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恢复室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复苏室管理制度及要求4.7.5.1

复苏室管理制度及要求4.7.5.1

4.7.5.1现在全身麻醉已广泛用于临床,而复苏期的观察与护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是保证患者的安全,加快患者的周转,平稳地渡过麻醉苏醒期及早康复的保证。

复苏室管理制度及要求一、复苏室属于麻醉科领导,24小时开放,由麻醉医师继续负责他所操作的手术麻醉病人,直到完全恢复,再根据恢复情况转回原病房或外科监护病房。

二、复苏室应紧靠手术室,既方便麻醉医师和外科医师的抢救,也方便在必要时还可迅速返回手术室作抢救治疗。

三、复苏室的床位数,一般按与手术台数1:2设置,或按手术人次24小时内每4次手术设复苏病床1张。

以每病室3~6张床为宜。

四、复苏室的建筑设计要求包括空间面积、空气调节、电源插座、中心供氧和吸引、通气采光、清洁卫生和预防感染等内容,与监护病房相同。

五、复苏室的监测设备、治疗用具、急救药物等都根据麻醉复苏要求配备,病床必须安有车轮,以便随意推动。

六、复苏室业务技术管理1.必须配备有经验、有技术的高素质护士,具有扎实的临床护理基础,还要了解麻醉药、肌松药、麻醉性镇痛药的药效学,掌握各种监测方法,熟练地施行气管插管、心脏复苏、心律失常诊断和常规治疗,并能正确地使用呼吸器等特殊技术操作。

2.要配备1名护士长负责统一安排护理组织工作。

3.手术病人拔除气管导管送到复苏室后,麻醉医师必须向护士介绍病情,其内容要包括:(1)病人施行的是什么麻醉方法,手术操作过程情况如何;(2)病人在麻醉过程中应用过哪些麻醉药、肌松药和麻醉性镇痛药;(3)手术过程中病人的变化情况如何,有否出现过险情;(4)手术过程中的失血量,以及输血、输液补充情况、尿量变化情况;(5)作过哪些药物处理;(6)术后估计可能会发生哪些并发症。

4.麻醉医师必须在开出医嘱后,向护士说明自己的去向。

七、复苏室管理主要内容1.呼吸系统并发症,特别是通气量不足、气道阻塞、低氧血症、高二氧化碳血症、支气管痉挛、呼吸窘迫综合症、呕吐物误吸等;2.循环系统并发症,特别是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脏骤停、高血压等;3.其他并发症,特别是继发性出血、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凝血机制障碍、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肝肾功能衰竭、颅内出血、应激性溃疡、多器官系统衰竭、胃肠功能紊乱、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褥疮等。

麻醉复苏室工作制度

麻醉复苏室工作制度

麻醉复苏室工作制度麻醉复苏室在麻醉科主任领导下,由分管主治医师与手术室护士长共同管理,麻醉复苏室周一至周六白天开放。

周日及夜间急诊手术由 ICU 病房兼管麻醉复苏期监护工作。

基本管理制度流程:一、麻醉恢复室设 10 张床,每张床配置监护仪、供氧及吸引装置,配备有合乎要求的呼吸机、除颤仪。

二、每天安排一名麻醉医生负责麻醉复苏室监护治疗,具体由麻醉复苏室护士管理呼吸支持、监护等治疗工作,并记录麻醉复苏室病人重要体征情况,以特护要求填写。

三、工作流程,PACU 开放时间 8:00–17:00,护士8:00–9:00 检查抢救车内物品,清点麻醉恢复室物品,检查抢救仪器,凭前一天处理到麻醉科总务护士处领取药品,检查呼吸机监护仪等备用。

四、每日常规准备急救药品。

五、病人由麻醉医师、手术护士共同送入麻醉恢复室,麻醉恢复室护士与麻醉医师共同接受病人。

六、所有进入麻醉恢复室的病人必须监测 ECG、SPO2。

(一)BP 记录时间间隔为 0min–5min–15min–30min–1h,病人平稳后改时间间隔,特殊病人必须监测体温。

(二)观察意识、瞳孔、呼吸情况。

麻醉未醒病人头后仰偏向一侧,儿童及婴幼儿肩下垫小枕,保持头稍后仰。

(三)清醒病人,若无禁忌,应抬高床头 10–15 度。

(四)下肢静脉曲张病人患肢抬高 10–20 度。

(五)保持病人身上各种管道通畅,连接可靠,并妥善固定,引流物的色、量、性状,要注意观察。

(六)病人安全护理,带气管导管病人和烦躁病人必须用约束带固定,防止病人自行拔出脱落等。

七、以特护要求详细记录监护治疗过程。

八、病人出现下列情况,应立即通知上级麻醉医师或手术医生。

(一)R<10 次或>35 次节律异常,口唇发绀,呼吸困难,出现三凹征。

(二)吸氧状态下 SP02<95%。

(三)喉痉挛,病人兴奋、激动,SP02↓,尖叫或啼哭,有呼吸动作而无呼吸音,腹肌参与呼吸。

(四)腹膜刺激征明显,引流量增多,BP↓、T、HR↑。

麻醉恢复室管理制度

麻醉恢复室管理制度

麻醉恢复室管理制度目的:麻醉恢复室是密切观察麻醉病人苏醒的场所,对手术、麻醉后危重病人进行监测治疗,及时观察病情变化,提高手术麻醉后病人的安全性。

手术后由于麻醉药、肌松药和神经阻滞作用尚未消失,常易发生呕吐、误吸、缺氧、高碳酸血症、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常导致心血管功能与呼吸功能紊乱。

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的正规运作,大大提高了手术病人围麻醉期安全,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麻醉科工作效率,缩短连台手术等候时间,增加手术床位周转率。

范围:适用于麻醉科工作人员1 .麻醉后恢复室是对手术结束后的患者进行短时间严密观察和监护的场所,是保证患者麻醉后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的关键环节。

2 .麻醉恢复室由科主任领导,日常监测治疗工作由值班麻醉医师和麻醉护士负责。

值班麻醉医师负责制定患者的监测、治疗计划,并与主管医师共同决定是否转送普通病房或ICU o麻醉科负责对麻醉复苏室的医护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与考核。

3 .麻醉恢复室主要接收全麻结束后尚未清醒,或呼吸通气功能恢复不全、循环功能不稳定的患者。

由麻醉医师决定患者入或出麻醉恢复室,并负责患者的病情监测与诊治。

麻醉恢复室入室范围(患者转入标准)为:3.1 全身麻醉结束后尚未清醒,或虽已基本清醒但肌力恢复不满意的患者。

3.2 高龄、婴幼儿、危重和麻醉后生命体征不平稳的患者。

3.3 神经阻滞麻醉后发生意外情况,或术中使用大量镇静镇痛药物、有迟发性抑制危险的患者。

3.4 特殊病情手术后需要在手术室环境暂时监测、治疗的患者。

4 .工作规范4.1 交接班患者进入复苏室,复苏室值班麻醉医师和负责该患者的麻醉医师交接班,包括病情、术中输液、输血及用药,检查手术伤口包扎情况、引流等。

保证静脉通道输液通畅。

4.2 循环呼吸系统监测继续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电图。

严密观察全麻术后患者的肌力、呼吸幅度和呼吸道通畅情况。

已拔除气管插管者,给以面罩或鼻导管吸氧。

未拔除气管导管者,严密观察呼吸频率、分钟通气量、氧浓度、气道压,保证有效通气。

麻醉恢复室(PACU)管理制度

麻醉恢复室(PACU)管理制度

麻醉恢复室(PACU)管理制度
一、麻醉PACU入室标准
1、术后神志、呼吸和保护性反射未恢复正常的全麻病人,
2、术中病情不稳定的病人。

二、麻醉 PACU 出室标准
1、全麻患者Steward评分(见表1)>4分或Aldrete评分(表2)不低于9分方可转出恢复室;
2、凡术后在恢复室用过镇静剂、镇痛药的病人,用药后至少观察30分钟,方可转出恢复室;
3、如病情严重或出现呼吸并发症,仍需呼吸支持或严密监测治疗者应在呼吸支持或监测的条件下转至ICU。

三、麻醉PACU交接班制度
1、病人入PACU时,由麻醉医生、巡回护士护送,二者承担麻醉复苏期间的管理。

并在麻醉恢复记录单上签字。

2、将病人转运至病房时,麻醉医生、巡回护士应与手术者及病房护士进行血压、血氧饱和度、药品、物品、血液制品的交接及核对,并实施交接签字。

3、患者复苏时间超过1小时,麻醉医生、巡回护士应将患者护送至ICU进一步观察治疗。

四、麻醉PACU气管导管拔管指征
1、神志恢复,循环系统功能稳定,肌松残留作用消失。

2、呼吸恢复良好,咳嗽,吞咽反射存在。

3、呼吸频率:成人14—20次/分,潮气量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双肺呼吸音无异常,脱离呼吸机无缺氧现象。

4、呼唤病人有反应:睁眼、皱眉、张口、摇头、举手等。

5、必要时查血气分析综合判断。

要求SpO2(吸空气时)达95%以上及PaCO235-45mmHg。

麻醉恢复室工作制度

麻醉恢复室工作制度

麻醉恢复室工作制度一、工作职责1.麻醉恢复室负责麻醉患者的迅速恢复和临床监护工作,确保患者安全。

2.负责实施饮食管理、心理关怀和康复指导,加强患者的恢复与护理。

3.配合麻醉科进行各种麻醉技术的支持和辅助工作。

二、工作时间1.麻醉恢复室需要24小时运作,除非特殊情况,否则不得停止工作。

2.按照医院的规定,制定轮休制度,保证人员充足并确保工作质量。

三、人员配置1.根据麻醉恢复室的工作规模和患者数量,合理安排人员配置。

2.保证麻醉恢复室内设有合格的临床医生、护士和技术人员。

四、工作流程1.接收患者:对于接收的患者,要核对相关信息并进行初步评估,确保患者身体安全。

2.监测与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监测和治疗,保持生命体征的稳定。

3.恢复指导:对麻醉恢复的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包括饮食、活动和心理护理等。

4.病情记录: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详细记录,包括监测数据和治疗过程等,以便于医生查看。

5.工作交接:在交班时要进行详细的工作交接,确保患者的连续护理工作。

五、设备管理1.定期检查麻醉恢复室内的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作。

2.配合医院设备管理部门进行设备维护和维修。

3.保证设备使用安全,遵守操作规程,加强设备的消毒和清洁工作。

六、安全与卫生1.严格贯彻手卫生制度,做好个人和环境卫生管理。

2.定期召开安全会议,对工作中出现的不安全问题进行讨论和解决。

3.确保麻醉恢复室内的消防设施齐全,进行定期消防演练。

七、患者隐私与机密保护1.麻醉恢复室工作人员要维护患者的隐私权和机密保护,严禁私下透露患者的隐私信息。

2.保护患者的隐私信息,如病历、检查结果等,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保密处理。

总之,科学合理的麻醉恢复室工作制度对于保证患者的安全和有效地开展工作至关重要。

通过明确工作职责、合理安排人员和设备、严格遵守相关制度,可以提高麻醉恢复室工作效率,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希望以上建议对于制定麻醉恢复室工作制度有所帮助。

麻醉恢复室(PACU)管理规定

麻醉恢复室(PACU)管理规定

麻醉恢复室(PACU)管理制度
一、麻醉后监护室是麻醉科实施全程管理的重要环节,其主要工作职责是保证麻醉后病人安全返回病房。

二、麻醉科主任负责PACU的组织领导工作,安排中级以上的麻醉医师和护师以上的护理人员共同承担PACU的日常医疗和管理工作。

PACU应配备专职护士,从事PACU病人的监测和护理。

三、全麻病人、硬膜外麻醉平面在T5以上及病情不稳定的病人,由施行麻醉的医师护送至PACU继续观察。

隔离病人应参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执行。

四、施行麻醉医师应向PACU医师、护士交班下列内容:
1、麻醉方法、手术名称。

2、麻醉药、肌松药、血管活性药物等术中用药情况。

术中出入量(出血量、尿量、补液量、输血量)。

3、术中病情特殊变化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防范措施。

4、交代麻醉、手术后即时医嘱。

五、PACU护士须常规检查药品、器械用具,要求药品齐全,器械功能完好。

六、病人进入PACU后PACU医师应即刻观察和施行各项监测并记录,与施行麻醉医师共同对出、入室病人(清醒度、循环、呼吸、肌力、肤色)评分,以后视病情记录监测内容,病人发生变化或不稳定,须及时处理并记录。

如遇重大变化,在进行初步处理的同时,通知施行麻醉的医师或科主任共同处理。

如有他科情况,即请有关医师会诊、处理。

七、严格掌握病人回病房标准,并护送病人返回病房和床头交班。

麻醉恢复室管理制度与规范

麻醉恢复室管理制度与规范

麻醉恢复室管理制度与规范一、麻醉恢复室管理制度(一)严格遵守各项规程制度1、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针对麻醉恢复室的特殊工作要求,应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包括值班制度、急救制度、清洁消毒制度、护理管理制度等。

只有制度规范,才能保证人员行为规范。

2、落实手术室运行规程麻醉恢复室是与手术室相连的重要环节,需要与手术室严格衔接,对手术病人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控和护理。

因此,麻醉恢复室应按照手术室运行规程,做好相关工作。

3、保证院内各科之间的协调配合麻醉恢复室是紧密联系手术室、病房等科室的重要部门,必须与其他科室密切配合,完成病人的转运和护理工作。

(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管理1、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麻醉恢复室是一个对专业技术人员要求较高的部门,对于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学习需求应加强管理。

鼓励技术人员参加相关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提高专业水平。

2、严格管理专业技术人员对于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应做到严格,要求他们认真负责,严格遵守手术室各项工作规程和纪律,确保工作质量。

(三)加强设备维护和管理1、建立设备管理制度麻醉恢复室的设备是保证工作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对于设备的维护和管理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定期进行设备检查和维护。

2、加强设备使用培训麻醉恢复室的工作需要借助各种设备进行,对于专业技术人员需要加强设备的使用培训,熟练掌握各种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要领。

(四)保障患者安全1、落实术前准备工作在患者进入麻醉恢复室前,需要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包括核对患者信息、术前检查和准备相关设备等。

2、做好术后监测和护理患者手术后进入麻醉恢复室,需要做好术后监测和护理工作,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各项指标,确保患者安全。

3、加强感染控制和预防麻醉恢复室是感染风险较高的部门,需要加强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保证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二、麻醉恢复室管理规范(一)严格遵守工作纪律1、严格按照规定操作麻醉恢复室工作人员需要严格按照相关工作规定操作,不得擅自行动,确保工作的规范和有序。

麻醉复苏室(恢复室)PACU规章制度

麻醉复苏室(恢复室)PACU规章制度

患者转入、转出标准与流程一.麻醉后恢复室的工作规范(一)概述麻醉后恢复室是对麻醉后病人进行严密观察和监测,直至病人完全清醒,生命体征恢复稳定的病室。

全麻病人,硬膜外平面在T5以上以及病情不稳定的病人,均需送麻醉恢复室观察治疗。

一般白天开放,急诊生命体征不稳定者可转重症监护室()继续治疗。

恢复室在麻醉科主任的领导下工作,日常监测治疗工作由麻醉科医师和护士负责,麻醉科医师负责制定该病人的监测和治疗计划,并决定是否转送普通病房或的指征。

(二)工作内容1、定期进行药品和物资和监护仪设备的检查,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2、病人由手术室护士和麻醉师推入苏醒室,共同交接。

3、病人由手术室转往恢复室的过程中,麻醉科医师负责维持病人呼吸及循环功能的稳定。

4、病人安置稳定后,立即建立常规监测及治疗。

包括心电图、血压、脉搏、血氧饱合度;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输液或输血;保留气管插管及呼吸功能未恢复者,应以呼吸机扶助或控制呼吸。

5、麻醉科医师向值班医师和护士交班,包括如下内容。

(1)病人姓名、年龄、现病史和既往史及治疗情况等术前相关情况、麻醉方式及手术方法等等。

(2)麻醉用药。

包括术前用药、麻醉诱导及维持药、麻醉性镇痛药物和肌松药的用量及最后一次用药时间和剂量、拮抗药及其他药物。

(3)手术中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呼吸、尿量和体温等)情况,有无险情或重大病情变化等等,术中失血量、输液、输血量、尿量。

(4)麻醉和手术的异常情况及其处理,如插管困难、支气管痉挛,改变或血流动力不稳定、异常出血等。

经过何种治疗性药物或措施处理,效果如何。

(5)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处理措施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转出计划。

6、值班医师应全面检查病人并对麻醉后恢复情况作出评价,主要集中在神志、呼吸道及肌力的恢复。

并将患者妥善固定,以免摔伤或擅自拔除各种导管。

7、恢复室病人管理内容(1)所有病人必须监测、、、2,特殊病人监测体温。

(2)观察意识状态。

(3)观察呼吸、颜面与口唇颜色,保持呼吸道通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3.6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处理措施。
4.2.3.7转出计划:根据患者情况提出出PACU的去向。
4.2.4负责麻醉的医师交班后离开PACU前,应获取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数据,确认患者病情稳定方可离开。
4.2.5PACU医师应全面检查患者并对麻醉后恢复情况作出评价。
4.2.6患者入室应连续监测血压、脉搏、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及神志恢复情况,每10分钟记录1次。病情不稳定者随时测量,及时记录,及时汇报恢复室医师进行处理。
4.3.4.3.循环系统标准
心率、血压波动幅度不超过麻醉前水平的20%并维持稳定30分钟以上;心电图表现无明显的心律失常和ST-T改变或恢复到术前水平。
4.3.4.4.椎管内麻醉后,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已有恢复,麻醉平面在T6以下,超过最后一次局麻醉加药1小时以上,呼吸循环功能稳定,不须用升压药。
4.3.4.5术后在恢复室用过镇静、镇痛药的患者,用药后至少观察30分钟以上,方可转出恢复室。
4.3.3门诊手术患者,病情不稳或需短期观察者可转入恢复室观察。
4.3.4PACU转出标准
4.3.4.1中枢神经系统标准
术前神志正常者意识恢复,神志清楚,能完成指令性动作;定向能力恢复,能辨认时间和地点;肌张力恢复,平卧抬头能持续10秒以上。
4.3.4.2.呼吸系统标准
自行保持呼吸道通畅,吞咽及咳嗽反射恢复;通气功能正常,呼吸频率为12-20次/min,PaCO2在正常范围或达术前水平,吸入空气条件下PaO2高于70mmHg,或SpO2高于95%。
2
1
0
意识
完全清醒
可唤醒
无反应
2
1
0பைடு நூலகம்
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
呼吸室内空气下氧饱和度>92%
需辅助给氧下维持氧饱和度>90%
即使辅助给氧下氧饱和度仍<90%
2
1
0
注:上述五项总分为10分,当患者评分≥9分时,,可考虑转出恢复室回病房。
4.1.8每张PACU床位都必须配备心电图、血氧饱和度、无创血压监测以及吸引、供氧装置,每张床位的设备带宽度应为1.2米以上。
4.1.9PACU内还需备有一台带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体温监测的监护仪,必要时使用。同时PACU内要备有抢救药品及设备。
4.2PACU工作管理流程
4.2.1患者由手术室转往恢复室的过程中,麻醉科医师负责维持患者呼吸及循环功能的稳定。
文件标题
麻醉恢复室管理制度
文件编号
MZ-ZD-2021-018-02
适用范围
麻醉科
制定部门/科室
麻醉科
拟稿人
审核人
1 目的
规范麻醉恢复室的工作流程,有利于及时判断和处理手术、麻醉并发症,减少医疗纠纷。患者苏醒更彻底,生命体征更稳定,大大提高了患者术后的安全性,并且使患者能平稳、无痛、舒适地度过麻醉恢复期。同时可以缩短接台手术等候时间,增加手术台的周转率,提高工作效率
4.2.7检查各种引流管(胃管、导尿管、胸管等)及静脉输注通路的功能状态,监测出入量及引流液颜色并记录。
4.2.8观察患者伤口是否渗血、渗液现象,并注意其颜色及数量。
4.2.9查看患者是否有因手术时体位摆放或电刀等原因导致皮肤损伤。
4.2.10注意患者保暖。
4.2.11防止患者发生坠床等意外。
4.2.12PACU内工作人员应保持肃静,绝对禁止大声讨论患者病情或谈笑。
4.1.4床位配备
三级乙等及以下医院:手术间数与PACU床位数之比应不少于3:1。
4.1.5医师配备及职责
必须配备中级以上职称的麻醉科医师至少1名,负责制定患者的监测和治疗计划。
4.1.6护士配备及职责。
PACU应配备专职护士,从事PACU患者的监测和护理工作。
三级乙等医院:PACU床位数与护士数之比应不少于2:1。
4.2.16当患者达到转出标准后或需要送往ICU继续治疗,应详细记录各种检查结果,将患者及所有病历记录送到普通病房或ICU。
4.2.17严格掌握患者回病房标准,转出PACU的患者,由PACU护士或麻醉科医师护送,并与病房或ICU交接班。
4.2.18门诊患者出室时,应告知麻醉后注意事项,患者必须在成年家属的陪同下离院,并不可自行驾驶交通工具。
4.2.22对隔离患者的消毒隔离工作,参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相关规定执行。
4.3PACU转入标准
4.3.1所有接受全身麻醉的患者、硬膜外麻醉平面在T6以上的患者、病情不稳定的患者、麻醉科医师认为有必要的患者,都必须转入恢复室观察。
4.3.2接受局部麻醉的患者,因病情需要,在手术医师或麻醉科医师认为有必要时应转入恢复室观察。
4.3.4.6无急性麻醉或手术并发症,如气胸、活动性出血等。
在患者出恢复室以前,应由PACU医师对患者苏醒程度作一总的评价,按《恢复室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当患者评分≥9分时,可考虑转出恢复室回病房;若评分<9分或有其他异常情况,经PACU医师评估后,应考虑转入ICU继续治疗。对于门诊、日间手术的患者,需按照《成人转出恢复室出院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当患者评分≥9分时,可在成年家属的陪同下离院。
4.2.13若有异常或怀疑患者有异常时,应立即通知负责麻醉的医师。
4.2.14患者发生变化或不稳定时,须及时处理并记录。如遇患者病情发生重大变化,在进行初步处理的同时,应立即通知负责麻醉的医师或科主任共同处理。如有其他专科情况,应即请有关科室医师会诊、处理。
4.2.15所有监测和处理情况都需记录在恢复室记录单上。
三级医院要求至少有主管护师以上职称护理人员1名。
PACU护士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和考核,要有气道管理、心肺复苏和呼吸机操作核合格记录。
PACU护士须常规检查抢救车内药品、抢救器械用具,要求药品齐全、器械功能完好,随时处于备用状态。
4.1.7PACU必须备有呼吸机或麻醉机,其数量与PACU床位数之比应不少于1:3,三级医院要求应不少于1:2。其中麻醉机必须配备1台。
4.2.3.2现病史和既往史及治疗情况。
4.2.3.3麻醉用药。包括术前用药、麻醉诱导及维持用药、麻醉性镇痛药物和肌松药的用量及最后一次用药时间和剂量、拮抗药及其他药物使用情况。
4.2.3.4术中失血量、输液输血量、尿量、体温等。
4.2.3.5术中异常情况如插管困难、支气管痉挛,ECG改变或血流动力不稳定、异常出血等,可能导致术后发生相关并发症,建议的防范措施。
4.2.19保证患者在运途中的安全是医护人员的重要职责。病情不稳定患者转运中需有氧供和循环监测。
4.2.20在转运途中发生患者躁动、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另外有可能出现电梯停电或出现故障等意外情况,护送人员均及时酌情处理。
4.2.21与病房护士口头交班,应交接内容:患者诊断、手术名称及麻醉方式;患者在术中及PACU的情况;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身上引流管、伤口部位、术中出入量;用血数量及备血余量。
附1:浙江衢化医院恢复室评分标准( Aldrete评分)
评估指标
分值
活动力
按指令移动四肢
按指令移动两个肢体
无法按指令移动肢体
2
1
0
呼吸
能深呼吸和随意咳嗽
呼吸困难
呼吸暂停
2
1
0
循环
全身血压波动幅度不超过麻醉前水平的20%
全身血压波动幅度为麻醉前水平的20%-49%
全身血压波动幅度超过麻醉前水平的50%
4.2.2患者进入恢复室安置稳定后,应立即建立常规监测及治疗,包括意识、肤色、心电图、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呼吸状况;同时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吸氧、输液或输血;保留气管插管及呼吸功能未恢复者,应辅助或控制呼吸。
4.2.3负责麻醉的麻醉科医师应向PACU医师、护士交班,包括如下内容:
4.2.3.1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方式、时间及麻醉方法。
2 参考文献
临床麻醉管理与技术规范(第二版)
3 名词定义
制定麻醉恢复室的日常工作流程及管理细则
4 内容
4.1PACU的组织形式和设备配置
4.1.1三级医院都应建立麻醉后恢复室。
4.1.2PACU的设计必须与手术区域紧密相邻。
4.1.3麻醉科主任负责PACU的组织领导工作,并安排中级以上职称的麻醉科医师和护师以上的护理人员共同承担PACU的日常医疗和管理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