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学检验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病毒教案-第三十五章 病毒检验

病毒教案-第三十五章 病毒检验

第三十五章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随着科学的进展,病毒的诊断技术也越来越趋向快速、简便、敏感、特异性高的方向发展,这样有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

病毒学实验室诊断主要有三个方面:(1)检测病毒体及其所致宿主细胞的病理改变 (直接检测和分离鉴定);(2)检测病毒蛋白抗原成分和核酸 (如PCR技术);(3)检测病毒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免疫球蛋白(血清学反应)。

第一节标本的采集和运送一、标木采集时间病毒的检测应在疾病早期或急性期采取标本。

如果在疾病后期机体产生抗体可影响病毒的分离,同时病毒感染晚期常常伴有细菌性继发感染,会给病毒检测带来一定难度。

如从脑脊液中分离肠道病毒,多数在出现中枢神经症状2-3d采取标本;呼吸道感染应在一周内进行。

二、标本采集部位及处理根据临床症状初步诊断为哪类疾病,再依据病毒不同,采集不同部位的标本分别处理(表35-1),表35-1 临床上病毒感染性疾病采用的标本疾病病毒采用的标本呼吸道疾病流感病毒鼻咽拭或洗液副流感病毒咽拭呼吸道合胞病毒痰腺病毒、鼻病毒咽拭和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胃肠炎轮状病毒直肠拭、粪便及血液Norwalk病毒腺病毒肠道病毒肝炎甲、乙型肝炎病毒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巨细胞病毒EB病毒皮肤和粘膜疾病水痘-带状疤疹病毒皮肤擦拭单纯疤疹病毒麻疹和风疹病毒咽拭肠道病毒急性期、恢复期血清,直肠拭脑膜炎及无菌性脑膜炎单纯疤疹病毒脑组织披盖病毒血液或脑脊液肠道病毒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1 呼吸道病毒(1)含漱液:可用5-10ml生理盐水,让患者含漱几次而吐出,为保护不稳定病毒,应在生理盐水中加入0.5%的明胶或牛血清蛋白,并加入抗生素;(2)喉、鼻咽腔:将拭子取完标本后置含有抗生素和0.5%明胶或者牛血清蛋白的Hanks液2ml试管内。

2 消化道病毒(1)取可疑粪便5-10g; (2)直肠肛拭子一并置含有抗生素和0.5%明胶或者牛血清蛋白的Hanks液2ml试管内。

3 心包或胸膜渗出液、脑脊液各取5一10ml左右置无菌试管中。

卫生检验专业教学大纲汇编 1下载文档

卫生检验专业教学大纲汇编   1下载文档

卫生检验专业教学大纲汇编1 病毒学检验教学大纲2 流行病学教学大纲3 免疫学检验教学大纲4 细菌学检验教学大纲病毒学检验教学大纲(仅供函授卫生检验专业使用)课程编码:16课程名称:细菌学检验课程英文名称:VIROLOGY TEST总学时:60(讲课16学时实验8学时自学36学时)学分:4学分开课单位: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教研室授课对象:函授卫生检验专业前置课程:推荐教材:<<病毒学检验>>华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医学检验教研编一九九八年七月参考书: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病毒学检验>>是一门专业课,这门课中主要向学生传授关于病毒检验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现行的病毒学检验标准。

这学生能独立开展各种病毒学检验打下良好基础。

二、课程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第一篇病毒学检验总论36学时第一章病毒学实验诊断常用技术2学时(1)掌握病毒实验室常用洗涤、消毒和处理方法(2)熟悉病毒实验室注意事项(3)了解病毒学检验的意义第二章动物实验法4学时(1)掌握实验动物的选择、感染、接种法及采血法(2)熟悉实验动物室的设施与工作制度(3)了解实验动物的编号及接种后的观察与照料第三章鸡胚培养法10学时(1)掌握鸡胚的选择与孵育;接种与收获;病毒的检查(2)熟悉器材准备(3)了解鸡胚的解剖与生理第四章组织培养技术8学时(1)掌握细胞培养技术及细胞培养技术在病毒检测中的应用;空斑技术(2)熟悉细胞培养的种类及基本条件(3)了解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第五章病毒的分离和鉴定8学时(1)掌握病毒的分离、鉴定、血清学试验方法(2)了解以上方法的原理第六章干扰素测定法2学时.(1)掌握干扰素效价测定方法(2)熟悉干扰素检测要领第七章核酸分子杂交技术2学时(1)掌握分子杂交技术的主要过程;常用分子杂交技术的方法(2)熟悉常用分子杂交技术的原理(3)了解常用分子杂交技术的注意事项第二篇病毒学检验各论16学时第八章流行性感冒病毒2学时(1)掌握实验诊断技术(2)熟悉病毒的特性(3)了解防治原则第九章麻疹病毒1学时(1)掌握实验诊断技术(2)熟悉病毒的特性(3)了解防治原则第十章脊髓灰质炎病毒1学时(1)掌握实验诊断技术(2)熟悉病毒的特性(3)了解防治原则第十一章肝炎病毒2学时(1)掌握实验诊断技术(2)熟悉病毒的特性(3)了解防治原则第十二章人轮状病毒2学时(1)掌握病毒的诊断技术(2)熟悉病毒的特性(3)了解病毒的防治原则第十三章流行性出血热病毒1学时(1)掌握实验诊断技术(2)熟悉病毒的特性(3)了解防治原则第十四章流行性乙型头脑炎病毒2学时(1)掌握实验诊断技术(2)熟悉病毒的特性(3)了解防治原则第十五章 EB病毒 1学时(1)掌握实验诊断技术(2)熟悉病毒的特性(3)了解防治原则第十六章巨细胞病毒1学时(1)掌握实验诊断技术(2)熟悉病毒的特性(3)了解防治原则第十七章狂犬病毒1学时(1)掌握实验诊断技术(2)熟悉病毒的特性(3了解防治原则第十八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学时(1)掌握实验诊断技术(2)熟悉病毒的特性(3)了解防治原则第十九章艾滋病毒1学时了解艾滋病毒的研究现状三、实验课实验一、流感病毒的实验诊断――分离鉴定法8学时1流感病毒的鸡胚接种2流感病毒的鉴定实验器材孵卵箱开卵钻接种罩眼科解剖刀检卵灯等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课堂讲授以重点内容为主,指出自学时要求掌握的内容。

《病毒学》课程教学大纲

《病毒学》课程教学大纲

《病毒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133K01E 学分:2 周学时:2 总学时:34 开课学期:4.1
开课学院:海洋学院
英文名称:Virology
适用专业:生物技术
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
课程修读条件:学生需具备一定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网络课程地址:
所属基层学术组织:生物与海洋科学系
二、课程简介
《病毒学》内容主要包括病毒学领域中重要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如病毒的分类与命名、形态结构、理化性质、复制特征、遗传与变异、进化、病毒基因工程等。

同时分类介绍动物病毒学、水生动物病毒学、植物病毒学、人类致病性病毒和病毒与肿瘤关系等几大模块。

该课程既介绍病毒学的基础知识、又反映病毒研究和应用的最新发展动态、方向和热点,为学生今后从事病毒学、微生物学、医学、兽医、水产养殖、农业科技工作提供重要的知识储备和工作技能。

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病毒学》课程即着重基础理论特征又兼备实际应用特点,与《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相比较具有更强的专业性和实用性。

三、教学目标
总目标:让学生掌握和熟悉病毒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和在实际生产当中的具体应用。

知识目标:掌握病毒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当今病毒学研究的最新发展动态和热点。

能力和素质目标:为从事病原学研究和农业科技工作提供知识储备和工作技能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应体现教学单元的教学目标、基本内容、学时分配、教学方法、课外学习任务及要求等内容)
五、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请明确说明教学过程考核方式和期末考核方式,各项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原则上平时成绩比重不低于50%。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

卫生微生物学教学大纲-华西公共卫生学院

卫生微生物学教学大纲-华西公共卫生学院

病毒学检验教学大纲卫生检验专业用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医学检验教研室编20091220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病毒学检验(Experimental viriology)课程号(代码):504011030课程类别:专业课程学时:48 学分:3二、教学目的要求病毒学检验是卫生检验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是卫生检验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卫生检验专业学生必修的考试课程。

通过学习,使学生知悉病毒学检验的基本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该检验中的应用,知悉常见重要致病病毒的生物学性状、致病因素、检验方法和卫生学意义。

本课程通过课堂讲授、讨论、自学等方式进行教学。

要求学生掌握病毒的分离培养方法、血清学实验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毒学检验中的应用;掌握常见重要致病病毒的生物学性状、检验方法和卫生学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上的深入浅出,触类旁通,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学习,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也结合本学科的发展进程,适当介绍学科发展的前沿新动向、新技术和新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今后从事病毒性的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下划双线示掌握内容,下划单线示熟悉内容;句尾的“*”示教学难点)绪论病毒学在医学领域中的重要地位、病毒学检验的状况、病毒学检验的用途第一篇病毒学检验技术(一)细胞培养技术(包括第四章的内容:空斑形成实验)概述:定义、主要优点、组织培养的种类;体外培养细胞:体外培养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体外细胞培养生长增殖过程*、体外细胞生长的基本条件*;细胞培养技术:细胞培养的基本设施与条件、实验室常用洗涤、消毒和处理方法、细胞培养的主要试剂、各种细胞培养方法*、细胞培养物的保存、运输及复苏;细胞培养污染与监测:支原体的污染与监测;细胞培养技术在病毒检验中的应用:病毒的分离培养、病毒的鉴定:直接观察、间接观察;空斑形成实验:原理(二)鸡胚接种技术鸡胚培养的优、缺点;鸡胚的解剖生理结构以及鸡胚培养所需器材;鸡胚的选择;鸡胚接种途径*及孵育条件;病毒的收获方法;检查收获液中病毒的方法;鸡胚培养的注意事项、判断鸡胚死活的方法)*,检查鸡胚内病毒繁殖的方法*(三)动物实验技术实验动物的特征与种类:实验动物的特征、实验动物的种类*、常用实验动物、实验动物常用基本操作方法、使用实验动物的基本原则;动物实验:动物实验室及其器材装备、动物的选择、动物实验前的准备、动物接种*、接种后的观察和照料、感染动物的病理解剖检查*。

病毒检验教学设计

病毒检验教学设计

疱疹病毒检验
出血热病毒检验
介绍疱疹病毒的传播途径、临床症状及检 验方法,包括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 疹病毒等。
阐述出血热病毒的种类、临床表现及检验方 法,包括汉坦病毒、登革热病毒等。
06 病毒检验实验室 建设与管理
实验室布局与设施要求
实验室应明确区分清洁区、半污 染区和污染区,各区之间应有物
理隔离。
病毒颗粒微小,需借助电 子显微镜观察,通常由核 酸和蛋白质外壳构成。
病毒遗传特性
病毒基因组小,复制方式 多样,易发生变异和重组 。
病毒增殖方式
病毒需在活细胞内寄生, 通过复制、转录和翻译等 过程增殖。
病毒分类与命名规则
病毒分类体系
根据病毒核酸类型、颗粒形态、 感染宿主等特征进行分类,如 DNA病毒、RNA病毒等。
病毒检验技术
重点介绍病毒分离培养、 免疫学方法、分子生物学 方法在病毒检测中的应用 。
常见病毒及其检测
针对呼吸道病毒、肠道病 毒、肝炎病毒等常见病毒 ,介绍其特点、流行病学 及检测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
01
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课堂讲授、实验操作、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形式,将理论与实践紧
密结合,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结果分析
对肝炎病毒检验结果进行解读,包括 各类肝炎病毒的阳性判定标准。
防控与治疗
提出肝炎病毒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强调疫苗接种的重要性。
其他常见病毒检验案例
呼吸道合胞病毒检验
肠道病毒检验
介绍呼吸道合胞病毒的传播途径、临床症 状及检验方法。
阐述肠道病毒的种类、临床表现及检验方 法,包括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
常用技术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 疫荧光技术、免疫胶体金技术等。

《病毒学》教学大纲

《病毒学》教学大纲

《病毒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病毒学总学时:28学时先修课及后续课:先修课有《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遗传学》,后续课有《基因工程》。

一、说明部分1、课程性质近几十年来,病毒学研究进展迅猛,其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和实验技术日臻成热,现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中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病毒学获得了巨大发展,并推动了现代生物学发展,其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医学、兽医学、农学、环境保护及工业领域。

然而在此领域,仍旧存在着大片空白等待研究。

本门课程以基础病毒学为主,其内容包括病毒学的发展、分类及相互作用关系,病毒的分类及命名,病毒的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特征,各类病毒与宿主的相互关系,各类病毒的控制和利用,病毒学的基础方法及新技术,亚病毒等。

通过对病毒学的教学,旨在带领本科学生进入病毒学研究领域的大门,了解病毒学研究的最新进展,掌握一些病毒学研究的方法和手段,对病毒引起的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明确的认识,为病毒学的基础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2、教学目标及意义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充分了解病毒,为今后从事病毒学或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工作或教学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3、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本课程安排在学生完成《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等有关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程之后的第六学期。

内容上注意与以上课程的衔接,并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课堂教学应力求使学生了解病毒学课程的内容,病毒学研究的方法和研究进展,做到心中有数,思路清晰,认真及时做好课堂记录,对于当时不能理解的理论知识则需要仔细思考,查阅资料、讨论,以便系统完整的掌握病毒学知识。

4、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病毒基本成份的种类、组成、结构特征及功能,病毒的遗传与变异。

难点是病毒的遗传变异机理、过程及病毒基因图的构建和应用等。

5、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方法上采取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多媒体课件、提问、教学辅助材料等,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消化和理解,在教学过程应注意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病毒学检验课程简介【模板】

病毒学检验课程简介【模板】

病毒学检验课程简介课程号:0课程名称:病毒学检验总学时:48 学分:3先修课程: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面向对象:本科生考核方式:考试任课教师:余倩裴晓方课程简介:病毒学检验是卫生检验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是卫生检验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包括病毒学检验技术和常见重要致病病毒二个部分,病毒学检验技术主要讲授细胞培养技术、鸡胚培养技术、动物实验、血清学实验、电子显微镜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毒学检验中的应用及病毒的分离鉴定等;常见重要致病病毒主要讲授如流感病毒、麻疹病毒、脊灰病毒、肝炎病毒、轮状病毒、虫媒病毒与出血热等病毒的生物学性状、检验方法和卫生学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病毒的分离培养方法、血清学实验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毒学检验中的应用以及这些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注意事项;掌握常见重要致病病毒的生物学性状和检验方法。

推荐教材或主要参考书:李洪源等主编:病毒学检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张朝武主编:现代卫生检验,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李影林主编:中华医学检验全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王秀茹主编:预防医学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Course Code:0 Course Name:Experimental VirologyTotal Hours : 48 Credit: 3Textbook name: Teaching material:《Experimental Virology》Li Hong-yuan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2006;《Modern Health Inspection》Zhang Chao-wu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2005;《The Book of Modern Health Inspection》Li Ying-lin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1996;《Prevention of Medical Microbiology and Inspection Technology》Wang Xiu-ru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2002Course Description:Experimental Virolog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speciality courses and the essential component of the course system for preventive medicine laboratory. This course contains two parts:the techniques of experimental virology and frequent important pathogenic viruses. The first focuses on contains cell culture techniques, egg inoculation techniques, animal experiment, serological examinat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chniques, the application of molecular biology techniques in experimental virology,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viruses and so on. The second focuses on the biological properties, test methods and hygiene significance of frequent pathogenic viruses,ssuch as Influenza virus, measles virus, polio virus, hepatitis virus, rotavirus, insect-virus and hemorrhagic fever and so on .This course requires students to grasp the testing theory and experimental key point of the culture techniques of virus, serological examination and the application of molecular biology techniques in experimental virology; to grasp the biological properties and experimental methods of the frequent pathogenic viruses.。

第五章 病毒学检验基本技术

第五章 病毒学检验基本技术

第五章病毒学检验基本技术第一节病毒的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病毒(Virus)是超显微的、无细胞结构的、只含一种核酸(或DNA或RNA)、只能在活细胞内存活的寄生物。

病毒在活细胞外以病毒粒子的形式存在,不能进行代谢和繁殖,不具有生命特征,但一旦进入宿主细胞就具有生命特征。

一病毒的形态大小(一)病毒的形态病毒一般呈球形或杆形,也有呈卵圆形、砖形、丝状和蝌蚪状。

动物病毒多呈球形、卵圆形或砖形,如腺病毒为球状,痘病毒为砖形;植物病毒多呈杆形或丝状,少数为球状,如烟草花叶病毒为丝状,苜蓿花叶病毒为杆状,花椰菜花叶病毒为球状。

细菌病毒即噬菌体多为蝌蚪状,也有为球状和丝状,如大肠杆菌偶数T噬菌体系列为蝌蚪状,大肠杆菌噬菌体fd为丝状(图5-1)。

图5-1 病毒的形态(二)病毒的大小病毒非常微小,以纳米(nm)表示。

较大的痘病毒直径约为300nm,较小的口蹄疫病毒颗粒直径为10~22nm。

二病毒的结构和化学组成及其功能病毒粒子(virion)是指一个结构和功能完整的病毒颗粒。

病毒粒子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核酸位于病毒粒子的中心,构成了病毒的核心或基因组 (genome),蛋白质包围在核心周围,构成了病毒粒子的衣壳(capsid) 。

核酸和壳体合称为核衣壳(nucleocapsid) ( 见图5-2)。

最简单的病毒就是裸露的核衣壳。

病毒形状往往是由于组成外壳蛋白的亚单位种类不同而致。

此外,在某些病毒的核衣壳外,还有一层囊膜(envelope)结构。

1 核酸核酸是组成各种病毒的核心。

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类型的核酸,即DNA或RNA。

核酸可以是单股的,也可能是双股的;可以是线状的,也可以是环状的。

大多数病毒粒子中只含有一个核酸分子。

少数RNA病毒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核酸分子,而且各个分子担负着不同的遗传功能,它们一起构成病毒的基因组,所以这些 RNA 病毒为双组分基因组、三组分基因组或多组分基因组。

病毒核酸(即病毒基因组)储存着病毒的遗传信息,控制着其遗传变异、增殖和对宿主的感染性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毒学检验教学大纲
《病毒学检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0272045
课程名称:病毒学检验
英文名称:virology test
开课学期:8
学时/学分:40/2.5 (其中实验学时:20)
课程类型:专业课
开课专业:卫生检验专业方向
选用教材:《病毒学检验》华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自编主要参考书:
1、殷震,刘景华主编:《动物病毒学》,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2、熊菊贞等著:《诊断病毒学》,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3、黄祯祥主编:《医学病毒学基础及实验技术》,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4、纳塔莉 J.施密特;理查德 W.埃蒙斯主编,顾方舟等译:《病毒、立克次体及衣原体疾病诊断技术》,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第六版),1993年版
5、张卓然主编:《培养细胞学与细胞培养技术》,上海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6、杜平等主编: 《分子病毒学原理与实验技术》,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7、杨占秋主编:《诊断与实验病毒学》,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8、周先志,赵敏主编:《艾滋病诊疗新技术》,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年版执笔人:甄清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病毒学检验》是微生物学检验的一个分支,是卫生检验专业必修课程。

通过对病毒学检验技术的理论和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病毒学检验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操作技能,并能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病毒性疾病的诊断、预防和监测问题。

二、教学基本要求
1. 系统掌握病毒学检验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

2. 了解对人群健康危害较大的各种病毒的检测方法。

3. 注重培养学生综合性思维能力,结合当前发生的一些病毒性疾病流行案例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完成本门课程学习后,使学生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并能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

三、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篇病毒学检验总论(1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该篇内容学习,使同学们认识到病毒学检验在疾病的诊断、预防与控制方面的重要地位,掌握病毒学检验的基本技术、原理和方法,了解病毒学检验方法的研究进展。

第一章病毒学检验概述(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病毒学检验的用途和内容,掌握病毒实验室常用的消毒处理方法和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
一、病毒学检验概要
(一)病毒学在医学领域中的重要地位
(二)病毒学检验概况
(三)病毒学检验的用途
(四)病毒学检验的内容
二、病毒实验室常用洗涤、消毒和处理方法三、病毒实验室注意事项
考核要求
了解:病毒学检验的用途
理解:病毒学检验的基本内容
掌握:病毒实验室常用消毒处理方法
熟悉:病毒实验室基本要求
第二章病毒的分离培养技术(5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内容学习,使学生了解病毒的分离培养方法不同于细菌,它主要应用动物接种、鸡胚培养和组织细胞培养方法对病毒进行分离培养。

教学内容
第一节动物实验 (1学时)
一、概述
二、实验动物
三、动物实验
四、动物采血法
第二节鸡胚培养法(2学时)
一、概况
二、鸡胚的解剖生理
三、器材的准备
四、鸡胚的孵育
五、鸡胚培养技术
六、病毒的检查
七、其他禽胚的应用
八、鸡胚培养的注意事项
第三节组织培养技术(2学时) 一、概述
二、适合实验室培养的实验室设计与设备三、体外培养细胞
四、细胞培养的基本条件
五、细胞培养技术
六、细胞培养中的微生物污染问题七、细胞培养物的保存、运输及复苏八、细胞培养技术在病毒检验中的应用
考核要求
了解:动物接种分离培养病毒的实验方法熟悉:鸡胚的解剖生理结构及鸡胚分离培养病毒的方法掌握:细胞培养技术在病毒学检验中的应用技术第三章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掌握病毒性标本的采集及疾病诊断的基本技术,了解免疫学和
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在病毒性疾病快速诊断中的应用,特别是新发病毒性传染病的诊断。

教学内容
第一节标本的采集和运送
一、标本的采集
二、注意问题
第二节实验室诊断方法
一、直接病毒诊断(病理、电镜、抗原) 二、病毒分离和鉴定
三、血清学诊断
四、病毒的血清学检验
考核要求了解:病毒标本的采集和运送要求掌握:病毒性疾病的实验室常规诊断方法
第四章现代免疫学试验技术与病毒学检验(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内容学习,使同学们理解免疫学试验技术在病毒学检验中地位和作用,要求掌握常规技术的基本原理并熟悉其操作过程。

教学内容
第一节免疫荧光试验
一、基本原理
二、试验类型
三、方法和步骤
四、注意事项
第二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一、基本原理
二、试验类型
三、方法和步骤
四、注意事项
考核要求
了解:病毒学检验中常规应用的免疫学试验技术的种类掌握:免疫荧光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基本原理
第五章分子生物学技术与病毒学检验(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内容学习,使同学们理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毒学检验中地位和作用,了解常规应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种类,掌握常规技术的基本原理并熟悉其应用范围。

教学内容
第一节基因克隆技术
一、基本原理
二、基本步骤
三、基因克隆的应用
第二节基因芯片技术
一、基因芯片的概念
二、基因芯片技术的原理
三、基因芯片技术应用的基本步骤
四、基因芯片技术的应用
第三节 DNA序列测定
一、DNA序列测定的原理和技术二、DNA测序程序
考核要求
理解:基因克隆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基因芯片的概念及技术应用原理掌
握:DNA序列测定的原理
第二篇病毒学检验各论(8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在病毒学检验总论学习基础上,对以下各个病毒的检验方法进行具体介绍,提高同学们
对病毒检验技术在实际检验中的综合运用能力。

重点介绍逆转录病毒、冠状病毒、正粘病毒、
朊病毒及其检验等章节内容。

教学内容
各论内容:
第一章痘病毒及其检验
第二章疱疹病毒及其检验第三章乳头瘤病毒及其检验第四章嗜肝DNA病毒及其检验第五章逆转录病毒及其检验第六章呼长孤病毒及其检验第七章小RNA病毒及其检验第八章冠状病毒及其检验第九章披膜病毒及其检验第十章黄病毒及其检验
第十一章正粘病毒及其检验第十二章副粘病毒及其检验第十三章布尼亚病毒及其检验第十四章弹状病毒及其检验第十五章丝状病毒及其检验第十六章朊病毒及其检验
每章内容:
第一节病毒生物学特性
一、病毒形态与大小
二、病毒结构
三、病毒分型与变异
四、病毒理化特性
第二节临床表现
第三节流行病学特征
第四节实验室检验
一、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二、病毒的分离培养
三、实验室诊断方法
四、预防与治疗
考核要求
了解:对人群危害严重的病毒种类和一般生物学特性理解:病毒性疾病的临床表现与流行病学特征对检测的意义掌握:各种病毒检测标本的采集和处理方法以及常规检验程序
四、实验:
1. 实验目的与任务
在理论学习基础之上,培养学生病毒检测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的综合设
计、分析能力。

2. 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鸡胚培养方法和鸡胚不同途径接种方法,掌握尿囊腔接种和尿液收获方法。

(2)掌握原代细胞制备技术和细胞传代技术,了解细胞的保存方法。

(3)了解病毒鉴定技术,掌握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鉴定病毒的原理,掌握细胞病变
的判断方法。

(4)能够综合运用多种病毒分离培养和鉴定技术以及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
病毒检测。

3. 实验教材或指导书
自编实习材料
3. 实验项目一览表
序实验学时主要仪器实验实验项目内容提要备注号类型分配设备地点
鸡胚尿囊腔的接孵化器、恒温培养公卫学院
减毒活病毒种方法,用血凝箱、冰箱-20?、低一楼学生
鸡胚培养法试验对尿囊液病速离心机、超净台实验室 1 及病毒滴度毒增殖和滴度测综合性 10 等
和抗体效价定;用血凝抑制
测定试验对免疫血清一组
效价测定。

实验
原代细胞制备或CO温箱、倒置显微公卫学院2
细胞培养法镜、高速离心机(低一楼学生传代细胞单层培
2、对病毒疫苗温冷冻)、低温冰箱实验室和养,接种病毒疫综合性 10
TCID测定苗,通过观察细(-40~-80?)、恒温无菌室 50
胞病变判定病毒水浴箱、液氮罐等
感染力TCID。

50
综合运用鸡胚培生物安全柜、孵化公卫学院
养技术、细胞培器、恒温培养箱、一楼学生
临床标本中养技术、RT-PCR冰箱、CO温箱、酶实验室、2二组3、流感病毒的方法以及ELISA综合性 20 联免疫分析仪、PCR无菌室、实验诊断方法检测标本中仪、电泳仪等免疫室、
的流感病毒。

分生实验
室五、考核方式:
1. 笔试(闭卷)(70%)
2. 某病毒实验室诊断方法综述(20%)
3. 实验报告(10%)
六、备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