石几乎是与无处不在的,无论是在宫廷中作为帝王用品,还是在平民百姓家中作为工艺品,玉石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玉石的审美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本文旨在探讨传统玉石文化与现代审美的变化,通过分析古代玉石艺术教案,探究玉石艺术的审美价值。
一、传统玉石文化的来源玉石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
自古以来,玉石一直被视为吉祥物和神器,因为它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信仰和经济发展等方面联系非常密切。
据史料记载,在早期的时间里,玉石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信仰神话、礼仪礼俗和工农业生产方面。
随着时间的推移,玉石逐渐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天下之奇石,胜玉过贵金。
二、传统玉石文化的特点传统玉石文化是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寓意丰富玉石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质代表了中国传统审美观念,代表了勤劳、毅力、正直、厚道等精神境界。
国人亲睐玉石,就在于它能代表中华文明的精髓。
玉作为贵重宝石,既有代表天赋神力,又给人们带来先天无扰、长命百岁、福禄繁荣等寓意。
2.精细工艺传统的玉石文化深深地体现在玉石工艺上。
传统的玉石工艺极富艺术性,组合了传统的工艺技术和以文化为基础的审美价值,所以传统的玉石工艺是难以超越的。
3.固守传统传统玉石文化强调回归传统,注重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因此,玉石文化在传承中也极为注重求真求精、追求纯正。
这种精神是玉石文化得以传承和演变的根源。
三、传统玉石文化对现代审美的影响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审美观念正在不断改变,从而对传统玉石文化产生了一些影响。
然而,传统玉石文化对现代审美所产生的影响仍是深远的。
传统玉石文化对于现代审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传统玉石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它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审美情趣和品质精神等方面对现代社会的审美观念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高中美术鉴赏《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教案

高中美术鉴赏《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教案高中美术鉴赏《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教案一教学目的:通过古代石器、玉器的发展,了解人类审美意识的萌生与发展。
了解玉器的丰富内涵和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由此对工艺美术获得初步了解。
教学重点:玉器的发展历史和丰富内涵教学难点:理解“君子比德于玉”的特殊历史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你了解玉哪方面的故事?指名说说二、新授:板书问题:引导学生去读课文。
以玉组词玉分几种,玉器制作有几种审美追求?为什么说“君子比德于玉”?新石器时代有哪些玉器文化?选择一玉器进行鉴赏练习学生细读,交流讨论。
反馈:结合图例引导学生说说答案,阐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等含义,重点讲授“君子比德于玉”。
进行鉴赏练习,说说艺术风格和喜欢的原因。
三、总结:中国传统玉工艺历史悠久,品种浩瀚,成就卓越,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以玉的质地来比喻人的美德是我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使本来就精美的玉器更增添了深层次的审美意蕴。
四、作业:选一图进行鉴赏练习高中美术鉴赏《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教案二教材分析:本课从玉的起源说起,有侧重地介绍了玉器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殊地位、意义以及其特别的制作工艺、人们在长期使用和鉴赏其过程中形成的不同审美倾向等。
玉器最繁荣的时期离现代很遥远,加大了学生学习、理解其特殊意义的难度,因此,教师课前要仔细备课,认真搜集材料,尤其是搜集一些内容准确又生动的视频资料,帮助学生了解相关历史,了解玉石文化。
学生分析:自古以来中国人对玉就有独特的情感,并在长期使用中赋予其特殊的意义,因此,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是比较喜欢的;但由于玉器是珍贵工艺品,学生平时又不易直接接触到,所以鉴赏时又存在难度。
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兴趣展开教学,并尽可能地借助图片或视频资料满足学生的视觉需求,加深其对玉器的认识。
教学目标:1.认识目标:了解人类审美意识的萌生与发展,了解玉器的丰富内涵和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并由此对工艺美术获得初步的了解。
探秘古代玉石工艺——《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艺术》教案

探秘古代玉石工艺——《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艺术》教案古代玉石工艺一直被人们所称赞和景仰。
作为一种天然的瑰宝,玉石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非常特殊的地位,被广泛用于工艺美术和艺术品的创作中。
本文将通过《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艺术》教案,探秘古代玉石工艺。
一、古代玉石工艺的起源玉是一种稀有的天然瑰宝,世界各地都有用玉制作工艺品的历史,并且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早在新石器时代,玉器就已经出现在中国。
史书《左传》中记载:“晋侯瑶板十二扇,纹以金玉,琢以兽器,以传其登国之礼。
”这说明在周代已经有玉器的使用,并被用于权力象征方面的礼仪。
二、玉石的种类和区别古代的玉石不同于现代玉石,它们是根据整体颜色和质地被分类的。
根据古代玉石的分类标准,可以将玉石分为“正玉”和“异玉”两类。
1. 正玉: 是指天然存在的翡翠。
古代人们认为翡翠是最纯洁、最珍贵的玉石,其质地硬度、纹理、光泽等都非常好。
清代官方规定,只有翡翠才能称为“正玉”。
2. 异玉: 是指不是翡翠的玉石。
主要包括“和田玉”、“玛瑙”和“青金石”等。
三、古代玉石工艺的技法在古代,玉石工艺有着严格的划分和等级,而这些等级又是由工艺的艰难度和使用者的划分来决定的。
1. 彩玉: 彩玉是指将多种颜色的玉石组合在一起进行雕刻。
这种工艺需要对不同颜色的玉石进行抛光和贴合,将它们缀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不同于单纯颜色的玉器。
2. 底玉: 底玉是指将背颜色较深的玉石举行雕刻。
这种工艺需要在玉石背面加工出不同的纹理和雕刻出不同的花纹,以营造出整个玉器的美观度和纹饰度。
3. 拼花: 拼花是一种将雕刻好的玉石小块,拼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完整的玉器的工艺。
这种工艺主要用于制作家具饰物和花瓶等。
四、玉石工艺的文化内涵作为一种具有文化内涵和高价值的玉石工艺品,玉石工艺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
例如,玉石器常被用于祭祀活动中,将玉石制成祭器或者璧,以达到表达敬意和祈求平安的目的。
同时,玉石制成的佩饰或者器皿,也常被赠送给有特殊功绩或者特殊地位的人物,以表示敬意。
《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公开课教案

《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公开课教案《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玉器鉴赏的一般方法,了解玉器的历史,理解“玉文化”在历史上所包含的内容的脉络,从而对古代玉石艺术做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对玉石精品的欣赏中,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在轻松愉快的研究活动中,让学生初步了解祖国传统的玉石艺术的历史,了解古代的“君子比德于玉”和民间的吉祥文化,从而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玉器是珍贵工艺品,学生平时不易直接接触到。
而玉器艺术最繁荣的时期,距离现在年代很远,学生不了解当时的社会观念和生活环境,难于理解玉器在当时社会中的特殊地位和具体的应用。
教学中对作为工艺品的玉器本身审美的品鉴和对古代社会的礼制、民俗做一些初步的介绍,使学生理解“君子比德于玉”的独特的人文精神内涵。
三、教学方式通过实物展示,以激发学生对玉石品鉴的兴趣。
使用多媒体让学生对古代著名玉器的鉴赏做一较深入的体会。
学生带着问题看教材进行自学、分组讨论、师生互动,了解“玉文化”的历史。
4、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搜集一些有关于玉器的知识,(如果有条件)准备一两件常见的玉石首饰2.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玉石物件和一杯水。
5、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创设情境在讲桌上摆了四个盒子,里面分别装着四个物品(玻璃、塑料、印石、玉器雕刻器物)。
问题一:请大家判袂一下,它们分别是甚么制作的?把答案写在黑板上(每组派两一个同学到讲台上来当真判袂,能够触摸。
)往往印石和玉学生分不清。
问题二:为何很多同学辨不清印石和玉呢?!因为玉本身就是石头,那么,甚么样的石头被称为玉呢?学生看书回答(P8)(二)玉的鉴别方法老师展示和田玉、翡翠、岫玉、玛瑙等实物饰件,教给学生鉴别玉的方法。
1.水鉴别法:一滴水滴在玉上成露珠状久不散开为真。
2.手触摸法:用手摸或用面颊试,冰凉润滑为真。
3.观察法:将玉器朝向光亮处,颜色剔透、绿色均匀分布为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艺术》教案
教学目的:
通过古代石器、玉器的发展,了解人类审美意识的萌生与发展。
了解玉器的丰富内涵和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由此对工艺美术获得初步了解。
教学重点:
玉器的发展历史和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君子比德于玉”的特殊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了解玉哪方面的故事?
指名说说
二、新授
板书问题:引导学生去读课文
以玉组词
玉分几种,玉器制作有几种审美追求?
为什么说“君子比德于玉”?
新石器时代有哪些玉器文化?
选择一玉器进行鉴赏练课件制作习
学生细读,交流讨论。
反馈:结合图例引导学生说说答案,阐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等含义,重点讲授“君子比德于玉”
进行鉴赏练习,说说艺术风格和喜欢的原因。
三、总结
中国传统玉工艺历史悠久,品种浩瀚,成就卓越,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以玉的质地来比喻人的美德是我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使本来就
精美的玉器更增添了深层次的审美意蕴。
四、作业
选一图进行鉴赏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