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月经失调的临床观察

合集下载

月经量过少中医秘验方

月经量过少中医秘验方

⽉经量过少中医秘验⽅⽉经过少⽉经周期正常,经量明显少于既往,经期不⾜2天,甚或点滴即净者,称“⽉经过少”,亦称“经⽔涩少,经量过少”。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性腺功能低下、⼦宫内膜结核、炎症或刮宫过深等引起的⽉经过少。

⽉经过少伴⽉经后期者,可发展为闭经。

本病属器质性病变者,病程较长,疗效较差。

[病因病机]主要机理为精亏⾎少,冲任⽓⾎不⾜,或寒凝瘀阻,冲任⽓⾎不畅,⾎海满溢不多⽽致。

常见的分型有肾虚、⾎虚、⾎寒和⾎瘀。

⼀、肾虚先天禀赋不⾜,或房劳久病,损伤肾⽓,或屡次堕胎,伤精耗⽓,肾精亏损,肾⽓不⾜,冲任亏虚,⾎海满溢不多,遂致⽉经量少。

⼆、⾎虚数伤于⾎,⼤病久病,营⾎亏虚,或饮⾷劳倦,思虑过度,损伤脾⽓,脾虚化源不⾜,冲任⽓⾎亏虚,⾎海满溢不多,致经⾏量少。

三、⾎寒经期产后,感受寒邪,或过⾷⽣冷,寒邪伏于冲任,⾎为寒滞,运⾏不畅,⾎海满溢不多,致经⾏量少。

四、⾎瘀经期产后,余⾎未净之际,七情内伤,⽓滞⾎瘀,或感受邪⽓,邪与⾎结,瘀滞冲任,⽓⾎运⾏不畅,⾎海满溢不多,致经⾏量少。

[辨证论治]以经量的明显减少⽽周期正常为辨证要点,也可伴有经期缩短。

治疗须分辨虚实,虚证者重在补肾益精,或补⾎益⽓以滋经⾎之源;实证者重在温经⾏滞,或祛瘀⾏⾎以通调冲任。

⼀、肾虚型主要证候:经来量少,不⽇即净,或点滴即⽌,⾎⾊淡黯,质稀,腰酸腿软,头晕⽿鸣,⼩便频数,⾆淡,苔薄,脉沉细。

证候分析:肾⽓不⾜,精⾎亏虚,冲任⽓⾎衰少,⾎海满溢不多,故经量明显减少,或点滴即净,⾊淡黯质稀;精⾎衰少,脑髓不充,故头晕⽿鸣;肾虚腰腿失养,故腰酸腿软;肾虚膀胱失于温固,故⼩便频数。

⾆淡,苔薄,脉沉细,也为肾虚之征。

治疗法则:补肾益精,养⾎调经。

⽅药举例:当归地黄饮(《景岳全书》)加紫河车、丹参。

当归、熟地、⼭茱萸、杜仲、⼭药、⽜膝、⽢草⽅中熟地、⼭茱萸、当归、紫河车补肾益精养⾎;当归、丹参养⾎活⾎调经;杜仲、⽜膝补肾强腰膝;⼭药补脾资⽣化之源;⽢草调和诸药。

中医药治疗放环后月经失调83例

中医药治疗放环后月经失调83例

际意 义。
茵栀黄 注射液 具 有清 热 、 毒、 解 利湿
退黄等作用 。适用于急 、 慢性肝炎具有肝
胆湿热见症 者。1 来我科 对急性 肝 炎 0年 及肝硬化等 总胆红素升高 的 3 6例 患者 , 5
均用茵栀 黄注 射液 进行 退黄 治疗 。共有
管哮喘” 病史 2 0年 , 现处 于缓解 期 , 往 既
2 3例不 良反 应发 生 , 与说 明 书所 列 不 良
反应基本一 致。不 良反应 的发生 , 医多 西
对冷空气及煤烟 味过敏。无 药物 、 食物 过
敏史 。入 院查 血、 常规 正 常。肝 功能 : 尿
AL 5 9 / , I 2 .  ̄ l /
功 能 : T 3 U L A T 2 / , B L 2 . A L 9 / , S 5 U L T I 5 8
mo / L L,D L 0.  ̄ l BI 1 9I mo /L,GG 3 6 / T 9 U L。
中 医药 治疗 放环 后 月经 失 调 8 3例
排 除病理性 阴道出血和 出、 凝血机制 障碍
白学恭 孙 芳兰 孙芳琴 祁归环 而 引起 的 出 血。年 龄 2 0~4 0岁 。其 中 73 0 4 30甘肃省通渭县计划生育服务 站 阴虚血 热 : 环后 出血 , 稍 多 , 放 量 色 红 。颧红咽 干 , 溲赤 便燥 , 头晕 心悸 。舌
2 3 0~ 0岁 2 8例 ,0~ 5岁 3 3 3 6例 ,5~ 5 3 4 岁 1 。放 置 节 育 环 0 5~1年 者 3 9例 . 3
绀, 双肺 均 可 闻 及 少 量 哮 鸣音 , 率 9 心 0 分 。停用 茵栀 黄 针 , 更换 输液 线 。立
中药方剂茵 陈蒿 汤衍 生而成 。具 有 清肝

中医辨证治疗月经不调80例的疗效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月经不调80例的疗效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月经不调80例的疗效观察目的研究中医辨证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2012年3月~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月经不调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按照中医辩证分为脾虚不摄证、肾气不固证、肝经郁热证的月经先期,阳虚寒凝证、气血亏虚证、气滞血瘀证的月经后期,肝气郁滞证、肾气虚弱证的月经先后无定期,给予辩证治疗。

结果80例入组患者中,显效54例、有效25例、無效1例,总有效率98.75%;治疗后28d,入组患者的HAMA、HAMD、SAS、SDS评分HAMA、HAMD、SAS、SDS(13.4±1.9、12.4±2.2、42.9±5.8、43.4±8.3)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

结论中医辩证治疗月经不调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且能够缓解焦虑、抑郁情绪,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标签:月经不调;中医辨证;负面情绪月经不调是女性常见疾病,主要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

其病机各不相同,因此在制定具体治疗方案时也需要遵循辨证施治的原则[1]。

在下列研究中,我们分析了中医辨证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12年3月~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月经不调患者纳入研究对象,符合月经不调的中医诊断,年龄35~47岁,平均(41.7±6.2)岁。

收住院后给予辩证治疗。

1.2辨证及治疗方法1.2.1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提前7d以上,连续出现2个月经周期以上。

①脾虚不摄证:表现为经量多、色淡质稀、神疲体倦、食少便溏,给予补中益气丸或人参归脾丸治疗;②肾气不固证:表现为经量少、色淡质稀、腰膝酸软、小便频数,给予右归丸或金匮肾气丸治疗;③肝经郁热证:表现为经量或多或少、色或紫或红、或有血块、胸胁、乳房、少腹胀痛、烦躁易怒,给予加味逍遥丸治疗;1.2.2月经后期月经周期推迟7d以上,连续出现2个月经周期以上。

①阳虚寒凝证:表现为量少色暗、或有血块、小腹冷痛、喜温,给予少腹逐瘀丸或艾附暖宫丸治疗;②气血亏虚证:表现为经量少色淡、面色萎黄、皮肤不泽,给予八珍益母丸或十全大补丸治疗;③气滞血瘀证:表现为量少色暗、夹有血块、小腹胀痛、拒按,给予血府逐瘀胶囊治疗。

月经不调的中医学辨证论治

月经不调的中医学辨证论治

月经不调【辨证论治】月经不调是妇科最常见的一种病证。

凡外感六淫、伤七情,以及房室不节,饮食劳倦,或受其他疾病的影响,均可引起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是指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经色和经质等方面的异常改变而出现病态者。

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以及月经过多和月经过少等。

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提前七天以上,甚至一月来两次,并连续3个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先期〞。

如仅提前三、五天,并无其他不适的,或偶尔提前一次者,都不属月经先期围。

【病因病机】引起月经先期的主要原因是血热妄行或气虚不固两种。

1.血热妄行嗜食辛辣或外感邪热致阳盛血热;或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气郁化火,热迫冲任,致经血先期而下。

2.气虚不固素体虚弱,或劳倦过度,或饮食失调,或忧思伤脾,使脾气虚弱,统摄无权,冲任不固,以致月经先期而下;也可因产育过多或房室过劳,肾气不固,冲任失约而为月经先期。

【辨证论治】1.血分实热【临床表现】月经先期,量多质稠,色鲜红或紫红,兼有面红唇赤,烦热口干,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治法】清热凉血。

【方药】清经散加减。

药如生地、丹皮、白芍、玄参、地骨皮、青蒿、旱莲草、黄柏。

经行有块加泽兰、丹参活血化瘀;乳房、小腹胀痛加川楝子、橘叶行气止痛;经量较多者酌加地榆、槐花、仙鹤草收敛止血。

2.肝郁化热【临床表现】月经先期,经量或多或少,色鲜红或紫,常夹瘀块,经前乳房、胸胁或小腹胀痛,烦躁易怒,苔微黄,脉弦数。

【治法】疏肝清热。

【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

药如柴胡、当归、白芍、白术、丹皮、栀子、香附、炙甘草。

经量少而有块者,加泽兰、益母草活血化瘀;有寒热往来者,去白术、白芍、加半夏、黄芩和解少阳;有潮热者,去柴胡,加青蒿、鳖甲清虚热。

3.阴虚血热【临床表现】月经提前,量少色鲜,经期偏长,兼见颧红面赤,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

【方药】两地汤加减:药如生地、地骨皮、玄参、白芍、麦冬、阿胶。

虚热甚者,可加银柴胡、胡黄连;午后潮热者,加青蒿、鳖甲养阴清热。

观察分析桃红四物汤治疗月经不调伴黄褐斑的临床疗效

观察分析桃红四物汤治疗月经不调伴黄褐斑的临床疗效

观察分析桃红四物汤治疗月经不调伴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治疗月经不调伴黄褐斑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本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56例月经不调伴黄褐斑患者通过数字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78例患者。

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桃红四物汤治疗。

对两组疗效予以比较。

结果:研究组黄褐斑改善面积优于对照组,且治疗总有效率也比对照组高,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月经不调伴黄褐斑采取桃红四物汤治疗,可有效减少色斑面积,改善月经不调,提高疗效。

【关键词】桃红四物汤;月经不调;黄褐斑月经不调伴黄褐斑在妇科中经常出现,有很高的发病率。

黄褐斑属于皮肤病,病因与情绪波动、内分泌失调、紫外线照射关系密切,其中以内分泌失调较为常见[1]。

若患者长时间内分泌失调,既会导致月经失调、经期延长,还会诱发黄褐斑。

以往,针对疾病患者多采取的维生素C、维生素E等西药治疗,但整体疗效差,复发率较高,且长时间使用还会引起不良反应症状。

因此,本次研究将对月经不调伴黄褐斑患者采取桃红四物汤治疗,并对其疗效予以分析,情况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本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56例月经不调伴黄褐斑患者通过数字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78例患者。

对照组年龄范围在26.23~52.0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21±2.58)岁,病程时间为5个月~9年,平均病程时间为(5.21±1.02)年;研究组年龄范围在27~5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19±2.61)岁,病程时间在6个月~8年,平均病程时间为(5.18±1.15)年。

对两组资料予以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1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维生素C(厂家:石药集团维生药业(石家庄)有限公司;文号:国药准字H13022052)、维生素E(厂家:重庆西南合成制药有限公司;文号:国药准字H50020272)内服;维生素C1天3次,1次300mg、维生素E1天3次,1次100mg;复方维甲酸霜外涂,1天3次。

中西医结合治疗放环后月经失调56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放环后月经失调56例临床观察

( 山东 省莱 芜市 中医医 院 , 7 1 0 2 10 ) 痛 经是 妇科 常见 病 , 腔 内无 明显 病变 者 谓 之 盆 原 发性 痛 经 , 主要 是 与 月 经 虚加 女 贞 子 、 兼 旱连 草 各 3 O克 , 鳖
甲 ( 煎) 0 。 先 1 克 上方 除 三七 粉 、 阿胶 吞 服外 , 药 用 余
水 煎 服 , 日二 次 , 服 二 周 , 月经 来 潮前 一 周 服 每 连 于 上 方 , 个月 经周 期 为一疗 程 。 三
3 疗 效 标 准
前 列腺 素增 多有关 , 次是 子 宫发育 不 良, 其 子宫 颈 管 狭窄 及精 神 、 神经 因素有 关 , 主要 表 现为行 经前 后或
例 , 4 . .月 经 净 后 5天 内 放 环 3 占 57 l例 , 占
5.%; 4 3 放置 T 型节 育环 1 例 , 型环 4 6 宫 0例 。临 床
多表 现为 经前 小腹 疼 痛 , 期 或先 或 后 , 经量 多 , 经 月
色 紫暗 , 小腹 痛 , 膝酸 软 , 昏耳呜 等 肾虚不 固 , 腰 头 瘀 血 内阻症候 。治疗 时 以益气 活 血 , 肾调 冲任 为主 , 补 方 中党参 、 芪扶助 正气 , 黄 以固其 本 , 气足瘀 白化 ; 当
5 1 放置 宫 内节育器 可使 子 宫 内膜发 生损 伤 , 活 . 激 放 置宫 内节育 环是 一种 简便 , 济 、 经 长效 的稳 定 性 避孕 措施 。 在临 床工 作 中 , 者发现 由于个 体差 但 作 异, 有些 妇女 在放 环后 , 出现 月经 失调 , 量增 多 , 经 经 期或 先 或 后 。 经色 紫 暗或 伴有 血 块 , 期小 腹疼 痛 , 经
或月 经淋 漓不 尽等 症状 。 者 自 1 9 作 9 5年 3月 ~1 9 97 年 6月运 用 中西 医结合 方 法治疗 本病 5 6例 , 收到满

安冲汤治疗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的临床观察及研究_徐慧军

安冲汤治疗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的临床观察及研究_徐慧军

n 15~ 25~ 35~ 45~ 55 岁 V2
P
治疗组 30 5 对照组 30 5
8
9
8 10
8
7
0. 119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 05
表 1示: 两 组患 者年 龄分 布 比较, 差 异无 统 计学 意义
(P > 0. 05) , 具 有可比 性。其中 治疗 组年 龄最 大 55岁, 最 小 16岁, 平均 34. 73岁。 对照 组 年龄 最大 52 岁, 最 小 16 岁, 平均 34. 97岁。
(湖北施恩 堂 制药 有限 公 司, 国药 准 字 B20020100, 10mL / 支 )。 4. 1. 2 服法及疗程 ( 1)治疗 组采用 安冲汤 日服 1剂, 分 早、晚两次服, 月经过多者自 经量明 显增多 日始服, 经 期延 长者, 自出血第 5天开始 服药, 直至血止, 连续观 察 3个周 期。 ( 2) 对 照 组 口 服 益 宫 宁 血 口 服 液, 每 日 3 次, 每 次 10mL, 月经过多者自经量明显增 多日始服, 经期 延长者, 自 出血第 5天开始服 药, 直至血止, 连续观察 3个周期。 4. 2 统计学处理
XU H u-i jun1, ZHANG Y ing- jie2, XU E Hu i1, L IN Jing1, TA I G uo-x iang1 ( 1. H iserM ed cial Cen ter of Q ingdao, Q iangdao 266033, Shandong, Ch ina; 2. Th e 8 th H osp ital of Zibo C ity, Z ibo 255026, Shandong, Ch ina)
年, 平均 1. 32年。 2 观察指标

中医辨证治疗妇科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

中医辨证治疗妇科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

中医辨证治疗妇科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分析中医辨证治疗妇科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妇科门诊在2022年1月到2022年6月收治的140例患有月经不调的患者进行分析,以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行西药治疗,观察组行中医辨证治疗,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数据;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中医辩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月经不调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治疗,疗效显著,用药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减少患者不良情绪,达到理想疗效,可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中医辨证治疗;妇科;月经不调;临床疗效月经不调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指月经周期、经期、经间期、经量的病变。

常见的临床表现是月经提前或推后,经期过短或过长,经量过多或过少[1],经间期出血等。

如果患者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必然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黄体酮或雌激素是西药治疗的主要药物,但长期用药易导致内分泌紊乱,治疗后复发率高,用药过程中出现许多不良反应。

中医辨证治疗首先将患者分为不同证型,然后深入患者的脏腑,以达到理想的疗效[2]。

因此,从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比较了我院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效果,具体结果讨论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月经不调患者140例(入院时间范围:2022年1月到2022年6月),以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病例数均为70例,对照组:70例患者中,年龄区间:20-50岁,平均为:36.2±2.5岁;观察组的70例患者中,年龄区间:20-50岁,平均为:37.6±2.6岁。

将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带入处理P>0.05。

本次研究均通过院内委员会审核、批准;140例患者均自愿加入本次研究,并且已经签署相关文件。

本次研究纳入标准均为月经不调的患者,其中均没有严重的肝肾疾病以及无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同时需要排除患有精神疾病以及中途退出本次研究的患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月经失调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8-05-03T13:58:08.723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4期作者:李义军[导读] 探讨中医治疗月经失调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月经失调患者100例
李义军
秦安县郭嘉镇卫生院吊湾卫生分院甘肃天水 741609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治疗月经失调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月经失调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分别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8.00%,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00%。

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76.00%,治疗组患者为0.00%,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采用中医治疗月经失调安全性较高,临床效果更好,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关键词:中医治疗;月经失调;临床
月经不调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妇科疾病,该疾病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失常,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还给患者造成痛苦。

西医对月经不调的治疗主要是使用雌激素和孕激素,效果不是特别好,而且还有不良反应。

部分医学研究指出中医对于月经不调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为了进一步对中医临床治疗月经不调的疗效进行分析和探讨,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月经不调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月经失调患者100例,均符合“月经失调中西医诊断标准”。

排出因生殖器有器质性病变、凝血障碍、其他因素出现阴道失血症状患者。

本组患者中最小年龄为19岁,最大年龄为43岁,平均年龄为(32.5±2.7)岁,最短病程3个月,最长病程4年。

其中伴有月经后期症状患者24例,伴有月经过少症状患者16例,伴有月经先期症状患者30例,伴有月经过多症状患者14例,伴有月经前后不定期症状患者16例。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

两组患者的年龄、体征、职业、病程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雌激素和孕激素周期治疗方案,2个经期为一个疗程。

治疗组患者给予中医药处方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藕节碳15g,马齿苋10g,海螵蛸15g,生地碳12g,黄芪20g,党参15g,仙鹤草15g,炒白芍20g,牡丹皮15g,龟板15g。

如患者伴有阳虚症状,则加蒲黄、参三七、花蕊石;如患者伴有量多症状,则加炙升麻、边条参、煅牡蛎;如患者伴有血热症状,则加地榆炭、贯众炭;如患者伴有肾阴虚症状,则加旱莲草、女贞子。

用水煎服,1剂/d,2次/d,2个经期为一个疗程。

1.3 疗效评定
治愈:患者经过治疗,月经周期、月经量恢复正常;显效:患者经过治疗,月经周期、月经量基本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经过治疗,月经周期、月经量得到改善;无效:患者经过治疗,月经周期、月经量无改变;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本组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两组月经失调患者的临床疗效,详见表1。

表1 两组月经失调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由表1可见,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有28例治愈,8例显效,3例有效,1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8.00%,治疗组患者经过治疗,有42例患者治愈,3例患者显效,2例患者有效,3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为94.00%。

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此外,对照组在治疗的过程中有38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头晕等不良反应,占76.00%,治疗组患者均没有出现不良反应,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月经不调属于内分泌失调引起,主要归于疲劳、心态等方面。

当患者"七情所伤、外感六淫、多产房劳、肾气不足、疲倦过度"时可能造成任督二脉受损。

患者若长期身体处于疲劳状态,以导致气血失调,让体内脏器受到损伤;若长时间情绪低沉,易因情志不畅造成抑郁,以致体内气滞血瘀,造成月经量稀少或是时间较短情况出现。

中医理论有“妇女以血为本”的理论,如果阴血不足,必然会引起生理异常,造成种种病症。

虽然引起月经失调的原因多种多样,但中医认为气血亏虚,阴血不足是导致月经失调的主要原因,故该病需要滋阴养血为主,并根据患者病情辨证施治,血热者清热凉血,肝郁者疏肝解郁清热,气虚者补气摄血,血虚者补血益气,血寒者温经祛寒,气滞者理气活血,血瘀者活血化瘀。

总之,无论是中医疗法还是西医疗法,在临床上都能够达到治疗效果,但中医治疗可彻底改善患者月经不调情况,治标治本,让患者气虚情况得到根治,达到治疗目的。

通过本研究表明,采用中医治疗月经失调能够有效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冲. 浅谈中医治疗月经失调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5,13(08):206-207.
[2]赵旭辉,陈文英. 中医辨证治疗月经失调临床疗效[J]. 吉林医学,2013,34(15):2949.
[3]严群. 浅析中医调理妇科月经失调的好处[J]. 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08):37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