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的发展脉络
唐诗宋词的发展脉络

唐诗宋词中所体现的人文精神、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对后世社会思想观 念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05
唐诗宋词在现代的传播与影响
唐诗宋词在现代的传播方式
01
出版物
唐诗宋词的书籍、选集和全集通 过传统出版和电子书形式广泛传 播。
唐诗宋词在形式、语言、韵律等方面有着严格的要求和规 范,体现了高度的艺术技巧和审美追求。
唐诗宋词的创作涉及广泛的主题和题材,既有山水田园、 边塞战争等宏大题材,也有离别相思、人生感慨等细腻情 感表达,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对后世的影响与启示
唐诗宋词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后世诗人创作的典范和 灵感源泉。
唐诗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 了巨大的影响,许多诗人深 受唐诗的影响,继承和发展
了唐诗的传统。
唐诗的影响不仅局限于中国, 也影响了世界各地的文学和艺 术创作,成为人类文化遗产的
重要组成部分。
02
宋词的兴起与演变
宋词的兴起
宋词的兴起与唐代诗歌的发展密切相 关。在唐诗的基础上,宋人开始尝试 创作词,以适应宴席、歌楼等场合的 演唱需求。
网络平台
02
03
学术研究
唐诗宋词的网站、博客和社交媒 体平台提供了在线阅读、分享和 讨论的空间。
学术机构和学者对唐诗宋词的研 究成果通过学术期刊、论文集和 专著等形式传播。
唐诗宋词对现代文学的影响
语言风格
唐诗宋词的语言精练、意境深远, 对现代诗歌、散文等文学形式的 语言风格产生影响。
创作技巧
唐诗宋词的修辞手法、意象运用 和结构安排等技巧对现代文学创 作提供借鉴。
宋词发展脉络

宋词发展脉络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诗体之一,起源于北宋时期,经历了南宋时期的发展和繁荣。
宋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达方式,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宋词发展的脉络、特点和代表作品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宋词发展的脉络1. 唐宋继承与创新宋词的发展脉络可以追溯到唐代,唐代的乐府诗和绝句对宋词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唐代的乐府诗以其朴实、自然的表达方式,为宋词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而绝句则为宋词提供了一种简洁、精练的表达方式。
2. 宋词的形成与初兴宋代初期,词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由乐府诗和绝句过渡到词的过程。
这一时期的词,主要以婉约派为代表,注重情感表达和音乐性的运用。
代表性的作家有李清照、周邦彦等。
3. 宋代中兴与全盛宋代中期,词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盛时期。
这一时期的词,主要以豪放派和山水派为代表,词的内容和形式都有了较大的变化。
豪放派的词注重豪情壮志的表达,山水派的词注重描绘自然景色。
代表性的作家有辛弃疾、苏轼等。
4. 宋词的衰落与晚期发展宋代晚期,词的发展进入了一个衰落期。
这一时期的词,主要以晚唐风格和元曲风格为代表,注重形式的华丽和技巧的运用,但情感表达相对较弱。
代表性的作家有杨万里、郑燮等。
二、宋词的特点1. 婉约与抒情并重宋词以其独特的婉约风格而闻名,注重情感的细腻表达和抒发。
词人常常通过描写细腻的景物和细节,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2. 音乐性的运用宋词注重音乐性的运用,追求韵律的和谐和音韵的美感。
词人常常通过运用押韵、对仗和平仄等手法,使词的语言具有优美的节奏感。
3. 情感真挚宋词以其情感真挚而著称,词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情世故的抒发,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
4. 主题广泛宋词的主题非常广泛,既有对爱情、友情的歌颂,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政治乱世的慨叹。
词人通过对各种主题的表达,丰富了词的内涵和意义。
三、代表作品1. 李清照《如梦令》如梦令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以其婉约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而著称。
宋词发展脉络

宋词发展脉络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宋词的发展脉络可以追溯到宋代,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变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发展轨迹。
下面将详细介绍宋词的发展脉络。
一、初唐时期的骈文诗初唐时期,由于文人士大夫的社会地位提升,文学创作逐渐兴起。
这个时期的诗歌以骈文诗为主,以其形式严谨、语言华丽的特点而闻名。
骈文诗追求对偶和平仄的完美结合,注重修辞和形式的繁复,表达了士人的风雅情怀和社会观念。
代表作品有王勃的《滕王阁序》和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二、盛唐时期的豪放诗盛唐时期,唐朝达到了繁荣的巅峰,社会风气开放,文化艺术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这个时期的诗歌以豪放诗为主,以其奔放豪迈、气势磅礴的特点而著名。
豪放诗追求真实、直接的表达,注重情感的激烈和形象的生动。
代表作品有杜甫的《登高》和李白的《静夜思》。
三、晚唐时期的婉约诗晚唐时期,唐朝开始走向衰落,社会动荡不安,文化氛围逐渐转变。
这个时期的诗歌以婉约诗为主,以其柔婉委婉、含蓄深沉的特点而闻名。
婉约诗追求意境的抒发和情感的细腻,注重形象的曲折和意象的独特。
代表作品有李商隐的《无题》和李清照的《如梦令》。
四、北宋时期的新乐府诗北宋时期,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文化艺术也迎来了新的变革。
这个时期的诗歌以新乐府诗为主,以其音乐性强、情感真挚的特点而著名。
新乐府诗追求音韵的和谐和情感的真实,注重抒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命运的感慨。
代表作品有苏轼的《水调歌头》和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五、南宋时期的词南宋时期,中国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文化艺术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这个时期的诗歌以词为主,以其音乐性强、艺术性高的特点而闻名。
词追求音韵的和谐和意境的抒发,注重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情感的追求。
代表作品有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和李清照的《如梦令》。
六、晚期的词坛变革晚期的词坛,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词的创作也发生了一些变革。
唐诗宋词发展脉络个人整理

(2)盛唐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 特点: 描写战争与战场,表现保家卫国的英勇精神,或 描写雄浑壮美的边塞风光,奇异的风土人情,又或描写战 争的残酷,军中的黑暗,征戍的艰辛,表达民族和睦的向 往与情怀。 代表作:高适:《燕歌行》、《别董大》、《蓟门行五 首》、《塞下曲》,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 昌龄:《出塞》,李颀:《古意》 盛唐边塞诗繁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现实状况所 致。唐自建国以来边事不断,这些重大的客观现实必然反 映到诗歌创作中去。二是从军赴边、建功立业是当时文人 的普遍时尚。戍边开疆、建功立业也成为他们建功立业的 首选途径。三是有悠久的文学渊源。先秦的《诗经》、 《楚辞》及汉乐府已有描写征戍的篇章,汉魏之际,南北 朝时边塞诗渐盛,盛唐边塞诗体裁完备。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 王。他们开始把诗歌从宫廷移到了市井, 从台阁移到江山和塞漠,题材扩大了,思 想严肃了,五言八句的律诗形式也由他们 开始有了初步的定型。
陈子昂,他的思想是很复杂的,他既好纵 横任侠,又好佛老神仙,但儒家兼善天下 的精神,仍然是他思想的主导方面。他洞 察国家安危的远见,关怀人民疾苦的热情。
一、北宋前期的词
代表词人晏殊、欧阳修、晏几道、范仲淹、张先、 柳永、苏轼 晏殊词写男女恋情,已过滤了五代“花间”词所 包含的轻佻艳冶的杂质,而显得纯净雅致。
欧阳修词作更展现出他潇洒旷达的风神个性。这 种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用词来表现自我情怀的 创作方式对后来的苏轼有着直接的影响。 苏轼词比较完整地表现出作者由积极转而矛盾苦 闷,力求超脱自适而不断追求的心路历程和他疏 狂浪漫、多情善思的个性气质。有时则把对自然 山水的观照与对历史、人生的反思结合起来,在 雄奇壮阔的自然美中融注入深沉的历史感和人生 感慨,如《念奴娇· 赤壁怀古》。
宋词发展脉络

宋词发展脉络引言概述: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份,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宋词的发展脉络可以追溯到唐朝,经过了五代十国时期的变革与发展,最终在宋朝达到了巅峰。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宋词的发展脉络。
一、初唐时期的词1.1 唐诗的影响:初唐时期的词受到了唐诗的深刻影响,许多初唐词人都是同时也是唐诗人,他们在创作词时运用了唐诗的格律和意境。
1.2 乐府诗的传承:初唐时期的词还受到了乐府诗的传承,乐府诗的特点是歌颂民间生活和表达情感,这些特点在初唐词中得到了延续。
1.3 词的题材与风格:初唐时期的词题材广泛,有咏史抒怀、山水田园、爱情离别等,风格上多以豪放、奔放为主。
二、五代十国时期的词2.1 乱世的背景: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频繁的时期,这种乱世背景对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2 词的题材与风格:五代十国时期的词题材多以离散、怀人、怀古为主,风格上更加涵蓄、忧愁,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的氛围。
2.3 词人的贡献:五代十国时期浮现了许多优秀的词人,如李煜、李清照等,他们的作品对后世的词坛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北宋时期的词3.1 宋词的兴旺:北宋时期是宋词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词人众多,作品丰富多样,为宋词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3.2 词的题材与风格:北宋时期的词题材更加广泛,有山水田园、宫廷生活、爱情离别等,风格上更加婉约、细腻,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情感的表达。
3.3 代表性词人与作品:北宋时期的代表性词人有苏轼、辛弃疾等,他们的作品深受后世词人的推崇,成为了宋词的经典之作。
四、南宋时期的词4.1 词的发展与变革:南宋时期,词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浮现了更多的题材和风格的多样化。
4.2 词的题材与风格:南宋时期的词题材更加丰富多样,有山水田园、宫廷生活、爱情离别等,风格上更加细腻、涵蓄,充满了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对情感的深刻描绘。
4.3 代表性词人与作品:南宋时期的代表性词人有陆游、杨万里等,他们的作品在题材和风格上都有独特的贡献,成为了南宋词的瑰宝。
宋词发展脉络

宋词发展脉络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可替代,对后世文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宋词的起源、发展、特点和影响等方面,详细介绍宋词的发展脉络。
一、宋词的起源和发展宋词起源于南唐,发展于北宋,经历了南唐、北宋、南宋三个时期的演变。
南唐时期,有李煜、李清照等著名词人的创作,为后来的宋词奠定了基础。
北宋时期,词人陆游、辛弃疾等的词作更加丰富多样,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南宋时期,苏轼、杨万里等词人的作品更加注重内涵和意境的表达,使宋词达到了巅峰。
二、宋词的特点1. 抒情性强:宋词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要特点,表达了词人对爱情、友情、家国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慨。
2. 简洁明快:宋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内涵,用寥寥数语传递出丰富的意境。
3. 境界高远:宋词追求境界的高远,通过意象的运用和意境的构建,使词作具有独特的意蕴和美感。
4. 音律和谐:宋词注重音律的和谐,追求字音的协调和押韵的美感,使词作更具音乐性。
三、宋词的影响1. 文学影响: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文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清时期的文人继承和发扬了宋词的创作传统,使词作在后世继续发展。
2. 音乐影响:宋词的音乐性极高,适合配以音乐演唱。
宋代以来,不少曲调被作曲家改编为曲谱,成为古代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3. 人文影响:宋词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人文情怀,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词中的爱情、友情、家国等主题,深入人心,成为人们共同追求的精神追求。
综上所述,宋词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可替代,对后世文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词的起源、发展、特点和影响等方面,构成了宋词发展的脉络。
通过对宋词的研究和欣赏,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
宋词的发展脉络范文

宋词的发展脉络范文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其发展脉络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先秦诗歌影响:先秦时期的诗歌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诗经》以及《楚辞》中的民歌之风和个人感情的表达,为宋词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唐代继承与发展: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其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对宋词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诗的精华主要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两种形式,这种形式对宋词的格律要求有一定影响。
3.宋代初期的形成与发展:五代时期,由于政治动荡和社会变迁,文人们普遍感到时世之乱,开始写起了以个人情感为主题的词,这种形式逐渐演变成了宋词的雏形。
这一阶段的词作主要流行于南方,以南唐为代表。
4.陆游及南宋词派的崛起:陆游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他的词作以哀愁慷慨、浪漫激昂为特点,对后来的南宋词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南宋时期,还出现了其他一些重要的词派,如辽东和吴门派等。
5.宋神话体诗与浪漫主义派的兴起:北宋时期,随着政治稳定,社会繁荣,大量词人开始追求真情实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个人体验。
这一阶段的词作逐渐形成了宋词的主流风格,以周邦彦和李清照为代表。
他们以真诚、感性和浪漫为核心,受到后世的广泛喜爱。
6.宋代后期的艳情词典型代表:宋代后期,词的题材逐渐丰富多样,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艳情词。
这一阶段以王宗之和张先为代表,他们的词作才情奇短,充满情趣,对后世的词坛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体而言,宋词的发展脉络可从唐代的继承与发展,到宋代初期的形成与发展,再到南宋词派的崛起,最终形成宋词的主流风格并丰富多样。
宋词以其真情实感、浪漫主义和艳情词为特点,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唐宋词的产生、发展、变化过程

唐宋词的产生、发展、变化过程词在唐朝最初主要流行于民间,敦煌发现的曲子词中,大量是民间无名氏的作品,这也是词的最初形态。
大约到中唐时期,诗人白居易、刘禹锡等人开始写词,把这一文体引入了文坛。
到晚唐五代时期,文人词有了很大的发展,晚唐词人温庭筠以及以他为代表的“花间派”词人,以李煜、冯延巳为代表的南唐词人的创作,进入宋代,词的创作逐步蔚为大观,产生了大批成就突出的词人,名篇佳作层出不穷,所以词到宋代迎来了创作的高峰。
对于唐宋词的产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下面将从四个方面来作简单阐述:1、从时间为顺序来看以时间为序,词经历了:唐词(民间词、文人词)——五代词(花间词、南唐词)——北宋词(前、中、后期词)——南渡词——南宋词(前、后期词)词最初在唐代主要流行于民间,至于具体在唐代什么时候,现在已无从知晓。
后来敦煌发现的曲子词中,大量是民间无名氏的作品,其中最受人注意的是以词集形态出现的《云谣集》,这是现存最早的曲子词集。
其中有《望江南·莫攀我》、《鹊踏枝·叵耐灵鹊多瞒语》等词。
之后在民间词曲的影响下,出现了一些文人来做这类新体的小词,根据现有的材料可知,正式依曲填词的文人,最早可以追溯到白居易、刘禹锡。
例如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到了晚唐以后,这一时期出现了号称“花间鼻祖”的文人词的奠基者——温庭筠。
晚唐以后,来到五代十国时期,这时“花间词派”和“南唐词派”先后崛起,“花间词派”亦称“西蜀词派”,后因赵崇祚汇编成《花间集》而得名,代表人物主要有温庭筠和韦庄。
继“西蜀词派”之后,又出现了“南唐词派”,主要指李璟、李煜父子和冯延巳,在社会大动荡时代,其词作充满着“忧患”的心理面貌。
进入北宋后,词的发展可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晏殊、晏几道、欧阳修等承袭“花间”词,为由唐入宋的过渡;第二个阶段,柳永、苏轼在形式与内容上所进行的新的开拓以及秦观、贺铸等人的艺术创造,促进宋词出现多种风格竞相发展的繁荣局面;第三个阶段,周邦彦在艺术创作上的集大成,体现了宋词的深化与成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宋词的发展脉络唐宋词的发展脉络李白的《菩萨蛮》和《忆秦娥》。
词的别称:长短句、诗余、曲子、曲子词、琴趣、乐章、乐府……五代时期词的发展南唐和西蜀温庭筠为鼻祖,从而形成了花间词派,韦庄的词打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抒写个人真切的乡愁旅思,李煜突破艳情樊篱,直抒胸臆,其词风接近韦庄而成就又超过了他,富有个性特色。
温庭筠是严妆,韦庄是淡妆,李后主则属于粗服乱头。
概括地道出了晚唐五代三大词人的风格。
冯延巳,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则认为,“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
”宋代词的发展顶峰岳飞、李纲、胡铨、张元干和张孝祥等人以词抒发悲怆激越的爱国情怀。
辛弃疾是豪放词的集大成者。
词形式上的特点一首词大都分为数片(阙),以分两片的为最多.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并且各不相同.词牌名必有词题目可有可无偶句押韵的,,即音乐上停顿决定的.每个词调的音乐节奏不同,韵位也就不同。
近体诗还不允许有长短句..词调还须分辨四声和阴阳。
李煜原名李从嘉,字重光。
骈齿重瞳宽厚仁孝外奉中原,不畏卑屈,内轻徭役,以实民力,嗜赌浮屠他给赵匡胤上书“自出胶痒,心疏利禄。
父兄之荫育,乐日月以优游。
思追巢许之余尘,远慕夷齐之高义。
被李煜的两首《渔父》词隐约透露出一些消息:“阆苑有情千里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轮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盈瓯。
万顷波中得自由。
”桃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离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虚与委蛇,内政不修,佞佛成性,宴乐无度,自毁长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道:“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大开,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没有亡国之痛,就不会有那些流传千古的佳作,这就是所谓“国家不幸词人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没有经历切肤之痛,怎有以后的千古绝唱锦衣玉食缠绵婉转王国维词人者王国维认为,词人只有如李煜一般拥有赤子之心和真性情,才能创作出真正优秀的作品。
《人间词话》在第十六则中写道:“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
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
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
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
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李煜不是孩子,是经历了风风雨雨,已经有了一颗千疮百孔的心。
他成业君王,白也君王。
大有看破红尘之势。
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
后改名永,字耆卿。
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蝶恋花【原文】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
”等了5 年,第二次开科又没有考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那首著名的《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文化大革命中,书法家沈尹默先生被打成黑帮,被逼写检查。
但是他写出去的检查大字报,总是浆糊未干就被人偷去,这检查总是交代不了。
不想俗衣破袍仍然裹不住闪亮的锥尖,这真应柳永自己的那句话:“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死人墓里一块普通的刻了主人生平的石头瓦肆勾栏,但是他身上的文学才华与艺术天赋立即与这里喧闹的生活气息,优美的丝竹管弦和多情婀娜的女子发生共鸣一个人在社会这架大算盘上只是一颗珠子,他受命运的摆弄;但是在自身这架小算盘上他却是一只拨着算珠的手。
一个人很难选择环境,却可以利用环境,呜呼,人生在世,天地公心。
人各其志,人各有才,无大无小,贵贱不分。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存世书迹有《黄州寒食诗》、《赤壁赋》、《答谢民师论文》与《祭黄几道文》等。
存世画迹有《古木怪石图卷》;《竹石图》才华熠熠生辉,灼灼其华!他目光深邃,一脸冷峻,风神俊朗,一袭青衫,几缕美髯。
开创了豪放一派,屈子之浩然,陶翁之淡远,太白之超迈,杜叟之沉郁,纳之笔端,轻蘸淡墨,巨笔一点,就点出北宋的半壁繁华,与南宋的辛弃疾并称,。
“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然人生短暂,世事无常,又有何防?“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轻裘雕鞍,纵马轻狂“苏辛”天地古今齐集笔下,日月风流情满江河,胸中沟壑,笔底波澜,靠近那个超越了一己兴衰荣败的达观超脱的“大我”,做飘渺的孤鸿横渡人世的悲欢,做飘然的智者笑对蜗角虚名,做世外的高人斜睨人生沉浮,做红尘的过客留下千古风流。
一蓑风雨任平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人生的风霜并不因为他的奇才俊秀就不降临到他的身上,虽然他深知“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惊心而不移心,收魂而不丧魂,屈身而不屈怀的高洁和高尚。
痛定思痛,他开始了对人生的深入思考,寻找立身处世的方法,他选择了直面人生而不是逃避,儒家的治世,佛家的修心,道家的养身,被苏轼信手拈来,激浊扬清,存精去粗,批判继承,所谓杂佛老而不溺,主儒术而不迂,在最黑夜的旅程上,他放逐了心灵的扁舟,孤傲达观地穿越世俗的汪洋而不至于触礁。
竹仗芒鞋,“回首向来萧索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的闲人野趣。
谢灵运选择了去“身在江湖之上,心居于魏阙之下”的工丽的山水诗中去消磨个体生命,苏轼在生命的左岸和右岸之间,从容地做了一个摆渡者,长篙一点,繁华付水,而自己却翩然靠岸,守住了那个乐观、持重、朴拙、豁达、天真的自我!“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简单的词句,挚情的话语,深沉的凄怆,心灵的恣情一恸,惟其是恸,方显深挚,方显深厚,方能千古共记这份情重。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饵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是怎样的清淡与恬然;“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是怎样的对美好事物的绵邈情意;“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是怎样的在劣境中的豁达和泰然;“与君世世为兄弟,再结来生未了因。
”是怎样情深的兄弟契约;月下单衣试酒携人生的一肩风霜任云卷云舒,那个醉卧溪云琴岗的他,拂心灵的一襟悲喜对花落花开,清夜无尘,真情有声,在他的生命和诗篇里回响。
李清照曾经沧海难为水,心存高洁不低头。
驵侩《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
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我们听到了什么呢?听到了祖逖中流击水的呼喊,听到了陆游“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的叹息,听到了辛弃疾“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的无奈,更又仿佛听到了“我的家在松花江上”那悲凉的歌声。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才藻非女子事也。
”她收集的文物汗牛充栋,她学富五车,词动京华,到头来却落得个报国无门,情无所托,学无所专,她环顾上下两千年,长夜如磐,风雨如晦,相知有谁?鲁迅有一首为歌女立照的诗:“华灯照宴敞豪门,娇女严妆侍玉尊。
忽忆情亲焦土下,佯看罗袜掩泪痕。
”李清照是一个被封建社会役使的歌者,她本在严妆靓容地侍奉着这个社会,但忽然想到她所有的追求都已失落,它所歌唱的无一实现,不由得一阵心酸,只好“佯说黄花与秋风”。
岳飞《小重山》南宋诗人、词人。
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钗头凤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销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后来,唐琬闻陆游题下了这首词,所以她也题下了另一首《钗头凤》。
钗头凤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辛弃疾华发苍颜敛雄心,抗高调,变温婉,成悲凉南归之后,他也再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
失去了钢刀利剑。
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而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列舰层楼”、“投鞭飞渡”、“剑指三秦”、“西风塞马”,,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
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成灾”。
他因爱国而生怨,因尽职而招灾: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
休去依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君恩重,且教种芙蓉!”咀嚼自己的寂寞。
(《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
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
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
白鹤在何处,尝试与谐来。
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
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
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
东岸绿荫少,杨柳更须栽。
胡尘飞、金戈鸣振聋发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