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1 (2)
大自然的语言(第1课时)

提示:可以通过大自然的现象来感知大自然的气候变化,即题目所说的“大自然的语言”——物候。
二、活动一:物候知识我来说
1.阅读全文,思考课文围绕物候,作者写了哪些内容,并在文中圈画关键语句。
2.整合关键信息,用简洁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从文中学到的物候知识。
在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时,“首先”是最重要的,按顺序后面几项逐步递减。所以,这部分内容按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由主到次,按逻辑顺序依次排列,条理清晰合理。同时,前三者是空间顺序,第四个是时间顺序,从空间到时间又是另一种逻辑。
可见,本文主要采用逻辑顺序,条理清晰地向读者介绍了物候学的相关知识。
3.互相评价补充。
三、活动二:作者思路我来析
1.在把握要点的基础上,划分层次。
(1)1-3:物候和物候学的概念
(2)4-5: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3)6-10: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
(4)11-12: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2.学生根据以上思维导图,辨析写作思路。
文章选从自然现象入手,提出物候和物候学的概念,接着说明其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再进一步说明决定物候的因素,最后指出物候学研究的重要价值。四个部分的顺序符合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认知事物的规律,按照逻辑顺序,层次分明地向读者介绍了物候的相关知识。
四、小结
要整体把握一篇文章,既要概括主要内容,又要理行文思路。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抓住关键词句概括内容并梳理结构,这一阅读方法,在说明文中尤其重要,无论是对于全篇,还是某几段,或某一段,都是适用的。所以,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要学会辨别并圈画关键词句,这些往往是作者写作思路的路标,对文章内容和结构都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
课题
大自然的语言
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语文 5 大自然的语言 详细教案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事理说明文,主要谈的是物候学、地理(地质)学、生态学和古生物学的问题。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学”这一综合学科的经典文章,说明语言生动、典雅、准确。
阿西莫夫的两篇短文,都以“恐龙”为话题切入,讨论的角度却各不相同,但均逻辑严谨,说理充分。
《大雁归来》是一篇生态学“观察手记”,看似只是平淡地记录大雁在春天的北归,背后却蕴含着对自然界一切生命形态的温情和尊重,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与抒情性完美结合的好文章。
《时间的脚印》讲述了岩石的侵蚀现象、水流和风的搬运作用、沉积岩的形成和化石的来源,形象地展现出时间留下的“脚印”,也就是大自然变迁的痕迹。
几位作者善于将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综合地阐明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逻辑周密,说明准确,展现了求真、严谨的科学精神。
这些文章,不仅是优秀的说明文,也具有散文之美,语言朴素优美,带有“科学小品”的特点,在传递科学知识的同时,给人美的享受。
教学本单元课文,要围绕“科学思考方法”这一核心,引导学生去筛选主要信息、理清说明顺序、学习分析推理、理解文章阐述的事理、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等。
同时,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把握说明文的特点,体会事理说明文与事物说明文的不同之处,进而体会文章是如何把科学事实和科学道理写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在获得美感的同时更好地理解说明文的写法。
本单元写作“说明的顺序”,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能够根据说明对象的特征,确定说明内容,安排合适的说明顺序,培养科学严谨的表达习惯和负责任的写作态度。
本单元综合性学习“倡导低碳生活”的主题切合实际,引导学生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阅读5.大自然的语言 2 1.积累生字词,记诵优美的语句。
2.掌握筛选信息的方法,有条理地进行信息提炼。
在筛选信息时,把握文章内容和重点,理解其中阐述的事理。
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27.大雁归来18.时间的脚印1写作 说明的顺序 2 3. 学习运用准确、简明而又生动、形象的语言将抽象的科学道理讲得深入人心、富有风趣。
大自然的语言课件.1

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这些例子的运用能使读者更具体地理 解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成因,有说服力。
夏热 南北温度 差别不大
纬度对物候的影响
观测手段 “活的仪器” 即活生生的生物
数据意义
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 条件的综合
也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 的影响
应用在农 事上比较 简便,容 易掌握。
第4、5段说明的是什么?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物候反映气候条件 对生物的影响,比 较简便,容易掌握, 可以广泛应用在农 业生产上。
纬度的 差异
南京 北京
桃花 刺槐
经度 差异
高下 差异
古今 差异
东 大连 烟台 西 北京 济南
高处 低处
英国
开花
落叶
1741-1750 1921-1930
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由主 到次
由空间 到时间
2、这一部分说明的顺序是怎样的?
由主到次、由空间到时间的说明顺序。
3、这一部分说明的顺序能否颠倒?
不能。因为四个因素的影响大小不等, 由大到小,由主到次,依此排列,很有条 理。另外,前三个都是空间因素,后一个 是时间因素
冰雪融化 草木萌发 花次第开 燕子归来 布谷鸟来
孕育果实
竺可桢 浙江上虞
人,气象学家、地理 学家。他在气象学、 气候学、地理学、自 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 诣都很高,而物候学 也是他呕心沥血做出 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 一。我国现代物候学 的每一份成就都是和 他的辛勤工作分不开 的。
“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意思?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 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
关于《大自然的语言》教案集锦(1)

关于《大自然的语言》教案集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大自然的语言》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大自然的语言概念、特点及应用;天气、动物、植物等自然现象的语言解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语言,认识到自然现象背后的规律和智慧。
2. 培养学生运用大自然的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分析和创新能力。
3. 增强学生保护自然、珍惜资源的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大自然语言的解读与应用。
重点:了解大自然语言的概念、特点,学会观察、分析和运用自然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如植物、动物标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语言的学习兴趣。
2. 基本概念:介绍大自然的语言概念、特点,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现象背后的规律和智慧。
3.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天气现象,如晴、雨、云、雾等,引导学生解读天气的语言。
a. 请学生举例说明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b. 介绍天气现象的成因及预测方法。
(2)展示动物行为,如迁徙、筑巢、觅食等,引导学生解读动物的语言。
a. 请学生举例说明动物行为的意义。
b. 介绍动物行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3)展示植物生长,如开花、结果、落叶等,引导学生解读植物的语言。
a. 请学生举例说明植物生长的周期。
b. 介绍植物生长与季节、气候的关系。
4. 例题讲解:以“如何根据大自然的语言预测天气变化?”为例,进行解题步骤讲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并尝试解读其语言。
强调大自然语言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关注自然、保护环境。
六、板书设计1. 大自然的语言概念、特点2. 天气、动物、植物的语言解读3.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举例说明大自然的语言在生活中的应用。
(2)谈谈你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解。
2. 答案:(1)例:根据大自然的语言,农民可以预测天气变化,安排农事活动;登山者可以根据天气状况选择合适的登山时间等。
大班语言游戏教案《大自然的语言》含反思(1)

大班语言游戏教案《大自然的语言》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大自然的语言》。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自然界的各种声音,理解大自然的声音所传递的信息,学会用语言描述大自然的声音,以及通过语言游戏,培养幼儿对大自然语言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能够听懂并识别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理解这些声音所传递的信息。
2. 学会用语言描述大自然的声音,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用语言描述大自然的声音。
教学重点:认识大自然的声音,理解声音所传递的信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录音机、大自然声音的音频、图片、卡片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大自然声音的音频,引导幼儿关注并讨论这些声音是从哪里来的,激发幼儿对大自然声音的兴趣。
2. 讲解(10分钟):结合教材内容,讲解大自然声音的种类,以及这些声音所传递的信息。
3. 实践(10分钟):组织幼儿进行“大自然声音模仿秀”,鼓励幼儿模仿并描述所听到的大自然声音。
4.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大自然声音。
5.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卡片,让幼儿用语言描述卡片上的大自然声音。
六、板书设计1. 大自然的语言声音种类:鸟鸣、流水、风吹、动物叫声等声音传递的信息:警告、求偶、寻找食物等2. 描述大自然声音的方法:模仿、画图、语言描述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仔细聆听周围的大自然声音,选择一个最喜欢的声音,用语言描述它,并画下来。
2. 答案:根据幼儿的实际完成情况,给予适当评价和指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幼儿对大自然语言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用更丰富的词汇描述声音。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幼儿亲自走进大自然,聆听各种声音,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进一步培养幼儿对大自然语言的兴趣。
关于《大自然的语言》的教案

关于《大自然的语言》的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介绍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欣赏大自然中的语言,即各种生物之间的交流方式和信号。
1.2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描述大自然的语言的概念;列举几种生物之间的交流方式;解释为什么生物需要交流。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小组讨论法和观察法进行教学。
1.4 教学内容大自然的语言的概念;生物之间的交流方式;生物交流的重要性。
第二章:动物的声音交流2.1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描述不同动物的声音特征;解释动物声音交流的目的;观察并分析动物的声音交流实例。
2.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小组讨论法和观察法进行教学。
2.3 教学内容动物的声音特征;动物声音交流的目的;动物声音交流实例。
第三章:动物的视觉交流3.1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描述不同动物的视觉特征;解释动物视觉交流的目的;观察并分析动物的视觉交流实例。
3.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小组讨论法和观察法进行教学。
3.3 教学内容动物的视觉特征;动物视觉交流的目的;动物视觉交流实例。
第四章:动物的触觉交流4.1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描述不同动物的触觉特征;解释动物触觉交流的目的;观察并分析动物的触觉交流实例。
4.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小组讨论法和观察法进行教学。
4.3 教学内容动物的触觉特征;动物触觉交流的目的;动物触觉交流实例。
第五章:植物的交流方式5.1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描述植物的交流方式;解释植物交流的重要性;观察并分析植物的交流实例。
5.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小组讨论法和观察法进行教学。
5.3 教学内容植物的交流方式;植物交流的重要性;植物交流实例。
第六章:生物交流的进化6.1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描述生物交流的进化过程;解释生物交流在不同物种中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分析生物交流的进化优势。
6.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小组讨论法和案例分析法进行教学。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15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15篇《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积累“萌发、次第、翩然、孕育”四个双音节词,掌握它们的词义;积累“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周而复始、草长莺飞”五个短语,并学会运用。
⑵了解物候知识,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
2、能力目标:⑴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⑵理清__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⑶揣摩语言,体会__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3、德育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他们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__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教学难点】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教学方法】1、朗读法。
生动的说明易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基于这一点,教师宜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事理。
2、讨论法、点拨法。
3、竞赛激励法。
初中生有好胜心理,在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时,宜用此法,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
4、涵泳品味法。
对语言的理解运用尤须如此。
5、延伸拓展法。
扩展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物候知识,采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便于把课堂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第三单元我们学习了五篇说明文,它们都属于事物说明文。
这个单元我们开始学习说明文的另一种类型,即事理说明文。
今天我们学习《大自然的语言》。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1、多媒体显示一年四季从春到夏到秋到冬的风景。
声屏显示课文朗读。
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第5课 《大自然的语言》(解析版)-“举一反三”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竺可桢①我国古代相传有两句诗说道:“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但现在看来,石头和花卉虽没有声音和语言,却有它们自己的一套结构组织来表达它们的本质。
自然科学家的任务就在于了解这种本质,使石头和花卉能说出宇宙的秘密。
正如贾思勰在《齐民要术》里所指出的那样,杏花开了,好像它传语农民赶快耕土;桃花开了,好像它暗示农民赶快种谷子。
春末夏初布谷鸟来了,农民知道它讲的是什么话:“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从这一角度看来,花香鸟语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重要的是我们要能体会这种暗示,明白这种传语,从而理解大自然,改造大自然。
②明末的学者黄宗羲说:“诗人萃天地之清气,以月、露、风、云、花、鸟为其性情,其景与意不可分也。
月、露、风、云、花、鸟之在天地间,俄顷灭没,而诗人能结之不散。
常人未尝不有月、露、风、云、花、鸟之咏,非其性情,极雕绘而不能亲也。
”换言之,月、露、风、云、花、鸟乃是大自然的一种语言,从这种语言可以了解到大自然的本质,即自然规律。
而大诗人能掌握这类语言的含意,所以能编为诗歌而传之后世。
③唐白居易十五岁时,曾经写过一首咏芳草的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人顾况看到这首诗,大为赏识。
一经顾况的吹嘘,这首诗便被传诵开来。
这四句古诗指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规律:第一是芳草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第二是这循环是随气候转移的,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了。
④在温带的人们,经过一个寒冬以后,就希望春天的到来。
但是,春天来临的指标是什么呢?这从许多唐、宋人的诗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李白诗:“东风已绿瀛州草,紫殿红楼觉春好。
”王安石晚年住在江宁,有句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据宋洪迈《荣斋续笔》中指出:王荆公写这首诗时,原作“春风又到江南岸”,经推敲后,认为“到”字不合意,改了几次才下了“绿”字。
李白、王安石他们在诗中统用“绿”字来象征春天的到来,到如今,在物候学上,花木抽青也还是春天重要指标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关
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下定义 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 利用物候来研 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第二关
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物候反映气候条 件对生物的影响,比 较简便,容易掌握, 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 生产上。
1962年 举例子 北京 1961年 列数字 1960年 作比较
二、整体感知,概括要点
本文说了哪几个问题(结构层次)?
1. 2. 3. 4. (1 - 3)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4 - 5)物候观察对农业的意义。 (6 - 10)物候现象的决定因素。 (11-12)物候观测研究的意义。
整体感知、概括要点
自主、合作,攻克以下堡垒:
1.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2.物候观察对农业生产有什么重要 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 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春 柳
夏 荷
冬 梅
秋 枫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可千万别慌张, 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 会告诉你准确的方向。 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 它在天空给你指点方向: 中午的时候它在南边, 地上的树影正指着北方 北极星是盏指路灯, 它永远高挂在北方。 要是你能认出它, 就不会在黑夜里乱闯。 要是碰上阴雨天, 大树也会来帮忙: 树叶稠的一面是南边, 树叶稀的一面是北方。
第三关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纬度 差异 决定 物候 现象 来临 的 因素 经度 差异 南京 北京 东 西 桃花 刺槐 大连 北京 烟台 济南 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高下 差异 古今 差异
高处
低处
开花 落叶
空 间 因 由主 素 到次
英国
1741-1750 1921-1930
由空间 到时间
纬度对物候的影响
n 连翘 qiá 谚语 yà o 结束
酝酿 yùn niànɡ 纬度 wěi 草长莺飞 zhǎnɡ yīnɡ
shù
开心词典
天天开心
你能准确读出下列红色字的字音吗? 记载 (zăi) 衰草连天 (shuāi) 风雪载途 (zà i) 鬓毛衰 ( cuī ) o) 连翘 (qiá 观测 (guān) 播种 (zhŏng) 翘尾巴 (qià ng) 道观 (guà n) 耕种 (zhò o)
(luò ) 落叶 丢三落四 (là ) 落枕 (là o)
差异 差遣 差劲 参差
( chā) (chāi) ( chà ) ( cī )
理解词义
• 翩然: 动作轻快的样子。 • 孕育: •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 • 销声匿迹: 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 这里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 • • • 载途: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次第: 一个接一个。 萌发: 种子发芽。比喻事物发生。 周而复始: 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学习目标:
• 1、夯实基础,积累字词。 • 2、整体感知,概括要点。 • 3、把握要点,理清顺序。 • 4、精读一段,品味语言。
读 准 啦 一、夯实基础 积累字词 竺可桢 zhú zhēn 萌发 mén ɡ 融化 rón ɡ
翩然 piān
n 孕育 yù
簌簌 sù
销声匿迹 nì
i 风雪载途 zà
呈现 chénɡ 衰草连天 shuāi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可千万别慌张, 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 只要你细细观察,多多去想。
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文章向我们 介绍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呢?
采用“大自然的语言”作题目有什么好处?
将大自然人格化,把物侯现象说得生动而有 情趣,新颖别致,巧妙形象,切合读者的好奇心 和求知欲,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三月的内蒙古草原
三月的海南
经度对物候的影响
四月的内候的影响
天山山顶和山腰的差异
古今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现代三月的长城 古代三月的长城
第四关
1.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 2.确定农作物区划 3.确定造林和采集树种的日期
4.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
5.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归纳小结
结构:
大自然的语言
——说明文
内容:介绍知识
四季变化的自然现象 纬度 经度 主 高下 古今 次
具体
物候学
物候
抽象
物候学 重要性
决 定 因 素
逻 辑 顺 序
意义
方法: 语言:
举例子
准确严谨 优美典雅
生动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