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感官教学内容电子教案

合集下载

蒙氏感官全套教案

蒙氏感官全套教案

蒙氏感官全套教案标题:蒙氏感官全套教案引言:蒙台梭利教育是针对儿童身心发展的独特方法,其中感官教育是蒙台梭利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感官教育,儿童可以通过触、视、听、嗅、味等感官的刺激,提高感知能力和专注力,培养细致观察和分辨能力。

本文将为您提供蒙氏感官全套教案的建议和指导,帮助教师在实施感官教育时更加有效和系统地进行教学。

教案一:触觉教育1. 教学目标:通过触觉刺激,培养儿童的触觉感知能力和手部协调能力。

2. 教学内容:a. 引导儿童触摸不同材质的物品,如绒毛、木质、金属等,并进行比较。

b. 引导儿童辨别物品的质地,如粗糙、光滑、冷热等,并感受到每种质地的不同特点。

c. 引导儿童进行触觉盲盒游戏,通过触摸不透明的盒子,猜测盒子中物品的质地。

3. 教学方法:a. 实物演示:教师用手演示触摸不同材质的物品,让儿童观察和模仿。

b. 互动游戏:小组合作进行触觉盲盒游戏,鼓励儿童分享和交流触感体验。

4. 教学评估:观察儿童在触碰不同材质时的表现和互动,评估其触觉感知能力的提升程度。

教案二:视觉教育1. 教学目标:通过视觉刺激,培养儿童的视觉感知能力和形状识别能力。

2. 教学内容:a. 引导儿童观察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物品,如红色圆球、蓝色方块等,并进行分类。

b. 引导儿童进行视觉追踪游戏,在一定距离内追踪移动的物体,培养眼部协调能力。

c. 引导儿童进行拼图游戏,通过将各种形状的拼图拼接在一起,锻炼形状识别和空间认知能力。

3. 教学方法:a. 视觉展示:使用丰富多样的视觉材料,如图片、玩具等,引起儿童的观看兴趣。

b. 操作实践:让儿童亲自进行视觉追踪和拼图游戏,锻炼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

4. 教学评估:观察儿童在观察和分类物品时的表现和准确性,评估其视觉感知能力和形状识别能力的提升程度。

教案三:听觉教育1. 教学目标:通过听觉刺激,培养儿童的听觉感知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

2. 教学内容:a. 引导儿童听辨不同音调的声音,如高音、低音、长音、短音等,并进行比较。

蒙氏教育感官教案

蒙氏教育感官教案

蒙氏教育感官教案教案标题: 蒙特梭利教育的感官发展教学目标:1. 了解蒙特梭利教育中感官教育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感官觉知能力,提高他们对环境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3. 促进学生的感官发展,培养他们的注意力、专注力和细致观察力。

4.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蒙特梭利教具:感官训练材料,如触觉盒、闻盒、视觉盒等。

2. 音乐、图画和其他感官刺激材料。

3. 工作区域和学习环境的布置。

4. 学生个人感官记录本。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蒙特梭利教育的基本理念和感官教育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感官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并与他们分享一些关于感官的有趣事实。

感官训练活动:1. 触觉训练:a. 使用触觉盒,让学生通过触摸不同材质的表面来感知和区分它们。

b. 引导学生用手触摸不同的物体,描述其质地和温度。

c. 鼓励学生触摸自己的脸部、手指和其他身体部位,以提高触觉敏感度。

2. 听觉训练:a. 播放不同音乐和声音,让学生闭上眼睛,倾听并尝试辨认出不同的声音来源。

b. 利用闻盒,让学生通过嗅闻不同的气味来训练嗅觉。

3. 视觉训练:a. 使用视觉盒,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形状、颜色和大小的物体。

b.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注意细节和变化。

4. 味觉训练:a. 利用食物和饮料,让学生品尝不同的味道,并描述它们的味道特征。

感官整合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感官觉知游戏,例如“盲人找路”游戏,通过听觉和触觉来导航。

2. 利用图画、音乐和其他感官刺激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活动,例如绘画、音乐创作等。

总结和评估:1.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在感官训练和整合活动中的观察和体验。

2. 与学生一起回顾感官教育的重要性,并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培养感官发展。

3. 评估学生对感官训练的理解和应用,可以通过观察、记录和讨论学生的感官觉知能力来进行评估。

扩展活动:1. 鼓励学生在家中继续进行感官训练,例如观察家庭成员的表情、品尝新食物等。

蒙氏幼儿感官教育活动案例(简)

蒙氏幼儿感官教育活动案例(简)

第二章蒙台梭利幼儿感官教育活动案例第一节视觉教育一、辨别物体大小、颜色、形状的视觉能力亚里士多德曾阐述到,不光是我们干活的时候,就是休闲的时候,我们也偏爱视觉,而不太喜爱运用其他感官。

其原因是,视觉让我们看清了各种事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视觉在人的认识活动中起很大的作用,对成人来说,外界事物有60%-80%是通过眼睛来认识的。

对于幼儿来说,它的作用更大。

视觉最初发生的时间是在胎儿中晚期,4-5个月的胎儿即已有了视觉反应能力以及相当的生理基础。

新生儿已具备一定的视觉能力,获得了视觉基本过程。

因此视觉的教育从儿童出生时就可以开始了。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年代,运用视觉的通讯手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发生在我们星球上(甚至包括太空)任何一个地方的事情都可以通过卫星传送的图像很快地为人所见。

为此,对幼儿进行视觉教育,可以使他们将来面对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而不至于手忙脚乱。

视觉教育的总目标是对物体的形状、大小、属性、颜色和用途的辨别、认同和区分。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蒙台梭利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具。

首先,辨别大小的视觉教具如上所述,具有不同的“视觉感受维度”。

如,儿童通过对棕色梯、长棒、粉红塔的实际操作,可以学会从厚度、长度、体积三个维度来认识物体。

此外,可以将教具进行组合操作,加强幼儿对大小的辨别能力。

其次,关于颜色方面,要学习颜色名称及辨别色彩的明暗程度。

使用三组色板当教具。

再次,辨别形状的视觉教具,由于已有了辨别大小的知觉经验,再结合肌肉触觉,成为综合性教具。

视觉与肌肉触觉的结合,可以帮助儿童形成对形状的感知与记忆。

二、区别体积的视觉概念插座圆柱体组适应年龄:2.5-4岁准备材料:带座体的圆柱体4组((1)(2)(3)D):每组各由10个带圆柄的木制圆柱体和座体组成。

各组圆柱的高度和直径都符合相应的等差变化。

A组:直径不变(2.5cm),高度以0.5 cm的等差递减,由高到低分别为:5.5cm,5.0 cm,…,1.0 cm。

蒙台梭利感官教育教案

蒙台梭利感官教育教案

蒙台梭利感官教育教案1. 引言蒙台梭利感官教育是一种以儿童感官发展为核心的教育方法,旨在通过优化环境和提供特定教具,促进儿童感官能力的全面发展。

本教案旨在帮助教师全面了解蒙台梭利感官教育的基本理念和教学原则,并提供一份详细的教学计划。

2. 教学目标•帮助幼儿了解自己身体各个感官的功能和运作原理。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感知力以及对环境的敏感度。

•发展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能力。

•培养幼儿的集中注意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3. 教学内容本教案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围绕不同的感官进行教育: - 视觉教育 - 听觉教育 - 嗅觉教育 - 味觉教育 - 触觉教育3.1 视觉教育•展示不同颜色的物品,并帮助幼儿认识并区分不同的颜色。

•使用彩色贴纸和彩色纸张进行手工创作,让幼儿发现不同颜色的组合效果。

3.2 听觉教育•播放不同音乐和声音,引导幼儿聆听并分辨不同的音符和音调。

•制作各种不同材质的响器,让幼儿通过摇晃或敲打响器来感受不同的声音。

3.3 嗅觉教育•使用不同的香料和花朵,让幼儿通过嗅闻来辨认不同的气味。

•制作香味绘画工具,让幼儿在纸上绘画的过程中感受香味的变化。

3.4 味觉教育•准备一些不同味道的食材,让幼儿品尝并描述食物的味道特点。

•制作果汁或调味品,让幼儿通过自己调配不同的味道来感受味觉的变化。

3.5 触觉教育•提供一些不同材质的物品,如羽毛、毛绒玩具等,让幼儿通过触摸来感受物品的质地和温度。

•搭建戏剧性的触感舞台,让幼儿利用手指和手掌感受不同的材质和形状。

4. 教学方法•观察方法:通过观察不同的感官材料,帮助幼儿发现感官信息和细节。

•实践方法:通过实际操作感官材料,让幼儿亲身体验不同感官带来的刺激。

•比较方法:让幼儿对比不同材料、颜色、味道等,培养他们的分类和比较能力。

•自主探索方法:提供一些开放性的感官活动,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和发现。

5.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幼儿对不同感官刺激的反应,评估他们对感官教育的接受程度和理解程度。

第5章第一节蒙台梭利感官教育及案例分析

第5章第一节蒙台梭利感官教育及案例分析
5、通过教学案例匡助学生了解中国化的蒙台梭利的感官教育。
1、了解感官教育的重要性与目的;
2、掌握蒙氏感官教育的定义与感官教具的特征;
3、重点掌握感官教育的内容、方法与原则。
4、学会操作蒙台梭利感官教具;
教学重点
1、学会操作蒙台梭利感官教具;
2、重点掌握感官教育的内容、方法与原则。
肇庆市技师学院理论课教案
授课教师刘丽兰授课班级
课程蒙台梭利教学法章节称
高517幼师3、4班
第五章蒙台梭利感官教育及案例分析第一节感官教育概述一……四小节
1、了解感官教育的重要性与目的;
2、掌握蒙氏感官教育的定义与感官教具的特征;
教学目的
教学内容

课时分配
3、重点掌握感官教育的内容、方法与原则。
4、学会操作蒙台梭利感官教具;

关于蒙台梭利课程的教案大学

关于蒙台梭利课程的教案大学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蒙台梭利感官教育的基本理念。

2. 培养学生通过感官教育发展形状感知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操作教具,提高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蒙台梭利感官教育概述2. 形状感知教具的使用方法3. 学生分组操作,感知形状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蒙台梭利感官教育的基本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蒙台梭利感官教育有哪些教具吗?它们有什么作用?(二)讲授新课1. 蒙台梭利感官教育概述- 感官教育是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感官刺激,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注意力、感知力和判断力。

- 感官教育教具种类繁多,如颜色、形状、大小、重量、触感等。

2. 形状感知教具的使用方法- 教师展示形状感知教具,如彩色积木、形状卡片等。

- 讲解教具的使用方法,如如何正确摆放积木,如何匹配形状卡片等。

(三)学生分组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套形状感知教具。

2. 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学生正确操作教具。

3. 学生通过观察、触摸、比对等方式,感知形状。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形状感知教学过程中的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操作心得,互相交流。

3.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蒙台梭利感官教育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蒙台梭利感官教育理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形状感知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动手能力。

3. 学生对形状感知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提高教学质量。

本教案旨在让学生了解蒙台梭利感官教育的基本理念,通过形状感知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感知力和判断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幼儿园蒙台梭利感官教育教案

幼儿园蒙台梭利感官教育教案

幼儿园蒙台梭利感官教育教案教学主题:蒙台梭利感官教育一、教学目标1.了解蒙台梭利感官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

2.掌握蒙台梭利感官教育教具的使用方法。

3.提高幼儿的感官认知能力。

二、教学内容1.蒙台梭利感官教育的基本理论。

2.蒙台梭利感官教育教具的使用方法。

3.感官认知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展示一些感官教具,向幼儿们简单描述什么是蒙台梭利感官教育。

2.正文:(1)蒙台梭利感官教育的基本理论* 蒙台梭利感官教育是通过人的感官来发展无意识的认知能力。

* 感官教育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五个方面。

* 蒙台梭利感官教育是幼儿教育的基础和起点。

(2)蒙台梭利感官教育教具的使用方法* 视宝宝市场:幼儿需要与各种形状、颜色、大小的物体进行接触,以感知世界。

* 听觉教具:让幼儿通过声音的区别来进行感知。

* 触觉教具:通过各种材质的感受,提升幼儿的触觉能力。

* 嗅觉教具:通过不同的味道,让幼儿学会辨别不同的味道。

* 味觉教具:让幼儿通过品尝不同的食物,学会辨别不同的味道。

(3)感官认知能力的提高* 通过感官教具的操作,提高幼儿的感官认知能力。

* 让幼儿体验和感受世界,从而提高他们的感官认知能力和观察能力。

3.操作环节:为幼儿们展示蒙台梭利感官教育教具,并让幼儿自由触摸、看、听、嗅、品尝,并引导幼儿们说出不同的感觉。

4.结束语:总结蒙台梭利感官教育的基本理论和使用方法,强调感官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估1.观察幼儿们在实践操作环节中的表现。

2.针对幼儿们的举手发言提出提问。

3.可根据幼儿在教学评估环节中的表现得出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结论。

五、教学策略1.灵活运用讲解、操作、引导、问答等教学策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合理利用教具来激发幼儿的感官认知能力。

六、教学资源1. 蒙台梭利感官教育教具:视宝宝市场、音响体验、触觉球、嗅味棒、味道测试盒等。

2. 纸制教育材料:海报、课件、PPT等。

幼儿园蒙特梭利感官区教案--色板一

幼儿园蒙特梭利感官区教案--色板一
2.教师请幼儿到工子底部,放置工作毯上。
3.请幼儿坐到自己非惯用手一边。
4.教师微笑看幼儿示意要开始展示了,教师将色板一块一块从色板盒中取出散放至自己前面的工作毯上。教师将色板盒放在靠近惯用手一侧的上方,将盖子盖上。
5.教师惯用手食指和中指做寻找的动作,找到一块红色的色板,将色板放至幼儿前面的工作毯上,继续寻找到另一块红色的色板,将两块红色色板并排放在一起。
6.同样找到两块黄色的色板并排放在红色下方,找到两块蓝色的色板放至黄色色板下方。
7.教师露出成功的喜悦。
8.教师将色板打散放至惯用手一侧的地毯上。
9.教师思考:“我是收起来呢?还是再做一次?”如果再做一次,重复4-8步骤。如果收起来,教师将工作放回,将工作毯收回。
10.结束语:“今天我为你展示了色板1的其中一种操作方法,以后你也可以自己做了!”
材料变化
可以变化色板排列的形式
方法延伸
1.用三阶段导入颜色相关的语言:红色、黄色、蓝色
2.在教室里找和色板颜色一样的物品
3.色板二
正确指引
视觉控制,配对色板颜色不一样
兴趣点
找到配对那片的喜悦
注意事项
1.找色板的动作慢
2.需要先散放色板
作品建议
美工区:三原色变变变
用滴管取三原色的颜料分别滴在吸收性强的纸上三个点,会发生彼此渗透,色彩发生变化的现象
班级名称
年龄 3-4
教师
日期
区域活动(区域)前数学-感官
活动名称
色板一
直接目的
视觉分辨颜色的不同
间接目的
1.发展幼儿的专注力、手眼协调能力、独立性、自信心
2.艺术领域的预备,培养幼儿色彩美感
活动准备
前经验预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蒙台梭利感官教学内

蒙台梭利感官教学内容
蒙台梭利以发展儿童各种感觉能力为出发点,把感官教育分为视觉、触觉、听觉、味觉和嗅觉五种感觉教育(另外,基于教学需要,本书收录了“书写前的感官准备”一节。

)通过这些感觉训练,使幼儿成为更加敏锐的观察者,增进和发展他们的一般感觉能力,使之处于更令人满意的状态,比如完成诸如阅读和书写等复杂的动作,为进一步的数学和语言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视觉教育
视觉,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眼睛的感觉,视觉教育即培养儿童形成辨别物体大小、颜色、形状等视觉能力的教育。

蒙台梭利设计了一套关于大小、形状、颜色的视觉区别的教具。

大小
插座圆柱体组—高-低、粗-细、大-小粉红塔—大-小棕色梯—粗-细长棒—长-短
彩色圆柱—和插座圆柱体同
在教室里,幼儿可以在一张桌子上玩,并互相交换以增加多样性。

粉红塔、插座圆柱体组对3岁幼儿最有吸引力。

颜色
色板—颜色的种类、明暗(明亮度)
最初,蒙台梭利用3种鲜明的颜色,如将两套红、蓝、黄6块色板摆在幼儿面前的桌子上。

从中拿出一种颜色的色板,请幼儿从混杂的色板中找出与此相同的另一块。

把这两块并排摆在一起,这
样,就可以把6块色板成对地摆成两行。

游戏中,色板的数目可增加到8块或16块。

最后增加到64块。

蒙台梭利在“儿童之家”发现,连3岁幼儿也能把64块的所有的颜色按层次摆出来。

在此之后,可以让儿童进行记忆颜色的练习。

形状
几何图形嵌板—各种平面几何图形(圆、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等)
这些嵌板的构想源于伊塔,塞贡也用过。

蒙台梭利首先应用于缺陷儿童,进而经过创新应用于正常儿童。

几何学立体—基本的几何学立体(球体、立方体、长方体、三角柱、圆椎、四角椎等)构成三角形—三角形的种类及三角形的组合(辨别与组合)
其他
二项式—颜色和大小的要素的应用三项式—颜色和大小的要素的应用
二、触觉教育
对幼儿各种触觉,如手接触的物品的皮肤觉(触觉)、温度觉、重量觉、压觉等教育的教具包括:
触觉
触觉板—物体表面的粗糙-光滑布盒—布的种类与触觉(手指)
温度觉
温觉瓶—热的、暖的、温的、冷的温觉板—物体本身的温度
压觉
重量板—重-轻
实体认识
实体认识袋—触觉及肌肉感觉的同时配合,靠手的触觉来了解物体几何学立体—基本的几何学立体(球体、立方体、长方体、三角柱、圆椎、四角椎等)
蒙台梭利认为触觉和温度觉(热觉)训练是紧密联系的,必须同时进行。

首先可以从洗手开始,请幼儿感觉水的温度,进而培养他们良好的清洁卫生习惯;其次让幼儿在触摸时闭上眼睛,告诉他们这样能更好地辨别感觉,并鼓励他们这样做,引导他们不借助视觉来区别触觉产生的变化。

幼儿学得快,并且乐于做这种练习。

温度觉(热觉)训练使用一套金属带盖的容器,内盛有不同温度的水,容器带有一个温度计。

触摸容器的外面,就可以获得所要求的不同热度的感觉。

还可以让儿童把手和脚浸泡在冷、温、热水中。

关于压觉训练(重量感觉),蒙台梭利成功地运用了一些8×6×1/2cm的3种不同木质(紫藤木、胡桃木和松木)的小木板。

重量分别为24、18、12g,逐个相差6g。

木板表面涂有清漆,以免板面粗糙,并保留木质本色,这使儿童看到木板颜色就知道它们的不同重量。

当儿童闭上眼睛时,就需要纯粹靠压觉区分重量,而不是靠看颜色。

儿童对这种“猜测”表现出极大兴趣,并积极参与。

立体感觉(实体认识)通过触觉和肌肉感觉的帮助来识别物体。

以这种联合感觉为基础,蒙台梭利进行了实验,并取得了惊人的教育效果。

她的第一套教材由福禄培尔砖块和立方体组成,请幼儿注意这两种物体的不同形状。

首先,请他们睁着眼睛,仔细准确地感触这些物体,并反复用言语提醒他们,把注意力集中于物体各自特点上。

然后,请幼儿闭上眼睛,借由触摸,把立方块放在右边,把小砖块放在左边。

最后,请孩子蒙住眼睛,再重复这种练习。

几乎所有幼儿都能做好这个练习,经过两三次后,他们就能够完全不出错误。

通过这个“游戏”能发展幼儿的注意力。

蒙台梭利曾经观察到一名3岁的女孩,对这个任务不仅不感到困难而且完成得很轻松,左右手都能灵活使用。

这种练习还可以通过使用各种硬币、玩具兵和小球等小物体来进行,甚至还可以使用玉米粒、麦粒和稻粒。

不需要用眼睛看就能区别各种
物体,这正符合“触觉是我们的另外一双眼睛”的心理理论。

三、听觉教育
听觉教育可以培养幼儿对声音的强弱、高低、种类(乐音的音色)的辨别能力。

声音的种类有无数种,难以制作特别的教具。

可对实际生活中听到的声音或各种乐音进行分辨练习。

实际上,听力训练没有严格的教学法,蒙台梭利结合了德国和美国的聋哑人听觉训练材料,训练儿童集中注意力去区别别人说话声音的变化。

区别声音训练的目的是使幼儿习惯于区别轻微的噪音和正常的声音,使对噪音或杂乱的无间是非事情以厌烦。

这种练习具有训练美感的价
值,也是培养实际纪委的有益方法。

众所周知,幼儿的叫嚷和摔打东西的噪音会破坏教室的秩序。

练习首先需要单独对幼儿进行训练,因为安静是绝对的条件。

其次,没有中间介质告诉幼儿听力是什么,也就是说应该是在反复和自己较劲中练习听力。

专门的教具包括音筒和音感钟。

四、味觉和嗅觉教育
蒙台梭利请小朋友嗅新鲜的紫罗兰和茉莉花,然后蒙上他的眼睛,将一束紫罗兰凑到孩子的鼻子下让他猜出是哪种花。

为了区别花香的浓淡,花的给予量逐渐减少,最后只给一朵。

吃饭时可以训练味觉,道理同嗅觉训练一样。

还可以用舌头接触各种味道的溶液,苦、辣、酸、甜、咸都行。

练习结束后,可以让幼儿漱口。

教具包括味觉瓶和嗅觉筒,基本味道(甜—咸—酸—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