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立倾斜试验讲解
直立倾斜试验检查规程

直立倾斜试验检查规程【适应症】:①反复昏厥,原因不明者;②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晕厥;③无明确病因的晕厥。
【试验前准备】:试验前停用一切对心血管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有影响的药物5个半衰期以上;禁食12小时,禁水4小时;试验前将检查的整个过程方案向病人作大致介绍,告之病人检查过程是非常安全的,检查的目的是明确诊断,诊断正确才能治疗有效,以取得病人合作;保持检查室安静,光线暗淡;配备医生、护士各一名.【实验设备】:电动倾斜床、自动电子血压计、心电监护仪、输液微量泵、10%葡萄糖液体、异丙肾上腺素及抢救药物(备抢救车)。
①受检者平卧于直立倾斜床上,头高位。
②建立静脉通道.③建立心电监护,测基础血压,心率值.第二步:①休息5分钟后,启动倾斜床,在5s内使床倾斜80度足低直立倾斜位。
②试验过程中每5min测血压,心率一次,并记录监护Ⅱ导心电图一次。
③发生晕厥或晕厥前期症状或终止试验的其它指征时,立即终止试验。
④若直立45min表现为阴性反应则进行多阶段异丙肾上腺素倾斜试丙肾上腺素2μg/min,平卧5min,待血压心率稳定后再倾斜到80°位,若20min内仍为阴性反应,则再将病人放平后增加异丙肾上腺素用量至5μg/min,重复上述过程。
当试验中出现阳性反应,或为阴性反应但心率超过150次/min时,均结束试验。
【异丙肾上腺素禁忌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炎、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成人心率〉120次/分、小儿心率〉140次/分。
【立即终止试验的指征】:①、发生晕厥.②、出现晕厥前症状。
③、肱动脉收缩压≤80mmHg,舒张压≤50mmHg,动脉平均压下降25%以上。
④、心率≤50次/分或窦性停搏≥3秒。
⑤、一过性二度或二度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
⑥、交界性心律(包括逸搏心律及加速性自主心律)。
【阳性反应时处理】:病人阳性反应出现在基础倾斜试验需立即将床放平、吸氧,继续观察几分钟多能恢复。
窦缓、窦性停搏、血压下降幅度超过25%时即静推阿托品0.5mg、吸氧。
直立倾斜试验

直立倾斜试验直立倾斜试验是一种常见的力学试验方法,用于研究材料或结构在直立倾斜状态下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通过对材料或结构施加一定程度的倾斜力,并观察其在倾斜状态下的变形和行为,可以评估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和可靠性。
试验目的直立倾斜试验的主要目的是评估材料或结构在倾斜状态下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通过该试验,可以了解材料或结构在外部倾斜作用下的变形规律、承载能力以及可能的破坏形式,为工程设计和实际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试验装置直立倾斜试验通常需要一个支撑系统和一个施加倾斜力的装置。
支撑系统用于保持试验样品的直立姿态,施加倾斜力的装置则用于模拟外部倾斜作用。
在试验过程中,需要精确控制倾斜力的大小和方向,以便观察和记录试验样品的动态响应。
试验步骤1.准备试验样品:选择合适的材料或结构作为试验样品,并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确保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安装试验装置:将试验样品安装在支撑系统上,并连接施加倾斜力的装置,确保试验样品能够在倾斜状态下保持稳定。
3.施加倾斜力:逐渐增加倾斜力的大小,记录试验样品在不同倾斜角度下的变形和行为,观察其是否出现异常现象。
4.记录数据:实时记录试验过程中的数据,包括倾斜力、倾斜角度、试验样品的变形情况等,以便后续分析和评估。
5.分析结果:根据试验数据对材料或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进行评估,分析其受力特性和破坏机理,为后续工程设计和应用提供参考建议。
试验应用直立倾斜试验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等领域,用于评估各类材料和结构在实际工程中的承载性能和稳定性。
通过该试验方法,可以为工程设计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保证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结论直立倾斜试验作为一种重要的力学试验方法,具有评估材料或结构在倾斜状态下性能的重要作用。
通过该试验,可以全面了解材料或结构在倾斜状态下的行为特性,为工程应用和实际设计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通过不懈的努力和研究,直立倾斜试验将继续在工程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供保障。
直立倾斜试验

直立倾斜试验方法:1.若建立静脉通路,在倾斜开始前应至少平卧20min,若没有静脉通路则应在倾斜开始前至少平卧5min。
2.倾斜角度应在60°~70°之间。
3.被动期持续时间最短20min,最长45min。
4.在直立体位下给予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固定剂量300~400μg。
5.给予异丙肾上腺素时,1~3μg/min,逐渐增加,使平均心率超过基线水平的20%~25%。
适应证:1.在高风险情况下发生的不明原因的单次晕厥事件(如晕厥发生可能导致创伤或从事高风险职业);或无器质性心脏病反复发生晕厥;或虽然存在器质性心脏病,但心源性晕厥的可能已经被排除。
2.明确患者发生反射性晕厥的易感程度。
3.鉴别反射性晕厥和体位性低血压性晕厥。
4.鉴别伴有抽搐的晕厥和癫痫。
5.评估不明原因反复发作的晕厥。
6.评估频繁晕厥和心理疾病的患者。
禁忌证:1.不推荐用于评估治疗。
2.缺血性心脏病、未控制的高血压、左室流出道梗阻和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是异丙肾上腺素倾斜试验的禁忌证,对已知有心律失常的患者也要慎重。
诊断标准:1.无结构性心脏病患者出现反射性低血压/心动过缓伴有晕厥或进行性体位性低血压(伴或不伴有症状)分别诊断为反射性晕厥和体位性低血压。
2.无结构性心脏病患者出现反射性低血压/心动过缓,未诱发出晕厥者为可疑反射性晕厥。
3.出现意识丧失时不伴有低血压和/或心动过缓可考虑心理性假性晕厥。
并发症:倾斜试验是一项安全的检查,没有应用硝酸甘油出现并发症的报道。
虽然在缺血性心脏病或病窦综合征患者中应用异丙肾上腺素后可能出现致命性心律失常,或自限性的心房颤动,但尚无试验过程中出现死亡的报道。
常见的轻微副作用包括异丙肾上腺素引起的心悸和硝酸甘油导致的头痛。
尽管试验的风险很低,仍建议准备好必要抢救设备。
直立倾斜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直立倾斜实验(Head-up Tilt Test,HUTT)是一种常用的生理学检查方法,主要用于评估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导致的晕厥症状。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受试者进行直立倾斜实验,观察其在不同体位下血压、心率、心电图等生理指标的变化,以评估其自主神经功能状况,并进一步探讨晕厥的病因。
二、实验对象与方法1. 实验对象本次实验共纳入20名健康受试者,年龄18-60岁,男女各半。
所有受试者均无晕厥病史,排除高血压、心脏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
2. 实验方法(1)实验设备:倾斜床、血压计、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计时器等。
(2)实验步骤:①受试者进入实验室,休息15分钟,确保情绪稳定。
②受试者平躺在倾斜床上,连接血压计、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等设备。
③记录受试者平卧位时的血压、心率、心电图等生理指标。
④受试者保持仰卧位15分钟后,逐渐将倾斜床倾斜至60°,保持45分钟。
⑤记录倾斜过程中受试者的血压、心率、心电图等生理指标变化。
⑥受试者回到仰卧位,休息15分钟。
⑦记录受试者恢复平卧位后的血压、心率、心电图等生理指标。
三、实验结果1. 血压变化受试者在倾斜过程中,血压逐渐下降,与平卧位相比,收缩压下降约10-20mmHg,舒张压下降约5-10mmHg。
恢复平卧位后,血压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
2. 心率变化受试者在倾斜过程中,心率逐渐下降,与平卧位相比,心率下降约10-20次/分钟。
恢复平卧位后,心率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
3. 心电图变化受试者在倾斜过程中,心电图出现以下变化:(1)ST-T改变:部分受试者在倾斜过程中出现ST段压低、T波倒置等改变,可能与心肌缺血有关。
(2)心律失常:部分受试者在倾斜过程中出现室性早搏、房性早搏等心律失常。
4. 晕厥发生在本次实验中,共3名受试者在倾斜过程中出现晕厥症状,表现为眼前发黑、头晕、恶心等。
晕厥发生时,血压、心率等生理指标明显下降。
四、实验讨论1. 直立倾斜实验是一种评估自主神经功能的重要方法。
倾斜试验的诊断标准

倾斜试验的诊断标准倾斜试验是一种用于诊断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直立性低血压的试验。
本案例将详细介绍倾斜试验的诊断标准,包括试验前的准备、试验过程和结果分析。
一、试验前的准备1.试验前应向患者解释试验目的和过程,以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2.试验前应确保患者已充分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
3.试验前应停用可能影响血压的药物,如血管活性药物、抗抑郁药等。
4.准备必要的设备和药物,如血压计、心电监护仪、肾上腺素等。
二、试验过程1.患者平卧于检查床上,休息5-10分钟。
2.测量基础血压和心率,并记录。
3.将患者倾斜至60°-90°,持续20-30分钟。
4.在倾斜过程中,每5分钟测量一次血压和心率,并记录。
5.如果出现直立性低血压的症状,如头晕、眩晕、乏力等,应立即停止试验,并采取相应措施。
6.试验结束后,将患者放平,继续监测血压和心率,并记录。
三、结果分析1.直立性低血压的诊断标准:在倾斜过程中,收缩压下降≥20mmHg或舒张压下降≥10mmHg,同时伴有直立性低血压的症状。
2.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诊断标准:在倾斜过程中,出现多次直立性低血压症状,但血压下降幅度不足上述标准。
3.其他原因引起的直立性低血压:如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症等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等代谢性疾病,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等。
四、注意事项1.倾斜试验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免发生意外。
2.对于疑似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患者,应先进行基础检查,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直立性低血压。
3.在试验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4.对于多次出现直立性低血压症状的患者,应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以避免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
总之,倾斜试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直立性低血压的方法。
通过严格的试验前准备、规范的试验过程和准确的结果分析,可以准确地诊断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直立性低血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直立倾斜试验

出信号增加,通过心率加快和外周血管收缩来代偿以增加心输出量。因此,正常生理反应是心率稍加快,收缩压
稍降低,舒张压增加,平均动脉压不变。
临床意义
异常反应有以下几种:
(1)直立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心率增加>30次/分或脉搏持续120次/
分,多主诉有心悸,乏力,晕厥前兆。
(2)直立位低血压:收缩压降低至少20mmHg或舒张压降低至少10mmHg。
检查过程
被试者平卧于倾斜床上,安静状态下平卧10分钟,连接好血压心电监测,开放静脉通道,在监测下按摩左颈 动脉窦5-10秒(60岁以上病人不作此项试验),若无颈动脉窦过敏表现,常规测血压心率后,3-5秒将床倾斜至6080度,持续25-45分钟,每3-5分钟测血压心率一次。
相关疾病
阿-斯综合征,老年人低血压,小儿窦性心动过缓
相关症状
血管迷走性晕厥,迷走神经兴奋,意识丧失,血压下降
谢谢观看
(5)心理因素反应:有症状而没有相应的心率血压变化。
(6)脑性晕厥:在倾斜试验中脑血管超声检查提示
脑血管收缩,而无低血压或心动过缓。需要检查的人群:血管异常者,用于评价晕厥。
注意事项
不合宜人群: (1)心脑血管病:主动脉瓣狭窄或左室流出道狭窄所致晕厥者,重度二尖瓣狭窄伴晕厥者,
已知有冠状动脉近端严重狭窄的晕厥患者,严重脑血管病变的晕厥患者 (2)妊娠 (3)患者拒绝
(3)血管迷走性晕厥:通常表现为血压的突然下降并伴有症状,多发生于倾斜试验开始10分钟以上,常伴有心动
过缓。血压下降和心率减慢可不完全平行,以心率减慢为突出表现者为心脏抑制型,以血压下降为突出表现者,
心率轻度减慢为血管抑制型,心率和血压均明显下降者为混合型。
什么是直立倾斜试验操作方法

什么是直立倾斜试验操作方法直立倾斜试验是一种试验方法,用于评估人体在直立姿势下的平衡能力和姿势控制能力。
该试验可以通过模拟真实生活中的直立姿势,倾斜试验台以不同速度或幅度倾斜,然后记录测试者在不同倾斜角度或持续时间内的反应和平衡能力。
直立倾斜试验是通过使用试验台来模拟人体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倾斜情况,从而评估人体的平衡和姿势控制能力。
倾斜试验台通常由一个底座和一个可旋转的平台组成,平台上安装有一个传感器,可以测量测试者的重心位置和身体倾斜角度。
进行直立倾斜试验时,测试者需要站在试验台上,确保身体保持直立的姿势。
试验开始时,试验台会以一定的速度或幅度倾斜,测试者需要尽可能地保持平衡,同时试验过程中会记录下测试者的反应和平衡能力。
这些记录可以通过传感器测量的身体倾斜角度和重心位置来获得。
直立倾斜试验的操作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安装试验设备:首先需要搭建倾斜试验台,并确保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试验台的底座应该稳固,并能够承受测试者的重量。
平台上的传感器需要正确安装并与记录仪或计算机连接。
2. 测试者准备:测试者需要穿着合适的衣物和鞋子,并站在试验台上。
测试前应告知测试者试验的目的和操作方法,并确保他们理解并愿意参与试验。
3. 姿势调整:测试者需要调整身体姿势,确保直立,并将手臂自然垂放在身体两侧。
头部应该保持直立,并将目光注视平视线。
4. 试验开始:测试者准备就绪后,试验可以开始。
试验台会以一定的速度或幅度倾斜,测试者需要尽可能地保持平衡。
试验可以进行多次,每次试验持续的时间和倾斜的幅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5. 数据记录:试验过程中,传感器会测量测试者的身体倾斜角度和重心位置,并将数据记录下来。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记录仪或计算机实时显示和保存。
6. 分析结果:试验完成后,可以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
可以比较不同试验的结果,评估测试者的平衡和姿势控制能力。
可以分析测试者在不同倾斜角度或持续时间下的反应时间、倾斜角度和重心位置的变化等。
(医学课件)直立倾斜试验

• 通常是安全的,但偶有冠脉痉挛、胸痛、高血 压危象、快速性心律失常等发生。 • 极少情况下可发生一些严重反应如心脏停搏、 室性心律失常、心房颤动或房室传导阻滞,甚 至需要进行心肺复苏。
神经源性直立性低血压判断标准
(Thulesius Ⅱa型)
•卧位→直立位,3min内 SBP↓≥20mmHg,和/或DBP↓≥10mmHg
HR无变化(ΔHR<10bpm)
22
根据病理生理机制的OH新的分类方法 (B.M.T,Deegan,et al,2007)
• 1.动脉功能不全型 • 2.静脉功能不全型 • 3.混合型
3
HUT要求
• 环境安静、光线暗淡、室温适宜; • 倾斜床要有脚踏板、护栏,胸膝关节处有固定带, 能平稳、迅速倾斜和放平; • 试验前患者禁食一夜或>4h,国内要求若为首次 试验,应停用心血管活性药物5个半衰期以上; • 受试前,静脉不置管情况下平卧至少5min,静脉 置管情况下平卧至少20min; • 若用异丙肾上腺素则需建立静脉通道。
• Ⅲ型(血管迷走神经反应):BP↓,HR↓
19
直立性低血压的HUT表现
20
直立性低血压的病因学分类 (ESC guideline,2004)
• 自主神经功能不全
• 原发性:PAF、MSA、PD伴AF • 继发性:DN、AN
• 药物或酒精引起的OH • 容量不足:出血、呕吐、Addison病等
21
TCD倾斜试验
1
倾斜试验类型
• 直立倾斜或称头高位倾斜试验(head-upright tilt, HUT) 头低位倾斜试验(head-down tilt, HD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减压反射
1、减压反射的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感受器:
压 力
颈动脉体
感 受
主动脉体
器
左室下壁的C纤维
传 入
纤
传入神经:
窦 神
维
窦神经等
经
颈动脉体
主动脉体
减压反射
2、减压反射的中枢:
主要位于延髓的加压区 (A、T)及减压区(C、 N)。 也是心血管活动调节的 神经中枢。
脑血流供血特点
脑血流自动调整
脑动脉 灌注压
小动脉 收缩
外周阻力
脑血流量
脑动脉 灌注压
小动脉 舒张外周阻力 Nhomakorabea脑血流量
自动调整下限50~80mmHg < 50~80mmHg自动调整无效,发生脑缺血。
三.晕厥的分类
反射性晕厥
心
源
低血压/
性
全脑低灌注
晕
厥
继发于直立性低血压的晕厥
反射性晕厥
血管迷走性晕厥
颈动脉窦综合征
减压反射
➢ 1.减压反射的感受器为压力感受器,故又称压力感受器反 射。
➢ 2. 减压反射及反向的升压反射是维持正常血压及循环系统 稳定的关键。
➢ 3. 过强的或病理性的减压反射能破坏循环系统的稳定。 ➢ 4.减压反射仅对血压突然升高反应,对血压慢性升高“适
应”。 ➢ 5.减压反射弧是各种神经介导性晕厥的最后通道,只
二、晕 厥
晕厥(syncope):是指由于短暂
的全脑组织缺血导致的短暂意识丧 失,特点是发生突然、短暂、自限 性,不需要药物或电转复律,能迅 速完全的自行恢复意识。
先兆晕厥:预示晕厥即将发作的症状和
体征,包括严重的头晕、虚弱无力、面 色苍白、大汗、胸闷、过度换气、黑矇、 听力减退、反应迟钝、恶心呕吐、不能 维持体位等,但无意识丧失。
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对直立姿势精细的自主 适应,从而减少由于体位的大幅度变化所导致的脑 灌注压和血管内容量的改变。 从仰卧到直立的体位改变时,约有300ml-800ml的血液由胸腔流向四肢,立刻会导致心室充 盈量和平均动脉血压的下降。 为适应这变化,主动脉弓和颈动脉窦的压力感受 器反射性的减少脑血管运动中枢的传入信号,使机 体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脑血 管自动调节保证脑血流供应。
正常情况下,功能相反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处于相互平衡 制约中。当一方起正作用时,另一方则起负作用,很好的 平衡协调和控制身体的生理活动,这便是植物神经的功能。 一些人也可以通过瑜伽或生物反馈技术用意识调节自身自 律神经系统的功能。
植物神经,是能够自动调整与个人意志无关的脏器的作用 和功能的神经。例如,气道的舒缩、心脏的跳动、肠胃的 消化吸收作用等都是由植物神经控制的。植物神经是贯通 全身的,因此植物神经的症状也是遍及全身的,除去前述 的系统的症状之外,还会出现头痛、头晕、畏寒、低血压、 呕吐、腹痛、便秘、腹泻、失眠、肥胖、消瘦、肩周炎、 目眩、手脚发痛、胸部有压迫感等症状。
直立倾斜试验
一、植 物 神 经
又称为自主神经,根据功能和药理特点分为交感神经和 副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由脊神经发出,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 副交感神经,分为脑部和脊椎骶部;常在动物体的中轴,
由脑神经节、神经索或脑和脊髓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成 分组成:①脑部的中枢位于脑干内,总称为副交感核, 发出纤维走行在第3、7、9、10对脑神经内,控制与调 协内脏、血管、腺体等功能;②骶部的中枢,位于骶髓 2~4节段灰质内的骶中间外侧核,发出节前纤维至脏器 附近的器官旁节和脏器壁内的器官内节,组成盆神经, 支配降结肠以下的消化管、盆腔脏器及外生殖器。
直立倾斜试验
(Head-up tilt test,HUTT)
是调整倾斜床台,使受试者 被动处于头高位倾斜状态, 从而激发和诊断血管迷走性 晕厥的一项检查技术。
是“高速公路”的入口不同。
血管迷走性晕厥
1907年,Gowers首次提出“vaso-vagal” 用来描述与血管舒缩神经痉挛有关的一组 累及上腹、呼吸及心脏的不适症状。 1932年,Lewis重新定义了血管迷走性晕 厥,强调血管(vaso)与迷走神经(vagal)都 参与。 VVS 指特定条件下(如见不愉快的事物、 情绪激动、疼痛、直立时间过长、过热而 拥挤的环境)刺激通过神经反射,引起血 管扩张及心率减慢,表现为动脉低血压、 心率减慢伴有短暂的意识丧失,能自行恢 复,无神经定位体征的一种综合征。
• 脑组织对缺氧敏感,对缺氧的耐受力极低
脑血流中断 6 ~8s后,弥 散在脑组织中 或结合在血液 中的氧完全耗 竭——导致意
识丧失。
脑血流中断的时间决定预后
脑血流中断
6~10s 晕厥 10~20s 阿斯、抽搐、昏迷
>45s 脑电活动停止
人脑耐受缺氧的可逆时间 4~6min
影响脑血流的指标
收缩压下降(<80mmHg) 心率下降(<45bpm) 有效循环血量突然下降( >30% )
情境性晕厥
惊恐、疼痛、运 动后、长时站立
转头、领带过紧、 刮脸、颈动脉按摩
咳嗽、喷嚏、吞 咽、排便、排尿
舌咽神经及三叉 神经痛性晕厥
咽部或面部疼痛
交感张力增加
心率增加 收缩增强
刺激颈动脉窦 刺激心肺受体
刺激泌尿及胃肠 道受体,大脑皮
层,及心肺受体
刺激颅神经 (舌咽神经
或三叉神经)
刺激心脏C纤维
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机制自主神经调节失衡
加 压 区
减压区
减压反射
3、减压反射的传出神经
交感缩血管神经 (普遍存在各种血管)
经α、ß受体起作用 心迷走神经、心交感神经
心交感神经 交感缩血管神经
心迷走神经
减压反射
减压反射的过程
动脉血压升高刺激感受器兴 奋,经传入神经刺激兴奋迷 走中枢的活动,同时抑制交 感中枢的活动。经传出神经 作用在心脏及血管,引起心 率下降(<10bpm)及血压 下降(约10mmHg) 减压反射是最重要的、最频 繁的心血管生理调节和反射
当外周静脉血液回流突然减少时,左室充盈量下 降,心脏收缩力相应增加,通过牵拉、心脏快速 的收缩或扩张,刺激位于左心室下壁和后壁的机 械感受器,导致从无髓鞘C纤维到位于延髓的血 管运动中枢的神经冲动发放增加,结果大脑误认 为是高血压等病理情况,由此使副交感神经活性 增强而交感神经活性减弱,导致矛盾性心动过缓 和(或)低血压,引起晕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