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化学反应教案

合集下载

金属的通性及常见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课件

金属的通性及常见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课件

(1)K→Na 在常温下易被 O2 氧化,加热时燃烧。Na 在 O2 中燃烧生成 Na2O2,K 与 O2 可生成 KO2。
(2)Mg→Al 在常温下迅速被氧化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 护膜。
(3)Fe→Pb 常温下形成氧化膜。Fe 只能在纯氧中燃烧。 (4)Cu→Ag 在加热时可与氧气化合。 (5)Pt→Au 与氧气不反应。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1/3/52021/3/5Marc h 5, 2021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1/3/52021/3/52021/3/52021/3/5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例 1] (2013 年广东东莞检测)下列关于金属的叙述中,正 确的是( )。
A.所有的金属都是固态的 B.金属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C.历史上人类使用最早的金属是铁 D.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都是以化合态存在的
点拨:掌握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知道金属的通性, 了解个别金属的特殊性质(主要是物理性质,如熔沸点、颜色、 硬度等)。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1课时 金属的通性及常见金属与 非金属的反应
1.下列叙述与金属的物理性质无.关.的是( )。
A.良好的导电性
B.反应中易失电子
C.延展性
D.导热性
答案:B
2.下列各组物质不.能.发生反应的是( )。 A.镁与稀硫酸 B.锌与硫酸铜溶液 C.铝与硝酸银溶液 D.汞与氯化铜溶液 答案:D
(1)常温下镁、铝的表面均可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 保护内部金属免受腐蚀,所以它们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具有 较强的抗腐蚀性。

钠与水的反应实验教案

钠与水的反应实验教案

钠与水的反应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通过观察钠与水反应的过程,了解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反应的特点,探究钠与水的化学反应机制。

二、实验器材和试剂1. 实验器材:- 量筒- 镊子- 密封玻璃容器- 滴定管- 软木塞- 导管- 盛水盆2. 试剂:- 钠片- 水三、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 将滴定管充满水,用软木塞塞紧,准备好一定数量的钠片。

- 在盛水盆中加入适量的水。

2. 进行实验:- 将钠片用镊子夹取,小心放入密封玻璃容器中。

- 快速将密封玻璃容器倒置放入盛有水的盆中,注意观察反应现象。

- 观察完反应后,将产生的气体小心地用滴定管收集起来。

3. 实验记录与观察结果:- 观察和记录密封玻璃容器中的反应现象,如是否有气泡产生、是否有颜色变化等。

- 记录收集到的气体的量及性质,并观察气体的性质。

四、实验数据与结果分析1. 实验数据记录:- 总结记录各次实验的观察结果,并记录收集到的气体量及性质。

2. 结果分析:- 根据观察结果分析钠与水反应的特点,比较实验数据,形成实验结论。

五、实验结论通过实验观察钠与水的反应过程和收集到的气体,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钠与水反应会产生氢气和氢氧化钠。

2. 钠与水反应剧烈,会伴随火花、剧烈冒泡等现象。

六、实验注意事项1. 在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钠片与水直接接触。

2. 实验室中应注意安全,遵守实验室安全规范。

七、拓展实验可以通过其他金属与水的反应实验,如铝与水的反应实验,对比研究不同金属与水的反应特点。

通过以上实验教案,学生可以通过亲自实践,了解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反应的特点,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记录能力,同时也能够加深对钠与水反应的理解和记忆。

金属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金属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一、金属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1、钠放置在空气中,现象:银白色逐渐褪去,反应:4Na + O2 === 2Na2O2、加热金属钠,现象:发出黄色火焰,生成一种淡黄色固体,反应:2Na + O2 Na2O23、氯气与金属钠反应,现象:发出黄色火焰,冒白烟,反应: 2Na+Cl22NaCl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反应:3Fe+2O2Fe3O4活泼金属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一层氧化物。

有的氧化膜疏松,不能保护内层金属,如铁表面的铁锈;有的氧化膜致密,可以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继续氧化,如镁、铝表面的氧化层。

在点燃镁条或铝片前,常用砂纸打磨镁条或铝片。

5、镁条燃烧,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反应:2Mg+O2=2MgO6、加热金属铝片,现象:铝箔熔化,失去光泽,熔化的铝并不滴落,,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铝表面生成了氧化铝薄膜,构成薄膜的氧化氯的熔点高于金属铝的熔点,包在铝的外面,所以熔化的液态铝不会落下来。

反应:4Al+3O22Al2O37、铁丝在氯气中燃烧,现象:产生棕黄色烟,反应:2Fe+3Cl22FeCl38、铜丝在氯气中燃烧,现象:产生棕黄色烟,反应: Cu+Cl2CuCl29、铁粉与硫粉混合加热,现象:生成黑色固体,反应: Fe+S FeS10、铜粉与硫粉混合加热,现象:生成黑色固体,反应: 2Cu+S Cu2S二、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1、金属钠与水反应,现象:浮(钠块浮在水面上)、游(钠块在水面上无规则游动)、熔(钠块熔化为小球)、响(发出嘶嘶的响声)、红(使滴入酚酞试液的溶液变红)化学方程式 2Na+2H2O=2NaOH+H2↑离子方程式 2Na+2H2O=2Na++2OH - +H2↑2、铁粉与水蒸气反应实验现象:加热时试管内铁粉红热,点燃肥皂泡可听到爆鸣声,反应后,试管内的固体仍呈黑色。

化学方程式:3Fe+4H2O(g)Fe3O4+4H2↑3、镁条与稀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 Mg+2HCl=MgCl2+H2↑离子方程式 Mg+2H+=Mg2++H2↑4、铝与稀硫酸反应化学方程式 2Al+3H2SO4(稀)=Al2(SO4)3+3H2↑离子方程式 2Al+6H + =2Al3+ +3H2↑5、铁与稀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 Fe+2HCl=FeCl2+H2↑离子方程式 Fe+2H + =Fe 2+ +H2↑三、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实验3-4]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现象:铝片溶解,产生可燃性气体化学方程式 2Al+2NaOH+2H2O=2NaAlO2+3H2↑离子方程式 2Al+2OH-+2H2O=2AlO2-+3H2↑补充:金属与盐溶液反应:1、铝丝与硫酸铜反应化学方程式 2Al+3CuSO4= Al2(SO4)3 +3Cu 离子方程式 2Al +Cu2+= 2Al3+ +3Cu 2、铜丝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 Cu+2AgNO3=2Ag+Cu(NO3)2离子方程式 Cu+2Ag+=2Ag +Cu2+3、锌粒与氯化铜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 Zn+CuCl2=ZnCl2+Cu 离子方程式 Zn+ Cu2+ = Zn2++ Cu4、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 2Na+CuSO4+2H2O=Cu(OH)2↓+Na2SO4+H2↑离子方程式2Na+Cu2++2H2O=Cu(OH)2↓+2Na++H2↑5、钠与熔融的TiCl4反应:TiCl4(熔融)+4Na==Ti+4NaCl四、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计算原理:2Na + 2H2O = 2NaOH + H2↑化学计量数之比 2 : 2 : 2 : 1扩大N A倍 2×NA: 2×NA : 2×NA : NA物质的量之比 2mol : 2mol : 2mol : 1mol相对质量之比 2×23 : 2×18 : 2×40 : 2标况下体积 22.4L在计算时,应用的比例项必须性质相同,即上下单位统一。

金属与非金属、水、酸的反应课件

金属与非金属、水、酸的反应课件
【答案】 B
[提升 1] 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金属在常温下都能与氧气反应 B.常温下,与氧气反应的金属均可形成致密的氧化膜,阻 止金属继续被氧化
C.铁能置换出 CuSO4 溶液中的铜,故银也能置换出 CuSO4 溶液中的铜
D.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之前的金属与盐酸都能发生 置换反应
【答案】 C
[提升 2] 下列关于金属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钠与氧气反应时,产物是由 O2 的用量决定的 B.铝箔在空气中受热可以熔化且会发生剧烈燃烧 C.金属与非金属发生反应时,被氧化的一定是金属 D.铁丝不论在空气中还是纯氧中都不会燃烧
解析:Na 与 O2 的反应产物是由反应条件决定的,常温下生 成 Na2O,点燃时生成 Na2O2,与 O2 的用量无关,A 错误;铝箔 在空气中受热可熔化,但由于表面形成熔点很高的 Al2O3,故不 会燃烧,B 错;铁丝可在纯氧中燃烧生成 Fe3O4,D 项错误;金 属与非金属单质反应时,金属只能失电子被氧化,C 正确。
解析:B 中钠与 CuSO4 溶液反应的实质是钠与水反应生成的 氢 氧 化 钠 再 与 CuSO4 反 应 , 总 化 学 方 程 式 : 2Na + 2H2O + CuSO4===Cu(OH)2↓+H2↑+Na2SO4。
答案:B
金属单质与水反应的三种类型:
(1)K、Ca、Na 等金属和冷水作用,生成可溶性碱和 H2。 (2)Al 与冷水很难反应,与沸水能反应。(即铝在除掉氧化膜 后,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水反应。) (3)Zn、Fe 和高温水蒸气反应,生成不溶性氧化物和 H2。
金属与非金属、水、酸的反应
[新知预习] 一、金属的通性
1.金属的存在及含量 (1)存在: ①形式:绝大多数金属以 化合态 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 只有极少数金属如金、铂等以 游离态 的形式存在。 ②原因:多数金属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

化学反应中的金属与非金属反应及化合物特性

化学反应中的金属与非金属反应及化合物特性

化学反应中的金属与非金属反应及化合物特性化学反应作为化学学科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研究物质之间发生变化的重要领域。

金属与非金属元素间的反应是最常见的化学反应之一,既包括金属与非金属直接反应生成化合物的过程,也包括金属与非金属化合物间的反应。

本文将论述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反应及所产生的化合物特性。

一、金属与非金属直接反应金属与非金属元素之间的反应通常是一种氧化与还原反应。

在可燃物的常见金属反应中,非金属元素作为氧化剂与金属元素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氧化物。

例如,钠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的过程可以用以下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4Na + O2 -> 2Na2O在这个化学反应中,钠被氧气氧化,生成氧化钠。

金属氧化物的特性常常与其金属组成元素有关。

二、金属与非金属化合物间的反应金属与非金属化合物之间的反应也非常常见,这种反应通常是一种置换反应。

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中,较活泼的金属可以取代较不活泼的金属置换其在化合物中的位置。

例如,氯化铜溶液中的铜可以被铁取代,生成氯化铁。

以下是此反应的示例化学方程式:CuCl2 + Fe -> FeCl2 + Cu在这个化学反应中,铁的活泼性大于铜,因此铁取代了铜在氯化铜中的位置。

三、金属与非金属化合物反应的特性金属与非金属化合物反应所生成的产物通常具有不同于反应前原材料的性质。

这些性质主要受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之间的化合性质影响。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金属与非金属化合物反应的特性:1. 盐的产生: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例如,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的反应方程式为:NaOH + HCl -> NaCl + H2O2. 气体的产生: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反应通常伴随着气体的产生。

例如,钙与硫反应生成硫化钙的反应方程式为:Ca + S -> CaS在这个反应过程中,硫化钙以固体形式生成,同时也释放出一定量的氢气。

3. 颜色的变化:某些金属与非金属化合物反应所生成的化合物会表现出与反应物不同的颜色。

化学实验教案金属与非金属的活动性实验验证

化学实验教案金属与非金属的活动性实验验证

化学实验教案金属与非金属的活动性实验验证化学实验教案金属与非金属的活动性实验验证引言: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验证不同金属元素的活动性,并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得出结论,加深学生对金属与非金属活动性的理解。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技能以及科学思维能力。

实验原理:金属元素的活动性是指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发生化学反应时产生的现象。

金属活动性的高低可以通过与酸、水及其他金属元素反应的情况进行判断。

在一般情况下,金属元素的活动性随电负性的增加而增加。

实验材料与设备:1. 锌条2. 铁条3. 铜条4. 镁条5. 硫酸6. 盐酸7. 全程罩8. 灯泡9. 电线和电池实验步骤:步骤一:准备工作将所需的实验材料和设备准备齐全,并按照实验室安全规定进行实验操作。

步骤二:观察金属与酸的反应1. 使用镊子将锌条、铁条、铜条和镁条分别放入四个试管中。

2. 依次将硫酸滴入试管中,并观察金属与酸的反应现象。

步骤三:观察金属与水的反应1. 将锌条、铁条、铜条和镁条分别放入四个试管中。

2. 将试管倒置于盛满水的容器中,并观察金属与水的反应现象。

步骤四:观察金属之间的反应1. 将锌条、铁条、铜条和镁条分别放入四个试管中。

2. 依次将盛满稀盐酸的试管倒置在四个金属试管上,并观察金属之间的反应现象。

步骤五:观察金属与灯泡的反应1. 将一根铁条和一根铜条分别连接到灯泡的两端。

2. 使用一个全程罩将灯泡覆盖住,并连接电线和电池。

3. 依次将锌条、铁条、铜条和镁条与铁条或铜条连接,并观察灯泡的亮暗情况。

结果与讨论: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锌条与硫酸反应产生气体,并放出大量热量,证实锌的活动性较高。

2. 铁条与硫酸反应产生气体,但放热较锌条少,表明铁的活动性较锌略低。

3. 铜条与硫酸反应没有明显变化,说明铜的活动性较低。

4. 镁条与硫酸反应产生气体,且放热量小于锌条,进一步佐证了镁的较高活动性。

5. 锌条与水反应会释放氢气,而铁条、铜条和镁条与水反应较弱甚至没有明显变化,可推测锌的活动性比其他金属更高。

金属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教案

金属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教案

教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2.理解金属的导电性、热传导性以及其他物理性质;3.掌握金属氧化反应、金属与非金属反应等基本化学性质。

二、课前预习:1.了解金属的格结构、电子结构及性质;2.了解金属的分类及其特点;3.了解金属的电子排布及导电性、热传导性;4.了解金属的化学反应性能及其与非金属反应。

三、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介绍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金属的物理性质:教师介绍金属的晶格结构、电子排布及导电性、热传导性等物理特性,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金属的物理属性。

3.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师介绍金属的化学反应性能及其与非金属反应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金属的化学特性。

4.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操作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金属的性质。

如导电性、热传导性实验等。

5.讲解:通过教师对实验结果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金属的物理与化学性质。

6.提问: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帮助学生回顾课堂所学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学习成果。

四、教学目标达成检验:通过课堂测验的方式,测试学生对金属物理与化学性质的理解程度。

五、课后作业:1.整理课堂笔记,巩固所学知识点;2.阅读相关文章,进一步了解金属物理及化学性质的相关知识;3.练习相关题目,检验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金属的物理与化学性质,掌握了金属的导电性、热传导性等物理特性,以及金属氧化反应、金属与非金属反应等基本化学性质。

通过实验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亲身感受金属的性质,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初中化学的归纳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性质与反应

初中化学的归纳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性质与反应

初中化学的归纳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性质与反应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性质、组成以及变化过程的科学。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了解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性质与反应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掌握归纳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性质与反应,有助于我们理解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化学反应的规律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一、金属元素的性质与反应金属元素是一类物质,具有许多共同的性质和特点。

下面我们来归纳金属元素的性质与反应。

1. 金属的物理性质(1)导电性:金属是良好的导电体,能够传导电流。

这是因为金属中的自由电子可以自由移动,形成电流。

(2)导热性:金属具有很好的导热性能,能够迅速传导热量。

这是因为金属中的自由电子能够快速传递能量。

(3)延展性和韧性: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韧性,可以被拉伸成细丝或打成薄片,而不容易断裂。

(4)金属的光泽:一般来说,金属表面有光泽,能反射光线。

2. 金属的化学性质(1)与非金属的反应:一般情况下,金属与非金属反应会产生离子化合物。

例如,钠和氯反应会生成氯化钠。

(2)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金属可以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产生相应的金属氧化物和水。

例如,钠与氧气反应会生成氧化钠。

(3)与酸的反应:大多数金属与酸反应会生成相应的盐和氢气。

例如,锌与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锌和氢气。

二、非金属元素的性质与反应与金属元素相反,非金属元素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

下面我们来归纳非金属元素的性质与反应。

1. 非金属的物理性质(1)非金属元素一般不具备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它们是较差的导电体。

(2)大部分非金属是脆的,容易被折断和粉碎。

(3)非金属没有金属的光泽,多数是无色或有颜色的固体。

2. 非金属的化学性质(1)与金属的反应:非金属与金属反应会生成离子化合物。

例如,氧气与铁反应会生成氧化铁。

(2)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非金属氧化物可以与金属或非金属氧化物反应,产生相应的化合物。

例如,硫和氧气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硫。

(3)与酸的反应:非金属一般与酸反应会生成相应的氧化物和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化学反应教案
一、引言
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其中金属与非金属元素之间的反应十分重要。

本教案旨在介绍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化学反应原理、分类和应用,并通过实验演示、讨论和练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一过程。

二、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类
1.金属元素
金属元素是指具有典型金属性质的元素,如铁、铜、锌等。

它们通常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2.非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是指不具备典型金属性质的元素,如氢、氧、氮等。

它们通常具有较差的导电性、导热性和脆性。

三、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化学反应原理
1.氧化反应
金属元素与氧气反应会产生金属氧化物,反应式通常为:金属 + 氧气→ 金属氧化物。

例如铁与氧气反应会生成铁的氧化物:4Fe + 3O2 → 2Fe2O3。

2.酸碱反应
金属元素与酸反应会产生盐和氢气,反应式通常为:金属 + 酸→
盐 + 氢气。

例如锌与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锌和氢气:Zn + 2HCl →
ZnCl2 + H2。

3.金属与非金属反应
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反应比较复杂,通常涉及电子的转移和结合。

例如氯气与钠反应会生成氯化钠:2Na + Cl2 → 2NaCl。

四、实验演示
1.实验一:铁的氧化反应
实验材料:铁粉、点燃用火柴、磁铁
实验步骤:
(1)将一小块铁粉放在纸张上。

(2)用火柴点燃铁粉,观察反应过程。

(3)用磁铁测试反应产物的磁性。

实验结果:铁粉在点燃时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黑色的铁的氧化物,可被磁铁吸附。

2.实验二:钠与氯气的反应
实验材料:钠小块、试管、氯气发生器
实验步骤:
(1)将钠小块放入试管中。

(2)将氯气通入试管中,并观察反应过程。

(3)观察试管内产生的现象和变化。

实验结果:钠与氯气反应生成白色的氯化钠,可观察到剧烈的放热
现象。

五、教学讨论
1.根据实验结果,讨论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反应中产生的现象和变化。

2.引导学生思考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反应背后的原理和机制。

3.展示其他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反应的实验案例,并帮助学生分析。

六、练习与评估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相关的练习题目,如填空题、选择题和
解答题,以评估他们对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化学反应的理解程度。

七、应用拓展
1.探究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反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如金属的防锈、酸碱中和反应等。

2.引导学生思考其他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化学反应,并以小组形式
进行讨论和展示。

八、总结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对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化学反应原理、分类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实验演示、讨论和练习,学生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九、延伸阅读
1.《化学反应习题集》
2.《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反应的应用与探究》
以上是关于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化学反应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对您的学习和教学有所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