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第三章-先秦叙事散文

(三)《左传》的语言生动、简炼、传神极富表现力。
《左传》记言文字:文典而美,语博而奥,简洁精练。 《左传》叙述语言简练含蕴,词约义丰。。 刘知几曾在《史通》中这样评价《左传》的语言:“言近而旨
远,辞浅而义深。虽发语已殚,而含意末尽,使夫读者望表而 知里,扪毛而辨骨,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反映了 其高超的语言技巧。
第三章 《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从甲骨卜辞到《春秋》 第二节《左传》 第三节《国语》 第四节《战国策》
先秦历史散文发展的阶段
时代
特点
代表著作
第一阶段
夏至春秋
史官分司,言事不混,文字古朴简 洁
《尚书》、 《春秋》
第二阶段
春秋末到战 国初
言事相融,篇幅加长,情节曲折, 写人生动
《左传》、 《国语》
3、个性鲜明
晋文公是《左传》中着力歌颂的人物(庄公二十八年至僖公三 十二年)。他由一个贵公子成长为政治家,由四处流亡到一代 霸主,人物性格有一个曲折的成熟过程。
楚灵王是《左传》中被否定的国君形象(襄公二十六年至昭公 十三年),他在即位前的争强好胜,野心勃勃,弑王自立,即 位后的残暴,骄奢狂妄等,都显示出他确实是个昏君。但同时, 作者又表现了他宽容纳谏,知过能改,不记前怨,风趣等性格 特点,幷写了他最后悔恨自己的残暴,刻画出一个性格复杂的 人物形象。
过程。倒叙与预叙手法的运用也是其叙事的重要特色。如“宣公三年”先记载 了郑穆公兰之死,然后再回顾了他的出生和命名。预叙即预先叙出将要发生的 事,或预见事件的结果,如秦晋崤之战中,蹇叔在秦出师伐郑时已预知了必然 失败的结果。另外,《左传》中还有插叙和补叙.常用一个“初”字领起。 • 二、《左传》以第三人称作为叙事角度,作者大都以旁观者的立场叙述事件, 发表评论,视角广阔灵活,几乎不受任何限制。《左传》还创立了一种新形式 ,即在叙事中或叙事结束后直接引入议论,以“君子曰”等来对事件或人物作 出道德伦理评价,增强了叙事的感情色彩。 • 三、《左传》叙事,往往很注重完整地叙述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对事件因 果关系的叙述还常有道德化与神秘化的特点。
第三章先秦叙事散文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左传》的作者
❖ 关于《左传》的作者,司马迁认为是左丘明,他在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中说:“鲁君子左丘明惧 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 具论其语,成《左传春秋》。”班固则进一步指出, 左丘明是“鲁太史”。 “孔子半修《春秋》,与左 丘明乘入周,观书于周史,归而修《春秋》之经, 丘明为之传。”——《孔子家语·观周篇》但自唐代 以来,不断有人提出异议;现在看来,大约是儒家一 派学者杂采各国史料及传闻编纂而成。其成书约在 战国初年。
第四章 先秦叙事散文
概说
第一节 闳博古奥的《尚书》 第二节 简而有法的《春秋》 第三节 艳而富的《左传》 第四节 文胜而言庞的《国语》
第五节 辩丽横肆的《战国策》
概说
❖ 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
—— 《孟子》 一、古代叙事散文的形成
《尚书·多士》中说:“唯殷先人,有册有典。” 《汉书·艺文志》说:“古之王者,世有史官,
❖ 二、篇幅
据历史记载尚书有3000多篇,孔子删定为 100篇,相传战国时《尚书》有百篇,经过秦 火焚毁,亡佚大半,西汉文帝时仅剩济南伏 生记诵的28篇,因其用汉代通行的隶书写定, 故称《今文尚书》。汉武帝时,鲁共王坏孔 子旧宅曲阜孔壁中又发现《古文尚书》,此 书到西晋末因战乱丢失。到东晋初,有个叫 豫章内史梅赜号称自己发现了《古文尚书》
四、缺陷与不足
❖ 1、过于简短隐晦 ❖ 2、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 3、难以克服的弊病
第三节 “艳而富”的 《左传》
一、《左传》的常识
❖ 1、《左传》的书名 ❖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汉哀帝时,刘
歆为《左传》争立学官,认为它和《春秋公 羊传》、《春秋谷梁传》一样,都是解释 《春秋》的作品。因而称之为《春秋左氏 传》。后来,西晋杜预作《春秋经传集解》 又把它和《春秋》合为一书。
第三章-先秦叙事散文

二、记言叙事文之祖:《尚书》《春秋》
• 左史记言,右史记事 • 《汉书·艺文志》: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
,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记言,右史记事, 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帝王靡不同之。 • 荀悦《申鉴》:古者天子诸侯,有事必告于庙。朝 有二史:左史记言,右史记动。动为《春秋》,言 为《尚书》。君举必记,臧否成败,无不存焉。
第三阶段
战国中后期
采用国别体,使历史散文发展到新 的高峰
《战国策》
第一节从甲骨卜辞到《春秋》
• 甲骨卜辞和殷商铜器铭文是我国最早的记 事文字,是我国古代散文的起点。
• 一、散文的萌芽: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 • 1、我国散文的最早源头,可以追溯到
。 • 甲骨卜辞中叙事要记言 文由简至繁的发展。 • “丁巳,王省夔京,王易小臣俞夔贝,惟 王来征夷方,唯王十祀有五,肜日。”( 《殷文存》上二六·后) • 《毛公鼎》铭文长达四百九十七字,被誉 为“抵得一篇尚书”,
3、颂扬爱国精神 僖公三十三年,弦高犒秦师救郑
4、揭露残暴统治
左传·文公六年: 秦伯任好卒,以子车氏之三子奄息、仲行、针虎 为殉,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
四、 《左传》的文学成就
第三章 《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从甲骨卜辞到《春秋》 第二节《左传》 第三节《国语》 第四节《战国策》
先秦历史散文发展的阶段
时代
特点
代表著作
第一阶段
夏至春秋
史官分司,言事不混,文字古朴简 洁
《尚书》、 《春秋》
第二阶段
春秋末到战 国初
言事相融,篇幅加长,情节曲折, 写人生动
《左传》、 《国语》
《左传》相传为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 唐以后,许多人怀疑此说,现代有人提出是战
第三章 先秦叙事散文

2、《尚书》的成书年代及流传情况
《尚书》的编定,难以确定较准确的时间,但 尚书》的编定,难以确定较准确的时间, 先秦古籍如《论语》 左传》 荀子》 先秦古籍如《论语》、《左传》、《荀子》、 韩非子》 大多提到它并引用其中的句子, 《韩非子》等,大多提到它并引用其中的句子, 似乎是先秦时已有一个流行的本子, 似乎是先秦时已有一个流行的本子,名称叫 《书》。 今文《尚书》与古文《尚书》 今文《尚书》与古文《尚书》 今本《尚书》分虞、 周四部分。 今本《尚书》分虞、夏、商、周四部分。
第二节
《左传》的叙事和记言 左传》
卜辞举隅
戊辰卜,及今夕雨? 弗及今夕雨?癸卯 卜,今日雨。其自 西来雨?其自东来 雨?其自 北来雨? 其自南来雨? ——郭
沫若《卜辞通纂》
八日庚戌,有 各云自东 (现),毋昃, 亦有出虹自北, 饮于河 。
——《甲骨文合集》第 10405片反面
2、商周铜器铭文 、
商周时期,在铸造青铜器时,将当时发生的认 为值得永久记载的事件直接刻写在模具中,连同 铜器一起铸就的文字叫铜器铭文。有铭文的铜器 基本上都是青铜器,比较常见的有鼎、簋等食器, 爵、觚、尊、卣、壶等酒器,盘、匜等水器,钟、 □等乐器以及戈、剑等兵器。已发现有铭文的商、 周青铜器数逾万件。著名而较完整的铜器铭文有 《毛公鼎》等,其性质、篇幅与《尚书》已相当 接近。
毛公鼎
铜器铭文举隅
天命禹敷土,随山浚川, 天命禹敷土,随山浚川,迺 差地设征,降民监德, 差地设征,降民监德,迺自 成父母。 作配乡 享)民,成父母。生我王作 臣,厥沬 贵)唯德,民好明德,寡 唯德,民好明德, 在天下。 益干( 顾 在天下。用厥邵 绍 好,益干( ) 懿德,康亡不懋。孝友,訏明经齐, 懿德,康亡不懋。孝友,訏明经齐, 好祀无 )。心好德 心好德, 好祀无(废)。心好德,婚媾亦 唯协。天厘用考,神复祓禄, 唯协。天厘用考,神复祓禄,永御 于宁。遂公曰:民唯克用兹德, 于宁。遂公曰:民唯克用兹德,亡 诲(侮)。 ——李学勤释文 李学勤释文
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 允若时,弗啻弗敢含怒。此厥弗听,人乃 或诪张为幻,曰小人怨女詈女,则信之。 • 则若时,弗永念厥辟,弗宽绰厥心,乱罚 无罪,杀无辜,怨有同,是丛于厥身。 • 周公曰:呜呼!嗣王其监于兹。
3、 《尚书· 秦誓》
• 公曰:‚嗟!我士,听无哗!予誓告汝群 言之首。 • ‚古人有言曰:‘民讫自若,是多盘。’ 责人斯无难,惟受责俾如流,是惟艰哉! 我心之忧,日月逾迈,若弗云来。"! • “惟古之谋人,则曰‘未就予忌’;惟今之 谋人,姑将以为亲。虽则云然,尚猷询兹 黄发,则罔所愆。‛
• 《左传》是瞽史左丘明在忠于史实的 前提下经过艺术加工所作而成的。 • 它实质上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讲史作品 • 《左氏春秋》展示了先秦叙事文学的 先进水平,同时也坚持了史书的纪实 性。
四、《左传· 晋楚城濮之战》讲析
• 楚子将围宋,使子文治兵于睽,终朝而 毕……宋人使门尹般如晋师告急。公曰: “宋人告急,舍之则绝;告楚不许;我欲 战矣,齐、秦未可,若之何?”先轸曰: “使宋舍我而赂齐、秦,籍之告楚。我执 曹君而分曹、卫之田以赐宋人。楚爱曹、 卫,必不许也,喜赂、怒顽,能无战乎?” 公说,执曹伯,分曹、卫之田以畀宋 人。——《左传· 晋楚城濮之战》
• “卫武公年九十有五矣……临事有瞽史之导, 宴居有师工之诵。史不失书,矒不失 诵。”——《国语· 楚语》、
《国语》这部书的思想
• 第一,表现出来一定的‚民为邦本‛这样 的一个思想。 • 第二点,表现出了一定的爱国思想。 • 第三点,是表现出来,对廉洁奉公、克勤 克俭、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身修养这一 点是比较地重视的。
• 遂使之行成于吴,曰 :“寡君句践乏无所
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天王,私 于下执事曰: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 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请句践女女于 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越国 之宝器毕从,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 师徒,唯君左右之。若以越国之罪为不可 赦也,将焚宗庙,系妻孥,沈金玉于江, 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乃必有偶。是以 带甲万人事君也,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 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其孰利 乎?”
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10
例如: 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 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
—《屯》六二 乘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
—《屯》六四 表现了当时的婚姻习俗。
11
又如:
枯杨生稊,老夫得女妻。无不利。
—《大过》九二
枯杨生华,老妇得士夫。无咎无誉。
—《大过》九五
13
二、记言记事文之祖 我国史官的建置很早。班固说: 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 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记言,右史记事, 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帝王靡不 同之。
—《汉书·艺文志》 《尚书》和《春秋》是我国记言记事文 之祖。
14
(一)《尚书》 《尚书》即上古之书,是一部记言的古 史,我国现存最早的以记言为主的历史散文 集。书中记载的主要是一些官方文诰、誓词 一类的文字。
如“癸巳卜,献贞……”一条,时、地、 人、事齐全,初具叙事要素。
3
又如: 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 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
—《卜辞通释》第三七五片 后四句整齐的铺排式问句,很有诗的 味道。
4
(二) 《易》卦、爻辞 1、《周易》的组成 《周易》由“经”和“传”两部分组成。 《易经》成书于殷末周初。 《易传》又称十翼,是春秋至秦汉时期陆
《左传》的编年体例依照《春秋》,按 鲁国国君的君次编排记事。
21
二、《左传》的思想倾向和进步的历史观 (一) 《左传》的儒家立场 《左传》主要记载春秋各国的政治、外交、 军事等方面的活动和言论,以及天道、鬼神、 卜筮、占梦等事情。
《左传》的思想倾向是儒家立场。其书 维护周礼,崇礼尚德,以礼之规范总结历史 经验教训,评判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第三章 《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概论:1、从殷商到战国时期,我国散文由萌芽而至成熟。
2、我国古代史官文化十分发达,记载历史事件的叙事散文在散文史上首先成立。
3、甲骨卜辞和殷商铜器铭文是我国最早的记事文字,《尚书》和《春秋》提供了记言记事文的不同体例。
4、《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叙事文的成熟,开启了我国叙事文学的传统。
第一节从甲骨卜辞到《春秋》一、散文的萌芽: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1、我国散文的最早源头,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
(1)殷人用龟甲、兽骨占卜,占卜后把占卜日期、占卜人,所占之事,有的还包括日后吉凶应验情况,刻在甲骨之卜兆旁,此即甲骨卜辞。
(2)甲骨文清末发现于河南安阳,是商王盘庚迁殷后至殷亡时的遗物,距今已三千多年。
(3)内容:这些卜辞所记的内容相当丰富,包括祭祀、农业生产、田猎、风雨、战争、疾病等许多方面,真实朴素地反映了殷商时期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状况。
(4)艺术特点:A、甲骨卜辞记事比较简单,不成系统,但未经后人加工,保持了商代记事文字的原貌。
B、这些占卜之辞,短的只有几字,长的有百余字,比较完整的。
C、卜辞,时、地、人、事齐全,叙述较为详细,略具叙事要素。
这些卜辞,可看作是先秦叙事散文的萌芽。
2、同样未经后人加工的商周铜器铭文,反映了我国早期记事记言文字由简至繁的发展。
(1)周时君王、公侯、臣子都可作铜器铭文,君王所作铜器被视为国之重宝。
(2)铜器铭文有长有短,广泛记述了社会生活。
(3)商代铭文记事简单,形式一律。
(4)周代铭文字数增加了,内容复杂了。
不仅有记事文字,还出现了与《尚书》诰命类似的记言文字。
(5)而像《毛公鼎》等侧重记言的铭文,其中的训诰,已和《尚书》没有什么区别。
二、记言叙事文之祖:《尚书》、《春秋》1、《尚书》(1)概念在时间跨度上与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相近。
《尚书》是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
(2)《虞书·尧典》等记载了尧、舜、禹等人的传说,是后人的追述,不是当时人的记录。
中国文学史第一编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1剖析

《尚书》,“上古之书”,是上古历史文件和 部分追述上古事迹作品的汇编。春秋战国时期 称《书》,汉代以后才称《尚书》。儒家尊之 为经典,称《书经》。
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 四部分。
类分:典(常也,经也)、谟(谋也)、训、 诰(上告下,告诫)、誓(表决心)、命(帝 王对臣子的命令)等。
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某些篇章如《无逸》、 《秦誓》等,较富于文学性。内容包括《虞 书》、《夏书》、《商书》、《周书》。
《虞书》《夏书》记载尧舜禹时代的传 说,并非虞夏时所作,乃后世追述之作。
《商书》是商朝史官所记的誓、命、训、 诰等文字,其中《盘庚》记载了盘庚迁 都时对臣民的训辞,文辞古奥艰涩难懂, 然情感充沛,比喻生动,具有形象性。 如:“予若观火,予亦炪谋,作乃逸。 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若农服田力穑, 乃亦有秋。”告诫臣下不可煽动民心反 对迁都,说那样会“若火之燎于原,不 可向迩,其犹可扑灭?”
四、作品
秦晋殽之战:
记述了秦晋崤之战 的前后经过,通过 蹇叔哭师和秦师骄 纵轻狂等事件的描 写,反映了春秋时 代大国争霸的真实 的历史面貌。
2.主要事件: 蹇叔哭师
王孙满观师 弦高犒师 原轸论战 文嬴请三帅 孟明谢赐 秦伯悔过
3.艺术特点:
A.本文通过对话和行动刻划出几 个鲜明的人物形象。
《春秋》被后人看作是包含微言大义的 经典,是定名分、制法度的范本。 “《春秋》以道名分”,“《春秋》之 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史 记》)
第二节 《左传》
一、简介:《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 相传为传述《春秋》而作,乃《春秋》三传之 一,司马迁和班固认为作者为鲁国太史左丘明, 后人多不信此说。现在一般认为是战国初年无 名氏作品。其记事年代大体与《春秋》相当, 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迄于鲁哀公二十 七年(前468)比《春秋》多了13年。与《春 秋》大纲式记事不同,《左传》相当系统具体 记载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史事及其相互关系, 内容涉及政治军事外交文化重大事件和各方面 的代表人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内容
《国语》的文学成就与《左传》相比,有三点不 同。
第四节 《战国策》
体例
名称与作者
思想内容 文学成就: 1.描写人物极其形象生动。 首先,善于以波澜起伏的情节和个性化 的语言刻画人物,兼有传神的形态和细节 描写。
其次,发展了《国语》相对集中编排同 一人物事迹的做法,在一篇文章中集中刻画 一个人物,为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的出现 开了先例。
2.语言风格“辩丽横肆”。
首先,叙事状物,夸张铺陈,极尽形容, 多用对偶排比。
其次,引譬设喻,善用寓言。
《战国策》对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发展都有 重要影响。
第五节 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 文学的影响
1.对后世史传文学的影响 2.对后世散文的影响 3.对我国古代小说的影响
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 文
第一节 从甲骨卜辞到《春秋》
一、中国散文的开端
甲骨卜辞 甲骨卜辞,是我国散文的最早源头。
内容很丰富,包括战争、田猎、祭祀、疾病等, 真实地记录了殷代的生产状况、社会制度等,对 研究古代雨?
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 来雨?其自南来雨?
——郭沫若《卜辞通篡》
这些卜辞记事虽比较简单,不成系统,但未经后 人加工,保持了商代记事文字的原貌,是先秦叙 事散文的萌芽。
第三节 《国语》
《国语》是一部分国记载的国别体史书。全书 二十一卷,分别记载了周王朝、鲁、齐、晋、郑、 楚、吴、越八国的历史片断。所记年代起自周穆王, 终于鲁悼公(约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前44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