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语文教材经典诵读篇目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语文3-四年级经典诵读书目(附美文)

部编版小学语文3-四年级经典诵读书目(附美文)

部编版⼩学语⽂3-四年级经典诵读书⽬(附美⽂)⼩学3~4年级100篇经典诵读详⽂《长歌⾏》汉乐府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光辉。

常恐秋节⾄,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徒伤悲。

2.《重别周尚书》(南北朝)庾信阳关万⾥道,不见⼀⼈归。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3.《江亭⽉夜送别⼆⾸》其⼆ (唐)王勃乱烟笼碧砌,飞⽉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此夜寒。

4.《咏柳》(唐)贺知章碧⽟妆成⼀树⾼,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春风似剪⼑。

5.《湖⼝望庐⼭瀑布》(唐)张九龄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云天。

6.《留别王维》(唐)孟浩然寂寂竟何待,朝朝空⾃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违。

7.《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泊烟渚,⽇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近⼈。

8.《渡浙江问⾈中⼈》(唐)孟浩然潮落江平未有风, 扁⾈共济与君同。

时时引领望天末, 何处青⼭是越中?9.《采莲曲》(唐)王昌龄荷叶罗裙⼀⾊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来。

10.《从军⾏七⾸》(其五) (唐)王昌龄⼤漠风尘⽇⾊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擒吐⾕浑。

11.《九⽉九⽇忆⼭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处,遍插茱萸少⼀⼈。

12.《送元⼆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浥轻尘,客舍青青柳⾊新。

劝君更尽⼀杯酒,西出阳关⽆故⼈。

13.《观猎》(唐)王维风劲⾓⼸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14.《独坐敬亭⼭》(唐)李⽩众鸟⾼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

15.《秋浦歌⼗七⾸》其⼗四(唐)李⽩炉⽕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夜,歌曲动寒川。

16.《望天门⼭》(唐)李⽩天门中断楚江开,碧⽔东流⾄此回。

两岸青⼭相对出,孤帆⼀⽚⽇边来。

17.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陵》 (唐)李⽩故⼈西辞黄鹤楼,烟花三⽉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小学语文5-6年级经典诵读书目(附美文)

小学语文5-6年级经典诵读书目(附美文)

小学 5~6 年级 100 篇经典诵读详文1.《采薇》(节选)(昔我往矣……莫知我哀)《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2.《悲歌》汉乐府歌悲歌可以当泣, 远望可以当归,思念故乡,郁郁累累;欲渡河无船,欲归家无人,悲苦不能言,腹中车轮转。

3.《七步诗》(三国·魏)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4.《赠范晔诗》(南北朝)陆凯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5. 《西江夜行》(唐)张九龄遥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外物寂无扰,中流澹自清。

念归林叶换,愁坐露华生。

犹有汀洲鹤,宵分乍一鸣。

6.《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7.《洛中访袁拾遗不遇》(唐)孟浩然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8.《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9.《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0.《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1.《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2.《少年行》(唐)王维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13.《从军行》(唐)李白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14.《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15.《山中留客》(唐)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16.《塞上听吹笛》(唐)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戌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满关山!17.《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小学语文1-2年级经典诵读书目(附美文)

小学语文1-2年级经典诵读书目(附美文)

小学语文1-2年级经典诵读书目(附美文)小学1~2年级100篇经典诵读详文1.《江南》汉乐府歌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3.《蝉》(唐)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4.《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5.《于易水送人一绝》 (唐)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6.《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7.《中秋夜》(唐)李峤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8.《九日》(唐)王勃九日重阳节,三秋季月残。

菊花催晚气,萸房辟早寒。

霜浓鹰击远,雾重雁飞难。

谁忆龙山外,萧条边兴阑。

9.《山中》(唐)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10.《渡汉江》 (唐)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1.《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2.《回乡偶书二首》(其二) (唐)贺知章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13.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4.《送别》 (唐)王之涣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离别多。

15.《春晓》 (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6.《赠王九》 (唐)孟浩然日暮田家远,山中勿久淹。

归人须早去,稚子望陶潜。

17.《送朱大入秦》 (唐)孟浩然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18.《终南望余雪》(唐)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19.《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适合小学生诵读篇目

适合小学生诵读篇目

适合小学生诵读篇目中华诵.经典诵读工程诵读篇目主要诵读内容是省教育厅、省语委组织编写的《经典诗文三百篇》和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篇目、《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大学》、《中庸》;神话故事;寓言故事等。

同时,精选中外现、当代美文。

分低、中、高三个阶段。

一年级: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20首;《弟子规》或《百家姓》。

一级:1、古诗:《咏鹅》、《草》、《静夜思》、《春晓》、《望庐山瀑布》、《登鹳雀楼》、《清明》、《锄禾》、《一去二三里》、《画鸡》。

2、《弟子规》从开始至“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3、自主背诵5篇。

二级:1、古诗:《游子吟》、《游园不值》、《村居》、《春日》、《咏柳》、《回乡偶书》、《小池》、《山行》、《梅花》、《江雪》。

2、《弟子规》从“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至结束。

二年级: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20首;《三字经》和《论语》1篇。

三级:1、古诗:《古朗月行》、《绝句—迟日江山丽》、《赠刘景文》、《江南春》、《悯农——春种一粒粟》、《忆江南》、《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寻隐者不遇》、《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早发白帝城》。

2、《三字经》。

四级:1、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乐游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春夜喜雨》、《七步诗》、《滁州西涧》、《浪淘沙》、《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送元二使安西》。

2、《论语》三年级: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30首;《千字文》和《论语》4篇。

五级:1、古诗:《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芙蓉楼送辛渐》、《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鹿柴》、《竹里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别董大》、《赠汪伦》、《独坐敬亭山》、《秋浦歌》、《宿建德江》、《长歌行》、《望天门山》、《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赠花卿》。

2、《千字文》3、自主背诵10篇。

六级:1、古诗:《江畔独步寻花》、《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渔歌子》、《寒食》、《竹枝词》、《乌衣巷》、《望洞庭》、《元日》、《泊船瓜洲》、《望湖楼醉书》、《饮湖上初晴后雨》、《春江晚景》、《题西林壁》、《夏日绝句》、《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高密市小学必背诗词及经典诵读推荐篇目经典诵读

高密市小学必背诗词及经典诵读推荐篇目经典诵读

附件:高密市小学经典诵读1-6年级诵读推荐篇目一、各年级必背古诗必背古诗每学年背诵20首,其中75首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附录1推荐背诵篇目,45首为增选的。

一年级必背古诗长歌行………………………………………………汉乐府咏鹅………………………………………………骆宾王春晓……………………………………………孟浩然登鹳雀楼……………………………………………王之涣宿建德江……………………………………………孟浩然竹里馆………………………………………………王维鹿柴……………………………………………王维静夜思……………………………………………李白古朗月行……………………………………………李白赠汪伦………………………………………………李白独坐敬亭山…………………………………………李白绝句(迟日江山丽)………………………………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杜甫寻隐者不遇…………………………………………贾岛小儿垂钓……………………………………………胡令能悯农1 ……………………………………………李绅悯农2………………………………………………李绅江上渔者……………………………………………范仲淹元日………………………………………………王安石梅花………………………………………………王安石二年级必背古诗七步诗………………………………………………曹植敕勒歌……………………………………………北朝民歌咏柳………………………………………………贺知章别董大………………………………………………高适望庐山瀑布…………………………………………李白赠花卿………………………………………………杜甫江雪………………………………………………柳宗元游子吟………………………………………………孟郊墨梅………………………………………………王冕夏日绝句……………………………………………李清照乐游原………………………………………………李商隐清明………………………………………………杜牧蜂……………………………………………………罗隐风……………………………………………………李峤池上………………………………………………白居易秋浦歌………………………………………………李白乡村四月……………………………………………翁卷村居………………………………………………高鼎所见………………………………………………袁枚春日………………………………………………朱熹三年级必背古诗回乡偶书……………………………………………贺知章凉州词………………………………………………王之涣出塞………………………………………………王昌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望天门山……………………………………………李白春夜喜雨……………………………………………杜甫江畔独步寻花………………………………………杜甫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塞下曲………………………………………………卢纶小池………………………………………………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黄时杏子肥)………………范成大浪淘沙………………………………………………刘禹锡渔歌子………………………………………………张志和寒食………………………………………………韩翃夏日绝句……………………………………………李清照秋思………………………………………………张籍大林寺桃花…………………………………………白居易石灰吟………………………………………………于谦竹石………………………………………………郑燮四年级必背诗词早梅…………………………………………………张谓枫桥夜泊……………………………………………张继从军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早发白帝城…………………………………………李白望洞庭………………………………………………刘禹锡竹枝词………………………………………………刘禹锡忆江南………………………………………………白居易江南春………………………………………………杜牧秋夕………………………………………………杜牧己亥杂诗……………………………………………龚自珍游园不值……………………………………………叶绍翁示儿………………………………………………陆游惠崇春江晚景………………………………………苏轼题西林壁……………………………………………苏轼泊船瓜洲……………………………………………王安石江南逢李龟年………………………………………杜甫过故人庄……………………………………………孟浩然水调歌头……………………………………………苏轼西江月………………………………………………辛弃疾五年级必背诗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滁州西涧…………………………………………韦应物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清平乐………………………………………………辛弃疾朝天子·咏喇叭……………………………………王磐过零丁洋……………………………………………文天祥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题临安邸………………………………………………林升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二)……………………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商山早行………………………………………………温庭筠绝句…………………………………………………志南山居秋暝………………………………………………王维月下独酌………………………………………………李白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次北固山下……………………………………………王湾沁园春·雪……………………………………………毛泽东卜算子·咏梅…………………………………………毛泽东六年级必背古诗词望月怀远………………………………………………张九龄从军行…………………………………………………杨炯望岳…………………………………………………杜甫春望…………………………………………………杜甫蜀相…………………………………………………杜甫雁门太守行……………………………………………李贺使至塞上………………………………………………王维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虞美人…………………………………………………李煜浣溪沙(一曲新词)…………………………………晏殊蝶恋花(庭院深深)…………………………………欧阳修卜算子(水是眼波横)………………………………王观江城子(老夫聊发)…………………………………苏轼满江红(怒发冲冠)…………………………………岳飞行香子(树绕村庄)…………………………………秦观诉衷情(当年万里)…………………………………陆游渔家傲(塞下秋来)…………………………………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范仲淹破阵子(醉里挑灯)…………………………………辛弃疾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许慎二、各年级国学经典诵读篇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强调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小学语文3-四年级经典诵读书目(附美文)

小学语文3-四年级经典诵读书目(附美文)

小学3~4年级100篇经典诵读详文《长歌行》汉乐府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重别周尚书》(南北朝)庾信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3.《江亭月夜送别二首》其二 (唐)王勃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4.《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5.《湖口望庐山瀑布》(唐)张九龄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云天。

6.《留别王维》(唐)孟浩然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7.《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8.《渡浙江问舟中人》(唐)孟浩然潮落江平未有风, 扁舟共济与君同。

时时引领望天末, 何处青山是越中?9.《采莲曲》(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10.《从军行七首》(其五) (唐)王昌龄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1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2.《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3.《观猎》(唐)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14.《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15.《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唐)李白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16.《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7.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8.《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唐)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成都市中小学(含幼儿园)国学经典诵读推荐篇目

成都市中小学(含幼儿园)国学经典诵读推荐篇目

成都市中小学(含幼儿园)国学经典诵读推荐篇目话题:成都经典教育学习第一部分:概说一、指导思想《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把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放在了突出位置,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核心价值向传统文化回归,在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寻找答案,而不能一味照搬西方文化理念。

要把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精髓,以及一切有益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下来,古为今用,当代核心价值应当大量地从中吸取养分,而不能将其妖魔化,甚至另起炉灶,事实证明那是行不通的。

为此,我们要结合德育大纲、中小学语文教学标准,结合”八荣八耻”和《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充分汲取传统教育中科学的方法,在中小学科学、系统、适量地开展”国学经典”诵读,使孩子们从小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渐染,在道德、文化的修养上达到一个全新的境界。

二、目的与意义: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了语文能力。

在指认式诵读中使低年级学生扩大了识字量,在吟诵表演中让中高年级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

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

利用13岁以前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

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

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

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4.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潍坊市三年级经典诵读必背篇目

潍坊市三年级经典诵读必背篇目

古柏对苍松
仙鹤对神龙
凤冠球闪烁、螭带玉玲珑 三元及第才千顷、一品当朝禄万钟 花萼楼间 仙李盘根调国派 沉香亭畔 娇杨擅宠起边风
三江· 其一
奇对偶 只对双 大海对长江 金盘对玉盏 宝烛对银缸 朱漆槛、碧纱窗 舞调对歌腔 兴汉推马武、谏夏著龙逄 四收列国群王伏、三筑高城众敌降
跨凤登台 潇洒仙姬秦弄玉 斩蛇当道 英雄天子汉刘邦
三年级上学期必背经典பைடு நூலகம்
咸家工业区小学语文教研组
《笠翁对韵》节选
一东· 其一 天对地 雨对风 大陆对长空 山花对海树 赤日对苍穹 雷隐隐、雾濛濛 日下对天中
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 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 十月塞边 飒飒寒霜惊戍旅 三东江上 漫漫朔雪冷渔翁
二冬· 其一 晨对午 夏对冬 下饷对高舂 青春对白昼 垂钓客、荷锄翁
九佳· 其一 门对户 陌对街 枝叶对根荄 斗鸡对挥尘
凤髻对鸾钗
登楚岫、渡秦淮 子犯对夫差 石鼎龙头缩、银针雁翅排 百年诗礼延余庆、万里风云入壮怀
能辨名伦 不由经靴 死倚野哉悲季路 生乎愚也有高柴
十灰· 其一
春对夏 喜对哀 大手对长才 风清对月朗
地阔对天开
游阆苑、醉蓬莱 七政对三台 青龙壶老杖、白燕玉人钗 香风十里望仙阁 明月一天思子台 玉橘冰桃 蓬舟藜杖 王母几因求道降 真人原为读书来
春夜喜雨…………………………………杜 甫 江畔独步寻花……………………………杜 甫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 …… 刘长 卿
寒 食………………………………韩 翃 有 约……………………………赵师秀 秋 思………………………………张 籍 蝉(垂緌饮清露)………… 虞世南 石灰吟……………………………于 谦 竹 石………………………………郑 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3
《曹刿论战》
54
《三峡》
55
《马说》
56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57 《假如生活重新开始》
58
《挖荠菜》
59
《琵琶行》
60
《口技》
61
《岳阳楼记》
62
《醉翁亭记》
作者 郭沫若 柳宗元 于坚 朱自清 余秋雨 毛泽东 李清照 伏契克 徐迟 陈然 周敦颐 叶挺 左丘明 郦道元 韩愈 普希金 卲燕祥 张洁 白居易 林嗣环 范仲淹 欧阳修
31
罗贯中
五年级下册第五组第19课
33
田野
五年级上册第七组第23课
36
马克·吐温
五年级下册第八组第26课
38
选自初中语文教材篇目
序号
题目
20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21
《背影》
作者 鲁迅 朱自清
出处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5课
页码 39 44
22
《秋颂》
济慈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探究” 46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拓展·阅读” 112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9课
113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拓展·阅读” 114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2课
115
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8课
116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拓展·阅读” 117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
118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
119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鉴赏·评论” 121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比较·探究” 83
40
《泰山日出》
徐志摩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
85
序号
题目
41
《天上的街市》
42
《小石潭记》
43
《黄果树瀑布》
44
《绿》
45
《夜雨诗意》
46 《浪淘沙·北戴河》
47
《声声慢》
48 《绞刑架下的报告》
49
《黄山记》
50 《我的“自白”书》
51
《爱莲说》
52
《囚歌》
12
何其芳
六年级下册第三组第13课
14
安徒生
六年级下册第四组第14课
16
鲁迅
六年级上册第五组第17课
19
蔡桂林
六年级下册第五组第19课“阅读链接” 22
董希文
五年级上册第八组第26课
23
何其芳
六年级下册综合复习第2课
26
沈重
五年级上册第七组第22课
27
刘向
五年级下册第三组第11课
29
许地山
五年级上册第四组第15课
茅盾
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5课
133
66 《水调歌头·中秋 》
苏轼
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8课
135
67
《隆中对》
司马光
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
136
68
《送别诗三首》
王勃、王维、高 适
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鉴赏·评论”
137
69
《陋室铭》
刘禹锡
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鉴赏·评论” 138
70
《桃花源记》
陶渊明
18
《难忘的一课》
19 《威尼斯的小艇》
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篇目
作者
出处
页码
李少白
六年级上册第二组第8课
1
朱自清
六年级下册第一组第2课
4
黄沾
六年级上册第二组第6课“阅读链接” 5
梁实秋
六年级下册第二组第6课“阅读链接” 6
吴城
六年级上册第6课
7
毛泽东
六年级下册第三组第12课
10
杨爽
六年级上册第八组第26课
究” 47
24
《皇帝的新装》
安徒生
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1课
50
25
《狼》
蒲松龄
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比较·探究” 56
26
《渔夫的故事》 《一千零一夜》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8课
57
27
《黄河颂》
光未然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比较·探究” 60
28
《沁园春·雪》
中小学语文教材经典诵读篇目
序号
题目
1
《中华少年》
2
《匆匆》
3
《我的中国心》
4
《过年》
5
《我们的方阵》
6
《为人民服务》
7
《月光曲 》
8
《一夜的工作》
9 《卖火柴的小女孩》
10
《少年闰土》
11
《炎黄飞天梦》
12
《开国大典》
13 《生活是多么广阔》
14 《狼牙山五壮士》
15
《晏子使楚》
16
《落花生》
17
《草船借箭》
出处
页码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比较·探究” 87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5课
88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6课
89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比较·探究” 92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比较·探究” 94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拓展·阅读” 97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拓展·阅读” 98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6课
99
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比较·探究” 107
毛泽东
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0课
62
29
《长江之歌》
胡宏伟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比较·探究” 64
30
《壶口与龙门》
叶其扬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比较·探究” 65
31
《海燕》
高尔基
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比较·探究” 67
32
《春风》
林斤澜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
69
33
《春》
朱自清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3课
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2课
139
71
《秋风辞》
刘彻
140
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
125
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鉴赏·评论” 126
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5课
127
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鉴赏·评论” 128
序号
题目
作者
出处
页码
63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鉴赏·评论” 129
64
《出师表》
诸葛亮
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鉴赏·评论” 131
65
《白杨礼赞》
71
34
《最后一课》
都德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5课
73
35
《过零丁洋》
文天祥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6课
79
36
《愚公移山》
37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38
《梅岭三章》
《列子》 《孟子》
陈毅
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1课
80
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2课
81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较·探究” 82
39
《有的人》
臧克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