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 (要用)
文言文句式大全

文言文句式大全文言文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否定句、定语后置句等。
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1.用“者”或“也”表判断。
有用“……者,……也”的,其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有单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用的。
陈胜者,阳城人也。
(司马迁《陈涉世家》)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归有光《项脊轩志》)夫战,勇气也。
(《左传·曹判论战》)莲,花之君子者也。
(周敦颐《爱莲说》)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司马迁《陈涉世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范仲淹《岳阳楼记》)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苏洵《六国论》)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
例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司马迁《鸿门宴》)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诗》)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例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5.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例如:刘备天下枭雄。
(司马光《赤壁之战》)二、被动句[/B]什么是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
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
1.用介词“于”“受……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例如: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张溥《五人墓碑记》)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爱莲说对比阅读(答案及评分详细)

爱莲说对比阅读[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
是芙蕖⑤者也,无一时一刻,这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注释]①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
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
③菡萏:未开的荷花。
④异馥:异香。
⑤芙渠:荷花。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2分)⑴不蔓不枝.()⑵陶后鲜.有闻()⑶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⑷此皆言其可.目者也()2.下列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溪深而鱼肥C.乃记之而去 D.呼尔而与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⑵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4.甲、乙两个文段的主要意思各是什么?(3分)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个文段都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赞美和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
答谢中书书的一词多义

答谢中书书的一词多义篇一:《答谢中书书》一词多义《答谢中书书》一词多义夕日欲颓(将要)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指人间)文言文词类活用五色交辉(辉,名词用作动词,辉映)篇二:答谢中书书》一词多义《答谢中书书》一词多义夕日欲颓(将要)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指人间)文言文词类活用五色交辉(辉,名词用作动词,辉映)篇二》) 爱莲说 1、之:结构助词,的(水陆草木之花);代词,代替人或事物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或舒缓语气) 2、焉:语气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兼词(故日月星辰移焉)3、清:清澈(濯清涟而不妖);清香(香远益清)4、远:远播,形容词用作动词(香远益清);不可以去靠近它,也就是距离长,(可远观而不可近亵玩焉)5、鲜:少(陶后鲜(xiǎn)有闻);新鲜,(无鲜肥滋味之享);鲜艳,(芳草鲜美) 6、直:挺立(中通外直);只,仅仅(岂直五百里哉)核舟记1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异、罕见、(手艺)奇妙,奇特。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余数。
2、有: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有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通“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3、为:为宫室、器皿、人物雕刻。
中轩敞者为舱是 4、、可:高可二黍许大约珠可历历数也可以5、端:东坡右手执卷端名词,“画卷的右端” 其人视端容寂形容词,“端正、正”6、木:能以径寸之木木材以至鸟兽、木石树木7、者:中轩敞者为舱。
的部分居右者椎髻仰面。
的人8、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叫作文曰:天启壬戌秋日是9、扇: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扇,量词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扇子 10、启: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打开天启壬戌秋日古代称立春、立夏为“启” 11、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连词,并且而计其长曾不盈寸转折,但是 2、以:能以径寸之木用以至鸟兽、木石甚至大道之行修:讲信修睦(学习)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修长)为: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雕刻)天下为公(是)能:选贤与能(能人)能以径寸之木(能够)分:男有分(职业)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长度单位)闭:某闭而不兴(杜绝)故外户而不闭(关闭)归:女有归(女子出嫁)归来见天子(回)三峡 (1)自:自三峡七百里中(在)自非亭午夜分(如果)(2)绝:沿溯阻绝(断绝)绝巘(写作…山‟字旁在一个奉…献‟的…献‟)多生怪柏(极,最)哀转久绝(消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群响毕绝:停止以为妙绝:极点(3)清:回清倒影(清波)清荣峻茂(水清)(4)属: 属引凄异 (属(zhǔ):动词。
山东省高考命题研究专家原创卷(1)-学生用卷

山东省高考命题研究专家原创卷(1)-学生用卷一、基础知识(共15分)1、【来源】 2016年山东高三零模高考命题研究专家原创卷第1题15分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这个地方真可谓山清水秀。
沿湖走了没多远,对岸就出现了一座(高耸/高大)的山峰,湖面上有一座用赤褐色的岩石砌成的水坝,湖水由上倾泄而下,形成小型的瀑布,,脚踩岩石戏水玩耍。
湖水继续向前流淌,(穿/流)过一座石桥,水面逐渐变窄,形成溪流,溪流之上不时出现别致的小水坝,共有好几座,,看得出是精心设计的。
有圆圆的树墩形的,一个挨着一个排列成一排;有长长的好像是被砍倒的树木,从中间劈成两半,分别摆在水中央;有长方形的,上面装饰有鹅卵石;有正方形的,形似天然的石块。
溪水从坝上潺潺流过,游人可以在上面蹚水走过,清凌凌的溪水令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
溪水中央放着一块大石头,上面刻着“踏浪”二字,跟这里的(景致/景色)十分协调。
(1) 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玩耍心旷神怡B. 倾泄赤褐色C. 树墩山清水秀D. 协调清凌凌(2) 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高耸流景色B. 高大穿景色C. 高大流景致D. 高耸穿景致(3) 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游人可以从坝上走过互不雷同,造型各异B. 坝上有游人走过造型各异,互不雷同C. 游人可以从坝上走过造型各异,互不雷同D. 坝上有游人走过互不雷同,造型各异(4)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生活像雾像雨又像风,抑或雨后的七色彩虹,使人捉摸不定,很多事情不一定会按照你事先设计好的那样发展。
B. 为了买一架钢琴,妻子结婚后就开始攒钱,如今,钢琴已经买回家了,闲暇时妻子会坐下来弹着玩玩,其乐融融。
C. 这种誓死相依、生死与共的悲情一瞬,已定格在中国戏曲的舞台上,成为我国历史上最感天动地、回肠九转的爱情传奇。
D. 老张是远近出了名的能人,他无所不为,不管谁家有什么困难,都乐意去帮,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到他这里就迎刃而解了。
以的文言文意思及例句

以的文言文意思及例句1. 在文言文中,“以”的意义和用法,并举上典型例句1、作动词:用;使用。
例句:战国时期·屈原《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白话译文:忠心的人啊,不被重用,贤明的人求进身也难成功。
2、作动词:做。
例句:先秦·佚名《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如或知尔,则何以哉?”白话译文: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打算做些什么事情呢?3、作动词:认为。
例句:战国·刘向《邹忌讽齐王纳谏》:“皆以美于徐公。
”白话译文: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丽。
以拼e799bee5baa6e79fa5e88e69d音:yǐ释义:1、用,拿,把,将:以一当十。
以苦为乐。
以身作则。
以邻为壑。
以讹传讹。
以往鉴来。
2、依然,顺,按照:以时启闭。
物以类聚。
3、因为:以人废言。
勿以善小而不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在,于(指时日):“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5、目的在于:以待时机。
以儆效尤。
6、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梦寐以求。
7、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以前。
以内。
8、用在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可以。
得以。
9、古同“已”,已经。
10、太,甚:不以急乎?11、及,连及:富以其邻。
扩展资料汉字笔画:相关组词:1、足以[zú yǐ]完全可以;够得上。
2、以来[yǐ lái]方位词。
表示从过去某时直到现在的一段时期。
3、以上[yǐ shàng]表示位置、次序或数目等在某一点之上。
4、以内[yǐ nèi]方位词。
在一定的时间、处所、数量、范围的界限之内。
5、难以[nán yǐ]难于。
2. 文言文中以的用法“以”是古文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虚词。
“以”的本义是“用”,作动词。
《说文》:“以,用也。
”《尔雅》:“以,用也。
”例如: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晏子春秋?晏子使楚》)中的“以”就作“用”解。
名句积累与运用(中考语文)

名句积累与运用(15分)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传不习乎?”(《论语》)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
(李商隐《无题》) [来3.□□□□□□□。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李清照《渔家傲》)4.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
(陆游《游XX村》)5.陶弘景《答谢中书书》颇有豪士为文“狂越时空,洒落不羁”的特点。
文中所绘之景秀丽奇绝,各具情态,其中描绘山高水清的语句是:□□□□,□□□□。
6.北朝民歌以粗犷豪放见长,善于表现英武豪迈气概,《木兰诗》就是其中代表性作品。
诗中用夸张手法表现木兰不远万里,跨越雄关险隘,迅速急迫地奔赴战场的句子是:□□□□□,□□□□□。
7.冬之肃杀,春之繁盛,总是相悖的。
然岑参“奇造幽致,所得往往超拔孤秀,度越常情”,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一夜和风春花竞放之景,比喻边塞冬雪奇观的诗句是:□□□□□□□,□□□□□□□。
8.学者张潮有言,“能读无字之书,方可得惊人妙句”,意为关心人民与社会,才能写出打动人心的妙语。
白居易力倡新乐府“规讽时事”,关心民生疾苦,在《卖炭翁》中饱含怜惜之情,体悟卖炭老人之忧的语句是:□□□□□□□,□□□□□□□。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2.会当凌绝顶,。
(杜甫《望岳》)3.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4.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
”(《论语•卫灵公》)5. ,在乎山水之间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6.当我们看到雄浑苍凉、奇特壮丽的边塞风光时,常常会想到王维《使至塞上》中的两句诗:“,”。
7.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充分表达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8.初中生活即将结束,班级开展以“毕业季”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在“毕业季•编写留言册”环节中,编委们设置了属对专栏。
第22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

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长到,蔓到 映入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 入帘里。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平民。这里 博学的人。鸿,大。 指没有什么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 学问的人。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没有装饰的琴
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阅览珍贵的佛经。
官府的公文 身体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不生枝蔓,不生枝节,香气飘得越远,(就) 越觉得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亲近而不庄重
可以从远处观赏但不能够贴近去玩弄(它)啊。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
认为 隐士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 牡丹, 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是花中的富贵的人, 莲花,(则是)花中的君子。
xīn tá i
qīng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dīng
jīnjīng
ng à n dú xí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 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 室 铭
陋室铭 作者 刘禹锡 朗诵者 古诗.mp3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 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 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 /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 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写菊是为了正面衬托莲的形象。
文中为什么要写牡丹?
因为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 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世人甚爱 牡丹”说明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 这种世风,这种人生态度是作者否 定的。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象, 作者写牡丹实际上是从反面衬托莲 的君子形象。
2024年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

逐梦芳华——阶段性学业水平测评卷(吉林省版九年级第七次考试A卷)语文试题语文试题共8页,包括三道大题,共21道小题。
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照考试要求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15分)请在答题卡相应的田字格中或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填写相应选项。
(第1题每句1分,第2题每小题2分)1.下面是小博同学整理的以“胸藏文墨,涵养诗性”为题目的古诗文学习心得,请你在阅读时完成下面题目。
自古文人多情客,风流倜傥两昆仑。
历来朝代更迭,不变的却是文人墨客的情思流转,比如岑参用“纷纷暮雪下辕门,(1)”两句,通过色彩鲜明的场景和细致的描写突出了边塞奇寒的天气;还有马致远的“ (2),小桥流水人家,(3)”,借浓郁秋景,道出游子漂泊在外孤独与思乡的心绪;再有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 (4),(5)”两句,让我们感受到深厚的友谊可以克服空间的阻隔;而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用“ (6),(7)”两句,告诉我们无论在何种环境中,都要洁身自爱,修身养德,保持高洁情操。
而这样的情思佳句、流转妙语,在我们的古诗文中数不胜数。
希望同学们都能多多学习,多多积累,多多传承。
2.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今世,我将用余生五百次眺望高山。
我始终认为高山是地球上最无遮掩的奇迹。
一个浑圆的球,有不屈的坚硬的骨骼lóng起,离太阳更近,离平原更远,它是这颗星球最勇敢最孤独的犄角。
它经历了最残酷的折叠,也赢得了最高耸的荣誉。
它有诞生也有消亡,①它将把kuì败的肌体化作肥沃的土地,②它将被酸雨冲刷,③它将被飓风抚平,④它将在柔和的平坦中温习伟大。
我不喜欢任何关于征服高山的言论,以为那是人的菲薄和短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为
予谓菊, 花之隐逸者 也;牡丹, 花之富贵者 也;莲,花 之君子者也。
我认 为菊,是 花中的隐 士;牡丹, 是花中的富贵者; 莲,是花中的君 子。
品德高 尚的人
yī叹词
噫!菊之爱,
xiǎn少,难得
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 者何人?牡丹 之爱,
应当
宜乎众矣。
唉,喜爱菊花的, 陶渊明以后就很 少听到了。喜爱 莲花的,像我一 样的人有几个呢? 喜爱牡丹的人, 当然很多了。
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
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
宜乎众矣。
少
当然
爱菊
水陆草木 之花,可爱者 甚蕃。fán多晋陶渊 明独爱菊。自 李唐唐来代 ,世人
甚爱牡丹。
水上、地上 各种草木的花, 可爱的很多。晋 朝的陶渊明惟独 爱菊。自唐朝以 来,世上的人们 很喜爱牡丹。
我
予独爱莲之出 淤泥而不染,沾染
洗涤
濯清涟而不妖, 美丽而
中不通庄重外直,不 蔓不枝,香远 益清,亭亭净 植,树立可远观而 不可亵玩焉。
亲近而不庄重
我只喜爱莲从淤泥 里长出来却不受污 染,在清水里洗涤 却不显得妖艳;茎 梗中间贯通,不牵 牵连连,不枝枝节 节;香气远播,越 发清香;笔挺洁净 地站在那里,只能 在远处观赏却不能 贴近去玩弄它。
学了本文后,你愿做以上哪一类人呢?
仿照托物言志的方法,用“我爱------ , 因为它------”的句式造句。
例句: 1、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
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2、 我爱梅花,因为它傲霜雪而不凋,恰如坚
贞顽强,斗志昂然的勇士 。
结束语:
绽放鲜花的人生是美丽的 沐浴阳光的人生是灿烂的 拥有喝彩的人生是精彩的 愿同学们的人生永远充满 鲜花和掌声,永远靓丽动人!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 观而不可亵玩焉
——通达事理,行为 正直 不攀附权贵
——美名远扬
——志洁行廉,仪态
端庄,令人敬重而
不敢轻侮
君子的品格
1Hale Waihona Puke 文中写莲花,为什么还提到了菊和牡丹呢?
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的形象,以突出莲的高洁品格。 菊是正面衬托,牡丹是反面衬托。
2、本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人的品质,莲、菊、 牡丹各比拟怎样的生活态度?
世界上花草树木种类相当繁多,然而每 种植物都有他们的特性,人们往往会根据这 些物性,加上自己的价值判断,把自己主观 的看法加入其中,使得这些植物彷彿沾有人 类的道德思想与情感,「花语」也因而产生。
聪明的你,除了知道母亲节要送康乃馨, 玫瑰花代表爱情之外,你还晓得哪些特别的 花语呢?
1.茉莉 2.桃花 3.兰花 4.水仙 5.梅花 6.牡丹 7.樱花 8.百合
1、背诵课文。 2、完成《名师名题》。
这种文化心态的产生,与一篇 文章有关——
爱 莲 说
周敦颐
文体知识
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 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 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 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 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 说明一个道理。“爱莲说”,意思 是论说喜爱莲花的道理
周敦颐(1017-1073) ,宋
莲比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菊比拟隐逸 的生活态度;牡丹比拟贪慕富贵的生活态度。
总结: 作者周敦颐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 逸者,更不愿像世人那样贪慕富贵,追求名利。 他要在当时浑浊的世间, 特立独行,洁身自好, 永保高洁正直的情操,做一名君子。这样的追 求,今天对我们仍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濯
读准字音:
涟lián 淤yū
蕃fán
zhuó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
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
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
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
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蔓
亵xiè
读准字音:
噫yī
鲜xiǎn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 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 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 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 之爱,宜乎众矣。
代道州(现在湖南省道县)人, 字茂叔,哲学家。因他世居道 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 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 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黄庭坚 称其为“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jì) 月(雨过天晴时风清月明的景象,比喻开阔的 胸襟和坦白的心地)。”
周敦颐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曾率属 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 “爱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夏秋之交,莲花 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 借花述志。
熟读课文,找出描写莲的语句,并思考: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写的?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 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 观而不可亵玩焉
----生长环境 ----体态香气 ----风度气质
通过以上这些描写,请概括出莲花具有哪些 君子的品格?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高洁质朴,不与世俗 同流合污,不孤高自诩
坚贞纯洁 绝代佳人 轻佻随性 高尚文雅 富贵盛气 纯洁俊美 自傲不群 单纯可亲
那么,
你对莲花的
认识有多少呢?
孪生姐妹
一枝独秀
小荷才露尖尖角
花落去,可奈何 池中更有新生者
沉鱼落雁
世人皆睡君独醒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要用它发现光明
为什么人们这样喜爱莲花?
在古人笔下,莲花,或与天真 纯洁的少女结下不解之缘,或被用 作清高脱俗的象征,或被赞为百美 并存、无私奉献的化身。对莲的喜 爱,可以说已成为我国人民一种文 化心态。(古人笔下的“莲”)
予yú
注释1:
多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 人甚爱牡丹。
唐朝
美注丽释而2:
洗
清水不庄重
沾染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 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 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高耸的树立长蔓 长枝 亲近而 样子
不庄重
叹词 唉
认为注释3:隐士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