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班蒙氏感官教案
小班科学教案蒙氏感官课程

小班科学教案蒙氏感官课程小班科学教案:蒙氏感官课程引言:蒙氏感官课程是一种旨在培养儿童感官发展的教育方法。
它通过科学实验、观察和亲身体验,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
本文将介绍小班科学教案中的蒙氏感官课程,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等。
一、教学目标蒙氏感官课程旨在通过感官体验,促进儿童的综合认知能力和思维发展。
具体目标如下:1. 培养儿童对不同感觉的敏感度,提高观察和感知能力;2. 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科学探索的兴趣;3. 培养儿童的科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4. 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5. 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蒙氏感官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等五个感官。
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和实验,让儿童亲身体验和感知不同的感官刺激,培养他们的感觉敏感度和思维能力。
以下是具体的教学内容:1. 触觉感受通过让儿童触摸不同材质的物品,如硬、软、粗糙、光滑等,让他们感受到不同的触觉刺激。
可以使用纸张、织物、木头等材质,让儿童用手触摸,并描述物品的触感。
2. 视觉感受通过展示不同颜色、形状和大小的物品,让儿童观察并辨认。
可以使用色彩卡片、图画书等教具,让儿童观察并描述图案、颜色和形状。
3. 听觉感受通过播放不同的声音,如动物叫声、乐器声等,让儿童聆听并辨认。
可以使用录音机或现场演示,让儿童通过听觉感受到不同的声音,让他们判断声音的来源。
4. 嗅觉感受通过让儿童闻不同的气味,如花香、食物香味等,让他们感受和辨认不同的气味。
可以使用花朵、食物等教具,让儿童将嗅觉感受与物品联系起来。
5. 味觉感受通过尝试不同的食物味道,如甜、咸、酸、苦等,让儿童感受和辨认不同的味道。
可以使用水果、巧克力等食物,让儿童用舌头品尝并描述味道。
三、教学步骤为了让小班的儿童更好地参与和理解蒙氏感官课程,教学步骤应尽量简单易懂,且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
幼儿园蒙氏感官教案

幼儿园蒙氏感官教案教案标题:幼儿园蒙氏感官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发展感官能力,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
2. 通过感官体验,促进幼儿的认知、语言和社交发展。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和集中力。
教学资源:1. 视觉资源:图片、卡片、颜色盘、图表等。
2. 听觉资源:音乐、声音盒、乐器等。
3. 触觉资源:触摸板、触摸盒、不同材质的物品等。
4. 嗅觉资源:花香、食物香味等。
5. 味觉资源:食物样品、糖果等。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与幼儿一起观察一张丰富多彩的图片,鼓励他们用手指指向不同的颜色和形状。
2. 通过问问题引导幼儿讨论图片中的内容,例如“你看到了什么?这是什么颜色的?你能指给我看吗?”等。
活动一:视觉感官训练1. 准备一些颜色盘和卡片,每个卡片上都有一个颜色。
2. 让幼儿将颜色盘上的颜色与相应的卡片进行匹配。
3. 鼓励幼儿说出卡片上的颜色名称,并与其他幼儿分享。
活动二:听觉感官训练1. 播放一段简短的音乐,让幼儿闭上眼睛,专心倾听。
2. 播放完毕后,与幼儿一起讨论他们听到的声音是什么,例如乐器的声音、动物的叫声等。
3. 鼓励幼儿模仿所听到的声音,可以使用声音盒或乐器进行互动。
活动三:触觉感官训练1. 准备一些触摸盒,里面放置不同材质的物品,例如木头、布料、塑料等。
2. 让幼儿用手触摸盒中的物品,并描述它们的感觉,例如柔软、粗糙、光滑等。
3. 鼓励幼儿用眼睛闭上的时候通过触摸来猜测盒中的物品是什么。
活动四:嗅觉感官训练1. 给幼儿展示一些花朵或食物样品,让他们闻一闻,并描述它们的味道。
2. 引导幼儿讨论不同花朵或食物的香味特点,例如花香、香甜等。
3. 鼓励幼儿用眼睛闭上的时候通过嗅觉来猜测展示物品是什么。
活动五:味觉感官训练1. 准备一些小份量的食物样品或糖果。
2. 让幼儿品尝不同的食物,并描述它们的味道,例如甜、咸、酸等。
3. 引导幼儿讨论不同食物的味道特点,并与其他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
蒙氏教育感官教案

蒙氏教育感官教案教案标题: 蒙特梭利教育的感官发展教学目标:1. 了解蒙特梭利教育中感官教育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感官觉知能力,提高他们对环境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3. 促进学生的感官发展,培养他们的注意力、专注力和细致观察力。
4.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蒙特梭利教具:感官训练材料,如触觉盒、闻盒、视觉盒等。
2. 音乐、图画和其他感官刺激材料。
3. 工作区域和学习环境的布置。
4. 学生个人感官记录本。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蒙特梭利教育的基本理念和感官教育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感官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并与他们分享一些关于感官的有趣事实。
感官训练活动:1. 触觉训练:a. 使用触觉盒,让学生通过触摸不同材质的表面来感知和区分它们。
b. 引导学生用手触摸不同的物体,描述其质地和温度。
c. 鼓励学生触摸自己的脸部、手指和其他身体部位,以提高触觉敏感度。
2. 听觉训练:a. 播放不同音乐和声音,让学生闭上眼睛,倾听并尝试辨认出不同的声音来源。
b. 利用闻盒,让学生通过嗅闻不同的气味来训练嗅觉。
3. 视觉训练:a. 使用视觉盒,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形状、颜色和大小的物体。
b.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注意细节和变化。
4. 味觉训练:a. 利用食物和饮料,让学生品尝不同的味道,并描述它们的味道特征。
感官整合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感官觉知游戏,例如“盲人找路”游戏,通过听觉和触觉来导航。
2. 利用图画、音乐和其他感官刺激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活动,例如绘画、音乐创作等。
总结和评估:1.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在感官训练和整合活动中的观察和体验。
2. 与学生一起回顾感官教育的重要性,并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培养感官发展。
3. 评估学生对感官训练的理解和应用,可以通过观察、记录和讨论学生的感官觉知能力来进行评估。
扩展活动:1. 鼓励学生在家中继续进行感官训练,例如观察家庭成员的表情、品尝新食物等。
蒙氏早教托班教案

蒙氏早教托班教案教案标题:蒙氏早教托班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自信心。
2. 通过蒙氏早教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和集中力。
3. 促进幼儿的感官和运动发展。
4. 培养幼儿的社交技能和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1. 蒙氏感官教育活动:包括触觉、听觉、视觉、嗅觉和味觉等感官刺激活动,如触摸不同材质的物品、听音乐、观察图像等。
2. 运动发展活动:包括爬行、站立、行走、跑跳等运动技能的培养,如爬行障碍、站立平衡练习、跳绳等。
3. 认知发展活动:包括形状、颜色、数字和字母等基础认知的培养,如拼图游戏、颜色配对、数字和字母认知等。
4. 社交技能培养:包括与他人交流、分享、合作等社交技能的培养,如角色扮演、团队游戏等。
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进行简单的身体活动,如拉伸运动、操纵乐器等。
2. 感官教育活动:以触觉、听觉、视觉、嗅觉和味觉为主题,设计一系列刺激幼儿感官的活动。
3. 运动发展活动:设计一系列适合幼儿发展的运动活动,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并展示自己的运动能力。
4. 认知发展活动:通过游戏和互动,引导幼儿认识形状、颜色、数字和字母等基础知识。
5. 社交技能培养:组织团队游戏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幼儿的社交技能和合作意识。
6. 结束活动:进行放松活动,如听音乐、讲故事等。
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通过幼儿的作品和表现,评估其在感官、运动、认知和社交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3. 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幼儿在家中的学习和发展情况。
教学资源:1. 各类感官刺激物品,如不同材质的物品、乐器、图像等。
2. 运动器械和道具,如爬行障碍、平衡球、跳绳等。
3. 认知发展游戏和教具,如拼图、颜色卡片、数字和字母卡片等。
4. 社交技能培养游戏和角色扮演道具,如团队游戏道具、角色扮演服装等。
教学延伸:1. 鼓励家长在家中继续进行蒙氏早教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2. 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分享幼儿在教学中的表现和进展情况。
早教蒙氏感官课程教案及反思

早教蒙氏感官课程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早教蒙氏感官课程教案及反思教案目标:1. 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感官认知能力。
2. 促进幼儿的感官发展和感官刺激反应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教学内容:1. 触觉:提供不同材质的触感体验,如丝绸、毛绒等。
2. 听觉:播放不同音乐,让幼儿感受不同的音乐节奏和音调。
3. 视觉:展示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物品,让幼儿观察和辨认。
4. 嗅觉:引导幼儿闻不同的气味,如花香、食物香等。
5. 味觉:让幼儿品尝不同食物的味道,如酸、甜、苦等。
教学步骤:1. 导入:与幼儿进行简短的互动,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触觉体验:让幼儿触摸不同材质的物品,引导他们描述触感。
3. 听觉训练:播放不同的音乐,让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动作。
4. 视觉刺激:展示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物品,让幼儿观察并尝试辨认。
5. 嗅觉感知:引导幼儿闻不同的气味,让他们描述气味的特点。
6. 味觉体验:让幼儿品尝不同食物的味道,引导他们表达味道的感受。
7. 总结: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教学资源:1. 不同材质的物品,如丝绸、毛绒等。
2. 不同音乐的音频资源。
3. 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物品,如彩色纸张、图形卡片等。
4. 不同气味的物品,如花香、食物香等。
5. 不同味道的食物,如水果、巧克力等。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幼儿对于触觉和听觉的刺激反应较为积极,能够积极参与活动。
然而,对于嗅觉和味觉的感知能力相对较弱,需要更多的引导和训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加强对于嗅觉和味觉的训练,提供更多的相关体验活动,以促进幼儿感官的全面发展。
此外,我还将尝试更多的互动方式,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主动参与度。
蒙氏感官教案

蒙氏感官教案蒙氏感官教案目标:通过蒙氏感官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感官发展,提高幼儿的感知能力。
一、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感官刺激材料,如颜色鲜艳的玩具、不同形状的水果蔬菜、各种材质的物品等。
2. 布置教室环境,保证明亮、整洁。
3. 准备一段适合的背景音乐。
4. 准备一些感官刺激游戏,如闻味游戏、摸物游戏等。
二、教学过程1. 感官刺激材料展示(1)教师将一些颜色鲜艳的玩具摆放在教室中,并请幼儿用手摸一摸、看一看,并说出它们的颜色和名称。
(2)教师将一些不同形状的水果蔬菜摆放在教室中,并请幼儿用手触摸一下,并说出它们的形状和名称。
(3)教师将一些各种材质的物品摆放在教室中,并请幼儿触摸一下,并说出它们的材质和名称。
2. 感官刺激游戏(1)闻味游戏:教师准备一些有特殊气味的物品,如香蕉、苹果、橙子等。
教师让幼儿闭上眼睛,用鼻子闻一下各种物品,然后幼儿要说出这个物品是什么。
(2)摸物游戏:教师准备一些有特殊质地的物品,如棉花、砂纸、布料等。
教师让幼儿闭上眼睛,用手触摸一下各种物品,然后幼儿要说出这个物品的质地是什么。
3. 感官发展与刺激音乐教师播放一段轻快的音乐,让幼儿随着音乐的节奏做一些与感官相关的动作,如眼睛瞪大、嘴巴张大等。
通过音乐的刺激,刺激幼儿的听觉和视觉感官的发展。
4. 思考讨论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思考讨论,询问幼儿在感官教学过程中有哪些新的发现和体验,并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讨论。
三、教学总结教师对整堂课进行总结,强调幼儿在感官发展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各种感官刺激活动,提高感知能力。
四、教学反思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针对性地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蒙氏感官教学方法的引导,幼儿能够通过感觉刺激的感知物品的颜色、形状、质地等特征,从而提高幼儿的感知能力和观察力。
同时,通过感官刺激游戏和活动,让幼儿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扮演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
蒙氏感官教案

蒙氏感官教案教案1: 蒙氏感官教学——触觉目标:1. 增强幼儿对触觉的认知和理解。
2. 发展幼儿的触觉感知能力和细致触觉运动技能。
3. 培养幼儿的触觉表达和触觉描述能力。
教学准备:1. 不同表面材质的物品,如丝绸、木质、金属、塑料等。
2. 遮挡物,如面巾、盲人眼罩。
3. 触觉练习工具,如盲文卡片、触觉拼图等。
4. 讨论问题的图片或图片卡片。
教学过程:1. 导入:- 引导幼儿观察不同表面材质的物品,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品的特点吗?你们能通过什么方式来感知这些特点呢? - 引导幼儿将手伸入袋中,触摸不同材质的物品,并在摸完之后尽量描述它们的感觉。
2. 活动:- 分发盲文卡片或触觉拼图,让幼儿通过触摸来辨认物品、字母或形状。
- 为幼儿佩戴面巾或盲人眼罩,让他们在没有视觉帮助的情况下,通过触觉来辨认不同物品。
3. 总结:- 让幼儿触摸不同材质的物品,并帮助他们总结触觉感受和观察到的物品特点。
- 提问幼儿:你们对触觉的感知有哪些体会?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来发展触觉感知能力?教案2: 蒙氏感官教学——嗅觉目标:1. 培养幼儿对嗅觉的认知和理解。
2. 发展幼儿的嗅觉感知能力和嗅觉记忆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教学准备:1. 不同气味的物品,如香水、花朵、水果等。
2. 气味容器或瓶子。
3. 盲人眼罩或遮挡物。
教学过程:1. 导入:- 引导幼儿观察不同气味的物品,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品的特点吗?你们能通过什么方式来感知这些特点呢?- 让幼儿分别闻几种不同气味的物品,并尽量描述出它们的味道。
2. 活动:- 将不同气味的物品放入容器或瓶子中,然后让幼儿带上盲人眼罩,通过嗅觉辨认出每个物品的气味。
- 让幼儿用鼻子去嗅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然后描述出它的味道。
3. 总结:- 让幼儿对比不同物品的气味,并总结嗅觉感受和观察到的物品特点。
- 提问幼儿:你们对嗅觉的感知有哪些体会?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来发展嗅觉感知能力?教案3: 蒙氏感官教学——听觉目标:1. 培养幼儿对听觉的认知和理解。
蒙氏幼儿园感官教案

蒙氏幼儿园感官教案前言蒙特梭利教育虽然早在上世纪初就兴起,但现在仍然深受家长的欢迎,是越来越流行的教育模式。
感官教育又是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感官教育的目的是通过视、听、触、味、嗅五个感官的刺激让儿童去感知周围的环境,从而认识和学习事物。
本篇教案主要介绍蒙氏幼儿园感官教育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去认识和学习周围的事物。
教案内容教学目标通过儿童各种感官的刺激,让他们去感知周围的环境,产生对物体颜色、形状、大小、质感等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开发儿童的观察力、集中力和注意力。
教学步骤第一步:教室环境布置在教室里摆放各种简单而又容易识别的物品,如球、小车、图书、衣服等,通过选择各种有趣的物品让儿童进一步了解周围环境。
第二步:肢体运动活动让儿童通过体操、游戏等肢体运动活动,提高他们去感知周围环境的能力。
还可以尝试采用一些立体模型类物品教学方法,让孩子通过手把手的操作感受到物品在空间中的大小、形状等特性。
第三步:视觉教育采用有趣的图片和色彩丰富的物品来进行视觉教育。
通过烘托出不同颜色、形状和大小的物品,让儿童逐渐认知它们,并开始学习掌握更高层次的认知和思维能力。
第四步:听觉教育选择富有节奏感的音乐和声音,让儿童辨识和区分音色,使他们得到更好的听力锻炼。
第五步:味觉教育尝试通过食品教育让儿童了解不同食物的味道和文字描述。
从而提高他们对事物的感知和理解。
第六步:嗅觉教育利用芳香环境给儿童提供空气的吸入让他们了解香气的区别和性质。
比如:花香、草香、土地的气味等。
教学效果通过考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后续跟踪调查,发现学生对事物的感知能力明显提高。
他们能够更好地感知和理解周围的事物,更加主动的去探索世界。
结尾蒙氏幼儿园感官教育一直以来都被公认为是一种非常优秀的教育方法,该教育方法侧重于孩子们各种感官的刺激,从而让他们从更加广阔的空间去探索和了解世界。
相信通过本篇教案的介绍,对蒙氏幼儿园感官教育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托班蒙氏感官教案
【篇一:小班蒙氏半年教学计划】
蒙氏小二班教学计划
一、日常生活教育
(一)基本运动
1. 走。
直接目的:学习基本的走路方法,手脚运动的协调性。
间接目的:培养独立性,专注力。
2. 坐、立。
目的:学习坐、站的正确姿势。
3. 搬椅子。
直接目的:能安全地拿起、搬运椅子。
运动的方向调整。
4. 端盘子。
目的:搬餐具,引导到日常生活中。
肌肉运动的调整。
5. 倒固体(倒饭豆)。
目的:运动的调整。
6. 倒液体(倒有色水)。
目的:肌肉运动的调整,动作的顺序性,
用手灵巧地倒水。
7. 舀固体(豆类、大米)。
目的:肌肉移动的调整,动作的顺序性,
物体的正确移倒法。
(二)社交行为
1. 门的开关。
直接目的:稳重而有气质地开门、关门。
2. 打招呼。
直接目的:懂礼节,养成社会性,并学习和他人交往,
自我运动机能的调整。
3. 应答的方法。
直接目的:懂礼节,养成社会性,并学习和他人深交。
4. 与他人接触的方法。
直接目的:懂礼节,知道怎样会麻烦到别人。
间接目的:意志力的控制。
5. 递交物品的方法。
直接目的:记住尖锐物品的递交方法,对他人
人格的尊敬和信赖,自己的运动调整。
6. 咳嗽、打喷嚏、打哈欠的方法。
直接目的:懂礼节。
间接目的:自我控制,独立性。
(三)对自己的照顾
1. 衣服的穿脱。
目的:衣服的穿脱及整理。
2. 穿鞋、脱鞋。
目的:整理仪容,手脚肌肉运动的调整。
3. 洗手。
目的:仪容的整理,清洁感,一连串动作的顺序,肌肉运
动的调整。
4.衣饰框(按扣、拉链)。
目的:为穿脱衣服打基础。
5. 折叠毛巾。
目的:学习折叠的方法,正确的手指功能,秩序感,正确的折法。
二、感觉教育
1. 圆柱体组。
直接目的:培养辨别大小的视觉能力。
间接目的:①作为写字前的预备。
②培养逻辑思考能力(对应,顺序)。
③培养敏锐的观察力。
2. 粉红塔。
直接目的:透过视觉,正确地获得对三次元空间差异变化的知觉。
间接目的:①手眼协调及肌肉运动的控制力。
②积高时精神的抑制力及敏锐的观察力。
③学习立方体的概念。
④数学教育的间接预备(十进法)。
⑤培养逻辑思考能力(顺序性)。
3. 棕色梯。
直接目的:透过视觉的辨别,在知觉
上对二次元的差异有充分认识。
间接目的:①发展眼、手、肌肉的动作协调。
②培养专注的的观察力。
③学习角柱(长方体)的概念。
④培养逻辑思考能力(顺序性)。
4. 长棒。
直接目的:透过视觉的辨别,在知觉上对长度(一次元)的差异有充分的了解。
间接目的:
①培养手、眼、肌肉的协调性。
②隐含长度测定概念的教具。
5. 色板。
直接目的:培养分辨颜色的能力。
间接目的:培养对颜色的美感。
6. 几何图形嵌板。
直接目的:由肌肉和触觉的联合来帮助视觉认识几何图形。
间接目的:①发展手眼协调及手部肌肉运动的控制力。
②注意力及观察力的加强。
③读书写字的预备练习。
④进入平面几何的预备。
⑤作为几何学立体的前引。
教学计划详案
一、日常生活练习
(一)基本的运动
1. 走。
目的:学习基本走路方法,手脚运动协调性,独立性,专注力。
方法:①伸出右脚,脚跟踩到地板上。
②脚尖着地。
③以自然的步幅踏出。
④姿势要端正,两脚交互前进。
⑤速度要缓慢,沉着稳定地走。
⑥手和脚做放反向摆动。
2. 坐、立。
目的:做椅子的正确方法,起立的方法,移动调整。
方法:
坐:①椅面向小朋友放着。
②老师站在椅子前方稍有距离处。
③身体略前倾,把裙子等可能勾住的东西用手压住,轻轻的弯腿坐下。
④背挺直,腰部微微贴住椅背坐好。
⑤膝盖合拢,两手放在大腿上。
起立:①坐着手握椅面两侧,抬起身体同时提起椅子。
②轻轻地把椅子移后放下。
③身体微弯,站出来到椅子旁边。
④站在椅子背面,双手提起椅子背,把椅子轻轻放回桌子下。
3. 搬椅子。
目的:能安全拿起、搬运椅子,运动的方向调整。
方法:①一只手握椅背,另一只手握椅面前端中央。
②从地上轻轻提起。
③拿着椅子搬向目的地。
④到达目的地后,轻轻地将椅子前脚左右分别放下着地,在同时放下后面两脚。
4. 端盘子。
目的:搬餐具,引导入日常生活,肌肉运动的调整。
方法:①盘子里的东西不要偏向一边。
②两手握盘边缘,手臂朝向腋下靠近,小臂呈直角弯曲的高度,水平地端着。
③维持这个姿势搬运。
④不发出声音,在指定的地方以水平的动作轻轻放下。
5. 倒固体。
目的:运动的调整。
方法:①握住装固体的把手,轻轻地拿起来,暂时停住不动。
②靠
近左侧的壶,把壶口对着另一壶口中央,在距离5~8cm
【篇二:第二学期小班蒙氏所有教案】
2012学年第二学期祈福新邨幼儿园小班第 1—2周日活动记录
年月日至年月日执教:
2012学年第二学期祈福新邨幼儿园小班第 3-5周日活动记录
年月日至年月日执教:
2012学年第二学期祈福新邨幼儿园小班第 6-7周日活动记录
年月日至年月日执教:
2012学年第二学期祈福新邨幼儿园小班第 8周日活动记录
年月日至年月日执教:
【篇三:蒙特梭利教学计划小班】
小班蒙氏教学计划
第一周:
1、数学:记忆游戏《数棒》:学习1---10数棒的记忆游戏。
2、语言:课前游戏唱歌做游戏《头、肩膀、膝盖、脚》教参第
113页。
《图片与图片的配对》:为阅读和书写做准备。
教参第200页
3、日常生活《布的折叠》:发展叠衣服的能力,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4、科学《有生命和无生命》:发展孩子对有生命的物体的数量相同。
5、感官《插座圆柱体a》: 配对练习。
60页
第二周;
1、数学《砂数字板》:操作一在装有沙子的托盘里写数字。
操作二用砂数字板在与其他带有数字的教具配对。
目标:引导幼
儿从1--9的具体概念进入抽象符号的认识。
2、语言:课前游戏:寻声游戏(教参第114页)
《鱼的拼图嵌板》:加强视觉连接能力,为读写做准备。
教参202
页
3、日常生活《剪刀剪纸》:学习使用剪刀,提高幼儿调整肌肉运动
的能力。
4、科学《植物和动物》:发展孩子对植物和动物的鉴别能力。
5、感官《特殊的d组练习》:培养幼儿发现错误并纠正错误。
60
页第三周:
1、数学《数棒与数字卡片》:巩固记忆数字1--10,了解数字和数
量的关系。
2、语言:课前游戏《传悄悄话》119页
《排列故事图片》:加强幼儿视觉连接能力,为阅读和书写做准备。
3、日常生活《开锁》:学会开锁,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4、科学《植物的组成》:培养孩子们对植物的兴趣,学习植物各组成部分的名称。
5、感官《粉红塔》:粉红的垂直序列练习。
64页
第四周:
1、数学《纺锤棒与纺锤棒箱》:介绍0这个数字的概念,强化数字的次序。
2、语言:课前游戏《指令接龙》121页
《金属嵌板练习》:绘制圆形嵌板轮廓为书写做准备,学习怎样正
确握笔。
3、日常生活《衣服夹的使用》:发展孩子的专注力,独立性和秩序感。
4、科学《树拼图》:进一步了解植物的组成部位及名称。
68页
5、感官《棕色梯》:棕色梯的粗细序列练习。
6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