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基本手法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

第一节推法

以拇指或食、中指指腹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沿一定方向往返移动,称推法。推法可分为直推法、旋推法、分推法等。

要求:用力柔和,平稳均匀,大约每分钟200到300次为宜。

作用:补虚泻实,消积导滞,健脾和胃。

第二节拿法

以拇指与其余四指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逐渐用力提起称为拿法。

要求:用力适宜续。

作用:镇静安神,疏经活络。

第三节按法

以拇指或掌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逐渐用力按而留之称为按法。可分为指法和掌按法。

要求:徐徐用力,稳而持续。

作用:镇静安神,疏经活络。

第四节摩法

用掌、指面附着于一定的部位和穴位上,做环形移动称为摩法,可分为指摩法和掌摩法。

要求:手法轻柔,用力均匀,每分钟120到160次。

作用:宽胸理气,清热化痰,和胃降逆。消积导滞。

第五节揉法

用指腹、掌紧贴某一部位回旋揉动称为揉法。可分为指揉法和掌揉法。

要求:动作柔和,用力均匀,快慢适宜。

作用:健脾和胃,消积化食。

第六节运法

用指腹于一定部位上,作弧形移动称为运法。

要求:动作轻缓,每分钟80到120次。

作用:和中健脾,清热除烦。

第七节掐法

用爪甲重刺激穴位称为掐法,可分为单指掐和双指掐。

要求:用力适宜。

作用:醒脑开窍。

第八节捏法

捏法是手指相对用力于一定部位上捏起肌肤的动作。可分为两指捏和多指捏。

要求:用力适宜,部位准确。

作用:清热解表,开通闭塞。

附:捏脊疗法

捏脊法系以捏提手法为主的复合性动作。

操作要领:用指腹相对着力于脊柱两侧自龟尾捏、提、捻、推至大椎。捏起皮肤的多少要适宜,动作要连贯。

作用:消积导滞,健脾和胃。

小儿推拿手法是以手为主来进行各种不同操作方法。小儿推拿手法看似简单易学,但要做到熟练灵活,运用自如,得心应手,却非短时间内能够掌握。要学好小儿推拿手法,需要认真学习和刻苦锻炼,只有这样才能:“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功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医宗金鉴》。手法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他是小儿推拿疗法的基本功之一,也是推拿治病的成败关键之一,若手法不够熟练,就不能达到“体表推拿,体内感应,内外呼应”的目的。

小儿推拿不仅仅是按、摩、掐、揉、推、运六法,它的手法种类很多,下面是临床常用的手法。

小儿推拿手法总的要求是:“均匀,柔和,持久有力,要达到深、透”,但在操作中更要注意:“轻巧柔和,平稳着实”,另外,各种手法都有其不同要求,如:推法要求“轻

而不浮,快而着实”,掐法要求“快而重”,摩法要求“轻而不浮,重而不滞”,拿法要求“刚中有柔,刚柔相济”等。

另外,在小儿推拿手法中有“旋推为补,直推为泻”、“左揉为补,右揉为泻,左运止吐,右运止泻,缓摩为补,急摩为泻”等说法,有待于我们共同研究实践。其实手法的作用是客观存在的,要具体分析手法的应用,还要结合患者的体质来选用穴位(有如选方用药)及时间的长短,要具体分析,才能得出确切的结论;在具体运用时,也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定手法的顺逆、轻重缓急,做到因病而治,因人而施,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一般来说,推拿顺序为:先头面,再上肢,胸腹,再后背,下肢;应该先上后下,先内后外。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肌肤柔弱,因此推拿手法要求轻柔深透,适于达病而所止,不可竭力攻伐。所以要想熟练运用,就要很好的进行手法练习。

小儿推拿手法应用的具体时间,一般以推法、揉法次数为多;而摩法的时间较长;掐法则宜重、快、少,掐后常使用揉法;按法和揉法一般要配合使用;掐、拿、捏等较强的刺激手法,一般放在治疗的最后,以防患儿哭闹而影响后面的治疗。

小儿推拿按摩的常用介质

【生姜汁】

取鲜生姜适量切碎、捣烂,取汁液应用。小儿在冬春季节,常用姜汁,取其辛温,能发汗解表、温中健胃、助消化之功效。既可用于风寒感冒,又可用于胃寒呕吐及腹痛、腹泻之证。

【葱白汁】

取葱白适量切碎、捣烂,取汁液应用。葱白能散在表之风寒,有发汗解表、散寒通阳之作用。对于感冒风寒的轻症,常用葱白汁作介质,此外,对于因寒凝气滞所导致的小便不利,也可使用本品。

【冬青膏】

以冬绿油(水杨酸甲酯)与凡士林按1:5混合调匀而成。具有消肿止痛,祛风散寒之功效,适用于一切跌打损伤的肿胀、疼痛:以及陈旧性损伤和寒性痛症等。

【鸡蛋清】

把生鸡蛋打一小洞,然后倒置,取渗出的蛋清使用。有清热除烦,消积导滞的功效,用于消化不良,热性病,或久病后期烦躁夫眠,手足心热等病症。

【薄荷水】

取鲜薄荷叶或干薄荷叶(鲜者最好),浸泡于适量的开水中,容器加盖存放8个小时后,去渣取汁液应用。

小儿在夏天炎热季节常用。因其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选疹的作用,故对于风热感冒或风热上犯所致的头痛、目赤、咽痛等,或痘疹初期隐隐不透,或麻疹将出之际,均可用薄荷水作介质。

【滑石粉】医用滑石粉或爽身粉均可。本品有润滑皮肤,干燥除湿的作用。对于婴幼儿及皮肤娇嫩者,一年四季均可使用。

【白酒】

采用市场出售的普通白酒或药酒。具有活血、通络、止痛之功效。用于麻木不仁,手足拘挛,局部瘀血等病症。

【红花酒精】

将1克红花浸入100毫升酒精中浸泡2周,取汁液使用。有活血祛瘀的功效。用于穴位按摩及四肢酸痛。

【其他】如冷水多用于退烧;风油精用于风热感冒;樟脑酒用于四肢肌肉酸痛;肉桂液多用于冬季畏寒体虚者。

一般的只要使用滑石粉就可以了。

小儿保健推拿四法

1、健脾法

处方:补脾、摩腹各5分钟,揉足三里100次,捏脊3~5次。

【操作方法】

①补脾:脾穴在拇指桡侧缘赤白肉际处。自指尖推至指根为补脾。

②摩腹:以掌心或四指并拢,按顺时针方向,揉摩整个腹部。③揉足三里:足三里在外膝眼

下3寸处。以拇指指腹揉之。

④捏脊:患儿俯卧,医者用双手拇指指腹与食、中二指捏紧脊柱皮肤,边捏拿边向前推进,自长强穴损坏至大椎穴为1遍,每次3~5遍。为了加强刺激,每捏3次向上提拿1次。

2、保肺法

处方:清肺、平肝、补脾、清天河水各5分钟。

【操作方法】

①清肺:肺穴在无名指掌面。自指根推向指尖为清肺。

②平肝:肝穴在食指掌面。自指根推向指尖为清肝,亦称平肝。

③清天河水:天河水穴在前臂掌侧正中,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医者食中二指并拢,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称清天河水。用力要均匀,向前推动,不可歪斜。

3、安神法

处方:平肝、清天河水各5分钟,捣小天心50次,揉摩两手十指面2分钟。

【操作方法】

揉摩两手十指面、用拇指指腹在小儿十指指腹面,按顺时针方向揉之。然后将儿抱起,俯在大人肩部,用食、中、无名三指并拢,轻轻而有节奏地叩拍督脉,自大椎向下经心俞、膈俞、肝俞直至尾骶部,拍2~3分钟,在相当于心肺部位,可改用空掌拍之。

4、益智法

处方:揉二马30分钟至1小时。

【操作方法】

二马穴在手背无名指与小指掌骨头之间的凹陷中。揉二马是将患儿小指屈曲于掌心,医者以拇指或中指指腹左右揉之。

小儿推拿增强体质

小朋友们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对于他们的健康状况,家长是十分紧张的。不过,在我们生活的空间里,有许多不利因素,如污染、辐射、不合格食品以及部分市民不良的卫生习惯等等,都影响着他们,使他们患病次数增加,免疫力减弱。因此,想方设法增强

小儿的体质是必要的。在这里,我向大家介绍“小儿推拿”。

小儿推拿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以推拿手法为手段,以预防、治疗儿科常见病症和儿童保健为目的的一种中医外治法。它根据幼儿肌肤娇嫩,体表的经络、穴位对刺激特别敏感这一生理特点,通过医生在小孩身上的特定穴位、部位作轻快、柔和的手法按摩,调整人体阴阳气血、调理脏腑,防病治病。由于小儿保健推拿简便易学,安全可靠,父母学习后可以亲自为孩子按摩。帮助消化、吸收,让他们健康成长。

以下是五种小儿保健推拿常用手法:

1、补脾经脾经在拇指末节螺纹面。小儿取坐位,家长用右手拇指螺纹面在小儿左手拇指螺纹面上作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推动,用力要均匀,频率约每分钟200次。次数:100~200次。

2、摩腹小儿取仰卧位,家长在小儿右侧,用右手掌对整个腹部作顺时针方向抚摩,频率约每分钟120次。操作时需在腹部放少许滑石粉。时间:2~3分钟。

3、拿脾腧脾腧穴在背部第十一胸椎旁开1.5寸处。小儿取俯卧位,在小儿左手旁,用双手大拇指与食指边缘拿住两脾腧,然后轻轻向上提起算1次。次数:5次。

4、拿胃腧胃腧穴在背部第十二胸椎旁开1.5寸处。小儿取俯卧位,在小儿左手处,用两手拇指与食指边缘拿住两胃腧穴,然后轻轻往上提起算1次。次数:5次。

5、捏脊小儿取俯卧位,家长在患儿左侧,用两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小儿脊椎骨上皮肤,从尾骨处开始捏拿,直到平肩处。初学者手法宜轻,捏脊前后可用手掌在腰部作按摩,让背肌放松。次数:5遍。(广东省中医院按摩科陈红蕾主治医师)夜啼

1岁以内的哺乳婴儿经常在夜间间歇啼哭,或持续不已,甚至通宵达旦,而白天如常,谓之夜啼,民间俗“哭夜郎”。多由于脾寒,心热,惊骇,食积等引起。

【病因病理】

1、脾寒婴儿素禀虚弱,脾常不足,至夜阴盛。脾为阴中之阴,寒邪内侵,脾寒乃生,寒邪凝滞,气血不通,不通则痛,故入夜腹痛而啼哭。

2、心热乳母孕期恣食肥甘,或过食灸赙之物,使胎中受热,结于心脾,或邪热

乘于心,心火太盛、内热烦燥,或肝胆热盛而致。

3、惊骇,小儿神气不足,心气怯弱,神不守舍而惊惕不安,或目视异物,或乍闻异声,暴受惊恐,神志不守而散乱,心神不宁而夜间惊啼不眠。

4、乳食不节婴儿乳食不节,内伤脾胃,运化功能失司,乳食积滞中焦而胃不和。胃不和则卧不安,因而入夜啼哭。

【临床表现】

1、脾寒夜间啼哭,神怯困倦,四肢欠温,食少便糖,睡善俯卧,痛时收腹,啼哭声软,面色青白,唇舌淡白,舌苔薄白,脉沉细,报纹淡红。

2、心热夜间啼哭,喜仰卧,面赤唇红,心神不宁,烦躁不安,哭声高粗,见灯火啼哭愈甚,便秘溲赤,舌尖红,苔白,脉数有力、指纹青紫,

3、惊骇夜间啼哭,声惨而紧,呈恐惧状。心神不宁,睡中易醒,神气怯弱,惊惕不安,面色乍青乍白,紧偎母怀,脉象与唇舌多无异常变化。

4、乳食积滞夜间啼哭,厌食吐乳,嗳腐泛酸,腹痛胀满,睡卧不安,大便酸臭,舌苔厚,指纹紫滞。

【治疗】

治则养心健脾。

处方补脾经,清心经,清肝经,揉小天心,揉外劳,摩腹,揉足三里。

方义清心经,清肝经,按揉小天心能养心安神,平肝镇静;揉外劳宫,补脾经,摩腹,按揉足三里健脾助运,补益气血。

加减偏于脾寒者加推三关,揉中脘,揉脐,以健脾温中。

偏于食积者加清脾胃,清大肠,摩中脘,推下七节,以消食导滞。

偏于心火盛者加掐心经,水底捞月,清天河水,退下六腑,以清热降火。

偏于惊恐者加掐十宣、老龙,揉精宁、威灵,以安神宁志。

小儿推拿手法

小儿推拿手法 加载中 脾经(脾土) 脾经(脾土)位置①在拇指桡侧缘末节,自指尖至指间关节横纹处;②在拇指桡侧缘自指尖至指根。操作术者用左手的无名 肝经(肝木) 肝经(肝木)位置在食指掌面。操作将小儿的食指面向上,夹入术者左手虎口内,右手拇指推之。由指根推向指尖,称为清

心经(心火) 心经(心火)位置在中指掌面。操作将小儿的中指面向上,夹入术者左手虎口内,右手拇指推之。由指根推向指尖,称为清 肺经(肺金) 肺经(肺金)位置在无名指掌面。操作将小儿的无名指指面向上,夹入术者左手虎口内,右手拇指推之。由指根推向指尖或

肾经(肾水) 肾经(肾水)位置在小指掌面,自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线。操作将小儿的小指面向上,夹入术者左手虎口内,右手拇指由小儿 大肠 大肠位置在食指桡侧缘,自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线。操作将小儿食指固定于术者左手虎口内,以右手拇指外侧缘推之。自指尖

小天心(鱼际交) 小天心(鱼际交)位置在手掌根正中处,大、小鱼际之间凹陷中,阴阳池交界处。操作令小儿掌心向上,用中指、拇指端揉 板门 板门位置在拇指下,手掌大鱼际平面。操作使小儿大鱼际暴露,术者用右手拇指来回推之称清板门;以指端在大鱼际平面的

内劳宫 内劳宫位置在掌心中央。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掐揉之,称掐揉内劳宫;以中指端点患儿手掌中心处,微用力后迅速抬起,称 内八卦(内八方) 内八卦(内八方)位置在手掌内。取法以左手为例,掌根在上为北,以内劳宫为圆心,以内劳宫到中指根横纹的2/3处为 四横纹(南派又称小横纹) 四横纹(南派又称小横纹)位置在手掌面第二至第五指根部横纹处,即指掌交界处。操作使小儿掌心向上,用拇指桡侧缘从

秘珍贵的40个小儿推拿手法大全,高清大图,快收藏吧!

秘珍贵的40个小儿推拿手法大全,高清大图,快收藏吧! 二十一、三关(上三关) 位置:在前臂桡侧缘,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 操作:令小儿掌侧位,掌心向内。术者左手托住小儿尺侧腕关节,食、中二指并拢直托小儿前臂,以右手拇指或并拢的食、中二指指面在前臂桡侧,由腕横纹起推至肘横纹,称推三关。100~300次。 作用:补虚扶弱,助气和血,培补元气,温阳散寒,熏蒸取汗。 主治:一切虚寒证,营养不良性贫血,黄疸,瘫痪,痘疹欲出不透,下肢痿软(婴儿瘫),疮疖(无脓期,有助化脓),手足凉等。 二十二、六腑(退下六腑) 位置:在前臂尺侧缘,自肘横纹至腕横纹成一直线。 操作:令小儿掌侧位,掌心向内。术者左手握住小儿桡侧腕关节,以右手拇指或并拢的食、中二指指面在前臂尺侧,由肘横纹起推至腕横纹,称退六腑。100~300次。 作用:凉血,退热,解毒。 主治:一切实热证,高热不退,惊厥,烦躁,口疮,重舌,木舌,牙龈红肿,咽喉肿痛,腮腺炎,赤痢,便秘,无名肿毒,疮疖(红肿期),疹痘不消等。 二十三、乙窝蜂(一窝蜂) 位置:在手背腕横纹正中凹陷处。 操作:使小儿掌心向下,术者以右手中指或拇指指面揉之,称揉乙窝风。100~500次。 作用:发散风寒,宣通表里,温中行气,利关节,止痹痛。 主治:伤风感冒,腹痛,痹痛,急慢惊风。 说明:拇指揉多用于发散风寒。中指揉多用于温中行气,利关节,止痹痛。 二十四、外劳宫 位置:在手背中央与内劳宫相对处。 操作:术者左手托小儿四指,使其掌心向下,以右手拇指或中指

端揉之,称揉外劳宫。100~300次。 作用:温中散寒,温固下元,升阳举陷。 主治:肠鸣腹痛,腹泻,寒痢,大便色青或绿,便物不化或有黏液,疝气,脱肛,遗尿,蛔虫腹痛。 说明:本穴为补元阳之主穴,穴位温热,能内达外散。揉之能发汗,凡脏腑凝寒痼冷,用之有温通作用,但温通之中又有收敛作用,而不致温散太过。 二十五、二马(二人上马,上马) 位置:在手背第四、五掌骨小头后陷中。 操作:使小儿掌心向下,术者左手食指垫于患儿小横纹穴处,其余手指握住患儿食、中、无名指,使患儿无名指与小指之间的缝隙加大,利于穴位操作,右手拇指或中指指端斜行插入穴中,上下揉动,称揉二马。100~500次。 作用:补肾潜阳,引火归原,行气散结,利尿通淋。 主治:小便闭塞,淋证,痰湿,咳喘,牙痛,睡时磨牙,久病体虚,夜啼,消干性啰音。 二十六、威灵 位置:手背外劳宫旁,第二、三掌骨之间。 操作:使小儿掌心向下,术者以右手拇指或中指端掐揉或掐之,称掐揉威灵或掐威灵。掐揉200~300次,掐5~10次。 作用:开窍醒神,清脑,止抽搐。 主治:急惊暴死,昏迷不醒,头痛,高热神昏,为急救要穴。 配穴:掐威灵配掐人中、掐十宣、掐仆参、掐精宁——用于急救。 二十七、精宁 位置:手背外劳宫旁,第四、五掌骨之间。 操作:使小儿掌心向下,术者以右手拇指或中指端掐揉或掐之,称掐揉精宁或掐精宁。掐揉200~300次,掐5~10次。 作用:行气,破积,化痰。 主治:眼内胬肉,疳积,干呕,气吼,痰喘,用于急救。 说明:体虚患儿慎用本穴,以防克消太甚,元气受损,如必须用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 第一节推法 以拇指或食、中指指腹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沿一定方向往返移动,称推法。推法可分为直推法、旋推法、分推法等。 要求:用力柔和,平稳均匀,大约每分钟200到300次为宜。 作用:补虚泻实,消积导滞,健脾和胃。 第二节拿法 以拇指与其余四指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逐渐用力提起称为拿法。 要求:用力适宜续。 作用:镇静安神,疏经活络。 第三节按法 以拇指或掌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逐渐用力按而留之称为按法。可分为指法和掌按法。 要求:徐徐用力,稳而持续。 作用:镇静安神,疏经活络。 第四节摩法 用掌、指面附着于一定的部位和穴位上,做环形移动称为摩法,可分为指摩法和掌摩法。 要求:手法轻柔,用力均匀,每分钟120到160次。 作用:宽胸理气,清热化痰,和胃降逆。消积导滞。 第五节揉法 用指腹、掌紧贴某一部位回旋揉动称为揉法。可分为指揉法和掌揉法。 要求:动作柔和,用力均匀,快慢适宜。 作用:健脾和胃,消积化食。 第六节运法

用指腹于一定部位上,作弧形移动称为运法。 要求:动作轻缓,每分钟80到120次。 作用:和中健脾,清热除烦。 第七节掐法 用爪甲重刺激穴位称为掐法,可分为单指掐和双指掐。 要求:用力适宜。 作用:醒脑开窍。 第八节捏法 捏法是手指相对用力于一定部位上捏起肌肤的动作。可分为两指捏和多指捏。 要求:用力适宜,部位准确。 作用:清热解表,开通闭塞。 附:捏脊疗法 捏脊法系以捏提手法为主的复合性动作。 操作要领:用指腹相对着力于脊柱两侧自龟尾捏、提、捻、推至大椎。捏起皮肤的多少要适宜,动作要连贯。 作用:消积导滞,健脾和胃。 小儿推拿手法是以手为主来进行各种不同操作方法。小儿推拿手法看似简单易学,但要做到熟练灵活,运用自如,得心应手,却非短时间内能够掌握。要学好小儿推拿手法,需要认真学习和刻苦锻炼,只有这样才能:“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功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医宗金鉴》。手法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他是小儿推拿疗法的基本功之一,也是推拿治病的成败关键之一,若手法不够熟练,就不能达到“体表推拿,体内感应,内外呼应”的目的。 小儿推拿不仅仅是按、摩、掐、揉、推、运六法,它的手法种类很多,下面是临床常用的手法。 小儿推拿手法总的要求是:“均匀,柔和,持久有力,要达到深、透”,但在操作中更要注意:“轻巧柔和,平稳着实”,另外,各种手法都有其不同要求,如:推法要求“轻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 推法在小儿推拿临床应用相当广泛。有直推法、分推法、合推法和旋推法四种。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有其一定的特点,现主要介绍如下: 【推法】 推法在小儿推拿临床应用相当广泛。有直推法、分推法、合推法和旋推法四种。 1.直推法(图196)医生用拇指桡侧缘,或用食、中两指指面附着于治疗部,做单 方向的直线推动 动作要轻快连续,一拂而过,如帚佛尘状,以推后皮肤不红为佳。手法频率每分钟约250~300次。 推动时必须行直线,不可歪斜,以恐动别经而招患。 常用于推拿特定穴中的“线状穴位”和“五经”穴等。 功效:清热解表,止泻通便,除烦安神。 主治:外感发热、腹泻、便秘、惊惕烦躁等症。 2.分推法用双手拇指罗纹面以穴位为中心向两侧作分向的推动,称为分推法,又 称为“分法” 本法运用时,两手用力要均匀、柔和协调。一般分推20~30次。

常用于额前、胸部、腹部、背部、腕掌部。 功效:分理气血,调和阴阳。 主治:发热、咳嗽、腹胀、便秘等症。 3.合推法合推法是与分推法相对而言,又称合法、和法 动作要求同分推法,只是推动方向相反。 适用部位同分推法。 功效:和阴阳,理气血。 主治:发热、腹胀、便秘等症。 在临床上合推法常与分推法配合使用,一分一合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4.旋推法医生用拇指罗纹面轻附于治疗的穴位上,做顺时钟方向的环旋移动。即:◎ 旋推法仅依拇指在皮肤表面作旋转推动,一般不带动皮下组织。手法频率每分钟150~200次。 主要用于“五经”穴。 功效:健脾和胃,补肺益肾。 主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肺虚咳嗽等小儿虚证。 【运法】 运是运转的意思,在治疗部位做弧形或环形推动(图197)称为运法。亦有人称运

21种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值得收藏!

21种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值得收藏! -这是月嫂了不起的第637篇文章- 姐妹们,昨天是我们的冬季大节日——冬至,你吃饺子了吗? 俗话说,冬至不到天气不寒。冬至没到的时候,即使是冷,也还有回旋的余地。一旦过了冬至,寒冬就近在眼前了。 冬至,阴极之至,阳气始生,虽然不适宜生长,但却是最佳的收藏季节,适合养精蓄锐,为来年春夏的万物生长做准备。所以,冬至后,最适合有规律地养生。 尤其是对小宝宝来说,每天定期做下推拿保健,不仅能在冬天为身体储存更多阳气,还可以促进身体的生长,预防疾病。 今天,月姐就为姐妹们盘点了21种小儿推拿手法,帮助姐妹们用更专业的护理技能照顾宝宝,让宝宝在这个冬天更加健康,也让宝妈更加放心。 为什么小儿推拿可以预防疾病? 小儿推拿是建立在中医整体观念基础上的一种保健方法。 它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学说为理论指导,运用各种手法刺激穴位,使经络通畅、气血流通,以达到调整脏腑功能、预防疾病、保健的目的。 小儿推拿在操作方法上强调轻快柔和、平稳着实,注重补泻手法和操作程序,对常见病、多发病均有较好效果,对消化道病症的调理效果最佳。 21种小儿推拿手法 帮宝宝顺利过冬 1、补脾经

位置:脾经位于拇指末节螺纹面,在拇指桡侧缘,指尖至指根成一线。 作用:健脾和胃,补益气血,清热利湿,化痰止呕。 适应症状: 1、治疗脾胃虚弱导致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肌肉消瘦等 2、湿热熏蒸、皮肤发黄、恶心呕吐、腹泻、痢疾等; 3、治疗脾胃不和导致的饮食停滞、胃脘痞闷、吞酸纳呆、呕吐腹泻等; 4、小儿体虚,正气不足,患斑疹热病时,可推补本穴。 手法: 1、一手将患儿拇指屈曲,另一手循拇指桡侧缘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或旋推拇指末节罗纹面,称补脾经。 2、由指根向指端方向直推,称清脾经。 3、补脾经和清脾经统称推脾经,往返推为平补平泻,称清补脾经。 注意事项: 小儿脾胃薄弱,多用补泻,体壮邪实者方用清法。 2、顺运八卦 位置: 手掌面,以掌心(劳宫穴)为圆心,以圆心至中指根横纹内2/3和外1/3交界点为半径,画一圆,八卦穴即在此圆上。 作用: 顺运治寒,开胸膈,和五脏;逆运治热,降胃气,消宿食。主治咳嗽、痰喘、胸闷、呃逆、呕吐、泄泻、食欲不振等症。 手法: 医者用右手食、中二指夹住患儿拇指,然后医者用拇指自乾宫起向坎宫施运至兑宫止为一变,叫做顺运内八卦或右运内八卦;如果从艮宫起以逆时针的方向旋运至震宫止,周而复始的旋运,称为逆运内八卦。

26种常用小儿推拿手法

26种常用小儿推拿手法 1、脾经 位置: ①在拇指桡侧缘末节,自指尖至指间关节横纹处(用于直推法补脾经); ②在拇指桡侧缘自指尖至指根(用于直推法清补脾经); ③在拇指的螺旋面(用于旋推法补脾经)。 操作:术者用左手的无名指和小指夹住小儿手,食指和拇指捏住小儿拇指,用右手拇指推之。 ①直推法:将小儿拇指屈曲,自指尖推至指间关节横纹处,称补脾经(或补脾土); ②将小儿拇指伸直,自指根至指尖来回推,称清脾经(或清补脾经)。 ③旋推法:拇指面旋推,顺时针方向为补,逆时针方向为泻。一般用300~500次。 作用:脾为后天之本,补之可补虚扶弱,补血生肌,进饮食,化痰涎,助消化,止泻痢;清之可清热利湿,消食化积。 主治: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疳积,痢疾,惊厥,黄疸,湿痰,痿证,疹、痘不出,改变面色等。 说明:经实验证明:推补脾经有以下作用:①对胃蠕动有促进作用;②可使胃液的酸度增高;③可使胃蛋白酶分泌增加;④对淀粉酶作用不明显。 2、肝经 位置:在食指掌面。 操作:将小儿的食指面向上,夹入术者左手虎口内,右手拇指推之。由指根推向指尖,称为清肝经(或称平肝或泻肝);由指尖推向指根,称为补肝经。一般100~500次。 作用:开郁,除烦,平肝胆之火,息风镇惊。 主治:目赤,昏闭,烦躁不安,惊风抽搐,口苦咽干。 说明:肝经一般用清法,不用补法,若肝虚应补时,则用补肾经

代之,为滋肾养肝法。因肾为肝之母,补肾即补肝。如肝实或不采用本穴,可用泻心火,或用清天河水、清小肠穴代之,因肝为心之母,实则泻其子,心与小肠相表里。 3、心经 位置:在中指掌面。 操作:将小儿的中指面向上,夹入术者左手虎口内,右手拇指推之。由指根推向指尖,称为清心经;由指尖推向指根,称为补心经。100~500次。 作用:清热,泻心火,补益心血,养心安神。 主治:小便不利,口舌生疮,目赤,五心烦热,惊惕不安。 说明:心经一般用泻法,不用补法,因心火不能妄动。若心气虚或不采用本穴,可用清天河水穴代之。如患儿高热并见两颧腮部色赤尤甚,为火来烁金,可有剧咳发作,应采用泻法,推1~2次后.多见两颧腮色赤消退,对剧咳也可缓解。但对患有肺结核病的两颧腮色赤者,用之无效。 4、肺经 位置:在无名指掌面。 操作:将小儿的无名指指面向上,夹入术者左手虎口内,右手拇指推之。由指根推向指尖或来回推称为清肺经;由指尖推向指根,称为补肺经。100~500次。 作用:宣肺止咳,顺气化痰,疏风解表,清热通便。 主治:感冒,发热,咳喘,肺炎,肺虚,自汗,盗汗,便结等症。 说明:肺经一般用清法或泻法,不用补法。小儿慢性腹泻、虚寒泻,应用本穴时应慎重,推清本穴时间要少,或不取本穴,用之不当,多见腹泻加剧;如患急症需用本穴时,可推清本穴1~2次,待症见缓解后,应停用。自汗、盗汗及脱肛可用补法,对肺风喘急等症,禁用补法。 5、肾经(肾水) 位置:在小指掌面,自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线。 操作:将小儿的小指面向上,夹入术者左手虎口内,右手拇指由

珍贵的40个小儿推拿手法大全

宝贵的40个小女推拿脚法大齐,下浑大图!之阳早格 格创做 40个小女推拿脚法,其特性是与穴以脚臂部穴位为主,齐身穴位为辅;脚法机灵特殊,支配典型烦琐,且疗效隐著.快去跟着教二招吧! 一、脾经(脾土) 位子:①正在拇指桡侧缘终节,自指尖至指间枢纽横纹处(用于直推法补脾经);②正在拇指桡侧缘自指尖至指根(用于直推法浑补脾经);③正在拇指的螺旋里(用于旋推法补脾经). 支配:术者用左脚的知名指战小指夹住小女脚,食指战拇指捏住小女拇指,用左脚拇指推之.①直推法:将小女拇指伸直,自指尖推至指间枢纽横纹处,称补脾经(或者补脾土);②将小女拇指伸直,自指根至指尖去回推,称浑脾经(或者浑补脾经).③旋推法:拇指里旋推,顺时针目标为补,顺时针目标为泻.普遍用300~500次. 效率:脾为后天之原,补之可补真扶强,补血死肌,进饮食,化痰涎,帮消化,行泻痢;浑之可浑热利干,消食化积. 主治:食欲没有振,呕吐,鼓泻,疳积,痢徐,惊厥,黄疸,干痰,痿证,疹、痘没有出,改变里色等.

道明:经真验道明:推补脾经有以下效率:①对于胃爬动有促进效率;②可使胃液的酸度删下;③可使胃蛋黑酶分泌减少;④对于淀粉酶效率没有明隐. 二、肝经(肝木) 位子:正在食指掌里. 支配:将小女的食指里进与,夹进术者左脚虎心内,左脚拇指推之.由指根推背指尖,称为浑肝经(或者称仄肝或者泻肝);由指尖推背指根,称为补肝经.普遍100~500次. 效率:启郁,除烦,仄肝胆之火,息风镇惊. 主治:目赤,昏关,慢躁没有安,惊风抽搐,心苦吐搞. 道明:肝经普遍用浑法,没有必补法,若肝真应补时,则用补肾经代之,为滋肾养肝法.果肾为肝之母,补肾即补肝.如肝真或者没有采与原穴,可用泻心火,或者用浑银河火、浑小肠穴代之,果肝为心之母,真则泻其子,心与小肠相内中. 三、心经(心火) 位子:正在中指掌里.

最全的小儿推拿手法示意图(转回去慢慢学吧!)

最全的小儿推拿手法示意图(转回去慢慢学吧!) 小儿推拿是建立在中医整体观念的基础上,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学说为理论指导,运用各种手法刺激小儿穴位,使经络通畅、气血流通,以达到调整小儿脏腑功能、治病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 小儿推拿在操作方法上强调轻快柔和、平稳着实,注重补泻手法和操作程序,对常见病、多发病均有较好疗效,对消化道病症疗效尤佳,因部分穴位和手法操作简便易行,对小儿的体质改善很有帮助,鼓励家长们在家中多尝试。 【龟尾】 [位置] 在尾骨端。 [操作] 用拇指端或中指端揉,称揉龟尾。 [功用] 调理大肠,消炎,止泻通便。 [主治] 泄泻,便秘,脱肛,遗尿。 【肺俞】 [位置] 在第3胸椎棘突下缘(第3胸椎与第4胸椎间)旁开1.5寸,属足太阳膀胱经。 [操作] 用两拇指或用食、中二指揉两侧肺俞,称揉肺俞;用两拇指分别自肩胛骨内缘从上向下推动100次,称分推肺俞,或称分推肩胛骨。 [功用] 益肺理气,止咳化痰。 [主治] 发热,咳喘以及一切呼吸道疾患。 【脊柱】 [位置] 自大椎至长强呈一直线。 [操作] 自上而下作直推,称推脊;用捏法自下而上称为捏脊。捏3~5遍,每捏3下再将背脊皮提1下,称为捏三提一法。 [功用] 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具有强健身体的功能。 [主治] 发热、惊风、夜啼、疳积、腹泻、呕吐、腹痛、便秘等。 【天枢】

[位置]肚脐旁2寸(约一指)的地方,左右各一个。 [操作]用食指和中指分别点按在两侧的天枢穴,轻轻的按揉,揉50~100次。 [功用]天枢为大肠之募穴,能疏导大肠,理气消滞。临床上常用治疗消化系统疾患。 [主治]腹泻、腹胀、腹痛、便秘,消化功能紊乱。 【腹阴阳】 [位置] 在中脘穴与两胁下之软肉处。 [操作]沿肋弓角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称分推腹阴阳、分腹阴阳;掌或四指轻摩称摩腹。 [功用] 健脾和胃,理气消食。 [主治] 腹痛,腹胀,肠鸣等消化系统疾患。顺时针摩腹可通便,逆时针摩腹可止泻。 【膻中】 [位置] 在胸骨上,两乳头连线之中央,属任脉。 [操作] 中指端揉称揉膻中;两拇指自穴中向两旁分椎至乳头名分推膻中。 [功用] 膻中为气之会穴,居胸中,推揉膻中能宽胸理气,止咳化痰。 [主治] 各种原因引起的胸闷,呕吐,气逆,咳喘,痰鸣等症。 【退六腑】 [位置] 在前臂尺侧,自肘关节至腕横纹呈一条直线。 [操作]用拇指面或食、中指面自肘推向腕,称退六腑或推六腑。 [功用] 清热,凉血,解毒。 [主治] 一切热证。高热,口渴,惊风,咽痛,鹅口疮(口腔舌上满布白色糜点,形如鹅口),腮腺炎,大便干燥等。 【一窝风】 [别名] 外一窝风。 [位置] 在手腕背侧,腕横纹中央。 [操作] 指端揉,称揉一窝风。

小儿推拿保健手法

小儿推拿保健手法 小儿推拿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保健手法,被广泛应用于婴幼儿的健康保健中。它通过按摩、揉捏、推拿等手法,刺激儿童身体的经络和脏腑,调整和促进体内的气血流动,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小儿推拿是一种非常安全的保健手法,但在实施之前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确保宝宝没有任何疾病或特殊情况。同时,推拿师需要接受专业的培训和认证,以确保技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小儿推拿的手法主要包括按摩、揉捏、推拿、敲打等。按摩是用手指、手掌轻轻按压宝宝的脊柱、肩膀、手臂、腿部等部位,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放松肌肉。揉捏是用手指、手掌轻轻揉动宝宝的背部、腹部、四肢等部位,以帮助消化、舒缓肠胃不适和促进肌肉发育。推拿是用手掌按压和推动宝宝的头部、脊柱、胸腹部等部位,以平衡体内的能量和促进器官的正常功能。敲打是用手指或手掌轻轻敲打宝宝的背部、肩膀、四肢等部位,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提高免疫力。 小儿推拿的保健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生长发育:小儿推拿可以促进儿童的骨骼和肌肉发育,帮助身体健康成长。通过刺激经络和脏腑,调整体内的气血流动,小儿推拿可以改善营养吸收和代谢,提高儿童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2.调整内脏功能:小儿推拿可以刺激脏腑经络,促进内脏的正常功能。例如,通过按摩腹部可以促进肠胃蠕动,缓解便秘和腹胀;通过推拿头部可以促进大脑的发育和血液循环,改善儿童的智力发育。 3.舒缓疾病症状:小儿推拿可以舒缓一些常见的儿童疾病症状。例如,通过揉捏胸部可以缓解感冒引起的咳嗽和呼吸困难;通过按摩背部可以缓解脊柱侧弯引起的不适和疼痛。 4.促进情绪发展:小儿推拿可以促进儿童的情绪发展和情绪调节能力。通过按摩和揉捏可以增加儿童与父母的亲密接触,增强亲子关系,提高儿童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小儿推拿的注意事项: 1.选择合适的时间和环境:在给宝宝进行推拿时,应选择宝宝精神饱满、放松的时刻,避免在宝宝饿了或困了的时候进行推拿。同时,要选择一个安静、温暖、干净的环境,以保证宝宝的舒适感和安全感。 2.注意手法和力度:小儿推拿需要温柔、细致地进行,避免用力过猛或手法生硬。推拿师应根据宝宝的年龄、体质和病情,灵活使用手法和力度。 3.观察宝宝的反应:在进行小儿推拿时,推拿师需要观察宝宝的反应,及时调整手法和力度。如果宝宝出现不适或疼痛的反应,应立

小儿推拿13大复式手法,动图详解,都有啥作用?

小儿推拿13大复式手法,动图详解,都有啥作用? 孙重三小儿推拿流派学术思想,本流派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外感病因天人相应,内伤病因五脏相关。该流派重视整体观念,认为人外与自然相应,内则五脏相关,因而外感病多为触冒四时不正之气,内伤病多因脏腑功能失调、五脏生克相倾而发。 2.四诊互证,尤擅望闻。该流派在诊断时,主张四诊合参,相互补充印证,达到全面认识疾病的目的。认为“有诸内必形之于外”,整体望诊:望神气形态推断疾病的预后转归;局部望诊:望头面五官判断脏腑盛衰,望指纹判断疾病的寒热虚实。闻诊既包括辨别小儿咳、喘、哕、呻、鼻息等声音,还包括“嗅”患儿呼吸气息和排泄物的异常气味。 3.辨证循八纲,治则调阴阳。该流派认为无论外感内伤,最终都导致阴阳失调。因而临证时根据四诊资料,辨别表里、寒热、虚实,统之以阴阳。运用手法补虚泻实,通过经络“行气血,通阴阳”的作用,来调整脏腑营卫,最终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并将顺应四时变化、守护正气作为预防疾病的手段。在疾病治疗疗过程中处处体现了“整体观念”。 4.治疗分标本缓急,擅长救治急重症。本流派既重视整体调整,又不忽视局部(标)对整体(本)的影响。“小大不利治其标”,以推箕门、揉运膀胱治疗“癃闭”,能及时缓解患儿痛苦。遇有昏迷患儿,以掐中冲、人中、威灵、拿前后承山、委中开窍醒神,并且指出在救治高热痉厥患儿时,应急以压舌板压舌,保持呼吸道通畅。 5.通盘筹划,处方周密,用穴主次有序。除“癃闭”只有两个穴位外,该流派临证处方用穴均在8个以上,其中主穴5~7个,辅穴4~9个。在运用时,主穴针对主要病机或主要症状,辅穴针对次要病机或对症治疗,主穴推时长,辅穴推时短。处方君臣有序,相辅相成,疗效极佳。 十三大复式手法详解

关于小儿推拿的八种手法

关于小儿推拿的八种手法 推法 推法是推拿手法中的主要手法之一 功效:疏经通络、理筋散结、活血祛瘀。 适用部位:四肢,肩背,腰臀及胸腹等部。 主治:颈、肩腰腿诸痛症,脘腹胀满。 拿法 用拇指与其余四指的罗纹面对称用力内收的手法称为拿法。 作用:疏筋通络,解表发汗,镇静止痛,开窍提神。 适用部位:主要用于颈项部、肩背部及四肢部。 按法 按压力的方向要垂直向下。用力要由轻到重,稳而持续,使刺激感觉充分达到机体深部组织。切忌用迅猛的暴力。按法结束时,不宜突然放松,应逐渐递减按压的力量。 适用部位:全身各部经穴。 功效:解痉止痛,温经散寒。 主治:疼痛、癃闭等症。 摩法 用手掌或指腹轻放于体表治疗部位,做环形的、有节律的摩动手法称摩法。有指摩法和掌摩法两种摩法。 作用:本法具有益气和中,消积异滞,疏肝理气,调节肠胃,活血散淤,消肿止痛等功能。 适用部位:本法适合于胸腹部、胸肋部、颜面部。 揉法 以指、掌、掌根、小鱼际、四指近侧指间关节背侧突起、前臂尺

侧肌群肌腹或肘尖为着力点,在治疗部位带动受术皮肤一起做轻柔缓和的回旋动作,使皮下组织层之间产生内摩擦的手法。其中,根据着力部位的不同,可以分为中指揉法,拇指揉法,掌揉法、掌根揉法,小鱼际揉法,膊揉法,肘揉法、拳揉法等。 作用: 促进肠蠕动,消除便秘 腹部按揉利于减肥 睡前按揉有助睡眠 揉腹防胃、十二指肠溃疡病 慢性肝炎 手术后肠粘连 捏法 捏法,推拿手法名。与拿法相似,但需将肌肤提起。操作方法有两种: 作用:具有调和阴阳,增补元气,健脾和胃,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适用部位:多用于脊椎部、背部膀胱经、督脉。 点法 用屈曲的指间关节突起部分为力点,按压于某一治疗点上,称为点法。它由按法演化而成,可属于按法的范畴。具有力点集中,刺激性强等特点。有拇指端点法、屈拇指点法和屈食指点法三种。 作用:开通闭塞,活血止痛。 适用部位:全身各部位,尤适用于四肢远端小关节的压痛点。 捏脊疗法 捏脊疗法是连续捏拿脊柱部肌肤,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之类病症,所以又称"捏积疗法"。

小儿推拿基础:按法、摩法、推法、拿法、揉法、捏法、搓法、

小儿推拿基础:按法、摩法、推法、拿法、揉法、捏法、搓 法、 小儿推拿手法是以手的动作为基础,如按、摩、推、揉等。但又不等同于人们日常生活中一般的、简单的、随意的动作;它是有特定要求的动作,需经规范地训练,从而熟能生巧。因此,要很好地进行手法的练习。有些小儿推拿手法与成人推拿手法相类同,但与成人手法的要求有所不同。 小儿推拿手法特点: 小儿具有脏腑娇嫩,腠理疏松,神气怯弱的生理特点,因此其手法特别强调轻快柔和,平稳着实,要求做到“轻而不浮,快而不乱,慢而不断,重而不滞”。小儿推拿与成人推拿相比,有时仅用某类手法中的一二种,如成人手法中的按法有指按、掌按、肘按等,小儿临床中则多用指按,不用肘按;有的手法为小儿推拿所特有,如旋推法、直推法,成人推拿一般不用或少用。 小儿推拿手法种类: 小儿推拿手法有一二十种,常用的有“小儿推拿八法”及捏、拿、捻、擦等。小儿推拿八法是指“按、摩、掐、揉、推、运、搓、摇”,这种提法首见于《厘正按摩要术》。海派儿科推拿则将一指禅推和滚法、擦法运用到小儿推拿的临床治疗中,并将小儿推拿手法总结为以“按、摩、捏、揉、推、拿、搓、摇、滚、擦”为主的“推拿十法”。小儿推拿手法时间: 小儿推拿手法操作的时间,一般以推法、揉法、运法、摩法操作时间长而次数多,而按法、拿法、捏法次数宜少,掐法则重、快、少,在掐后常继用揉法。在临床应用上,其处方名是将小儿推拿手法与具体穴位结合在一起称谓。例如,补脾经、补肺经(用旋推法施于脾经、肺经),清脾经、清肺经(用直推法施于脾经、肺经),揉一窝风(用揉法施于一窝风穴),掐人中(用掐法施于人中穴)等等。 小儿推拿手法顺序:

在手法操作的顺序上,按照取穴及部位,一般是从上而下、自前而后,先头面、次上肢、再次胸腹及下肢正面、最后腰背及下肢背面;二是先重点、后一般;三是先一般、后重点。对于如掐、捏等一些刺激较强的手法,一般应放在最后操作,以免因刺激过强使患儿哭闹而影响治疗。 小儿推拿介质: 由于许多小儿推拿手法是直接接触小儿皮肤的,因此在手法操作时常用一些介质,如滑石粉、薄荷汁、冬青膏等。用介质不仅有润滑皮肤、防止小儿皮肤破损的作用,还有助于提高疗效。 一、按法 是指用手指或掌按压一定部位或穴位,逐渐用力深压,按而留之,称为按法。常与揉法结合运用,组成“按揉”复合手法。 【动作要领】(1)拇指按法:以拇指螺纹面或拇指端置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余四指握拳,并伸直拇指,做与施术部位相垂直的按压。(2)中指按法:以中指指端置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余四指握拳,并伸直中指,做与施术部位相垂直的按压。(3)掌按法:用掌心着力,按压时腕关节背屈,垂直用力,忌用双掌重叠按法。(4)操作时用力宜由轻到重,稳而持续,使刺激充分达到机体组织的深部,不可突施暴力。按压的用力方向多为垂直向下或与受力面相垂直。【临床应用】按法是一种刺激较强的手法,常与揉法结合应用,组成“按揉法”的复合手法。指按法接触面积小为“以指代针”之法,适合全身穴位,

密不外传,小儿推拿“十三大手法”~

密不外传,小儿推拿“十三大手法”~ 1、摇月斗肘法(在肘关节处) 手法:医者先以左拇指、食指、托患儿筋肘,再以右手拇指、食指卡入虎口,同时用中指按定天门穴,然后曲患儿手上下摇之。约20-30次 功效:顺气、生血、通经络。 2、打马过天河(自掌心向上至洪池) 手法:医者先以运内劳宫法运之,然后屈患儿四指向上,以左手握住,再以食指、中指顶端自内关、间使、循天河向上一起一落打至洪池为一次,打约10-20次 功效:主凉退热,活经络,通关节。 3、黄蜂入洞(在两鼻孔) 手法:医者以左手扶患儿头部,右手食指、中指分别入患儿鼻孔揉之 功效:通气、祛风寒、主大热、发汗。 4、水底捞明月(在小指掌面至手心处) 手法:医者先以左手扶患儿四指,再以右手食指、中指固定患儿拇指,然后以拇指自患儿小指尖,推至小天心处,再转入内劳宫为一遍。推30-50遍。 功效:大凉、可退热。 5、飞经走气(自曲池至手指梢) 手法:先以右手,拿患儿左手四指不动,再以左手四指从曲池起,按之、跳之、至总筋处数次。再拿住患儿阴池、阳池二穴,然后右手将患儿左手四指向上往外,一伸一屈,连续操作20-50次。 功效:行一身之气,清肺化痰。 6、按弦走搓摩法(从两胁至肚角) 手法:令人抱患儿与怀中,最好能将患儿两手交叉搭在两肩上,或者仰卧,两手上举至头部,医者以两手从患儿两胁部搓摩至肚角,

约50-100次。 功效:顺气化痰、除胸闷、开积聚。 7、二龙戏珠(在前臂正面) 手法:医者以左手持患儿手,使掌心向上,前臂伸直,右手食指,中指自患儿总筋处起,以指头交互向前按之,直至曲池为一遍,按约20-30遍 功效:镇惊,调和气血。 8、苍龙摆尾(手及肘部) 手法:医者用左手托患儿月斗肘,右手拿患儿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左右摇动如摆尾之状。摇月20—30次。 功效:推热、开胸、通便。 9、猿猴摘果(两耳尖及耳垂) 手法:医者以两手食指、无名指、中指夹住患儿两耳尖上提约20-30次,再握两耳垂向下扯2—30次,如猿猴摘果之状。 功效:定惊悸、除寒积。 10、揉肚脐及龟尾并擦七节骨(肚脐、第七胸椎至尾骨端) 手法:先令患儿仰卧,医者一手揉肚脐,另一手揉龟尾。揉毕再令患儿伏卧,自龟尾推至七节骨为补,反之则为泻。 功效:止泻、止痢。治疗赤白痢疾必先泻后补,先去大肠热毒,然后方可用补。 11、赤风点头(在手中指及肘部) 手法:医者用左手拿患儿筋肘,右手拿患儿中指上下遥之,如赤风点头之状,摇大约20-30次。 功效:消膨胀、定喘息,通关顺气,补血安神。 12、凤凰展翅(在手背部) 手法:医者以两手拇指掐患儿精灵、威灵二穴,上下摇动如凤凰展翅。摇20-30次。 功效:救暴亡,舒喘胀。 13、按肩井法(在食指、无名指及肩部) 手法:医者以左手中指,掐按患儿肩井穴(在缺盆上,大骨前一

小儿推拿手法

小儿推拿手法 优势特点 ①小儿推拿是一种良性的、有序的和具有双向调节性的物理刺激,易被小儿内脏或形体感知,从而产生功效。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具体表现为肌肤柔嫩,肠胃柔弱,筋骨不强,血脉不充,免疫能力低下。生理上的稚弱决定了小儿对外界环境的被动适应性和依赖性。小儿又称为纯阳之体,生长发育最为旺盛,代谢快、吸收快、排泄快、生长也快,极易受外界因素影响。所以,小儿对推拿治疗更为敏感。 ②小儿推拿在儿科病的治疗中疗效快,无副作用,同时可避免小儿服药困难问题。小儿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其发病容易,传变迅速。在外易受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在内又易被乳食不节所伤,从而易导致感冒、咳嗽、哮喘等肺系病症及厌食、泄泻、便秘、腹痛等脾胃系病症。有临床研究表明,推拿通过穴位补泻及脘腹部的直接操作,能调节胃肠蠕动,改善胃肠道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加速消化液分泌,促使炎症消散,从而有利于组织恢复。 小儿推拿有很多优点,也有严格的适应证,主要适用的对象一般是6个月以上、9岁以下的小儿,尤其适用于半岁至3岁的婴幼儿。9岁以上的孩子也可以应用此法,但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对按摩的感知力下降,所以疗程相对要长一些。小儿推拿治疗范围广泛,可治腹泻、呕吐、疳积、便秘、腹痛、脱肛、发热、咳嗽、惊风、遗尿、肌性斜颈、斜视、小儿瘫痪等病症。 小儿推拿的禁忌证主要包括重大疾病:心脏病、肿瘤、皮肤感染性疾病以及肌肤破损、烫伤、正在出血的部位等不宜采用推拿疗法。 小儿单式手法 小儿推拿手法与成人手法虽然有些在名称上相同,但操作要求和方法却有很大的区别,甚至有些手法只用于儿童而不适用于成人。小儿推拿具有明显操作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因小儿脏腑娇嫩、行气未充、肌肤柔弱,所以操作时强调轻快柔和、平稳着实,切不可攻伐太过。

赵鉴秋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八大手法(赵老嫡系传人宋飞老师演示)

赵鉴秋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八大手法(赵老嫡系传人宋飞老师演 示) 宋飞老师: 中医儿科及小儿推拿界泰斗级名家、三字经派小儿推拿代表人赵鉴秋教授直系传人及学术继承人;著名中医育儿专家;中国小儿推拿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小儿推拿与综合调养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医药促进会小儿推拿外治分会常委兼副秘书长;北京大学孕婴童小儿推拿及中医育儿课题组负责人;新浪总部、腾讯等企业首位邀请的中医儿推专家;妇联及关工委家庭教育专家团成员;首都师范大学、中囯海洋大学等高校客聘教授;20年小儿推拿及中医育儿经验。 多年来,宋飞老师潜心研究,一心传承名老中医医术医德,并将传统中医文化与现代西方儿童早期教育理念内容有机结合,致力于为家庭儿童综合养育及健康成长探寻适合中国孩子的有效通路,将中医外治法、心理情智关键期及家庭教育有机结合,深得家长的认可和好评 赵鉴秋教授 当代中医儿科及小儿推拿界泰斗级名家,三字经派小儿推拿传承人及代表人,主任医师,从医近六十年。

曾任青岛市中医医院儿科主任、儿科学会理事、中国传统医学手法研究会山东分会理事、山东省中医药学会儿科委员会委员等职。1960年山东省首批“名师高徒”,1992年被选拔为青岛市卫生局首批专业技术优秀人才。其医学成就收录入《中国名医列传》、《当代世界传统医学杰出人物》等书中。代表作有《幼科推拿三字经派求真》(《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宝典》)、《幼科条辨》、《实用中医儿科学》等7部著作。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赵鉴秋教授从医近60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运用推拿、针灸配合中药辨证施治,治疗小儿急重病、疑难病,如惊风、咳喘、腹泻、

厌食、急性热病、肠套叠、肾炎、面瘫、儿童多动症、脑炎后遗症等有显著疗效。临床以诊断准确,手法精炼,取穴少,疗效高而享誉社会。赵鉴秋教授学习先辈王雅儒的脏腑点穴法,经过数十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出小儿脏腑点穴法,并首先应用于临床,治疗多种儿科疾病,取得满意疗效。对一些疑难重病,采用脏腑点穴与传统小儿推拿相结合的治法,收到较好疗效。 在小儿推拿和三字经派学术发展过程中,赵老继承并发展该流派的学术优势,应用于临床,其著作《幼科推拿(三字经派)求真》一书,(再版更名为:《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宝典》),为该流派首次全国出版发行的书籍,使三字经流派为全国医疗界所熟知,并以其独特疗效和方法享誉国内外,此书也成为推拿三字经流派的代表著作和临床指导性文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