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中常见数学模型归类分析

高考中常见数学模型归类分析

一、新课标的要求

新数学课程目标的一个重点是让学生全面了解数学背景、意义和价值,尤其是它的应用性与方法。数学建模是达到此目标的一个极好途径。在近几年的高考中,这方面题目的数量和分值逐渐增加,特别是应用题材更贴近实际生活,灵活性也大大提高,那就要求在教学中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因此,在高中阶段渗透建模思想是非常必要的。

数学应用题的教学重点在新课程中规定的应用:

1、初步掌握建立函数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2、能运用三角函数知识分析处理实际问题, 掌握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决实际应用;

3、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加以解决;

4、能用抽样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能把一些实际问题抽象成两点分布或超几何分布的模型加以解决;

6、能应用导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这些应用问题会拓展到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数列、解析几何、统计与概率(总体特征数的估计、古典概型)中。

二、高考应用题分类解析

本文从数学建模的角度,对高考应用题中常见类型进行归类分析。

根据数学模型的性质和建立数学模型方法的不同,可以对数学模型有各种不同的分类方法,本文按建立数学模型所使用的数学工具将数学模型分为:函数模型、数列模型、不等式(组)模型、三角模型、立体与平面解析几何模型、统计概率模型等。

1、函数模型

高中常见的函数有: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等。函数模型经常涉及到成本投入、利润产出及关于效益、价格、流量、面积、体积等实际问题。解答这类问题一般要利用数量关系,列出目标函数式,然后用函数有关知识和方法加以解决。大量的实际问题隐含着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建立量与量

的函数关系,就成为解题的关键,一旦函数关系建立即可用函数知识使问题解决。

例1 (2003北京春,理、文21)某租赁公司拥有汽车100辆.当每辆车的月租金为3000元时,可全部租出.当每辆车的月租金每增加50元时,未租出的车将会增加一辆.租出的车每辆每月需要维护费150元,未租出的车每辆每月需要维护费50元.

(1)当每辆车的月租金定为3600元时,能租出多少辆车?

(2)当每辆车的月租金定为多少元时,租赁公司的月收益最大?最大月收益是多少?

解:(1)当每辆车的月租金定为3600元时,未租出的车辆数为:

50

30003600- =12,所以这时租出了100-12=88辆车.

(2)设每辆车的月租金定为x 元,则租赁公司的月收益为: 30003000()(100)(150)505050

x x f x x --=---⨯ 整理得:221()16221000(4050)3070505050

x f x x x =-+-=--+. 所以,当4050x =时,()f x 最大,其最大值为(4050)307050f =.即当每辆车的月租金定为4050元时,租赁公司的月收益最大,最大收益为307050元.

例2 (2007年高考试题·广东卷)下表提供了某厂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后生产甲产品过程中记录的产量x (吨)与相应的生产能耗y (吨标准煤)的几组对照数据.

(1)请画出上表数据的散点图;

(2)请根据上表提供的数据,用最小二乘法求出y 关于x 的线性回归方程y bx a =+;

(3)已知该厂技改前100吨甲产品的生产能耗为90吨标准煤.试根据(2)求出的线性回归方程,预测生产100吨甲产品的生产能耗比技改前降低多少吨标准煤? (参考数值:3 2.543546 4.566.5⨯+⨯+⨯+⨯=)

分析:要刻画现实生活中的量与量的相关关系,可以先做出数据的散点图,再根据散点图呈现的规律性进行数据拟合。回归分析中最重要的是线性回归,即求两个变量的近似函数关系,得到回归方程y bx a =+后,可以用它来预报和控制。

解:(1)略(2)根据数据计算可得:4166.5i i i x y ==∑,4

222221345686i i x ==+++=∑,

4.5x =, 3.5y =,4

142

221466.54 4.5 3.50.7864 4.54i i

i i i x y x y b x x

==-⋅-⨯⨯===-⨯-∑∑, 3.50.7 4.50.35a y bx =-=-⨯=,所求回归方程为0.70.35y x =+。

(3)当100x =时,0.71000.3570.35y =⨯+=,所以预测生产100吨甲产品的生产能耗比技术改造前降低9070.3519.65-=吨标准煤.

例3 (2009年高考试题·湖南理科卷)某地建一座桥,两端的桥墩已建好,这两墩相距m 米,余下工程只需要建两端桥墩之间的桥面和桥墩,经预测,一个桥墩的工程费用为256万元,距离为x

米的相邻两墩之间的桥面工程费用为(2x 万元。假设桥墩等距离分布,所有桥墩都视为点,且不考虑其他因素,记余下工程的费用为y 万元。

(1)试写出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

(2)当m =640米时,需新建多少个桥墩才能使y 最小?

解:(1)设需要新建n 个桥墩,(1)n x m +=,即1m n x =

-,

所以256(1)(2256(1)(2m m y n n x x x x

=++=-++

2562256m m x

=+- (2)由(1)知,1322222561()(512)22m m f x mx x x x

-'=-+=- 令()0f x '=,得32

512x =,所以64x =

当064x <<时, ()0f x '<,()f x 在区间(0,64)内为减函数;

当64640x <<时,()0f x '>,()f x 在区间(64,640)内为增函数,

所以()f x 在64x =处取得最小值,此时,64011964

m n x =

-=-= 故需新建9个桥墩才能使y 最小。

2、数列模型

这类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建立,关键是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出问题成等差还是等比数列,然后再利用数列知识加以解决,常见问题有利率、产量、降价、繁殖、增长率等。

例4 (2002年高考试题·全国理科卷)某城市2001年末汽车保有量为30万辆,预计此后每年报废上一年末汽车保有量的6%,并且每年新增汽车数量相同.为保护城市环境,要求该城市汽车保有量不超过60万辆,那么每年新增汽车数量不应超过多少辆?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数列、数列的极限等基础知识。设2001年末汽车保有量为1b 万辆,以后各年末汽车保有量依次为2b 万辆,3b 万辆,…,每年新增汽车x 万辆,则130b =,210.94+b b x ⨯=,130b =,21094+b b x ⨯=.。 对于1n >,有2+110.94+0.94+(1+0.94)n n n b b x b x ⨯⨯-==,……

∴1+110.94+(1+0.94+

+0.94)n n n b b x ⨯-= 110.940.94(30)0.940.060.060.06

n n n x x b x -⨯+=+-⨯=. 当3000.06

x -≥,即 1.8x ≤时,+11=30n n b b b ≤≤≤. 当3000.06x -<,即 1.8x >时, 06

.0]94.0)06.030(06.0[lim lim 1x x x b n n n n =⨯-+=-∞→∞→,并且数列{}n b 逐项增加,可以任意靠近06

.0x . 因此,如果要求汽车保有量不超过60万辆,即60(1,2,3,)n b n ≤= 则600.06

x ≤,即 3.6x ≤(万辆).

综上,每年新增汽车不应超过3.6万辆.

3、不等式(组)模型

不等式(组)模型经常涉及到统筹安排、最佳决策、最优化、水土流失、安全责任等一些有关不等量或最值的实际问题。解答这类问题一般是先列出不等式(组),然后解之即可,关键是找出各变量的关系。

例5 (2002年高考试题·上海卷)某商场在促销期间规定:商场内所有商品按标价的80%出售;同时,当顾客在该商场内消费满一定金额后,按如下方案获得相应金额的奖券:

根据上述促销方法,顾客在该商场购物可以获得双重优惠。例如,购买标价为400元的商品,则消费金额为320元,获得的优惠额为:400×0.2+30=110(元).设购买商品得到的优惠率=商品的标价

购买商品获得的优惠额.试问: (1)若购买一件标价为1000元的商品,顾客得到的优惠率是多少?

(2)对于标价在[500,800](元)内的商品,顾客购买标价为多少元的商品,可

得到不小于3

1的优惠率? 解:(1)购买标价为1000元的商品得到的优惠率=1000

1302.01000+⨯=33%. (2)设商品的标价为x 元,则500800x ≤≤,消费额:4000.8640x ≤≤.

由已知得①0.260134000.8500x x x +⎧≥⎪⎨⎪≤<⎩或②⎪⎩⎪⎨⎧≤≤≥+640

8.0500311002.0x x x 不等式组①无解,不等式组②的解为625750x ≤≤.

因此,当顾客购买标准在[625,750]元内的商品时,可得到不少于3

1的优惠率.

例6 (2008年高考试题·广东文科卷)某单位用2160万元购得一块空地,计划在该地块上建造一栋至少10层、每层2000平方米的楼房.经测算,如果将楼

房建为(10)x x ≥层,则每平方米的平均建筑费用为56048x +(单位:元).为了使楼房每平方米的平均综合费用最少,该楼房应建为多少层?

(注:平均综合费用=平均建筑费用+平均购地费用,平均购地费用=购地总费用建筑总面积) 分析:本小题主要考查建立函数关系式,求函数最小值的方法。要求某变量的最值,需找出该变量的函数关系。建立平均综合费的函数关系,设楼房每平方米的平均综合费为()f x 元,则

()()2160100001080056048560482000f x x x x x

⨯=++=++()10,x x Z +≥∈ 此处用基本不等式求函数最小值

()10800108005604856024856027202000f x x x x x

=++≥+=+⨯= 当且仅当1080048x x

=时,等号成立,解得15x = 即为了楼房每平方米的平均综合费最少,该楼房应建为15层。

例7 (2010年高考试题·广东卷)某营养师要为某个儿童预定午餐和晚餐。已知一个单位的午餐含12个单位的碳水化合物6个单位蛋白质和6个单位的维生素C ;一个单位的晚餐含8个单位的碳水化合物,6个单位的蛋白质和10个单位的维生素C.另外,该儿童这两餐需要的营养中至少含64个单位的碳水化合物,42个单位的蛋白质和54个单位的维生素C.

如果一个单位的午餐、晚餐的费用分别是2.5元和4元,那么要满足上述的营养要求,并且花费最少,应当为

该儿童分别预定多少个单位的午餐

和晚餐?

解:设预订的午餐和晚餐分别为x

个单位和y 个单位,所花的费用为

z 元,依题意可得

128646642610540,0,x y x y x y x x N y y N +≥⎧⎪+≥⎪⎪+≥⎨⎪>∈⎪>∈⎪⎩,即3216735270,0,x y x y x y x x N y y N

+≥⎧⎪+≥⎪⎪+≥⎨⎪>∈⎪>∈⎪⎩ ①

目标函数为 2.54z x y =+。

作出不等式组①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所示的阴影部分),即可行域。 让目标函数 2.54z x y =+所表示的直线在可行域平移,由图可知,当直线2.54z x y =+经过可行域上的点B(4,3)时,目标函数 2.54z x y =+取得最小值。 因此,应该为儿童预定4个单位的午餐和3个单位的晚餐,就可满足要求。

4、三角模型

三角模型主要涉及求距离、高度、角度、视角、航向、与周期性振动有关或类似的问题,如电流、水流、声波等。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准确画出三角形,确定边角关系,运用正弦、余弦定理、面积公式及三角变换公式求解,或找出周期变化的函数表达式sin()y A x B ωϕ=++。

例8 (2010年高考试题·江苏卷)某兴趣

小组测量电视塔AE 的高度H(单位:m ),如示

意图,垂直放置的标杆BC 的高度h=4m ,仰角

∠ABE=α,∠ADE=β。

(1)该小组已经测得一组α、β的值,

tan α=1.24,tan β=1.20,请据此算出H 的值;

(2)该小组分析若干测得的数据后,认为适当调整标杆到电视塔的距离d (单位:m ),使α与β之差较大,可以提高测量精确度。若电视塔的实际高度为125m ,试问d 为多少时,α-β最大?

解:(1)tan tan H H AD AD ββ=⇒=,同理:tan H AB α

=,tan h BD β=。 AD AB DB -=,故得

tan tan tan H H h βαβ-=,解得:

tan 4 1.24124tan tan 1.24 1.20h H αβα⨯===--。因此,算出的电视塔的高度H 是124m 。 (2)由题设知d AB =,得tan ,tan H H h H h H h d AD DB AD DB d

αβ--=

====-, 2tan tan tan()()

1tan tan ()1H H h hd h d d H H h H H h d H H h d d d d

αβαβαβ----====--+⋅+-+⋅+ 因为()2()H H h d H H h d -+≥-,(当且仅当()125121555d H H h =-=⨯=时,等号成立),故当555d =时,tan()αβ-最大。

因为02π

βα<<<,则02π

αβ<-<,所以当555d =时,α-β最大。

例9 (2010年高考试题·福建理科卷)某港口O 要将一件重要物品用小艇送到一艘正在航行的轮船上。在小艇出发时,轮船位于港口O 北偏西30且与该港口相距20海里的A 处,并以30海里/小时的航行速度沿正东方向匀速行驶。假设该小船沿直线方向以v 海里/小时的航行速度匀速行驶,经过t 小时与轮船相遇。

(1)若希望相遇时小艇的航行距离最小,则小艇航行速度的大小应为多少?

(2)假设小艇的最高航行速度只能达到30海里/小时,试设计航行方案(即确定航行方向与航行速度的大小),使得小艇能以最短时间与轮船相遇,并说明理由。

解:(1) 若希望相遇时小艇的航行距离最小,又轮船沿正东方向匀速行驶,则小艇航行方向为正北方向。设小艇与轮船在C 处相

遇,在Rt OAC ∆中,3cos3020103OC OA ==⨯=,30,AC t OC vt ==,此时轮船的航行时间101303t =

=,1033033

v ==,即小艇以303海里/小时的速度航行,相遇时的航行距离最小。

(2)如图,由(1)得103,AC=10OC =,故>OC AC ,且对于线段AC 上任意点P ,有OP OC AC ≥≥,而小艇的最高航行速度只能达到30海里/小时,故轮船

与小艇不可能在AC (包含C )的任意位置相遇,设=(0<<90)COD θθ∠,则在Rt COD ∆中,103tan CD θ=,103OD =,由于从出发到相遇,轮船与小艇所需要的时间分别为10103tan 30t θ+=和103cos t v θ=,所以10103tan 10330cos v θθ+=,解得153sin (+30)

v θ=,又30v ≤,故3sin (+30)θ≥,从而30<90θ≤,由于30θ=时,tan θ取得最小值,且最小值为

33,于是当30θ=时,10103tan 30t θ+=取得最小值,且最小值为23

。此时,在OAD ∆中,20OA OD AD ===,故可设计航行方案如下:航行方向为北偏东30,航行速度为30海里/小时,小艇能以最短时间与轮船相遇。

5、平面解析几何与立体几何模型

立体几何型经常涉及到空间观测、面积、体积、地球的经纬度等实际问题。这类问题主要是用立体几何、三角函数方面的有关知识来解决。解析几何型经常涉及到人造地球卫星、光的折射、反光灯、桥梁等实际问题。这类问题通常是通过建立直角坐标系,运用解析几何方面的有关知识来解决。

例10 (2004年高考试题·广东卷) 某中心接到其正东、正西、正北方向三个观测点的报告:正西、正北两个观测点同时听到一声巨响,正东观测点听到巨响的时间比其他两个观测点晚4s ,已知各观测点到中心的距离都是1020m ,试确定该巨响的位置。(假定当时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m s ,各相关点均在同一平面上)

以接报中心为原点O ,正东、正北

方向为x 轴、y 轴正向,建立直角坐标

系.设A 、B 、C 分别是西、东、北观

测点,则(1020,0)A -,(1020,0)B ,

(0,1020)C 。设(,)P x y 为巨响发生点,

由A 、C 同时听到巨响声,得PA PC =,故P 在AC 的垂直平分线PO 上,PO 的方程为y x =-,因B 点比A 点晚4s 听到爆炸声,故34041360PB PA -=⨯=。

由双曲线定义知P 点在以A 、B 为焦点的双曲线22

221x y a b

-=上,依题意得680a =, 1020c =,所以22222210206805340b c a =-=-=⨯,故双曲线方程为22

22

16805340x y -=⨯。 用y x =-代入上式,得6805x =±。

因为PB PA >,所以6805,6805x y =-=,即(6805,6805)P -, 故68010PO =。即巨响发生在接报中心的西偏北45距中心m 10680处. 例11 (2007年高考试题·江西卷)四位好朋友在一次聚会上,他们按照各自的爱好选择了形状不同、内空高度相等、杯口半径相等的圆口酒杯,如图所示,盛满酒后他们约定:先各自饮杯中酒的一半.设剩余酒的高度从左到右依次为1h ,2h ,3h ,4h ,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 .214h h h >>

B .123h h h >>

C .324h h h >>

D .241h h h >>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几何体的体积公式,但是并不要求计算,只要求由几何体形状推想体积由V 变为

2V 时,h 的变化程度。四个几何体的底面积和高相等,当体积由V 变为2

V 时,h 变化最大的是圆柱体形的酒杯,变化最小的是圆锥体形的酒杯,所以肯定有214h h h >>、234h h h >>,答案选A 。

例12 (2009年高考试题·湖北理科卷) 如

图,卫星和地面之间的电视信号沿直线传播,电

视信号能够传送到达的地面区域,称为这个卫星的覆盖区域.为了转播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国发射了“中星九号”广播电视直

播卫星,它离地球表面的距离约为36000km.已

知地球半径约为6400km,则“中星九号”覆盖区域内的任意两点的球面距离的最大值约为

km.(结果中保留反余弦的符号).

分析:如图所示,36000640042400AO =+=,6400OA OB ==,圆'O 为卫星覆盖区域的边界,

AB 为圆'O 的直径,则在Rt ABO ∆中,Rt △ABO 中,8cos 53

AOB ∠=

,所以覆盖区域内的任意两点的球面距离的最大值8212800arccos 53l R AOB R =∂⋅=∠⋅=。 6、统计概率模型

离散型随机变量是中学统计的重点内容,而分布列全面地描述了离散型随机变量的统计规律。

概率模型可以分为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两种。它们的区别就在于基本事件的个数的有限性,古典概型的基本事件的个数是有限的,几何概型的基本事件是无限的;对古典概型而言,基本事件的总数和事件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一般用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来计算;而几何概型关键在于找到随机试验中所有结果代表的几何区域和事件代表的几何区域。

例13 (2010年高考试题·广东理科卷)某食品厂为了检查一条自动包装流水线的生产情况,随即抽取该流水线上40件产品作为样本算出他们的重量(单位:克)重量的分组区间为(490,]495,(495,]500,……(510,]515,由此得到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右图所示.

(1)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求重量超过

505克的产品数量.

(2)在上述抽取的40件产品中任取2件,

设Y 为重量超过505克的产品数量,求Y

的分布列.

(3)从流水线上任取5件产品,求恰有2

O O'B C

件产品的重量超过505克的概率.

解:(1)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可知:重量超过505克的产品数量是

(0.050.01)54012+⨯⨯=件。

(2) Y 的可能取值是0、1、2。

22824063(0)130C P Y C ===,11281224056(1)130C C P Y C ===,21224011(2)130

C P Y C ===。 Y 的分布列为

(3)该流水线上产品重量超过505克的概率是0.3。令ξ为任取的5件产品中重量超过505克的的产品数量,则ξ满足二项分布(5,0.3)B ξ,故恰好有2件产品的重量超过505克的概率为2235(2)0.3(10.3)0.3087P C ξ==-=

例14 (2007年高考试题·海南宁夏文科卷)设有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 2220x ax b ++=。

(1)若a 是从0123,,,四个数中任取的一个数,b 是从01

2,,三个数中任取的一个数,求上述方程有实根的概率.

(2)若a 是从区间[03],任取的一个数,b 是从区间[02],任取的一个数,求上述方程有实根的概率.

解:设事件A 为“方程2220a ax b ++=有实根”.

当0a >,0b >时,方程2220x ax b ++=有实根的充要条件为a b ≥.

(1)基本事件共12个:(0,0),(0,1),(0,2),(1,0),(1,1),(1,2),(2,0), (2,1),(2,2),(3,0),(3,1),(3,2).其中第一个数表示a 的取值,第二个数表示b 的取值.

事件A 中包含9个基本事件,事件A 发生的概率为93()124

P A ==. (2)试验的全部结束所构成的区域为{}()|0302a b a b ,,≤≤≤≤.

构成事件A 的区域为{}()|0302a b a b a b ,,,≤≤≤≤≥. 所以所求的概率为2132222323

⨯-⨯==⨯. 三、对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启示

1、由于高考应用题普遍的文字都比较多,给学生造成比较的心理压力,所以在平常的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字语言理解能力,即文字阅读能力和语言转换能力,进而提高对试题条件表述的理解。

文字阅读能力就是能将应用题中的“长句”变成“短句”,从而将长句读通。 语言转化能力就是能够在符号语言、图形(图象)语言、文字语言之间相互转化,这对数学应用题教学尤为重要。

2、新教材中有许多数学问题的实际背景都以应用题的形式给出,因此在教学中应该不断地渗透数学建模思想,让学生不断增强数学应用意识,熟练掌握数学应用问题的建模、用模、解模程序与步骤。特别要重视解模的过程,高考应用题很大的失分就在于解模过程中的计算和代数式的变形与变换。

3、加强对考试大纲的研读,明确有关数学应用的教学要求和考试要求,做到有的放矢,方为上策。

参考文献

1、王林全 吴有昌 2009 中学数学解题研究 北京:科学出版社

2、刘宝林 2004 近年高考数学应用题特点及解法的探讨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3、陈海峰 2009 新课程高考数学应用题模型分析与复习策略 中学数学月刊

高中数学所有知识点归类大全

高中数学所有知识点归类大全 一、数学初等函数 1. 指数函数:定义、对数、幂函数、应用。 2. 三角函数:定义、几何语言、正弦余弦定理、半正弦函数等。 3. 对数函数:定义、有理函数的对数、指数函数的对数等。 4. 幂函数:定义、幂函数定义、幂函数的性质、幂函数的应用等。 5. 向量函数:定义、表示、性质等。 6. 积分函数:定义、概念、初等函数积分、重积分等。 二、统计与概率 1. 概率的定义、公理、概率的计算。 2. 离散分布与连续分布:定义、概率分布函数、期望值等。 3. 抽样估计:抽样分布函数、均匀抽样、样本总体的判断等。 4. 回归分析:定义、正态模型、最小二乘估计、多项式回归模型等。

5. 贝叶斯分析:定义、贝叶斯统计、贝叶斯方法应用等。 6. 推断分析:点估计、区间估计、参数误差等。 三、代数 1. 多项式及其性质:定义、系数、次数、根的处理等。 2. 同类型代数式:定义、因式分解、完全平方式等。 3. 向量空间:定义、向量空间的子空间、线性相关、线性无关等。 4. 线性方程组:定义、矩阵方程组、逆矩阵解、三角形法等。 5. 二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性质、椭圆方程、双曲线方程等。 6. 不定系数线性方程组:定义、条件互异、充分必要性等。 四、几何 1. 直角坐标系:定义、坐标方程组、投影面等。 2. 点、线:定义、直线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 3. 平面图形:定义、圆的性质、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

4. 正多边形:定义、正五边形性质、正六边形性质等。 5. 空间几何:定义、球面坐标系、球面角等。 6. 极坐标系:定义、极线条件、极角等。

高中数学中几种常见的概率模型

高中数学中几种常见的概率模型 高中数学中几种常见的概率模型:古典概型、几何概型、贝努利概型、超几何分布概型 1、古典概型:也叫传统概率、其定义是由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提出的。如果一个随机试验所包含的单位事件是有限的,且每个单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均相等,则这个随机试验叫做拉普拉斯试验,这种条件下的概率模型就叫古典概型。在这个模型下,随机实验所有可能的结果是有限的,并且每个基本结果发生的概率是相同的;古典概型是概率论中最直观和最简单的模型,概率的许多运算规则,也首先是在这种模型下得到的。 2、几何概型:是概率模型之一,别名几何概率模型,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成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在这个模型下,随机实验所有可能的结果都是无限的,并且每个基本结果发生的概率是相同的。一个试验是否为几何概型在于这个试验是否具有几何概型的两个特征,无限性和等可能性,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特点的概型才是几何概型。 3、贝努利模型:为纪念瑞士科学家雅各布·贝努利而命名。对随机试验中某事件是否发生,实验的可能结果只有两个,这个只有两个可能结果的实验被称为贝努利实验;重复进行n次独立的贝努利试验,这里“重复”的意思是指各次试验的条件是相同的,它意味着各次试验中事件发生的概率保持不变。“独立是指是指各次试验的结果是相互独立的。基于n重贝努利试验建立的模型,即为贝努利模型。 4、超几何分布:是统计学上一种离散概率分布。它描述了从有限N个物件(其中包含M个指定种类的物件)中抽出n个物件,成功抽出该指定种类的物件的次数(不放回)。称为超几何分布,是因为其形式与“超几何函数”的级数展式的系数有关。超几何分布中的参数是M,N,n,上述超几何分布记作X~H(n,M,N) 。

高中数学排列组合中几种常见的数学模型

高中数学排列组合中几种常见的数学模型 作者:林子碧 来源:《新课程学习·上》2014年第08期 摘要:以常见的排列组合试题为例,分析了各种排列组合中的数学模型,以期帮助学生更快更准确地解决排列组合问题。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模型;排列组合 排列组合问题是高考中必考的一个类型题,常常单独命题或与概率内容等相结合,一般以较容易题出现,但由于解这类问题时方法灵活,切人点多,且抽象性极强,在解题过程中发生重复或遗漏现象不易被发现,所以又成为高中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故在解题过程中通过分类、分步把复杂问题分解,找出问题的切入点,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将问题简单化、常规化。 一、特殊元素优先数学模型 对于存在特殊元素或特殊位置的排列组合问题,我们可以从这些“特殊”入手,先满足特殊元素或特殊位置,再去满足其他元素或其他位置,这种模型称为“特殊元素优先数学模型”。 例1.用0,1,2,3,4,5这六个数字可组成无重复数字的四位偶数____个。(用数字作答) 解:先安排四位偶数的个位上的数字(优先考虑)。无重复数字的四位偶数中如果个位数是0共有C■A■个,同时如果个位数是2或4共有C■C■A■=96个,所以,重复数字的四位偶数共有60+96=156个。 点评:特殊元素优先法是比较容易入手的一种方法,在处理此类问题时一是要注意优先考虑有要求的特殊位置的元素,二是要注意与分步计数原理结合运用。 二、捆绑式数学模型 对于某些元素要求相邻排列的问题,可先将相邻元素捆绑并看作一个元素再与其它元素进行排列,同时对相邻元素进行自排,这种模型称为“捆绑式数学模型”。這种模型分为两种,一种是相邻元素要全排列,一种是相邻元素是组合问题,不用排列。 例2.四个工人去住旅店,旅店只剩下三个房间,要求四人中必须有两个住在一个房间,另两个房间各住一人,问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安排方法?

2021年新高考数学题型全归纳之排列组合-专题12 插空法模型(解析版)

专题12 插空法模型 例1.本次模拟考试结束后,班级要排一张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六科试卷讲评顺序表,若化学排在生物前面,数学与物理不相邻且都不排在最后,则不同的排表方法共有() A.72种B.144种C.288种D.360种 【解析】 第一步排语文,英语,化学,生物4种,且化学排在生物前面,有2 412 A=种排法;第二步将数学和物理插 入前4科除最后位置外的4个空挡中的2个,有2 412 A=种排法,所以不同的排表方法共有1212144 ⨯=种. 选B. 例2.只用1,2,3,4四个数字组成一个五位数,规定这四个数字必须同时使用,且同一数字不能相邻出现,这样的五位数有() A.96B.144C.240D.288 【解析】 当重复使用的数字为数字1时,符合题意的五位数共有:32 3436 A C=个 当重复使用的数字为2,3,4时,与重复使用的数字为1情况相同 ∴满足题意的五位数共有:364144 ⨯=个 本题正确选项:B 例3.楼道里有9盏灯,为了节约用电,需关掉3盏互不相邻的灯,为了行走安全,第一盏和最后一盏不关,则关灯方案的种数为( ) A.10B.15C.20D.24 【解析】 问题等价于将3盏关着的灯插入6盏亮着的灯所形成的除最左端和最右端的空挡以外的5个空档之内 ∴关灯方案共有:3 510 C=种 故选:A 例4.某班某天上午有五节课,需安排的科目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其中语文和英语必须连续安排,数学和物理不得连续安排,则不同的排课方法数为() A.60B.48C.36D.24 【解析】

先将语文和英语捆绑在一起,作为一个新元素处理, 再将此新元素与化学全排,再在3个空中选2个空将数学和物理插入即可, 即不同的排课方法数为222 22324A A A =, 故选:D . 例5.三名男生和三名女生站成一排照相,男生甲与男生乙相邻,且三名女生中恰好有两名女生相邻,则不同的站法共有( ) A .72种 B .108种 C .36种 D .144种 【解析】 先将男生甲与男生乙“捆绑”,有2 2A 种方法, 再与另一个男生排列,则有2 2A 种方法, 三名女生任选两名“捆绑”,有2 3A 种方法, 再将两组女生插空,插入男生3个空位中,则有2 3A 种方法, 利用分步乘法原理,共有2222 2 233144A A A A =种. 故选:D . 例6.为迎接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的到来,某校举办了“祖国,你好”的诗歌朗诵比赛.该校高三年级准备从包括甲、乙、丙在内的7名学生中选派4名学生参加,要求甲、乙、丙这3名同学中至少有1人参加,且当这3名同学都参加时,甲和乙的朗诵顺序不能相邻,那么选派的4名学生不同的朗诵顺序的种数为( ) A .720 B .768 C .810 D .816 【解析】 由题知结果有三种情况.(1)甲、乙、丙三名同学全参加,有14 44C A =96种情况,其中甲、乙相邻的有 123 423C A A 48=种情况, 所以甲、乙、丙三名同学全参加时,甲和乙的朗诵顺序不能相邻顺序有964848-=种情况;(2)甲、乙、丙三名同学恰有一人参加,不同的朗诵顺序有314 434C C A 288=种情况;(3)甲、乙、丙三名同学恰有二人参加时,不同的朗诵顺序有224 434432C C A =种情况.则选派的4名学生不同的朗诵顺序 有28843248768++=种情况,故本题答案选B 例7.已知身穿红、黄两种颜色衣服的各有两人,身穿蓝颜色衣服的有一人,现将这五人排成一行,要求穿相同颜色衣服的人不能相邻,则不同的排法共有( )

模型的定义和分类

模型的定义和分类 模型是对现实世界或事物的抽象和简化描述,用于解释和预测现象、问题或系统的工具或方法。在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经济分析等领域中,模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模型可以是定量的或定性的,可以是数学的、统计的、图形的、逻辑的或物理的等等。根据模型的特性和应用领域的不同,可以将模型分为多种类型。 一、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是一种用数学语言描述现实问题或系统的模型。它通常由数学方程、不等式、函数、矩阵等数学工具构成。数学模型可以分为确定性模型和随机模型。确定性模型是指模型中的变量和参数都是确定的,不存在随机性。而随机模型是指模型中的变量和参数存在随机性,通常需要使用概率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二、统计模型 统计模型是一种利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进行建模和分析的模型。统计模型通常用于描述和分析数据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分布、趋势、相关性等特征。常见的统计模型包括回归模型、时间序列模型、方差分析模型等。统计模型的建立过程通常包括数据收集、数据预处理、模型选择、参数估计、模型检验等步骤。 三、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是一种通过物理实验或观测来建立的模型。物理模型通常是对现实世界中的物理过程或现象进行简化和抽象,以便于我们理解和分析。物理模型可以是实体模型,即通过制作实物或模型来模拟物理过程;也可以是数学模型,即通过数学方程和物理原理描述物理过程。 四、仿真模型 仿真模型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模拟来模拟现实系统或过程的模型。仿真模型通常基于数学模型或物理模型,利用计算机程序模拟系统的运行和行为。仿真模型可以用于预测系统的性能、优化系统的设计、验证系统的可行性等。常见的仿真模型包括离散事件模型、连续时间模型、代理模型等。 五、认知模型 认知模型是一种用于描述和解释人类认知过程的模型。认知模型通常基于心理学、神经科学等学科的理论和实验结果,用于研究人类的感知、思维、记忆、学习等认知功能。认知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类的思维方式、决策过程和行为模式,对于人机交互、人工智能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起来,模型的定义和分类是指对现实世界或事物进行抽象和简化描述的工具或方法。根据模型的特性和应用领域的不同,可以将

高中数学中常见的数学建模题分析

高中数学中常见的数学建模题分析 一、引言 数学建模题在高中数学学习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既锻炼了 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本文将重 点分析高中数学中常见的数学建模题,并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 步骤。 二、数学建模题的分类 1. 线性规划问题 线性规划是数学建模中最基本的问题之一。该问题通常涉及到在一 定的约束条件下,求解一个线性方程组的最优解。例如,某工厂在一 定的资源限制下,如何安排生产,以使成本最小化或产量最大化。 2. 最优化问题 最优化问题包括最大化问题和最小化问题。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通 常是通过求导数进行优化,找到使目标函数取得极值的点。例如,在 扔老师纳什扬尼的蛋问题中,要确定扔鸡蛋的起始楼层,以便在最坏 情况下扔的次数最少。 3. 动态规划问题 动态规划问题是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多个重叠子问题,通过求 解子问题的最优解来获取原问题的最优解。例如,在路径规划问题中,我们可以使用动态规划来确定从起点到终点的最短路径。

4. 概率模型问题 概率模型问题涉及到在给定的概率条件下,预测某个事件发生的概率。例如,在赌博游戏中,我们可以使用概率模型来计算某个玩家获 胜的概率。 5. 统计问题 统计问题主要是研究如何通过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的某些特性。通 常通过收集样本数据,计算样本均值、标准差等统计量,然后通过统 计推断方法来估计总体的参数。 三、数学建模题的解决方法和步骤 1. 理解问题 首先要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解,包括确定问题的背景、目标、约束 条件等。通过仔细阅读问题描述,了解问题所涉及的数学概念和模型。 2. 建立模型 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根据问题的特点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模型 的建立应符合实际情况,并能够准确描述问题的要求。 3. 分析模型 对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包括模型的性质、特点和解的存在性 及唯一性等。通过分析模型的特点,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并 为后续的解决方法提供指导。 4. 求解模型

数学模型的概念及分类

数学模型的概念及分类 2.1数学模型的概念 数学模型是指运用数学符号和公式来表达来研究对象系统的结构或过程的模型。系统工程力求采用数学模型是因为数学模型是定量化的基础,是科学实验的补充手段,是预测和决策的重要工具,是推进科技发展的依据。数学的抽象化、公理化的概念和方法,体系十分严谨。数学的丰富的想像力和思辨性,如弯曲的几何和非平直的空间结构,蕴含着普遍真理。数学模型既然是对所研究的实际对象的概括与简化,因此它不能等同于实际对象的本身,它必须舍弃实际对象的质的规定性,而是从量的关系上对实际对象作形式化的描述和刻画,在这一过程中常常略去实际对象的某些次要性质和因素,抓住其主要性质和因素,因此数学模型虽然能从某些数量关系上反映实际对象的原型,但这种反映仅仅是一种近似和模拟。 2.2数学模型的分类 常见的数学模型分类有以下几种: 按数学模型的功能可分为定量的和定性的。 按数学模型的目的可分为理论研究的,预期结果的和优化的。 按数学模型变量之间的关系可分为代数的,几何的和积分的。 按数学模型的结构可分为分析的,非分析的和图论的。 按数学模型所研究对象的特性可分为确定的和随机的,静态的和动态的,连续的和离散的,或线性的和非线性的。 按数学模型所用的数学方法可分为初等模型,微分方程模型,优化模型,控制论模型,逻辑模型,扩散模型,…… 按数学模型研究对象的实际领域可分为人口模型,交通模型,生态模型,生理模型,经济模型,社会模型.,工程系统模型,……

按数学模型研究对象的了解程度可分为白箱模型,灰箱模型和黑箱模型等。 2.3数学模型的特点 第一,它是某事物为一种特殊目的而作的一个抽象化、简单化的数学结构, 这意味着扬弃、筛选,是舍弃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的主要结果;是事物的一种模拟,虽源于现实,但非实际的原型,而又高于现实。 第二,它是数学上的抽象,在数值上可以作为公式应用,可以推广到与原物 相近的一类问题。 第三,可以作为某事物的数学语言,可以译成算法语言,编写程序进入计算机第三,可以作为某事物的数学语言,可以译成算法语言,编写程序进入计算机。通常所谓的处理事物和过程的模型化方法,往往就是为之建立数学模型来处理。

高三数学高考中常用函数模型归纳及应用

○高○考中常用函数模型.... 归纳及应用 山东莘县观城中学 郭银生 岳红霞 高中数学中,函数是重点内容,函数思想贯穿于数学的每一个领域,函数图象是数形结合的常用工具。复杂的函数问题也是有简单的基本初等函数组合而成,熟练掌握常见的函数模型对解决函数综合问题大有裨益。高考试题中,函数问题是“大块头”,各套试题所占比重在30%以上。现归纳常用的函数模型及其常见应用如下: 一. 常数函数y=a 判断函数奇偶性最常用的模型,a=0时,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a ≠0时只是偶函数。关于方程解的个数问题时常用。 例1.已知x ∈(0, π],关于方程2sin(x+3 π )=a 有两个不同的实数解,则实数a 的取植范围是( ) A .[-2,2] B.[3,2] C.( 3,2] D.( 3,2) 解析;令y=2sin(x+ 3π ), y=a 画出函数y=2sin(x+3 π ),y=a 图象如图所示,若方程有两个不同的解,则两个函数图象有 两个不同的交点,由图象知( 3,2),选D 二. 一次函数y=kx+b (k ≠0) 函数图象是一条直线,易画易分析性质变化。常用于数形结合解决问题,及利用“变元”或“换元”化归为一次函数问题。有定义域限制时,要考虑区间的端点值。 例2.不等式2x 2 +1≤m(x-1)对一切│m │≤2恒成立,则x 的范围是( ) A .-2≤x ≤2 B. 431- ≤x ≤0 C.0≤x ≤471+ D. 471-≤x ≤4 1 3- 解析:不等式可化为m(x-1)- 2x 2 +1≥0

设f(m)= m(x-1)- 2x 2+1 若x=1, f(m)=-3<0 (舍) 则x ≠1 则f(m)是关于m 的一次函数,要使不等式在│m │≤2条件下恒成立,只需⎩⎨⎧≥-≥0 )2(0 )2(f f ,解 之可得答案D 三. 二次函数y=ax 2+bx+c (a ≠0) 二次函数是应用最广泛的的函数,是连接一元二次不等式和一元二次方程的纽带。很多问题都可以化归和转化成二次函数问题。比如有关三次函数的最值问题,因其导数是二次函数,最后的落脚点仍是二次函数问题。 例3.(1).若关于x 的方程x 2+ax+a 2-1=0有一个正根和一个负根,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解析:令f(x)= x 2+ax+a 2-1 由题意得f(0)= a 2-1 <0,即-1<a <1即可。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分布问题可借助二次函数图象解决,通常考虑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判别式对称轴与根的位置关系,端点函数值四个方面。也可借助韦达定理。 例4.函数f(x)= x 2-4x-4在闭区间[t,t+1] t ∈R 上的最小值记为g(t),试求g(t)的表达式。 解:f(x)=(x-2)2 -8 当t >2时,f(x)在[t,t+1]上是增函数 ∴g(t)= f(t)=t 2-4t-4 当t ≤2≤t+1即1≤t ≤2时, g(t)= f(2)=-8 当t+1<2即t <1时 f(x)在[t,t+1]上是减函数 g(t)= f(t+1)= t 2 -2t-7,从而g(t)=⎪⎩⎪ ⎨⎧>--≤≤-<--) 2(44)21(8)1(7222t t t t t t t 评: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它的对称轴能确定二次函数的单调区间,二次函数与对数函数的综合性题目是常考的交汇点之一。该题中,对称轴x=2确定,而区间[t,t+1]不确定即“定轴不定区间”,二者的位置关系有三种情况。类似问题还有“定区间不定轴”、“不定轴不定区间”问题,但方法都一样,“讨论对称轴和区间的位置关系”。 例5.①如果函数y=a x 2+2a x -1(a>0且a ≠1) 在区间[-1,1]上的最大值是14,求a 的

分类模型归纳总结

分类模型归纳总结 在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领域,分类是一种常见的任务,它旨在根据给定的特征将数据点分为不同的类别。分类模型是用于解决分类问题的数学模型。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分类模型进行归纳总结,包括逻辑回归、决策树、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等。 一、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 逻辑回归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分类问题的线性模型。它通过将输入特征与权重相乘,并通过一个激活函数(如sigmoid函数)将结果映射到[0, 1]的范围内,从而预测样本属于某个类别的概率。逻辑回归具有简单、高效的特点,适用于二分类问题。 二、决策树(Decision Tree) 决策树是一种基于树结构的分类模型。它通过将特征空间划分为多个矩形区域,每个区域对应一个类别,从而实现对样本进行分类。决策树具有易解释、易理解的特点,可处理离散和连续特征,并且具备较好的鲁棒性。 三、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支持向量机是一种经典的分类模型,通过在特征空间中构造最优超平面,将不同类别的样本分开。支持向量机可处理线性可分和线性不可分的问题,在高维空间中表现出色,并具有一定的抗噪能力。 四、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随机森林是一种集成学习方法,由多个决策树组成。它通过对训练集随机采样,并对每个采样子集构建一个决策树,最终通过投票或平均等方式得到分类结果。随机森林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较好的泛化能力,对于处理高维数据和大规模数据集具有一定优势。 五、朴素贝叶斯分类器(Naive Bayes Classifier) 朴素贝叶斯分类器是一种基于贝叶斯定理的概率分类模型。它假设各个特征之间相互独立,并根据训练数据计算类别的先验概率和特征的条件概率,从而进行分类预测。朴素贝叶斯分类器简单、高效,并在处理文本分类等领域表现突出。 六、神经网络(Neural Networks) 神经网络是一类模拟人脑结构和功能的机器学习模型。它包含输入层、隐藏层和输出层,通过不同层之间的连接权重进行信息传递和特征提取,最终实现分类任务。神经网络具有强大的非线性拟合能力,但参数调整和训练时间较长。 七、K近邻算法(K-Nearest-Neighbors) K近邻算法是一种基于样本距离的分类模型。它通过计算测试样本与训练样本之间的距离,并选取距离最近的K个样本进行投票或加权投票,确定测试样本的类别。K近邻算法简单且容易实现,但是对于特征较多或样本不平衡的数据容易受到噪声的影响。 总结:

有道精品课高考数学高频模型清单

有道精品课高考数学高频模型清单 在备战高考数学中,模型题是考试中的一个难点。掌握高频模型可以让我们更加轻松地面对高考数学考试。笔者整理了“有道精品课高考数学高频模型清单”,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一、函数与导数 1. 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如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 2.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3. 函数的单调性、极值、最值等概念及应用。 4. 函数的图像、奇偶性、周期性等性质。 5. 隐函数求导。 二、几何与向量 1. 点、直线、平面的方程及其性质。 2. 坐标系、距离公式、中垂线、角度等概念。 3. 曲线的方程与性质,如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等。 4. 向量的概念、加减、倍数、数量积、夹角等。 5. 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 三、数列与数学归纳法 1. 公差为常数的等差数列和公比为常数的等比数列。 2. 数学归纳法及其应用。 3. 数列极限的概念和性质。 四、立体几何 1. 空间中点、线、面、体的基本概念及性质。 2. 空间图形如球、圆柱、圆锥、棱锥、棱柱等的面积、体积等计算。 3. 截面图形,如截球、截圆锥、截棱锥等。 五、概率与统计 1.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的定义及运算法则。

2.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律、数学期望、方差等。 3. 正态分布的概念及其性质。 4. 抽样调查的原理及其误差估计等。 以上是高考数学中的高频模型,掌握这些模型可以轻松应对考试。但仅仅知道模型还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通过练习巩固模型。笔者推荐使用有道精品课的高考数学视频课程进行学习。在课程中,老师们通过讲解真题、题目分析、思路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模型的应用技巧,提升解题能力。 最后,备战高考需长期坚持、踏实复习。希望同学们可以抓紧时间,认真备战,迎接自己的高考。

高考中常见的数学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法

高考中常见的数学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法 数学作为高考的一门重要科目,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难关。尤其是在高考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常见的数学问题,使得很多考生感到困惑和无从下手。本文将分析这些常见的数学问题,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法,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高考数学。 一、解方程问题 解方程是高考数学中的一个重要考点,也是考生们常常遇到的难题之一。在解方程时,考生常常会遇到复杂的方程式,导致无从下手。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首先将方程化简,去掉多余的项,然后运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分析。常见的解方程方法有因式分解法、配方法、代入法等。通过灵活运用这些方法,考生可以更好地解决方程问题。 二、几何题的解法 几何题在高考数学中也是一个重要考点。常见的几何题有三角形、圆等的性质问题,以及面积、体积等计算问题。解决几何题的方法是,首先要熟悉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定理,掌握几何题的基本解题思路。其次,要注意画图,画出几何图形,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问题。最后,要善于运用几何定理和计算方法,进行准确的计算和推理。通过这些方法,考生可以更好地解决几何题。 三、函数的应用问题 函数是高考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考生们常常遇到的难题之一。在函数的应用问题中,考生常常会遇到复杂的函数关系,导致无从下手。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首先要理解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掌握函数的基本运算法则。其次,要善于进行函数的分析和推理,通过观察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找出问题的关键点。最后,要善于利用函数的性质和计算方法,进行准确的计算和推理。通过这些方法,考生可以更好地解决函数的应用问题。

四、概率与统计问题 概率与统计是高考数学中的一个重要考点,也是考生们常常遇到的难题之一。 在概率与统计问题中,考生常常会遇到复杂的概率计算和统计分析,导致无从下手。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首先要理解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掌握概率计算和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其次,要善于进行概率计算和统计分析,通过观察数据和分析规律,找出问题的关键点。最后,要善于利用概率与统计的性质和计算方法,进行准确的计算和推理。通过这些方法,考生可以更好地解决概率与统计问题。五、解析几何问题 解析几何是高考数学中的一个重要考点,也是考生们常常遇到的难题之一。在 解析几何问题中,考生常常会遇到复杂的坐标计算和几何推理,导致无从下手。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首先要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掌握坐标计算和几何推理的基本方法。其次,要善于进行坐标计算和几何推理,通过观察图形和分析规律,找出问题的关键点。最后,要善于利用解析几何的性质和计算方法,进行准确的计算和推理。通过这些方法,考生可以更好地解决解析几何问题。 综上所述,高考中常见的数学问题虽然看似困难,但只要掌握一些解题方法和 技巧,就能够迎刃而解。解方程问题、几何题的解法、函数的应用问题、概率与统计问题以及解析几何问题,都可以通过合适的方法进行分析和解决。因此,考生们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理论的学习,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并进行大量的练习和实践,以提高解题能力和应对高考数学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实现自己的理想。

高考中高频的108个模型总结

高考中高频的108个模型总结高考是中国学生在高中阶段的最重要的考试之一,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高考中,一般会出现一些高频的模型题目。下面总结了108个高考模型,帮助考生备考,取得优异的成绩。 语文篇 1.阅读理解: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2.情感分析:分析文章的情感色彩和表达手法。 3.古文阅读:阅读给定的古文,理解和解读。 4.名著阅读:阅读一些优秀的文学名著,了解故事和主题。 5.考纲解读:理解考纲要求,指导作文写作。 6.写作指导:根据给定的素材进行写作。 7.现代文阅读:理解现代文,分析主题和观点。 数学篇 1.解方程:根据所给方程式解出未知数的值。

2.函数与图像:了解各种函数的图像特征。 3.几何运用: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数列与推理:分析数列的规律并预测下一个数的值。 5.概率统计:分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数据的统计特征。 6.三角函数:运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7.解几何题:运用几何知识解决给定的几何问题。 英语篇 1.语法填空:根据上下文和语法知识填写空白处的单词。 2.阅读理解: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3.写作:根据给定的题目和素材进行写作。 4.词汇学习:学习一些常用的英语词汇和短语。 5.主题写作:根据给定的主题进行写作。 6.句型转换:根据所给的句子进行变形。 物理篇

1.动量守恒:分析碰撞过程中动量的守恒。 2.力的分解:根据给定的力和角度,计算合力。 3.电路分析:分析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4.能量守恒:分析系统内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5.波动理论:理解波动的基本原理和特性。 6.光学问题:分析光的传播和折射。 7.磁场分析:理解磁场的形成和作用力。 化学篇 1.物质变化:分析物质变化的途径和过程。 2.反应速率:分析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影响因素。 3.原子结构:理解原子的组成和结构。 4.溶液的理论:应用溶解度公式计算溶液的浓度。 5.化学方程式: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平衡化学方程式。 6.化学计算:根据化学计算题目求解相关的数据。

(完整版)高中常见数学模型案例

高中常见数学模型案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4月制定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文化是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数学建模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新的方式,它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有助于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价值和作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体验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增强应用意识;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材中常见模型有如下几种: 一、函数模型 用函数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最常用的方法。函数模型与方法在处理实际问题中的广泛运用,两个变量或几个变量,凡能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并用数学形式表示出来,建立起一个函数关系(数学模型),然后运用函数的有关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些都属于函数模型的范畴。 1、正比例、反比例函数问题 例1:某商人购货,进价已按原价a 扣去25%,他希望对货物订一新价,以便按新价让利销售后仍可获得售价25%的纯利,则此商人经营者中货物的件数x 与按新价让利总额y 之间的函数关系是___________。 分析:欲求货物数x 与按新价让利总额y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关键是要弄清原价、进价、新价之间的关系。 若设新价为b ,则售价为b (1-20%),因为原价为a ,所以进价为a (1-25%) 解:依题意,有25.0)2.01()25.01()2.01(⋅-=---b a b 化简得a b 45=,所以x a bx y ⋅⋅==2.0452.0,即+∈=N x x a y ,4 2、一次函数问题 例2:某人开汽车以60km/h 的速度从A 地到150km 远处的B 地,在B 地停留1h 后,再以50km/h 的速度返回A 地,把汽车离开A 地的路x (km )表示为时间t (h )的函数,并画出函数的图像。 分析: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可得出路程x 和时间t 得函数关系式x (t );同样,可列出v(t)的关系式。要注意v(t)是一个矢量,从B 地返回时速度为负值,重点应注意如何画这两个函数的图像,要知道这两个函数所反映的变化关系是不一样的。 解:汽车离开A 地的距离x km 与时间t h 之间的关系式是:⎪⎩ ⎪⎨⎧∈--∈∈=]5.6,5.3(),5.3(50150]5.3,5.2(,150]5.2,0[,60t t t t t x ,图略。 速度vkm/h 与时间t h 的函数关系式是:⎪⎩ ⎪⎨⎧∈-∈∈=)5.6,5.3[,50)5.3,5.2[,0)5.2,0[,60t t t v ,图略。 3、二次函数问题 例3:有L 米长的钢材,要做成如图所示的窗架,上半部分为半圆,下半部分为六个全等小矩形组成的矩形,试问小矩形的长、宽比为多少时,窗所通过的光线最多,并具体标出窗框面积的最大值。

高考数学中的八大斜率模型解决圆锥曲线中的斜率问题

高考数学中的八大斜率模型与应用 模型1.圆锥曲线第三定义 此处以椭圆第三定义为例,双曲线第三定义类似推得. 如图,椭圆22 221(0)x y a b a b +=>>上任意一点P 与过原点为中心的弦AB 的两端点A 、B 连线PA 、PB 与坐标轴不平行,则直线PA 、PB 的斜率之积PA PB k k ⋅为定值2 2b a -. 证明 设(,)P x y ,11(,)A x y ,则11(,)B x y --.所以122 22=+b y a x ① 122 122 1=+b y a x ②由①-②得22122212b y y a x x --=-,所以22 21 22 12a b x x y y -=--,所以 222 111222111PA PB y y y y y y b k k x x x x x x a -+-⋅=⋅==--+-为定值. 这条性质是圆的性质:圆上一点对直径所张成的角为直角在椭圆中的推广,它充分揭示了椭圆的本质属性. 例1.(2019年高考数学课标全国Ⅱ卷理科)已知点()2,0A -,()2,0B ,动点(),M x y 满足 直线AM 与BM 的斜率之积为1 2 - .记M 的轨迹为曲线C . (1)求C 的方程,并说明C 是什么曲线; (2)过坐标原点的直线交C 于,P Q 两点,点P 在第一象限,PE x ⊥轴,垂足为E ,连结QE 并延长交C 于点G . ()i 证明:POG △是直角三角形; ()ii 求POG △面积的最大值.

解析:(1)直线AM 的斜率为(2)2y x x ≠-+,直线BM 的斜率为(2)2 y x x ≠-,由题意可知: 221 24,(2)222 y y x y x x x ⋅=-⇒+=≠±+-,所以曲线C 是以坐标原点为中心,焦点在x 轴上,不包括左右两顶点的椭圆,其方程为()22 1,242 x y x +=≠±; (2)略. 模型2.中点弦与点差法 1.椭圆中的点差法:设直线m kx y +=与椭圆)0(122 22>>=+b a b y a x 相交于点B A ,两点, 其中设点A (11,y x ),B (22,y x ) 由于B A ,两点均在椭圆上,代入椭圆的方程可得: ∴1221221=+b y a x ①,1222222=+b y a x ②,①-②得:022 22122221=-+-b y y a x x ,进一步, 则22 22122221-b y y a x x -=-,即22 21212121))((a b x x y y x x y y -=++--,则 22a b k k OM AB -=(其中M 为 B A ,中点,O 为原点). 椭圆垂径定理:直线AB 的斜率与中点M 和原点O 所成直线斜率的乘积等于2 y 下的系数 比上2 x 下的系数的相反数,即22 b a k k OM AB -=. 例2.已知椭圆22 154 x y +=,则以点()1,1M 为中点的弦所在直线方程为( ) A .4510x y -+= B .5490x y +-= C .4590x y +-= D .5410x y --= 解析:设以点()1,1M 为中点的弦与椭圆22 154 x y += 交于点()11,A x y ,()22,B x y , 则122x x +=,122y y +=,分别把点A ,B 的坐标代入椭圆方程得:22 1122 22154 15 4x y x y ⎧+=⎪⎪⎨⎪+=⎪⎩, 两式相减得: 12121212()()()()045x x x x y y y y +-+-+=,∴1212 2()052 x x y y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