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23版)》更新要点

合集下载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要点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要点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要点2020年11月25-27日,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二十四次全国学术会议(CDS)在苏州市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火热召开。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的发布无疑是本次大会最为引人注目的焦点之一,更新版指南结合了最新的国际糖尿病管理指南和临床证据,为我国2型糖尿病的临床诊疗提供指导。

更新要点一:糖尿病患病率2020版指南:根据最新的流调数据,依WHO诊断标准,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上升至11.2%。

图1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的变化更新要点二:将“糖化血红蛋白”纳入到糖尿病诊断标准2020版指南:在有严格质量控制的实验室,采用标准化检测方法测定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可以作为糖尿病的补充诊断标准。

(B)表1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更新要点三:新增个体化HbA1c控制目标设定的“主要影响因素”2020版指南:HbA1c控制目标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年龄较轻、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没有低血糖及其他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可采取更严格的HbA1c控制目标,反之则采取相对宽松的HbA1c目标。

(B)图2 个体化HbA1c控制目标的主要影响因素更新要点四:高血糖的药物治疗要点2020版指南:➤生活方式干预和二甲双胍为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一线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是2型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应贯穿于治疗的始终。

若无禁忌证,二甲双胍应一直保留在糖尿病的治疗方案中。

(A)➤一种降糖药治疗而血糖不达标者,采用2种甚至3种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治疗。

也可加用胰岛素治疗。

(A)➤合并ASCVD或心血管风险高危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论其HbA1c 是否达标,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具有ASCVD获益证据的GLP-1RA或SGLT2i。

(A)➤合并CKD或心衰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论其HbA1c是否达标,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SGLT2i。

《中国2型糖尿病预防与控制指南(2023版)》更新要点

《中国2型糖尿病预防与控制指南(2023版)》更新要点

《中国2型糖尿病预防与控制指南(2023版)》更新要点中国2型糖尿病预防与控制指南(2023版)更新要点一、糖尿病的定义及分类在2023版的指南中,2型糖尿病的定义和分类仍然保持不变。

2型糖尿病仍然被定义为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

二、预防措施1. 健康饮食2023版的指南强调了健康饮食在预防2型糖尿病中的重要性。

建议公众日常应保持均衡的饮食,减少高糖、高脂、高盐食品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粗粮的摄入。

2. 积极运动积极运动是预防2型糖尿病的关键。

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

三、疾病管理1. 血糖监控2023版的指南强调了血糖监控的重要性,推荐病人定期进行血糖检测,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 药物治疗在药物治疗方面,2023版的指南更新了一些药物的使用建议。

例如,对于一些特定的病人群体,推荐使用新型抗糖尿病药物。

四、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管理在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管理方面,2023版的指南提出了一些新的建议。

例如,对于糖尿病足的预防,推荐病人定期进行足部检查,并积极进行足部护理。

五、病人教育与心理支持2023版的指南更加强调了病人教育与心理支持的重要性。

建议医生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帮助他们理解病情,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同时,也强调了为病人提供心理支持的重要性,帮助他们处理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

以上是《中国2型糖尿病预防与控制指南(2023版)》的一些主要更新要点。

总的来说,这份新的指南更加强调了预防和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并在药物治疗和并发症管理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建议。

《中国2型糖尿病预防与控制指南(2023版)》更新要点

《中国2型糖尿病预防与控制指南(2023版)》更新要点

《中国2型糖尿病预防与控制指南(2023
版)》更新要点
中国2型糖尿病预防与控制指南(2023版)更新要点
简介
本指南旨在提供关于2型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方面的最新指导。

以下是本次更新的要点:
1. 早期筛查与诊断
- 强调早期筛查的重要性,特别是在高风险人群中进行筛查。

- 更新了诊断2型糖尿病的标准和指标。

2. 饮食与营养
- 强调均衡饮食的重要性,包括合理控制总能量摄入和膳食成
分的比例。

- 提供了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建议,包括选择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食物。

3. 运动与体育锻炼
- 强调适度的体育锻炼对于预防和控制2型糖尿病的重要性。

- 提供了针对不同人群的运动建议,包括年龄、体质和疾病状况的考虑。

4. 药物治疗
- 更新了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的指南,包括首选药物和联合用药的建议。

- 强调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

5. 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与管理
- 提供了预防和管理糖尿病并发症的指导,包括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和视网膜病变等。

- 强调定期检查和监测,以及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6. 教育和支持
- 强调提供患者教育和支持的重要性,包括健康生活方式的宣传和患者自我管理的培训。

以上是《中国2型糖尿病预防与控制指南(2023版)》更新的要点。

本指南旨在帮助医务人员和患者更好地预防和管理2型糖尿病,实现疾病的早期干预和有效控制。

2020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10大更新要点

2020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10大更新要点

2020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10大更新要点
2020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10大更新要点包括:
1.将HbA1c纳入糖尿病诊断标准。

HbA1c作为衡量血糖控制的重要指标,正式纳入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中,以HbA1c26.5%作为切点,辅助糖尿病的诊断。

2.新增糖尿病分型诊断。

在糖尿病分型诊断中,除了传统的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还新增了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等类型。

3.重视糖尿病患者的个体化评估。

对于糖尿病患者,需要综合考虑其年龄、病程、并发症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的评估和治疗方案制定。

4.强调早期干预和综合管理。

对于糖尿病患者,应该尽早进行干预和治疗,并对其进行综合管理,包括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等方面的指导。

5.更新糖尿病药物治疗方案。

对于药物治疗方案,新指南也进行了更新,强调了新型降糖药物的作用和适应症,并提出了新的治疗路径。

6.重视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

糖尿病患者应该加强自我管理,包括监测血糖、控制饮食、规律运动等方面的措施。

7.强调多学科协作。

对于糖尿病患者,需要多学科协作,包括内分泌科、心血管科、肾脏科、营养科等学科的协作,共同制定治疗方案。

8.推广健康教育和公众科普。

通过健康教育和公众科普,提高公众对糖尿病的认识和理解,促进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

9.关注糖尿病并发症的筛查和预防。

对于糖尿病患者,应该定期进行并发症的筛查和预防,包括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神经病变等。

10.优化糖尿病患者的长期管理。

对于长期管理的糖尿病患者,应该
优化其治疗方案和管理计划,提高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更新要点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更新要点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更新要点本指南共19章,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

更新要点一最新流调数据显示,糖尿病患病率11.2%(WHO标准)。

要点提示1.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仍在上升,2015至2017年达到11.2%,各民族有较大差异,各地区之间也存在差异。

2. 糖尿病的知晓率(36.5%)、治疗率(32.2%)和控制率(49.2%)有所改善,但仍处于低水平。

3.糖尿病人群中T2DM占90%以上。

更新要点二糖化血红蛋白(HbA 1c )纳入糖尿病诊断标准。

要点提示1.空腹血糖、随机血糖或OGTT 2 h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没有糖尿病典型临床症状时必须重复检测以确认诊断。

(A)2.在有严格质量控制的实验室,采用标准化检测方法测定的HbA 1c 可以作为糖尿病的补充诊断标准。

(B)3.按病因将糖尿病分为T1DM、T2DM、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4种类型。

(A)更新要点三综合控制目标部分,新增个体化HbA 1c 控制目标设定的主要影响因素。

要点提示1.T2DM的治疗策略应该是综合性的,包括血糖、血压、血脂、体重的控制,抗血小板治疗和改善生活方式等措施。

(A)2.对大多数非妊娠成年T2DM 患者,合理的HbA 1c 控制目标为<7%。

(A)3.HbA 1c 控制目标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年龄较轻、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的T2DM患者在没有低血糖及其他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可采取更严格的HbA 1c 控制目标,反之则采取相对宽松的HbA 1c 目标。

(B)4.生活方式干预和二甲双胍为T2DM患者高血糖的一线治疗;生活方式干预是T2DM的基础治疗措施,应贯穿于治疗的始终;若无禁忌证,二甲双胍应一直保留在糖尿病的药物治疗方案中。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解读新指南更新要点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解读新指南更新要点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解读新指南更新要点图: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发展历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纳入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化血红蛋白(HbA1c )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临床上HbA1c已被广泛用于评估长期血糖控制状况,也是临床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治疗的重要依据[2]。

2011年,WHO建议在条件具备的国家和地区采用HbA1c 诊断糖尿病,诊断切点为HbA1c≥6.5%[2]。

鉴于HbA1c检测在我国尚不普遍,检测方法的标准化程度不够,测定HbA1c的仪器和质量控制尚不能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的要求,因此在2017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未推荐采用HbA1c 诊断糖尿病[2]。

近几年来我国HbA1c标准化工作推进速度迅速加快,随着对HbA1c认知程度和测定质量的不断提高,我国已完成HbA1c 检测的标准化工作,此次指南更新将HbA1c≥6.5%作为补充诊断标准[1]。

表: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将TIR纳入血糖控制目标促进多维度的血糖管理HbA虽然是血糖监测的“金标准”,但在临床应用中存在不能反映低血糖,不能反1c个体间差异等问题[3-9]。

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可从高血糖、低血糖、血糖变异性的多维视角完映血糖变异性,不能反映HbA1c进行有效补充[10-11]。

糖尿病治疗领域对于TIR的关注与认识不断增加,大量研究发现TIR与微血管并善解析血糖控制状况,对HbA1c发症、心血管疾病、妊娠结局等显著相关,基于中国人群的前瞻性研究就发现,TIR与2型糖尿病(T2DM)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病死亡呈负相关[12-13]。

图:TIR与T2DM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病死亡负相关随着持续血糖监测(CGM)和自我血糖监测(SMBG)的快速发展,血糖管理的全新指标TIR的监测也越来越便捷[1]。

共识对TIR的推荐逐步完善,2019年发布的TIR国际共识推荐1型糖尿病(T1DM)及T2DM患者的TIR控制目标为>70%,但应高度个体化,同时关注低血糖以及血糖波动[14]。

《中国2型糖尿病预防与治疗指导方针(2023版)》更新要点

《中国2型糖尿病预防与治疗指导方针(2023版)》更新要点

《中国2型糖尿病预防与治疗指导方针
(2023版)》更新要点
中国2型糖尿病预防与治疗指导方针(2023版)更新要点
本文档旨在概述中国2型糖尿病预防与治疗指导方针(2023版)的更新要点,以下是主要内容:
1. 强调个体化治疗:根据病情和患者特点,制定个体化的治疗
方案,包括药物治疗、膳食调整和体育锻炼等方面。

2. 重视早期干预:鼓励早期筛查和诊断,早期干预可以延缓疾
病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3. 健康生活方式:强调改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以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4. 个体化膳食建议: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需求,提供个体化
的膳食建议,包括适宜的热量摄入、均衡的营养搭配等。

5. 药物治疗策略:更新了常用的药物治疗策略,包括口服药物
和胰岛素治疗等,旨在降低血糖水平,控制病情。

6. 并发症预防与治疗:强调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包括心血管
疾病、神经病变、肾脏病变等,并提供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指导。

7. 糖尿病教育和自我管理:鼓励糖尿病患者接受相关教育,学
会自我管理,包括血糖监测、用药规范等。

8. 科学研究和创新:鼓励科学研究和创新,不断提高对2型糖
尿病的认识和治疗水平。

以上为《中国2型糖尿病预防与治疗指导方针(2023版)》更新
要点的简要概述。

具体内容请参阅完整指南,以获得更详细的信息。

《中国2型糖尿病预防与防控指南(2023版)》更新要点

《中国2型糖尿病预防与防控指南(2023版)》更新要点

《中国2型糖尿病预防与防控指南(2023版)》更新要点**中国2型糖尿病预防与防控指南(2023版)更新要点**本文旨在简要介绍中国2型糖尿病预防与防控指南(2023版)的更新要点。

以下为主要内容摘要:**1. 疾病背景**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全球范围内都有着不断增长的趋势。

为了控制和预防糖尿病,本指南填补了以往指南中的空白,并针对中国的情况进行了针对性的调整。

**2. 预防措施**本指南提出了一系列针对2型糖尿病的预防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饮食调整**根据中国人的饮食惯和营养需求,本指南提供了营养均衡的饮食建议。

建议减少饮食中的高糖、高脂肪、高盐食物,增加膳食纤维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的摄入。

**2.2 生活方式改变**本指南鼓励人们积极参与体育运动,控制体重,避免长时间久坐。

此外,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也是预防糖尿病的重要措施。

**2.3 早期筛查**本指南强调对高风险人群进行早期筛查,包括有家族病史、肥胖、高血压等因素的人群。

早期发现并控制血糖水平可以有效预防糖尿病的进展。

**2.4 教育宣传**本指南强调需要进行公众教育宣传,提高人们对糖尿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推广健康生活方式。

**3. 防控措施**本指南提出了一系列针对2型糖尿病的防控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个体化治疗**根据病情和患者个体特征,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饮食控制、运动、药物治疗等。

**3.2 健康管理**推广健康管理模式,建立糖尿病患者的长期随访和管理机制。

**3.3 多学科合作**加强不同学科的合作,如内分泌科、营养科、心血管科等,共同制定治疗方案。

**3.4 工作场所管理**通过鼓励健康生活方式和提供健康管理服务,促进工作场所的糖尿病防控。

以上是中国2型糖尿病预防与防控指南(2023版)的更新要点。

具体的指南内容请查阅原版指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23版)》
更新要点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23版)更新要点
本文档概要介绍了2023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
的主要更新要点。

该指南旨在提供医务人员和糖尿病患者关于管理
和防治2型糖尿病的最新指导。

1. 诊断标准的更新
- 根据国际最新标准,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进行了修订和更
新。

- 强调了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作为2型糖尿病诊断的主要
指标之一。

2. 个体化治疗方案
- 强调了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重要性,根据患者的特点和需求,
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 加强了药物与非药物治疗的综合应用,包括饮食控制、运动、药物治疗等。

3. 肥胖与代谢综合征管理
- 提供了关于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管理的最新指导。

- 鼓励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改变生活方式、药物治疗等,
来控制肥胖和代谢综合征对2型糖尿病的影响。

4. 血糖监测和管理
- 强调了血糖监测的重要性,特别是在特定情况下如妊娠期、
患病初期和药物调整期间。

- 提供了血糖监测的最佳实践指导,包括血糖监测频率和目标
区间等。

5. 微血管并发症的防治
- 提供了针对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最新防治建议。

- 强调了血糖控制对预防和延缓微血管并发症的重要性,同时提供了其他治疗措施的指导。

6. 肾脏病变的防治
- 强调了保护肾脏健康的重要性,提供了针对肾脏病变的最新防治策略。

- 提供了肾病监测方法和治疗措施的详细指导。

7. 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 提供了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控制的最新指导。

- 鼓励控制血压、血脂和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并提供了相应的治疗建议。

8. 综合治疗与团队合作
- 强调了综合治疗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 鼓励医务人员与其他专业人员(如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密切合作,以提供更好的糖尿病管理服务。

以上是2023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的主要更新要点。

医务人员和糖尿病患者可根据指南的指导,制定更科学、个体化的糖尿病管理方案,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