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大气污染分布的“南北两重天”现象

合集下载

《2024年北京大气环境特征与大气污染研究》范文

《2024年北京大气环境特征与大气污染研究》范文

《北京大气环境特征与大气污染研究》篇一一、引言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其大气环境特征与大气污染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探讨北京的大气环境特征,分析其主要的大气污染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二、北京大气环境特征1. 气候条件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风。

这种气候条件对大气环境有着显著影响。

2. 地形地貌北京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地和平原相间。

这种地形地貌对大气环境的流动和污染物的扩散有着重要影响。

3. 大气环境组成北京的大气环境主要由氮氧化物、二氧化硫、颗粒物等组成。

其中,颗粒物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质量影响最大。

三、北京大气污染问题1. 工业排放北京的工业发展历史悠久,工业排放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特别是重工业行业,如钢铁、化工等,其排放的污染物对大气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 交通排放随着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交通排放也成为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

特别是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和颗粒物,对大气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3. 冬季供暖冬季北京需要大量的供暖,这导致大量燃煤的使用,产生的二氧化硫和颗粒物等污染物对大气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四、解决策略1. 加强工业排放控制应加强工业排放控制,严格实施环保法规,对违规排放的企业进行严厉处罚。

同时,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

2. 优化交通结构应优化交通结构,推广新能源汽车,减少交通排放。

同时,加强公共交通建设,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3. 改善冬季供暖方式应改善冬季供暖方式,推广清洁供暖技术,减少燃煤使用。

同时,加强燃煤质量的监管,减少污染物排放。

五、结论北京的大气环境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解决。

通过加强工业排放控制、优化交通结构、改善冬季供暖方式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北京的大气环境质量。

同时,应加强大气污染的监测和治理工作,建立完善的大气环境保护法规和政策体系,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中国大气污染的地区差异及其原因

中国大气污染的地区差异及其原因

中国大气污染的地区差异及其原因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严重的大气污染已经成为了全国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的巨大威胁。

然而,中国的大气污染并非均匀分布,而是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

本文将探讨中国大气污染的地区差异及其原因。

1. 北方地区的严重污染问题北方地区,如北京、天津、河北等省份,是中国大气污染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这些地区的大气污染问题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1 工业排放:这些地区工业密集,大量的工厂和企业排放大量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由于工业生产活动的集中,污染物排放量较大,导致大气污染程度加剧。

1.2 能源消耗:北方地区对于煤炭的消耗量较高,煤炭的燃烧释放出大量的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

煤炭的使用不仅是工业生产的主要能源,也是居民供暖的主要能源,因此成为北方地区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1.3 天气条件:北方地区的气候条件和气象条件对于大气污染的传输和累积起到了重要影响。

冬季时,由于温度逆渐率大,风速低,以及大气稳定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污染物在空气中滞留时间增加,大气污染物浓度进一步升高。

2. 南方地区的大气污染问题南方地区,如广东、浙江、福建等省份,虽然相比北方地区大气污染问题较轻,但也存在一些特定的大气污染问题,原因主要包括:2.1 工业转移: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一些工业活动从北方地区向南方地区转移,导致南方地区的大气污染问题逐渐加剧。

虽然南方地区的工业活动较北方地区少,但一些高污染排放的行业的转移给南方地区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2.2 汽车尾气排放:南方地区的城市化程度较高,汽车数量多,汽车尾气排放成为南方地区大气污染的主要源之一。

高密度的交通流量和缺乏有效的管控措施,使得汽车尾气排放成为了南方地区大气污染问题的重要原因。

3. 其他地区的大气污染问题除了北方和南方地区,中国的其他地区也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大气污染问题。

一方面,一些内陆省份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大气污染物扩散条件较差,导致大气污染问题加剧;另一方面,一些特定行业,如钢铁、石化等,由于工艺过程的特点,排放的大气污染物较多,导致了区域性的大气污染问题。

《2024年2000~2010北京大气重污染研究》范文

《2024年2000~2010北京大气重污染研究》范文

《2000~2010北京大气重污染研究》篇一标题:2000-2010北京大气重污染研究一、引言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其大气环境质量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过去的十年间,即2000年至2010年,北京经历了严重的空气重污染问题。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这一时期北京大气重污染的现状、成因、影响及应对策略。

二、北京大气重污染的现状在2000年至2010年间,北京的大气重污染问题主要表现为PM10、PM2.5等颗粒物浓度超标,以及由此引发的雾霾天气频发。

这些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建筑扬尘等。

这些污染物不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对城市的环境质量和生态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三、大气重污染成因分析1. 工业排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工业企业进入北京地区,这些企业的排放物对大气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2. 交通尾气: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交通尾气排放成为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

3. 建筑扬尘:城市建设和改造过程中产生的扬尘也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4. 气象因素:不利的气象条件如静风、逆温等,使得污染物难以扩散,加剧了大气污染的程度。

四、大气重污染的影响大气重污染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城市的环境质量和生态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

首先,PM10和PM2.5等颗粒物可以进入人体呼吸道和肺部,引发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

其次,大气污染还影响了城市的环境质量和生态安全,破坏了生态平衡,加剧了气候变化等问题。

五、应对策略及效果分析为了应对大气重污染问题,北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环保监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气污染的程度,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未来,需要继续加强环保意识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同时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六、结论在过去的十年间,北京的大气重污染问题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城市的环境质量和生态安全带来了严重影响。

通过对大气重污染的成因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建筑扬尘和气象因素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2024年北京地区冬春PM2.5和PM10污染水平时空分布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范文

《2024年北京地区冬春PM2.5和PM10污染水平时空分布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范文

《北京地区冬春PM2.5和PM10污染水平时空分布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污染,已成为当前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

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其空气质量对国民健康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北京地区冬春季节PM2.5和PM10污染水平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分析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为制定有效的空气质量改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一)研究区域本文的研究区域为北京市,包括东城、西城、朝阳、丰台等主要行政区划。

(二)研究方法采用文献综述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收集近五年北京地区冬春季节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及气象数据,分析PM2.5和PM10的污染水平及时空分布特征,并利用统计分析方法探讨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三、PM2.5和PM10污染水平的时空分布特征(一)时间分布特征1. 冬春季PM2.5和PM10浓度较高,其中冬季尤为明显。

这主要是由于供暖期煤炭燃烧、汽车尾气排放等因素导致。

2. 每日的污染高峰多出现在早晚高峰时段,与交通拥堵、工业生产等活动密切相关。

(二)空间分布特征1. 城区PM2.5和PM10浓度普遍较高,尤其是交通干线附近和工业区。

2. 郊区及山区由于自然环境较好,污染程度相对较低。

四、PM2.5和PM10污染与气象条件的关系(一)气象条件对PM2.5和PM10浓度的影响风速、温度、湿度和降水等气象条件对PM2.5和PM10的浓度有显著影响。

例如,静风、逆温等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会导致PM2.5和PM10浓度升高;而降水则有助于清洗空气中的颗粒物,降低污染水平。

(二)具体气象因素分析1. 风速:风速较大时,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降低PM2.5和PM10的浓度;反之,风速较小或静风时,污染物不易扩散,浓度较高。

2. 温度:低温有利于颗粒物的凝聚和沉降,从而降低PM2.5的浓度;但高温可能加剧光化学反应,产生更多的二次污染物。

《2024年北京地区冬春PM2.5和PM10污染水平时空分布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范文

《2024年北京地区冬春PM2.5和PM10污染水平时空分布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范文

《北京地区冬春PM2.5和PM10污染水平时空分布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北方城市在冬春季节常受到颗粒物污染的困扰。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其空气质量备受关注。

PM2.5和PM10作为衡量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其污染水平及分布规律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

本文旨在分析北京地区冬春季节PM2.5和PM10的污染水平时空分布特征,并探讨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二、研究方法1. 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北京地区冬春季节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包括PM2.5、PM10浓度数据及气象数据。

数据来源于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发布的空气质量监测站点数据及气象局提供的气象数据。

2. 分析方法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北京地区冬春季节的PM2.5和PM10浓度数据进行时空分布分析,探讨其变化规律。

同时,结合气象数据,分析气象条件对PM2.5和PM10浓度的影响。

三、结果与分析1. PM2.5和PM10的时空分布特征(1)时间分布特征季节性变化。

其中,冬季的污染水平较高,春季次之。

在日变化方面,早晨和傍晚是污染高峰时段,这与人流车流量的增加有关。

(2)空间分布特征北京地区PM2.5和PM10的污染水平在空间上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城区及近郊区的污染水平较高,而远郊区及郊野公园等地的污染水平相对较低。

这与人流密集度、交通状况及工业分布等因素有关。

2. 气象条件对PM2.5和PM10浓度的影响(1)风速与风向风速对PM2.5和PM10的扩散和稀释作用显著。

当风速较大时,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降低空气中的颗粒物浓度。

而风向则影响污染物的传输方向,当主导风向为污染源方向时,易造成污染物在城区累积。

(2)温度与湿度温度和湿度对颗粒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有影响,进而影响其在大气中的存在形态和扩散能力。

在低温高湿的环境下,颗粒物易于凝结成较大的颗粒,降低其在空气中的悬浮能力,易造成局部污染。

(3)降水降水对颗粒物有明显的清除作用。

《2024年北京大气环境特征与大气污染研究》范文

《2024年北京大气环境特征与大气污染研究》范文

《北京大气环境特征与大气污染研究》篇一一、引言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其大气环境特征及大气污染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通过对北京大气环境特征的研究,深入探讨其大气污染的现状、成因及治理措施,以期为北京市乃至全国的大气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二、北京大气环境特征1. 气候背景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干燥寒冷,夏季炎热多风。

这种气候特点使得北京的大气环境受到季节性影响,特别是在冬季,由于供暖季的到来,大气污染问题尤为突出。

2. 地理环境北京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地、平原相间分布。

这种地理环境使得北京在气象条件、风向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大气环境的形成和演变产生重要影响。

三、北京大气污染现状及成因1. 大气污染现状近年来,北京的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主要表现为PM2.5、PM10等颗粒物污染严重,以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气态污染物超标。

这些污染物对人们的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

2. 大气污染成因(1)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粉尘、废气等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2)交通排放: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机动车尾气排放成为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

(3)供暖排放:冬季供暖期间,燃煤产生的烟尘、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4)其他因素:如气象条件、地形地貌等也对大气污染的形成和演变产生影响。

四、大气污染治理措施1. 政策法规政府应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建设,制定更加严格的标准和政策,推动企业减排降污。

同时,加强执法力度,确保各项政策得到有效执行。

2. 工业治理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环保监管,推动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减少工业排放。

同时,鼓励发展绿色产业和清洁能源。

3. 交通管理限制机动车尾气排放,推广新能源汽车和公共交通。

加强交通管理,减少交通拥堵,降低交通排放。

4. 供暖改造推广清洁供暖方式,如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等,减少燃煤供暖的排放。

同时,加强供暖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其正常运行。

北京遭雾霾沙尘大风三重袭击 空气由灰白转土黄

北京遭雾霾沙尘大风三重袭击 空气由灰白转土黄

北京遭雾霾沙尘大风三重袭击空气由灰白转土黄2013年2月28日,一名行人走过雾霾笼罩的北京长安街。

当日,北京再度遭受雾霾天气。

新华社王跃岭摄2013年2月28日早上,北京遭遇严重空气污染,刚走出政协委员驻地酒店的全国政协委员姚明抬头看天,皱起眉头。

中新社发刘关关摄2月28日上午8点50左右,一名戴口罩的行人在雾霾笼罩的东三环辅路上等绿灯。

当日,北京再降大雾,市区不少路段能见度不足500米。

据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上午8时发布的数据显示,北京市城区大部分地区处于五级重度污染之中。

中新网2月28日电华北东南部、黄淮、江淮等地今晨出现雾霾天气,造成北京、天津、河北、江苏、湖北等多省市高速封闭、交通受阻。

北京近日接连出现雾霾天气,致全城多地空气质量再达严重污染级别。

据气象部门预计,今天白天,一股冷空气开始影响北京,将刮起六七级的北风,空气质量将得到改善。

另据悉,目前上游的内蒙中部出现较大范围的沙尘,将会传输影响至北京。

北京遭雾霾沙尘大风三重袭击北京市气象台最新消息,目前京外沙尘区的浮尘随着西风抵达北京,延庆、石景山、门头沟、海淀等多地已经开始出现浮尘、甚至是扬沙天气,中午前后随着风力加大,北京大部分地区将出现扬沙浮尘。

北京全境将由雾霾污染转变为沙尘污染,空气颜色由灰白转为土黄,北京气象台提醒大家做好防护工作。

黄淮江淮等地出现雾霾京津鄂湘多省市交通受阻据中央气象台消息,28日早晨到上午,华北东南部、辽宁南部、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大部等地出现雾霾天气,其中,黄淮东部、河南北部、湖北东部等地有能见度不足1000米的雾;华北中南部、黄淮大部、苏皖大部等地有霾。

而据交通运输部公路局消息指出,受雾霾天气影响,昨天(27日)夜间至今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山东、江苏、湖北、湖南、江西、四川等省市多条高速封闭。

截至今天8时30分,仍有部分路段通行受阻。

目前,大气环流形势逐步向春季转换,北方地区南北风交替日渐频繁,平均风速逐渐增大,气温回升,逆温减少,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雾霾日数将会逐渐减少。

北京城区冬季空气污染物垂直分布与气象状况的观测分析_王晓云

北京城区冬季空气污染物垂直分布与气象状况的观测分析_王晓云
(6)各高度上污染物浓度与风向 、风速的关系 为分析各高度上污染物浓度与风向 、风速的关系 , 选取 1 月 28 日(不利于扩散)和 1 月 29 日(有利于扩散)两个典型天气条件下 , 健翔桥各观测高度上污染物浓度与大气物理 研究所铁塔相应高度风向 、风速资料进行分析 , 分别绘制 5 m 、50 m 和 80 m 三个高度的 SO2 浓度与同高度风向 、风速的关系图(见图 6)。 可看出在风速较小情况下 , 各层 SO2 浓 度与风向无关 , 在各种风向下 , 均可出现轻度(3 级)以上的污染 。 而当风速较大时 , 且风 向多为西偏北方位时 , 空气质量多为优或良 , 较少出现 3 级以上的污染 。造成这种现象的 原因 , 是由于在天气静稳条件下 , 风向多为地方性风向(南北转换), 风速较小 , 导致污染物 浓度较高 ;而在利于扩散条件下 , 受西北气流控制 , 风向多为西北方向 , 风速较大 , 导致污 染物浓度较低 。
量程
化硫分析器 0 ~ 20 ×10 -6
最低检测限 <0 .05 ×10 -9
零漂
<1 .0 ×10 -9/ 30d
跨漂
±0 .5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d
响应时间 20 ~ 120 s
操作温度 5 ~ 40 ℃
M L9841A 型氮 氧化物分析器 同左 同左 同左 ±1 %/ 30d <30 s 同左
图 2 方庄 、建翔桥不同高度 SO 2 , NOx 浓度的时间变化
28 2 应 用 气 象 学 报 12 卷
月 29 日至 31 日出现浓度值的低谷 。 在观测期间 , 1 月 25 日受弱冷空气影响 , 本市出现了 3 ~ 4 级偏北风 , 至 26 日高空仍 受偏北气流控制 , 地面受地形槽影响 , 风力减小 。至 28 日 , 因高空受偏西气流影响 , 风速 小 、湿度大 、能见度差 , 再加上较强逆温层影响 , 形成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形势 , 因此 28 日 污染物浓度为这几天中的最高值 。29 日凌晨 , 高空由偏西气流控制转为西北气流控制 , 地面转受高压前部影响 , 吹 4 、5 级西北风 , 湿度下降 , 能见度好转 , 气象条件变得有利于扩 散 , 污染物浓度急剧下降 。 由图中曲线可见 , 随天气形势转变(由有利于扩散转为不利于 扩散 , 又由不利于扩散转为利于扩散), 污染物浓度也存在着高低交替变化 。这一变化趋 势说明 , 方庄和健翔桥不同高度的污染物浓度的高低与气象条件关系十分密切 , 在污染源 基本不变的情况下 , 气象条件将对污染物浓度产生决定性影响[ 4, 5]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区 中一 a尺度天气系统活动 的一些特征有关 , 特别是与干冷空气进入北京地区的路径以及移 动速度 的区域差异有
关 。另外,在 弱天气系统控制下 ,北京西南部地区经常 出现的小尺度 辐合型流场 ,也是形成北京地区 “ 南北两重
天 ”现 象 的重 要 原 因 。
关键词 大气污染分布 中一 “尺度天气系统 文章编号 1 0— 5 5(0 3 10 6 — 8 0 6 9 8 2 1 )0 — 0 3 0
t e me o 8 s a ewe te y tm . h ah a d s e d o r o d ara e c n i e e o b ema n f co s W h n sr n h s 一 一c l ah rs se T ep t n p e fd y c l i r o sd r d t e t i a t r . h e to g
E vrn e tl ee rh i C iee, 8 1: 3 7 . n i m na R sac ( hn s ) 1 () 6 — 0 o n
北京地 区大气 污 染分布 的 “ 南北 两重天 "现 象
董芬 王喜全 王 自发 晏平仲 2 , 2 1 ,
1 中国科学 院大 气物 理研 究所 大气 边界 层物 理和 大气 化学 国家 重点 实验 室,北 京 102 00 9 2 中国科学 院大 学 ,北京 104 0 09






究 Βιβλιοθήκη 1 8卷 、o .1 ,1 8
Cl t n n io me tl s a c i i a d E v r n n a e r h ma c Re
区 ,这 使 当地 政府 进一步 采取 污染控 制措 施 ,改 善
1 引言
对 北 京 地 区 大 气 污 染 空 间 分 布 的统 计 分析 表 明,北京地 区西部 、北部和 东北 部的污 染物浓 度 明 显 低于 西南 部 、南部 和 东南部 ;从西 北部 山区到 东
D0 0 9 3 7 9 4 9 40 0 6 0 0
作者 简 介
董 芬 ,女 ,18 9 7年 出生 ,硕士研 究 生 ,主要从 事城 市气 候 与城市 大气 环境 研究 。Ema :oge80 1@ 16 o - i d nfn 78 8 2. m l t
通讯 作者
王 喜全 ,Ema :w q ala. . - i x @m ii a c l .p c n
d i 03 7  ̄i n10 -5 52 1 .13 o: .8 8 .s . 69 8 . 210 5 1 s 0 0
南北两重天
北京 X1 6 文献标识码 A
中图分类号
A td fh rh S u hDi e e c s f h rQu lyi e ig Su yo eNo t- o t f rn e e ai B i n t f o t Ai t n j
“ 北两 重天 ” 现象 [ _ 南 J 气候 与环 境研 究 ,l 1:3 7,o:037/in10 5 5 】 8()6 —0 di .88 .s.069 8 . 1 js
2 1.13. DogF n Wag Xq a, ngZf ta. 0 3 A s d ften r -ot ieecso ea ulyi e ig[】Ci t n 0 2105 n e, n iun Wa i ,e 12 1. t yo ot su dfrn e ft i q at nB in J l i ad a u h h h h r i j . ma c


利用 2 0 0 6年 北京地 区空气质量监测站和 自动气象站 网资料 ,以及华北地区中尺度 气象观测 资料 ,分析
了北京地区大气污染分布的 “ 南北两重天”现 象。通过对此类现象发生过程中天气形势和北京地 区气象要素 的分 析 ,指 出了造成该现象的天气学成因和气 象要 素特 征。研 究结果表 明,2 0 0 6年 北京共发 生 4 7次 “ 南北两重天” 现象 ,其中大部分发生在秋 、冬季 的午夜至次 日上午 ,且多为南差北好 的污染物分布情景 。该现 象的发生与北京
DONG e W ANG q a W AN G f a dYAN i g h n F n 一, Xi u n , Zia, n P n z o g'
1 ttKyL b rt yoAm shr ona ae hs s n A m shr hmir .ntu Am shr hs sC iee cdm ae e aoao top eiB u dr Ly r y i d t op ei C e s Istt o top eiP yi hns a ey S rf c y P ca c t y i ef c c A o Si csB in 0 09 f c n e, e i 102 e jg 2U iesyo C i s A a e yoS i csB on 04 n ri hn e cdm ce e, e'g1 09 v tf e f n i 0
( 别是 污染 重点地 区 )空气质量 ,有重 要 的科 学 特
意 义和实 际意 义 。
南 部平 原 ,大气 污染 程度 一般 呈递增 的趋 势 ( 张睿
等 ,2 0 ;王耀庭等 ,2 0 ;徐祥德 等 ,2 0 ;程 04 05 05 兴 宏 等 ,2 0 ) 0 7 。对 北 京地 区 大气 污 染 日变化 的统 计 分析 表 明,城 区和清 洁对照 点 ( 定陵站 )的污 染 物 浓度 日变 化具 有显 著差异 ,即城 区污染物 浓度 基 本 呈双 峰变 化 ,清 洁对 照点则 基本 呈单 峰变化 ,利 用 大气 扩 散 数 值 模 式 对 定 陵 站 监测 浓 度 进 行 条 件 性统 计分析 ,证 明了城 区污染 扩散对 定 陵站浓度 的 影响 ( 张睿 等 ,2 0 ) 0 4 ,这部 分解 释 了城 区与清 洁 对照 点 日变 化 差异 的原 因。以上北 京地 区大气 污染 的 时空分布 是 北京地 区大气 污 染分布 的一般 规律 。
a p ae uu n ne, sl ewe n ming ta dte fl wig monn .M oto me t earq ai n p e rd i a tmn a d witr mo t b t e d ih n h ol n r ig n y o s ft , h i u l i i y t
Abta t T edf rn e fa u ly bt en ten r e n o te p r fB in r s de yuig src h iee cso i q ai e e h ot r ad suh m a so e igwee t i b s f r t w hn t j u d n
第 1 8卷 第 1 期 21 0 3年 1 月
气 候 与 环 境 研 究
C’mai ndEn r n n a s a c l tc a vio me t l i Re e r h
V_ . 1 . No. 1 0 1 8 Jn 2 3 a . 01
董芬 ,王喜 全 ,王 自发 ,等 .0 3 北 京地 区大气 污 染分布 的 21.
n rh c u i gh a y a r o l t n i es u h s. o , a s e v i p l i t o t we t t n uo nh
Kewo d Aip l t nds iuin Meoasae ete s m, o h suhdf rne B in y rs r ol i ir t , s—— l w a r yt N r —o t ieec, e ig uo tb o c h s e t f j
cn egn eap ae esuh et a fB in ,h i es ncn io ai e e esuha dte ov re c p erdi t o tw s r p r o e ig teds ri o dt nv r db t nt o t n nh e n t j p o i e we h h
o s r ai n d t f ar q ai n t o o o ia a t r ,a l a y o t p fNo h Ch n . b e v to aa o i u l y a d mee r l g c lf c o s s wel s s n p i ma s o r i a An l zn h t c t ay ig t e we t e a e n t o o o i a c o sd r g ar o l t n e io e , h u h r o d c r l n r ic s i n o ah r R msa d me e r l g c l a t r u i i p l i p s d s t ea t o s n u t p ei p f n u o c a mi ay d s u so n t e f r t nm e h n s o i p e o n n T er s l h w a 0 6t e ewe e4 a swi i h n me o . t h o ma i c a im f h s h n me o . h e u t s o t t n 2 0 r r 7d y t t s e o n n I o t s h i h hh p
2 数 据 与方 法
21 站点 与数 据 . 截 至 2 0 年 , 京地 区有空气质量监测站 4 06 北 O个 ( 其中 国控监测子站 9个 ) 主要集 中在城 八区 ( , 见 图 1。 ) 除个别 站点外, 些站点提供每天 P 0 S 2 这 M1 、 O 和 N 的小时浓度 。 由于北京地区 的主要污 染物 是 P 0 M1 ,我们主要 以其 为污染状况 示踪物 ,研 究污染 状况 的分布和变化 。 气象 数据选取北京市 自动气 象观 测 网的 自动观测 结果 。 由于还没有统一 的区域 气象观 测站探测环境评 估标准 , 北京气象局参考 国家 一般气 象站气 象探 测环境 保护 标准 以及环 境对气 象观测 数 据 的可 能影响程 度 , 北京市区域 自动气象观 测 网的 将 18个站 点分为 4类 :基 本符合 国家一般气 象站 的 6 气象探测环境规范要求的为一类 ( 0个 ) 2 ;不符合 国 家一般气象站规范要 求,但对观测要素无直接或 明显 影 响的为二类 ( 8个 ) 9 ;不符合 国家一般气象站 规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