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继祥-矫形器的临床应用
武继祥-矫形器的临床应用

② 足下垂,肌张力高,踝关节有明显内翻或 外翻:选用非铰链式AFO
特点:量型定做, 固定好,限制内外 翻,但限制踝关节 背屈,影响步态。
30/51
③ 足下垂,肌张力较高,踝关节有内 翻或外翻:选用铰链式AFO
特点:量型定做,固定好,有一定限制 内翻或外翻作用,踝关节背屈不受限制。
31/51
④ 足下垂、肌张力高、踝关节内翻或外翻明显: 选用DAFO
11/51
踝足矫形器(AFO)、膝踝足矫形器(KAFO)
12/51
互动式截瘫行走器(walkabout)
13/51
往复式截瘫行走器(ARGO)
14/51
E-MAG (电子控制 膝关节的KAFO)
截瘫行走架
截瘫行走机器人
15/51
5、选用策略
① 损伤平面在L3以下 ② 损伤平面在L1 ~ 3 ③ 损伤平面在T8 ~ L1 ④ 损伤平面在T7 ~ C7 ⑤ 损伤平面在T7 ~ C5
24/51
➢上肢:屈肌痉挛共同运动模式占优势,影响手的精 细功能。表现为:肩胛骨上提、后缩,肩关节外展、 外旋,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后(前),腕关节屈曲, 指关节及拇指屈曲、内收。 ➢下肢:伸肌痉挛共同运动模式占优势,影响步行能 力---偏瘫步态(划圈步态)。表现为:骨盆旋后并 上提,髋关节伸展、内收、内旋,膝关节伸展,足、 趾屈曲、内翻。
9/51
4、行走辅助器的作用 ① 辅助截瘫患者实现独立行走,提高日生活能力。 ② 增强肌力,强化骨骼,预防骨质疏松。 ③ 促进全身血液循环,防止静脉血栓形成。 ④ 增强髋膝关节活动,防止关节痉挛。 ⑤ 防止褥疮。 ⑥ 增强肾脏,膀胱和肠的功能,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和结石。
10/51
5、帮助患者行走的矫形器分类 ① 踝足矫形器(AFO)、膝踝足矫形器(KAFO) ② 互动式截瘫行走器(walkabout) ③ 往复式截瘫行走器(ARGO) ④ 截瘫行走架 ⑤ E-MAG(第一个电子控制膝关节的膝踝足矫形器) ⑥ 行走机器人
矫形器在临床中的应用

矫形器在临床中的应用正文:1:引言矫形器是一种医疗器械,用于纠正身体姿势或改善身体功能。
它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和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
本文旨在介绍矫形器在临床中的应用,包括适应症、矫正原理、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2:矫形器的适应症矫形器被广泛用于以下疾病和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 脊柱侧弯- 脊柱裂症- 骨折康复- 肌肉萎缩- 关节炎- 筋膜炎等3:矫形器的矫正原理不同类型的矫形器采用不同的矫正原理。
常见的矫正原理包括:- 拉伸:通过施加持续的拉力,矫正器可以拉伸肌肉、韧带或关节,使其恢复正常状态。
- 压力分布:矫正器可以通过改变压力分布来纠正姿势或改善功能。
例如,脊柱矫形器可以通过施加压力在脊柱上建立正常的曲线。
- 纠正位置:某些矫形器可以通过调整身体的位置来矫正姿势。
例如,姿势矫正器可以通过支撑肩部和腰部来改善姿势。
4:矫形器的使用方法使用矫形器时应遵循以下步骤:- 医生评估:在使用矫形器之前,医生会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需要,确定矫形器的类型和参数。
- 定制矫形器:根据患者的需要和医生的建议,制作定制的矫形器。
- 矫正器的佩戴:患者应根据医生的指示正确地佩戴矫形器。
并在佩戴过程中保持适当的姿势和活动。
- 定期调整:矫形器的效果可能会随时间发生变化,患者应定期回访医生进行调整和评估。
5:矫形器的注意事项在使用矫形器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佩戴时间:患者应根据医生的建议正确佩戴矫形器,并遵守佩戴时间。
- 清洁和护理:矫形器应保持清洁,并需要定期清洗和消毒。
患者还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合适的皮肤护理。
- 穿戴舒适:矫形器应该合适地安装在患者身上,并提供舒适的穿着感。
患者应密切关注矫形器是否引起不适或疼痛,并及时咨询医生。
附件:本文档附带的相关附件包括矫形器的使用说明书、佩戴示范视频以及专家建议等。
法律名词及注释:1:医疗器械:指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监测或缓解疾病、伤残的器械、设备、耗材及其他类似产品。
矫形器在临床中的应用

矫形器在临床中的应用矫形器在临床中的应用:1. 引言介绍矫形器在临床中的应用,包括定义、作用和目的。
2. 矫形器的分类详细介绍矫形器的不同分类,如支撑性矫形器、功能性矫形器、活动矫形器等,以及各个分类的特点和使用场景。
3. 矫形器的使用对象适合使用矫形器的对象,包括骨骼畸形患者、运动损伤患者、残疾人群等,并针对每个对象的特点介绍相应的矫形器应用。
4. 矫形器的应用领域具体介绍矫形器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如骨科、康复医学、神经科学等。
分别介绍每个领域中常见的疾病或损伤,以及矫形器在疾病或损伤治疗中的作用和效果。
5. 矫形器的制作和配戴详细描述矫形器的制作过程,包括矫形器的设计、材料选择和制作步骤。
同时介绍矫形器的配戴注意事项和使用方法,以确保患者能够正确使用和享受矫形器带来的益处。
6. 矫形器的效果评估介绍矫形器使用后的效果评估方法,包括运动能力的测试、疼痛缓解的评估等。
同时提供评估结果的解释和分析,为临床医生和矫形器使用者提供指导和反馈。
7. 临床案例分析一些临床案例,描述患者使用矫形器的情况、治疗过程和效果。
通过案例的分析,展示矫形器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和效果。
8. 结论总结矫形器在临床中的应用,强调其重要性和价值,并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研究方向。
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相关矫形器的制作流程图、矫形器使用的示意图等,以辅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本文所述内容。
法律名词及注释:1. 骨科:医学领域的一个专业,研究人体骨骼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疾病。
2. 康复医学:一种综合性医学学科,旨在通过多种治疗手段,帮助患者恢复功能、减轻疼痛和改善生活质量。
3. 神经科学:研究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疾病的科学领域。
矫形器在临床上有哪些应用

矫形器在临床上有哪些应用2011-02-17 16:01要了解矫形器在临床上有哪些应用?首先我们先一起来了解一下矫形器的基本作用。
1.保护作用通过矫形器对受损或疾病肢体的保护及支持,促进炎症、水肿吸收,减轻疼痛;保持关节的正常对线关系;防止肢体再次受损,促进病变愈合。
2.稳定作用通过矫形器对肢体固定以及对异常活动的限制,维持骨、关节、脊柱的稳定性,并且有利于功能训练及下肢承重能力的重建。
3.代偿作用通过矫形器的外力源装置,对肌力较弱者给予助力;代偿已瘫痪的肌肉的功能;矫形器使关节置于功能位,使其维持正常功能运动。
4.矫正作用通过三点力作用原理矫正肢体已出现的畸形,也可通过矫形器的限制,预防潜在的畸形发生和发展。
5.免负荷作用通过矫形器的压力传导和支撑,能部分或完全免除肢体或躯干的承重,促进组织修复。
一、矫形器在骨与关节损伤上的应用骨与关节损伤主要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康复的处理是为了恢复运动功能,防治关节的结构性破坏和软组织的挛缩,避免肢体残疾。
骨折与关节关节脱位是骨关节损伤的常见疾患,采取复位固定、消除水肿和功能训练是康复治疗的三个基本原则。
骨折复位后的早期,利用静态性矫形器固定,可维持骨和关节的正常生理对线,促进水肿、炎症吸收,减轻肢体疼痛;在功能恢复期,通过动态性矫形器辅助患肢训练,可以帮助恢复肌力,扩大关节活动范围,改善功能活动。
关节脱位后应立即进行手法复位,复位后即可采用矫形器固定,以保持关节的功能位;减轻肢体疼痛、肿胀,促进关节韧带、肌腱等组织修复。
对陈旧性脱位和手法复位困难的患者,通过手术切开复位后行矫形器固定,同时需要进行肌肉的等长训练,以维持肌肉的张力,促进其愈合。
二、矫形器在中枢性疾病上的应用颅脑损伤、脑血管意外、小儿脑瘫多因外伤、疾病或脑神经发育不良引起的脑组织损害或缺失,患者最典型的特征是肌肉瘫痪和肌肉痉挛,异常的肌肉表现均可引起运动功能障碍、造成肢体的畸形。
针对患者不同阶段运动功能的主要特点,装配适合的矫形器对功能的恢复很有必要。
矫形器在肢体损伤中的应用

矫形器在肢体损伤中的应用2011-02-17 16:07矫形器在肢体损伤中的应用一、肱骨近端稳定性骨折(或手术内固定术后)(一)目的保持骨折对位,有利于骨折愈合。
(二)方法应用肩外展矫形器。
使用方法:按病人体态选择适当大小的支具,松开支具扣带,按固定要求初步调整肩、肘关节位置;将胸腰围套、上臂托、掌腕及前臂托依次套人躯干和患肢,分别将各部件扣带穿过扣环,拉至适当松紧固定;再将胸、肩固定带拉至适当松紧固定,最后再对肩、肘关节固定位置进行调整。
结构原理:掌腕及前臂托、上臂托、胸腰围套3大部分,由可调固定角度的肘绞链和三维调节固定肩支撑组件将其连接,再配以各部分的扣带、胸肩固定带。
掌腕及前臂托固定手、腕于功能位,通过调节肘绞链和肩支撑组件,可确定肘、肩关节的固定位置。
二、肘部及前臂稳定性骨折(或手术内固定术后)(一)目的保持骨折对位对线,有利于骨折愈合。
(二)方法应用可调式肘部矫形器。
使用方法:按病人体态选择适当大小的支具。
装用时,首先松开支具扣带,将前臂托、上臂托套入患肢,再松开外侧支条固定螺丝,调整前臂托、上臂托至与肢体最佳附贴位,使铰链轴通过肱骨内外髁连线,重新固定支条;然后,分别将四个尼龙扣带穿过扣环,拉至适当松紧度后粘贴固定。
铰链锁定角度依治疗目的而定,对于前侧血管、神经、肌腱吻合术后固定,应将铰链锁定于适当的屈肘位:相反,肱三头肌腱吻合、稳定性尺骨鹰咀骨折,则应将铰链锁定于适当伸肘位。
对于肘后侧软组织挛缩的矫正,先将铰链锁定于部分矫正角度,经穿用一段时间,畸形部分矫正后,再调节铰链锁定角度,增加矫正程度。
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肢体血运、感觉、运动、局部皮肤等情况,防止出现并发症。
原理:起自掌指关节至上臂,由手、腕、前臂托、上臂托、外侧支条及可调固定角度肘铰链、扣带构成。
固定腕关节于背伸30°位,前臂旋转于中立位,可调固定角度的肘铰链,在解锁状态下允许肘关节0~120。
伸屈活动;锁定铰链时,可按5。
矫形器的应用

矫形器的应用2011-02-17 16:22一、先天性马蹄内翻足(一)目的矫正畸形或维持手术后足部功能位置。
(二)方法按患儿体态选择适当大小的膝踝足矫形器。
调节矫形器的万向节,使矫形器足托与足部畸形的手法矫正位相当规模;解开固定扣带,掰开背侧开口处,套入患难夫妻腩,拉紧扣带。
使用本矫形器应与手法矫正相结合,依据畸形的程度等因素决定手法矫正与矫形器固定的交替周期,并逐渐增加畸形矫正力度。
原理:可调节固定式万向节将小腿托与前足托连接,在小腿、踝部、前足分别用扣带固定。
小腿托支持踝关节、距下关节炎于中立位,并允许适当的滑动调整。
通过调节万向节,可三维也纳控制前足托于不同位置,从而依据临床需要展位和跨屈或背伸位。
二、足下垂(一)松弛性足下垂1.目的矫正足踝力线,达到踝关节中立位。
2.方法(1)使用后侧带有塑料叶状弹簧或金属螺旋弹簧的矫形器,这种矫形器具有背伸助作用。
原理:利用矫形器辅助足背伸,在足支撑后期也允许足部有轻微的跖屈。
(2)使用硬质鞋垫式矫形器。
原理:防止足跖屈。
(二)僵硬性足下垂1.目的减轻前足的过度负重2.方法配高跟高帮鞋原理:增加跖底负重而面积。
三、足内翻(一)松弛性足内翻1.目的矫正足部力线,维持距下关节炎中立位。
2.方法在足跟外侧加楔形鞋跟或鞋垫,同时,根据需要还可在前足外侧加楔形垫。
原理:足外侧加楔形可将负重移向足内侧。
(二)僵硬性足内翻1目的减少足外侧缘的过度负重。
2.方法在足跟内侧加楔形跟或鞋垫,同时,根据需要还可在前足内侧加楔形垫。
原理:增加跖底负重面积,从而减少足底外侧缘的过度负重。
四、足外翻(一)松弛性足外翻1.目的矫正足部力线,维持距下关节中立位,减少行走时距下关节炎过度活动。
2.方法○1在鞋上安装半硬质的舟骨垫,或使用抬高舟骨的鞋垫。
这是一种简便的方法。
原理:矫形垫位于中足及后足的内缘,向上施加矫正力。
○2在足跟内侧加楔形鞋跟或鞋垫,同时还可根据需要在前足内侧加楔形垫。
矫形器的临床应用心得报告

矫形器的临床应用心得报告引言矫形器是一种常用的医疗辅助器具,用于纠正和支持人体的姿势、关节和肌肉。
它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应用于骨科、康复医学、运动医学等领域。
本报告旨在总结我在使用矫形器过程中的临床应用心得和观察结果,为医疗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启示。
矫形器的分类和主要应用领域矫形器根据其功能和应用领域的不同,可分为支撑矫形器和功能矫形器两大类。
支撑矫形器支撑矫形器主要用于支撑和固定骨折、脱位等骨科疾病的治疗过程中。
它具有轻量化、通风透气和易于穿戴的特点,能有效减轻疼痛并促进骨折的愈合。
在使用过程中,我注意到合理选择矫形器的型号和尺寸对治疗的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不合适的尺寸可能导致固定效果不佳,甚至加重病情。
因此,精确的疾病诊断和准确的矫形器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功能矫形器功能矫形器主要用于康复医学和运动医学领域,用于纠正身体姿势、调整关节活动范围、改善运动效能等。
常见的功能矫形器有腰托、颈托、膝关节矫形器等。
通过提供稳定的支撑和正确的运动指导,功能矫形器在康复和运动训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临床应用心得在临床实践中,我发现以下几点是使用矫形器的重要心得和观察结果。
1. 定期调整和检查矫形器的尺寸和功能适应性会随着患者的康复进展而发生改变。
因此,定期调整和检查矫形器的紧固度和适应性非常重要。
过于松散的矫形器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撑,而过于紧绷的矫形器则可能对患者的舒适度和血液循环产生不良影响。
通过定期的调整和检查,可以保证矫形器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2. 合理选择材料和设计矫形器的材料和设计会影响其透气性、舒适度和使用寿命。
选择透气性好的材料可以有效减少皮肤患病风险和异味问题。
此外,矫形器的设计应考虑到患者的使用习惯和特殊需求,以便提供更好的稳定性和舒适度。
3. 配合康复训练矫形器仅仅是康复治疗的辅助工具,在实际使用中需要与康复训练相结合。
通过康复训练,可以提高患者的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范围,增加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矫形器在康复训练中起到辅助、指导的作用,帮助患者正确进行姿势和运动的调整。
《临床康复工程学》教学大纲(理论、实验)

《临床康复工程学》教学大纲Ⅰ、课程概况Ⅱ、课程简介1.课程的目的与任务:临床康复工程学的主要任务是运用工程的方法和手段使伤残者康复,促使其功能恢复,重建或代偿。
对由于脑血管意外和脊髓损伤,以及意外损伤造成的肢体伤残者,借助工程手段是主要的,有时甚至是唯一的康复方法。
因此,康复工程在康复医学中占的重要地位,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康复工程服务的主要手段是提供能帮助残疾人独立生活、学习、工作、回归社会、参与社会的产品,即康复工程产品或称残疾人用具。
残疾人用具从残疾人实际康复中提出问题,界定问题,提出设计,进行试制,临床试用,使用效果信息反馈,产品鉴定到批量投产,产品咨询,产品使用指导等,是个系统性工作。
为做好残疾人用具的服务工作需要康复工作者,特别是医生在康复工程技术人员的分工合作。
2.教学组织与方法:强化《临床康复工程学》理论课堂上的知识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的操作、案例分析、病例讨论等掌握矫形器制作方法,树立多动手观念,并将其运用到临床疾病康复治疗的实际工作中,为今后从事医学教学、科研、临床康复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运用启发式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学生掌握矫形器选择、取模和穿脱的方法,患者残端的评价方法,处理的方法、熟悉假肢、矫形器的的使用、维护和保养方法、穿戴方法。
3.教学保障:多媒体、模拟教学设备、各种运动康复实验设备及各级医院教学实际操作。
4.教材与教学参考书目、教学网站①选用教材: 《临床康复工程学》,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临床康复工程学学学习指导及习题集》,舒彬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临床康复工程学实训指导》,舒彬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②参考书目:康复工程学,刘夕东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版假肢与矫形器的临床应用,武继祥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版假肢矫形器原理与应用,喻洪流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康复工程与生物机械学,金德文、张济川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创伤康复学,舒彬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版③教学网站:,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觉的减退、消失或感觉异常。 ③ 大小便失禁
8/51
2、脊髓损伤的康复要点
上下楼梯训练(截瘫行走机器人) 平地行走训练(截瘫行走器) 站立平衡训练(静态/动态、原地步行)(踝足矫形器、膝踝足矫形器) 坐-起训练(坐位平衡、站起-坐下) 床-椅转移训练(踝足矫形器) 床上坐起及床边坐位训练(静态/动态) 床上运动(良姿位、主动/被动、翻身、牵张)(踝足矫形器,如丁字鞋)
特点:量型定做,固定好,稳定跟骨和距下关节,很好限 制内翻或外翻,有稳定膝关节的作用,影响踝关节背屈
35/51
(三)在脑瘫中的应用 1、脑瘫的筛选:病史、症状和体征。
痉挛型脑瘫:肌张力高、痉挛,出现严重的 关节挛缩畸形,主要表现为足踝部的畸形。 (1)较轻的痉挛、姿势异常和畸形,能独立 站立和行走,但有尖足或剪刀步,易摔倒。 (2)痉挛、姿势异常和畸形较严重,不能伸直 髋膝关节站立,尖足或剪刀步严重,需矫形 器或人扶持站立和行走。
② 足下垂,肌张力高,踝关节有明显内翻或 外翻:选用非铰链式AFO
特点:量型定做, 固定好,限制内外 翻,但限制踝关节 背屈,影响步态。
30/51
③ 足下垂,肌张力较高,踝关节有内 翻或外翻:选用铰链式AFO
特点:量型定做,固定好,有一定限制 内翻或外翻作用,踝关节背屈不受限制。
31/51
④ 足下垂、肌张力高、踝关节内翻或外翻明显: 选用DAFO
4/51
二、矫形器的临床应用原则
5/51
1. 满足临床需求:如保护受伤的关节和软 组织,矫正关节的畸形。
2. 有利于机体功能和结构的恢复。 3. 尽可能不限制机体的生理功能:尤其是
儿童,不限制生理性的运动功能。 4. 有正确的生物力线:符合机体的生理力
线要求。
6/51
三、矫形器的应用
7/51
(一)在截瘫中的应用 1、主要的功能障碍 ① 运动功能障碍:肌张力、肌力和反射的改变。
21/51
(7)截瘫行走架
22/51
(8)截瘫行走机器人(rewalk)
23/51
(二)在偏瘫瘫中的应用 1、主要的功能障碍:偏瘫 ➢软瘫期:瘫痪侧肢体肌张力低下,反射消失, 无自主运动。(良肢位,AFO) ➢痉挛期:瘫痪侧肢体肌张力增高,痉挛。出 现上肢屈肌痉挛和下肢伸肌痉挛模式。(抑制 痉挛,改善运动功能,腕手矫形器,AFO)
9/51
4、行走辅助器的作用 ① 辅助截瘫患者实现独立行走,提高日生活能力。 ② 增强肌力,强化骨骼,预防骨质疏松。 ③ 促进全身血液循环,防止静脉血栓形成。 ④ 增强髋膝关节活动,防止关节痉挛。 ⑤ 防止褥疮。 ⑥ 增强肾脏,膀胱和肠的功能,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和结石。
10/51
5、帮助患者行走的矫形器分类 ① 踝足矫形器(AFO)、膝踝足矫形器(KAFO) ② 互动式截瘫行走器(walkabout) ③ 往复式截瘫行走器(ARGO) ④ 截瘫行走架 ⑤ E-MAG(第一个电子控制膝关节的膝踝足矫形器) ⑥ 行走机器人
36/51
矫形器的临床应用
武继祥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假肢矫形器中心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康复中心 中国人民解放军创伤康复治疗中心
• 康复医学事业的迅速发展 • 现代材料学、生物力学、电子学的发
展。 • 矫形器的应用已成为临床治疗的重要
手段。
2/51
一、矫形器基本知识
3/51
1. 定义:矫形器是用于改变和矫正四肢、脊柱功 能障碍的体外支撑装置,用于预防和治疗肢体的 各种功能障碍。 2. 作用:固定、矫正、免荷、代偿 3. 分类:上肢、下肢、脊柱矫形器
特点:量型定做,固定好,稳定跟骨和距下 关节,很好限制内外翻,影响踝关节背屈。
32/51
33/51
⑤ 足下垂不明显,肌张力高,踝关节内翻或外 翻明显:选择髁上DAFO(SMO)
特点:量型定做,固定好,稳定跟骨 和距下关节,很好限制内外翻,不影 响踝关节背屈。但限制足下垂作用弱。
34/51
⑥足下垂,肌张力高,踝关节内翻或外翻明 显,膝无力:选择膝上DAFO
28U9、踝足矫形器(动踝) 膝踝足矫形器、 E-MAG 互动式截瘫行走器(Walkabout) 往复式截瘫行走器(ARGO) 截瘫行走架、截瘫机器人
16/51
(1)AFO
17/51
(2) 28U9+KAFO
18/51
(4)Walkabout
19/51
(5)E-MAG+ KAFO
20/51
(6)ARGO
11/51
踝足矫形器(AFO)、膝踝足矫形器(KAFO)
12/51
互动式截瘫行走器(walkabout)
13/51
往复式截瘫行走器(ARGO)
14/51
E-MAG (电子控制 膝关节的KAFO)
截瘫行走架
截瘫行走机器人
15/51
5、选用策略
① 损伤平面在L3以下 ② 损伤平面在L1 ~ 3 ③ 损伤平面在T8 ~ L1 ④ 损伤平面在T7 ~ C7 ⑤ 损伤平面在T7 ~ C5
27/51
挠性AFO (28U9)
特点:半成品、重量轻,挠性好,不限制踝关节背屈, 使用方便。但固定较弱,限制内翻或外翻作用弱。
28/51
碳纤AFO
特点:半成品、重量轻, 支撑相受压跖屈,摆动相, 碳纤结构回复时辅助推进。 不限制踝关节背屈,使用 方便。但固定较弱,无限 制内翻或外翻作用。
29/51
25/51
2、矫形器临床应用 上肢矫形器:主要为腕手矫形器,将腕手关节置于 功能位,防止屈指、拇指内收、屈腕等畸形。
固定型腕手矫形器
26/51
下肢矫形器:主要为AFO。 AFO的选用 主要取决于患侧下肢的肌力、肌张力,踝关节无
明显内翻或外翻等。
① 足下垂,肌张力不高,无踝关节明显内翻或 外翻:选用挠性AFO(28U9)、碳纤动力反应 式AFO
24/51
➢上肢:屈肌痉挛共同运动模式占优势,影响手的精 细功能。表现为:肩胛骨上提、后缩,肩关节外展、 外旋,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后(前),腕关节屈曲, 指关节及拇指屈曲、内收。 ➢下肢:伸肌痉挛共同运动模式占优势,影响步行能 力---偏瘫步态(划圈步态)。表现为:骨盆旋后并 上提,髋关节伸展、内收、内旋,膝关节伸展,足、 趾屈曲、内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