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化学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1化学实验基础
2022年高考化学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0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专题10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1.(2022·浙江卷)25℃时,苯酚()65C H OH 的10a K =1.0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相同温度下,等pH 的65C H ONa 和3CH COONa 溶液中,()()--653c c C H O >CH COOB .将浓度均为-10.10mol L ⋅的65C H ONa 和NaOH 溶液加热,两种溶液的pH 均变大 C .25℃时,65C H OH 溶液与NaOH 溶液混合,测得pH=10.00,则此时溶液中()()-6565c C H O =c C H OHD .25℃时,-10.10mol L ⋅的65C H OH 溶液中加少量65C H ONa 固体,水的电离程度变小 【答案】C【解析】A .醋酸的酸性大于苯酚,则醋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较小,则相同温度下,等pH 的C 6H 5ONa 和CH 3COONa 溶液中c(C 6H 5O -)<c(CH 3COO -),A 错误;B .C 6H 5ONa 溶液中,C 6H 5O -离子水解出氢氧根离子,升温促进C 6H 5O -离子的水解,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pH 变大,而氢氧化钠溶液中不存在平衡,升温pH 不变,B 错误;C .当pH=10.00时,c(OH -)=1.0×10-10,--10--106+565a 6565C H O 1.010c(H )c()c()C H O K 1.010C H OH C H ==c()H c()O ⨯⨯=⨯⋅,故c(C 6H 5O -)= c(C 6H 5OH),C 正确;D .C 6H 5ONa 中的C 6H 5O -可以水解,会促进水的电离,D 错误; 故选C 。
2.(2022·浙江卷)25℃时,向20mL 浓度均为-10.1mol L ⋅的盐酸和醋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0.1mol L ⋅的NaOH 溶液(酷酸的5a K =1.810-⨯;用-10.1mol L ⋅的NaOH 溶液滴定20mL 等浓度的盐酸,滴定终点的pH 突跃范围4.3~9.7)。
高中化学专题11 化学实验基础-2020年高考化学真题与模拟题分类训练(教师版含解析)

专题11 化学实验基础1.(2020新课标Ⅱ)某白色固体混合物由NaCl 、KCl 、MgSO 4、CaCO 3中的两种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混合物溶于水,得到澄清透明溶液;② 做焰色反应,通过钴玻璃可观察到紫色;③ 向溶液中加碱,产生白色沉淀。
根据实验现象可判断其组成为A .KCl 、NaClB .KCl 、MgSO 4C .KCl 、CaCO 3D .MgSO 4、NaCl【答案】B【解析】①混合物溶于水,得到澄清透明溶液,则不含CaCO 3,排除C 选项;②做焰色反应,通过钴玻璃可观察到紫色,可确定含有钾元素,即含有KCl ;③向溶液中加碱,产生白色沉淀,则应含有MgSO 4,综合以上分析,混合物由KCl 和MgSO 4两种物质组成,故选B 。
2.(2020新课标Ⅲ)喷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应用下列各组气体—溶液,能出现喷泉现象的是【答案】B【解析】【分析】能够发生喷泉实验,需要烧瓶内外产生明显的压强差;产生压强差可以通过气体溶于水的方法,也可以通过发生反应消耗气体产生压强差,据此分析。
【详解】A.由于硫化氢气体和盐酸不发生反应且硫化氢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烧瓶内外压强差变化不大,不会出现喷泉现象,A错误;B.氯化氢可以和稀氨水中的一水合氨发生反应,使烧瓶内外产生较大压强差,能够出现喷泉实验,B正确;C.一氧化氮不与硫酸发生反应且不溶于水,烧瓶内外不会产生压强差,不能发生喷泉现象,C错误;D.二氧化碳不会溶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烧瓶内外不会产生压强差,不能发生喷泉实验,D错误;故选B。
3.(2020年7月浙江选考)固液分离操作中,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B.C.D.【答案】C【解析】A.该仪器是干燥管,不能用于固液分离,A不符合题意;B.该仪器为蒸馏烧瓶,不能用于固液分离,B不符合题意;C.该仪器为普通漏斗,常用于过滤以分离固液混合物,C符合题意;D.该仪器为牛角管,又叫接液管,连接在冷凝管的末端以收集蒸馏产生的蒸气所冷凝成的液体,不能用于固液分离,D不符合题意。
北京市2023年高考化学模拟题汇编-11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和平衡(选择题)

北京市2023年高考化学模拟题汇编-11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和平衡(选择题)一、单选题1.(2023·北京西城·统考一模)下列反应与电离平衡无关的是A .FeSO 4溶液与NH 4HCO 3溶液反应制备FeCO 3B .电解饱和NaCl 溶液制备NaOH C .加氨水除去NH 4Cl 溶液中的杂质FeCl 3D .将Na 2CO 3溶液加入水垢中使CaSO 4转化为CaCO 32.(2023·北京东城·统考一模)下列指定微粒或化学键的个数比为1:2的是A .126C 原子中的质子和中子B .Na 2O 2固体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C .SiO 2晶体中的硅原子和共价键D .FeCl 2溶液中的Fe 2+和Cl —3.(2023·北京东城·统考一模)室温下,向10.0mL 纯碱(可能含有NaHCO 3)的稀溶液中逐滴加入0.100mol•L -1盐酸,滴定曲线如图,其中p 、q 为滴定终点。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m 处溶液pH >7,原因是23CO -+2H 2O ƒH 2CO 3+2OH -B .由滴定数据可推知,原纯碱中不含NaHCO 3C .p 和q 处的溶液中,均存在c (Na +)+c (H +)=2c (23CO -)+c (3HCO -)+c (OH -)D .原纯碱稀溶液中c (Na +)=0.215mol•L -14.(2023·北京东城·统考一模)用石墨作电极电解a 浊液,记录如表。
实验装置实验现象I.a 为AgClII.a 为AgI两电极均产生气泡,有黑色固体在阴极附近生成,并沉降在烧杯底部,烧杯中的液体逐渐变澄清透明两电极均产生气泡,阴极表面附着少量银白色固体,烧杯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棕黄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I 中阳极气体可能为Cl 2和O 2,II 中阳极气体为O 2B .I 和II 中阴极生成气体的方程式均为2H 2O+2e —=H 2↑+2OH —C .II 中液体变为棕黄色,说明阳极上发生了反应2AgI—2e —=I 2+2Ag +D .两实验阴极现象有差异的原因可能是II 中c (Ag +)比I 中的小5.(2023·北京东城·统考一模)室温下,t 1时刻向两个盛有50mL 蒸馏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①1gCaCO 3、②1g 蔗糖,搅拌,最终分别得到悬浊液和澄清溶液,溶解过程中分散系的导电能力变化如图。
2022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单元卷十 化学实验基础新人教版

2022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单元卷十化学实验基础新人教版年级:姓名:化学实验基础(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20年7月浙江选考,2)固液分离操作中,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 B. C. D.2.(2020北京朝阳区等级考试练习二)正确应用物质性质并规范操作是保障安全的前提。
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工业上金属钠残渣用乙醇进行处理B.苯酚不慎沾到皮肤上,用氢氧化钠溶液擦拭C.大量氯气泄漏时,戴好防毒面具,喷稀碱液进行吸收D.向电石上滴加饱和食盐水,将产生的气体验纯后点燃,观察燃烧现象3.(2020湖北武汉质量检测)探究FeSO4的热分解产物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乙和丙中盛有检验相应物质的常用试剂,实验完成后甲中残留固体为红棕色。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过程中持续通氮气的目的是排出装置内空气B.用盐酸和K3[Fe(CN)6]溶液检验残留固体的主要成分C.乙装置中生成白色沉淀,丙装置中溶液褪色D.丁装置中所盛装的试剂可用澄清石灰水替代4.(2020江西上饶第一次模拟)实验室用苯、浓硫酸和浓硝酸制备硝基苯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发生反应的方程式:+HO—NO2+H2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剂、脱水剂B.温度计的作用是测水浴的温度,长导管的主要作用是平衡气压C.实验制得的硝基苯处于混合液的下层D.从试管内混合物中分离出硝基苯可将反应后的混合物倒入水中,再分液5.(2020天津河北区质量检测二)下列实验中,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6.(2020山东泰安二模)某科学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得知,反应温度不同,氢气还原氧化铜的产物就不同,可能是Cu或Cu2O,Cu和Cu2O均为不溶于水的红色固体,但Cu2O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SO4CuSO4+Cu+H2O。
化学实验基础--(2022-2024)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湖北专用)(解析版)

专题 化学实验基础1(2024·湖北卷)碱金属的液氨溶液含有的蓝色溶剂化电子e NH 3 n -是强还原剂。
锂与液氨反应的装置如图(夹持装置略)。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碱石灰有利于NH 3逸出B.锂片必须打磨出新鲜表面C.干燥管中均可选用P 2O 5D.双口烧瓶中发生的变化是Li +nNH 3=Li ++e NH 3 n -【答案】C【分析】本题利用Li 和液氨反应Li +nNH 3=Li ++e NH 3 n -制备e NH 3 n -;碱石灰可以吸收浓氨水中的水分,同时吸水过程大量放热,使浓氨水受热分解产生氨气;利用集气瓶收集氨气;过量的氨气进入双口烧瓶中在冷却体系中发生反应生成e NH 3 n -;最后的球形干燥管中可装P 2O 5,除掉过量的氨气,同时防止空气的水进入引起副反应。
【解析】A .碱石灰为生石灰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可以吸收浓氨水中的水分,同时吸水过程大量放热,有利于NH 3逸出,A 正确;B .锂片表面有Li 2O ,Li 2O 会阻碍Li 和液氨的接触,所以必须打磨出新鲜表面,B 正确;C .第一个干燥管目的是干燥氨气,P 2O 5为酸性干燥剂能与氨气反应,所以不能用P 2O 5,而装置末端的干燥管作用为吸收过量的氨气,可用P 2O 5,C 错误;D .双口烧瓶中发生的变化是Li +nNH 3=Li ++e NH 3 n -,D 正确;故选C 。
2(2023·湖北卷)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夹持及加热装置略)制备高纯白磷的流程如下:下列操作错误的是A.红磷使用前洗涤以除去表面杂质B.将红磷转入装置,抽真空后加热外管以去除水和氧气C.从a口通入冷凝水,升温使红磷转化D.冷凝管外壁出现白磷,冷却后在氮气氛围下收集【答案】C【解析】A.红磷表面有被氧化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可以溶于水,因此红磷在使用前应洗涤,A 正确;B.真空环境可以降低物质的熔沸点,有利于将红磷转化为白磷,但是由于抽真空时不能将水气和氧气完全除去,还需要对装置外管进行加热,这时可以保证反应环境无水无氧,B正确;C.若从a口通入冷凝水,则冷凝水无法充满整个冷凝管,冷凝效果不好,需要用b口通入,此时可以将冷凝水充满冷凝管,C错误;D.白磷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因此在收集白磷时应将反应装置冷却,再在氮气氛的条件下收集白磷,D正确;故答案选C。
《3年高考2年模拟》2022课标版高中化学一轮复习 第1课时 常用仪器的识别和使用方法(1)

专题十 化学实验基础第1讲 化学实验仪器和基本操作考试要点核心素养1.了解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2.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3.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能识别化学药品标志。
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1.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能根据题给信息,明确探究实验的目的和原理,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分析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从实验的本质对实验题进行分类建模,能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依据答题模板快速准确地回答问题。
第1课时 常用仪器的识别和使用方法1.常用的可加热仪器仪器主要用途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① 试管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其容积的13,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② 略向下 倾斜③ 蒸发皿 用于溶液的蒸发、浓缩、结晶蒸发浓缩时要用④ 玻璃棒 搅拌⑤ 坩埚用于固体物质的高温灼烧 把坩埚放在三脚架上的泥三角上加热,取放坩埚必须使用⑥ 坩埚钳 ,加热完的坩埚应放在⑦ 石棉网 上冷却,特别注意应根据所加热物质的性质,选用不同材质的坩埚A⑧ 圆底烧瓶B⑨ 蒸馏烧瓶 用于液体的蒸馏、做反应器等;B 主要用于混合液体的蒸馏和分馏液体不超过容积的23,且不少于13;加热前外壁应无水滴;蒸馏时加入沸石或碎瓷片防暴沸⑩ 锥形瓶用作反应器、接收器等滴定时只振荡不搅拌,且振荡时瓶内液体不能溅出;加热液体时应放在石棉网上烧杯用于物质的溶解与稀释,作反应器,用于称量具有腐蚀性的固体药品,组装水浴加热装置溶解固体时要用 玻璃棒 搅拌;加热时应放在石棉网上三颈烧瓶用作反应器三个瓶口一般放置温度计、冷凝管、分液漏斗或搅拌器等思考 a.移动试管用试管夹 ,移动蒸发皿和坩埚用坩埚钳 。
b.熔融固体NaOH 、NaHCO 3不能用瓷坩埚,要使用 铁 坩埚。
原因是NaOH 、NaHCO 3能与瓷坩埚中的成分SiO 2 发生化学反应。
历年(2022-2024)全国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有机化合物)汇编(附答案)

历年(2022-2024)全国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有机化合物)汇编考法01 常见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1. (2024ꞏ浙江卷1月)关于有机物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浓溴水可鉴别溴乙烷、乙醛和苯酚 B. 用红外光谱可确定有机物的元素组成C. 质谱法测得某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2,可推断其分子式为C 5H 12D. 麦芽糖与稀硫酸共热后加NaOH 溶液调至碱性,再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并加热,可判断麦芽糖是否水解 2. (2024ꞏ浙江卷1月)制造隐形眼镜的功能高分子材料Q 的合成路线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试剂a 为NaOH 乙醇溶液 B. Y 易溶于水C. Z 的结构简式可能为D. M 分子中有3种官能团3. (2024ꞏ安徽卷)下列资源利用中,在给定工艺条件下转化关系正确的是A. 煤−−−→干馏煤油B. 石油−−−→分馏乙烯C. 油脂−−−→皂化甘油D. 淀粉−−−→水解乙醇4. (2024ꞏ山东卷)中国美食享誉世界,东坡诗句“芽姜紫醋炙银鱼”描述了古人烹饪时对食醋的妙用。
食醋风味形成的关键是发酵,包括淀粉水解、发酵制醇和发酵制酸等三个阶段。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淀粉水解阶段有葡萄糖产生 B. 发酵制醇阶段有2CO 产生C. 发酵制酸阶段有酯类物质产生D. 上述三个阶段均应在无氧条件下进行5. (2024ꞏ河北卷)高分子材料在生产、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线型聚乙烯塑料为长链高分子,受热易软化 B. 聚四氟乙烯由四氟乙烯加聚合成,受热易分解 C. 尼龙66由己二酸和己二胺缩聚合成,强度高、韧性好D. 聚甲基丙烯酸酯(有机玻璃)由甲基丙烯酸酯加聚合成,透明度高 6. (2024ꞏ江苏卷)下列有关反应描述正确的是A. 32CH CH OH 催化氧化为3CH CHO ,32CH CH OH 断裂C-O 键B. 氟氯烃破坏臭氧层,氟氯烃产生的氯自由基改变3O 分解的历程C. 丁烷催化裂化为乙烷和乙烯,丁烷断裂σ键和π键D. 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碳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由3sp 转变为2sp7. (2024ꞏ浙江卷6月)有机物A 经元素分析仪测得只含碳、氢、氧3种元素,红外光谱显示A 分子中没有醚键,质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示意图如下。
历年(2022-2024)全国高考化学真题分类(化学用语)汇编(附答案)

历年(2022-2024)全国高考化学真题分类(化学用语)汇编考点1 化学与STSE考法01 化学变化的判断1. (2024ꞏ湖北卷)2024年5月8日,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顺利完成首次海试。
舰体表面需要采取有效的防锈措施,下列防锈措施中不形成表面钝化膜的是A. 发蓝处理B. 阳极氧化C. 表面渗镀D. 喷涂油漆2. (2024ꞏ黑吉辽卷)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下列化学原理描述错误的是发明关键操作化学原理A 制墨松木在窑内焖烧发生不完全燃烧B 陶瓷黏土高温烧结形成新的化学键C 造纸草木灰水浸泡树皮促进纤维素溶解D 火药硫黄、硝石和木炭混合,点燃发生氧化还原反应3.(2022ꞏ湖北卷)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加入明矾后泥水变澄清B.北京冬奥会用水快速制冰C.炖排骨汤时加点醋味道更鲜D.切开的茄子放置后切面变色4.(2022ꞏ湖南卷)化学促进了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下列叙述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石胆能化铁为铜”B.利用“侯氏联合制碱法”制备纯碱C.科学家成功将CO2转化为淀粉或葡萄糖D.北京冬奥会场馆使用CO2跨临界直冷制冰考法02 化学与材料5.(2024ꞏ浙江卷1月)根据材料的组成和结构变化可推测其性能变化,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材料组成和结构变化性能变化A 生铁减少含碳量延展性增强B 晶体硅用碳原子取代部分硅原子导电性增强C 纤维素接入带有强亲水基团的支链吸水能力提高D 顺丁橡胶硫化使其结构由线型转变为网状强度提高6 (2024ꞏ河北卷)高分子材料在生产、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线型聚乙烯塑料为长链高分子,受热易软化B. 聚四氟乙烯由四氟乙烯加聚合成,受热易分解C. 尼龙66由己二酸和己二胺缩聚合成,强度高、韧性好D. 聚甲基丙烯酸酯(有机玻璃)由甲基丙烯酸酯加聚合成,透明度高7.(2023ꞏ河北卷)高分子材料在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1 化学实验基础1.(2022·浙江卷)名称为“吸滤瓶”的仪器是A.B.C.D.【答案】D【解析】A.图示实验仪器为蒸馏烧瓶,A不合题意;B.图示实验仪器为分液漏斗,B不合题意;C.图示实验仪器为容量瓶,C不合题意;D.图示实验仪器为吸滤瓶,其特征是一个厚壁的带分支的锥形瓶,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2.(2022·浙江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标准液润洗滴定管后,应将润洗液从滴定管上口倒出B.铝热反应非常剧烈,操作时要戴上石棉手套和护目镜C.利用红外光谱法可以初步判断有机物中具有哪些基团D.蒸发浓缩硫酸铵和硫酸亚铁(等物质的量)的混合溶液至出现晶膜,静置冷却,析出硫酸亚铁铵晶体【答案】A【解析】A.用标准液润洗滴定管,要将整个滴定管内壁进行润洗,因此,应将润洗液的一部分从滴定管上口倒出,另一部分从滴定管下口放出,A说法不正确;B.铝热反应非常剧烈,反应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有大量火星飞溅出来,因此,在操作时要戴上石棉手套和护目镜以保护手和眼睛,B说法正确;C.有机物中的基团在红外光谱中会呈现出其特征谱线,因此,可以利用红外光谱法初步判断有机物中具有哪些基团,C说法正确;D.硫酸亚铁铵的溶解度随着温度降低而减小,蒸发浓缩硫酸铵和硫酸亚铁(等物质的量)的混合溶液至出现晶膜,溶液达到饱和状态,静置冷却后,由于在该温度下的混合体系中硫酸亚铁铵的溶解度最小,因此,析出的晶体是硫酸亚铁铵晶体,D 说法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A 。
3.(2022·湖南卷)化学实验操作是进行科学实验的基础。
下列操作符合规范的是A .碱式滴定管排气泡B .溶液加热C .试剂存放D .溶液滴加【答案】A【解析】A .碱式滴定管排气泡时,把橡皮管向上弯曲,出口上斜,轻轻挤压玻璃珠附近的橡皮管可以使溶液从尖嘴涌出,气泡即可随之排出,A 符合规范;B .用试管加热溶液时,试管夹应夹在距离管口的13处,B 不符合规范;C .实验室中,盐酸和NaOH 要分开存放,有机物和无机物要分开存放,C 不符合规范;D .用滴管滴加溶液时,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部,应悬空滴加,D 不符合规范; 故选A 。
4.(2022·广东卷)实验室用2MnO 和浓盐酸反应生成2Cl 后,按照净化、收集、性质检验及尾气处理的顺序进行实验。
下列装置(“→”表示气流方向)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答案】D【解析】A .浓盐酸易挥发,制备的氯气中含有HCl ,可用饱和食盐水除去HCl ,Cl 2可用浓硫酸干燥,A 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故A 不符合题意;B .氯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B 装置能收集氯气,故B 不符合题意;C .湿润的红布条褪色,干燥的红色布条不褪色,可验证干燥的氯气不具有漂白性,故C 不符合题意;D .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应用NaOH 溶液吸收尾气,D 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D 符合题意;答案选D。
5.(2022·全国乙卷)由实验操作和现象,可得出相应正确结论的是【答案】C【解析】A.向NaBr溶液中滴加过量氯水,溴离子被氧化为溴单质,但氯水过量,再加入淀粉KI 溶液,过量的氯水可以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无法证明溴单质的氧化性强于碘单质,A错误;B.向蔗糖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水浴加热后,应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使体系呈碱性,若不加氢氧化钠,未反应的稀硫酸会和新制氢氧化铜反应,则不会产生砖红色沉淀,不能说明蔗糖没有发生水解,B错误;C.石蜡油加强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气体中含有不饱和烃,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正确;D.聚氯乙烯加强热产生能使湿润蓝色湿润试纸变红的气体,说明产生了氯化氢,不能说明氯乙烯加聚是可逆反应,可逆反应是指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的方向进行的反应,而氯乙烯加聚和聚氯乙烯加强热分解条件不同,D错误;答案选C。
6.(2022·全国甲卷)根据实验目的,下列实验及现象、结论都正确的是【答案】C【解析】A .CH 3COONH 4中+4NH 水解,+4232NH +H ONH H O+H +⋅,会消耗CH 3COO -水解生成的OH -,测定相同浓度的CH 3COONH 4和NaHCO 3溶液的pH ,后者大于前者,不能说明K h (CH 3COO -)<K h (-3HCO ),A 错误;B .浓盐酸也能与KMnO 4发生反应,使溶液紫色褪去,B 错误;C .K 2CrO 4中存在平衡22-4CrO (黄色)+2H+2-27Cr O (橙红色)+H 2O ,缓慢滴加硫酸,H +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故溶液黄色变成橙红色,C 正确;D .乙醇和水均会与金属钠发生反应生成氢气,故不能说明乙醇中含有水,D 错误; 答案选C 。
7.(2022·广东卷)为检验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对钢铁防腐的效果,将镀层有破损的镀锌铁片放入酸化的3% NaCl 溶液中。
一段时间后,取溶液分别实验,能说明铁片没有被腐蚀的是 A .加入3AgNO 溶液产生沉淀B .加入淀粉碘化钾溶液无蓝色出现C .加入KSCN 溶液无红色出现D .加入()36K Fe CN ⎡⎤⎣⎦溶液无蓝色沉淀生成【答案】D【解析】镀层有破损的镀锌铁片被腐蚀,则将其放入到酸化的3%NaCl溶液中,会构成原电池,由于锌比铁活泼,作原电池的负极,而铁片作正极,溶液中破损的位置会变大,铁也会继续和酸化的氯化钠溶液反应产生氢气,溶液中会有亚铁离子生成,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氯化钠溶液中始终存在氯离子,所以加入硝酸银溶液后,不管铁片是否被腐蚀,均会出现白色沉淀,故A不符合题意;B.淀粉碘化钾溶液可检测氧化性物质,但不论铁片是否被腐蚀,均无氧化性物质可碘化钾发生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C.KSCN溶液可检测铁离子的存在,上述现象中不会出现铁离子,所以无论铁片是否被腐蚀,加入KSCN溶液后,均无红色出现,故C不符合题意;D.K3[Fe(CN)6]是用于检测Fe2+的试剂,若铁片没有被腐蚀,则溶液中不会生成亚铁离子,则加入K3[Fe(CN)6]溶液就不会出现蓝色沉淀,故D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D。
8.(2022·浙江卷)亚硝酸钠俗称“工业盐”,其外观、口感与食盐相似,人若误服会中毒。
现将适量某样品(成分为亚硝酸钠或氯化钠)溶于水配成溶液,分别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实验。
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答案】CKClO溶于水,电离出钾离子和氯酸根离子,亚硝酸钠溶于水电离出钠离子和亚硝【解析】A.3酸根离子,由于AgNO 2沉淀可溶于稀硝酸,滴加硝酸银和足量稀硝酸不能生成白色沉淀,A 错误; B .氯化钠电离出的氯离子也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而使其褪色,B 错误; C .亚硝酸有氧化性,可以把二价铁氧化为三价铁,溶液变为黄色,C 正确;D .稀硝酸可以把亚硫酸根离子氧化为硫酸根离子,再加入氯化钡可以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D 错误; 故选C 。
9.(2022·湖南卷)为探究3FeCl 的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3FeCl 和23Na SO 溶液浓度均为-10.1mol L ⋅)。
依据上述实验现象,结论不合理的是A .实验①说明加热促进3+Fe 水解反应 B .实验②说明3+Fe 既发生了水解反应,又发生了还原反应 C .实验③说明3+Fe 发生了水解反应,但没有发生还原反应D .整个实验说明2-3SO 对3+Fe 的水解反应无影响,但对还原反应有影响 【答案】D【解析】铁离子水解显酸性,亚硫酸根离子水解显碱性,两者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同时铁离子具有氧化性,亚硫酸根离子具有还原性,两者还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同一反应体系中,铁离子的水解反应与还原反应共存并相互竞争,结合实验分析如下:实验①为对照实验,说明铁离子在水溶液中显棕黄色,存在水解反应Fe 3++3H 2OFe(OH)3+3H +,煮沸,促进水解平衡正向移动,得到红褐色的氢氧化铁胶体;实验②说明少量亚硫酸根离子加入铁离子后,两者发生水解反应得到红褐色的氢氧化铁胶体;根据铁氰化钾检测结果可知,同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铁离子被还原为亚铁离子,而出现特征蓝色沉淀;实验③通过反滴操作,根据现象描述可知,溶液仍存在铁离子的水解反应,但由于铁离子少量,没检测出亚铁离子的存在,说明铁离子的水解反应速率快,铁离子的还原反应未来得及发生。
A.铁离子的水解反应为吸热反应,加热煮沸可促进水解平衡正向移动,使水解程度加深,生成较多的氢氧化铁,从而使溶液显红褐色,故A正确;B.在5mLFeCl3溶液中滴加2滴同浓度的Na2SO3溶液,根据现象和分析可知,Fe3+既发生了水解反应,生成红褐色的氢氧化铁,又被亚硫酸根离子还原,得到亚铁离子,加入铁氰化钾溶液后,出现特征蓝色沉淀,故B正确;C.实验③中在5mL Na2SO3溶液中滴加2滴同浓度少量FeCl3溶液,根据现象和分析可知,仍发生铁离子的水解反应,但未来得及发生铁离子的还原反应,即水解反应比氧化还原反应速率快,故C正确;D.结合三组实验,说明铁离子与亚硫酸根离子混合时,铁离子的水解反应占主导作用,比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快,因证据不足,不能说明亚硫酸离子对铁离子的水解作用无影响,事实上,亚硫酸根离子水解显碱性,可促进铁离子的水解反应,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2022·山东聊城·三模)关于下列仪器使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均可以直接加热B.③、④均可以量取10.00mLKMnO4溶液C.⑤可用于蒸馏或分馏中冷凝液体D.⑥可用于固体和液体在锥形瓶中反应时添加液体【答案】D【解析】A.②圆底烧瓶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A错误;B.④碱式滴定管能用于量取碱液,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橡胶的主要成分是聚异戊二烯,烯类因含碳碳双键具有还原性,高锰酸钾溶液会与橡胶中的碳碳双键反应,所以高锰酸钾溶液不可以用碱性滴定管量取,B错误;C.球形冷凝管适用于回流蒸馏操作,多用于垂直蒸馏装置,直形冷凝管蒸馏、分馏操作,主要用于倾斜式蒸馏装置,C错误;D.长颈漏斗的作用是用于固体和液体在锥形瓶中反应时添加液体药品,D正确;故选D。
2.(2022·河南洛阳·三模)下列图示不能用于物质分离提纯操作的是A.B.C.D.【答案】A【解析】由题干实验装置图可知:A.图示装置为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装置,不用于物质分离,A符合题意;B.图示装置为蒸发结晶装置,用于从溶液中析出固体溶质,B不合题意;C.图示装置为蒸馏装置,用于分离互溶的且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C不合题意;D.图示装置为过滤装置,用于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D不合题意;故答案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