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松药作用的监测

合集下载

肌松监测

肌松监测
以上才可应用
整理课件
20
缺点
❖ 敏感性差,当突触后膜的受体被肌松药占据75%时, 肌颤搐才开始降低
❖ 不能反应肌松药对突触前膜的作用 ❖ 无法评价肌松残余 ❖ 不能区分阻滞的性质(如II相阻滞)
整理课件
21
四次成串刺激(TOF )
基本方法:
❖ 连续给予四个波宽为0.2ms,频率为2Hz的电刺激, 记录肌颤搐强度。
整理课件
31
华翔肌松监测仪的使用
2、测量 按“TOF”键开始四次成串刺激,为循环连续 功能,再按为结束 按“STC”键开始单次刺激,为循环连续功能, 再按为结束 按“PTC”键发出强直后刺激,为单次功能。 在刺激状态下,TOF、STC、PTC三种刺激模 式可直接转换,按相应的键即入进该刺激模式, 不用先停止上一种刺激模式,即实行一键转换。

7. 预防肌松药的残余作用所引起的术后呼吸功能 不全
整理课件
11
肌松监测仪的原理
➢ 肌收缩的机械效应 ➢ 肌收缩的电效应 ➢ 肌收缩的加速度效应
整理课件
12
机械效应
用握持器感应并传入信号
整理课件
13
电效应
用两个电极感应并传入信号
整理课件
14
加速度效应
❖ 用加速度感应器感应
整理课件
15
常用刺激及监测的位置
整理课件
33
整理课件
32
华翔肌松监测仪的使用
3、回放 在待刺激状态下,按向上键进入回放状态。时 间标尺上边连续出现变动的时间序列,T1/TC、 T4/T1下面的数值闪动,图形区逐渐绘出当时 T1、T2、T3、T4反应程度竖线。STC刺激回 放时,只有T1/TC闪动。 在回放状态持续按向上键,可暂停回放,停按 后继续回放。按“确认”键终止回放,返回 TOF界面。

肌松药的临床应用和肌松监测课件(PPT演示)

肌松药的临床应用和肌松监测课件(PPT演示)

新型肌松药物的作用机制和 特点
新型肌松药物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实现肌松作用, 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如罗库溴铵等。
新型肌松药物的临床应用 前景
新型肌松药物在外科手术、重症监护等领域 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有望为临床提供 更多更好的治疗选择。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肌松药的个性化治疗
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未来肌松药的治疗将更加个性化,根据不同 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优点
操作简便、可重复性好、结果客 观。
缺点
对肌肉质量和收缩力量有一定要 求,可能受到外界干扰。
肌电图监测
原理
01
记录肌肉电活动,包括肌纤维动作电位和肌电总和电位等,反
映神经肌肉系统功能状态。
优点
02
灵敏度高、可定量评估肌松程度。
缺点
03
操作相对复杂、需要专业解读。
其他监测技术
力学监测
通过测量肌肉收缩产生的力量来评估肌松程度,如握力监测等。
心理支持策略与方法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医生应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需求和困惑,给予及 时解答和引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实施心理干预
针对患者出现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医生可采取心理 疏导、认知行为疗法等心理干预措施,帮助患者调整心态, 积极面对治疗。
鼓励家属参与心理支持
家属是患者心理支持的重要来源,医生应鼓励家属积极参 与患者的心理支持过程,给予患者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维库溴铵
维库溴铵也是一种非去极化肌松药,作用与阿曲库铵相似,但起效略 慢,适用于肝肾功能不全患者。
罗库溴铵
罗库溴铵是一种新型非去极化肌松药,起效迅速,作用时间长,且心 血管副作用较小,适用于老年患者和心血管功能不稳定患者。

医学知识一术中肌松监测

医学知识一术中肌松监测
去极化)。 评定术后残余肌松作用
强直刺激用50Hz,持续5秒’’→无衰 减现象
→随意肌张力恢复的指标。
强直刺激后单刺激的肌颤计数 (PTC)
➢ 定义:强直刺激(50Hz,持续5’’)后,间隔3’’ 再给予1Hz单刺激。
非去极化肌松药完全抑制了单刺激和四个成 串刺激引起的肌颤搐时, 可用PTC来进一步估计 阻滞的程度。
肌松药的拮抗
拮抗时机: “金标准”:当T1恢复到25%(SS),或TOF刺激
有至少两次反应(T1, T2 恢复, 可使用拮抗剂)。
新斯的明拮抗剂量:
新斯的明+阿托品2 : 1 • <0.04mg/kg时,剂量增加,恢复速度加快
• >0.04mg/kg时,剂量增加,恢复速度加快不明显
• 极量 0.07 mg/kg
四个成串刺激特点
• TOF比值评定肌松药的残余作用方面比单次刺激更敏感。 T1的价值等同于单次肌颤搐刺激,使用TOF时,可以不设 定参照值
• 可用于清醒病人,20—30mA的电流强度
• TOF可以进行连续肌松监测,每两次的间隔为12—15秒
• TOF比值用来评价肌松残余 非去极化阻滞: T4,T3、T2和Tl依次衰减至消失 去极化阻滞:幅度均降低,T4/T1>0.9或接近1.0, 双相阻滞:T4/Tl逐渐下降,T4/T1<0.7 可疑, T4/T1<0.5时肯定为II相阻滞
应 分析术后自主呼吸不能恢复的原因。 应用于科研,评价新的肌松药。
肌松监测原理
• 用电刺激周围运动神经达到一定刺激强度(阈值)时,肌 肉就会发生收缩产生一定的肌力。如刺激强度超过阈值, 神经支配的所有肌纤维都收缩,肌肉产生最大收缩力。临 床上用大于阈值20%至25%的刺激强度,称为超强刺激, 以保证能引起最大的收缩反应。给予肌松剂后,肌肉反应 性降低的程度与被阻滞肌纤维的数量呈平行关系,保持超 强刺激程度不变,所测得的肌肉收缩力强弱就能表示神经 肌肉阻滞的程度。

肌松药及肌松监测和拮抗

肌松药及肌松监测和拮抗
1. Lien CA, Belmont MR, Abalos A, et al. Anesthesiology. The cardiovascular effects and histamine-releasing properties of 51W89 in patients receiving nitrous oxide/opioid/barbiturate anesthesia. 1995, 82(5): 1131-1138. Searle NR, Thomson I, Dupont C, et al. A two-center study evaluating the hemodynamic and pharmacodynamic effects of cisatracurium and vecuronium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oronary artery bypass surgery. J Cardiothorac Vasc Anesth, 1999, 13:20-25.
小结
可用于全麻时的气管插管和各种手术的骨骼 肌松弛
起效时间与剂量呈正相关
独特的Hofmann消除,不依赖肝肾功能
8倍以下ED95剂量无明显组胺释放,无血流动 力学改变 代谢产物无残余肌松作用,恢复可预测性好
肌松监测
肌松监测的临床应用个体差异大,有利于作到肌松药剂量个体化;
赛机宁® (顺苯磺阿曲库铵) -插管
使用剂量
顺式阿曲库铵 (赛机宁®) 成人
(丙泊酚麻醉)
插管剂量 mg/Kg
插管时间 (sec)
临床作用时间 min
3ED95
0.15
120
阻滞90%时间 (min) 1.7 (1.3-2.7)

肌松药作用的监测

肌松药作用的监测

肌松药作用的监测肌松药作用的监测现代全麻包含了全身麻醉药,麻醉性镇痛药和肌肉松弛药。

肌松药的应用,对维持适当麻醉,避免麻醉过深所导致的生理干扰、为手术提供安静术野和良好的操作条件,增加机体对气管插管的耐受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已成为现代全麻的三要素之一。

但是多年来,临床评价肌松药的标准多以临床征象为主,如睁眼、抬头、举臂、吐舌、潮气量及吸气负压等试验,因影响因素多,且很不精确,其实验结果评价肌松作用有很大局限性,故并不可靠。

许多文献报道,可采用神经刺激器等进行肌松药的监测,有些可达定性,有些指标具有定量意义,对临床合理应用肌松药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一、全麻期间肌松监测的意义(1)决定最佳的气管内导管插管时机。

(2)维持适当的肌松,保证对气管内插管的良好耐受,为术者提供松弛,安静的术野,保证手术各阶段顺利进行,尤其精细手术的进行。

(3)避免琥珀胆碱过量,并对其用量过多引起的II相阻滞作出正确诊断。

(4)合理使用药物,可节省肌松药量。

(5)决定肌松药逆转的时机及拮抗药的剂量。

(6)指导肌松药的使用方法和追加肌松药的时间。

(7)对术后呼吸功能不全进行原因的鉴别,确诊是否存在肌松药的残余效应,及决定最佳拔管时机。

二、肌松药作用的监测方法1.神经刺激器是临床上常规应用的肌松药作用监测仪,要求操作简单,轻便,安全可靠。

脉冲宽度0.2-0.3ms,单相正弦波,电池使用时间长。

理想的神经刺激器应为桓流,呈线性输出。

输出电压300-400V,当皮肤阻抗为0-2.5千欧姆时,输出电流25-50mA,最大电流60-80mA。

但末梢较冷时.皮肤阻抗增大(>2.5-5千欧姆),则输出电流减少,对刺激的反应降低,为克服上述缺点,神经刺激器应有电流指示及低电流报警,避免判断错误。

远端电极放在近端腕横纹1cm尺侧屈腕肌桡侧,近端电极置于远端电极近侧2-3cm处。

对尺神经刺激,产生拇指内收和余四指屈曲,凭视觉和触觉估计肌松程度。

此方法系客观指标,主观评价的方法。

肌松药作用的监测

肌松药作用的监测

肌松药作用的监测肌松药是一类常用于麻醉手术中的药物,通过阻断神经肌肉信号传导,使患者的肌肉松弛,达到手术需要的效果。

但是,肌松药也具有一定的潜在风险,因此需要对其作用进行监测,以保证手术的安全和有效性。

一、神经肌肉传导监测:肌松药的主要作用是阻断神经肌肉接头的神经肌肉传导,使肌肉松弛。

在手术过程中,可以通过监测肌肉的反应来评估肌松药的效果。

常用的监测方法包括肌电图(EMG)、人工触发肌电传导监测(TOF)等。

这些监测方法可以通过测量肌肉的电活动来判断肌松药的作用程度,从而调整肌松药的剂量。

二、呼吸监测:肌松药能够通过阻断呼吸肌肉的神经肌肉传导,导致呼吸肌肉麻痹,从而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

为了保证患者的呼吸安全,需要进行呼吸监测。

常用的呼吸监测指标包括呼吸频率、氧饱和度(SpO2)等。

通过对呼吸监测指标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呼吸功能异常,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进行辅助通气等。

三、血压、心率监测:肌松药的应用可能会导致循环动力学的变化,如血压的下降、心率的改变等。

为了及时发现和处理这些循环动力学的变化,需要进行血压、心率监测。

常用的监测方法包括无创血压监测、心电图(ECG)等。

通过对血压、心率的监测,可以判断循环动力学的变化,及时调整药物的使用和剂量,保证患者的循环稳定。

四、肌张力监测:肌松药的应用会导致患者的肌肉松弛,为了评估肌松的程度和调整肌肉松弛药的剂量,需要进行肌张力监测。

目前,常用的肌张力监测方法包括神经肌肉电刺激监测、加权肌张力监测等。

通过对肌张力的监测,可以判断肌松的程度,及时调整肌松药的使用和剂量。

总之,监测肌松药的作用是保证手术的安全和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监测神经肌肉传导、呼吸、血压心率以及肌张力等指标,可以评估肌松药的作用程度,及时调整药物的使用和剂量,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功能的稳定和安全。

在肌松药的应用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监测并及时调整相关参数,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肌松药的临床应用和肌松监测

肌松药的临床应用和肌松监测
选择合适的肌松药物
根据不同手术和患者情况,通过肌松监测结果,医生可以选择更加合适的肌松药 物,提高手术效果。
预测和预防肌松药物的并发症
预测肌松药物过量风险
通过实时监测肌肉松弛程度,医生可以及时发现肌松药物过量的迹象,从而采取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 生。
及肌松药物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如呼吸抑制、心律失 常等。
肌松药的临床应用和肌松 监测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CATALOGUE
目 录
• 引言 • 肌松药的临床应用 • 肌松监测的方法和指标 • 肌松监测的临床意义 • 肌松监测的未来发展
01
CATALOGUE
引言
肌松药的定义和作用
01
肌松药是一种用于抑制神经肌肉 传导的药物,通过阻断神经信号 传递到肌肉,使肌肉松弛。
02
CATALOGUE
肌松药的临床应用
手术麻醉
手术麻醉过程中使用肌松药可以有效地抑制患者的自主呼吸,使手术操作更加顺利 ,减少手术并发症。
肌松药可以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减轻手术过程中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在全身麻醉过程中,肌松药可以辅助其他麻醉药物,使患者快速进入麻醉状态,缩 短手术时间。
治疗。
在呼吸机治疗过程中,肌松药可 以减轻患者的呼吸肌疲劳和疼痛
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肌松药还可以协助呼吸机治疗过 程中的其他治疗措施,如肺复张
、气道管理等。
神经肌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对于神经肌肉疾病患者,肌松药可用 于诊断和治疗,如重症肌无力、肌无 力综合征等。
在治疗神经肌肉疾病时,肌松药可以 缓解患者的肌肉疼痛和痉挛症状,提 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02
肌松药在临床上的应用广泛,主 要用于手术麻醉、重症监护、呼 吸机辅助呼吸等领域。

肌松药的规范应用与拮抗及监测(nxpowerlite)

肌松药的规范应用与拮抗及监测(nxpowerlite)

特殊人群用药
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等特殊人群使用 肌松药时需特别注意用药安全,根据患者 病情和药物性质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
禁忌症与慎用情况
对于存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重症肌无 力等疾病的患者,应谨慎使用肌松药, 避免加重患者病情或引发不良反应。
03
肌松药拮抗策略
拮抗剂种类及作用原理
胆碱酯酶抑制剂
通过抑制胆碱酯酶,减少乙酰胆碱的水解,从而增加突触间 隙中乙酰胆碱的浓度,拮抗非去极化肌松药的作用。
06
总结与展望
本次项目成果回顾
1 2 3
肌松药使用规范制定
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我们成功制定了肌松药的 规范应用指南,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明确的用药指 导。
拮抗剂应用方案优化
针对肌松药的拮抗问题,我们进行了大量实验和 数据分析,提出了优化的拮抗剂应用方案,有效 提高了拮抗效果。
监测方法改进
在肌松药使用过程中,我们改进了监测方法,采 用了更加灵敏、准确的监测技术,确保患者用药 安全。
给药途径及时间选择
给药途径
肌松药可通过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等途径给药,需根据药物性质和患者情况选 择合适的给药途径。
给药时间
肌松药的给药时间需根据手术进程和患者情况灵活调整,通常在麻醉诱导后或 手术开始前给予。
联合用药注意事项
药物相互作用
肌松药与其他药物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如与 抗生素、利尿剂等合用可能增加肌松药的毒 性反应,需加强监测和调整用药方案。
加速度仪法
利用加速度仪测量肌肉收 缩时产生的加速度变化, 间接反映神经肌肉传导功 能。
机械测定法
通过测量肌肉收缩时产生 的力量或位移,评估神经 肌肉传导功能。
药效学评价指标解读
0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肌松药作用得监测现代全麻包含了全身麻醉药,麻醉性镇痛药与肌肉松弛药。

肌松药得应用,对维持适当麻醉,避免麻醉过深所导致得生理干扰、为手术提供安静术野与良好得操作条件,增加机体对气管插管得耐受具有不可替代得作用,已成为现代全麻得三要素之一。

但就是多年来,临床评价肌松药得标准多以临床征象为主,如睁眼、抬头、举臂、吐舌、潮气量及吸气负压等试验,因影响因素多,且很不精确,英实验结果评价肌松作用有很大局限性,故并不可靠.许多文献报道,可采用神经刺激器等进行肌松药得监测,有些可达左性,有些指标具有左量意义,对临床合理应用肌松药有很强得指导意义。

一、全麻期间肌松监测得意义(1)决左最佳得气管内导管插管时机。

(2)维持适当得肌松,保证对气管内插管得良好耐受.为术者提供松弛,安静得术野,保证手术并阶段顺利进行,尤英精细手术得进行。

(3)避免琥珀胆碱过量,并对其用量过多引起得II相阻滞作出正确诊断。

(4)合理使用药物,可节省肌松药量.(5)决定肌松药逆转得时机及拮抗药得剂量。

(6 )指导肌松药得使用方法与追加肌松药得时间.(7)对术后呼吸功能不全进行原因得鉴別,确诊就是否存在肌松药得残余效应,及决定最佳拔管时机。

二、肌松药作用得监测方法1。

神经刺激器就是临床上常规应用得肌松药作用监测仪,要求操作简单,轻便,安全可靠。

脉冲宽度0、2-0、3ms,单相正弦波,电池使用时间长.理想得神经刺激器应为桓流, 呈线性输出。

输岀电压300-40 0 V,当皮肤阻抗为0-2、5千欧姆时,输出电流25-5 OmA, 最大电流6 0- 8 0m Ao但末梢较冷时•皮肤阻抗增大(>2、5-5千欧姆),则输出电流减少, 对刺激得反应降低,为克服上述缺点,神经刺激器应有电流指示及低电流报警,避免判断错误。

远端电极放在近端腕横纹1cm尺侧屈腕肌梯侧,近端电极置于远端电极近侧2-3 cm处. 对尺神经刺激,产生拇指内收与余四指屈曲,凭视觉与触觉估计肌松程度。

此方法系客观指标,主观评价得方法.2 0加速度仪为新型神经肌肉传递功能监测仪•基本原理根据牛顿第二左律,即力等于质疑与加速度得乘积,公式为f=ma,因质屋不变,力得变化与加速度呈正比,即加速度可反映力得变化。

测立时将微型加速度换能器,固左于拇指端腹侧,将刺激电极置于尺神经体表处,刺激方法与神经刺激器相同,技术要求恒流60mA.阻抗小于5千欧姆,脉冲信号4、2- 4、3ms。

当尺神经受刺激后,拇指移位换能器转换为电信号,输入加速度仪进行分析,可自动显示各项参考数并有图像与数据,以及趋向与打印。

加速度仪监测神经肌肉功能得精确度与机械测左相似•而且换能器不易受外界影响,操作简单、方便,就是可用于临床及临床科研工作得极好工具.3.肌机械图(MMG )对腕部尺神经行超强刺激,用力移位换能器能测泄拇收肌或外展小拇肌产生得收缩力,转换成电信号,经放大后显示在荧光屏上或打印记录。

为测量准确并重复性后,需加一泄得前负荷(50- 3 00g),以使肌肉在收缩前处于等长状态.若前负荷低或没有前负荷.均可使肌肉产生得收缩力降低,影响测定得准确性。

该方法主要用于临床研究.4。

肌电图(MEG) 诱发MEG就是观察与记录肌肉得复合动作电位,评左相应肌电反应。

电极可放在手部、腕部、前额或足底。

但以刺激之神经为主,测左反应振幅与肌电活动得积分,代表运动单位肌电反应得总与。

MEG主要用于科研与教学.测左肌电部位相对较多,准确性虽高,但不及肌机械图。

因MEG测左得不就是肌肉产生得收缩力,而就是产生收缩力之前得电活动,可用于婴幼儿。

三、电刺激得类型与方式1.单次颤搐刺激(s i ngle twic h stimulation) 刺激频率0、1 —1Hz,刺激时间0、2ms.—般每隔10秒刺激一次,也可每秒刺激一次,以便使神经肌肉终板功能恢复至稳左状态。

刺激频率越快,肌肉收缩幅度降低越明显,储存得乙酰胆碱消耗也越快。

衰减与频率呈正比。

单次濒搐刺激需在用肌松药测怎反应对照值,用药后得测左值以对照值得百分比来表示神经肌肉功能得阻滞程度•苴优点就是简单,可用于淸醒病人,并可作重复测试。

缺点就是敏感性差,终板胆碱能受体有75% — 80%被阻滞时,颤搐反应才开始降低,90%受体被阻滞时才完全消失。

故单次颤搐刺激恢复到对照值水平时。

仍有可能存在非去极化肌松药得残余作用。

2.四个成串刺激(train o f four s t i mulatio n, TOF) TOF又称连续4次刺激,频率2 Hz,每次0、5 ms得四个超强刺激,波宽0、2-0. 3ms、,每组刺激为2秒,两个剌激之间相隔12秒,以免影响4次颤搐刺激得幅度。

在给肌松药之前先测定对照值,4次反应濒搐幅度相同,即TOF(T4/T1)=1. 0.用非去极化肌松药与琥珀胆碱引起1 I相阻滞时,出现颇搐幅度降低,第四次颤搐反应(T4)首先发生衰减,第一次颤搐反应(T1)最后发生衰减,根据TOF比值,判断神经肌肉接头部位功能阻滞类型与深度。

T4消失表明阻滞程度达75%,T3 与T4消失阻滞程度分别达到8 0%与9 0%,最后T 1消失,表明阻滞达1 0 0%程度.如4次颐搐都存在则表而阻滞程度不足75%,去极化肌松药阻滞时,使4次颤搐反应幅度同时降低, 但不发生顺序衰减,如剂量过大,可发生II相阻滞,T4/T 1比值小于50%并有强直后增强现象.TOF就是临床应用最广泛得刺激方式,可在淸醒时取得对照值•即使没有对照值,也可直接读数,同样有临床指导意义。

3•强直刺徽(tetanic st i inula tion)当刺激频率增加时,肌肉可发生强直收缩,目前临床上采用50H z持续5秒得强直刺激。

其所诱发得肌肉收缩力量相当于人类自主用最大力疑所能达到得肌肉收缩强度。

大于50Hz则肌肉不能迅速作出反应,非去极化阻滞及琥珀胆碱引起II相阻滞时,强直刺激开始,神经未梢释放大量乙酰胆碱诚,神经肌肉功能阻滞被部分拮抗.肌肉收缩反应增强,岀现衰减现象(fade)o衰减程度取决于神经肌肉功能阻滞得深度,刺激频率与次数。

停止强直刺激后,乙醜胆碱得合成量增多,颤搐反应增强,称强直后增强(post -titan ic pot e n t i a t io n )。

但在部分非去极化阻滞时,应用强直刺激后,因乙酿胆碱得合成与消除率加快,肌颐搐幅度可增强一倍以上,即谓强直后易化(post-tit a nic f aci 1 i t a tion, PTF)现象。

4.强制刺激后计数(p o s t— t itanic cou n t stimulati o m , PTC) 当肌松药作用使TOF与单次颤搐刺激反应完全消失时,在此无反应期间,先给III z单次颐搐刺激, 然后用5 0Hz 强宜刺激5秒,3秒后用1Hz单次刺激16次。

记录强直刺激后单次颤搐刺激反应得次数,称PTC o PTC 与T 1开始出现时间之间得相关性很好,就是较深度肌松得良好指标,并可预计神经肌肉收缩功能开始恢复得时间。

5.双爆发刺激(double burs t stimu 1 a tion, DBS)连续2 组0、2m s 与频率50H z得强直刺激,每两次间隔20m s,两组强直刺激间相隔7 5 0m s,称D DS。

如两次短阵强直刺激有3个脉冲,则称谓D BS3、3。

但也有学者研究DBS3、2及DBS 4. 3 .DBS得衰减与TOF得比值密切相关,应用DBS可在较深肌松条件下评价神经肌肉传递功能得状况。

临床上应用DBS还可用于没有记录装置时能更敏感地用拇指感觉神经肌肉传递功能得恢复程度。

四、肌松药作用监测得临床意义可指示肌肉松弛程度。

判断肌松恢复过程•监测非去极化肌松药阻滞与恢复过程。

主要应用TOF监测,一般从注药到TOF完全消失为起效时间,TOF消失期间为无反应期,T1消失为中度阻滞,注药到T4岀现为T1高度25%恢复,T1高度25%—75%得时间为恢复率或称恢复指数.TO F仅有一次反应为90%—9 5%阻滞.TO F四次反应都出现,指示神经肌肉传递功能60%—95%恢复。

在没有记录得情况下,目测或用拇指感觉不能精确地估计起效与恢复时间,其价值只能监测肌松药用量过多,不能完全排除肌松药得残余作用。

琥珀胆碱双相阻滞:(1)I相阻滞,静注琥珀服碱0、5-1、5mg/kg后.产生典型得去极化神经肌肉功能阻滞。

TOF 与强直刺激反应无衰减,也无强直后易化现象。

(2)I I相阻滞,血浆胆碱脂酶异常,用大剂量琥珀胆碱及正常患者持续静滴琥珀胆碱过量,可发生非去极化II相阻滞,又称脱敏感阻滞.TOF及强直刺激反应发生衰减,并出现强至后易化现象.用琥珀胆碱持续静滴时,TOF监测可避免用量过多•胆碱脂酶正常得病人发生II相阻滞,可谨慎地用新斯得明拮抗,但胆碱脂酶异常者拮抗无效。

PTC得临床意义:(1 )判断非去极化肌松药得阻滞深度。

一些复杂精确得外科与眼科手术,必须防止病人突然移动,应维持PTC=0,保证没有咳嗽与呃逆,横纹肌完全麻痹。

(2)指导非去极化肌松药得连续输注。

根据PTC数目调整输注速度。

PTC数目减少表示阻滞深度增加.PTC<10,TOF消失,PTC 5-10,可保证适当深度得阻滞。

(3 )了解肌松作用恢复时间,以便及时追加药物或使用拮抗药。

五、肌松药作用监测得注意事项1。

选择适当得刺激方法如麻醉诱导时常选用单次颤搐与TO F,手术期间中度阻滞及恢复期间用TOF监测,如需深度阻滞则采用PTC.在恢复室病人应用TOF与DBS O2。

熟悉监测仪得性能多数情况下应用神经刺激器,目测或拇指感觉以主观判断肌松程度。

但应备有能记录得神经肌肉传递功能分析仪,这在肝肾疾患、神经肌肉病变、肌松药持续输注得病人尤为适用。

3.电极安放部位必须正确用酒精淸洁皮肤,并可涂电极胶,使皮肤阻抗小,刺激后可取得良好反应,使结果正确可靠。

刺激部位以尺神经最常用•也可选用股后神经、腓总神经及而神经。

4,先测定对照值在使用肌松药前先测左单次颤搐刺激与TOF反应得对照值,以了解肌松程度及恢复期。

应注意在患者入睡后再测左基础值,以免引起不舒服得感觉。

5.注意其她因素对肌松作用得影响对有可能发生神经肌肉功能阻滞延长得病人,应加强肌松作用监测,并注意全麻药、局麻药、抗生意等与肌松药得相互作用,还应注意体温、肝肾功能、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等其她多种因素可能对肌松效应产生得影响,对监测结果作岀正确分析与判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