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立倾斜试验课件
【PPT】不明原因的晕厥:直立倾斜试验的诊断价值

设备、监护及环境
1.具有脚踏 板和加固带 2.倾斜角度 0°~90° 3.起降速度 10~15s内 60°~80°
持续监测 血压和心 率变化
光线暗淡,、温度适 宜,安静的环境
❖ 老龄患者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应注意其患有的其他 疾病和异丙肾上腺素的副作用。从近期的试验来 看老年患者对硝酸甘油激发试验耐受性好。
阳性判断标准
实验进行中患者出现晕厥或头晕、恶心、黑朦等先兆, 同 时伴有下列表现之一者为阳性反应: (1)收缩压下降至<10.67 kPa(80mmHg)和舒张压下降至 <6.67kPa(50mmHg)或平均动脉压下降25%以上; (2)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0次/min; (3)窦性静止≥3 s; (4)交界性心律(包括逸搏心律及加速性自主心律)。 有的患者即使未到此标准,已出现晕厥或接近晕厥症状仍判 断为阳性,仅有血压或/和心率下降,而无晕厥不能判断阳性 结果。
主动直立和直立倾斜试验
❖ 心电检图监查测繁多 患者花费巨大
❖ 电生理检查 ❖ 三磷酸腺苷实验 ❖ 影像学检查 ❖ 运动试验 ❖ 心导管检查 ❖ 精神评估 ❖ 神经评估
不明原因晕厥
70%
不明原因
30% 明确
病因
70%的晕厥患者晕厥的 病因不明确
神经科医生 心脏科医生
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est ,HUT)
❖ 31%不明原因晕厥伴颈动脉窦过敏患者只在倾斜 角度为70°时发生阳性反应,一部分患者仰卧位 按摩颈动脉窦无反应而在直立倾斜试验时按摩颈 动脉窦为阳性反应。
直立倾斜试验ppt课件

晕厥机制:大脑组织低灌注 晕厥是一个症状,各种疾病可 能引发,重复发生时能够形成 一个独立疾病。
发生率:41% 重复晕厥者:13.5% 女性多见
直立倾斜试验
3/43
晕厥分类
反射性晕厥
混合型
反射异常
心
心肺疾病
源
低血压/
性
全脑低灌注
晕 厥
外周阻力低
直立倾斜试验
继发于直立性低血压晕厥
4/43
脑血流供血特点
2.环境:平静、光线昏暗、温度适宜 (20℃~25 ℃)
3.抢救药品和器械:多巴胺、阿托品、肾上 腺素、除颤器
直立倾斜试验
21/43
倾斜床要求
1.含有脚踏板和加固带 2.倾斜角度
~90° 3.起降速度
10~15s内 60°~80°
直立倾斜试验
22/43
直立倾斜试验
检验方法:
1.基础直立倾斜试验: 倾斜角度:70° 倾斜时间:20min~45min
直立倾斜试验
13/43
减压反射
1. 减压反射感受器为压力感受器,故又称压力感受器 反射。
2. 减压反射及反向升压反射是维持正常血压及循环系 统稳定关键。
3. 过强或病理性减压反射能破坏循环系统稳定。
4. 减压反射仅对血压突然升高反应,对血压慢性升高 “适应”。
5. 减压反射弧是各种反射性晕厥最终通道,只是“高 速公路”入口不一样。
直立倾斜试验非适应证
(1) 用于预测VVS对治疗反应(III)。
直立倾斜试验
41/43
直立倾斜试验禁忌证
(1) 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或左室流出道狭窄患者 (2) 重度二尖瓣狭窄患者 (3) 冠状动脉近端严重狭窄患者 (4) 严重脑血管狭窄晕厥患者
直立倾斜试验

直立倾斜试验直立倾斜试验(head-uptilttest,HUT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检查方法,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其阳性反应为试验中病儿由卧位改立位倾斜后发生晕厥伴血压明显下降或心率下降。
直立倾斜试验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机理尚未完全明了。
正常人在直立倾斜位时,由于回心血量减少,心室充盈不足,有效搏出量减少,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传入血管运动中枢的抑制性冲动减弱,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引起心率加快,使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患儿,此种自主神经代偿性反射受到抑制,不能维持正常的心率和血压,加上直立倾斜位时心室容量减少,交感神经张力增加,特别是在伴有异内肾上腺素的正性肌力作用时,使充盈不足的心室收缩明显增强,此时,刺激左心室后壁的感受器,激活迷走神经传入纤维,冲动传入中枢,引起缩血管中枢抑制,而舒血管中枢兴奋,导致心动过缓和/或血压降低,使脑血流量减少,引起晕厥。
有人认为抑制性反射引起的心动过缓是由于迷走神经介导的,而阻力血管扩张和容量血管收缩引起的低血压是交感神经受到抑制的结果。
此外,Fish认为HUT诱发晕厥的机理是激活Bezold-Jarisch反射所致。
直立倾斜试验的方法学尚无一致标准,归纳起来有以下3种常用方法:⑴基础倾斜试验:试验前3日停用一切影响植物神经功能的药物,试验前12小时禁食。
患儿仰卧5分钟,记录动脉血压、心率及II导心电图,然后站立于倾斜板床d斜角度60度)上,直至出现阳性反应或完成45分钟全程。
在试验过程中,从试验开始即刻及每5分钟测量血压、心率及II导联心电图1次,若患儿有不适症状,可随时监测。
对于阳性反应患儿立即终止试验,并置患儿于仰卧位,直至阳性反应消失,并准备好急救药物。
⑵多阶段异内肾上腺素倾斜试验:实验前的准备及监测指标与基础倾斜试验相同。
实验分3个阶段进行,每阶段先平卧5分钟,进行药物注射(异内肾上腺素),待药物作用稳定后,再倾斜到60。
直立倾斜试验医学PPT课件

血管迷走性晕厥 VASIS classification,1992,基于晕厥期表 现
• Type 1混合型
• 最常见 • HR<40次时间<10s
• Type 2A, 心脏抑制型不伴窦性停搏
• HR<40次时间>10s • 心脏停搏<3s • 血压下降先于心率下降
• Type 2B, 心脏抑制型伴窦性停搏、
Benditt DG, et al . Tilt table testing for assessing syncope. Am Coll Cardiol. 1996,28:263-275. 中华心血管杂志编委会倾斜试验对策专题组。倾斜试验用于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建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1998,26:325-327. Brignole M, et al. Task force on syncop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Guidelines on management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syncope—update 2004. Europace, 2004,6:467-537.
27
倾斜后16分钟,诉头晕
28
倾斜后16分30秒
29
倾斜后17分钟,恢复平卧后
30
混合型
Blood pressure=CO ×TPR
31
王XX,女,54岁,站立后头晕1年余
32
倾斜前
33
倾斜后即刻
34
倾斜后5分钟
35
倾斜后6分钟,诉头晕,视物不清
36
平卧后
37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HUT表现
39
血管迷走性晕厥 (Vasovagal syncope, VVS)判断标 准
直立倾斜试验讲解

减压反射
1、减压反射的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感受器:
压 力
颈动脉体
感 受
主动脉体
器
左室下壁的C纤维
传 入
纤
传入神经:
窦 神
维
窦神经等
经
颈动脉体
主动脉体
减压反射
2、减压反射的中枢:
主要位于延髓的加压区 (A、T)及减压区(C、 N)。 也是心血管活动调节的 神经中枢。
脑血流供血特点
脑血流自动调整
脑动脉 灌注压
小动脉 收缩
外周阻力
脑血流量
脑动脉 灌注压
小动脉 舒张外周阻力 Nhomakorabea脑血流量
自动调整下限50~80mmHg < 50~80mmHg自动调整无效,发生脑缺血。
三.晕厥的分类
反射性晕厥
心
源
低血压/
性
全脑低灌注
晕
厥
继发于直立性低血压的晕厥
反射性晕厥
血管迷走性晕厥
颈动脉窦综合征
减压反射
➢ 1.减压反射的感受器为压力感受器,故又称压力感受器反 射。
➢ 2. 减压反射及反向的升压反射是维持正常血压及循环系统 稳定的关键。
➢ 3. 过强的或病理性的减压反射能破坏循环系统的稳定。 ➢ 4.减压反射仅对血压突然升高反应,对血压慢性升高“适
应”。 ➢ 5.减压反射弧是各种神经介导性晕厥的最后通道,只
二、晕 厥
晕厥(syncope):是指由于短暂
的全脑组织缺血导致的短暂意识丧 失,特点是发生突然、短暂、自限 性,不需要药物或电转复律,能迅 速完全的自行恢复意识。
直立倾斜试验课件-PPT

椎基底动脉:20%(延脑) 脑组织(100g)50ml/min ,
< 30ml/min 时晕厥
脑组织对缺氧敏感,对缺氧的耐受力极低
脑血流中断 6 ~8s后,弥 散在脑组织中 或结合在血液 中的氧完全耗 竭——导致意
识丧失。
急性脑血流减少中断——意识丧失
年龄不同晕厥病因分布不同
10min BHUT结果阴性,将倾斜床恢复平卧,持续静滴异丙肾上腺素3μg/min(或5μg/min) 10min后倾斜10min
10~15s内 既有血压下降,同时伴有明显的心率减慢。
直立倾斜试验的阳性标准
1998 年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发表的阳性标准 患者在倾斜过程中出现晕厥或先兆晕厥伴 1.心率减慢:心室率低于50 bpm、窦性停搏代以交界性
舌咽神经及三叉神经痛性晕厥
混合型VVS反应(基础试验)
2002-2003.
(2) 可用于评价不可解释的反复摔倒及精神性疾病。
脑动脉 同时伴有低灌注的症状。 小动脉 影响脑血流的指标 灌注压 收缩 人脑耐受缺氧的可逆时间 4~6min
< 50~80mmHg自动调整无效,发生脑缺血。
外周阻力
脑血流量
减压反射是最重要的、最频繁的心血管生理调节和反射
定的关键。 3. 过强的或病理性的减压反射能破坏循环系统的稳定。 4.减压反射仅对血压突然升高反应,对血压慢性升高“适
应”。 5.减压反射弧是各种神经介导性晕厥的最后通道,只
是“高速公路”的入口不同。
血管迷走性晕厥
1907年,Gowers首次提出“vaso-vagal” 用来描述与血管舒缩神经痉挛有关的一组 累及上腹、呼吸及心脏的不适症状。 1932年,Lewis重新定义了血管迷走性晕 厥,强调血管(vaso)与迷走神经(vagal)都 参与。 VVS 指特定条件下(如见不愉快的事物、 情绪激动、疼痛、直立时间过长、过热而 拥挤的环境)刺激通过神经反射,引起血 管扩张及心率减慢,表现为动脉低血压、 心率减慢伴有短暂的意识丧失,能自行恢 复,无神经定位体征的一种综合征。
直立倾斜试验 (1)

每年首次出现晕厥6.2‰
晕厥的危害
超过 40% 的人在一生中至少会经历一次晕厥 占老年人跌倒原因的 10% 占严重伤害的 6%
(如:骨折、机动车事故)
1Kenny RA, Kapoor WN. In: Benditt D, et al. eds. The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Syncope. Futura;2003:23-27. 2Kapoor W. Medicine. 1990;69:160-175.
1. 晕厥的发生率
晕厥是多种疾病可能引起 的症状,反复发生时可以形 成一个独立的疾病。
发生率:
住院病人:1%~6% 急诊病人:3% 年 轻 人:12%~48% 老 年 人: 6%
长期监测时:23% 复 发 率:30%~45% 年死亡率:0~12%
2002年N Engl J Med公布的Frammingham研究
3Brignole M, et al. Europace. 2003;5:293-298. 4 Blanc J-J, et al. Eur Heart J. 2002;23:815-820. 5Campbell A, et al. Age and Ageing. 1981;10:264-270.
晕厥的影响
2.环境:安静、光线昏暗、温度适宜(20℃~ 25 ℃)
3.抢救药品和器械:多巴胺、阿托品、肾上腺 素、除颤器
倾斜床的要求
1.具有脚踏板和加固带 2.倾斜角度
0°~90° 3.起降速度
10~15s内 60°~80°
直立倾斜试验
检查方法:
1.基础直立倾斜试验: 倾斜角度:60°~70° 倾斜时间:20min~45min
直立倾斜试验

目前临床常用20/15min的方案 在倾斜过程连续监测血压、心率变化。
药物激发的倾斜试验
1. 硝酸甘油激发: 舌下含服0.3 ~ 0.4mg 在倾斜状态下给药后继续倾斜10-15min
是“高速公路”的入口不同。
血管迷走性晕厥
1907年,Gowers首次提出“vaso-vagal” 用来描述与血管舒缩神经痉挛有关的一组 累及上腹、呼吸及心脏的不适症状。 1932年,Lewis重新定义了血管迷走性晕 厥,强调血管(vaso)与迷走神经(vagal)都 参与。 VVS 指特定条件下(如见不愉快的事物、 情绪激动、疼痛、直立时间过长、过热而 拥挤的环境)刺激通过神经反射,引起血 管扩张及心率减慢,表现为动脉低血压、 心率减慢伴有短暂的意识丧失,能自行恢 复,无神经定位体征的一种综合征。
减压反射是最重要的、最频 繁的心血管生理调节和反射
减压反射
1.减压反射的感受器为压力感受器,故又称压力感受器反射。 2. 减压反射及反向的升压反射是维持正常血压及循环系统稳
定的关键。 3. 过强的或病理性的减压反射能破坏循环系统的稳定。 4.减压反射仅对血压突然升高反应,对血压慢性升高“适
应”。 5.减压反射弧是各种神经介导性晕厥的最后通道,只
直立倾斜试验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王立群
一、晕 厥
晕厥(syncope):是指由于短暂
的全脑组织缺血导致的短暂意识丧 失,特点是发生突然、短暂、自限 性,不需要药物或电转复律,能迅 速完全的自行恢复意识。
先兆晕厥:预示晕厥即将发作的症状和
体征,包括严重的头晕、虚弱无力、面 色苍白、大汗、胸闷、过度换气、黑矇、 听力减退、反应迟钝、恶心呕吐、不能 维持体位等,但无意识丧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立倾斜试验
(Head-up tilt test,HUTT)
是调整倾斜床台,使受试者 被动处于头高位倾斜状态, 从而激发和诊断血管迷走性 晕厥的一项检查技术。
1917年Mackenzie开始研究 倾斜试验对人体血流动力学 的影响。
1986年Kenny首次报告将其 用于评价不明原因晕厥。
直立倾斜
周围静脉 淤滞
80% 需要住院 平均停留时间:6.1 天
美国每年晕厥相关门诊费用超过
$470 million2
*Hospital Episode Statistics, Dept. of Health, Eng. 2002-2003.
2. 晕厥的发生机制
脑血供丰富
人脑:1.5 kg,占体重2~3%, 血流量15~20%,(儿童40% ) 氧耗量20~25%,
静脉 回流
左室 容量
交感张力
直立倾斜试验 诱发VVS的机制
减压反射是最重要的、最频 繁的心血管生理调节和反射
减压反射
1.减压反射的感受器为压力感受器,故又称压力感受器反射。 2. 减压反射及反向的升压反射是维持正常血压及循环系统稳
定的关键。 3. 过强的或病理性的减压反射能破坏循环系统的稳定。 4.减压反射仅对血压突然升高反应,对血压慢性升高“适
应”。 5.减压反射弧是各种神经介导性晕厥的最后通道,只
1946年
111名志愿者接受测试
脑血流中断的时间决定预后
脑血流中断
6~10s 晕厥 10~20s 阿斯、抽搐、昏迷
>45s 脑电活动停止
人脑耐受缺氧的可逆时间 4~6min
影响脑血流的指标
收缩压下降(<80mmHg) 心率下降(<45bpm) 有效循环血量突然下降( >30% )
供血:双侧颈动脉600~800ml/min , 占脑血流量80%
椎基底动脉:20%(延脑) 脑组织(100g)50ml/min ,
< 30ml/min 时晕厥
脑组织对缺氧敏感,对缺氧的耐受力极低
脑血流中断 6 ~8s后,弥 散在脑组织中 或结合在血液 中的氧完全耗 竭——导致意
识丧失。
急性脑血流减少中断——意识丧失
对7814例患者(男3563,女4251),平均随访17年的结 果
每年首次出现晕厥6.2‰
晕厥的危害
超过 40% 的人在一生中至少会经历一次晕厥 占老年人跌倒原因的 10% 占严重伤害的 6%
(如:骨折、机动车事故)
1Kenny RA, Kapoor WN. In: Benditt D, et al. eds. The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Syncope. Futura;2003:23-27. 2Kapoor W. Medicine. 1990;69:160-175.
晕厥专科
年龄不同晕厥病因分布不同
反射性晕厥
血管迷走性晕厥
颈动脉窦综合征
情境性晕厥
惊恐、疼痛、运 动后、长时站立
转头、领带过紧、 刮脸、颈动脉按摩
咳嗽、喷嚏、吞 咽、排便、排尿
舌咽神经及三叉 神经痛性晕厥
咽部或面部疼痛
交感张力增加
心率增加 收缩增强
刺激颈动脉窦 刺激心肺受体
刺激泌尿及胃肠 道受体,大脑皮
1. 晕厥的发生率
晕厥是多种疾病可能引起 的症状,反复发生时可以形 成一个独立的疾病。
发生率:
住院病人:1%~6% 急诊病人:3% 年 轻 人:12%~48% 老 年 人: 6%
长期监测时:23% 复 发 率:30%~45% 年死亡率:0~12%
2002年N Engl J Med公布的Frammingham研究
脑血流供血特点
脑血流自动调整
脑动脉 灌注压
小动脉 收缩
外周阻力
脑血流量
脑动脉 灌注压
小动脉 舒张
外周阻力
脑血流量
自动调整下限50~80mmHg < 50~80mmHg自动调整无效,发生脑缺血。
3.晕厥的分类
反射性晕厥
心
源
低血压/
性
全脑低灌注
晕
厥
继发于直立性低血压的晕厥
晕厥按不同病因的发生率
普通人群 急诊室
加 压 区
减压区
减压反射
3、减压反射的传出神经
交感缩血管神经 (普遍存在各种血管)
经α、ß受体起作用 心迷走神经、心交感神经
心交感神经 交感缩血管神经
心迷走神经
减压反射
减压反射的过程
动脉血压升高刺激感受器兴 奋,经传入神经刺激兴奋迷 走中枢的活动,同时抑制交 感中枢的活动。经传出神经 作用在心脏及血管,引起心 率下降(<10bpm)及血压下 降(约10mmHg)
层,及心肺受体
刺激颅神经 (舌咽神经
或三叉神经)
刺激心脏C纤维
减压反射
1、减压反射的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感受器:
压 力
颈动脉体
感 受
主动脉体
器
左室下壁的C纤维
传 入
纤
传入神经:
窦 神
维
窦神经等
经
颈动脉体
主动脉体
减压反射
2、减压反射的中枢:
主要位于延髓的加压区 (A、T)及减压区(C、 N)。
也是心血管活动调节的 神经中枢。
是“高速公路”的入口不同。
血管迷走性晕厥
1907年,Gowers首次提出“vaso-vagal” 用来描述与血管舒缩神经痉挛有关的一组 累及上腹、呼吸及心脏的不适症状。 1932年,Lewis重新定义了血管迷走性晕 厥,强调血管(vaso)与迷走神经(vagal)都 参与。 VVS 指特定条件下(如见不愉快的事物、 情绪激动、疼痛、直立时间过长、过热而 拥挤的环境)刺激通过神经反射,引起血 管扩张及心率减慢,表现为动脉低血压、 心率减慢伴有短暂的意识丧失,能自行恢 复,无神经定位体征的一种综合征。
直立倾斜试验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王立群
一、晕 厥
晕厥(syncope):是指由于短暂
的全脑组织缺血导致的短暂意识丧 失,特点是发生突然、短暂、自限 性,不需要药物或电转复律,能迅 速完全的自行恢复意识。
先兆晕厥:预示晕厥即将发作的症状和
体征,包括严重的头晕、虚弱无力、面 色苍白、大汗、胸闷、过度换气、黑矇、 听力减退、反应迟钝、恶心呕吐、不能 维持体位等,但无意识丧失。
3Brignole M, et al. Europace. 2003;5:293-298. 4 Blanc J-J, et al. Eur Heart J. 2002;23:815-820. 5Campbell A, et al. Age and Ageing. 1981;10:264-270.
晕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