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壁切口疝人工合成补片修补术

合集下载

双层聚丙烯补片修补腹壁大切口疝及巨大切口疝

双层聚丙烯补片修补腹壁大切口疝及巨大切口疝
西部 医学 2 0 年 2月 第 2 09 1卷 第 2 期 Me Wet hn , er ay2 0 , o. 1 N . dJ s ia F bur 0 9 V 12 , o 2 C
双 层 聚 丙 烯 补 片 修 补 腹 壁 大 切 口疝 及 巨大 切 口疝
范 灵 , 李 鸣
( 元 市 中 心 医院 ,四J 广 t I广元 68 0 ) 2 40
【 要】 目的 摘
探 讨 应 用人 工 合 成 材料 双 层 聚 丙烯 补 片修 补 腹 壁 大 切 口疝及 巨大切 口疝 的 手 术 方 法 。方 法 大切
口疝 及 巨大切 口 疝 2 例 ( 5 大切 口疝 l 例 , 1 巨大 切 口疝 1 例 ) 用 双层 聚 丙烯 补 片 分 别 置 于腹 膜 前 与 腹 壁 肌 下 和 皮 下 组 4 采 织 与 腹 壁 肌 筋 膜之 间 间 隙 , 腹壁 切 口疝 无 张 力修 补 。结 果 全 组 病 例 手 术 顺 利 , 严 重 并 发 症发 生 , 愈 出院 。 术 后 行 无 痊 随 访 3月 至 6 , 复发 病例 。结 论 年 无 双 层 聚 丙烯 补 片修 补 腹壁 大切 口疝 及 巨大切 口疝创 伤 小 , 操作 简单 , 复 快 , 发 恢 复
( h e ta s i l f Gu n y a G a g u n 6 8 0 ,S c u n T e nrl C Hop t a g u n, u n y a 2 4 0 ih ao iv siaet eefc fp lp o ye ep th o e arn ag n u eicso ena Ab ta t jci v n e t t h feto o y rp ln ac n rp i glr ea d h g n iinh r i. g i

疝修补术补片材料的选择

疝修补术补片材料的选择
4. 根据补片重量分类 4.1 重量聚丙烯补片(含70%以上):Marlex,Prolene。 4.2 轻重量聚丙烯补片(40~50%):Proceed补片等。 4.3 超轻重量聚丙烯补片(17~30%):Mpathy补片。
5. 根据补片网孔大小分类 Ⅰ型:又称全大孔材料补片(Totally Macroporous Prostheses) Ⅱ型:又称全微孔材料补片(Totally MicroporousProstheses) Ⅲ型:又称多丝大孔材料补片(Macroporous Prosthesis) Ⅵ型:又称亚微孔材料补片(Submicroporous Prosthesis)
聚酯补片
1939年发明,是乙烯二醇和对苯二酸的 聚酯聚合体。
1956年Wolstenholme首先采用商用的涤 纶布进行疝修补。
有二种商品补片:①Dacron网片,单丝 股网片;②Mersilene网片,多丝股网片。
特点:柔韧性好,但抗张力能力弱。
远期并发症:复发率为34%, 感染率为 12%, 肠梗阻为12% , 肠瘘发生率16% 。
Surgical网片(美国外科公司产品,善释 Easyprosthesis):为多丝股网片
聚丙烯与组织之间的愈合是穿插样长入,聚丙 烯网允许细菌、白血球和吞噬细胞自由通过, 虽然没有抗感染的能力但是有耐受感染的能力, 轻度污染的伤口可以使用聚丙烯的,出现感染 后只需通畅引流,大多能够愈合,不能完全愈 合形成慢性窦道者,3-6月后行窦道切除+部分 补片切除即可。
补片感染后
补片感染后形成窦道
产品有:网塞、平片 及预成型补片
材质分为:单股聚丙 烯和多股编织聚丙烯 (商品名:善释 EasyProsthesis)
PET聚酯补片

人工补片修补腹壁切口疝35例临床疗效分析

人工补片修补腹壁切口疝35例临床疗效分析

人工补片修补腹壁切口疝35例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利用人工材料修补腹壁切口疝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2008年间收治的35例病人的临床资料。

结果:所有病例均采用人工补片行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均痊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

随访6~60个月,平均28个月,无复发,疗效满意。

结论:应用人工补片行腹壁切口疝修补术是一种安全、合理、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也是治疗该病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腹壁切口疝;补片;疝修补术【中图分类号】r65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118-02腹壁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发生率在2~11%,感染切口的切口疝发生率达23%,单纯疝环缝合修补术后复发率达25~55%。

我院自2000年6月至2008年8月应用美国强生公司聚丙烯补片修补腹壁切口疝35例,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35例,男19例,女16例。

年龄42~76岁,平均61岁。

上腹正中切口疝12例,下腹正中切口疝3例,右上腹肋缘下切口疝8例,右下腹经腹直肌切口疝12例。

初次切口疝21例,复发疝14例。

疝环直径5~10cm者15例,11~20cm者20例。

合并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21例,高血压17例,前列腺增生10例,糖尿病6例,习惯性便秘7例,过度肥胖9例,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2例,切口感染者9例。

发病时间术后1年以内者25例,1年以上者10例。

根据中华外科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提出的腹部手术切口疝分类标准,本组有15例大切口疝,20例巨大切口疝。

1.2 材料:应用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聚丙烯补片。

该材料为人工合成的不可吸收的聚丙烯丝网,无色透明,可用高温、高压消毒,最大面积30×30cm.1.3 术前准备:腹壁切口疝病人多为老年人,并存病多,故术前需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①疝内容物可能为肠管,术前需行常规肠道准备。

浅议应用巴德复合补片修补腹壁切口疝

浅议应用巴德复合补片修补腹壁切口疝

浅议应用巴德复合补片修补腹壁切口疝(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疝,腹; 巴德复合补片; 腹壁切口疝腹壁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发生后如未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其包块会逐渐增大,腹壁缺损会加重,影响患者生活及工作,甚至会发生嵌顿及绞窄而危及生命,而手术治疗是腹壁切口疝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根据腹壁缺损的大小,可直接缝合腹壁缺损,或应用人工材料修复腹壁缺损。

应用巴德复合补片(Bard Composix)进行修补为腹壁切口疝修补的方法之一,该补片是由聚丙烯和膨化聚四氟乙烯2种材料制成的双面复合补片,具有良好的抗张力及防粘连等优点,由于直接与腹膜缝合,降低了切口张力,同时补片外有肌肉及筋膜覆盖,肉芽组织易于长入网孔内,有利于切口的愈合[1]。

自2004年以来应用Bard Composix修补腹壁切口疝11例,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11例患者,男3例,女8例;阑尾切除术5例(麦氏切口4例,右中下腹直肌切口1例),胆道手术2例(右上腹肋缘下切口1例,右上腹直肌切口1例),脐疝术后复发1例,剖腹探查术2例(左、右中腹直肌切口各1例),腹主动脉-髂股动脉旁路术(左侧腹直肌旁正中切口)1例;缺损最大直径5~12 cm。

1.2 手术方法11例均为开放式手术,术中发现疝囊及腹腔内有不同程度的粘连,2例因粘连严重在分离过程中致小肠损伤,予修补后再用抗生素盐水冲洗。

分离粘连直至显露正常的腹膜结构,取可裁式Bard Composix 补片裁剪后用单股不吸收缝线间断缝合固定于腹膜上,于补片前放置引流管一根,术后保持负压吸引。

1.3 治疗结果复发1例,复发原因经再次手术证实为补片固定不到位;补片上层切口裂开1例,经反复换药及Ⅱ期切口缝合仍未治愈; 1例术后腹壁有束缚感,考虑与补片缝合张力过大有关。

其余痊愈,随访无复发。

2 讨论2.1 充分正确的显露腹膜结构。

聚丙烯和聚四氟乙烯双面补片在腹壁大切口疝修补术中的应用

聚丙烯和聚四氟乙烯双面补片在腹壁大切口疝修补术中的应用

建议急诊 肾损伤患者首选 B超 检查 。 C T检 查迅 速 , 无创 , 既能诊断有无 肾外 伤及损伤程 度 , 又 能显示整个腹部情 况 , 并及时发现合并伤 , 强扫描能清楚显 增
示 撕 裂 口位 置 及 深 度 , 现 。 伤 , 了解 双 。 能 。本 组 发 肾蒂 并 肾功 7 5例 C T检 查 , 现 肾周 、 腹 膜 血 肿 4 发 后 0例 , 损 伤 3 肾 3例 , 其
玩 耍 时 不 慎被 小儿 用 脚 踢 伤 肾 区 , 一 过 性 肉眼 血 尿 , 检 有 B超 查 均 为 肾 挫伤 。 3 参 考 文 献
中发现有 2例肾蒂撕 脱伤和 2冽 肾盂 广泛裂 伤。作者体 会 :
C T具 有较 高诊 断率 , 其 是 重 度 肾 损 伤 , 且 对 治 疗 方 案 有 尤 并 重 要 的 参 考 价值 。
例 肾畸 型 , 例 输 尿 管 结 石 并 积 液 , 可 在 轻 度 暴 力 作 用 下 导 1 均
损伤诊断中的价值 [ ] J .中华外科杂志 ,97 2 ( )2 2 18 ,5 2 :3 . [] 曾 兵, 2 周济农 , 陈 彤 . T诊 断 闭合 性 肾损 伤的价值 C
[] J .中华 泌尿外科杂志 ,9 2 1 ( )3 6 19 ,3 5 :3 . [ 收稿 日期 :0 0— 4—0 编校 : 21 0 1 刘连 ]
告 如 下
合并 心脑血管病者 1 O例 , 性阻塞性肺病 8例 , 慢 糖尿病 6例 。 12 术前准备 : . 腹壁切 口疝患者 多为年 高体弱 者 , 术前须对 患者重要脏器及全 身状况作 全面评 估 , 病程 长或疝 环直径 对 >1 m者将疝 内容物 纳人腹腔 用腹 带加压包 扎 , 间 2—3 0e 时 周。术前常规肠道准备 , 术前 7 2h应用抗生素。 13 手术方法 : . 手术采用全 身麻醉 或硬 膜外麻 醉 , 梭形 切 除

2022腹腔内补片修补术中国专家共识(全文版)

2022腹腔内补片修补术中国专家共识(全文版)

2022腹腔内补片修补术中国专家共识(全文版)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快速发展,腹腔内补片修补术(intraperitoneal onlay mesh,IPOM)现已成为治疗腹壁疝的主流术式之一。

但在现有的国内外相关指南中,对IPOM的认识仅限于从修补层次角度理解,并未详细介绍其定义、适应证以及手术操作等内容,而且在发生并发症原因方面也存在诸多争议,缺乏相关的总结性证据和建议。

鉴于此,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组织国内部分专家撰写并制定本共识。

本共识的制定以问题为导向,在广泛查阅循证医学证据的基础上,参考专家意见,并权衡相关治疗策略的预期效益和潜在危害,经反复多次讨论和投票,最终达成一致结论。

每个问题均严格按照牛津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循证医学证据评价标准给出推荐意见及证据等级。

经专家讨论,IPOM的中文全称确定为“腹腔内补片修补术”,定义为通过开放和(或)腹腔镜等手术方式,将补片植入腹腔内,完成腹壁疝修补的一类手术。

IPOM分为腹腔镜IPOM(包括杂交IPOM)和开放IPOM(本共识中指通过桥接修补的IPOM)。

问题1:对于中央区腹壁缺损修复,IPOM是否更具优势推荐意见:IPOM治疗中央区腹壁切口疝更具优势。

证据等级:2a,推荐等级:B。

专家赞同率94.7%。

评论:前腹壁中央区的腱性结构对维持腹壁力学结构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1]。

前腹壁传导的各方向力交汇于此,导致其承受的张力最强[2]。

因此,在修补中央区腹壁缺损时需要考虑腹壁重建后的强度问题,以提供足够的力学强度。

同时,还需要尽可能保护中央区腹壁的腱性结构。

IPOM可以同时满足这些要求。

首先,补片修补可以提供足够的强度。

其次,将补片放置于前腹壁所有力学结构的最深层,更符合力学原理,并可进一步提升修补后的腹壁强度。

另外,相比于其他修补方式,IPOM对腹壁力学结构的破坏及血管、神经影响最小,能够保护中央区的组织。

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开放肌后补片修补(Sublay)、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eTEP)和微小切口开放Sublay(Emilos)等术式,在治疗中央区腹壁切口疝时,IPOM在预防复发、血清肿和慢性疼痛方面具有优势[3]。

两种补片修补无张力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对比

两种补片修补无张力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对比

两种补片修补无张力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对比引言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脏器穿出腹股沟区或韧带鞘内形成带形肿块。

无张力腹股沟疝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补片修补术是目前治疗无张力腹股沟疝的主要方法之一,而在补片修补术中选择合适的补片材料对手术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比两种常用的补片材料(生物吸收性补片和合成材料补片)在修补无张力腹股沟疝中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生物吸收性补片是指在修补术后能够逐渐被机体吸收并替代成正常组织的一种补片材料。

在生物吸收性补片修补无张力腹股沟疝的临床应用中,其具有以下优点:生物吸收性补片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因为它的渗透性好,有利于组织生长和修复;生物吸收性补片对机体的排异反应较低,术后不易发生免疫相关的并发症;生物吸收性补片能够逐渐溶解吸收,减少了二次手术的风险,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生物吸收性补片修补无张力腹股沟疝也存在一些缺点。

生物吸收性补片的质地相对较软,容易使修补部位出现塌陷或膨出;生物吸收性补片的生物吸收速度不易预测,有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过快或过慢的吸收速度,影响了修复效果;生物吸收性补片的成本相对较高,增加了手术的经济负担。

合成材料补片是指由人工合成的材料构成的一种补片材料。

在修补无张力腹股沟疝的临床应用中,合成材料补片具有以下优点:合成材料补片的强度和稳定性较好,能够有效支撑修补部位,并减少术后的膨出或塌陷;合成材料补片的生物吸收速度可控,有利于预测修复效果,并减少了二次手术的风险;合成材料补片的成本相对较低,减轻了患者的手术经济负担。

合成材料补片修补无张力腹股沟疝也存在一些缺点。

合成材料补片的渗透性不如生物吸收性补片,可能影响组织生长和修复的效果;合成材料补片对机体的排异反应较高,术后易出现免疫相关的并发症;合成材料补片在长期使用中可能会出现老化、破裂等问题,可能需要更多的维护和换新。

通过对两种常用的补片材料在修补无张力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与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它们都各自具有优点和缺点。

腹壁切口疝修补术手术步骤

腹壁切口疝修补术手术步骤

腹壁切口疝修补术手术步骤腹壁切口疝修补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术方法,用于修复腹壁切口疝的手术。

下面将详细介绍该手术的步骤。

一、术前准备在进行腹壁切口疝修补术前,医生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手术要求,并进行必要的术前检查。

术前准备包括患者禁食禁水,清洁手术部位,消毒皮肤,并进行局部麻醉。

二、切口在术前麻醉后,医生会根据疝的位置和大小,在腹壁上进行切口。

切口位置应选择在疝的最宽处,并尽量避开重要血管和神经。

三、疝囊处理切开腹壁后,医生会将疝囊暴露出来,并进行处理。

首先,医生会检查疝囊是否完整,如有破裂或其他异常,需要进行修复或切除。

然后,医生会将疝囊推回腹腔内,并将其与腹腔壁分开。

四、修补腹壁缺损接下来,医生会修补腹壁的缺损,以避免再次形成疝。

修补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包括缝合和使用人工网片。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修补方法。

在缝合修补时,医生会使用特殊的缝合线将腹壁组织缝合在一起,以增强腹壁的强度。

而使用人工网片修补时,医生会将人工网片放置在腹壁缺损处,并缝合固定。

五、术后处理修补完腹壁缺损后,医生会进行术后处理。

首先,医生会清洁手术切口,并进行消毒。

然后,医生会缝合切口,使用特殊的缝合线进行皮肤缝合。

最后,医生会覆盖伤口处的敷料,以保护伤口,并进行固定。

六、术后护理术后,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嘱咐进行术后护理。

这包括定期更换敷料,保持切口清洁干燥,并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用力。

医生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其他的术后护理指导。

总结:腹壁切口疝修补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术方法,通过修补腹壁缺损,有效预防和治疗腹壁切口疝的再发。

手术步骤主要包括术前准备、切口、疝囊处理、修补腹壁缺损、术后处理和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患者需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指导,并定期复诊,以确保手术效果的最大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手术野清拭后以2%~3%碘酊和75%乙醇消毒。

2.以原手术切口并切除手术瘢痕后进腹或以疝环的最大直径方向取切口进腹。

要谨慎注意内脏和皮肤的粘连,防备误伤内脏。

3.游离皮下组织和筋膜至疝囊。

手术瘢痕、皮下组织和破碎筋膜一并切除。

4.谨慎切开疝囊,分离大网膜、肠管与疝囊或疝环的粘连。

腹腔内粘连肠管的分离、大网膜和肠管是否切除要视腹腔被疝出的内脏回纳后的容积和关闭腹膜缺损的程度。

如要切除肠管必须要注意尽可能减少污染。

5.在腹膜前(肌筋膜后)做钝性分离,各方向分离面要超过疝环3~5cm,做成一腹膜前间隙为置入人工合成补片用。

分离时注意止血和勿损伤内脏。

以可吸收合成缝线连续缝合关闭腹膜。

6.测量已做成腹膜前间隙的面积,即:疝环的直径+疝环外已游离的3~5cm的间隙。

并以此面积的大小裁剪聚乙烯补片,一般取圆形。

7.把已裁得的聚乙烯补片置入腹膜前间隙内。

视容纳情况可再裁剪,不要使补片太小,也不要过大而使补片打褶。

8.以不可吸收合成缝线间断缝合补片的外缘固定于前面的筋膜肌层上,以同样方法再缝一圈把补片固定于疝环上(筋膜下补片修补术-UnderlayRepair)。

9.或关闭腹膜后在肌筋膜上做一间隙,大小如前已叙述。

补片置入后以相似方法做两圈间断缝合固定补片与其下的肌筋膜层和疝环(筋膜上补片修补术-OnlayRepair)。

10.正中切口的切口疝在游离疝囊和回纳疝内容物后,在近中线处较充分的把两侧腹直肌后鞘向各自的外侧游离5~7cm,并过疝环的上界3cm。

把两侧腹直肌后鞘对合缝合后,裁剪相应大小的聚乙烯补片置入腹直肌后间隙内。

以补片的一侧与相应侧的腹直肌外缘和穿过腹直肌到前鞘做数针褥式缝合,待两侧缝合结束后打结。

补片被置于腹直肌后鞘前、腹直肌后,补片缝合固定通过左右腹直肌的外缘到前鞘,使补片与左右腹直肌连为一体。

连续缝合腹直肌前鞘(Rives-StoppaRepair)。

11.如果因粘连广泛无法闭合腹膜时,以聚四氟乙烯或用聚四氟乙烯和聚乙烯复合材料的补片替代腹膜缝合。

使用此复合材料时,必须是聚四氟乙烯面对内脏。

以不可吸收缝线间断把补片与腹膜缝合固定。

12.缝合皮下组织时不要有无效腔。

置闭式引流管后缝皮。

注意事项
1.用人工合成补片修补腹壁切口疝,游离创面较大,有时要游离肠管粘连。

手术要仔细,止血要可靠,注意无菌操作,尽量减少污染。

要用有效的预防性抗生素,视术中情况决定持续应用时间。

2.手术后要注意病人对疝出内脏复位的耐受能力。

尤其要注意呼吸功能、血气分析和呼吸道护理。

3.引流管以低压闭式持续吸引,视引流量决定拔管时间。

停止引流后还需检查有否腹壁残余血肿或浆液肿,在无菌下穿刺抽液。

手术后即需用腹带包扎,要持续3~6个月。

4.视术中情况选用补片和决定如何置入补片。

聚乙烯补片不能接触肠管,但耐受感染好。

聚四氟乙烯抗粘连强但发生感染要取出补片。

筋膜下置入补片后由于腹压和肌张力使补片两面受压,缚贴平整,又因肌层阻挡基底宽于疝环很大的补片,不易复发,但手术固定补片有一定难度。

筋膜上置入补片的手术操作不难,固定补片进针不要过深防误伤内脏,但因补片开放于脂肪组织所以浆液肿发生率高,引流时间要稍长。

无论在筋膜上或筋膜下置入补片,补片外缘要超过疝
环外缘3~5cm。

5.要定期检查切口,有感染迹象要及时采取措施。

手术方法 26例病例全部采用全身麻醉,使腹壁肌肉充分松弛。

沿原切口逐层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并切除原切口瘢痕组织及多余的皮肤。

充分游离皮下组织,找到疝囊,松解疝囊周边粘连。

显露疝环,向疝环周边游离腹横筋膜与腹直肌后鞘间的间隙,使超过疝环边缘3~5cm以利于铺平补片。

游离腹直肌前鞘腹侧至疝环外2~3cm以方便缝合固定补片。

游离完毕,回纳疝囊,将适当大小补片平铺在腹横筋膜与腹直肌后鞘之间,疝环周边1~2cm处用1-0 Prolene线将腹直肌前、后鞘与补片缝合固定。

为保持补片平整,固定时可将腹直肌前、后鞘向内侧适当牵拉。

彻底止血,皮下与补片间放置闭式负压引流管,切口旁另戳孔引出。

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重建生理性腹腔,从而恢复腹壁的呼吸运动和维持腹壁外形的完整。

应用补片修补巨大切口疝符合无张力修补疝原则,且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成功率高,为目前常用的修补方法。

手术时应用何种补片应视病人实际情况而定。

本组10例应用Marlex网片修补,16例因腹膜缺损、无法完整缝合,应用Composix补片修补。

根据补片置入位置的不同,修补方法主要有腹腔内补片置入术、肌前补片置入术和肌后筋膜前补片置入术3种[6]。

肌后筋膜前补片置入术即Stoppa修补术,为目前最常用方法。

此法由于补片不接触腹腔内脏器使肠粘连、肠梗阻及肠瘘等并发症减少且感染率降低。

但应注意勿伤及供应腹直肌的血管。

本组26例病人均采用此术修补,效果良好。

我们体会巨大切口疝补片修补术应注意以下几点:(1)手术时机的选择对修补成功至关重要。

切口无感染史的病人宜在切口愈合后3~6个月行修补手术,切口有感染史的病人宜在感染控制和切口愈合后1年行修补手术[6]。

手术过早或术前准备不足极易使残余感染再次暴发,致切口疝复发,手术失败。

(2)创面清洁程度是决定术后感染的重要因素。

因此,应严格无菌操作,尽量用电凝止血,不做大块结扎,减少线头异物,防止术后感染及窦道形成。

缝合时,缝线松紧度应适当、均衡,使切口张力均匀、牢固性好。

(3)应消灭死腔,降低组织坏死和感染发生率。

手术时应切除疝表面原切口瘢痕组织,显露疝环,沿其边缘解剖出腹壁各层组织,松解疝囊下的粘连。

尽量保护疝环边缘组织,待整个疝环显露后再根据修补需要进行适当修整,以求疝环边缘组织与补片缝合确实、有效。

充分游离出疝环周围正常的浅筋膜组织,使人造补片牢固地缝合在其下方,补片与腹膜紧贴,不留间隙。

(4)若腹膜保存不完整,宜选用复合补片。

使聚四氟乙烯面接触腹腔内脏器,聚丙烯面接触腹壁,避免粘连,保证修补成功。

(5)若腹膜完整且创面感染不严重,宜选用聚丙烯补片。

补片置入腹横筋膜与腹直肌后鞘之间。

(6)使用时,注意补片裁剪大小,避免补片卷曲。

补片应长于疝环边缘3cm,且要保持一定紧张度,不宜过于松弛。

(7)术中放置闭式负压引流管。

持续负压引流清除了切口积液、积血,使皮肤、补片和腹膜紧密黏合,利于皮肤各层生长融合为一体,从而保证切口一期愈合,减少感染发生率。

引流管应置于皮下组织与补片之间,注意保持其通畅。

3.3 术后处理术后3天内严密检测病人循环和呼吸功能变化。

目前巨大切口疝手术多采用全身麻醉,同时辅助连续硬膜外术后镇痛。

术中因扩容等需要,会迅速补充大量晶体和胶体溶液,而手术本身出血量少,随着术后麻醉作用的消退,循环系统的负荷急剧增加,对病人尤其是老年病人的心功能是个严峻的考验。

此时需严密监护,根据心律、血压、中心静脉压、尿量、尿比重等指标来评估循环负荷状况,调节控制补液的速度,必要时可使用少量
利尿剂。

术后持续低流量的吸氧对老年病人是有益的,可以保证病人的血氧饱和度在安全范围内。

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3天,对创面污染或体温升高超过3天且伤口红肿的病例,可适当延长抗生素使用时间。

要保证引流通畅,并经常观察引流液的量和颜色。

手术创面大、引流量多时,应适当延长拔管时间,过早拔管可发生积液而诱发感染。

拔管后仍要注意局部有无积液、积血,如有发现要尽早抽吸并加压包扎。

术后1周病人可在床上适当活动,1周后可下地行走。

生物材料加固腹壁后1个月内尚未能获得最大的抗张力作用,因此术后最好腹带加压束扎2周,后继续用腹带2~3个月。

术后6个月属结缔组织愈合期,故在此期间应禁止所有体育活动和重体力劳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