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动脉穿刺并发症
股动脉穿刺及并发症思维导图

股动脉穿刺及并发症思维导图股动脉穿刺及并发症思维导图第一部分穿刺点定位点击放大查看第二部分局部麻醉点击放大查看第三部分股动脉穿刺点击放大查看第四部分导丝置入点击放大查看第五部分置鞘注意事项:1 确定导丝置入动脉后,撤出穿刺针,左手压好穿刺点;2 置鞘时导丝要漏出头(适当),且保证导丝未弯曲,插入时略带旋转,动作轻柔,遇阻力时勿盲目用力。
第六部分冲洗动脉鞘【1】置入动脉鞘后,撤出导丝;【2】开放动脉鞘三通确定动脉回血,并使用肝素盐水冲洗动脉鞘,顺势关闭动脉鞘或连接高压滴注。
第七部分并发症及处理常见并发症:1、穿刺部位皮下瘀斑、血肿。
2、假性动脉瘤:穿刺点过低,压迫不当。
(超声定位下压迫压迫前应用吗啡或杜冷丁止痛,凝血酶局部注射、覆膜支架覆盖、外科修补)。
3、腹膜后血肿:穿刺点过高,灾难性后果,防重于治。
(停用抗凝剂、维持血容量、防止休克,外科修补)4、动静脉瘘:穿刺方向不准确(覆膜支架覆盖、超声下压迫,外科修补)5、夹层或闭塞:导丝有阻力置入(覆膜支架覆盖)附1:假性动脉瘤诊治思维导图点击放大查看附2:腹膜后血肿具体处理腹膜后血肿临床特点:1 腹股沟上方皮肤和肌肉紧张和饱满。
2 严重背部和下腹部疼痛。
3 股神经受累表现,如下肢疼痛或无力。
4 血色素水平下降,并且排除其他出血原因。
5 严重出血病人呈出血性休克表现。
6 严密观察的情况下往往可以得出腹膜后血肿的诊断,还可通过腹部CT检查发现腹膜后血肿予以确诊。
腹膜后血肿处置1、腹膜后血肿关键在于预防。
行脑血管造影和神经介入治疗时,皮肤穿刺点一般确定为腹股沟韧带下方1.5-2cm,斜行45度进针,这样确保穿刺针穿入股动脉的穿刺点位于腹股沟韧带以下。
拔除动脉鞘后局部按压也要准确到位,时间要足够。
2、术后需密切观察病人不是所有发生腹膜后血肿的病人的股动脉穿刺点都在腹股沟韧带之下。
对于所有病人,术后均需要密切观察,出现腹股沟区血肿或不适,均需要严密观察和积极处理。
脑血管介入术经股动脉穿刺局部并发症的发生及护理蔡晓萍

脑血管介入术经股动脉穿刺局部并发症的发生及护理蔡晓萍发布时间:2023-05-17T02:27:50.071Z 来源:《护理前沿》2023年08期作者:蔡晓萍[导读] 目的:讨论及研究脑血管介入术经股动脉穿刺局部并发症的发生及护理西宁市湟中区第一人民医院导管室青海西宁 810000摘要:目的:讨论及研究脑血管介入术经股动脉穿刺局部并发症的发生及护理。
方法:本次研究患者的数量为50例,起始时间2022年1月份,截止时间2022年1月份,整个研究为期一年,分析该患者行经股动脉穿刺局部并发症的原因以及相关护理措施。
结果:50例患者有8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占比16.00%,通过有效治疗得到康复。
结论:为脑血管介入术患者提供经股动脉穿刺时,应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以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机率,提高治疗的效果。
关键词:脑血管介入术;经股动脉穿刺;局部并发症;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较高,该病具有较高致死率和致残率,对人们的健康造成较大影响。
随着当前医疗技术的进步,脑血管介入术被逐渐应用于临床治疗当中,该种治疗方式更为安全、微创且治疗效果更佳,被广大患者所接受,但术后患者会出现并发症,因此有效的护理十分重要【1】。
本文主要讨论脑血管介入术经股动脉穿刺局部并发症的发生以及相关护理措施,详见下文: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参与本次研究患者的数量为50例,时间为2022年1月份至2022年12月份,年龄分布在46-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35±2.16岁,女性患者26例,剩余的则为男性患者,分析所有患者各项资料,结果显示P>0.05。
1.2方法为所有患者提供局部麻醉,之后行经股动脉穿刺,置入5F动脉鞘,使用造影管常规进行主动脉弓上造影以及全脑室血管造影,之后拔除动脉鞘给予压迫止血器压迫6小时,观察患者的血管狭窄程度,如果已经达到CAS时应提供CAS治疗,患者手术之前提供硫酸氢氯吡格雷;拜阿司匹林口服,连续服用3-5天【2】。
介入治疗经股动脉穿刺时局部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措施

介入治疗经股动脉穿刺时局部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摘要:当今介入治疗是治疗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因其具有有创性,在穿刺的部位易导致并发症的出现,这些并发症对患者的预后、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影响比较大,因此日常护理中不能绝不能忽视并发症的危害。
笔者所在的医院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在分析并发症发病的病因基础上,通过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总结出许多预防、护理以及治疗穿刺部位并发症的有效措施,使患者明显受益,现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介入治疗;股动脉穿刺;局部并发症;护理措施神经介入治疗术以数字减影设备为指导,借助血管内导管操作技术,针对脑血管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一种临床诊疗手段。
由于属于微创伤技术,所以近年来临床应用极为广泛。
鉴于股动脉具有粗大,易穿刺的特点,所以被作为介入治疗脑血管病最常用的术式[1]。
然而,大量临床实践表明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局部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2]。
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有:局部血肿、假性动脉瘤以及动静脉瘘等,这些并发症对患者的预后、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影响比较大,严重情况下甚至可危及患者生命。
因此,局部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十分必要,不容忽视。
本文首先对股动脉穿刺并发症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再对我院长期临床经验积累的并发症预防及护理措施进行介绍,为临床参与护理工作的同行提供参考。
介入治疗经股动脉穿刺局部现进行针对性分析。
1穿刺部位局部血肿形成的原因及护理措施研究显示, 局部血肿是介入治疗穿刺部位发生率最高的并发症,约占全部并发症65%-70%[3]。
血肿可引起局部皮肤张力增高,患者疼痛不适。
形成原因:穿刺技能不足导致血管壁被刺破、穿刺一侧肢体提前活动、压迫手法不当、患者血压过高以及有凝血功能障碍等[4]。
护理措施:(1)术后8小时内护理人员应5~30min巡视1次,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肿胀现象,穿刺点是否压迫到位等;(2)触摸穿刺部位是否有显著压痛感,观察穿刺部位皮肤色泽及温度是否异常;(3)告知患者术肢放松,卧床期间应避免腹压增加,特别是咳嗽时要用手压紧穿刺口,防止出血;(4)告知患者血肿发生的原因及护理措施,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要求患者加强穿刺部位保护,禁止剧烈运动或过度用力提拉重物等[5];(5)小的血肿可以使用消肿止痛膏外敷或者使用50%的硫酸镁湿敷[6]。
股动脉穿刺技术及并发症

手术治疗
• 下列情况首先手术治疗:①有活动性出血;②有神经压 迫症状;③有局部感染;④有远端肢体缺血症状。超声 引导下加压治疗及超声引导下凝血酶注射治疗失败者仍 需手术治疗。据文献报道最大直径<2cm的假性动脉瘤 80%可以自发血栓形成,但需卧床及腹股沟弹力绷带加 压固定。成功率约94%~100%
假性动脉瘤原因
• ①穿刺技术不规范:穿刺角度太小、穿刺点偏低、反复穿刺损伤血管壁 等;
• ②动脉鞘管型号太大,血管损伤大; • ③压迫因素:术后压迫止血不彻底,如拔针后压迫时间短,压迫时用力
不均匀,频繁松手观察压迫效果,绷带过松及位置不正确等; • ④使用抗栓药物:脑血管病患者很多术前双抗血小板聚集、术后需抗凝,
Seldinger穿刺法
改良Seldinger穿刺技 术
股动脉穿刺注意事项
• 穿刺针喷血,但导丝放不进去的原因: 1.穿刺针进入过深,触及股动脉后壁。 2.穿刺进入过浅,没有完全穿透动脉前壁。 3.穿刺针的角度过大,导丝难以进入。 4.穿刺方向向下,导丝不能进入。 5.血管近心端狭窄。 6.穿刺针进入股动脉分支。 7.斑块阻挡。
处理方法:
• 调整穿刺针的角度,可适当下压穿刺针尾端; • 旋转穿刺针的方向,使穿刺针的针尖斜面向上; • 可用较软的泥鳅导丝进入; • 进入困难时,可嘱助手旋转导丝进入(但要防止进入夹
层) • 如确定穿刺进入血管分支,应拔除导丝从新穿刺。
股动脉穿刺主要并发症
• 1.出血、血肿 • 2.假性动脉瘤 • 3.动静脉瘘 • 4.股动脉血栓 • 5.迷走神经反射 • 6.动脉夹层 • 7.腹膜后血肿
经皮股动脉穿刺行脑血管介入治疗后穿刺部位并发症的循证护理

r k J . ca rl s ,0 6,0 1 :6—5 . i [ ]A t U o E p 20 3 ( )4 s s 1
[ ] 秦晓涛 , 3 卢一平.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综合征[ ] 中华 泌尿. 2 0 , 1 1 :0
[ ] 梁宁锋. 4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 电切术 并发症 的防治 [ ] 广西 医科 J.
经 皮 股 动 脉 穿 刺 行 脑 血 管 介 入 治 疗 后 穿 刺 部 位 并 发 症 的 循 证 护 理
许金 兰 李 先锋 马 红英 蒋利玲 ( 西 南 宁市第一 人 民 医院神 经 内科 , 广 南宁 市 5 02 ) 302
【 关键词】 股动脉 ; 介入治疗 ; 穿刺部位 ; 并发症 ; 循证护理
大学学报 ,0 0 3 7 5 :8 2 1 ,2 ( ) 7 7—78 8.
循证 护 理的核 心是传 统 的经验 护 理 向 以科 学 依 据为 基 础 的现代 护理 发展 , 证 护 理融 入 临床 是 护 理学 发 展 的需 循 要 。他要 求护 理人 员 对 可 能发 生 的并 发 症进 行 护 理 干 预 , 有效 地 预防并 发 症 的发 生 。通 过 开 展 循 证护 理 , 效 地 改 有 变 了护理 人员 的思 维模 式 , 被 动接 受转 变 为 主动 地 吸收 。 从 在 此项研 究 中 , 们 首 先 从 临 床 实 践 中发 现 预 防 T R 我 U P患
1 , 例 恶心、 呕吐 1 , 例 经处理后均恢复正常, 中毒并发症 无
发生。
aetei n dt ni ai t wt ihsr M o as ei l n s s ads ao p tns i hg  ̄c r et s a h a e i n e h u n a h c
股动脉穿刺要点

股动脉穿刺要点
股动脉穿刺是一种介入性血管操作,常用于心脏和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以下是股动脉穿刺的要点:
1. 术前准备:病人需要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进行相关的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等。
穿刺前要保持病人处于禁食状态。
2. 选择合适的穿刺点:通常选择股动脉在腹股沟以下3-4cm
处作为穿刺点。
在穿刺前要进行局部麻醉。
3. 采用无菌操作:护士或医生需要进行全身无菌手术操纵,包括消毒、穿戴无菌手套等。
同时,需要使用无菌巾包裹穿刺区域,以减少污染。
4. 技术娴熟:穿刺过程需要由具有经验的医生进行,以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操作过程中需要控制力度和角度,以避免动脉破裂或血管损伤。
5. 结束后的处理:穿刺结束后,需要进行绷带包扎,并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或局部肿胀等异常情况。
病人需要进行适当的休息和观察,以减少穿刺后并发症的发生。
6. 并发症的处理:股动脉穿刺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并发症,如出血、血肿、血栓形成等。
如有并发症发生,需要及时处理,如进行止血、冷敷、血液稀释等。
需要注意的是,股动脉穿刺是一种有一定风险的操作,需要由
专业的医生进行,同时也需要病人积极配合和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
介入科经股动脉穿刺的护理科普知识

介入科经股动脉穿刺的护理 科普知识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介入科经股动脉穿 刺的基本知识
02 介入科经股动脉穿 刺的术前准备
介入科经股动脉穿
03 刺的操作流程及注 意事项
05 介入科经股动脉穿 刺后的护理要点
介入科经股动脉穿
04 刺可能出现的并发 症及处理方法 介入科经股动脉穿
适应症:适用于多 种心血管疾病的诊 断和治疗,如冠心 病、心肌梗死、心 律失常等。
介入科经股动脉穿刺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适用于几乎所有需要介入治疗的 疾病,如心脏疾病、脑血管疾病等
禁忌症:严重出血倾向、穿刺部位感染、 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等
介入科经股动脉穿刺 的术前准备
心理准备
告知患者手术流程和注意事 项,减少焦虑情绪
鼓励患者积极应对手术,提 高配合度
解释手术目的和必要性,增 强患者信心
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缓解 紧张情绪
术前用药
常用药物:非甾体抗炎药、 阿片类药物
用法用量:根据具体情况调 整
目的:减少并发症,缓解疼 痛
注意事项:遵循医嘱,不得 擅自更改
饮食指导
术前饮食:清淡、易消化食物为 主,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自我管理
穿刺后注意事项:及时更换穿刺部位,避免剧烈运动,保持穿刺部位干燥等 饮食管理:保持清淡饮食,避免油腻食物,多吃水果蔬菜等 用药管理:按时服用药物,不随意更改药物用量 心理调适:保持良好心态,避免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影响
定期复查和随访
介入科经股动脉穿刺对患者的生活影响及自我管理
定期复查:医生建议患者在术后一个月进行复查,以评估手术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
手术后需要做好 护理工作,如定 期更换敷料、避 免剧烈运动等, 以防止感染和出 血等并发症的发 生。
介入诊疗股动脉和桡动脉穿刺的并发症及其护理

介入诊疗是8O年代初传人我国,并迅速发展起来 的一 门融医 学影像学和临床治疗于~体的新兴边缘学科 ,涉及人体消化、呼 吸 、骨科 、泌尿、神经 、心血管等多个系统疾病 的诊断和治疗 。尤其 对 以往认为不治或难 治的病症(各种癌症、心血管疾病 ),介人疗 法 都 开拓 了新 的治 疗途 径 ,且 简 便 、安 全 、创 伤 小 、并 发症 少 、见 效 快 。但 介 入 诊 疗 后 由于术 中操 作 不 当及 观察 不 及 时 ,加 之 围 手 术 期 抗凝 药物 的使 用 ,介 入 诊 疗 血 管 并 发症 显 著 增 加 ,如 何 减少 这 些 并发 症 的 发生 以及 寻找 较好 的 护理 对 策一 直 受 到 人 们 的关 注 。 2Oo7年 10月 ~2009年 1O月 本科 做 血 管 内介 人诊 疗 后 发 生 股 动 脉 并 发症31例 ,桡动脉并发症25例 。现将并发症原因及其护理进行 总 结 分析 。 1 临床 资 料 1.1 一般 资 料 2007年 lO月一2009年 l0月 我科 经 股 动脉 做 冠 状 动 脉 造 影 63例 ,冠 状 动 脉成 型 术 71例 ,肿 瘤 介 入 967例 ,脑 血 管造 影 289例 ,颅 内动 脉 瘤 栓 塞48例 ,妇科 子 宫 动 脉 栓 塞 79例 ,周 围 动 静 脉和。肾动脉造影 150例 ,共 1667例。发生并发症31例 ,总发病 率 1.8%。经桡 动 脉做 冠 状 动 脉造 影 628例 ,冠 状 动 脉成 形 术 406例 ,共 1o34例 。发 生并 发 症25例 ,总发 病率 2.3%。 1.2 方 法 股 动 脉穿 刺 通 常采 用 右 侧 股 动 脉 ,患 者 平 卧 手术 台 上 ,常 规 消毒 铺 巾局 麻 后行 股 动 脉 穿 刺 ,穿 刺 成 功 后 置 入 5~7F动 脉鞘 ,选用 5~6F造影 导 管 或6—7F指 引导 管 进 行 介 入 诊 疗 。桡 动 脉 穿 刺 通 常 采 用 右 侧 桡 动 脉 ,右 上 臂 自然外 展 至 5O。,前 臂 垫 高 约 20 oIl】,常 规 消 毒 铺 巾局 麻 后 穿 刺 桡 动脉 ,穿 刺成 功 后 置 入 6F动 脉 鞘 ,先用6F造影导管或指引导管行介入诊疗 。 2 并 发 症原 因分 析 2.1 股动 脉并 发 症 2.1.1 股 动脉 穿 刺部 位 出血 、血 肿 本 组 有9例 患 者 发生 股动 脉 穿刺部位出血、血肿 ,其中4例是冠状 动脉成形术的患者 ,术前 、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2
0 改善前 目标值 改善后
=69.36%
科研成果
撰写文章:《股动脉穿刺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 症术后并发症护理体会》 拟申报自治区技术推广项目1项
标准化
股动脉穿刺评分系统使用 医院内股动脉穿刺预防管 住院患者VTE防治流程 流程 理流程
压迫止血不到位
3、告知患者及家属压迫穿刺部位的 重要性 1、加强护理人员责任心 2、增加巡视次数
1、科室每个月进 行压迫止血的操 作演练
1、增加加压包扎 的相关材料
2、严格要求患者 体位
1、护士要求掌握 相关解剖位置 2、制定实体相关 办法 1、增加加压包扎 的相关材料
1、减少护士工作 量 2、加强宣教
200 125 98 100 65 0.0% 42 20.0%
10.0%
24 0.0% 0.0% 0
10.0%
0
效果确认
改善前后并发症发生分布对比
效果确认
改善前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改善前流程图
患者入院 手术前 评估患者 术前教育 完善相关检查
效果确认
手术
生命体征测量 手术后 返回病房 术后宣教
股动脉穿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股动脉穿刺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股 动脉穿刺总例数×100%
选题理由
通过本次质量管理工具应运,探讨及分析引起股动脉穿刺并发症发生
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期为股动脉穿刺技术提供可参考的
理论依据。
现况把握
调查对象:2016.01-2016.12股动脉穿刺病人总数750例,并发症发生总数13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73%。穿刺部位渗血 8例(61.5%),穿刺部位血肿 3 例 (23.1%),股动脉假性动脉瘤 1 例(7.7%),动静脉瘘1例(7.7%)。
护理观察不到位
3、增加护理人员,降低护士劳动量
对策拟定
熟练技术 操作
制定技术 操作流程 定期进行技术 操作培训 建立股动脉穿刺 质量控制标准
压迫止血 准确到位
改进压迫 止血方法 进行压迫止血 方法培训
观察护理 准确到位
定期组织 护士培训
制定股动脉穿刺 术后护理流程
制作患者体位 配合图示手册
建立专科护理 质量控制标准
别为0.1%~2%和0.5%~5%。
2、股动脉穿刺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穿刺点渗血、血肿、血栓形成、假性动脉瘤、 动静脉瘘、后腹膜血肿等。穿刺部位出血、渗血是指血液沿着穿刺通道溢出皮 外浸透或染红包扎纱布,血肿是指出血的血液聚集在皮下组织中,局部肿大, 质地硬,超声检查可见液性暗区。
主题选定
衡量指标:
降低股动脉穿刺术后并发 症发生率PDCA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医院 血管外科
选题背景
随着新技术、新器械、新影像设备的不断发展,介入诊疗在临床的 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与内科、外科齐名的第三大支柱性学科。股动脉 穿刺是介入治疗中最基本的技术之一, 随着介入治疗的广泛开展, 股动脉 穿刺的次数巨增, 股动脉因具有粗直、固定、搏动明显及便于穿刺等特点, 成为多种介入手术入路的首选[1] 。
组长:管圣
PDCA小组
督 导 员 : 方 青 波
副组长:赛力木
朱锋
王梅
阿力木
唐加热克
杨建平
王磊
张燕荣
买尔哈巴
安燕
01
计划PLAN 阶段 执行DO 阶段 检查CHECK 阶段 处理ACTION 阶段
目录
Contents
02
03 04
第一部分 吗,缠着你,处
主题选定
1、有报道经股动脉径路行诊断性与治疗性心脏介入的血管径路并发症发生率分
方法
设备/材料
其他
1、完善穿刺后并 发症的处理流程
2、增加操作考核次数,提高操作技术
技术操作不熟练
3、增加实践经验 4、增加医务人员对穿刺的重视
1、增加带教老师 的操作演练次数
1、穿刺选择的鞘 管应该与血管匹 配
2、减少医生患者 数量
1、医务人员增加相关知识的学习
1、改善环境
2、增加医务人员的责任心
要因分析
材料
其他
制表目的:要因分析;制表时间:2017-6-10;制表人:方青波
原因分析
调查对象:2017.01-2017.11股动脉穿刺病人总数700例,并发症 发生总数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0.5%。穿刺部位渗血 2例(50 %),穿刺部位血肿 1例 (25%),股动脉假性动脉瘤 1 例(2 5%),动静脉瘘0例(0.00%)。 股动脉穿刺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原因
92.3
10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目标设定
1.8 1.6 1.4 1.2 1 0.8 0.6 0.4 0.2 0 改善前 0.53 1.73
发生率
改善后
并发症发生率下降至0.53%
原因分析——鱼骨图分析
方法
流程不够完 善 带教老师操作演练少
医生
对穿刺技术不 够重视
责任心不强
穿刺经验不够
操作技术不熟练
不良操作 习惯
人体解剖结构混 淆
患者众多 工作量大
专业知识不足
基础知识不 扎实
为什么会操 作技术不熟 练?
缺乏相应加 压包扎的材 料 现有加压包扎 材料弊端大
环境嘈杂
相关检查 力度不够
相关制度不够完善
流程不明确
材料
其他
制表目的:要因分析;制表时间:2017-6-10;制表人:方青波
要因分析
原因分析——鱼骨图分析
为什么会压 迫止血不到 位?
我的患者我负责 的理念不强
缺乏相应加 压包扎的材 料 现有加压包扎 材料弊端大
陪护更换未交接
患者体位更换较 频繁
患者及家属不够重视
材料
其他
制表目的:要因分析;制表时间:2017-6-10;制表人:方青波
要因分析
原因分析——鱼骨图分析
方法 护士
少部分轮 转护士
对穿刺不够重 视
随着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深入开展,有关股动脉穿刺点并发症的报道 也日益增多[2] 。
股动脉穿刺术后破坏动脉壁完整结构,术后易发生感染、血肿、假 性动脉瘤等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残疾甚至危及生命[3] 。
[1]马慧英.股动脉穿刺点不同止血方法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2010,6:83-84. [2] BogartDB,BegartMA,MilerJT,etal.Femoralarterycatheterizationcomplicatio ns:astudyof503consecutivepa-tients[J].CathetCardiovascDiagn,1995,34: 8-12. [3]齐志华,吴冬云. 心理护理对脑血管介入术患者的影响[J]. 西部医学,2012,24( 1) : 187 - 188.
材料
其他
制表目的:要因分析;制表时间:2017-6-10;制表人:方青波
要因分析
原因分析——鱼骨图分析
方法
缺乏具体的 按压方法流 程图
医务人 员
不够重 视按压 方法
经验不够 操作技术不熟练 不良操作 习惯
按压方法错误 按压力度不够
责任心不强
人体解剖结构混 淆 专业知识不 足 基础知识不扎 实
护士培训不到位
对策一
对策名称 制定股动脉穿刺技术操作流程及术后护理流程 主要因 缺乏股动脉穿刺技术操作及护理流程
改善前:股动脉穿刺技术操作流程及术后并发 症预防护理流程与临床结合不够
对策内容: 1.制定股动脉穿刺技术操作流程 2.制定股动脉穿刺术后并发症预防护理流程 对策实施: 负责人:管圣 王梅 时间:2017年1月15日-30日 地点:血管外科
存在问题 技术操作不熟练 压迫止血不到位 观察护理不到位 次数 2 2 1 所占比例(%) 33.33 33.33 16.67 累计百分比(%) 33.33 66.66 83.33
患者血管钙化严重
合计
1
6
16.67
100
100
100
对策拟定
主题/原因
对策拟定 人
1、熟练掌握人体解剖,较少穿刺次数
3.规范股动脉穿刺术后止血压迫方法
4.列入标准化内容 5.规范术后患者体位要求
对策 一
对策处理:
1.经效果确认为有效对策
2.将股动脉穿刺技术操作流程列入医生常规培 训内容 3.将股动脉穿刺并发症预防流程列入护士常规 培训内容
对策三
对策名称 建立股动脉穿刺技术及专科护理质量控制标准 主要因 缺乏股动脉穿刺技术及并发症预防质控标准
90.0%
80.0%
91
77.70%
66 61.30%
600 70.0% 500
80.0% 70.0% 60.0% 50.0%
483
66.10% 60.0% 50.0%
400 39.20%
42 300 40.0%
255
30.0%
35.50% 28
40.0% 30.0% 20.0% 12 8 7 2 0.0%
原因分析
股动脉穿刺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原因
存在问题 技术操作不熟练 压迫止血不到位 观察护理不到位 抗凝药物的使用 次数 4 4 2 1 所占比例(%) 30.8 30.8 15.3 7.7 累计百分比(%) 30.8 61.6 76.9 84.6
患者不配合
患者血管钙化严重 合计
1
1 13
7.7
7.7 100
方法
流程不够完 善 带教老师操作演练少
医生
对穿刺技术不 够重视
责任心不强
穿刺经验不够
操作技术不熟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