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动脉穿刺PCI术后沙袋压迫时间和卧床时间的探讨
经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卧床和制动护理的时机分析

经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卧床和制动护理的时机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经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卧床和制动护理的时机对患者术后病情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总结在我院进行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共计40例护理资料。
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穿刺点出血者1例(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患者睡眠障碍者和腹胀者各为1例,占5%,无排尿困难者和腰酸背痛者,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
结论:经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应根据患者耐受程度提前解除卧床和制动,有利于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股动脉穿刺,造影,卧床,制动经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手术是临床常见的术式之一,对该类患者的术后护理重点在于对穿刺点的护理,而卧床和制动护理的时机也能影响患者的术后排尿和睡眠情况[1-2],为了探讨经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卧床和制动护理的时机对患者术后病情的影响,笔者回顾性总结40例相关资料,现将总结结果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12年2月-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共计40例,其中包括男性28例和女性12例,年龄范围为40岁-62岁,平均年龄为(51.4±8.7)岁,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之情并且同意配合护理调研工作,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排除标准:排除术后存在严重的并发症(例如急性心肌梗死等)患者,排除精神异常者或者其他原因不能配合者。
40例患者根据术后护理方法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护理的20例为对照组,减少手术穿刺侧的卧床和制动时间的20例为观察组,两组手术患者一般资料(心功能检测指标等)经统计学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在经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进行常规护理,连续压迫穿刺点20分钟左右后再用砂带压迫10小时,对手术穿刺侧施行制动12小时,静卧24小时。
经股动脉穿刺介入后局部压迫时间的循证实践

常首先考虑手术治疗,以期望达到根治的目的。
但是手术治疗的风险及术后肿瘤复发也是一直以来限制胃癌患者临床治愈的一个主要问题,因此,给予手术后患者辅助治疗来限制疾病进展,缓解临床症状已然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
临床上用于治疗胃癌术后患者的方法种类繁多,效果也不尽相同。
马慧利等[3]对临床病例的统计表明,与5-氟尿嘧啶相比较,卡培他滨对胃癌患者,尤其是进展期胃癌患者的治疗作用明显,且治疗时产生的毒副作用较小。
本实验选用替吉奥单药对胃癌术后的患者进行治疗,并观察治疗疗效。
本研究结果提示对胃癌患者术后给予替吉奥单药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卡培他滨稍有优势,且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较小,是医治胃癌术后患者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替吉奥单药治疗相较于卡培他滨治疗对于胃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更为明显,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1] 李子禹,季鑫,季加孚.新辅助化疗对胃癌手术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3,33(4):275-278.[2] 朱海峰,李小琴,朱小霞.4种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临床比较[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5,21(6):83-85.[3] 马慧利,任中海,李明林,等.卡培他滨对比5-氟尿嘧啶治疗进展期胃癌的Meta分析[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5,1(35):135-138.经股动脉穿刺介入后局部压迫时间的循证实践陈灵雅 祝海香 冯燕 吴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下沙院区 浙江 杭州 310000)摘要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穿刺术后沙袋压迫的时间。
方法:经过大量中外文献资料的收集、分析、总结,通过专门的评价工具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对符合质量标准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
结果:共完成12篇RCT文章的分析。
结论:股动脉穿刺术后沙袋压迫6~8h可以有效预防术后出血。
关键词 股动脉;介入;沙袋压迫;出血【中图分类号】R322.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019(2016)11-0080-01 经股动脉穿刺尽管设备完善、技术娴熟,仍不能避免并发症发生。
经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卧床时间探讨

一些专家建议,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 适当缩短卧床时间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 和不适感,同时也可以降低医疗费用。
临床实践经验表明,适当的活动和康复训 练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缩短卧床时间。
专家建议和指南
术后卧床时间:根据患者情况,建议术后卧床休息12-24小时,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术后活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鼓励患者早期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 术后护理:注意观察患者情况,如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处理,以确保患者安全。 术后饮食:建议患者在术后1-2小时内进食,以补充能量,促进身体恢复。
中等时间卧床观点
卧床时间:12小时-24小 时
优点:减少并发症,降低 风险
缺点:患者舒适度降低, 可能影响康复
适用人群:高危患者,如 老年、糖尿病等
05
临床实践和专家建议
临床实践经验分享
经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需 要卧床休息时间,以促进伤口愈合和减少 并发症的发生。
临床实践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和手术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卧床时间方案。
手术效果持续时间:该手术的效果通常可以持续较长时间,但也需要患者继续保持健康的 生活方式。
03
术后卧床时间的重要性
预防出血和血肿
术后卧床时间的重要性在于减少 出血和血肿的风险
长时间卧床还可以减少血肿的发 生率,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卧床有助于血液在伤口处凝结, 减少出血的可能性
确定最佳治疗方案,如药物治 疗、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搭桥 手术等
监测治疗效果和评估预后
手术效果
手术成功率:经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成功率较高,能够有效地诊断和治疗冠状动 脉疾病。
经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术后不同卧床时间对并发症的影响

经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术后不同卧床时间对并发症的影响黄丽伟;刘芳印;王琬【摘要】目的探讨脑血管造影术后卧床时间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经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的患者随机抽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术后采用沙袋压迫穿刺局部6h,之后患者可左右移动或取侧卧位,静卧12h后可行下床旁活动.对照组60例,术后常规沙袋压迫穿刺局部6h,患肢制动12h,静卧24h.观察并比较两组卧床时间对并发症发生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伤口出血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术后腰背部疼痛、腹胀、排尿困难、失眠等非穿刺部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轻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脑血管造影术后采用沙袋压迫局部4~6h,6h后患肢可以左右移动,小腿自由曲伸或取健侧卧位,12h后可下床行走的方案是安全的.【期刊名称】《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33)003【总页数】2页(P289-290)【关键词】脑血管造影术/并发症【作者】黄丽伟;刘芳印;王琬【作者单位】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广西,百色,533000;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广西,百色,533000;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广西,百色,53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9全脑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作为脑血管病诊断的“金标准”,在神经科应用越来越广泛。
股动脉穿刺术后为避免穿刺部位出血形成血肿,目前常规采用砂袋压迫穿刺点6h,静卧24h,同时患肢制动12h,患者长时间的卧床易出现腰酸、腹胀、尿潴留、失眠等不适症状[1]。
2009年2月~2010年10月我们将经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卧床时间由24h缩短至12h,对比观察其对并发症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20例均为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无出凝血功能障碍,意识清楚活动自如,沟通无障碍,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参与本次观察。
经股动脉穿刺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卧床时间的循证研究

刺部位 出血及舒 适度 的改善 与缩短 卧床 时间的问 题 : 卧位 与穿 刺局部 出血有 无直 接相关性 ?② ①
缩短卧床时间与穿刺局部出血和血肿发生率的关
系。
查阅资料 : 冠脉介入治疗手术中应用肝素抗
凝 、 术 时间 长 、 后 保 留鞘 管延 迟 拔鞘 管者 、 手 术 大 规格 的血 管鞘是 影响所 有血 管 内操 作术后并发 症 的因素 [ ,而科 学 有效 的压迫 和包 扎是 预防 出血 的关 键措施 。 国内基本 选 用 6 F小 规格 的血 管鞘
压穿刺部位 , 变换体位排尿 , 半卧位时重 在健侧 1 5 、 " 肢体。2 后 可进行 床旁活动。常规组患者拔 4h
梗死住 院经 股 动 脉穿 刺 行 冠 脉介 入 治疗 的 患者 10 , 严重 并 发 症 , 出凝 血 功 能 障 碍 , 2例 无 无 意识 清楚 , 动 自如 , 无障 碍 , 活 沟通 同意 参与本 次观察 。 其 中男 8 , 3 例 ; 龄 3 ~8 岁 , 均 (8 3例 女 7 年 8 1 平 4.
例 。2组患者 年龄 、 性别 、 情轻 重 、 病 造影 剂 用量 、
术者、 过去造影史、 腰背痛史的资料经统计学分析 无 统计学意 义 , 具有可 比性 ( P>00 ) .5 。2组患者
均 经股动脉穿刺 , 术后 4 ~6h拔管并 徒手按压 3 0 a n后弹力绷 带加 压包 扎 , 2k 袋压 迫穿 刺 ri 予 g沙
点。 1 2 循证 步骤 . 成立 循证护 理 小组 : 证 护理 小 组 成员 包 括 循
② 舒适度 : 腰酸背痛、 肢体麻木 、 腹胀等不适 ; ③ 排尿 困难 : 胀 , 尿 意 而 不 能 自行 排 出 ;④ 失 腹 有
缩短肝动脉血管介入术后患者沙袋加压时间的研究

缩短肝动脉血管介入术后患者沙袋加压时间的研究刘东军【摘要】目的探讨晚期肝癌患者行肝动脉血管介入术后沙袋加压的最佳时间.方法选取我科行肝动脉血管介入手术且凝血功能正常的患者1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实验1组51例、实验2组51例3组.对照组术后给予沙袋加压股动脉穿刺处6h;实验1组术后给予沙袋加压股动脉穿刺处5h;实验2组术后给予沙袋加压股动脉穿刺处4h.第2天早晨对比3组患者股动脉穿刺处出血情况、腰背酸痛及排尿困难的变化情况.结果 3组患者股动脉穿刺处出血率发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993,P=0.609),而实验2组患者排尿困难、腰背酸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降低,舒适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排尿情况x2=7.023,P=0.030,腰背酸痛F=156.46,P<0.05).结论凝血功能正常的患者行肝动脉血管介入术后沙袋加压时间可缩短到4h,在保证伤口不出血的同时,可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期刊名称】《护士进修杂志》【年(卷),期】2018(033)009【总页数】3页(P860-862)【关键词】股动脉穿刺;肝动脉栓塞介入治疗;沙袋加压时间;护理【作者】刘东军【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恶性肿瘤医学研究中心,天津3000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2肝动脉血管介入术是指经股动脉插管将抗癌药物或栓塞剂注入肝动脉的一种区域性局部疗法,分为选择性肝动脉栓塞、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两种治疗方式,它是目前非开腹手术治疗肝癌的首选方法。
随着介入器械的改进和医生手术技术的提高,晚期肝癌患者行肝动脉介入术过程中一般不使用肝素,有研究[1]表明,无肝素介入治疗者可在不影响伤口的情况下,减少沙袋加压时间。
考虑到晚期肝癌患者身体综合状况,我科对152例凝血功能正常的肝癌患者进行了跟踪研究,将术后沙袋加压时间缩短到4 h,在保证伤口不出血的同时,降低排尿困难、腰背酸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患者的舒适度明显提高,现报告如下。
经股动脉行PCI术后的临床护理研究进展

经股动脉行PCI术后的临床护理研究进展1. 引言1.1 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介入治疗已经成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经过股动脉行冠脉介入术(PCI)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临床护理工作对术后患者的康复与护理至关重要。
术后护理措施的质量将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速度和生活质量。
对经股动脉行PCI术后的临床护理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针对经股动脉行PCI术后的临床护理,目前尚存在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如术后并发症风险高、护理效果不稳定等。
加强对该领域的研究,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措施,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将从术后护理措施、并发症预防和处理、出院后随访、护理效果评价及护理质量提升策略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以期为经股动脉行PCI术后临床护理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经股动脉行PCI术后的临床护理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分析术后护理措施的有效性和实施效果,总结并发症预防和处理的经验和方法,探讨出院后随访的重要性和方法,评估护理效果的指标和评价方法,提出提升护理质量和效果的具体策略和措施。
通过开展这项研究,旨在为提高经股动脉行PCI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进一步完善经股动脉行PCI术后的护理措施,促进患者康复和健康。
1.3 研究意义经股动脉行PCI术后的临床护理研究意义是深入探讨并总结术后护理措施、并发症预防和处理、出院后随访、护理效果评价以及护理质量提升策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过对术后护理的系统研究和分析,可以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研究还可以为临床护理质量的评价和改进提供参考,促进护理实践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可以为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改善患者的治疗体验和满意度,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经股动脉穿刺术后护理

彩超:脂肪肝倾向 肝内钙化灶 、双侧颈 动脉斑块形成 、双肾动脉增高 、双下肢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超声心动:术后心脏结构未见明显异常
胸片正侧位:胸廓无明显异常。
治疗
药物
作用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 抗血小板、抗凝 分子肝素
瑞舒伐他汀
稳定斑块、改善内皮功能
倍他乐克
控制心率减低氧耗
替米沙坦
降低血压
、向病人及家属宣教术后注意事项,多交流和沟通,帮他们 树立信心,消除顾虑和恐惧心理。
如有出血情况,及时通知医师,并立即配合医生给予积极的 处理
护理评价 期间患者未出血
、焦虑 预后有关
—与术后疼痛及担心
护理 目标
护理 措施
精神状态逐渐好转,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心
、解释说明有关手术的基本知识和防治方法,增 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向患者讲明住院后病情的任何变化都在医护人 员的严密监护下并能得到及时的治疗 、加强与患者沟通,做好生活护理,态度和蔼, 取得病人的信赖 、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利造影剂的尽早排出,减 少对肾脏的损害 、鼓励患者多与病友沟通,允许家属陪伴,多与 患者聊天,分散患者注意力
℃,次分,次分, 神志清楚,急性病容,查体合作,全身皮 肤黏膜颜色正常,口唇无发绀,颈软无抵 抗,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及胸 膜摩擦音。心界不大,心率次分,心律齐, 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 坦,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无水肿。
项目 日期
钙 磷
<
<
<
血栓弹力图:
凝血因子活性正常,纤维蛋白功能异常, 血小板功能正常,值() (),肝素酶对比检 测结果显示:肝素未起效或未残留。血小 板图检测结果显示:抑制率,的值,抑制 率,的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股动脉穿刺PCI 术后沙袋压迫时间和卧床时间的探讨
顾婕史冬梅许艳玲蒋宏粉
【摘要】目的讨论经股动脉穿刺PCI 术后不同的沙袋压迫时间和卧床时间对穿刺处并发症、舒适感的影响。
方法抽取我科经股动脉穿刺行PCI 术的患者145 例,随机分为A、B、C 三组,其中, A 组48 例,按常规护理方法,拔除动脉鞘管后沙袋压迫 6 h ,绝对卧床24 h;B 组49 例,予拔除动脉鞘管后沙袋压迫2 h,卧床18 h;C 组48 例,拔除动脉鞘管后沙袋压迫 2 h ,卧床12 h 。
对比三组患者穿刺处出血情况、舒适感的变化情况。
结果三组患者穿刺处出血发生率、腰背酸痛和迷走反射的发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而 C 组患者舒适度增强,尿潴留、焦虑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经股动脉穿刺冠脉PCI 术后沙袋压迫时间缩短至2 h ,卧床时间缩短至12 h 可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同时不增加穿刺处并发症。
【期刊名称】护士进修杂志【年(卷),期】2015(000)022 【总页数】2
【关键词】股动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护理;沙袋压迫;卧床时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是经导管
通过各种方法开通狭窄或闭塞的冠状动脉,改善心肌血供的治疗方法[1] 。
包括
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和支架植入术。
是目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
本科室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多采用桡动脉穿刺,但对于桡动脉穿刺失败者及急诊PCI 多采用股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