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第三单元阅读训练 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有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这个要求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三篇课文组成。
《竹节人》通过对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自己偷偷玩竹节人的叙述与描写,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出儿童的喜悦与满足,同时通过对老师自己也偷偷斗竹节人的叙述,抒发了对老师的亲近与理解,并且为“我们”的竹节人能够得到老师的青睐而深感自豪,字里行间流露出简易的物质带给“我们”的心灵快乐。
《宇宙生命之谜》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
《故宫博物院》按照空间顺序,釆用移步换景的方法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特色,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表达了对故宫的热爱和赞颂,歌颂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本单元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试着在写事物时,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根据阅读目的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有意安排了这一训练点。
《竹节人》阅读要求中安排了三个任务:①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②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③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课文要求按照三个任务关注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宇宙生命之谜》在课后提出了问题:如果你想探究下面这些问题,会怎样阅读这篇文章?①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没有生命的?②人类能否移居火星?这样设置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根据读书目的采用合适的阅读方法。
《故宫博物院》一课的两个任务是:①为家人设计故宫参观路线。
②为家人介绍景点。
要求学生自己根据学到的方法来有侧重点地阅读。
阅读目的即阅读前先提出问题,然后带着问题,进行有目的的阅读。
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不同、采用的阅读方法会有所不同。
阅读方法:小学高年级常用的阅读方法有:泛读、精读、速读、略读、跳读、写读等。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训练(含答案)(1)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单元阅读训练第三单元一、基础阅读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不!小泽征尔是世界著名的音乐指挥家。
一次,他去欧洲参加指挥家大赛,决赛时,他被安排在最后。
评判交给他一张乐谱,小泽征尔稍做准备就全神贯注地指挥起来。
突然,他发现乐曲中出现一点不和谐,开始他以为是演奏错了,就指挥乐队停下来重奏,但仍觉得不自然,他感到乐谱确实有问题。
可是,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判委员会权威人士都郑重声明:乐谱没问题,是他的错觉。
面对几百名国际音乐大师和权威,他不免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动摇。
但是,他考虑再三,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
于是,他大吼一声:“不!一定是乐谱错了!”他的喊声一落音,评判台上那些评委们立即站起来,向他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
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一个“圈套”,以试探指挥家们在发现错误而权威人士又不承认的情况下,是否能够坚信自己的判断。
因为,()具备这种素质的人,()真正是世界一流的音乐指挥家。
前二位虽然也发现了问题,但因受环境左右而放弃了自己的正确判断,只有小泽征尔相信自己而不附和权威们的意见,从而获得了这次世界音乐指挥家大赛的桂冠。
在许多时候,成功与我们近在咫尺,并()成功不肯垂青我们,()我们易被环境左右,惯于附和,缺乏主见,最终放弃自己的正确判断的缘故。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自信是获取成功不可缺少的素质,而掌握相当的知识与经验,则是树立自信心的必要前提。
(1)在文段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文章标题加上感叹号的意思是()。
A.表达小泽征尔相信自己的判断是绝对正确的。
B.表达小泽征尔不同意作曲家和评委们的看法。
(3)写出集中表达中心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小泽征尔能一举夺得世界指挥家桂冠的两个可贵的精神品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测试一.填空题(共14小题)1.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
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
从带点的词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完全把竹节人当作了来描写,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很喜欢,在他眼里竹节人非常。
2.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竹节人”的玩法是这样的: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在下面拉线,鞋线,竹节人就会动起来。
还可以将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
3.为下列词语写一句话沮丧:4.选字组词。
揭竭露力开示燥躁暴干热急斑班点长纹级5.看拼音,写词语huōkāi gēda bīng gùnduòjiǎo tuírán jǔsang6.选词填空。
只有……才……;要么……要么……;之所以……是因为……;与其……不如……(1)星期天,我看书,听广播。
(2)在雨过天晴后,我们能看到彩虹。
(3)他取得这么优异的成绩,他刻苦努力。
(4)坐在这里说空话,踏踏实实地去做。
7.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填空。
娥奔月沧海粟蟠桃会技高筹(1)银河系是宇宙的。
(2)、是古人编出来的神话故事。
8.写出下面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
9.读句子,将带点字的正确意思写在括号里。
至:①到②最好的③极;最(1)人类至.今尚未找到另外一颗具有生命的星球。
(2)生命的存在至.少应有四个条件。
10.按要求写词语。
威风凛凛(ABCC)、11.写出下面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宫城呈长方形,占地72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
12.选词填空。
环绕围绕①美国发射的宇宙飞船进入火星飞行的轨道。
②科学家一直地球之外否存在生命,展开实验与探索。
13.读句子,将带点字的正确意思写在括号里。
系:①系统,有连属关系的②联结;拴③牵挂太阳系只是银河系.中一个极小的部分。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理解精选题(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理解精选题(含答案)第三单元阅读理解精选题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课内阅读。
竹节人(节选)①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hào hǎo)___ 不热闹。
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hòng hōng)___ 作鸟兽散。
②上课了,意兴依然不减,手痒痒的,将课本竖在面前当屏风,跟同桌在课桌上又搏将(jiāng jiàng)___ 起来,这会儿,嘴里不便咚锵。
③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被那虎视眈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
④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伸手一拂,“屏风"颓然倒了,一切秘密暴露无遗。
不消说,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建立了赫赫伟绩,鏖战犹酣的两个竹节人被一把抓去。
⑤下课后,眼巴巴看别的同学重新开战,玩得欢,不禁沮丧得要命,便一起悄悄溜到办公室窗户下的冬青丛里转悠,希望老师能像往常一样,把没(mòméi)___ 收的东西扯散了,随手扔出窗外。
1.给文中加点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文中画“"的句子属于(正面侧面)描写,描写出“我们”在斗竹节人时,斗争的激烈,表现出“我们" 。
3.“下课后,眼巴巴看别的同学重新开战,玩得欢,不禁沮丧得要命。
”这句话中“眼巴巴"突出了“我”的心理。
4.文中画“"句子塑造了同学们和老师怎样的形象?用自己的话写一写___ __________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宇宙生命之谜(节选)从理论上说,宇宙是无限的。
地球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而太阳系只是银河系中一个极小的部分,银河系对宇宙来说又是沧海一粟。
整个银河系中有几千亿颗恒星,类似太阳系这样的天体系统为数不少,其中肯定有与地球类似的行星。
可以猜测,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
但是,人类至今尚未找到另外一颗存在生命的星球。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可以吃的书人类依靠智慧,创造出了许多种书:树叶书、发光书、颜色书……这些书不仅能读,而且更贴近人们的生活,使人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
在1976年那场震惊中外的唐山大地震中,人们曾在一座倒塌的楼中救出一个被埋10天的小男孩。
他被救出来时,精神尚好,问他想吃什么,他说不饿。
长达10天的时间里,没有饭吃竟然没被饿死,这简直是个奇迹。
原来,是书救了他的命。
当他被压在里面时,没有吃的,只能用书包里的书来充饥;没有喝的,只能用自己的尿来止渴。
就这样,他度过了艰难而关键的10天。
书是用纸印成的,纸里只含有纤维素和少量淀粉,人体很难消化吸收,除非在极度特殊的情况下才能吃。
而现在,为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有人生产出了“可以吃的书”。
这种“书”与普通的书有什么不同呢?原来,这种“可以吃的书”是一种纸形食品。
原料用的是淀粉和糖等,淀粉经过糊化后再加入一些调味物质,或者磨碎的蔬菜、肉末,把它们加工成薄纸一样的一片片,切成像书一样大小,用食用色素印上字,装订后即可成为可以吃的书。
这种纸形食品目前已经在日本上市。
它外形美观,颜色鲜艳,撕开即可食用。
小朋友可以边吃边学习,是真正把书吃到肚子里去了。
科学家们还根据原料的品种不同,把书做成许多种味道,如牛肉味、三鲜味、鸡肉味,以及苹果味、草莓味、香蕉味、咖啡味等,朋友们可以在选择“书”时以味相投。
这种书将营养浓缩在书中,因此营养非常丰富。
一页长21厘米,宽20厘米的蔬菜纸,含有的营养素相当于250克新鲜蔬菜的营养。
在看完书后,再将它吃掉,不仅得到了知识,也得到了营养。
何乐而不为呢?朋友们,你喜欢这种“书”吗?在你出去游玩时,带上几本这样的“书”,看完后可以吃掉,这不仅不用带零食,还特别轻便。
但要注意卫生啊!“看书”前一定要先洗手,这样才不至于把病菌一同吃进肚子里去!1.【写法理解】在第2自然段中,作者讲述了唐山大地震时,书包里的书救了孩子的命,其作用是()A.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介绍了“可以吃的书”的成因,引出“可以吃的书”这一说明对象。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附答案)

第三单元主题阅读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①40多亿年前,火星与地球逐渐形成了。
他们同样有南极、北极,同样有高山、峡谷,同样有白云、尘暴和龙卷风,同样是四季分明,甚至连一天的时间都差不多。
难怪,人们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并由此推测,火星也和地球一样有水和生命存在。
②科学家研究分析了火星的照片资料,发现火星上有干涸的河床。
后来进一步证实了火星上曾经有水的推断。
那么,火星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③最初,这兄弟俩都没有水,荒凉寂寞,经常遭到彗星和陨石突如其来的袭击。
陨石的水分比较少,而彗星本身大多是些大冰块,含有丰富的水。
也许是持续了数亿年的彗星和陨石风暴,给兄弟俩送去了最初的水。
④兄弟俩诞生之初,水的成分就已经潜藏在一些矿物中了。
当火山爆发时,这些矿物便分离出来,随着熔岩释放出来。
其中大部分以蒸气状态飘散在空中,一部分随后变成雨水落下来,形成了湖泊和海洋。
⑤火星的环境与地球相似。
地球上的水不但能留下来,而且孕育了生命;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上的还多,为什么没能留住呢?火星本身的致命缺陷导致了这个结果。
火星比地球小得多,对物体的吸引力也小得多,所以气体脱离火星就不需要太快的速度。
在太阳的照射下,火星表面的水蒸发成气体,这些气体很快就取得了足够的热量,达到能够脱离火星的速度而一去不复返,这使得火星表面的液态水难以长时间存在。
⑥科学家推测,火星地表下面仍然可能有水,只要有适当的温度,就可能孕育出生命来。
如果地表下真的有生命,它们是什么模样,是怎样生存的,这仍然是一个谜。
——有删改1.【内容把握】菲菲在快速浏览文章后,列出了提纲,请你帮她把提纲补充完整。
推测火星有水和生命: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火星——地球的火星上水的来源 _________________给火星带来了最初的水“孪生兄弟”水的成分潜藏在______________中火星上存不住水:火星对物体的_____________小火星之谜:科学家推测火星也可能______________2.【方法提炼】成成对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很感兴趣,他可以采用的阅读方法是抓住第____ ___段和第_______段细读。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附答案)

第三单元主题阅读(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同一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结合以下阅读任务,请尝试阅读下面短文。
1.写一篇有关灯笼的介绍文字。
2.体会春节对人们的影响。
3.讲一讲作者在过春节时的故事。
童年的春节(节选)冰心我十一岁那年,回到故乡福建福州,那里过年又热闹多了。
我们大家庭里是四房同居分吃,祖父是和我们这一房在一起吃饭的。
从腊月廿三①日起,大家就忙着扫房,擦洗门窗和铜锡器具,准备糟和腌的鸡、Array鸭、鱼、肉。
祖父只忙着写春联,贴在擦得锃亮..的大门或旁门上。
他自己在元旦这天早上,还用红纸写一条:“元旦开笔,新春大吉……”以下还有什么吉利话,我就不认得也不记得了。
新年里,我们各人从自己的“姥姥家”得到许多好东西。
首先是灶糖、灶饼,那是一盒一盒的糖和点心。
据说是祭灶王爷用的。
糖和点心都很甜也很黏,为的是把灶王的嘴糊上,使得他上天不能汇报这家人的坏话!最好的东西,还是灯笼,福州方言,“灯”和“丁”同音,因此送灯的数目,总比孩子的数目多一盏,是添丁的意思。
那时我的弟弟们还有玻璃的……于是我屋墙上挂的是“走马灯”,上面的人物是“三英战吕布”;手里提的是两眼会活动的“金鱼灯”,另一手就拉着一盏脚下有轮子的“白兔灯”。
同时我家所在的南后街,本是个灯市,这一条街上大多是灯铺。
我家门口的“万兴桶石店”,平时除了卖各种红漆金边的伴嫁用的大小桶子之外,就兼卖各种的灯。
那就不是孩子们举着玩的灯笼了,而是上面画着精细的花鸟人物的大玻璃灯、纱灯、料丝灯、牛角灯,等等。
元宵之夜,都点了起来,真是“花市灯如昼”,游人如织....欢笑满街!元宵过后,一年一度的光彩辉煌的日子,就完结了。
当大人们让我们把许多玩够了的灯笼,放在一起烧了之后,说:“从明天起,好好收收心上学去吧。
”我们默默地听着,看着天井里那些灯笼的星星余烬,恋恋不舍地带着一种说不出的惆怅寂寞之感,上床睡觉的时候,这一夜的滋味真不好过!【注释】①廿三:二十三。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内阅读题附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内阅读题附答案9、《穷人》节选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
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1、“嗯,揍我一顿也好!”朗读这句话时,要用怎样的语气读?体会到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通过对桑那的哪些描写来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桑娜为什么忐忑不安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从“忐忑不安、自作自受”这两个词中体会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1、这段话通过对渔夫的哪些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嗯,是个问题!”这里的“问题”指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一)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báo]薄的水蓝色“纱衣”。
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但是,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
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piān]舟。
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节选自第13课《只有一个地球》)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2、地球在宇航员的眼中是这样的:蓝白交错,晶莹的球体。
3、划“~~~~~”的句子用了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地球对人类的珍贵(人类的活动范围非常有限),人类应该珍惜和保护地球。
4、划“——”的句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地球比作摇篮、母亲,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地球与人类密不可分的关系。
5、读了这段话后,你对地球母亲有什么话想说?
您对我们这么无私,而我们却对您做出了这么多伤害您的事情,现在的各种自然灾害是我们罪有应得,希望能得到您的原谅。
(十二)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
拿矿物资源来说,它(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
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
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
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节选自第13课《只有一个地球》)
1、给文中划线的句子加上标点。
2、在括号里填上关联词语。
3、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毁坏(破坏)后果(结果)灾难(灾害)威胁(恐吓)
反义词:有限(无限)无私(吝啬)加速(放慢)枯竭(充足)
4、理解词语:
恩赐:原指帝王给予的赏赐:现泛指因怜悯而施舍。
本来:原来,向来。
滥用:不加选择,不加节制。
5、填空:“再生”的意思是(生物体对失去的结构重新自我修复和替代的过程),本来可以再生的资源有(水、森林、生物、大气),现在它们不能再生的原因是(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本来”强调了(某些自然资源原先的可再生性,而现在的不可再生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一系列的生态灾难”请你结合实际举例说明:(水灾、旱灾、地震、台风、山崩、海啸。
)
6、读了这段话,你的体会是:(人类如果继续不加节制地开采自然资源,破坏生态平衡,将是自取毁灭。
为了人类的子孙后代,我们应该觉醒了。
)
(十三)
我们热爱大地,就像初生的婴儿眷恋母亲温暖的怀抱一样。
你们要像我们一样热爱它,照管它。
为了子孙后代,你们要献出全部的力量和情感来保护大地。
我们深知: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节选自第15课《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1、用直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并理解:这个比喻句把大地比作母亲的怀抱,说明人类属于大地。
2、“眷恋”的意思是深切地留恋,“照管”的意思是照料管理。
3、仿照例子写句子。
我们热爱大地,就像初生的婴儿眷恋母亲温暖的怀抱一样。
【自由发挥的题,注意符合意境及字数:什么的什么+谓语动词+谁+什么的什么】
我们热爱大海,就像顽皮的鱼儿惦念家园温馨的场景一样。
我们热爱蓝天,就像高飞的鸟儿思念森林繁茂的枝叶一样。
4、对文段最后一句“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我是这样理解的:大地滋养了万物,谁也没有权利,也不可能拥有对大地的控制权,谁也不能凭借自己的喜好、善恶来对待神圣的大地,来破坏、损伤大地的完整和庄严;相反,人类属于大地,有了大地,人类才能生存,生命才能延续。
人类应该爱护大自然。
(十四)
阅读《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完成作业。
1、“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这句话在文章中一共出现了三次,深深地表达了印第安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珍惜和无比眷恋之情。
2、理解句子,选择正确答案。
(1)为什么说“这片土地是神圣的”?(C)
A .印第安人认为,这片土地是神的赐予,神圣不可侵犯,所以是神圣的。
B .这片土地资源丰富,蕴含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森林资料、生物资源等。
C 这片土地养育了我们,所以是神圣的。
(2)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B)
A .我们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可以改变大地,我们是大地的主人。
B .大地滋养了万物,包括我们人类;人类的生命成长离不开大地的给予。
人类与大地息息相关,不可分割。
(3)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C )
A .山峦河流是人类和动物植物共同的家园,我们要爱护她。
B .我们和大地上的动物植物都拥有自己的家园。
C. 我们人类和地球上的万物共同存在于大自然中,表明了人类与大自然关系密切。
(4)溪流河川中闪闪发光的不仅仅是水,也是我们祖先的血液。
(B)
A .我们的祖先曾经为捍卫领土的独立而战,鲜血染红了河水。
B .我们的祖先热爱河水,保护河水,他们的精神像阳光下的水波一样,闪着光芒。
(5)任何降临在大地上的事,终究会降临在大地的孩子身上。
(B)
A .任何对地球的伤害,最终都会演变成对少年儿童的伤害。
说明人类的生存与大地关系密切。
B. 任何对地球的伤害,最终都会演变成对人类自身的伤害。
说明人类的生存与大地关系密切。
(6)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A)
A .大地滋养了万物,人类没有专享她的特权;相反地,有了大地,人类才能生存,生命才能延续。
人类应该爱护大自然。
B. 大地属于一切动植物,跟人类一点关系也没有。
C. 大地不属于人类,她只属于神。
3、课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来写,大量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
4、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青草、绿叶、花朵是我们的姐妹,麋鹿、骏马、雄鹰是我们的兄弟。
(比喻)
(2)清风给了我们的祖先第一口呼吸,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后一声叹息。
(拟人)
(3)每一处沙滩……都是圣洁的。
(排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