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机加装调速器的必要性分析

合集下载

柴油机调速器的基本原理和类型

柴油机调速器的基本原理和类型

柴油机调速器的基本原理和类型1、喷油泵的速度特性喷油泵每个工作循环的供油量主要取决于调节拉杆的位置。

此外,还受到发动机转速的影响。

在调节拉杆位置不变时,随着发动机曲轴转速增大,柱塞有效行程略有增加,而供油量也略有增大;反之,供油量略有减少。

这种供油量随转速变化的关系称为喷油泵的速度特性。

2、柴油机上为什么要安装调速器喷油泵的速度特性对工况多变的柴油机是非常不利的。

当发动机负荷稍有变化时,导致发动机转速变化很大。

当负荷减小时,转速升高,转速升高导致柱塞泵循环供油量增加,循环供油量增加又导致转速进一步升高,这样不断地恶性循环,造成发动机转速越来越高,最后飞车;反之,当负荷增大时,转速降低,转速降低导致柱塞泵循环供油量减少,循环供油量减少又导致转速进一步降低,这样不断地恶性循环,造成发动机转速越来越低,最后熄火。

要改变这种恶性循环,就要求有一种能根据负荷的变化,自动调节供油量。

使发动机在规定的转速范围内稳定运转的自动控制机构。

移动供油拉杆,可以改变循环供油量,使发动机的转速基本不变。

因此,柴油机要满足使用要求,就必须安装调速器。

3、调速器的功用、形式调速器是根据发动机负荷变化而自动调节供油量,从而保证发动机的转速稳定在很小的范围内变化。

型式:按功能分有两速调速器、全速调速器、定速调速器和综合调速器;按转速传感分有气动式调速器、机械离心式调速器和复合式调速器。

4、机械离心式调速器的工作原理机械离心式调速器是根据弹簧力和离心力相平衡进行调速的,工作中,弹簧力总是将供油拉杆向循环供油量增加的方向移动;而离心力总是将供油拉杆向循环供油量减少的方向移动。

当负荷减小时,转速升高,离心力大于弹簧力,供油拉杆向循环供油量减少的方向移动,循环供油量减小,转速降低,离心力又小于弹簧力,供油拉杆又向循环供油量增加的方向移动,循环供油量增加,转速又升高,直到离心力和弹簧力平衡,供油拉杆才保持不变。

这样转速基本稳定在很小的范围内变化。

船舶柴油机柴油机调速装置

船舶柴油机柴油机调速装置

?
弹簧式:结构简单,动作后需人工复位。
?
气压式和液压式:作用力大且可自动复位;但结构复杂,管理要求高
? C.停车机构:使柴油机断油停车。
第三节. 调速器性能指标
? 调速器动作过程分析
? 一. 动态指标
? 负荷变化时,柴油机从
? 一个稳定工况过渡到另
? 一个稳定工况,其间经
? 历了几次转速的波动才
? 稳定下来,这段过程称
? 超速保护装置的结构组成:
? A.转速监测器:对曲轴转速进行测定和鉴别,当转速达到规定值时,发出准
?
确而稳定的信号,触发伺服机构动作。(离心式,电磁式,气压式。离
?
心式利用飞铁---弹簧测定转速;电磁式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测定转速;气
?
压式利用增压空气的压力来测定转速,用于机械增压的小型机)
? B.伺服结构:接受信号后立即停油或减速(动作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幅度)
3. 弹性反馈液压调速器
? 如果既要调速过程稳定;又要
? 实现恒速调节,就必须采用带
? 有弹性反馈的液压调速器。
?
在液压调速器中增加了一
? 个弹性环节,它由缓冲器12,
? 补偿活塞11,补偿弹簧10,节
? 流针阀13等组成。
? 当柴油机负荷减小时,转
? 速升高,飞重离心力增大,于
? 是滑阀右移,伺服活塞左移并
②.转速感应机构 由飞重 39,调速弹簧 8,调速 杆38组成。锥形调速弹簧 8下 端作用在调速杆 38上,调速 杆下端与浮动杆 35相铰接,浮 动杆右端与小反馈活塞铰接。 中间与滑阀 36的杆端铰接。这 样当转速变化时,飞重张开和 合拢,并通过调速杆和浮动杆 使滑阀上下移动。
③.伺服放大机构 控制滑阀 36、滑阀套筒 34、伺 服活塞 23及有关油路组成。 控制滑阀套筒 34由驱动轴 28带 动回转,柴油机稳定运转时滑 阀正好将套筒 34的控制孔 27封 闭。如 n↑则飞铁外张,滑阀上 行,伺服活塞下部空间通过控 制孔 27 卸压, 23 下移减油。

柴油发动机调速器

柴油发动机调速器

柴油发动机调速器正文:一、介绍柴油发动机调速器是控制柴油发动机转速的装置,通过调节供油量和进气量来实现发动机的转速控制。

调速器在柴油发动机的工作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它能够确保发动机稳定运行,并根据负载变化调节转速,以保持发动机的最佳工作状态。

二、调速器组成1、油泵油泵是调速器的核心部件,它负责供应燃油到燃烧室,控制燃油的供应量。

油泵通常由凸轮轴驱动,其供油量可通过调节凸轮轴的转动角度来控制。

2、节气门节气门是调节进气量的装置,通过改变进气门的开度来控制发动机进气量。

调速器中的节气门通常由电动或液压系统控制。

3、传感器传感器用于检测发动机转速、负载和进气温度等参数,并将这些信息传送给控制单元。

控制单元根据传感器提供的信息来控制油泵和节气门的动作,从而实现对发动机转速的精确控制。

4、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是调速器的大脑,它接收传感器的信号,并根据设定的转速要求来控制油泵和节气门的工作。

控制单元通常由微处理器和各种控制算法组成。

三、调速器工作原理调速器的工作原理主要分为如下几个步骤:1、检测参数控制单元通过传感器检测并记录发动机的转速、负载和进气温度等参数。

2、参数分析控制单元根据检测到的参数,通过内部控制算法分析当前的工作状态,确定应该采取的控制策略。

3、控制动作控制单元根据分析结果,在合适的时机控制油泵和节气门的工作。

例如,如果发动机转速过高,控制单元会减少油泵的供油量或增加节气门的开度,以降低发动机转速。

4、反馈调整控制单元会持续监测发动机的工作状态,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控制动作进行调整,以确保发动机始终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四、调速器的维护与保养为保证调速器的正常工作,需进行定期的维护与保养。

具体包括:1、检查油泵的供油系统,保证油泵正常运转;2、定期检查节气门的工作状态,确保其开闭正常;3、清洁传感器的接线端口,防止杂质堵塞影响传感器的信号传输;4、定期检查传感器的精度,如有问题及时更换。

五、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1、调速器安装图纸2、柴油发动机调速器维修手册六、法律名词及注释1、柴油发动机:一种工作原理与汽油发动机相反的内燃机,其中燃料为柴油,通过压缩着火来实现燃烧。

《船舶柴油机》柴油机调速装置

《船舶柴油机》柴油机调速装置

性越好。δ2 在国外称速度降 (speed drop)

我国规定:交流发电机 δ2 ≯ 5% ; 船舶主机δ2 ≯ 10%

单台柴油机运转: δ2 可为 0 ,表明柴油机恒速运转,调速准确性高

多台柴油机并联运行: 各机稳定调速率δ2必须相等但不得为 0
2. 转速波动率 Φ
转速变化率Ψ
Φ=100%[( ncmax - nm )/ nm]
作用:保证调速过程中转速稳定。动作原理分析
⑥静速差机构(速度降机构)
组成:静速差旋钮2、凸轮1、顶杆4、拉紧弹簧3、可调支持销6、静速差杆

7和静速差指针5.
动作原理:它是一种刚性反馈机构,不仅能使调节过程稳定;而且还能调

节稳定调速率δ2 ,以满足调节过程的稳定性及并车运行的需要。
我国有关规范规定:交流发电柴油机 ts ≯ 5秒;船舶主机 ts ≯ 10秒
二. 静态指标
1.稳定调速率 δ2

在标定工况下的稳定调速率是指当操作手柄置于标定供油位置时,最高
空转转速与标定转速之差同标定转速比值的百分数。即:

δ2 = (nomax -nb)/ nb 100%
稳定调速率 δ2 用来衡量调速器的准确性,其值越小,表示调速器的准确

弹簧式:结构简单,动作后需人工复位。

气压式和液压式:作用力大且可自动复位;但结构复杂,管理要求高
C.停车机构:使柴油机断油停车。
第三节. 调速器性能指标
调速器动作过程分析
一. 动态指标
负荷变化时,柴油机从
一个稳定工况过渡到另
一个稳定工况,其间经
历了几次转速的波动才

发动机特性

发动机特性

项目六发动机特性学习目标:重点掌握发动机的负荷特性、速度特性、万有特性及柴油机调速特性的定义。

理解各个特性曲线的变化趋势及原因;各个曲线的正式成立和位置对发动机的性能有何影响;柴油机安装调速器的原因。

了解柴油机和汽油机特性曲线的异同点及形成原因;万有特性的应用;两级式调速器和全程式调速器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及各自的特点。

本项目是本课程的重点之一。

发动机经常在较大的负荷和转速范围内工作,仅了解某点或几点的性能指标和参数,往往是不够的,而需要了解在整个工作范围内的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

任务一发动机工况、性能指标与工作过程参数的关系一、工况发动机的运行情况,简称工况。

工况以功率Pe和转速n来表示。

根据发动机的用途,其工况可分为以下几类:(1)恒速工况 n=常数,如发电机组中的发动机,其转速基本保挂持不变,功率Pe随负荷而变化,称为线工况。

(2)螺旋桨工况作为船舶主机的柴油机按推进特性工作,柴油机功率与转速的立主成正比Pe=kn3,k为比例常数,见图中的曲线2。

(3)面工况汽车在运输作业时,发动机的功率Pe和转速n都在很大的范围内变化。

如图中阴影所示,曲线3中发动机在各种转速下所能发出的最大功率。

(4)点工况内燃机的转速n及功率P e均近似不变,如内燃机作为排灌动力。

二、发动机特性发动机性指标随着调整情况及运转工况变化而变化的关系称为发动特性,特性用曲线表示称为特性曲线。

其中随着调整情况而变化又称为调整特性。

发动机的性能特性包括负荷特性、速度特性、万有特性、空转特性等,速度特性又包括外特性和部分速度特性。

三、发动机性能指标与工作过程参数的关系发动机的有效指标P me、T tq、Pe、be、B与工作过程参数的关系如下列诸式:平均有效压力有效功率有效转矩燃油消耗率小时耗油量要了解上述指标随工况变化的情况,就必须分析ηv、ηi、ηm、α随工况的变化。

四、发动机功率标定根据国家标准CB1105.1─1987《内燃机台架性能试验方法》的规定,内燃机标定功率依不同用途分类如下:(1)15min功率适用于汽车、军用车辆、摩托车的发动机功率的标定。

柴油机调速控制原理技术介绍

柴油机调速控制原理技术介绍

液压式调速器
使用压力控制元件,将调节后的 压力传递到安装在柴油机上的调 速器,驱动机械部件从而控制柴 油机的转速。
柴油机调速控制系统
1 配电系统
负责电气传输和调度。
2 调速器系统
调节柴油机转速的部分,包括调速器本身和 阀门控制系统。
3 传感器系统
4 控制算法
用于监测柴油机的工作状态和环境参数的变 化,并将数据反馈给调速器,实现动态调节。
对收集到的监测数据进行处理,根据需求进 行合理的调整,完成柴油机的转速控制。
调速控制技术的应用
工业应用
广泛应用于重型运输、大功率 工程机械、发电机组等领域, 实现机器和设备的高效稳定运 行。
海洋工程
用于控制液压马达的输出扭矩, 驱动泵和配套设备来实现海底 修复和油气开采等任务。

农业领域
应用于各类农机设备,实现效 率优化和生产成本的控制,从 而提升产品质量和农业发展水 平。
总结和展望
总结
柴油机调速控制是实现柴油机高效稳定输出的 核心技术,广泛应用于各行业领域。
展望
未来柴油机调速控制会更加智能化、自适应化, 具备更高的精度和可靠性,为全球能源和环保 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柴油机调速控制原理
反馈控制原理
通过不断地检测柴油机的输出,与目标设置值进行比较,并通过调节喷油量来控制柴油机的 转速。
前馈控制原理
通过测定负载要求的改变来提前调节柴油机的转速,从而实现输出功率变化的实时调节。
调速器的分类
1
机械式调速器
使用永磁同步电机实现柴油机转速的调
电子式调速器
2
节。
使用微处理器实现机械信号的数字化处
柴油机调速控制原理技术 介绍

《内燃机原理(含热工)》实验指导书

《内燃机原理(含热工)》实验指导书

《内燃机原理(含热工)》实验指导书(热能与动力工程实验室编)合肥工业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一、概述本实验指导书根据《内燃机原理(含热工)》实验教学大纲编制,本实验是“车辆工程”专业《内燃机原理(含热工)》课程教学的一部分。

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教学环节,巩固《内燃机原理(含热工)》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使理论与实践进一步结合,使学生熟练掌握内燃机性能试验的方法,学会常用测试仪器、仪表的使用。

三、实验内容1.柴油机负荷特性2.汽油机速度特性3.汽油机负荷特性4.柴油机调速特性四、实验学时及实验人数分配柴油机负荷特性1.5学时、汽油机速度特性1.5学时、汽油机负荷特性1.5学时、柴油机调速特性1.5学时,共计6学时。

一般情况下,每个教学班分为4组。

《内燃机原理(含热工)》实验指导书课程编号:02400531课程名称:内燃机原理(含热工)实验一柴油机负荷特性实验一、实验目的1.正确掌握负荷特性的试验方法;2.熟悉本实验所需要的设备和仪器;3.掌握整理试验数据和绘制特性曲线的方法;4.根据试验结果,判断柴油机的经济性。

二、实验的主要内容柴油机负荷特性测量。

三、实验设备和工具1.S195柴油机一台,12小时功率P e=8.8kW,标定转速n=2000r/min,高压油泵为I泵,调速器为机械式全程调速器。

2.WP110水力测功器一台,负荷显示值为P(N)。

3.数字转速表一台,磁电式转速传感器,转速显示值为n(r/min)。

4.天平油耗仪一台,重量法测量燃油消耗量(固定Δg=20g)。

5.排气温度计、水温表。

6.大气压力、温度、湿度指示仪表各一只。

7.秒表一只。

四、实验原理实验时,保持柴油机转速一定。

改变柴油机油门大小,并调节测功器负荷以保持柴油机转速在规定值的情况下进行测量。

五、实验方法与步骤分工:一人控制柴油机调速手柄,一人控制测功机负荷,一人负责记录转速和负荷,一人负责测量和记录燃油消耗量,并负责发出测量开始信号。

柴油机调速装置

柴油机调速装置
(2)双制式调速器 它有两个转速控制点,能维持柴油机的最低转速和限制最高转速。主要 用于带有离合器的中小型柴油机。 (3)全制式调速器 全制式调速器能在全部转速范围内的任何转速下自动保持转速的稳定性。 因此,在目前生产的船舶柴油机上很多都采用了这种调速器。 (4)极限调速器 是限制柴油机的最高转速,它只在柴油机转速超过标定转速的l5%时才 起作用,把油门关掉,防止飞车。仅用于船舶主机,目前已很少单独使用。
Koukiepin
轮机维护与修理
Introduction to ship
轮机知识
[ 19 ]
液压调速器
一、液压调速器的分类 1、无反馈液压调速器(直接作用式)
p217 p568
218 图8一4 p569图2.7一6这种调速器在实际中是不能使用的。
2、刚性反馈液压调速器(间接作用式)
p219 图8一5 p570图2.7一7保证调速过程中具有一定稳定调速率。
轮机知识
[ 9 ]
二、静态指标
1、稳定调速率δ2
p215 p566
根据国家标准,调速器在标定工况下的稳定调速率δ2为:
δ2=( n最高空载转速– n标定)/n标定× 100% 我国有关规定:主机δ2 ≯ 10% ;交流发电机δ2 ≯ 5% 。
稳定调速率δ2 用来衡量调速器的准确性,其值愈小,表示 调速器的准确性愈好。
Koukiepin
轮机维护与修理
Introduction to ship
轮机知识
[ 4 ]
二、调速器的类型
2、按执行机构的结构原理分
p213 p563
(1)机械式调速器(直接作用式调速器)
它是直接利用飞重产生的离心力去移动油量调节机构来调整柴油机的转 速。其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维护方便,广泛应用于中小型柴油机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柴油机加装调速器的必要性分析何贵生摘要:本文叙述了柴油机调速器的功能、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按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分类,分别介绍了不同柴油机调速器的优缺点,在不同的调速器中凸显出在柴油机中加装调速器的重要性同时简述了柴油机调速器的发展、应用概况及趋势。

关键词:柴油机;调速器;燃油调节系统前言自从1860年,莱诺依尔发明第一台大气压力式内燃机以来,人类历史上动力设备的发展就开始了崭新的篇章。

内燃机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非凡的便利。

到了1897年,内燃机的发展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德国工程师鲁道夫狄赛尔,发明了有史以来的第一台柴油机,在一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柴油机技术先后出现了三次质的飞跃:第一次是在20世纪20年代用机械式喷油系统代替了蓄压式喷油系统;第二次是在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增压技术;第三次则是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蓬勃发展的柴油机电子控制技术。

在这三次飞跃中,以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影响最大、意义最深远。

柴油机的电子控制技术应用有多个方面,尤其是柴油机电子调速装置等。

本文介绍的即是有关调速器在柴油机中的重要性。

1 调速器的功能柴油机调速系统是指能根据负荷变化情况自动调节喷油泵循环供油量,协助操作人员稳定柴油机转速的装置。

柴油机上均要用到调速装置,这是柴油机自身的特点——由扭矩速度特性及喷油泵速度特性所决定的。

柴油机转速变化时,可燃混合气的数量、成分变化不大。

因此通过燃烧产生的扭矩变化也不大。

柴油机扭矩速度特性的这一特点,使柴油机在负荷(阻力矩)略有变化时,会引起其转速很大的变化。

在操作人员不能及时操纵加速踏板改变喷油泵循环供油量的情况下,柴油机或因负荷(阻力矩)增大而转速迅速下降,以至熄火;或因负荷(阻力矩)减少而转速立即升高,甚至出现超速运转及“飞车”现象。

另一方面,从喷油泵的速度特性对柴油机转速的影响来看:当柴油机负荷(阻力矩)减少而转速立即升高时,需要减少循环供油量,而喷油泵却相反的增大循环供油量(原因是随着柴油机转速升高,喷油泵柱塞套油孔的节流作用加大,使油泵供油始点提前,供油终点延迟,柱塞副泄漏时间减少)。

可燃混合气成分由稀趋向合适,质量得到改善,燃烧速度加快,促使柴油机转速越来越高。

反之,当柴油机负荷(阻力矩)增大转速降低时,需要循环供油量相应增加,而喷油泵却又减少了供油量,使可燃混合气成分变稀,质量变差,燃烧速度变慢,促使柴油机转速降低。

可见,喷油泵的这一特性进一步降低了柴油机转速的稳定性。

因此,为了使柴油机在负荷变化的情况下,在需要的某一转速下运转,防止意外熄火和超速运行,柴油机上必须安装调速装置,以保证柴油机的稳定运行。

2 调速器的种类按功能来分类,柴油机调速器可分为单极调速器、两极调速器、全程调速器和全程两极组合式调速器。

按结构和工作原理来分类,柴油机调速器可以分为:机械式调速器、液压式调速器和电子调速器。

2.1 机械式最早的机械式调速器是1784年由James发明的离心式机械调速器。

目前广泛应用的机械式调速器(如图1所示)是直接利用飞锤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与调速器弹簧回位力之间的平衡的原理来实现调速过程的,当转速变化时,飞锤的转动即转变为滑套及其相连接的喷油泵齿杆的移动,以达到调节喷油泵循环供油量的目的。

由于飞锤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是反映转速的最直接信号,再加上这种机械式调速器结构比较简单,工作也十分可靠,且已积累了长期的使用与维修经验,目前仍在柴油机特别是中小功率柴油机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由于飞锤所产生的调节力在低速时较小,故这种调速器只适用于高速的中小功率柴油机,对大型柴油机,由于油量调节机构磨擦阻力较大,加之柴油机转速不高,若再采用纯机械式飞锤,势必要增加飞锤与调速质量与尺寸,使调速器的结构十分笨重而导致灵敏度降低。

为此,在大型柴油机上就需要采用其他的调速器来担当此任,液压式调速器即可胜任之。

图12.2 液压式早在二十世纪6O年代,美国W公司推出电--液调速器,它由转速传感器,电子控制器和电液执行器组成,这就是最早的电--液式调速器(如图2所示)。

目前广为应用的液压式调速器,实际上都是液压与机械结构或液压与电子控制结合的调速器。

在大型柴油机上大多采用这种间接作用式液压调速器,即机械与液压相结合的组合式调速器。

其中,转速感应元件仍采用离心式飞锤,其功能只是将转速变化的信息转换为控制液压机构滑阀的运动,而调节力的放大、连接喷油泵齿杆的助力活塞的运动、齿杆运动信号或转速的反馈以及其他许多附加功能,均由液压系统来完成。

液压调速器具有结构紧凑、功能齐全、调节精度高(能实现恒速调速)等许多优点,因而广泛应用于大型(船舶、机车与电站等用途的)柴油机上,但液压调速器的结构复杂,制造精度要求与成本均较高,因而在中小功率柴油机上未得到推广应用。

图22.3 电子式随着柴油机技术,特别是电控技术的发展,对柴油机的调速技术也有了新的要求。

结构紧凑、功能齐全、调节精度高、性能可靠、制造精度要求高和成本较低的电子调速器就应运而生了。

在电子调速器中,不采用离心飞锤作为转速感应元件,而是用各种电测方法来确定转速的大小,而且转速的测量、设定、比较与调节均采用电子控制,因此整个系统具有很高的响应速度与调节精度,也易于准确地实现恒速调速,能够满足柴油发电机组的无差并联运行的要求,因此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调速器。

目前,无论是在中小功率柴油,还是在大型柴油机上均已有正式产品。

图3即为海茵茨曼--成都E型模拟式电子调速器的基本系统框图4 。

现阶段研究的电子调速器多采用位移控制方式,它的特点是在原来机械控制循环油量和喷油正时的基础上,用线位移或角位移的电磁执行机构、伺服电机执行机构或电磁--液压执行机构来控制循环供油量(喷油泵齿杆位移),还可以用改变柱塞预行程的办法,改变喷油正时和供油速率,从而满足高压喷射中高速大负荷和低怠速工况对喷油过程的不同要求。

图3图43调速器的工作指标调速器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柴油机运转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调速器装机后,应对柴油机进行突变负荷试验,以分析调速器的工作性能。

评定调速器性能有两种工作指标:动态指标和静态指标。

3.1 动态指标动态指标用来评价调速系统过渡过程的性能指标。

具体是由瞬时调速率和稳定时间来完成实现的。

a) 瞬时调速率δ1 :突加全负荷瞬时调速率:突减全负荷瞬时调速率:突加全负荷瞬时调速率突减,全负荷瞬时调速我国有关规范要求发电柴油机的突加全负荷调速率和突减全负荷调速率不得大于10%。

b)稳定时间t s :指从突加(或突减)全负荷后,转速刚偏离最高空转转速(或全负荷稳定转速)的波动范围到转速恢复到全负荷稳定转速(或最高空载转速)的波动范围为止所需时间。

我国有关规范规定,交流发电机的稳定时间不得大于5s 。

3.2 静态指标a)稳定调速率δ2:指当操纵手柄在标定供油位置时,最高空载转速n 0max 与标定转速n b 之差同标定转速n b 比值的百分数。

稳定调速率用来衡量调速器的准确性,其值愈小,表示调速器的准确性愈好。

b)转速波动率Φ或转速变化率φ:用来表征在稳定运转时,柴油机转速化程度,主要是由柴油机回转力矩不均匀而引起的。

但两者的定义不同。

转速波动率Φ=转速变化率φ= 一般,在标定工况时,Φ≤(0.25~0.5)%; φ≤(0.5~1)%。

c)不灵敏度ε: 当柴油机在一定负荷下稳定运转时,由于调速机构中存在间隙、摩擦和阻%100max 02⨯-=bb n n n δ%100)(min max ⨯-m mc c n n n n %100min max ⨯-mc c n n n %100max 0min 1⨯-=-bn n n δ%100max 1⨯-=+bb n n n δ力,若转速稍有变化,调速器并不立即改变供油量。

直到转速变化量足够大时,调速器才能开始起到调节供油的作用。

这种现象称为调速器的不灵敏性。

我国用不灵敏度ε 表示不灵敏区域的大小。

不灵敏度过大,会引起柴油机转速不稳定,严重时会导致调速器失去作用发生飞车。

一般规定标定转速时, ε≤(1.5~2)%;而在最低稳定转速时,ε≤(10~13)%。

4 调速器的发展趋势机械式调速器以飞锤旋转运动产生的离心力驱动调速机构来调节、稳定柴油机的转速,如果柴油机转速不够高,飞锤就不能产生足够的离心力来驱动调速机构。

这是机械式调速器的一个缺点。

液压式调速器结构复杂、制作精度和制作成本均较高,因而不能广泛应用于中小功率的柴油机上。

能源短缺、环保问题、微电子技术和控制理论的发展及对自动化水平要求的提高,推动了柴油机电控技术,特别是以微机为核心的数字式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

现代控制理论、自适应控制、自学习系统等的进展使电子调速器的研究具备了更完善的理论基础。

与机械式、液压式调速器相比,电子调速器具有调节精度高、结构简单、易实现自动化等优点,是今后涮速器的主要发展方向。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要求的日益提高,使得机械式调速器和液压式调速器必将被电子式调速器所替代。

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集结于电子调速器的研究领域,为柴油机电子调速器的迅猛发展推波助澜。

5 总结这次的论文设计中使我对在课堂上所学到调速器的有关知识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无论是从调速器的发展历史还是在实际工程作业中的应用。

调速器无论是在柴油机还是在汽油机中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拖拉机的发动机经常遇到负荷变化的情况,例如拖拉机所带农具突然卸去负荷,就可能引发发动机转速的急剧上升,甚至超过允许的限度,即所谓的飞车。

而对于柴油机来说,超速就很危险,%10012⨯-=m n n n ε221n n n m +=因扭矩曲线平坦,使转速大幅上升,循环供油量又随转速增高而加大,混合气变浓,工作过程恶化,排气冒黑烟,零件过热,同时由于运动件较重,超速是产生很大的惯性力,肯能引起零件的损坏。

所以柴油机必须有防止超速的装置。

为了保证柴油机在怠速稳定和高速不飞车,我们必须在柴油机上装置调速器。

它可以根据外界负荷的变化,通过转速感应元件,自动调节喷油泵供油量,使柴油机转速保持在极小的变化范围内稳定工作。

参考文献:[1] 王钧效,房克信,陆家祥,等.柴油机电控喷油技术的发展动态[J].国外内燃机,2001(3).[2] 刘杰.现代柴油机使用与检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3] 周龙宝.内燃机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4] 高书堂,高国强.柴油机燃油系统和匹配[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5] 许友林,熊玲,姚智刚.电子调速器性能测试技术及发展趋势[J].仪器仪表学报,2001.[6] 王吉华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的电子控制[J].内燃机,1997(4).[7]董敬,庄志,常思勤.汽车拖拉机发动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