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学炙法
中药炮制学重点总结

中药炮制学重点总结一、炮制方法和技术1.炙炒:通过火炙材料,使其变色或变形,以改变其性能和药效。
2.火炙:利用明火直接炙烤中药材,使其外观黄褐、表面起泡。
3.焙烘:利用火烘或沙烘中药材,使其温热、内敛。
4.灸熨:利用艾条燃烧对患部或穴位进行灼热刺激,以起到温通、散寒的作用。
5.炒煮:采用沸水或温水煮中药材,以炖煮药材,提取有效成分。
二、炮制对中药品质的影响1.改变药性:通过炮制改变中药材的颜色、质地、气味、味道等特性,使其具有特定的药性。
2.改善稳定性:炮制后,中药材中的一些化学成分会发生转化,使其更加稳定,降低药材的变质率。
3.增加疗效:炮制后,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会发生改变,使其具有更强的疗效。
4.减少毒副作用:一些药材经过炮制处理后,可以减少其毒性或副作用,提高其安全性。
5.方便用药:经过炮制处理后的中药材,其性状更加适合于制剂的加工、制成。
三、炮制中的常用药材1.附子:经过炙炒后,能够激发其热性,增强温阳补益的功效。
2.人参:经过蒸制后,能够使其具有补气养血、健脾益肺的功效。
3.甘草:经过炙炒后,能够使其甘草酸的含量减少,增强其补益脾胃、化痰止咳的功效。
4.当归:经过炙炒后,能够增加其补血活血的功效。
四、炮制的注意事项1.炮制器具:炮制时要选择合适的器具,炙炒要使用铁锅、卤炉等,火炙要使用明火或草灰,煎煮要使用陶瓷锅或煲炖等。
2.温度控制:炮制过程中要控制好温度,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引起药材的变质或烧焦。
3.时间控制:炮制中要控制好时间,过长或过短的时间都会对药材的品质产生不良影响。
4.应用领域:炮制方法和技术应根据药材的性质和炮制目的进行选择和应用,不同的药材可能需要不同的炮制方法。
5.炮制前后的对照:炮制过程中应定期对比炮制前后的药材外观、性状等进行对照,以掌握炮制效果。
总而言之,中药炮制学是中医药学中一个重要的学科,它研究的是中药材的炮制方法、对中药品质的影响等内容。
了解中药炮制学的重点,对于提高中药品质、研发中药制剂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09中药炮制学第12章炙法

[炮制作用与应用] 大黄:苦寒,攻导积滞,泻火解毒。 1.生大黄 苦寒沉降,气味重浊,走而不守,直达下 焦,长于泻下峻烈,攻积导滞,泻火解毒。用 于实热便秘、湿热黄疸、跌打瘀肿,瘀血经闭, 痈肿疔毒。 2.酒大黄 苦寒泻下作用稍缓,并借酒升提之性 引药 上行,善清上焦血分热毒。 ——用于目赤咽肿, 牙龈肿痛。酒蒸后寒凉之性缓。
炒白芍 (炒黄)
酒白芍 (酒炙)
中药炮制学
药物 品种 续断 续断(切片)
炮制作用 生用长于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止 崩漏,用于腰膝酸软,风湿痹痛,崩漏,跌打 损伤。
酒续断 (酒炙)
盐续断(盐炙 乌梢 乌梢蛇(切段 蛇
通血脉、续筋骨、止崩漏作用增强,用 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引药下行,补肝肾、强筋骨作用增强,用于腰 膝酸软。 生用长于祛风止痒,但气腥,不得服用和粉碎。
中药炮制学
7.醋的用量: 100㎏药物,用米醋20~30㎏,最多不超过 50kg。 8.注意事项 1)大小分档。 2)醋较少难以拌匀时,可加适量水稀释。 3)宜文火炒制,勤翻动,炒至微干显火色即可。 4)树脂类药若先加醋易粘连、动物粪便类药先加 醋易松散,故必须先炒药后加醋的方法。 5)先炒药后加醋时,宜边喷醋边翻动药物,使之 均匀。 6)醋的选择:宜用米醋,不能用醋精代替米醋。
中药炮制学
[质量要求] 1.生大黄:不规则厚片或块,表面黄棕色至 黄褐色,中心有纹理, 微显朱砂点(锦纹), 质轻,气清香,味苦微涩。 2.熟大黄:表面黑褐色,质坚实,有特异芳 香气,味微苦。 3.酒大黄:表面深棕色或棕褐色,偶有焦 斑,内部呈浅棕色,质坚实,略有酒香气。
中药炮制学
4.大黄炭: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质轻 而脆,有焦香气,味微苦。 5.醋大黄:表面深棕色或棕褐色,内部浅棕 色,略有醋香气 (醋大黄与酒炙大黄性状 相似,只是气味不同,醋大黄有醋香气,酒 大黄有酒香气)。 6.清宁片:圆形厚片,表面乌黑发亮,有香气, 味微苦甘。
中药炮制学蜜炙

• (三)注意事项
• 1. 蜜炙药物所用的炼蜜不宜过老,即用手拈之甚粘手,能拉出白丝 的老蜜不能用,否则粘性太强,不易与药物拌匀。
• 2. 蜜的用量应视药物的性质而定。一般质地疏松、纤维多的药物用 蜜量宜大;而质地坚实,粘性较强,油分较多的药物用蜜量宜小。
水分除去,避免发霉。 • 6. 蜜炙药物须凉后密闭贮存于阴凉通风干燥处,以免吸潮发粘或发
酵变质。
甘草
• 【处方用名】甘草 粉甘草 炙甘草 蜜 甘草
• 【来源】为豆科植物 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 甘草G. inflata Bat. 或 光果甘草G. glabra L. 的干燥根及根茎。春、 秋二季采挖,除去须 根,晒干。
退肿。常用于表卫不固的自汗或体虚易感, 气虚水肿,痈疽难溃或溃久不敛。 • 蜜炙黄芪甘温而偏润,长于益气补中。多 用于脾肺气虚,食少便溏,气短乏力、久 泻脱肛、便血崩漏。
【炮制研究】
• 黄芪主要含有黄芪甲苷、磷脂类成分及氨基酸等。 • 1.对化学成分的研究 • 黄芪炮制后黄芪甲苷含量均比生品含量低;蜜炙黄芪较
【炮制方法】
• 1.甘草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 透,切厚片,筛去碎屑。
• 2.蜜甘草 取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后,淋 入净甘草片中拌匀,闷润至蜜汁被吸尽, 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老黄色、 不粘手时,取出晾凉。
• 每00kg甘草片,用炼蜜25kg。
【炮制作用】
• 性平,味甘。归心、肺、脾、胃经。 • 甘草生品甘凉,长于泻火解毒,化痰止咳。
• 1.黄芪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分开, 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
• 2.蜜黄芪 取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后, 淋入净黄芪片中拌匀,闷润至蜜汁被吸尽, 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深黄色、 不粘手时,取出晾凉。
中药炮制学——炮制方法各论及其主要药物

中药炮制学——炮制方法各论及其主要药物中药炮制学是指对中药进行加工处理过程的学科,炮制方法是指将原材料经过一系列的制度化加工工艺进行处理,以便提高药效、改善品质、降低毒性或改变药性的方法。
下面,我将就中药的炮制方法及其主要药物进行详细的论述。
中药的炮制方法主要包括炒、烧、煮、浸、炙、炸、研、煅等多种不同的操作方式。
炒是指在炒锅中炒制,常用于一些干燥性草药的炮制,如茯苓、白术等;烧是指在火上直接烘烤,常用于一些带壳的药材,如茉莉花、麦冬等;煮是指将药材放入锅中加水煮沸,继续煮制一段时间,常用于一些草本植物的炮制,如黄芪、当归等;浸是指将药材浸泡在水中,以提取有效成分,常用于一些硬质药材,如海石、石决明等;炙是指将药材放在火上烤制,常用于一些具有寒性的药材,如阿胶、牛黄等;炸是指将药材放入炸锅中进行炸炒,常用于一些植物硬性物质的炮制,如皂角刺、木香等;研是指将药材研磨成细粉,常用于一些需要外用的药材,如冰片、水银等;煅是指将药材放在高温中进行熊制,常用于一些含金属元素的药材,如雄黄、朱砂等。
不同的炮制方法可以改变中药的药性和药效。
比如炒制可以去除一些杂质,减轻或改善中药的味道;煮制可以破坏药材细胞结构,使有效成分更容易溶解;浸泡可以提取药材中的水溶性成分;炙烤可以加强中药的温热性质;炸制可以去除中药中的不良物质;研磨可以增加中药的细腻度和可溶性;煅制可以提高中药的烧灼性。
通过合理的炮制方法,可以充分发挥中药的疗效,同时减少其毒性和不良反应。
下面,我将就中药炮制方法的一些主要药物进行详细介绍:首先,茯苓是一种常用的草本药材,它的主要炮制方法是炒制。
炒茯苓可以去除其表面的杂质,使其品质更加纯净,同时减轻其寒凉性质,增加其温热性。
其次,黄芪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它的主要炮制方法是煮制。
煮黄芪可以破坏其细胞结构,促进有效成分的溶解和释放,增加中药的药效。
再次,当归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它的主要炮制方法是炙制。
炙当归可以加强其温热性质,增加中药的活血行气作用,并改善其味道。
中药炮制学 第十章 炙法

大
黄
[处方用名] 大黄、生大黄、川军、酒军、酒大黄、
醋大黄、熟军、熟大黄、大黄炭
[来
源]品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 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
[历史沿革] 现代主要有酒炙、酒蒸、醋炙、炒炭、
清蒸等药材,净制,浸润,切厚片,干燥 酒大黄-生药材+黄酒——拌匀——颜色加深
1.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的作用
活血散瘀:乳香、没药、三棱、莪术等; 疏肝止痛:柴胡、香附、青皮、延胡索等。
2.降低毒性,缓和药性的作用
峻下逐水药,如大戟、甘遂、芫花、商陆等。
3.矫臭矫味
如五灵脂、乳香、没药等。
四、操作方法
1.先拌醋后炒药
药物——加米醋拌匀——闷润——用文火 炒——出锅——放凉——筛去碎屑。
柴
胡
[处方用名] 柴胡、炙柴胡、醋柴胡、鳖血柴胡。 [ 来
源 ]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 干燥根,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北柴胡”及“南 柴胡”。
[历史沿革] 炙制、蜜制、鳖血制、并有“柴胡泻
肝火,须用黄连佐之。欲上升则用根酒浸。欲中 及下降,则生用梢” 。现行,有醋炒、鳖血黄酒 炒、鳖血炒等炮制方法。
一、含义 醋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 量醋拌炒的方法。 二、醋 古时称酢、醯、苦酒,习称米醋。炮制用 醋食用醋,指米醋或其他发酵醋,而化学合 成品(醋精)不能用。
1.成分
以米、麦、高梁以及酒精等酿制而成。
成分为:主要为醋酸,约4-6%,另有维生 素、灰分、琥珀酸、草酸、山梨糖等
当归
酒当归
[炮制作用]
当归传统习惯止血用当归头,补血用当归身,破血用当归
尾,补血活血用全当归。
第10章_中药炮制学 盐炙

【炮制方法】
• • 1.补骨脂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 2.盐补骨脂 取净补骨脂,加盐水拌匀, 闷润,待盐水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 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鼓起、进裂并有香气 逸出时,取出晾凉。 • 每l00kg补骨脂,用盐2kg。
【炮制作用】
• • 性温,味辛、苦。归肾、脾经。 生补骨脂长于温肾壮阳、除湿止痒,用 于脾肾阳虚、五更泄泻;外用治白癜风, 斑秃。 • 盐炙补骨脂可引药入肾,增强温肾纳气、 止泻的作用。用于阳痿遗精,遗尿尿频, 腰膝冷痛,肾虚作喘,五更泄泻。
• (二)操作方法 • 1.先拌盐水后炒 将食盐加适量清水溶解,与 药物拌匀,闷润,待盐水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 内,用文火炒至一定程度,取出晾凉。 • 2.先炒药后加盐水 先将药物置炒制容器内, 用文火炒至一定程度,再喷淋盐水,炒干,取出 晾凉。含粘液质较多的药物一般用此法。 • 盐的用量通常是每100kg药物,用食盐2kg。
第4节 盐炙法
定义: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食盐 水溶液拌炒的方法称为盐炙法。多用于补肾固精、 泻相火、利尿和疗疝止痛的药物。
• (一)主要目的 • 1.引药下行,增强疗效 杜仲、巴戟天等盐炙 后能增强补肝肾的作用;车前子等盐炙后可增强 泻热利尿的作用;小茴香、橘核等盐炙后可增强 疗疝止痛的功效。 • 2.增强滋阴降火作用 知母、黄柏等药用盐炙 可协同药力,增强滋阴降火、清热凉血的功效。 • 3.缓和药物辛燥之性 益智仁等盐炙后可缓和 辛燥之性,并能增强补肾固精的功效。
• (三)注意事项 • 1.药物盐炙前要大小分档。 • 2. 溶解食盐时,一定要控制水量。水的用量应视药物 的吸水情况而定,一般以食盐的4~5倍量为宜。 • 3.含粘液质多的车前子、知母等药物,宜先炒药后加 盐水。因这类药物遇水容易发粘,盐水不易渗入,炒时又 容易粘锅,故需先将药物加热炒去部分水分,并使药物质 地变疏松,再喷洒盐水,以利于盐水渗入。 • 4.盐炙法火力宜用文火,采用先炒药后加盐水炮制药 物时更应控制火力。若火力过大,加入盐水后,水分迅速 蒸发,食盐即粘附在锅上,达不到盐炙的目的。
中药炮制学炙法的实验报告

中药炮制学炙法的实验报告
中药炮制学炙法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使参与者掌握中药炮制学炙法以及采用此法炙制的基本步骤和操作要求。
实验原理
中药炮制学炙法是指将药材植物处理为粉末或汤剂的过程,以获得更加有效的草药治疗。
在炙制过程中,植物组织中的活性物质和水分被淬火抽出,并且可以作为药物使用。
炙取的草药更容易消化,所含的有效成分更为集中,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实验材料
实验所需材料有不同草药、炮制工具等。
实验步骤
1.准备好炮制药材,如普通药材和海洋药材。
2.用榨汁机细碎药材,使其变成粉末。
3.准备好炮制工具,像烤箱,烤架,炉子等。
4.把药材放入烤架,放入烤箱,并调节温度。
5.根据所需要的炙制时间定时调整温度,完成炙制工艺。
6.炙制完成后,把药材取出,放入干燥箱进行干燥,以便更深入的分析和检查。
实验结果
实验完成后,参与者可以用炮制好的中药获得更有效的治疗效
果。
实验结论
本实验证明了中药炮制学炙法的重要性,以及采用此法炙制药材的步骤和技术要求。
参与者可以熟练掌握此法,并在日常实践中应用之。
中药炮制方法——炙法

中药炮制方法——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液体辅料拌炒的炮制方法称炙法。
根据所加辅料不同,分为酒炙、醋炙、盐炙、姜炙、蜜炙和油炙6种方法。
炙法均用液体辅料,盐、生姜等需制成盐水和姜汁方可应用。
要求辅料渗入药物内部,其加热温度比炒法低,多用文火,炒制时间较长,以药物炒干为宜。
一、各类炙法的目的(一)酒炙目的(1)改变药性,引药上行——大黄、黄连、黄柏等。
(2)增强活血通络作用——当归、川芎、桑枝等。
(3)矫臭去腥——乌梢蛇、蕲蛇、紫河车等。
(二)醋炙目的(1)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作用——乳香、没药、三棱、莪术等,经醋炙后可增强活血散瘀止痛的作用;柴胡、香附、青皮、延胡索等,经醋炙后能增强疏肝止痛作用。
(2)降低毒性,缓和泻下作用——大戟、甘遂、芫花、商陆等。
(3)矫臭矫味——五灵脂、乳香、没药等。
(三)盐炙目的(1)引药下行,增强疗效强补肝肾的作用——杜肿、巴戟天、韭菜子。
增强理气疗疝的作用——小茴香、橘核、荔枝核等。
增强缩小便和固精作用——益智仁。
(2)增强滋阴降火作用——知母、黄柏等。
中药炮制方法——炙法(四)姜炙目的(1)制其寒性,增强和胃止呕作用如黄连姜炙可制其过于苦寒之性。
免伤脾阳,并增强止呕作用。
姜炙竹茹则可增强止呕功效。
(2)缓和对咽喉的刺激性,增强宽中和胃功效,如厚朴。
(五)蜜炙目的(1)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百部、、枇杷叶、马兜铃、款冬花、紫菀、麻黄等。
(2)增强补脾益气作用——黄芪、甘草、党参等。
(3)缓和药性——麻黄、桂枝、升麻等。
(4)矫味和消除副作用——马兜铃、百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 归 P177
➢ 当归(全当归):除去杂质,洗净,稍润,
切薄片,干燥。
-生品
➢ 酒当归:净当归片,黄酒拌匀,闷润至酒被 吸尽,文火炒至深黄色,取出晾凉。
➢
(100:10)
-酒炙
➢ 土炒当归:灶心土中火炒制灵活状态,投入
当归片炒至当归沾满细土,取出,筛去土,
第九章 炙 法
熟悉:炙法概念、作用、与加固体辅料炒法的区别。(渗入部位、火力、温度、时间) *掌握:酒炙、醋炙、盐炙、蜜炙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 了解:姜炙、油炙目的、方法。
一 酒炙
目的:改变药性、引药上行 - 大黄、黄连、黄柏
增强活血通络作用 - 当归、川芎、蛇类等
矫味去腥
- 动物类
方 法:1.先拌酒后炒药 – 常用 2.先炒药后加酒 – 五灵脂
❖ 酒大黄:治目赤头肿的大黄汤。 ❖ 熟大黄:治瘀血、闭经的大黄蜇虫丸。 ❖ 大黄炭:十灰散。 ❖ 清宁片:缓泻不伤气,逐瘀不败正。可单用。
酒炙大黄
大黄苦寒沉降 酒性辛热主升提
酒炙后药性转降为升
炮制后
结合型蒽醌含量下降,泻下作用减弱 游离型蒽醌含量提高,抑菌作用增强
新工艺:
熟大黄酒热压制法 - 黄酒加适量水稀释,在 一定的压力下蒸制即得。
酒大黄 100:10 引药↑,清上焦血分热
熟大黄 100:30
活血祛瘀
大黄炭 -
凉血止血化瘀
醋大黄 100:15
消积化瘀
清宁片 100:75:40 缓泻祛瘀不伤正
(大黄:黄酒:炼蜜)
生大黄易致腹痛、恶心、呕吐,炮制后可减轻。 泻下作用:生大黄>酒、醋>熟、清宁片>炭
❖ 生大黄:苦寒沉降,气味重浊,走而不守, 直达下焦,泻下作用峻猛。如治热结便秘的 大承气汤,湿热黄疸的茵陈蒿汤。
➢ 清宁片:净大黄片或块,加水煮烂,加入黄 酒(100:30)搅拌,再煮成泥状,取出晾 干后粉碎,过100目筛后再与黄酒、炼蜜混 合成团块状,置笼屉内蒸透,取出,搓成直 径14mm的圆条,50~55℃低温烘至七成干, 闷约10天至内外湿度一致,切厚片,晾干。
品种 辅料用量 炮制作用
大 黄 - 攻积导滞,泻火解毒
黄 连 P176
➢ 黄 连:除去杂质,抢水洗净,润透,切薄片,
干燥。
-生品
➢ 酒黄连:净黄连片,黄酒拌匀,闷润至酒被 吸尽,文火炒干,取出晾凉。 -酒炙
➢ 姜黄连:净黄连片,姜汁拌匀,闷润至姜汁 被吸尽,文火炒干,取出晾凉。 -姜炙
➢ 萸黄连:净黄连片,吴茱萸汁拌匀,闷润至 汁被吸尽,文火炒干,取出晾凉。
➢
-酒炙
➢ 另有醋炙、土炒品种
白芍
炮制作用: 生品:养血敛阴,平抑肝阳
炒黄:药性缓,养血敛阴
酒炙,酸寒之性↓,和中缓急
醋炙:敛血、止血,疏肝解郁
白芍
生品:治阴虚发热的芍药散。 炒黄:肝旺脾虚,腹痛泄泻的痛泻药方。 酒炙:血崩腹痛的六一散。
药材 炮制方法 炮制作用
仙茅 酒炙
减毒增效
丹参 酒炙
增效
品 种 辅料用量
炮制作用
黄连 -
清热躁湿,泻火解毒
酒黄连 100:12.5 引药↑,清上焦火热
姜黄连 100:12.5 (4) 清胃和胃止呕
萸黄连 100 :10 清气分湿热,散肝胆郁 火
可缓和苦寒之性
炮制后均
❖ 生黄连:治热毒、痈疽的黄连解毒汤;热痢 的白头翁汤。
❖ 酒黄连:治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的黄连天花 粉汤。
晾凉。 (100:30)
-土炒
➢ 当归炭:净当归片,中火炒至微黑色,取出
晾凉。
-炒炭
当归
头 —-- 止血而上行 身 —-- 补血而守中 尾 —-- 破血而下行 全 —-- 活血而统治 补血活血 酒炙— 活血通经 土炒— 入脾补血 免滑肠 炒炭— 止血补血
❖ 头 —- 治血崩不止的当归头散 ❖ 身 —- 治血虚烦躁的当归补血汤 ❖ 尾 —- 治月经逆行从口鼻出 ❖ 全 —- 治便血痔漏的连归丸 ❖ 酒炙 — 治血虚血滞崩漏的四物汤 ❖ 土炒 — 治血亏脾虚便溏的当归建中汤 ❖ 炒炭 — 治月经过多崩漏的当归散
牛膝 酒炙、盐炙
增效
蕲蛇 蕲蛇肉、酒蕲蛇 增效、矫味、 便于调剂制剂
蟾 酥 P192
➢ 蟾 酥:取蟾酥饼,蒸软,切薄片,烤脆,研 细粉。
➢ 酒蟾酥:取蟾酥,捣碎,加白酒浸渍,时常 搅动至呈稠膏状,干燥,粉碎。(1:2)
❖ 姜黄连:治胃热、烦渴的黄连竹茹汤。 ❖ 萸黄连:治积滞、胁肋胀满、下痢脓血的大
香连丸。
❖ 主要有效成分小檗碱等易溶于水,切制时, 水温宜低,缩短浸润时间,减少损失。
❖ 炮制温度↑,小檗碱↓,但炮制可提高小檗碱 在水中的溶出率。
❖ 酒、姜汁、吴茱萸汁炮制后,仍有不同程度 的抗菌活性,且均出现了炮制前未有的对绿 脓杆菌的抑制作用。
辅料用量:100:10~20 (黄酒)
注意事项:1. 闷润时加盖 2. 酒少加水稀释
掌握:大黄、黄连、当归、白芍、炮制方法、辅料用量、炮制作用。 熟悉:续断、川芎、蟾酥炮制品、辅料用量、作用。 了解:丹参、牛膝、蕲蛇、乌梢蛇等。
大 黄 P174
➢ 大 黄:除去杂质,分档,洗净润透,切厚片
或块,干燥。
➢
➢ 炮制作用: ➢ 生品:补肝肾,强筋骨,续折断,止崩漏。 ➢ 酒炙:增强药效。 ➢ 盐炙:引药下行,增强补肝肾强筋骨作用。
白 芍 P181
➢ 白 芍: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分档,洗净, 润透,切薄片,干燥。
➢ 炒白芍:净白芍片,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黄色,
取出晾凉。
-炒黄
➢ 酒白芍:净白芍片,黄酒拌匀,闷润,待酒被 吸尽后,文火炒干,取出晾凉。(100:10)
-生品
➢ 酒大黄:净大黄片或块,黄酒拌匀,闷润至 酒被吸尽,文火炒干,取出晾凉。 -酒炙
➢ 熟大黄:净大黄片或块,(黄酒拌匀,闷润
至酒被吸尽,)置蒸制容器内,密闭,隔水
加热24~32h,至大黄内外均呈黑色,取出
干燥。
-蒸法
➢ 大黄炭:净大黄片或块,武火炒至外表焦黑
பைடு நூலகம்
色,取出晾凉。
-炒炭
大黄
➢ 醋大黄:净大黄片或块,米醋拌匀,闷润至 醋被吸尽,文火炒干,取出晾凉。 -醋炙
川 芎 P179
➢ 川 芎:除去杂质,分档,洗净,润透,切薄
片,干燥。
-生品
➢ 酒川芎:净川芎片,黄酒拌匀,闷润至酒被 吸尽,文火炒至棕黄色,取出晾凉。
➢ (100:10)
-酒炙
➢
➢ 炮制作用:引药上行,增强活血行气止痛作
续 断 P180
➢ 续 断: ➢ 酒续断: (100:10) ➢ 盐续断: (1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