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 冷战与热战教学案 北师大版(I)

合集下载

历史九年级下北师大版第10课“冷战”与“热战”教案-1

历史九年级下北师大版第10课“冷战”与“热战”教案-1
本课小结
二战后国际关系的重大变化是雅尔塔体系的确立。这一体系打破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政治格局,代之以美苏两极主导。美苏两极格局存在近半个世纪,对二战后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今天两极格局虽然已经解体,但从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角度而言,学习这段历史仍然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美国推行冷战的主要原因有:a、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膨胀,称霸全球的野心也随之膨胀,同时苏联的政治军事实力也大为增长,加上世界范围内的人民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使美国认为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成为其称霸全球的最大障碍,必须予以压制。b、由于苏联实力的增强,美国不敢贸然采取直接的武装对抗形式。C、大战刚结束,世界人民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局面,美苏双方都不愿,也不敢使自己再次卷入一场新的全球战争。综合以上三点,美国对苏联采取了以“遏制”为中心的冷战政策。
第10课 “冷战”与“热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二战后初期的世界形势,铁幕演说和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史实;掌握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对峙局面形成背景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2.通过对世界近代史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梳理,培养学生比较、归纳能力、宏观把握历史现象的推移演变能力以及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
3.铁幕演说
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反共反苏演讲,主张遏制苏联,为当时杜鲁门政府正在实行的对苏强硬的“遏制”政策提供了详尽的理论根据。
二、“两极”对峙
在学生看书基础上归纳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
1.“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标志是1947年针对希腊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斗争,以及土耳其和苏联的矛盾,美国总统杜鲁门向国会提出咨文,声称希腊、土耳其面临来自苏联的极权主义的威胁,而“美国的政策必须支持那些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这实际上是美国准备在全世界范围内扩张美国势力,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它标志美国的对外政策已突破以本土安全为主的孤立主义影响,由局部扩张发展为全球扩张。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 冷战与热战教学简案 北师大版 教案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 冷战与热战教学简案 北师大版 教案
“冷战”与“热战”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创设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
构建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体验,在参与中得到发展。
设置问题,激发思考,合作探究。
☆学习目标
1、杜鲁门主义,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2、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教学重点和学习难点
杜鲁门主义,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教学过启导精思
结合史实归纳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

2.个别提问、展示结果。
让学生在练当中掌握有关知识点,突破重难点
三、
自主提升
两极格局有何特点?举出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具体事例
1.思考,小组讨论交流,2.个别提问,展示结果
让学生进一步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层的理解。
教学环节
教师预设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展示目标
1、杜鲁门主义,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2、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学生齐读具体学习目标,引导学生确认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初步具体的知识要点




一、
自主构建
1、什么是“冷战”?
2、归纳冷战的形成过程
3、杜鲁门主义
1、完成《学考精练》填空。
2、在课本找到自主学习问题的答案并做好标记。
课堂检测
《学考精练》基础达标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答案。
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并学以致用。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 冷战与热战教案 北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 冷战与热战教案 北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冷战与热战教案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冷战与热战教案北师大版第10课冷战与热战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知识与能力简述“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及北约和华约的建立等史实,了解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

通过阅读“每课一得”,掌握世界格局的概念,培养分析和理解能力。

通过比较北约和华约,培养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铁幕”演说主要内容的分析,培养学生从历史资料中获得知识的能力。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具体事例,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以此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通过小组讨论,进一步分析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必然性及其对历史造成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两极格局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世界和平的可贵,进一步理解“和平”与“发展”这两大时代主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重点冷战”政策的表现。

教学难点“冷战”政策的实质及世界格局的变化,教学过程中注意各个历史事件的前后关联,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复习巩固导入新课基础过关教师活动一、复习第8课内容(课件)二、导入新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法西斯集团的彻底溃灭而宣告结束,那么作为战争胜利的一方――反法西斯同盟国,它们之间的关系又将如何变化?战争之后的世界是何种状况?就让我们走进第三单元来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局势的变化。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第三单元前言,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时间预设复备学生根据上节课所学内容,复习抢答从课文中获取有效信息(要求:边读书边标划重点,并记忆),然后快速反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5世界并没有走上和平之路。

战后,被资本主义世界认为的一张厚重的、隔断东西方的“铁幕”缓缓降临,美苏之间的“冷战”局面就此形成,这一局面主宰了此后近半个世纪的世界格局。

历史九年级下北师大版第10课“冷战”与“热战”教案

历史九年级下北师大版第10课“冷战”与“热战”教案
简述马歇尔计划、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北约、华约组织的成立等史实,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导学目标(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铁幕”演说和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史实。通过阅读“每课一得”,掌握世界格局的概念培养分析和理解能力。通过比较北约和华约,培养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个性化设计一、复习导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入课题。二、设计问题:归纳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规模?通过两次世界大战及其他战争的学习你认为战争应具备什么特点?具有什么样的表现方式?总结:以上是我们认识的流血、流汗又流泪的战争,然而还有一种战争,并非通常意义上的战争,它是一种特殊的阵营对抗形式,这种对抗形式亘古未有,那是什么样的战争呢?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铁幕”演说主要内容的分析,培养学生从历史资料中获得知识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进一步分析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必然性及其对历史造成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两极格局的形成,初步认识“冷战”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世界和平的可贵。
导学重难点重点冷战”政策的表现难点“冷战”政策的实质及世界格局的变化导学设计意图由二战导入,学生自主看书,小组讨论与教师分析结合来学习新课,最后引导学生反思。教具准备相关资料导学设计过程教师导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
三、进行新课:“冷战”与“热战”(一)、“冷战”政策:1、背景:(1)美苏矛盾的初步体现(雅尔塔会议)分析课题“冷战”概念理解分析举例说明“热战”理解自由回答交流分析补充详解有“冷战”就有“热战”谁能解释一下?补充、明确概念启发引导启发分析,适当补充雅尔塔美苏矛盾初显(2)战后美国的形势:2、表现(1)序幕:“铁幕”演说(2)开始标志:(政治上)杜鲁门主义1947年2、发展:(经济上)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1949年军事政治集团3、冷战的结束:1991年(二)局部“热战”四、加强理解认识阅读、交流、归纳读图,对比分析形势阅读华约组织的建立及目的双方对抗的内容、特点及两极格局的形成。五、学习总结:学生总结,教师补充1、回忆二战内容,表格归纳(从持续的时间、参战国、参战人口、作战区面积、动员武装力量等)自由回答,各抒己见回答。2、思考回答相关问题。3、看书,思考并回答什么是“冷战”?4、自主阅读课文,思考:冷战表现在哪些方面?小组讨论分析。5、小组讨论分析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必然性及其对历史造成的影响。6、自学局部热战部分,了解相关内容。7、指导学生反思,认识世界和平的可贵。

初中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冷战”与“热战”》名师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初中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冷战”与“热战”》名师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冷战”与“热战”一、课程标准简述杜鲁门主义等史实,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简述“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及北约和华约的建立等史实,了解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

通过阅读“每课一得”,掌握世界格局的概念,培养分析和理解能力。

通过比较北约和华约,培养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铁幕”演说主要内容的分析,培养学生从历史资料中获得知识的能力。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具体事例,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以此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通过小组讨论,进一步分析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必然性及其对历史造成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两极格局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世界和平的可贵,进一步理解“和平”与“发展”这两大时代主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冷战”政策的表现。

教学难点“冷战”政策的实质及世界格局的变化,教学过程中注意各个历史事件的前后关联,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四、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内容是认识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以及对历史造成的影响。

教材通过“铁幕”演说、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和局部“热战”三目来论述这一主题。

其中,第一目通过战后形势、“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论述了“冷战”开始的背景、序幕及发展,而第二目则通过北约和华约的建立,论述了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第三目通过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两场较大规模的国际性局部战争说明冷战中的世界并没能实现和平。

五、学情分析由于初中学生一般不具有认识能力的深刻性和分析能力的透彻性,看问题具有表面性和肤浅性。

所以对“冷战”政策形成的深刻的原因和对二战后的国际关系有什么影响还需要深刻理解和体会。

此外对国际关系演变和决定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经济的发展需要进一步的认识,同时还需要认识到: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归根到底是由一个国家的实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决定的。

北师大版历史九下第10课《“冷战”与“热战”》word教案1

北师大版历史九下第10课《“冷战”与“热战”》word教案1

第十课、“冷战”与“热战”课程标准(内容标准)简述杜鲁门主义等史实,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导学目标(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铁幕”演说和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史实。

通过阅读“每课一得”,掌握世界格局的概念培养分析和理解能力。

通过比较北约和华约,培养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铁幕”演说主要内容的分析,培养学生从历史资料中获得知识的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进一步分析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必然性及其对历史造成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两极格局的形成,初步认识“冷战”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世界和平的可贵。

导学重难点重点冷战”政策的表现难点“冷战”政策的实质及世界格局的变化导学设计意图由二战导入,学生自主看书,小组讨论与教师分析结合来学习新课,最后引导学生反思。

教具准备相关资料导学设计过程教师导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个性化设计一、复习导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入课题。

二、设计问题:归纳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规模?通过两次世界大战及其他战争的学习你认为战争应具备什么特点?具有什么样的表现方式?总结:以上是我们认识的流血、流汗又流泪的战争,然而还有一种战争,并非通常意义上的战争,它是一种特殊的阵营对抗形式,这种对抗形式亘古未有,那是什么样的战争呢?三、进行新课:“冷战”与“热战”(一)、“冷战”政策:1、背景:(1)美苏矛盾的初步体现(雅尔塔会议)分析课题“冷战”概念理解分析举例说明“热战”理解自由回答交流分析补充详解有“冷战”就有“热战”谁能解释一下?补充、明确概念启发引导启发分析,适当补充雅尔塔美苏矛盾初显(2)战后美国的形势:2、表现(1)序幕:“铁幕”演说(2)开始标志:(政治上)杜鲁门主义1947年3、发展:(经济上)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1949年军事政治集团4、冷战的结束:1991年(二)局部“热战”四、加强理解认识阅读、交流、归纳读图,对比分析形势阅读华约组织的建立及目的双方对抗的内容、特点及两极格局的形成。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3.10《“冷战”与“热战”》教案(1) 北师大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3.10《“冷战”与“热战”》教案(1) 北师大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3.10《“冷战”与“热战”》教案(1)北师大版【板书】一美苏争霸——冷战1背景2 原因3过程过程事件时间序幕“铁幕”演说1946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1947发展马歇尔计划1947两极格局正式形成北约(1949)华约(1955)1955结束苏联、华约解体(1991)1991①铁幕演说——序幕②杜鲁门主义(政治上)——开始的标志③马歇尔计划(经济上)④北约与华约二局部“热战”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导入】师:人类自从建立国家以后,在创造文明的同时,临近的国家总是会或多或或少发生一些战争,比如,16世纪末,日本就曾侵略朝鲜。

但是几千年来还没出现过波及很多国家的世界性战争。

然而,21世纪以后,在科技有了巨大发展的几十年间就经历了两次世界性的大战,造成了人力、物力、资源的重大损失。

现在大家回想一下,一战后确立世界新秩序是什么?其结果如何?生: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战胜国极力压制战败国,他包含了很多矛盾,极不稳定,最终被法西斯集团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瓦解。

师:第二次世界大战打破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又如何呢?(稍做停顿)就让我们走进第三单元来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局势的变化。

请同学本看下课本。

【教授新课】一美苏争霸——冷战师:在二战中,美国和苏联这两个国家摒弃前嫌,联合打击法西斯势力,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那么,二战结束后,这两个国家是不是继续合作呢?生:不是,对抗。

美苏争霸。

1背景师:这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使得他们从盟友变为敌人的呢,也就是对峙形成的背景?生:略。

师:①美国在战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表现在:军事上,它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常规军事力量,垄断了核武器,美国的军队人数最多达1200多万,拥有30艘航空母舰和 1000多艘其他战舰,在世界各地建立近500个军事基地。

经济上,美国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并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事实上确立了美国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和金融的领导地位。

历史九年级下北师大版第三单元第10课《冷战和热战》教学设计

历史九年级下北师大版第三单元第10课《冷战和热战》教学设计

探究交流探实质是什么?(学生读图,根据图示回答问题)多媒体出示问题本目是用地图核问题呈现的,所以指导学生在读书读图分析的基础上,分析、理解北约、华约的成立标志对峙局面的正式形成。

提高学生读图解答问题能力探究四:局部热战(请同学们阅读教材62页的内容,分组讨论回答)“冷战”时期全世界的战争真的停止了么?请你举例说明。

读书回答。

认识:在大的“冷战”背景下,局部也有“热战”发生通过读书、让学生理解两级下的“热战用漫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一步认识两极格局下,没有真正的的和平。

探究五:反思冷战……军事开支不断地降低了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并且阻碍经济发展。

在扩大贸易联系的道路上存在的障碍损害着普遍繁荣。

国家主权和各民族自决权由于国家的内政经常受到干涉遭到了破坏……使得国家主权和民族自决权遭受着威胁。

有人正企图利用“冷战”来为殖民统治辩护。

他们正使用武力,在某些地区甚至用战争来蹂躏各国人民独立的权利。

——《世界和平理事会常务委员会莫斯科会议关于永远结束冷战的声明》(1959年)(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全世界的人都仇视“冷战”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冷战有何影响。

学生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分析、归纳全世界人民仇视冷战原因和冷战的影响。

形成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意识。

学生解读漫画,分析美苏争霸给世界带来的影响。

本目是用不同字体呈现的,让学生学会根据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评价转下页学生发展性评价设计:表1:学生自我评价表表2、组内互评(组长填写)组员姓名:_____________ 等级:______________表3、组间互评(组内讨论填写)被评价组主题:_________ 等级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冷战与热战教学案北师
大版(I)
一、教学要求
基本要求:“铁幕”演说和两极对峙局面形成。

提升要求:比较北约与华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

教学难点: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

三、教学设计
【情境导入】
【自主学习】
1.二战后头号资本主义国家是。

2.冷战的定义:
3.两极对峙:以为首的阵营和以为首的阵营(我们称这种世界格局为两极格局)。

4.冷战政策开始的标志是:时间当时的美国总统是目的是
5.冷战政策的表现①政治上
②经济上
③军事上
6.北约与华约
①北大西洋公约:年建立,标志着以为首的
阵营成立,签订的条约是
②华沙条约组织:年建立,标志着阵营成立,为首的国家是,签订的条约是
③北约与华约有怎么样的共同之处?
④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
7.热战表现:
【合作探究】
1.美苏为何由二战时的盟友变成敌人?二战后,美苏为何没有发生正面冲突?
2.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
四、课堂小结
五、目标检测题:
【基本教学要求题】
1. 方明同学在学完“冷战”内容后,整理笔记如下,其中有一项错误,请你找出来()
A.目的:遏制共产主义
B.范围:资本上义与社会义国家之间
C.方式:采取一切手段
D.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出台
2.杜鲁门说: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的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杜鲁门说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
A.美国有维护世界和平的任务
B.美国的安全都直接或间接受威胁
C.威胁了和平就是威胁了美国
D.美国要做世界的霸主,世界的警察
3.二战后初期,罗伯特奥本海默说:“我们或许可以预料以下这样的情形,两个大国都可以毁灭对方的文明和生机,虽然自身处于危境”这里的两个大国指的是()
A.英国和德国
B.美国和苏联
C.德国和日本
D.英国和法国
4.美国为应对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总共支付了125亿美元,这一巨大的投资和欧洲的人力物
力一起,促进了欧洲的迅速复原,并使欧洲的生产和生活水平超过站前。

材料论述了()
A.西欧经济恢复的原因
B.西欧经济恢复的影响
C.北约组织建立的背景
D.西欧共同体成立的原因
【提升教学要求】
5. 美国、俄罗斯(前苏联的主要继承者)是当今世界上具有巨大影响力两个大国。

阅读材料
材料一:美俄关系一直是世界大国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

曾经他们一度成为了同仇敌忾的盟者,当把敌人打败后,他们却又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者,……也许在《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的漫画中,赫鲁晓夫的大汗淋漓就已经暗示了最终的结局,美国如愿以偿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然而,俄罗斯作为前苏联的主要继承者也是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

军事实力的强大,仍使俄国成为牵制美国的重要力量。

材料二:
(1)“他们一度成为了同仇敌忾的盟者”的标志是什么?
(2)“当把敌人打败后,他们却又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者”,他们正式成为仇者的标志是什么?
(3)从材料二中你可以看出美苏之间的冷战带有什么色彩?
(4)“赫鲁晓夫的大汗淋漓就已经暗示了最终的结局”,最终的结局是什么?对世界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5)让历史告诉未来,请你就美俄关系的发展前景发表你的见解(包括观点和理由)。

六、教学反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