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育种学 第四章选择的原理与方法PPT课件

合集下载

家畜育种学-复习资料-课件-ppt04

家畜育种学-复习资料-课件-ppt04
屠宰率的遗传力中等偏上。
• 猪的屠宰率为72%-75%,h2=0.31 • 肉牛、羊屠宰率为50%左右,肉牛h2=0.46。
胴体重的计算方法不统一
• 一般是指去头、蹄、内脏,冷却24 Nhomakorabea时后的重量
屠前活重是指屠宰前禁食24小时后的体重。
产肉性能指标
5、胴体长:
屠宰开边后,从趾骨联合前缘中点至第一颈椎 前缘中点的长度。胴体长与瘦肉率呈正相关。
3、选取的性状应符合生物学规律和生产实际
不能活体测定或不方便测定的性状用相关的性状代替
(二)选择测定方法的原则
1、精确性原则
可靠的数据是育种工作取得成效的基本保证
2、广泛适用性原则
便于在各种条件下展开测定工作
3、经济实用性原则
在保证测定结果准确的前提下,尽量节约成本
(三)记录与管理测定结果的原则
测定方法有三种:
三点平均法:用肩部最厚处(第二、三胸椎间)、胸腰 结合处、腰荐结合处三点背膘厚度的平均值来表示。
两点平均法:用胸腰结合处、腰荐结合处两点背膘厚度 的平均值来表示。现在用得较多。
一点法:用倒数第三、四肋骨间的背膘厚度表示。
产肉性能指标
8、眼肌面积:
指胸腰结合(最后一匹肋骨)处眼肌的横断 面积。其计算公式为:
不同类型的生产性能测定时所选用的性能 指标是不同的。
一、产肉性能指标
1、经济早熟性
以达到适宜屠宰体重时的年龄为评价指标。
2、日增重:指平均日增重(ADG)
ADC

测定结束时的体重 测定开始时的体重 测定天数
日增重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品种(遗传基础)
• 遗传基础、营养水平、环境温度是影响日增重的重 要因素

第4章引种和驯化(育种)PPT课件

第4章引种和驯化(育种)PPT课件
第四章 引种与选择育种
1
概述
1
点击输入简要文字内容,文字内容需概括精炼,不用多余 的文字修饰,言简意赅的说明分项内容……
2
点击输入简要文字内容,文字内容需概括精炼,不用多余 的文字修饰,言简意赅的说明分项内容……
3
点击输入简要文字内容,文字内容需概括精炼,不用多余 的文字修饰,言简意赅的说明分项内容……
21
各种作物、各种品种类型对不 同生态环境反应不同,作物的品种 对一定的生态环境表现为生育正常 的反应称为生态适应。
22
在生产上,作物品种对地区生态环 境的生态适应主要是从生育期、产量及 稳产性上得到反映。不同作物、不同品 种类型对生态环境差异的适应能力、在 不同生态环境下分布范围的大小各不相 同。
各种生态因素都是处于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的复合体中,都不是单独地对 作物的生长发育起作用,而是通过复合 体起作用,这种起综合作用的生态因素 的复合体称生态环境。
20
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不同,同一地区在不 同时期的生态环境也不完全相同,但一般而言, 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内,具有大致相同的生态环 境,包括自然环境和耕作条件,不同的作物、 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种或类型,对不同的生态环 境具有不同的反应,对于一种作物具有大致相 似的生态环境的地区称生态地区。
夏至 6月22日
12.06 12.43 13.21 14.05 15.01 16.21 18.51
秋分 9月23日 12.07
12.05 12.05 12.03 12.03 12.02 12.01
冬至 12月22日
12.08 11.32 10.56 10.13 9.20 8.05 5.53
42
影响光照长度的因素还有海拔、 向阳面和背阳面,每日的日照时数不 同;其次海拔还影响光质,高海拔地 区太阳辐射量大,光较强,低海拔地 区的太阳辐射量小,光相对较弱。

种猪选择、引种和培育(培训)PPT课件

种猪选择、引种和培育(培训)PPT课件

根据引种目的和评估结果,选择适合 的品种和个体。
评估现有种猪
对现有种猪进行评估,了解其生产性 能、健康状况和遗传背景。
运输管理
运输工具选择
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确保种猪 在运输过程中安全舒适。
运输前准备
确保种猪健康状况良好,准备好 饲料、饮水和必要的医疗保健措
施。
运输途中的护理
在运输过程中密切关注种猪的状 态,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饲料配方
根据猪的营养需求和原料价 格等因素,制定合理的饲料 配方,以保证猪获得充足的 营养。
生长环境
保持猪舍清洁、干燥、通风 良好,以及控制适宜的温湿 度和光照等环境条件,有利 于猪的生长和育肥。
杂交利用技术
杂交利用技术
通过不同品种或品系间的杂交 ,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后代,
提高生产效益。
杂交方式
包括简单杂交、复杂杂交和三元 杂交等,应根据生产需求和实际 情况选择合适的杂交方式。
04 种猪培育技术
早期断奶技术
早期断奶技术
断奶日龄选择
指在猪仔出生后不久便进行断奶处理,以 提高母猪繁殖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根据猪品种、饲养环境和管理条件等因素 综合考虑,通常在出生后21-28天进行断奶 。
断奶方法
断奶注意事项
分为一次性断奶和渐进性断奶两种方式, 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断奶方法。
半封闭式等。
建筑材料
03
选择耐用的建筑材料,确保猪舍的结构稳定、保温隔热性能良
好。
环境控制设备
通风设备
安装通风设备,保持猪舍内空气流通,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温控设备
提供适宜的温度控制设备,确保种猪在不同生长阶段所需温度得到 满足。
湿度调节设备合理调Biblioteka 猪舍内的湿度,保持相对稳定的湿度环境。

《家畜育种学课件》课件

《家畜育种学课件》课件

研究目的:提高家畜的产量、 品质、抗病性等
研究意义:推动家畜养殖业的 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保障食 品安全。
家畜品种资源的分类和特点
家畜品种资源的分类:包括猪、牛、羊、马、驴、骆驼等 家畜品种资源的特点:具有不同的体型、外貌、生产性能和适应性 家畜品种资源的保护:需要采取措施保护濒危和稀有的家畜品种 家畜品种资源的利用:通过选育和杂交等方式提高家畜的生产性能和适应性
家畜育种实践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奶牛育种实践 案例二:猪育种实践 案例三:鸡育种实践 案例四:羊育种实践 案例五:马育种实践 案例六:兔育种实践
家畜育种实践的经验和教训
选择合适 的品种: 根据市场 需求和养 殖条件选 择合适的 品种
注重遗传 特性:了 解家畜的 遗传特性, 选择具有 优良遗传 特性的家 畜进行育 种
基因编辑育种技术
原理: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家畜的基因进行精确修改,实现定向育种 技 术 类 型 : 包 括 C R I S P R / C a s 9 、 TA L E N 、 Z F N 等 应用:提高家畜的抗病性、生长速度、肉质等性状 挑战:伦理、法规、技体外受精的胚胎或早期胚胎移植到受体母畜子宫内,使其妊娠并生产出新个体。 目的:快速繁殖优良品种,提高家畜育种效率。 技术流程:超数排卵、人工授精、胚胎收集、胚胎培养、胚胎移植等。 应用范围:牛、羊、猪等家畜的育种。
应用领域:广泛应 用于畜牧业、兽医 学、生物技术等领 域。
家畜育种学的发展历程
古代时期:家畜 育种学起源于古 代,人们通过选 择和培育优良品 种来提高家畜的
生产性能。
添加标题
近代时期:19世 纪末至20世纪初, 家畜育种学开始 系统化,人们开 始使用遗传学原 理来指导家畜育

家畜育种学 第四章选择的原理与方法

家畜育种学 第四章选择的原理与方法
如果是大家畜 ,世代间隔为 4 年,需要经 59×4=236年。
原始群体中隐性基因频率中等大小时,如 q0 = 1/2 ,经一代淘汰,可以减少 5/36 的隐性个 体,但以后速度减慢。
当隐性基因频率很低时,如q0=1/50,原始 群体中只有 1/2500 的隐性个体,经过 50 代的淘 汰,还会有1/10000的隐性个体存在。 可见在隐性基因频率为中等时,表型选择 还有一定效果;如果频率过低,选择的效果也 很低。
繁殖后代。即打破了繁殖的随机性,实现所谓
的“选优去劣”。
选择能够定向地改变群体地基因频率,有
利于生产性能提高的基因频率增高,不利于性
能提高的基因频率降低,从而打破了群体基因 频率的平衡状态。
选择的作用
(1)针对某种数量性状进行系统选育可育成新品 种
湖羊 → 蒙古羊,羔皮品质、繁殖性能高
新汉县鸡 → 洛岛红鸡,着重产蛋性能选育
如对一对性状,其基因型为AA, Aa和aa。 A对a完全显性。AA和Aa表型相同,均表现为
显性性状。
设原始群体的基因型频率:D=P2, H=2Pq, R=q2。淘汰率为S,1-S即为留种率。
选择后的基因型频率
=原始基因型频率×留种率பைடு நூலகம் ∑(原始基因型
频率×留种率)
∑(原始基因型频率×留种率)
= P2(1-S)+ 2Pq(1-S)+ q2
殖,下一代隐性基因的频率就不能达到1,显
性基因还不能被彻底清除。
在一个100头牛的牛群中,有角牛81(隐 性纯合子),无角牛19头(包括杂合子和显性 纯合子)。角的隐性基因频率为q=0.9,显性基 因频率P=0.1。无角牛19头中杂合子为18头
(H=2Pq=0.18),纯合子1头(D=P2=0.01)。

家畜选配(共35张PPT)

家畜选配(共35张PPT)

第四节 种群选配(纯繁和杂交)
种群:即种用群体,大到品种或种属,小 到畜群或品系,我国多指一个品种。 一、种群选配的意义:
按内容和范围来讲,种群选配主要是研究与 配个体所隶属的种群特性和配种关系,是根 据与配双方是隶属于相同的,还是不同的种 群而进行的选配。 如:相同品种或品系的个体间交配,或者不 同品种或品系个体间交配,由此,形成两种 基本形式的类型:即纯种繁育和杂交繁育。
1、创造必要的变异; FD为个体D的近交系数;
(一)罗马数字表示法 若双亲均为非近交个体,即FS=FD=0,则个体的近交系数等于其双亲亲缘系数的1/2。
2、加速基因纯化; 其中:RSD表示个体S和D间的亲缘系数;
3、分析系、族间亲和力 (以个体为单位的选配方式)
3、把握变异方向; N为由个体X到其祖先A的世代数;
第一节 选配的概念和作用
一、概念
选配是指人为确定个体或群体间的交配系统 (mating system),即有目的地选择公母畜 的配对,有意识地组合后代的遗传型,试图 通过培育而获得良种、或合理利用良种的目 的。选配是对畜群交配的人工干预。
效应:改变基因型频率分布,使得群 体中性状的均值和方差改变。
(一)同质选配
(选同交配或同型交配) 以表型相似性为基础的选配:选用性状、 性能表现一致,或育种值相似的公母畜 配种,以获得与亲代品质相似的优秀后 代。 实质:交配双方愈相似,就愈有可能将 共同的优秀品质遗传给后代。即优良基 因纯合。
同质选配的作用
1、不改变基因频率,但改变基因型频率 (纯合子增加),故将导致群体分化; 2、遗传同质选配的效果大于表型同质选 配; 3、同质选配结合选择可同时改变基因频 率和基因型频率
1、生产上以同质选配为主,也可将二者结合使用。 近交

《家畜育种学》课件

《家畜育种学》课件

05
CATALOGUE
家畜育种学的未来展望
基因组学在家畜育种中的应用
基因组学技术为家畜育种提供了更精 确和高效的手段,通过全基因组关联 分析、基因组编辑等技术,可以更准 确地识别和利用优良基因,提高家畜 的遗传育种水平。
基因组学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家畜的抗 病性、耐受性等方面的研究,为家畜 育种提供更多可能性。
生物技术的应用包括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分子机制。
此外,生物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家畜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高家畜健康水平 。
03
CATALOGUE
家畜育种的实践方法
群体遗传改良
01
群体遗传改良是家畜育种的重 要实践方法之一,通过选择和 培育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改 善整个群体的遗传品质。
家畜育种学的应用领域
畜牧业
家畜育种学在畜牧业生产中发挥着重 要作用,通过遗传改良和育种技术提 高家畜的生产性能,如肉质、产奶量 、生长速度等。
动物科学
农业科技
家畜育种学的成果应用于农业科技领 域,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家畜育种学为动物科学领域提供理论 基础和技术支持,促进动物生长发育 、繁殖和疾病防控等方面的研究。
VS
家畜育种学与环境科学、动物营养学 等学科的交叉发展,可以更好地满足 家畜生长的环境和营养需求,提高家 畜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THANKS
感谢观看
《家畜育种学》 PPT课件 (2)
目录
• 家畜育种学概述 • 家畜育种的基本原理 • 家畜育种的实践方法 • 家畜育种中的问题与对策 • 家畜育种学的未来展望
01
CATALOGUE
家畜育种学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家畜育种学第四章(10级)

家畜育种学第四章(10级)

R Sh
2
• 根据遗传力和选择差,可预测选择反应。 • 例:课本P49
(五)其它因素
1、性状间相关 • 如果两个性状间呈正相关,选择提高1性 状,2性状也随之适当改进; • 如果两个性状间呈负相关,选择提高1性 状,则2性状就会相应的降低,如果这两 个性状呈负相关是对人类的选择有利的, 选择效果就好,但如果这两个性状呈负相 关是对人类的选择不利的,就会降低选择 效果。
二、选择的作用
(一)选择的实质
能定向地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从 而改变生物的类型,而基因频率的定向 改变,归根结底是由于打破了繁殖的随 机性,从而打破了群体基因频率的平衡 状态。
(二)人工选择的作用与目的
1、选择的创造性作用 • 选择能改变基因频率 • 选择能够积累和加强变异 • 选择能控制变异的方向 2、人工选择的目的 • 通过选优去,改变种畜繁殖的随机性来 提高改良性状的理想基因频率,从而提 高下一代的生产性能。
R Sh
二是遗传力的大小与被选择性状的遗传背景密 切相关。
P=A+ D + I + E
A h 2 P
2 2
2、选择的准确性(rAP) • 通常用个体育种值与选择所依据的表型 值变异之间相关的大小来评价,估计育 种值与表型值的相关rAP越大,选择反应 越大。 • 不同的选择方法,选择的准确性不同, 增加选择准确性的重要和有效的措施是 对遗传不同的性状采用相应的、合适的 选择方法;增加育种值估计的信息量; 减少各种选择误差等。
I P P h 2 w Pf P h 2 f h 2 w r t n I P Pf 1 r 1 n 1t


选择效果的衡量: 适用范围:多胎动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选择有益突变可育成新品种 安康绵羊 → 腿短且弯曲的绵羊 无角短角牛 → 有角海福牛的突变种 双肌臀 小型鸡
家畜的各种性状,可分为质量性状和数 量性状。
质量性状(qualitative trait):
性状变异是不连续的,各种变异间有明 显的区别,能用一般形容词描绘其变异特征。 如角的有无,血型、毛色、畸形及各种遗传 病等。
t==20(q0-0-q1t)4/1q=0q5t =9代( 1/141 - 1/200 ) /1/141·1/200 如果是大家畜,世代间隔为4年,需要经
第四章 选择原理与方法
选择的概念
选择是家畜育种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 具体的讲,选择是在一个群体中通过外界因 素的作用,将其遗传物质重新安排,以便在 世代更迭中,使群体内的个体更好适应于特 定的目的。
选择类型
按照作用于选择的外界因素,选择分 为两类:
自然选择(natural selection):通过 自然界的力量完成选择。
选择后的基因型频率 =原始基因型频率×留种率/∑(原始基因型
频率×留种率) ∑(原始基因型频率×留种率) = P2(1-S)+ 2Pq(1-S)+ q2 =1-S+Sq2 =1-S(1-q2)
设被选择后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D′,H′,R′ 下一代的基因频率(q1)即选择后的基因频率: q1=1/2 H′+ R′
定向选择(directional selection):选择 有利于分布一端的表现型。
歧化选择(disruptive selection):选择 有利于一种以上的表现型。
人工选择
按照人为制定的标准,对家畜特定群体进 行的选择。
动植物在人工选择下的变化更为明显。
选择的实质
由育种者来决定那些家畜个体作为种畜来 繁殖后代。即打破了繁殖的随机性,实现所谓 的“选优去劣”。
=1/2·2Pq(1-S)/(1-S(1-q2))+ q2/(1-S(1-q2)) =[q-S(q-q2)]/[1-S(1-q2)
如S=1,则q1=1 如S=0,则q1=q 由此可见,选择隐性基因是比较容易的。如果 显性个体不能被完全淘汰,还留一部分进行繁 殖,下一代隐性基因的频率就不能达到1,显 性基因还不能被彻底清除。
q1-q = 0.945-0.9
= 0.045
对显性基因的选择
首先是鉴定出隐性纯合个体,并将其淘汰。 但由于显性杂合个体也携带隐性基因,所以仍 有隐性基因留在群体中。
要把全部隐性基因淘汰掉,必须把隐性纯 合个体合显性杂合个体都淘汰掉,仅保留显性 纯合个体。
根据表型淘汰隐性纯合个体
设原始群体中基因型频率为:D=P2, H=2Pq, R=q2。
选择能够定向地改变群体地基因频率,有 利于生产性能提高的基因频率增高,不利于性 能提高的基因频率降低,从而打破了群体基因 频率的平衡状态。
选择的作用
(1)针对某种数量性状进行系统选育可育成新品 种 湖羊 → 蒙古羊,羔皮品质、繁殖性能高 新汉县鸡 → 洛岛红鸡,着重产蛋性能选育
(2)系统选育某种质量性状可育成新品种 红色安格斯牛 → 安格斯牛,对红毛的选择 波中花猪 → 波中猪,对黑白斑点选择
t为基因频
某一畜群,隐性疾病出现频率为1/20000(q2), 隐性基因频率q=1/141。在无突变发生情况下, 每代淘汰患病畜,不使它参加繁殖,问多少年 才能把隐性基因频率减少到目前的一半(发病 频率为1/40000(q2))。qt=1/200。
自然选择,即通过生存斗争,使具有良好适 应性的个体得到生存,由此使有益变异在种群内 得到发展,其基因频率不断提高;
隔离,即具有特定适应性和稳定基因频率的 种群,通过繁殖隔离和地理隔离,使群体间特征、 特性和性状的分歧加深,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自然选择类型
稳定性选择(stabilizing selection):选 择有利于接近表型均数的基因型。
遗传由一对或少数几对基因控制,其表 现型受环境影响不大。
数量性状(quantitative trait):
性状变异是连续的,各种变异间区别不明 显,只能有数字来描绘其变异特征。如产毛量、 产肉量、产奶量、日增重、饲料利用率等。
遗传由微效多基因控制,性状的表现除受 遗传因素控制外,还很大程度上受环境因素的 影响。
在一个100头牛的牛群中,有角牛81(隐 性纯合子),无角牛19头(包括杂合子和显性 纯合子)。角的隐性基因频率为q=0.9,显性基 因频率P=0.1。无角牛19头中杂合子为18头 (H=2Pq=0.18),纯合子1头(D=P2=0.01)。
要建立一个有角牛群,但又由于某种原因 不能全部淘汰无角牛,只能部分淘汰,设淘汰 率S=50%,则经一代选择后隐性基因的频率为: q1=[q-S(q-q2)]/[1-S(1-q2)]=0.945 经过选择,隐性基因频率增加了
对隐性基因的选择
实际上是对显性基因的淘汰。 若显形基因的外显率是100%,且杂合子
与显形纯合子的表型相同时,则可通过表型鉴 别,一次性地将显性基因全部淘汰。
如对一对性状,其基因型为AA, Aa和aa。 A对a完全显性。AA和Aa表型相同,均表现为 显性性状。
设原始群体的基因型频率:D=P2, H=2Pq, R=q2。淘汰率为S,1-S即为留种率。
人工选择(artificial selection):由人 类施加措施实现选择。
自然选择
在整个物种起源过程 中,自然选择起主要的导 向作用,它控制着变异发 展的方向,同时导致适应 性状的形成。
进化机制理论的核 心是自然选择学说。
物种起源和进化三个主要环节:
( 变异,即通过突变、基因重组等效应,使群 体内产生遗传变异;
选择后的基因型频率 =原始基因型频率×留种率/∑(原始基因型频
率×留种率) ∑(原始基因型频率×留种率) = P2+2Pq =(1-q)2+2(1-q)q =1-q2
下一代的基因a的频率为: q1=P0q0/(1-q0)2=q0/(1+q0) q2= q1/(1+q1)= q0/(1+2q0) ∴qt= q0/(1+tq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