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 5.3.2《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 同步练

合集下载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下5.3.2《近代前夜的危机》课件2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下5.3.2《近代前夜的危机》课件2

消极影响:阻碍了中国的发展,限制了对外贸 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使中国更加闭塞、停滞, 远离世界发展潮流。
三、社会危机
1、人口增长迅速,但土地兼并严重, 导致社会矛盾尖锐。
清代人口数变化
清代人均田地变化
2、政治腐败黑暗 3、武装力量大大削弱
4、各族人民起义 不断
比较中国与西欧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 和对外政策。
四、结论:
西欧 政治 经济 外交 军事 中国
思想文 化科技
比较中国与西欧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 和对外政策。
西欧 政治 经济 外交 军事 中国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自然经济,农耕文明 闭关锁国 骑射等老式武器
资产阶级革命建立民 主政体
工业革命,机器生产 殖民扩张 坚船利炮
思想文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文字狱、八股文禁锢 化科技 科学革命(思想启蒙 人们思想(文化专制)
(2)康熙统一台湾后,清政府重开四个港口, 允许外商来华贸易,对商品种类、数量严格限 制。 (3)乾隆时期,只剩广州一处海港通商,并 只能通过“广州十三行”统国政策会产生哪些影响? 积极影响: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 的自卫作用。
学习重点
1、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原因,表现,影响)
2、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原因,表现,影响)
3、社会危机(表现、影响) 4、结论:
一、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资料1 康熙帝视察苏州之后认为,当地从事农业的人少,从事工商 业的人多,民风奢华。他敦促当地官员努力纠正这种社会现象。雍 正帝认为,市场上多一个商人,田地里就少一个农民。他多次强调: “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末也。”
自然经济概念
二、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
1、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禁止同外国互通有 无的一种对外政策。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5.3.2《近代前夜的危机》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5.3.2《近代前夜的危机》教案新人教版

第三课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近代前夜的危机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明清经济发展、重农抑商、文字狱、官场作风等基础知识;通过阅读课文插图、地图和文字材料,培养分析问题能力;通过同时期东西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的对比,培养对历史现象的比较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从众多的材料中提炼信息,并把它们分类加工(按需选择)、“为我所用”,培养分析材料的能力;采用教师指导下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近代前夜的危机”的学习,明白固步自封、愚昧无知不可行,停滞在原有的成绩上不会进步,反而会落后,培养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清朝闭关政策的演变过程,认识到闭关政策是近代前夜危机的重要表现。

教学难点: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分析清朝统治者实施闭关政策的主要原因及历史影响。

教学过程1、清朝的夜郎自大。

清朝统治者之所以故步自封、夜郎自大,除了传统的自然经济比较稳定、不需要外来的商品就可以自给自足之外,历史上中国一直是周围一些国家臣属或朝贡的对象,统治者习惯了以“天朝大国”自居。

另外,康乾盛世也的确繁盛一时。

乾隆末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第一位,人口占世界1/3;农业、手工业、贸易、城市发展等都居于世界先进水平;对外贸易长期出超,以致英国迟迟不能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

在国内,上上下下更是都为盛世所陶醉,却没有注意到正是在同一个时间,在地球的另一端,尤其是英国却正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飞速发展。

2、闭关锁国的政策一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明朝中叶以后,实行闭关政策是为了防止倭寇和西方殖民者的侵扰。

清朝初年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是为了隔绝东南沿海的抗清武装。

乾隆时期限定广州一处海港通商,是担心外国人与沿海人民接触“滋扰生事”,威胁其统治。

可见,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直接原因是为了防范自卫,防范倭寇,防范明末抗清武装,防范西方殖民者。

而其深层的原因,则是由于上述夜郎自大的心理。

二是闭关锁国的大致过程。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下5.3.2《近代前夜的危机》课件4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下5.3.2《近代前夜的危机》课件4

图片反映的措施?
“闭关”原指关闭城门, 后来引申为断绝往来; “锁国”指像锁门似的把国 家关闭起来,不与外国往来。 “闭关锁国”指明清统治者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禁止同 外国互通有无的一种对外政 策。
合作探究
资料1:乾隆帝在答复英国使团通商的请求时说:“天朝物产丰盈, 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英使马戛尔尼邀 请大将军福康安观看自己随行卫队的欧洲火器操法,福康 安却说:“看亦可,不看亦可。这火器操法,谅来没有什 么稀罕!” 材料2 明朝中叶由于倭寇和西方殖民者的侵扰,明政府开始实行闭 关政策;清初实行严厉的海禁,将沿海居民内迁50里,是为了断绝 东南沿海对郑成功等抗清武装的联系和物资供应。
材料3:图5—3: 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归纳闭关锁国的原因?
禁止国人出海贸易
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 明清统治者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禁止同外国 互通有无的一种对外政策。
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1、闭关锁国政策实行的原因:
根本原因: 主要原因: 统治者以“天朝上邦”自居,自认为无须与外国通商买卖。 (统治者愚昧自大) 直接原因: 防范自卫(防范倭寇;防范西方殖民者;防范明末抗清武装) 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议一议:闭关锁国政策产生哪些影响?
积极影响: 在抵御西方殖民者侵略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消极影响 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使中国更加 闭塞、停滞,远离世界发展潮流。
“闭关锁国”带来的思考
唐朝 清朝 开明开放 闭关锁国 国力强盛 落后挨打
今天
……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社会危机的表现
1.土地兼并严重,人口迅速增长,人多地少,谋生 困难,这导致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清初为打击郑成功等沿海抗清力 量 “片板不准下海”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 5.3皇权强化与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  5.3皇权强化与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5.3皇权强化与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 归纳法是学习历史中常用的方法,刘涵同学归纳宋朝和清朝的对外贸易机构正确的是()A.宋朝(广州十三行)——清朝(市舶司)B.宋朝(市舶司)——清朝(广州十三行)C.宋朝(勾栏)——清朝(市舶司)D.宋朝(瓦子)——清朝(广州十三行)2. 权力逐渐集中于皇帝之手,这是元、明、清三代共有的一个趋势,这一趋势臻于极致的标志是()A.废除宰相制度B.设立锦衣卫C.设立廷杖制度D.设立军机处3. 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特许设立了一个对外贸易机构,负责承销外商进口货物,并管理外国商人。

这一机构是()A.宣政院B.内阁C.广州十三行D.军机处4. 中国古代皇帝与丞相的关系可以用拔河来形容。

皇帝和丞相分别在绳子的两端向着自己的方向拉,这种博弈中两者的权力达到了平衡。

下列皇帝中彻底打破了这一规则的是() A.秦始皇B.唐太宗C.宋太祖D.明太祖5. 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

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

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A.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书:“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B.闭关并非完全断绝往来,而主要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上。

C.清朝在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采取了闭关政策。

D.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

6. 秦朝“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清朝“大兴文字狱”,其根本着眼点在于( )A. 压制知识分子B. 有区别对待古代文化C. 加强君主专制统治D. 完善法律体制7. 乾隆年间只准开放一处对外贸易港口与国外贸易,这一处是( )A.广州 B.宁波C.厦门 D.南京8. 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A.秦在中央实行郡县制B.唐在地方推行三省六部制C.元在中央设行中书省D.明在各省设“三司”9. 清初曾厉行禁海,规定“片板不准下海”。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下5.3.2《近代前夜的危机》练习题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下5.3.2《近代前夜的危机》练习题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下5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史实按时刻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丝绸之路开创②实行闭关政策③郑和下西洋④鉴真东渡日本A.①④③②B.②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②【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上重大事件发生时刻的了解。

丝绸之路开创于西汉,鉴真东渡发生于唐朝,明初郑和下西洋,清朝实行闭关政策。

正确答案为A。

2. 乾隆二十二年,清廷下令关闭宁波等港口,仅留广州一处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统一经营治理对外贸易。

清朝实行的闭关政策是指() A.全面禁止对外贸易B.严格限制对外交易C.不许外国人来华D.禁止中国对外交往【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清朝闭关政策概念的了解。

清朝实行闭关政策,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并不是禁止对外贸易和交往。

正确答案为B。

3.台湾统一之后,康熙皇帝在与大臣的谈话中讲道:“先因海寇(郑成功),故海禁不开为是。

今海氛廓清,更何所待!”从中可知清初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是因为()A.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B.统治者无视商业利益C.防范西方列强的入侵D.抵御郑成功抗清力量【解析】本题考查清初实行海禁政策的要紧缘故。

通过材料分析,能够得出清初统治者实行全面的海禁政策是应对郑成功海外抗清力量的具体措施。

正确答案为D。

4.乾隆二十二年(1757)四月,英国商人洪仁辉第二次带领商船到宁波贸易。

乾隆皇帝担忧“洋船至宁波者甚多。

今后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粤省一澳门矣,于海疆重地,民风土俗,均有关系”,因此,下令实行“一口通商”政策。

这表明乾隆实行闭关政策的要紧缘故是() A.统治者法律意识欠缺B.防止清统治显现危机C.应对中外的不满情绪D.清政府自豪盲目自大【解析】本题考查清朝中后期实行闭关政策的要紧缘故。

材料要紧讲明乾隆皇帝因为担忧洋人来华贸易制造事端,从而关闭通商口岸。

正确答案为B。

5.清政府“申饬沿海一带文武各官,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将边海居人尽移内地”。

其阻碍是()①杜绝倭寇对沿海的掠夺②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复原③使得中国更加闭塞停滞④限制了对外贸易的进展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闭关政策带来的阻碍。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 5.3.2《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 同步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 5.3.2《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 同步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5.3.2《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 清朝前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是指()A.严格限制对外贸易B.不准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C.封闭关口,固守疆域D.禁止中国对外贸易2. 马克思说:“一个人口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觉自欺。

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其中“大帝国”是指()A.唐朝B.元朝C.宋朝D.清朝3. “康乾盛世”时期,哪座城市丝织生产超过苏州、杭州,成为新兴丝织业中心()A.松江B.广州C.南京D.无锡4. 康熙、雍正、乾隆统治时期,一方面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另一方面却潜藏着巨大的危机,“危机”的表现主要有( )①文化专制达到顶峰②压制打击工商业③鄙薄科学技术④白银大量外流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 清初曾厉行禁海,规定“片板不准下海”。

这种政策带来的消极影响包括()①完全隔断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②限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③不利于接触外国的先进文化和科学④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6. 乾隆二十二年(1757)四月,英国商人洪仁辉第二次率领商船到宁波贸易。

乾隆皇帝担忧“洋船至宁波者甚多。

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粤省一澳门矣,于海疆重地,民风土俗,均有关系”,于是,下令实行“一口通商”政策。

这表明乾隆实行闭关政策的主要原因是()A.统治者法律意识欠缺B.防止清统治出现危机C.应付中外的不满情绪D.清政府骄傲盲目自大7. 清初曾推行海禁,规定“片板不准下海”。

这种政策带来的消极影响包括( )①隔断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②限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③不利于接触外国的先进文化和科学④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8. 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学习闭关锁国政策时,制作了以下学习卡片,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A.①B.②C.③D.④9. 清朝乾隆皇帝给英国国王的信函中写道:“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在此思想影响下,清朝统治者采取的对外政策是( )A.禁止对外贸易政策B.闭关锁国政策C.禁海政策D.重本抑末政策10. 下列关于明朝中后期“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就是手工工场B.机户开设“机房”,雇用几个至几十个工人,进行生产C.机户与机工的关系,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D.许多大商户掌握大量资本、原料和织机,是早期的资本家11. 历史上被称为“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康乾盛世指的是下列哪几位皇帝在位时期()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④12. 清朝初年从开放四港口进行对外贸易,后关闭其他港口,仅留一处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新教材历史与社会八下5-3-2近代前夜的危机

新教材历史与社会八下5-3-2近代前夜的危机

二、近代前夜的危机
1、人口的迅速增长与田地的矛盾突出 (社会矛盾尖锐)
清代人口数变化
清代人均田地变化
2、统治集团奢侈腐朽
3、各族人民起义 不断
比较明清时期和隋 唐时期的对外政策及其 影响,由此你得到怎样 的启示?
开放则兴,闭关则衰。
课堂小结
闭关锁国政策
近 代 前 夜 的 危 机
中国的落后
社会危机
结合书本P23的内容和以上图片 想一想:导致明清统治者产生夜郎自 大的原因有哪些?
①明清时期中国经济的主体是耕织结 合,自给自足的经济,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不需要外来商品的买卖; ②中国一直是周围一些国家臣属或朝 贡的对象,统治者习惯了以“天朝大国” 自居; ③康乾盛世也的确繁盛一时; ④其他国家学者的赞美。
延伸探究
4. 在2006年举行的国际投资论坛上,吴仪发表了题为“坚定 不移地对外开放是中国的既定基本国策”的演讲。她指出,对 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将以更加积 极的态度走向世界,更加重视对外开放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 的重要作用,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把对外开放,吸收外资提 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我们今天为什么要坚定 不移地以对外开放作为我国的既定基本国策? 提示:结合汉、唐时期对外开放和交流带来经济文 化繁荣和发展的结果和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造成的恶 果,以及今天对外开放取得的成就加以说明。
第三课
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一、闭关锁国政策
材料一:利玛窦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在明朝官 员中应起了轩然大波,认为:第一,中国应处于图 的正中央;第二,中国应该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材料二:乾隆皇帝以所请“与天朝体例”不合,驳 回了英国使者马戛尔尼与中国通商的请求,并说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 有无”。

2020-2021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皇权加强与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的危

2020-2021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皇权加强与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的危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皇权加强与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练习题一、选择题1.清初康熙年间,下列机构中权限最大的是()A. 殿阁大学士B. 中书省C. 议政王大臣会议D. 军机处2.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写诗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画葫芦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

”该诗说明了()A. 军机处的设置提高了办事效率B. 军机大臣揣摩皇帝的意思来拟发谕旨C. 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没有任何地位D. 军机大臣掌握了处理国家大事的实权3.清王朝自认为:“大皇帝君临万国,恩被四表,无论内地外夷,均系大皇帝百姓。

”形成这一可笑认识的主要原因是清朝()A. 政治经济制度先进B.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C. 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D. 政治黑暗腐败4.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统治发展到顶峰,其主要依据应包括()①废丞相,权分六部②设立厂卫特务机构③设立军机处,跪受笔录④设议政王大臣会议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5.如果把“锦衣卫、东厂和西厂”“军机处”“文字狱”“八股取士”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这个单元的主题应该是()A. 特务统治的强化B. 思想控制的加强C. 文化专制的强化D. 专制集权的加强6.从经济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

下列选项中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A. 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已占主导地位B. 商品经济活跃异常,重农抑商政策已名存实亡C. 苏州等地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D. 流入中国的白银数量不断增长,成为主要货币7.以下是18世纪的中国和欧洲大事年表。

据此判断正确的是()中国欧洲1729年始设军机处,文字狱盛行18世纪欧洲兴起了宣扬理性主义思想1792年马嘎尔尼使团来华1792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①中国疆域在不断扩大②欧洲资产阶级革命不断兴起③中国君主专制制度被强化④欧洲兴起了启蒙运动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8.从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到清雍正帝设置军机处, 这反映了( )A. 地主权力增大B. 相权不断加强C. 军政实现合一D. 皇权不断膨胀9.当西方各国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时,中华文明却日渐落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5.3.2《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清朝乾隆年间,一位英国商人到中国出售货物,应该到哪个机构办理手续()
A.宣政院B.市舶司
C.广州十三行D.军机处
2. 清王朝自认为“大皇帝君临万国,恩被四表,无论内地外夷,均系大皇帝百姓”。

形成这一认识的根本原因是( )
A.君臣们愚昧无知,自傲自大
B.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C.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
D.政治黑暗腐败
3. 乾隆二十五年(1760)中国政府曾颁发给部分商人海外渡航证明书,这说明当时清政府()
A.严格管制对外贸易B.积极发展对外交往
C.废止重农抑商政策D.屈从于列强的侵略
4. 我国的科举考试始于隋朝,到明朝时发生了巨大变化。

明朝科举考试最突出的特点是()
A.八股取士B.试题类型繁多
C.以诗词为主要内容D.考生可发表个人见解
5.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雍正皇帝时的一位进士因写这两句诗而被斩首,这主要反映了清朝()
A.设立特务机构B.制造文字狱
C.实行八股取士D.设立军机处
6. 清乾隆年间,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只开放一处通商口岸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这一处位于( )
A.上海
B.京师
C.广州
D.福州
7. 马克思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下列对清朝前期“与外界隔绝”措施表述正确的是()
A.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B.禁止一切对外贸易
C.使清朝长治久安
D.拒绝一切外国人来华
8. 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须同外国互通有无,于是,实行了什么政策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A.重本抑末政策
B.闭关锁国政策
C.鼓励海外贸易
D.禁海政策
9. 下图是1785年的广州十三行,是清政府唯一特许经营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此种情况反映了这个时期清朝( )
A.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被迫开放五口通商
C.坚持重商轻农政策
D.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10. 17、18世纪,当欧洲上空的“理性之光”将人们引向光明时,东方的中国人正逐步被禁锢于“思想的牢笼”。

“思想的牢笼”指的是()
A.科举考试B.兴办学校
C.八股取士、文字狱D.闭关锁国
11. 漫画历史以幽默的图画,生动的文字,轻轻松松地讲述历史。

你认为右边漫画反映了近代中国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A.经济基础薄弱
B.对内集权专制
C.对外闭关锁国
D.频遭列强入侵
12. 马克思说“这样一个帝国(指清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的主要原因是清帝国()
A.没有能够制止鸦片贸易
B.愚昧自大、故步自封
C.鄙薄科学技术
D.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13. 马克思说“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下面不是被打垮原因()
A. 对外“闭关锁国”,对内“重农抑商”
B. 鄙视科学技术,摧残近代化因素萌芽
C. 思想领域大兴文字狱,把文化专制推向顶峰
D. 中国处在外国殖民地的包围圈
14. 清朝初年从开放四港口进行对外贸易,后关闭其他港口,仅留一处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此港是()
A.漳州
B.宁波
C.云台
D.广州
15. 某学者综合考虑各因素绘制成下图。

下列表述正确的()
中国历代兴衰图(局部)
①出现盛世对外开放使用火药
②国家统一商业繁荣科技领先
③政权并立贸易发达发明司南
④强化皇权闭关锁国科技落后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①④
二、非选择题
16. 阅读下列材料:
清朝统一台湾后,曾开放四个海港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后来,由于西方殖民者在中国沿海进行种种非法活动,清政府只留广州一处海港通商,关闭了其他海港。

请回答:
(1)清政府后来的政策是什么?
(2)从材料中分析,清政府实行这种政策的原因之一是什么?
(3)这种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明代著名学者顾炎武曾抨击过八股文:八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
(1)材料一图中所描绘的情景最早应该出现在什么朝代?
(2)与材料一图片有关的选官制度在唐朝时得到了怎样的完善?
(3)明朝这一制度又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这一制度的看法。

18.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君主集权的强化】
材料一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军机大臣的任务只是传达抄写皇帝的旨意,而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
(1)“军机大臣”是从哪个皇帝开始设置的?设立军机处的目的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设立“军机处”的影响。

【文化领域的专制】
材料二今人之文,一涉笔惟恐触碍于天下国家……人皆望风观景,畏避太甚。

见鳝而以为蛇,遇鼠而以为虎,消阳刚之气,长柔媚之风,此与世道人心实有关系。

材料三19世纪初清政府放宽文网后,许多知识分子仍心有余悸,如龚自珍所说的那样:“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3)材料二、三反映了清朝的什么政策?清政府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政策?
(4)该政策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大清国门的紧闭】
材料四清朝前期的统治者对世界的发展变化毫无认识,自以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不需要外洋货物以通有无,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5)上述材料反映了清朝实行的哪一政策?结合材料分析清朝实行这一政策的根本目的和根本原因。

(6)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闭关锁国政策。

中国的对外政策由汉、唐的对外开放到清朝的闭关锁国,对此,谈谈你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CBAAB 6-10CABAC 11-15CBDDD
二、非选择题
16. (1)闭关政策。

(2)害怕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往来会“滋扰生事”。

(3)使中国失去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手工业的进步和发展。

同时由于与世隔绝,也妨碍了同国外的科学技术交流,从而导致了中国的落后。

17. (1)隋朝。

(2)唐太宗重视科举考试,增加考试科目;武则天增设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把诗赋作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

(3)命题范围: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答题观点: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题;文体要求:必须分为八个部分。

积极影响:使考试更加规范化。

消极影响:对人们的思想有束缚作用,扼杀了许多人才的创造性思维。

对中国的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造成极大的阻碍。

18. (1)雍正帝。

为了加强君主专制。

(2)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3)文化专制政策(文字狱)。

为了从思想上控制人民,维护集权统治。

(4)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5)闭关锁国政策。

根本目的: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6)评价: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一定的自卫作用。

但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认识: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

一个国家或民族,只有对外开放,不断学习吸收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国家才有富强的希望。

所以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