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动脉介入并发症
股动脉穿刺并发症

0.2
0 改善前 目标值 改善后
=69.36%
科研成果
撰写文章:《股动脉穿刺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 症术后并发症护理体会》 拟申报自治区技术推广项目1项
标准化
股动脉穿刺评分系统使用 医院内股动脉穿刺预防管 住院患者VTE防治流程 流程 理流程
压迫止血不到位
3、告知患者及家属压迫穿刺部位的 重要性 1、加强护理人员责任心 2、增加巡视次数
1、科室每个月进 行压迫止血的操 作演练
1、增加加压包扎 的相关材料
2、严格要求患者 体位
1、护士要求掌握 相关解剖位置 2、制定实体相关 办法 1、增加加压包扎 的相关材料
1、减少护士工作 量 2、加强宣教
200 125 98 100 65 0.0% 42 20.0%
10.0%
24 0.0% 0.0% 0
10.0%
0
效果确认
改善前后并发症发生分布对比
效果确认
改善前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改善前流程图
患者入院 手术前 评估患者 术前教育 完善相关检查
效果确认
手术
生命体征测量 手术后 返回病房 术后宣教
股动脉穿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股动脉穿刺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股 动脉穿刺总例数×100%
选题理由
通过本次质量管理工具应运,探讨及分析引起股动脉穿刺并发症发生
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期为股动脉穿刺技术提供可参考的
理论依据。
现况把握
调查对象:2016.01-2016.12股动脉穿刺病人总数750例,并发症发生总数13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73%。穿刺部位渗血 8例(61.5%),穿刺部位血肿 3 例 (23.1%),股动脉假性动脉瘤 1 例(7.7%),动静脉瘘1例(7.7%)。
股动脉穿刺及其并发症

股动脉穿刺及其并发症
第1页
应用范围
• 1、介入手术(冠脉造影)入路 • 2、IABP(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入路 • 3、动脉血气
• 以上应用中股动脉穿刺技术略有不一 样
股动脉穿刺及其并发症
第2页
股动脉解剖
• 股动脉发自髂外动脉,在大腿根 部紧靠腹股沟韧带下方,在股三角腹 股沟韧带处可触及股动脉搏动。从耻 骨联合到髂前上棘做一连线,股动脉 恰在这一连线中点、腹股沟韧带处经 过。股动脉在腹股沟处几乎是平行于 脊柱。
•心脏舒张前一瞬间(主动 脉关闭时),球囊充气, 增加舒张期冠脉灌注压力, 增加心肌供氧。
第22页
股动脉压迫止血
股动脉穿刺及其并发症
第23页
• 关键点:目标是内口,可将鞘管小心撤出 二分之一,此时可摸到鞘管消失处大约即 内口处。
• 勿用力过大,压闭股动脉,迷走神经反射 (阿托品、多巴胺)。
• 如遇大量出血勿慌张。冷静调整按压点, 切忌松手!
股动脉穿刺及其并发症
第11页
穿刺步骤
• 5、切皮。(先切后穿、先穿后切各有优点) • 6、穿刺:左手三指指明股动脉走形,右手
穿刺针,穿刺针斜面必须朝上,进针角度 30—45度,迟缓进针,直至见到喷血。 • 切忌角度偏小(动脉穿刺点偏上,越过腹 股沟韧带,腹膜后血肿,灾难性后果!! 穿刺点选择宁下勿上) • 角度偏大,导丝经过困难,导管打折。
第20页
是常见一个机械循环辅助方法,是指 经过动脉系统植入一根带气囊导管到 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远端和肾动脉开口 上方降主动脉内,在心脏舒张期,气 囊充气,在心脏收缩前,气囊放气, 到达辅助心脏作用。
股动脉穿刺及其并发症
第21页
股动脉穿刺及其并发症
脑血管介入术经股动脉穿刺局部并发症的发生及护理蔡晓萍

脑血管介入术经股动脉穿刺局部并发症的发生及护理蔡晓萍发布时间:2023-05-17T02:27:50.071Z 来源:《护理前沿》2023年08期作者:蔡晓萍[导读] 目的:讨论及研究脑血管介入术经股动脉穿刺局部并发症的发生及护理西宁市湟中区第一人民医院导管室青海西宁 810000摘要:目的:讨论及研究脑血管介入术经股动脉穿刺局部并发症的发生及护理。
方法:本次研究患者的数量为50例,起始时间2022年1月份,截止时间2022年1月份,整个研究为期一年,分析该患者行经股动脉穿刺局部并发症的原因以及相关护理措施。
结果:50例患者有8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占比16.00%,通过有效治疗得到康复。
结论:为脑血管介入术患者提供经股动脉穿刺时,应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以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机率,提高治疗的效果。
关键词:脑血管介入术;经股动脉穿刺;局部并发症;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较高,该病具有较高致死率和致残率,对人们的健康造成较大影响。
随着当前医疗技术的进步,脑血管介入术被逐渐应用于临床治疗当中,该种治疗方式更为安全、微创且治疗效果更佳,被广大患者所接受,但术后患者会出现并发症,因此有效的护理十分重要【1】。
本文主要讨论脑血管介入术经股动脉穿刺局部并发症的发生以及相关护理措施,详见下文: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参与本次研究患者的数量为50例,时间为2022年1月份至2022年12月份,年龄分布在46-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35±2.16岁,女性患者26例,剩余的则为男性患者,分析所有患者各项资料,结果显示P>0.05。
1.2方法为所有患者提供局部麻醉,之后行经股动脉穿刺,置入5F动脉鞘,使用造影管常规进行主动脉弓上造影以及全脑室血管造影,之后拔除动脉鞘给予压迫止血器压迫6小时,观察患者的血管狭窄程度,如果已经达到CAS时应提供CAS治疗,患者手术之前提供硫酸氢氯吡格雷;拜阿司匹林口服,连续服用3-5天【2】。
经股动脉介入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分析

经股动脉介入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分析发布时间:2021-07-01T11:05:10.33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2期作者:刘立波[导读] 目的分析经股动脉介入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
刘立波大庆油田总医院 163000【摘要】目的分析经股动脉介入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
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11月于本院进行经股动脉介入术的患者120例,记录患者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分析这些并发症成因,制定针对性的护理。
结果 120例患者中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14.17%,其中深静脉血栓6例、局部血肿7例、腹膜后血肿1例、动静脉瘘1例、假性动脉瘤2例。
结论经股动脉介入术患者极易出现外周血管并发症,故需要深入分析并发症成因,给予针对性护理,尽可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经股动脉介入术;外周血管并发症;原因;护理经股动脉介入术是临床常用的一种路径治疗方法,这种手术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创伤小的特点,但术后患者体位受限,需长时间卧床休息,导致术后极易出现深静脉血栓、局部血肿、腹膜后血肿、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等外周血管并发症,进而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不利于术后康复,并发症严重者可能出现永久性功能障碍或病死情况,因此需要深入分析经股动脉介入术患者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形成原因,根据分析结果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服务,及时预防外周血管并发症,减轻手术给患者身心带来的痛苦,促进预后康复。
本文选取120例经股动脉介入术患者,研究患者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研究资料选取2019年3月—2020年11月于本院进行经股动脉介入术的患者120例,其中女患者49例、男患者71例;年龄30—75岁,平均年龄(48.92±5.83)岁;手术时间44—170min,平均手术时间(83.96±10.78)min;病程10个月—4年,平均病程(1.97±0.24)年。
经股动脉行介入治疗术后穿刺点并发症预防控制的研究进展

经股动脉行介入治疗术后穿刺点并发症预防控制的研究进展徐春静; 曾莉【期刊名称】《《全科护理》》【年(卷),期】2019(017)031【总页数】5页(P3887-3891)【关键词】股动脉; 介入治疗; 穿刺点并发症【作者】徐春静; 曾莉【作者单位】200137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6介入治疗是介于外科和内科治疗之间的新兴治疗方法,近10年来已被广泛应用于心脏、肝、外周血管等相关疾病治疗中。
其中,因为股动脉具有粗长、笔直、稳固、搏动情况明显且容易操作等特点,成为最常用的血管介入穿刺部位。
但也正是由于股动脉的这些特点,使介入治疗术后穿刺点易出血、压迫止血器难固定等;常见术后穿刺点并发症有穿刺部位的出血、皮下血肿、血栓形成、假性动脉瘤等[1]。
手术并发症可加重病人的病情甚至危及病人生命[2-3],还可增加病人和家庭经济及精神负担,延长住院时间。
为了避免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经股动脉行介入治疗术后病人常需绝对卧床,术侧肢体严格制动,但限制活动时间过长,病人又会出现腰背酸痛、术侧肢体酸胀麻木、排尿困难、失眠、腹胀等多种不适[4],这不仅延长了病人的住院时间,同时也明显增加了护理的工作量。
有研究证明,做好并发症预防控制可有效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5]。
现将经股动脉行介入治疗术后穿刺点并发症预防控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经股动脉行介入治疗术后穿刺点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控制现状1.1 穿刺点出血或皮下血肿发生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控制现状1.1.1 穿刺点出血或皮下血肿发生的影响因素经股动脉行介入治疗术后病人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穿刺部位出血。
穿刺口有出血征象,覆盖伤口的纱布有新鲜血迹均计为出血[6];也可表现为股动脉穿刺处皮下血肿,即穿刺点出血的血液聚集在皮下组织中造成的局部肿大。
有研究报道,若病人存在高龄、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烧伤[7]、应用抗栓药物[8]及凝血功能异常等情况,病人介入术后发生穿刺点出血或皮下血肿概率将会增加;股动脉导管鞘的管径大小也与穿刺部位血肿的发生率相关,管径越粗其发生率越高。
介入治疗经股动脉穿刺时局部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措施

介入治疗经股动脉穿刺时局部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摘要:当今介入治疗是治疗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因其具有有创性,在穿刺的部位易导致并发症的出现,这些并发症对患者的预后、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影响比较大,因此日常护理中不能绝不能忽视并发症的危害。
笔者所在的医院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在分析并发症发病的病因基础上,通过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总结出许多预防、护理以及治疗穿刺部位并发症的有效措施,使患者明显受益,现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介入治疗;股动脉穿刺;局部并发症;护理措施神经介入治疗术以数字减影设备为指导,借助血管内导管操作技术,针对脑血管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一种临床诊疗手段。
由于属于微创伤技术,所以近年来临床应用极为广泛。
鉴于股动脉具有粗大,易穿刺的特点,所以被作为介入治疗脑血管病最常用的术式[1]。
然而,大量临床实践表明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局部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2]。
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有:局部血肿、假性动脉瘤以及动静脉瘘等,这些并发症对患者的预后、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影响比较大,严重情况下甚至可危及患者生命。
因此,局部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十分必要,不容忽视。
本文首先对股动脉穿刺并发症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再对我院长期临床经验积累的并发症预防及护理措施进行介绍,为临床参与护理工作的同行提供参考。
介入治疗经股动脉穿刺局部现进行针对性分析。
1穿刺部位局部血肿形成的原因及护理措施研究显示, 局部血肿是介入治疗穿刺部位发生率最高的并发症,约占全部并发症65%-70%[3]。
血肿可引起局部皮肤张力增高,患者疼痛不适。
形成原因:穿刺技能不足导致血管壁被刺破、穿刺一侧肢体提前活动、压迫手法不当、患者血压过高以及有凝血功能障碍等[4]。
护理措施:(1)术后8小时内护理人员应5~30min巡视1次,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肿胀现象,穿刺点是否压迫到位等;(2)触摸穿刺部位是否有显著压痛感,观察穿刺部位皮肤色泽及温度是否异常;(3)告知患者术肢放松,卧床期间应避免腹压增加,特别是咳嗽时要用手压紧穿刺口,防止出血;(4)告知患者血肿发生的原因及护理措施,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要求患者加强穿刺部位保护,禁止剧烈运动或过度用力提拉重物等[5];(5)小的血肿可以使用消肿止痛膏外敷或者使用50%的硫酸镁湿敷[6]。
股动脉径路介入诊疗常见并发症及防治

股动脉径路介入诊疗常见并发症及防治摘要】目的:评价268例次经股动脉介入诊治并发症情况。
方法:连续入选2011年9月至2015年3月我院经股动脉径路行介入诊治的病例258例次。
分析常规经股动脉介入诊治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1)成功经股动脉介入诊治258例次。
(2)股动脉穿刺处出血或渗血(4例);血肿(3例);迷走神经反射(12例);假性动脉瘤(3例);股动脉夹层(1例);动静脉漏(1例);股动脉血栓(0例);腹膜后血肿或出血(0例)。
结论:常规经股动脉进行介入诊治可行且并发症较少。
熟练的穿刺技术,轻柔的操作,术前、术中、术后的严密观察与护理是预防经股动脉穿刺点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关键词】经股动脉;穿刺;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1-0328-03介入技术已成为诊治许多疾病的重要手段。
虽然目前大多数心内科介入诊疗是经桡动脉路径[1],但股动脉因具有粗直、固定、搏动明显及便于穿刺等特点,成为多种介入手术入路的首选。
随着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深入开展,有关股动脉穿刺点并发症的报道也日益增多。
本文以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医院经皮股动脉穿刺的介入治疗25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及分析引起股动脉穿刺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期为股动脉穿刺技术提供可参考的理论依据。
1.资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入选2011年9月至2015年3月我院经股动脉途径心血管介入诊治的病例258例次。
成功经股动脉常规介入诊治258例次,其中男性72例次(27.9%),女性186例次(72.1%)。
平均年龄(63.6±12.2)岁。
其中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40例次(54.3%),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6例次(14%),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5例次(17.4%),股动脉狭窄12例(4.7%),经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诊断的患者25例次(9.7%)。
1.2 方法本组均在局麻下采用Seldinger技术行股动脉前壁穿刺,植入6~7F鞘管,术后除植入支架患者鞘管留置6小时后拔除,其余均立即拔除鞘管。
经皮股动脉穿刺行脑血管介入治疗后穿刺部位并发症的循证护理

r k J . ca rl s ,0 6,0 1 :6—5 . i [ ]A t U o E p 20 3 ( )4 s s 1
[ ] 秦晓涛 , 3 卢一平.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综合征[ ] 中华 泌尿. 2 0 , 1 1 :0
[ ] 梁宁锋. 4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 电切术 并发症 的防治 [ ] 广西 医科 J.
经 皮 股 动 脉 穿 刺 行 脑 血 管 介 入 治 疗 后 穿 刺 部 位 并 发 症 的 循 证 护 理
许金 兰 李 先锋 马 红英 蒋利玲 ( 西 南 宁市第一 人 民 医院神 经 内科 , 广 南宁 市 5 02 ) 302
【 关键词】 股动脉 ; 介入治疗 ; 穿刺部位 ; 并发症 ; 循证护理
大学学报 ,0 0 3 7 5 :8 2 1 ,2 ( ) 7 7—78 8.
循证 护 理的核 心是传 统 的经验 护 理 向 以科 学 依 据为 基 础 的现代 护理 发展 , 证 护 理融 入 临床 是 护 理学 发 展 的需 循 要 。他要 求护 理人 员 对 可 能发 生 的并 发 症进 行 护 理 干 预 , 有效 地 预防并 发 症 的发 生 。通 过 开 展 循 证护 理 , 效 地 改 有 变 了护理 人员 的思 维模 式 , 被 动接 受转 变 为 主动 地 吸收 。 从 在 此项研 究 中 , 们 首 先 从 临 床 实 践 中发 现 预 防 T R 我 U P患
1 , 例 恶心、 呕吐 1 , 例 经处理后均恢复正常, 中毒并发症 无
发生。
aetei n dt ni ai t wt ihsr M o as ei l n s s ads ao p tns i hg  ̄c r et s a h a e i n e h u n a h 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澡、更衣,备皮(范围同常规腹股沟部手术)时仔细认真,防止
剃破,并观察局部有无亦肿(如有暂缓手术) ,确保手术安全, 特别是再次行介入治疗者,更要保证手术野清洁干燥。③介
入治疗前常规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划,严格观察体温变化,为
作者单位 滨州市市立医院外二科(山东省滨州市
室温 18~20C .湿度 50%~60% .每日紫外线照射血,地面 用 1 : 200 的 "84" 消毒液拖擦 2 次,并减少探视人次。②严格
备皮是预防感染发生的重要环节,因股动脉处毛多,且容易 被污染,术前我们严把备皮质量关,情况允许者帮助病人洗
体麻木、怕冷、皮肤温度低、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等表现时提示 有早期血栓形成,应立即采取溶栓措施。由于缤密的预防及
血是较严重并发症。多与手术后加压止血不当,病人肢体过 早活动,凝血功能较差等因素有关。因此,术后应准确压迫
2
2.1
护理体会
心理护理
15min 并行绷带加压包扎,使用沙袋做到定位、定质量、定
时。在腹股沟穿刺点正上方,以1. 5~2. Okg 沙袋垂直压迫
我科收治的介入治疗病人大部分饱尝了长期疾病折磨
的痛苦,不能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而情绪的好坏与治疗效
World J Surg.1993.17:553
狭窄及复发性胆管感染等并发症,而行胆管空肠 Roux-en-Y
吻合术者无此并发症发生。故认为胆管空肠 Roux-en-Y 吻 合术对胆管损伤的修建效果优于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
2 3
施维锦主编.月旦造外科学 [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206
股动脉插管介入治疗并发症的预防护理
李冬娥
介入治疗虽属微创外科范畴,但导管直接插入动脉血管
任云霞
临床治疗提供护理上的可靠数据。④介入治疗前,协助医师 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了解有无
内,易发生感染、出血(血肿)、动脉栓塞等并发症,给病人带
来不良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对此,除手术要严格遵守操作规
程外,常需规范科学的护理工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介入治疗禁忌证。⑤介入手术室严格空气消毒,限制参观,做
好充分的术前准备,避免手术野在空气中暴露时间过长增加 污染机会。经过以上措施护理,加上严格的无菌技术和无菌
1
"备床资料
本组介入治疗 102 例,男 95 例,女 7 例 5 年龄 17~66
操作规程,本组无 1 例发生感染 o
2.3
出血(血月中)防治
岁,平均 39 岁。其中股骨头无茵性坏死介入治疗 67 例 .156
例次;肝癌介入治疗 18 例 .54 例次;肺癌介入治疗 17 例 .51
例次。经严恪的围手术期护理,无 1 例并发症发生。
介入治疗所用导管较粗,多为 5~7F 导管,对血管璧损
伤较大,创伤口不能较快闭合,所以股动脉穿刺处的局部出
外,还应正确使用沙袋,应用肝素稀释液 30mL 管腔内注射 以防止血栓形成 o 严密的观察是避免发生血管栓塞的关键。
术后密切观察穿刺侧肢体皮肤颜色、温度,对比双足背动脉
搏动是否对称及肢体灵活度,观察患侧肢体有无麻木不适, 并注意保暖,尤其是冬季更要注意病人全身保暖。如出现肢
导管消毒灭菌。①首先将病人安置于空气清新的病房,保持
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努力消除或减少不利于治疗的负性心理
因素,使病人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手术。
经重新加压包扎,延长直腿平卧时间,避免了并发症发生。
2.4
血管栓塞的防治
血管栓塞是介入治疗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为了预防血栓
形成,除严格掌握操作规程,减少置管时间,避免反复穿刺
2.2
预防感染
感染是影响手术和治疗的关键,正确的护理工作是预防 感染的保证。为此,我们加强病房及放射室管理,严格备皮及
[关键词]
[文章编号]
股动脉;插管法;介入治疗;并发症;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1008-0341(2000)04-0296-01
2000-06-06 修固〉
256617)
0999-10-18 收稿
作者简介李冬娥,女 .1967 年 11 月生
பைடு நூலகம்
[关键词]
胆管;创伤和损伤;医源性疾病
玉学志,庄钦彬,张圣道.医源性胆管狭窄 33 例外科治疗分析
[中图分类号]
[文章编号]
R657.4
[文献标识码]
B
[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1996.16:350
1008-0341(2000)04-0295-02
( 2000-04-12 收稿
2000-06-22 f~ 1m )
• 296 •
齐鲁医学杂志 2000 年 12 月第 15 卷第 4 期
Med J Qilu. December 2000. Vo 1. 15. No. 4
据胆管内径的大小、术者吻合操作的习惯等具体情况决定其
吻合方式。本组 2 例行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出现后期胆管
参考文献
Route M. Jeschke PW. Manegold BC. et al. Management of bile duct injuries and stricture following cholecystectomy [JJ.
果有着密切的关系,良好的心理状态是保证介入治疗成功和
12h( 其间可酌情松解 1~2 次)。另外,术后体位制动,即穿刺
侧肢体绝对直腿平卧 24h. 卧床期间,护士加强病房巡视,密 切观察血压和局部切口情况,谨防出血及血肿发生。本组 l
例因过早(术后 30min) 活动下肢,引起穿刺部位少量渗血,
减少并发症的重要前提。为此,我们主动与病人谈心,介绍介 入治疗的特点、方法、效果、安全性及治疗前后可能出现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