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T 10.2-1996 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

HJ-T 10.2-1996 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
HJ-T 10.2-1996 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HJ/T 10.2-1996

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

Guidline on Management of Radioactiv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Monitoring Instruments and Methods

1 电磁辐射测量仪器

本导则所称电磁辐射限于非电离辐射。

电磁辐射的测量按测量场所分为作业环境、特定公众暴露环境、一般公众暴露环境测量。按测量参数分为电场强度、磁场强度和电磁场功率通量密度等的测量。对于不同的测量应选用不同类型的仪器,以期获取最佳的测量结果。测量仪器根据测量目的分为非选频式宽带辐射测量仪和选频式辐射测量仪。

1.1 非选频式宽带辐射测量仪

1.1.1 工作原理

偶极子和检波二极管组成探头

这类仪器由三个正交的2~10cm长的偶极子天线,端接肖特基检波二极管、RC滤波器组成。检波后的直流电流经高阻传输线或光缆送入数据处理和显示电路。当D≤h时(D偶极子直径,h偶极子长度)偶极子互耦可忽略不计,由于偶极子相互正交,将不依赖场的极化方向。探头尺寸很小,对场的扰动也小,能分辨场的细微变化。偶极子等效电容CA、电感LA根据双锥天线理论求得:

CA= (π?ε0?L)/{ln(L/a)+S/2L-1}……………………………………(1.1)

LA = μ(ln -)……………………………………(1.2)

式中:a --天线半径;

S --偶极子截面积;

L --偶极子实际长度。

由于偶极子天线阻抗呈容性,输出电压是频率的函数:

V= ?………………………………(1.3)

式中:ω--角频率,ω=2?π?f ,f频率;

CL--天线缝隙电容和负载电容;

RL--负载电阻。

国家环境保护局 1996-05-10批准 1996-05-10 实施

由于CA、CL基本不变,只要提高RL就可使频响大为改善,使输出电压不受场源频率影响,因此必须采用高阻传输线。

当三副正交偶极子组成探头时,它可以分别接收x、y、z三个方向场分量,经理论分析得出:

Udc = C?|Ke|2?[|Ex(r?ω)|2 +|Ey(r?ω)|2+|Ez(r?ω)|2]

= C?|Ke|2?|E(r?ω)|2……………………………………(1.4)

式中:C --检波器引入的常数;

Ke --偶极子与高频感应电压间比例系数;

Ex、Ey、Ez --分别对应于x、y、z方向的电场分量;

E --待测场的电场矢量。

(1.4)式为待测场的厄米特幅度(Hermitian)可见用端接平方律特性二极管的三维正交偶极子天线总的直流输出正比于待测场的平方,而功率密度亦正比于待测场的平方,因此经过校准后,Udc的值就等于待测电场的功率密度。如果电路引入开平方电路,那么Udc值就等于待测电场强度值。偶极子的长度应远小于被测频率的半波长,以避免在被测频率下谐振。这一特性决定了这类仪器只能在低于几吉赫频率范围使用。

热电偶型探头

采取三条相互垂直的热电偶结点阵作电场测量探头,提供了和热电偶元件切线方向场强平方成正比的直流输出。待测场强为:

E = E2x+E2y+E2z ………………………………………(1.5)

与极化无关。沿热电偶元件直线方向分布的热电偶结点阵,保证了探头有极宽的频带。沿x、y、z三个方向分布的热电偶元件的最大尺寸应小于最高工作频率波长的1/4,以避免产生谐振。整个探头像一组串联的低阻抗偶极子或像一个低Q 值的谐振电路。

磁场探头

由三个相互正交环天线和二极管、RC滤波元件、高阻线组成,从而保证其全向性和频率响应。环天线感应电势为:

ζ=μ0?N?π?b2?ω?H

式中:N --环匝数;

b --环半径;

H --待测场的磁场强度。

1.1.2 对电性能的要求

使用非选频式宽带辐射测量仪实施环境监测时,为了确保环境监测的质量,应对这类仪器电性能提出基本要求:

各向同性误差≤±1dB

系统频率响应不均匀度≤±3dB

灵敏度:0.5V/m

校准精度:±0.5dB

1.1.3 常用的非选频式辐射测量仪

附录A1为常用的非选频式宽带辐射测量仪的有关数据。实施环境电磁辐射监测时,可根据具体需要选用其中仪器。

1.2 选频式辐射测量仪

这类仪器用于环境中低电平电场强度、电磁兼容、电磁干扰测量。除场强仪(或称干扰场强仪)外,可用接收天线和频谱仪或测试接收机组成的测量系统经校准后,用于环境电磁辐射测量。

工作原理

场强仪(干扰场强仪)

待测场的场强值:

E(dBμV/m)= K (dB)+Vr(dBμV)+L(dB)………………………………(2.1)式中K是天线校正系数,它是频率的函数,可由场强仪的附表中查得。场强仪的读数Vr必须加上对应K值和电缆损耗L才能得出场强值。但近期生产的场强仪所附天线校正系数曲线所示K值已包括测量天线的电缆损耗L值。

当被测场是脉冲信号时,不同带宽Vr值不同。此时需要归一化于1MHz带宽的场强值,即:

E(dBμV/m)= K (dB)+Vr(dBμV)+20lg +L(dB)…………………………(2.2)

BW为选用带宽,单位MHz。测量宽带信号环境辐射峰值场强时,要选用尽量宽的带宽。相应平均功率密度为:

Pd(μW/cm2)= ……………………………(2.3)

上式中q为脉冲信号占空比,K、L值查表可得,Vr为场强值读数,于是E和Pd 可以方便地计算出来。

频谱仪测量系统

这种测量系统工作原理和场强仪一致,只是用频谱仪作接收机,此外频谱仪的dBm读数须换算

dBμV。对50Ω系统,场强值为:

E(dBμV/m)= K (dB)+A(ABm)+107(dBμV)+L(dB)………………………………(2.4)

频谱仪的类型不受限制,频谱仪天线系统必须校准。

微波测试接收机

用微波接收机、接收天线也可以组成环境监测系统。扣除电缆损耗,功率密度Pd按下式计算:

Pd = ?10 (mW/cm2)…………………………………………(2.5)

式中:G --天线增益(倍数);

λ--工作波长(cm);

A--数字幅度计读数(dBm);

B--0dB输入功率(dBm)。

由上述测试接收机组成的监测装置的灵敏度取决于接收机灵敏度。天线系统应校准。

用于环境电磁辐射测量的仪器种类较多,凡是用于EMC(电磁兼容)、EMI(电磁干扰)目的的测试接收机都可用于环境电磁辐射监测。专用的环境电磁辐射监测仪器,也可用上面介绍的方法组成测量装置实施环境监测。

常用的常用辐射测量仪器见附录A2。

2 电磁辐射污染源监测方法

2.1 环境条件

应符合行业标准和仪器标准中规定的使用条件。测量记录表应注明环境温度、相对湿度。

2.2 测量仪器

可使用各向同性响应或有方向性电场探头或磁场探头的宽带辐射测量仪。采用有方向性探头时,应在测量点调整探头方向以测出测量点最大辐射电平。

测量仪器工作频带应满足待测场要求,仪器应经计量标准定期鉴定。

2.3 测量时间

在辐射体正常工作时间内进行测量,每个测点连续测5次,每次测量时间不应小于15秒,并读取稳定状态的最大值。若测量读数起伏较大时,应适当延长测量时间。

2.4 测量位置

2.4.1 测量位置取作业人员操作位置,距地面0.5、1、1.7m三个部位。

2.4.2 辐射体各辅助设施(计算机房、供电室等)作业人员经常操作的位置,测量部位距地面0.5、1、1.7m。

2.4.3 辐射体附近的固定哨位、值班位置等。

2.5 数据处理

求出每个测量部位平均场强值(若有几次读数)。

2.6 评价

根据各操作位置的E值(H、Pd)按国家标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 8702-88)或其它部委制定的"安全限值"作出分析评价。

3 一般环境电磁辐射测量方法

3.1 测量条件

3.1.1 气候条件

气候条件应符合行业标准和仪器标准中规定的使用条件。测量记录表应注明环境温度、相对湿度。

3.1.2 测量高度

取离地面1.7m~2m高度。也可根据不同目的,选择测量高度。

3.1.3 测量频率

取电场强度测量值>50dBμV/m的频率作为测量频率。

3.1.4 测量时间

基本测量时间为5:00~9:00,11:00~14:00,18:00~23:00城市环境电磁辐射的高峰期。

若24小时昼夜测量,昼夜测量点不应少于10点。

测量间隔时间为1h,每次测量观察时间不应小于15s,若指针摆动过大,应适当延长观察时间。

3.2 布点方法

3.2.1 典型辐射体环境测量布点

对典型辐射体,比如某个电视发射塔周围环境实施监测时,则以辐射体为中心,按间隔45°的八个方位为测量线,每条测量线上选取距场源分别30、50、100m 等不同距离定点测量,测量范围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3.2.2 一般环境测量布点

对整个城市电磁辐射测量时,根据城市测绘地图,将全区划分为1×1km2或

2×2km2小方格,取方格中心为测量位置。

3.2.3 按上述方法在地图上布点后,应对实际测点进行考察。考虑地形地物影响,实际测点应避开高层建筑物、树木、高压线以及金属结构等,尽量选择空旷地方测试。允许对规定测点调整,测点调整最大为方格边长的1/4,对特殊地区方格允许不进行测量。需要对高层建筑测量时,应在各层阳台或室内选点测量。

3.3 测量仪器

3.3.1 非选频式辐射测量仪

具有各向同性响应或有方向性探头的宽带辐射测量仪属于非选频式辐射测量仪。

用有方向性探头时,应调整探头方向以测出最大辐射电平。

3.3.2 选频式辐射测量仪

各种专门用于EMI测量的场强仪,干扰测试接收机,以及用频谱仪、接收机、天线自行组成测量系统经标准场校准后可用于此目的。测量误差应小于±3dB,频率误差应小于被测频率的10-3数量级。该测量系统经模/数转换与微机联接后,通过编制专用测量软件可组成自动测试系统,达到数据自动采集和统计。

自动测试系统中,测量仪可设置于平均值(适用于较平稳的辐射测量)或准峰值(适用于脉冲辐射测量)检波方式。每次测试时间为8~10min,数据采集取样率为2次/s,进行连续取样。

3.4 数据处理

3.4.1 如果测量仪器读出的场强瞬时值的单位为分贝(dBμV/m),则先按下列公式换算成以V/m为单位的场强:

Ei=10 (V/m)………………………………(3.1)

x --场强仪读数(dBμv/m),然后依次按下列各公式计算:

E = ∑Ei (V/m) ……………………………………(3.2)

Es = ∑E2 (V/m) ……………………………………(3.3)

EG = ∑Es (V/m) ……………………………………(3.4)

上述各式中:Ei --在某测量位、某频段中被测频率i的测量场强瞬时值(V/m);n --Ei值的读数个数;

E --在某测量位、某频段中各被测频率i的场强平均值(V/m);

Es--在某测量位、某频段中各被测频率的综合场强(V/m);

EG--在某测量位、在24h(或一定时间内)内测量某频段后的总的平均综合场强(V/m);

M--在24h(或一定时间内)内测量某频段的测量次数。

测量的标准误差仍用通常公式计算。

如果测量仪器的是非选频式的,不用(3.3)式。

3.4.2 对于自动测量系统的实测数据,可编制数据处理软件,分别统计每次测量中测值的最大值Emax、最小值Emin、中值、95%和80%时间概率的不超过场强值E(95%)、E(80%),上述统计值均以(dBμV/m)表示。还应给出标准差值σ(以dB表示)。

如系多次重复测量,则将每次测量值统计后,再按4.4.1进行数据处理。

3.5 绘制污染图

3.5.1 绘制:频率-场强、时间-场强、时间-频率、测量位-总场强值等各组对应曲线。

3.5.2 典型辐射体环境污染图

以典型辐射体为圆心,标注等场强值线图(参见附录B1),或以典型辐射体为圆心,标注根据(4.5)式或(4.6)式得出的计算值的等值线图。

3.5.3 居民区环境污染图

在有比例的测绘地图上标注等场强值线图,或标注根据(4.5)式或(4.6)式得出的计算值的等值线图。根据需要亦可在各地区地图上做好方格,用颜色或各种形状图线表示不同的场强值(参见附录B2),或根据(4.5)式或(4.6)式得出

的计算值。

3.6 质量保证

3.6.1 测量方案必须严格审议。

3.6.2 充分考虑测量的代表性。

3.6.3 测量结果准确可靠、有比对性。

3.6.4 数据处理方法正确。

3.7 环境质量评价

3.7.1 用非选频宽带辐射测量仪时,由于测量位测得的场强(功率密度)值,是所有频率的综合场强值,24h内每次测量综合场强值的平均值即总场强值亦是所有频率的总场强值。由于环境中辐射体频率主要在超短波频段(30~300MHz),测量值和超短波频段安全限值的比值≤1,基本上对居民无影响,如果评价典型辐射体,则测量结果应和辐射体工作频率对应的安全限值比较。

≤1 ……………………………………(3.5)

式中:EG--某测量位置总场强值(V/m);

L --典型辐射体工作频率对应的安全限值或超短波频段安全限值(V/m)。

3.7.2 用选频式场强仪时:

∑≤1 …………………………………………(3.6)

式中:EGi--测量位置某频段总的平均综合场强值(V/m);

Li--对应频段的安全限值(V/m)。

4 环境质量预测的场强计算

为了估算辐射体对环境的影响,对于典型的中波、短波、超短波发射台站的发射天线在环境中辐射

场强按(4.1)式至(4.6)式计算。对正方形、圆口面微波天线在环境中辐射场功率密度按(4.7)式和(4.8)式计算:

4.1 中波(垂直极化波)

理论公式:

E = P?η?G?F(h)?F(△?ф)?A……………………(4.1)

近似公式:

E = P? G? A (mV/m)………………………………………(4.2)

式中:

A = 1.41 ………………………………………………(4.3)

X= ?…………………………………………(4.4)

上述各式中:d--被测位置与发射天线水平距离(km);

P--发射机标称功率(kW);

η--天线效率(%);

G--相对于接地基本振子(点源天线G=1)的天线增益(倍数);

F(h)--发射天线高度因子,

F(h)=1~1.43;

F(△?ф)--发射天线垂直面(△仰角)、水平面(方位角φ)方向性函数,△max=0;

A--地面衰减因子;

X--数量距离;

λ--波长(m);

ε--大地的介电常数(无量纲);

σ--大地的导电系数,1/(Ω?m)。

(4.2)近似公式是:η≈1、F(h)≈1.2、F(△?φ)=1得出的,即舒来依金-范德波尔公式。

4.2 短波(水平极化波)

短波(水平极化波)场强计算公式同(4.2)、(4.3),但水平极化波的X按(4.5)计算。各量纲同前。

X = ?……………………………………(4.5)

4.3 超短波(电视、调频)

E = F(θ) (mW/cm2) ………………………………(4.6)

式中:P --发射机标称功率(kW);

G --相对于半波偶极子(G0.5λ=1.64)天线增益(倍数);

r --测量位置与天线水平距离(km);

F(θ)--天线垂直面方向性函数(视天线型式和层数而异)。

4.4 微波

近场最大功率密度Pdmax:

Pdmax= (mW/cm2) ………………………………(4.7)

式中:PT --送入天线净功率(mW);

S --天线实际几何面积(cm2)。

(4.7)式给出的预测值,是对于具有正方形口面和圆锥形口面天线的情况(其精度<±3dB)下天线近场区内最大功率密度值。

远场轴向功率密度Pd:

Pd = (mW/cm2) ………………………………(4.8)

式中:P --雷达发射机平均功率(mW);

G --天线增益(倍数);

r --测量位置与天线轴向距离(cm)。

附录A1 常用非选频式辐射测量仪

名称频带量程各向同性探头类型

微波漏能仪 0.915~12.4GHz 0.005~30mW/cm2 无热偶结点阵

微波辐射测量仪 1~10GHz 0.2~20mW/cm2 有肖特基二极管偶极子

电磁辐射监测仪 0.5~1000MHz 1~1000V/m 有偶极子

全向宽带近区场强仪 0.2~1000MHz 1~1000V/m 有偶极子

宽带电磁场强计 E:0.1~3000MHzH:0.5~30MHz E:0.5~1000V/mH:1~2000A/m 有偶极子环天线

宽带电磁场强计 E:20~105HzH:50~60Hz E:1~20000V/mH:1~2000A/m 有偶极

子环天线

辐射危害计 0.3~18GHz 0. 1~200 mW/cm2 有热偶结点阵

辐射危害计 200kHz~26GHz 0.001~20 mW/cm2 有热偶结点阵

宽带全向辐射监测仪 0.3~26GHz 8621B探头:0.005~20 mW/cm28623探

头:0.05~100 mW/cm2 有热偶结点阵

宽带全向辐射监测仪10~300MHz 8631:0.005~200 mW/cm28633:0.05~100 mW/cm2 有热偶结点阵

宽带全向辐射监测仪 0.3~26GHz10~300MHz 8621B:0.005~20

mW/cm28631:0.05~100 mW/cm2 有热偶结点阵

宽带全向辐射监测仪 8635、863310~3000MHz864410~3000MHz 8633:0.05~100 mW/cm28644:0.0005~2W/cm28635:0.0025~10W/cm2 有热偶结点阵环天线

宽带全向辐射监测仪由决定选用探头由决定选用探头有热偶结点阵环天线全向宽带场强仪 E:5×10-4~6GHzH:0.3~3000MHz E:0.1~30V/mH:0.1~1000A2/m2 有偶极子磁环天线

附录A2 常用选频式辐射测量仪

名称频带量程注

干扰场强测量仪 10~150KHz 24~124dB 交直流两用

干扰场强测量仪 0.15~30MHz 28~132dB 交直流两用

干扰场强测量仪 28~500MHz 9~110dB 交直流两用

干扰场强测量仪 0.47~1GHz 27~120dB 交直流两用

干扰场强测量仪 0.5~30MHz 10~115dB 交直流两用

场强仪 2×10-8~18GHz 1×10-8~1V NM-67只能用交流

EMI测试接收机 9KHz~30MHz20MHz~1GHz5Hz~5GHz20Hz~26.5GHz <1000V/m 交

流供电、显示被测场频谱

电视场强计 1~56频道灵敏度:10μV 交直流两用

电视信号场强计 40~890MHz 20 dBμ~120 dBμ交直流两用

场强仪 40~860MHz 20 dBμ~120 dBμ交直流两用

附录B1 典型辐射体环境辐射等场强值线图(示意图)

附录B2 居民区环境辐射电平标准

种类场强值(mV/m)

>300

200~300

130~200

80~130

50~80

<50

附录C 单位换算(自由空间条件)

转换公式量的单位量的名称mW/cm2×10 W/m2 功率密度

mW/cm2×3763.6 (V/m)2 电场强度平方mW/cm2÷37.636 (A/m)2 磁场强度平方mW/cm2×0.03333 PJ/cm3 能量密度mW/cm2×3763.6 V/m 电场强度

mW/cm2÷37.636 A/m 磁场强度

物理性污染控制习题第四章答案

物理性污染控制习题答案 第四章电磁辐射污染及其防治 1.什么是电磁辐射污染?电磁污染源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特性? 答:是指人类使用产生电磁辐射的器具而泄露的电磁能量流传播到室内外空间中,其量超出环境本底值,且其性质、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等综合影响而引起周围人群的不适感,并使健康和生态环境受到损害。 电磁污染源可分为自然电磁场源,人工电磁场源二类 自然电磁场源分为 大气与空气污染源自然界的火花放电、雷电、台风、寒冷雪飘、火山喷烟 太阳电磁场源太阳的黑点活动与黑体放射 宇宙电磁场源银河系恒星的爆发、宇宙间电子移动 人工电磁场源分为 核爆炸对环境的污染 工业和核动力对环境的污染 核事故对环境的污染 其他辐射污染来源 放电所致场源电晕放电,电力线(送配电线)高电压、大电流而引起静电感应、电磁感应、大地漏泄电流所造成 辉光放电,放电管白炽灯、高压水银灯及其他放电管 弧光放电,开关、电气铁道、放电管点火系统、发电机、整流装置…… 火花放电,电气设备、发动机、冷藏车、汽车整流器、发电机、放电管、点火系统…… 工频感应场源,大功率输电线、电气设备、电气铁道、无线电发射机、雷达……高电压、大电流的电力线场、电气设备、广播、电视与通风设备的振荡与发射系统 射频辐射场源,高频加热设备、热合机、微波干燥机……工业用射频利用设备的工作电路与振荡系统 理疗机、治疗机医学用射频利用设备的工作电路与振荡系统 家用电器,微波炉、电脑、电磁灶、电热毯……功率源为主…… 移动通信设备,手机、对讲机天线为主…… 建筑物反射,高层楼群以及大的金属构件墙壁、钢筋、吊车…… 2.电力系统、电气化铁道、电磁发射系统、电磁冶炼和电磁加热设备产生电磁污染的机理及特性是什么?试总结说明并加以比较。(演讲) 3.电磁波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天然辐射源的正常照射,由于技术发展是天然辐射源的照射增加,消费品的辐射,核工业造成的辐射,核爆炸沉降物对人群造成的辐射,医疗照射。 4.电磁辐射评价包括哪些内容?评价的具体方法有哪些? 评价电磁辐射环境的指标 (1)关键居民组所接受的平均有效剂量当量 方法:在广大群体中选择从某一给定的实践中受到的照射剂量高于群体中其他成员组成特征组。 (2)集体剂量当量

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2、7《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1997年1月27日,国家环保局)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电磁辐射环境保护工作的管理,有效地保护环境,保障公众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电磁辐射是指以电磁波形式通过空间传播的能量流,且限于非电离辐射,包括信息传递中的电磁波发射,工业、科学、医疗应用中的电磁辐射,高压送变电中产生的电磁辐射。任何从事前款所列电磁辐射的活动,或进行伴有该电磁辐射的活动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本办法的规定。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电磁辐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第四条从事电磁辐射活动的单位主管部门负责本系统、本行业电磁辐射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管理工作。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管理办法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第二章监督管理第六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下列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申报登记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负责对该类项目执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以下简称“三同时”制度)的情况进行检查并负责该类项目的竣工验收: (一)总功率在200千瓦以上的电视发射塔; (二)总功率在100()千瓦以上的广播台、站;

(三)跨省级行政区电磁辐射建设项目; (四)国家规定的限额以上电磁辐射建设项目。第七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除第六条规定所列项目以外、豁免水平以上的电磁辐射建设项目和设备的环境保护申报登记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负责对该类项目和设备执行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制度的情况进行检查并负责竣工验收;参与辖区内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和项目竣工验收以及项目建成后对环境影响的监督检查;负责辖区内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队伍的建设;负责对辖区内因电磁辐射活动造成的环境影响实施监督管理和监督性监测。第八条市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可承担第七条所列全部或部分任务及本辖区内电磁辐射项目和设备的监督性监测和日常监督管理。第九条从事电磁辐射活动的单位主管部门应督促其下属单位遵守国家环境保护规定和标准,加强对所属各单位的电磁辐射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负责电磁辐射建设项目和设备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预审。第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在从事电磁辐射的活动时,都应当遵守并执行国家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法规、制度和标准,接受环境保护部门对其电磁辐射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管理和检查;做好电磁辐射活动污染环境的防治工作。第一条从事电磁辐射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建设或者使用《电磁辐射建设项目和设备名录》(见附

电磁辐射的危害与防护

电磁辐射的危害与防护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无线电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国防、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通讯、信息产业等各个领域并深入到千家万户,它给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文明,但同时也把人们带进了一个充满人造电磁辐射的环境里[1]。电磁辐射污染成为继废水、废气、固废、噪声污染之后的又一大影响城镇居民身体健康的重要污染源。由于电磁辐射无形、无色、无味、无声,而且产生电磁辐射的设备都是与人们关系密切的东西,如输电线路为人们带来了光明,广播电视为人们提供了新闻娱乐,手机为人们的通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所以电磁辐射被称为是“充满柔情的空中杀手”[2]。 1 中磁辐射的产生及分类 1.1 电磁辐射的产生 任何交流电在其周围都要形成交变的电场,交变的电场又产生交变的磁场,交变的磁场又产生交变的电场,这种交变的电场与交变的磁场相互垂直,以源为中心向周围空间交替地产生并以一定的速度传播,称为电磁波。在电磁波向外传播的过程中,会有电磁能量输送出去,这种现象称为电磁辐射。一般来说,雷达系统,电视和广播发射系统,射频感应及介质加热设备,射频及微波医疗设备,各种电加工

设备,通信发射台站,卫星地球通信站,大型电力发电站,输变电设备,高压及超高压输电线,地铁列车和电气火车以及大多数家用电器等都可以产生各种形式、不同频率、不同强度的电磁辐射源。有5种人特别要注意电磁辐射污染:工作在以上环境或附近的人员;经常使用电脑、电子仪器、医疗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人员;生活在现代电器自动化环境中的工作人员;佩戴心脏起搏器的患者;生活在以上环境里的孕妇。 1.2 电磁辐射的分类 电磁污染源一般分为天然和人为的2大类,天然的电磁污染,如雷电、火山喷发,地震和太阳黑子活动引起的磁暴等都会产生电磁干扰。人为的电磁污染主要来自高频感应加热设备(如高频淬火、高频焊接、高频熔炼等),高频介质加热设备(如塑料热合机、高频干燥处理机、介质加热联动机等),短波与超短波理疗机,无线电发射机,微波和加热器与发射设备,以及汽车火花干扰源等等。目前城市环境中的辐射污染源主要是调频广播和电视的发射天线,电磁污染及传播的主要途径是空间辐射、导线传播和复合污染。 2 机理 电磁辐射危害人体的机理主要是热效应、非热效应和累积效应等。

浅谈电磁辐射的防护技术与措施

浅谈电磁辐射的防护技术与措施 摘要:电磁辐射对人体具有不同程度的危害,本文阐述了电磁辐射的防护技术、设备和措施。 关键词:电磁辐射防护技术措施 电磁辐射又称电子烟雾,是一种复合的电磁波,以相互垂直的电场和磁场随时间的变化而传递能量。人体生命活动包含一系列的生物电活动,这些生物电对环境的电磁波非常敏感,因此,电磁辐射可以对人体造成影响和损害,如头晕、失眠、健忘等,严重者甚至导致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突变等,同时,还会影响通讯信号、破坏建筑物和电器设备以及植物的生存等,必须采取措施进行防护。 电磁辐射防护的出发点就是要减低电磁辐射对人们的正常生活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要减少其对人们身体健康的危害。 一、电磁辐射的防护技术 屏蔽防护技术 屏蔽防护技术的目的是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将电磁辐射的作用和影响限制在指定的空间之内,屏蔽防护技术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电磁辐射防护技术。 电磁辐射的屏蔽防护技术须采用合适的屏蔽材料,一般认为,铜、铝等金属材料宜用作屏蔽体以隔离磁场和屏蔽电场。专家的研究表明,铝箔纸及铝箔纸加太空棉对高频电磁场的电场分量和磁场分量之屏蔽效果十分显著。 吸收防护技术 吸收防护技术是将根据匹配原理与谐振原理制造的吸收材料,置于电磁场中,用以吸收电磁波的能量并转化为热能或者其他能量,从而达到防护目的的技术。采用吸收材料对高频段的电磁辐射,特别是微波辐射与泄露抑制,效果良好。 接地防护技术 接地防护技术的作用就是将在屏蔽体内由于应生成的射频电流迅速导入大地,使屏蔽体本身不致再成为射频的二次辐射源,从而保证屏蔽作用的高效率。射频防护接地情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防护效果。射频接地的技术要求有:①射频接地电阻要最小;②接地极一般埋设在接地井内;③接地线与接地极以用铜材为好;④接地极的环境条件要适当。

建设项目环境护审批辐射类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辐射类) 许可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13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第29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22条第1款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9条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第33条、第36条第2款 许可条件: (一)、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要求 1、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要求: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等级要符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的规定;环境影响报告书要达到《环评导则》规定的深度要求。 2、环境影响报告表、环境影响登记表按照国家环保总局规定的格式和内容编写。新建容易发生扰民的项目时,如果距离居民较近,可以征求项目周围居民意见。 3、放射性的建设项目(含退役、野外示踪)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项目按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及《核技术应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内容和格式》(HJ/T10.1-1995)编写,如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按照推荐标准中的格式化表格仍不能完全说明的,须按照报告书中规定的条目编制补充说明; 4、以电磁辐射为主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按照《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10.3—96)和《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98)的规定编写。 (二)、对建设项目的要求: 1、建设项目基本要求: (1)符合《北京市为保护环境禁止建设项目、禁止建设地区和严格控制建设地区的名录》的要求; (2)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3)符合城市功能区划和环境保护规划; (4)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5)采用的技术与装备政策须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 (6)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北京市规定的环境保护排放标准;

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局令-第18号)

15.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局令第18号)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电磁辐射环境保护工作的管理,有效地保护环境,保障公众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电磁辐射是指以电磁波形式通过空间传播的能量流,且限于非电离辐射,包括信息传递中的电磁波发射,工业、科学、医疗应用中的电磁辐射,高压送变电中产生的电磁辐射。 任何从事前款所列电磁辐射的活动,或进行伴有该电磁辐射的活动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本办法的规定。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电磁辐射环 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第四条从事电磁辐射活动的单位主管部门负责本系统、本行业电磁辐射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管理办法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第二章监督管理 第六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下列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申报 登记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负责对该类项目执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以下简称“三同时”制度)的情况进行检查并负责该类项目的竣工验收: (一)总功率在200 千瓦以上的电视发射塔; (二)总功率在1000 千瓦以上的广播台、站; (三)跨省级行政区电磁辐射建设项目; (四)国家规定的限额以上电磁辐射建设项目。 第七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省级”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除第六条规定所列项目以外、豁免水平以上的电磁辐射建设项目和设备的环境保护申报登记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负责对该类项目和设备执行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制度的情况进行检查并负责竣工验收;参与辖区内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和项目竣工验收以及项目建成后对环境影响的监督检查;负责辖区内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队伍的建设;负责对辖区内因电磁辐射活动造成的环境影响实施监督管理和监督性监测。 第八条市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 委托,可承担第七条所列全部或部分任务及本辖区内电磁辐射项目和设备的监督性监测和日常监督管理。 第九条从事电磁辐射活动的单位主管部门应督促其下属单位遵守国家

电磁辐射的危害与环境监测方法.

电磁辐射的危害与环境监测方法 摘要:本文介绍电磁辐射强度、照射时间及总剂量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程度,并对电磁辐射的环境测试包括测前准备、测试布点、测试过程、绘制污染图、注意事项及防治电磁辐射对策等内容进行了叙述。 主题词:电磁辐射危害监测 一、概述 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一种看不见、模不着的污染源日益受到各界的关注,这就是被人们称为“隐形杀手”的电磁辐射。今天,越来越多的电子、通信设备投入使用,使得各种频率的不同能量的电磁波充斥着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乃至更加广阔的宇宙空间,电磁波作用于人体时,一部分被人体吸收,被吸收的电磁波能量达到一定强度时就会使人体发热,超过一定限度人体就会出现高温生理反应,从而有害人的健康。电磁辐射对人的影响程度与辐射强度、频率、作用时间、环境等因素有关,辐射强度越大、作用于人体的时间越长、频率越高,影响就越大。一定程度的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伤害已成定论,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大敌。因此,电磁辐射环境问题已受到普遍关注。世界卫生组织把电磁辐射污染列为继水、气、声之后的第四大污染。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也已将其列为环境保护项目之一。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越来越复杂的电磁环境及其造成的影响,电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一个迅速发展的新学科领域,为了保护环境,保护人类健康,保障信息安全,必须对电磁辐射加以防护,电磁辐射污染的防护已经刻不容缓。 我站自1998年以来,取得了国家实验室认可和福建省技术监督局对电磁辐射环境测试等12个项目的计量认证。多年来,受各行业无线电设台单位的委托,对银行、电力、移动、联通、学校等部门进行了电磁辐射环境测试和电磁兼容分析,保证了新建的台站与已建的台站能够互不干扰、电磁兼容。 本文主要介绍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与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 全文分成三部份,在第一部分主要理论介绍电磁辐射的环境影响(包括基本概念、电磁辐射场区的划分、电磁辐射对人类健康和电器设备的影响等内容)。在第二部分,介绍电磁辐射环境测量方法(包括测试前的准备、测试布点、测试过程、绘制污染图、注意事项)及防治电磁辐射对策等内容。在第三部分,介绍电磁辐射测试实例。 一、电磁辐射的环境影响 1、基本概念 1.1 电磁辐射是指以电磁波形式通过空间传播的能量流,且限于非电离辐射,包括信息传递中的电磁波发射,雷达系统、电视和广播发射系统、射频感应及介质加热设备、射频及微波医疗设备、各种电加工设备、通信发射台站、卫星地球通

★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

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HJ/T 10.2-1996 Guidline on Management of Radioactiv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Monitoring Instruments and Methods 1 电磁辐射测量仪器 本导则所称电磁辐射限于非电离辐射。 电磁辐射的测量按测量场所分为作业环境、特定公众暴露环境、一般公众暴露环境测量。按测量参数分为电场强度、磁场强度和电磁场功率通量密度等的测量。对于不同的测量应选用不同类型的仪器,以期获取最佳的测量结果。测量仪器根据测量目的分为非选频式宽带辐射测量仪和选频式辐射测量仪。 1.1 非选频式宽带辐射测量仪 1.1.1 工作原理 偶极子和检波二极管组成探头 这类仪器由三个正交的2~10cm长的偶极子天线,端接肖特基检波二极管、RC滤波器组成。检波后的直流电流经高阻传输线或光缆送入数据处理和显示电路。当D≤h时(D偶极子直径,h偶极子长度)偶极子互耦可忽略不计,由于偶极子相互正交,将不依赖场的极化方向。探头尺寸很小,对场的扰动也小,能分辨场的细微变化。偶极子等效电容CA、电感LA根据双锥天线理论求得: CA= (π2ε02L)/{ln(L/a)+S/2L-1}……………………………………(1.1) LA = μ(ln -)……………………………………(1.2) 式中:a --天线半径; S --偶极子截面积; L --偶极子实际长度。 由于偶极子天线阻抗呈容性,输出电压是频率的函数: V= 2 ………………………………(1.3) 式中:ω--角频率,ω=22π2f ,f频率; CL--天线缝隙电容和负载电容; RL--负载电阻。 国家环境保护局 1996-05-10批准 1996-05-10 实施 由于CA、CL基本不变,只要提高RL就可使频响大为改善,使输出电压不受场源频率影响,因此必须采用高阻传输线。 当三副正交偶极子组成探头时,它可以分别接收x、y、z三个方向场分量,经理论分析得出:Udc = C2|Ke|22[|Ex(r2ω)|2 +|Ey(r2ω)|2+|Ez(r2ω)|2] = C2|Ke|22|E(r2ω)|2……………………………………(1.4) 式中:C --检波器引入的常数;

辐射防护环境保护笔试主观题部分

辐射安全与辐射防护基本知识(考题) 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 1.核素:具有特定数目的中子和质子以及特定能态的一种原子核或原子。 2.放射源:放射源是采用放射性物质制成的辐射源的通称。放射源一般用所制成放射性核素的活度标识其强弱,也可用射线发射率或注量率标识其强弱。习惯上将无损探伤、放射治疗、辐射处理所用的高活度或高射线发射率的放射源称作辐射源。 3.随机性效应:由于体细胞突变而在受照个体内形成的癌症,和由于生殖细胞突变而在其后代身上发生的遗传性疾病。 4. 外照射:辐射源位于体外,电离辐射由外部射入人体,这种方式称为外照射。 5.退役:对永久终止运行的铀矿冶核设施所采取的治理措施,以保证公众免受残留和长期受控制的放射性物质危害及其他可能的危害,且使建筑物、设备和场地有可能得到重新利用。 6.吸收剂量:授予某一小体积内物质的辐射能量除以体积内物质的质量。 7.放射性废物:含有放射性核素或者被放射性核素污染,其放射性核素浓度或者比活度大于国家确定的清洁解控水平,预期不再使用的废弃物。 6.潜在照射:指除了在源或设施的正常运行条件下产生的正常(实在)照射外,还包括可以预计其出现但不能肯定其一定发生的一类潜在照射。潜在照射可能由辐射源的事故或者由具有偶然性质的事件或事件序列(含设备故障和操作失误)所引起。 7.辐射随机性效应:辐射随机性效应指的是受到照射的细胞不是被杀死而是仍然存活但发生了变化,则所产生的效应将与确定性效应有很大的不同的随机性效应。特点是其发生概率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其严重程度则与剂量的大小无关。 8.辐射实践正当性:际放射放护委员会(ICRP)提出的防护三原则之一。即辐射照射的实践,除非对受照个人或社会带来的利益足以弥补其可能引起的辐射危害(包括健康与非健康危害),否则就不得采取此种实践。 9.近期效应:又叫近因性错误,它是指考核者对被考核者的近期行为表现,尤

城市轨道交通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分析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轨道交通已成为先进的现代都市象征,一方面改善交通拥堵,另外有利于改善城市的大气环境,是一种绿色交通工具。但是伴随着轨道交通的运行,会产生大量电磁辐射,人们开始担心过量的电磁辐射造成电磁污染。那么城市轨道交通电磁辐射对环境的影响到底怎样,我们又该如何处理呢,本文以哈尔滨城市轨道交通为背景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措施建建议。 关键词:地铁;电磁辐射;高频 哈尔滨地铁始建于2008年,总体规划有5条线和2条支线,总里程143公里,计划用二十年的时间建成。目前哈尔滨地铁一号线已经投入使用,二号线也已经进入建设阶段。哈尔滨市的轨道连接了哈尔滨主要的客流集散点、交通枢纽、文化商贸中心、工业区、居民小区和行政中心,将来势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然而伴随着地铁工程的大面积建设和使用,人们也产生了较多的担心。不久前在广州,由于地铁线路变电站的电磁辐射,就引起了当地民众的抵制,同时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很多人担心地铁附近的居民会受到地铁电力设施的电磁辐射,影响正常生活,于是向环保部门投诉,2006年3月,国务院批准沪杭磁悬浮新型交通建设项目建议书。但是,由于部分上海市民出于对磁悬浮铁路或存辐射污

染的担忧而极力反对,这条线路至今仍未能动工。近几年随着轨道交通发展,关于电磁辐射的投诉越来越多,那么地铁的电磁辐射给我们的生活到底有多大的影响,会不会影响正常的生活呢,这需要从电磁辐射的产生和影响程度等多方面去探讨。 1 地铁电磁辐射概述 1.1 电磁辐射相关概念 电磁辐射主要是通过电场、磁场和电晕三种形式发生。我们常见的广播电视、雷达系统、电力设备、输变电设备、高压输电线路、地铁、电力机车等等只要和电有关的设备,在工作运行过程中都会产生不同频率和强度的电磁辐射,电磁辐射往往会随着环境和距离的变化而衰减,生活中建筑物、金属门等等对于电磁辐射有着较好的屏蔽作用。当然一旦电磁辐射超过某一阈值(电力频段50赫兹),就会对人体造成潜在危害,导致人体体征的变化。 1.2 地铁电磁辐射 城市轨道交通产生电磁辐射的设备主要有变电设备、通信设备,辐射范围一是沿线周围环境(居民收看电视、收听广播),二是变电所职工工作环境。地铁车运行时,受电摩擦产生的火花放电形成电磁辐射,理论上微弱的电磁波,对附近采用天线方式收看电视的居民,会产生一定影响。此外,地铁变电所中的供电设备会产生微弱工频电、磁场理论上,

电磁辐射评价与防护技术

电磁辐射评价与防护技术 2005-12-15 22:27:11( 浏览次数:4051 ) 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污染源日益受到各界的关注,这就是被人们称为“隐形杀手”的电磁辐射。今天,越来越多的电子、电气设备的投入使用使得各种频率的不同能量的电磁波充斥着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乃至更加广阔的宇宙空间。对于人体这一良导体,电磁波不可避免地会构成一定程度的危害。 一.电磁辐射的若干基本概念 1. 常见的电磁辐射源 一般来说,雷达系统、电视和广播发射系统、射频感应及介质加热设备、射频及微波医疗设备、各种电加工设备、通信发射台站、卫星地球通信站、大型电力发电站、输变电设备、高压及超高压输电线、地铁列车及电气火车以及大多数家用电器等都是可以产生各种形式、不同频率、不同强度的电磁辐射源。 2. 电磁辐射场区的划分 电磁辐射场区一般分为远区场和近区场。 2.1 近区场及特点 以场源为中心,在一个波长范围内的区域,通常称为近区场,也可称为感 应场。近区场通常具有如下特点: l 近区场内,电场强度与磁场强度的大小没有确定的比例关系。即:E 1 377H。一般情况下,对于电压高电流小的场源(如发射天线、馈线等),电场要比磁场强得多,对于电压低电流大的场源(如某些感应加热设备的模具),磁场要比电场大得多。 l 近区场的电磁场强度比远区场大得多。从这个角度上说,电磁防护的重点应该在近区场。l 近区场的电磁场强度随距离的变化比较快,在此空间内的不均匀度较大。 2.2 远区场及特点

在以场源为中心,半径为一个波长之外的空间范围称为远区场,也可称为辐射场。远区场的主要特点如下: l 在远区场中,所有的电磁能量基本上均以电磁波形式辐射传播,这种场辐射强度的衰减要比感应场慢得多。 l 在远区场,电场强度与磁场强度有如下关系:在国际单位制中,E=377H,电场与磁场的运行方向互相垂直,并都垂直于电磁波的传播方向。 l 远区场为弱场,其电磁场强度均较小。 2.3 近区场与远区场划分的意义 通常,对于一个固定的可以产生一定强度的电磁辐射源来说,近区场辐射 的电磁场强度较大,所以,我们应该格外注意对电磁辐射近区场的防护。对电磁辐射近区场的防护,首先是对作业人员及处在近区场环境内的人员的防护,其次是对位于近区场内的各种电子、电气设备的防护。而对于远区场,由于电磁场强较小,通常对人的危害较小,这时我们应该考虑的主要因素就是对信号的保护。另外,应该有对近区场一个概念,对我们最经常接触的从短波段30MHz到微波段的3000MHz的频段范围,其波长范围从10米到1米。二.电磁辐射污染的简单测试 1.根据测试对象及环境选用测试仪器 在对某电子、电气设备的电磁辐射进行测试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尽可 能多的了解此电子、电气设备的各种电气指标、运行参数,在此前提下,确定采用不同的测试仪器。一般来说,对近区场的电磁测试,如果测试频段在短波段或微波段,可选用国产的701型三维场强计或其它三维场强计,其测试频率范围大致在几百KHz至1GHz左右。对变电站或高压、超高压输电线进行测试时,应选用工频电磁场测试设备。对远场区测试时,根据不同的测试频段,可选用频谱仪或干扰场强测试仪。测试时,应按照《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

标准----电磁辐-防护规定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 UDC614.898.5 GB8702-88 (1988年3月11日国家环境保护局批准 1988年6月1日实施) 1 总则 1.1 为防止电磁辐射污染、保护环境、保障公众健康、促进伴有电磁辐射的正当实践的发展,制定本规定。 1.2 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产生电磁辐射污染的一切单位或个人、一切设施或设备。但本规定的防护限值不适用于为病人安排的医疗或诊断照射。 1.3 本规定中防护限值的范围为100KHZ~300GHZ。防护限值与频率的关系见下图。

1.4 本规定中的防护限值是可以接受的防护水平的上限,并包括各种可能的电磁辐射污染的总量值。 1.5 一切产生电磁辐射污染的单位或个人,应本着“可合理达到尽量低”的原则,努力减少其电磁辐射污染水平。 1.6 一切产生电磁辐射污染的单位或部门,均可以制定各自的管理限值(标准),各单位或部门的管理限值(标准)应严于本规定的限值。 2 电磁辐射防护限值 2.1 基本限值 2.1.1 职业照射:在每天8H工作期间内,任意连续6MIN按全身平均的比吸收率(SAR)应小于0、1W/KG。 2.1.2 公众照射:在1天24H内,任意连续6MIN按全身平均的比吸收率(SAR)应小于0、02W/KG。 2.2 导出限值 2.2.1 职业照射:在每天8H工作期间内,电磁辐射场的场量参数在任意连续6MIN 内的平均值应满足表1要求。 表1 职业照射导出限值 150/0.40/ (0.5)(0.0015 注: 1) 系平面波等效值, 供对照参考。 2) 供对照参考, 不作为限值; 表中f是频率, 单位为MHz; 表中数据作了取整处理。 2.2.2 公众照射:在1天24H内,环境电磁辐射场的参数在任意连续6MIN内的平均值应满足表2要求。

电磁辐射常识防护手册

电磁辐射环境安全防护常识手册 早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就发现了电现象和磁现象。现今,无论人类生活、科学技术活动以及物质生产活动都已离不开电。 电的应用,不仅极大地改变了工业生产的面貌,还使人们享受到了家用电器带来的便利。以发电、输电、变电、配电为主要内容的电力工业和制造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电线电缆等的电气设备工业,以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为主要内容的无线通信、广播、电视、雷达等产业,以磁力应用为主要内容的磁记录技术、磁浮列车技术等迅速发展起来,成为现代社会的标志。 本手册从电磁学原理及其应用出发,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磁设施为主要对象,采用问答的形式就电磁应用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解释,意在引导人们正确对待和使用电磁设备(设施)。 现代人的生活已离不开电 第一篇电磁学原理 1.1什么是电荷? 电是实物的一种属性。古代就已观察到“摩擦起电”现象,并认识到电有正负两种,同种相斥,异种相吸。当时因不了解电的本质,认为电是附着在物体上的,因而称它为电荷,并把显示出这种斥力或吸力的物体称为带电体。习惯上有时也把带电体本身简称为电荷(如运动电荷、自由电荷等)。通过摩擦或静电感应方法之所以会使宏观物体显示出带电性质,是由于各种宏观物体都是由原子(或分子)组成的,而原子是由带负电荷的电子和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不带电荷的中子组成的原子核所构成的。电荷是带电基本粒子的内在特性之一。 1.2什么是电场?

电场是传递电荷与电荷间相互作用的物理场。电荷周围总有电场存在;同时电场对场中其他电荷又有力的作用。任何带电体的周围空间中都存在着由电荷激发产生的电场。带电体上的电荷分布如果是不随时间变化的静止电荷,其周围空间中的电场分布也是不随时间变化的电场,称为静电场。电场分布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电场,称为交变电场。 1.3什么是电场强度? 电场强度表示电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电场强度是矢量,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随着距离的增加,电场强度衰减得很快。 1.4什么是磁场? 磁场是传递运动电荷或电流之间相互作用的物理场,由运动电荷或电流产生,同时对场中其他运动电荷或电流发生力的作用。运动电荷或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和电场来传递的。 1.5什么是磁场强度? 磁场强度是表示磁场方向和强弱的矢量。由于磁场是电流或运动电荷引起的,而磁介质在磁场中发生 的磁化对磁场也有影响,因此磁场强度有两种表示法:磁感应强度矢量和磁场强度矢量表示。磁感应强度的单位为高斯(G),国际单位为特斯拉(T,1T=10000G)。磁场强度的电磁单位为安培/米(A/m)。 1.6什么是电磁感应? 电磁感应是指通过闭合回路面的磁通量发生变化而产生电动势的现象。这样产生的电动势,称为“感生电动势”。发电机就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来产生电能的。 电磁感应现象 1.7什么是电磁场? 静止电荷在其周围空间产生电场,运动电荷(电流)在其周围空间同时产生磁场。当频率很低时,电场和磁场是相互独立的,彼此没有联系。当频率很高时,变化的电场与磁场可以相互转换且存在定量的波阻抗关系,而且可以脱离电荷或电流以波的形式向空间传播电磁能量。所以,在高频情况下,电场和磁场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这种情况下的电场和磁场统称为电磁场。 1.8什么是电磁场辐射强度? 电磁波的电场和磁场都与传播方向垂直,电场和磁场互相垂直,并且同相位。电磁波可以脱离电荷或 电流以波的形式向空间传播电磁能量,故又被称为电磁辐射。电磁波在空间中传播的能流密度由矢量来描述,国际单位是瓦/平方米(W/m2)或者毫瓦/平方百米(mW/cm2)。 1.9什么是工频电场?

环境保护文字内容

环境: 人类生存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称为环境。 对人的心理发生实际影响的整个生活环境也称为环境,更多称为心理环境。 环境保护: 利用电离辐射处理环境污染物以达到消除或减少对环境危害的技术。辐射技术是利用射线与物质间的相互作用电离和激发产生的活化原子与活化分子,使之与物质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及生物学变化,采用此技术可对常规处理方法难以去除的某些污染物进行处理。 此技术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工艺简单、效率高、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以γ射线或高能电子束为基本手段的辐射技术逐渐在环境污染治理领域中发挥作用。其中在废气治理(电厂燃煤尾气的脱硫脱硝)、废水处理、污泥处置及消毒等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 电子束辐射净化烟道气技术 辐射净化烟道气就是将烟道废气在大气中的光化学反应过程人为地限定在某一可控的有限空间内进行,同时加入反应剂使硫酸和硝酸生成化肥。 未经处理的烟道废气中含有的大量的SO2和NOx,在大气中通过光化学反应进而形成硫酸和硝酸,以酸雨形式积聚返回大地,污染环境。由电子加速器产生的电子束经靶窗(钛箔)注入反应器内,与烟

气中的主要成分碰撞,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活性粒子,这些活性物质将SOx与NOx氧化并与水汽作用生成硫酸、硝酸,继而与向烟气中添加的氨作用,生成肥料(硫酸铵和硝酸铵),达到废气脱硫脱硝的目的。 固体废物的处理 (1)此领域研究较多的是对污泥的处理。 污泥中不仅含有N、P、K等肥料,而且含有Mn、Zn、Cu等微量元素,同时含有细菌、病毒以及其它有害的有机物等,用传统方式处理污泥,经常会发生堵塞;利用辐射技术与沉降、化学改性等技术结合,对污泥进行综合处理,是解决污泥处理问题的有效方法。 (2)农业废弃物的辐射处理 农业废弃物中多糖材料纤维素和甲壳素每年的产生量达几百亿吨,其中只有很少被应用。利用电子束或γ射线辐照可以诱发纤维素等聚合物的降解,可获得气态、液态和固态的小分子产物。 废水的辐射处理 (1)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反应一般以氧化反应为主,保持较高的氧气含量,可有效提高氧化性自由基的产额,同时抑制还原性物质的产生,加快分解速度。 (2)辐射技术还应用于含重金属离子废水的处理。重金属离子在辐照作用下,被还原为低价或单质金属,从溶液中沉淀出来。

生活环境电磁辐射控制标准

standard for environmental electromagnetic waves 本标准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控制电磁波对环境的污染、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电磁技术发展而制订。 本标准适用于一切人群经常居住和活动场所的环境电磁辐射,不包括职业辐射和射频、微波治疗需要的辐射。 1 各词术语 1.1 电磁波 本标准所称电磁波是指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和微波。 1.1.1 长波 指频率为100~300KHz,相应波长为3~1km范围内的电磁波。 1.1.2 中波 指频率为300KHz~3MHz,相应波长为1km~100km范围内的电磁波。 1.1.3 短波 指频率为3~3MHz,相应波长为100~10m范围内的电磁波。 1.1.4 超短波 指频率为30~300MHz,相应波长为10~1m范围内的电磁波。 1.1.5 微波 指频率为300MHz~300GHz,相应波长为1m~1mm范围内的电磁波。 1.1.6 混合波段 指长、中、短波、超短波和微波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波段混合在一起的电磁波。 1.2 电磁辐射强度单位 1.2.1 电场强度单位

对长、中、短波和超短波电磁辐射,以伏/米(V/m)表示计量单位。 1.2.2 功率密度单位 对微波电磁辐射,以微瓦/平方厘米(μW/cm2)或毫瓦/平方厘米(mW/cm2)表示计量单位。 1.2.3 复合场强 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频率的电磁波复合在一起的场强,其值为各单个频率场强平方和的根值,可以下式表示: 式中:E──复合场强,V/m; E 1、E 2 ......En──各单个频率所测得的场强,V/m。 1.3 分级标准 以电磁波辐射强度及其频段特性对人体可能引起潜在性不良影响的阈下值为界,将环境电磁波容许辐射强度标准分为二级。 1.3.1 一级标准 为安全区,指在该环境电磁波强度下长期居住、工作、生活的一切人群(包括婴儿、孕妇和老弱病残者),均在会受到任何有害影响的区域;新建、改建或扩建电台、电视台和雷达站等发射天线,在其居民覆盖区内,必须符合“一级标准”的要求。 1.3.2 二级标准 为中间区,指在该环境电磁波强度下长期居住、工作和生活的一切人群(包括婴儿、孕妇和老弱病残者)可能引起潜在性不良反应的区域;在此区内可建造工厂和机关,但在许建造居民住宅、学较、医院和疗养院等,已建造的必须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超过二级标准地区,对人体可带来有害影响;在此区内可作绿化或种植农作物,但禁止建造居民住宅及人群经常活动的一切公共设施,如机关、工厂、商店和影剧院等;如在此区内已有这些建筑,则应采取措施,或限制辐射时间。 2 卫生要求

配电房的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的咨询

配电房的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的咨询 根据国家环保局18号令的要求和我国环境保护的法规,输变电工程等电力建设项目在建设之前都要请有专门资质的环评单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要经过专家评审,环保主管部门批准,方能动工建设,建成后还要经过国家环保行政管理部门的环保验收。我国输变电设施的频率为50赫兹(通称为工频)它很不容易产生辐射。国际“电磁兼容”标准中规定,9000赫兹以上的频率才称为“射频”。也就是说9000赫兹以下频率的电源因辐射量太小,可以认为它们基本不会发射电磁波。50赫兹工频比9000赫兹还小180倍,它的辐射功率就更小,对人身不会产生影响。根据实际测量,即使对于500KV的超高压输电线,它的辐射强度小于53dB,其单位面积的辐射功率相当于一般城市家庭中所接收到的无线电广播电磁波辐射功率强度的千分之一,当然它对人身也不会产生任何影响。(福州市电业局于2007-7-18 17:28回复) 配电房除了电磁辐射,还有低频噪音污染问题 配电房会带来很多严重的问题,例如电磁辐射、噪音、还有发热等等,特别是电磁辐射是小孩得白血病的致命杀手,电流的声音会让居民不得安宁!!!所以广大业主一定要团结起来,解决这个问题!!现在很多人买房都注意到辐射问题了。 高压电力线路设备对人体影响主要为:放电与高频电磁辐射 网上有人为高压线路辩护时经常举一个电力系统的专有名词:“安全距离”。人为只要超过这个距离,肯定安全,其实这是不全面的。这个所谓的“安全距离”,是专用在电力设施检修过程的一个术语,说通俗点,就是不被电到的安全距离。(高压会使空气电离,从而空气也变成导体) 所以所谓的安全距离是与电磁辐射没有关系的。超过这个距离,电磁辐射还是依然存在。电力线路或者电力设备为什么会产生高频电磁辐射?此辐射可怕否? 电力设施产生的高频电磁辐射主要来自于两方面: (1)发电机转子旋转,产生的极微量的高频电流 (2)很多电力电子设备(可控硅)并入电网使用后,产生的高频谐波。随着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这一类电磁谐波会越来越多。 (3)用户使用过多的电子设备,造成电网谐波大量产生,比如电视,电脑等。 可见主要的电磁谐波,产生的原因还是电力用户使相关电子设备造成的对电网污染。真正由发电机产生,高压电线产生的电磁辐射还是相对比较小的。 容易被大家忽视的电磁辐射比较严重的地方在于,小区的配电房或者箱式变电站。 最后要更正一个观点:电磁辐射的强弱与电压高低没有正比例关系。 这个话怎么说呢,只能说,同样情况下,电压高的辐射并不比电压低的强。 高压电线(220KV)距离一般最少要有50米,除了辐射问题,最关键的是雷雨天的安全问题,下雨空气电阻急剧减少,如果再有雷电压作用下,极有可能导线周围放出电火花,并伴有激烈爆炸声。不管从安全还是心理考虑,保持适当距离都是很有必要的。 高频低频是相对的,与手机信号等相比,电网产生的电磁辐射自然都属于低频。不过真正能在空气中电磁波都市相对较高的(品率低的电磁波是不太容易在空气中传播的,自然也不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 环保部第 号令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 (环保部第18号令)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场所安全和防护 第三章? 人员安全和防护 第四章? 废旧放射源与被放射性污染的物品管理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六章? 应急报告与处理 第七章? 豁免管理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九章? 附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护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场所、人员的安全和防护,废旧放射源与被放射性污染的物品的管理以及豁免管理等相关活动。 第三条? 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辐射安全和防护工作负责,并依法对其造成的放射性危害承担责任。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对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 场所安全和防护 第五条? 生产、销售、使用、贮存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场所,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志,其入口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安全和防护标准的要求,设置安全和防护设施以及必要的防护安全联锁、报警装置或者工作信号。 射线装置的生产调试和使用场所,应当具有防止误操作、防止工作人员和公众受到意外照射的安全措施。

放射性同位素的包装容器、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设备和射线装置,应当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放射源上能够设置放射性标识的,应当一并设置。运输放射性同位素和含放射源的射线装置的工具,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志或者显示危险信号。 第六条? 生产、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场所,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运行故障,并避免故障导致次生危害。 第七条? 放射性同位素和被放射性污染的物品应当单独存放,不得与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等一起存放,并指定专人负责保管。 贮存、领取、使用、归还放射性同位素时,应当进行登记、检查,做到账物相符。对放射性同位素贮存场所应当采取防火、防水、防盗、防丢失、防破坏、防射线泄漏的安全措施。 对放射源还应当根据其潜在危害的大小,建立相应的多重防护和安全措施,并对可移动的放射源定期进行盘存,确保其处于指定位置,具有可靠的安全保障。 第八条? 在室外、野外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应当按照国家安全和防护标准的要求划出安全防护区域,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志,必要时设专人警戒。 第九条? 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环境监测规范,对相关场所进行辐射监测,并对监测数据

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环保局)

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于1997年3月25日由国家环保局第十八号局令发布。是为加强电磁辐射环境保护工作的管理,有效地保护环境,保障公众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有关规定制定的办法。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监督管理 第三章污染事件处理 第四章奖励与惩罚 第五章附则 附件:电磁辐射建设项目和设备名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监督管理 第三章污染事件处理 第四章奖励与惩罚 第五章附则 附件:电磁辐射建设项目和设备名录 展开 编辑本段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电磁辐射环境保护工作的管理,有效地保护环境,保障公众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电磁辐射是指以电磁波形式通过空间传播的能量流,且限于非电离辐射,包括信息传递中的电磁波发射,工业、科学、医疗应用中的电磁辐射,高压送变电中产生的电磁辐射。 任何从事前款所列电磁辐射的活动,或进行伴有该电磁辐射的活动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本办法的规定。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电磁辐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第四条 从事电磁辐射活动的单位主管部门负责本系统、本行业电磁辐射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管理办法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 编辑本段第二章监督管理 第六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下列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申报登记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负责对该类项目执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以下简称“三同时”制度)的情况进行检查并负责该类项目的竣工验收: (一)总功率在200千瓦以上的电视发射塔; (二)总功率在1000千瓦以上的广播台、站; (三)跨省级行政区电磁辐射建设项目; (四)国家规定的限额以上电磁辐射建设项目。 第七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省级”)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除第六条规定所列项目以外、豁免水平以上的电磁辐射建设项目和设备的环境保护申报登记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负责对该类项目和设备执行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制度的情况进行检查并负责竣工验收;参与辖区内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和项目竣工验收以及项目建成后对环境影响的监督检查;负责辖区内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队伍的建设;负责对辖区内因电磁辐射活动造成的环境影响实施监督管理和监督性监测。 第八条市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可承担第七条所列全部或部分任务及本辖区内电磁辐射项目和设备的监督性监测和日常监督管理。 第九条从事电磁辐射活动的单位主管部门应督促其下属单位遵守国家环境保护规定和标准,加强对所属各单位的电磁辐射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负责电磁辐射建设项目和设备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预审。 第十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在从事电磁辐射的活动时,都应当遵守并执行国家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法规、制度和标准,接受环境保护部门对其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