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组合&透镜
mac系统的常用快捷键组合

Cmd-w:关闭窗口
Option-cmd-w:关闭所有窗口
Cmd—i:显示简介
Cmd-delete:移动倒废纸篓
Cmd-e:推出(光盘或者活动磁盘之类的)
Cmd-f:查找
Cmd-z:编辑还原
Cmd-x:剪切(只能剪切内容,不能剪切Finder项
Cmd-c:拷贝(将当前选中的内容拷贝倒夹纸板,复制)
option-拖动:将拖动的项目复制一份到目的地
cmd—拖动:将拖动的项目移动到目的地(避免在不同宗卷之间拖动式自动复制)
shift-cmd-c:在应用程序中显示颜色面板
cmd-t:在应用程序中显示字体面板
cmd-shift-3:将屏幕图片存储为文件
-G:打开“转到文件夹”对话框
option-cmd-m最小化全部窗口
control-option-cmd-8:反转黑白,(黑底白字)
ctr-f3:将焦点移到dock
option-cmd-d:打开、关闭“自动隐藏和显示DOCK
cmd-tab:切换运行中的应用程序
cmd-上方向键:移到上一级目录
cmd-下方向键:移到下一级目录
Shift-cmd-q:apple菜单注销当前用户
Shift-option-cmd-q:立即注销当前用户
Shift-cmd-delete:(finder)清倒废纸篓
Cmd-h:(finder)隐藏窗口
Cmd——N:(文件)新建文件夹
Cmd-0:(文件)打开
Cmd-s:存储
Shift-cmd-s:存储为
Cmd式
-2:以列表显示模式
-3:以分栏显示模式
-B:隐藏工具栏
-j:查看显示选项
-【:向后
OA系统架构组合

OA系统架构组合C/S Client/ServerB/S Browser/Server区别其实还是挺大的。
找篇文章给你看看,写的不错--/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尤其以通信、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更是日新月异,令人眼花燎乱,目不睱接。
由于计算机互联网在政治、经济、生活等各个领域的发展、运用以及网络的迅速普及和全社会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国家的经济基础和命脉,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强大动力,其地位越来越重要。
但是,由于主流技术研发企业和用户对“B/S”和“C/S”技术谁优谁劣、谁代表技术潮流发展等等问题的争论不休,已经给检察机关使用“OA(办公)”和“案件管理”软件工作开展带来困惑,本文就此两项技术发展变化和应用前景做些探讨,供同行参考。
一、什么是C/S和B/S要想对“C/S”和“B/S”技术发展变化有所了解,首先必须搞清楚三个问题。
第一、什么是C/S结构。
C/S(Client/Server)结构,即大家熟知的客户机和服务器结构。
它是软件系统体系结构,通过它可以充分利用两端硬件环境的优势,将任务合理分配到Client端和Server端来实现,降低了系统的通讯开销。
目前大多数应用软件系统都是Client/Server形式的两层结构,由于现在的软件应用系统正在向分布式的Web应用发展,Web和Client/Server应用都可以进行同样的业务处理,应用不同的模块共享逻辑组件;因此,内部的和外部的用户都可以访问新的和现有的应用系统,通过现有应用系统中的逻辑可以扩展出新的应用系统。
这也就是目前应用系统的发展方向。
传统的C/S体系结构虽然采用的是开放模式,但这只是系统开发一级的开放性,在特定的应用中无论是Client端还是Server端都还需要特定的软件支持。
由于没能提供用户真正期望的开放环境,C/S结构的软件需要针对不同的操作系统系统开发不同版本的软件,加之产品的更新换代十分快,已经很难适应百台电脑以上局域网用户同时使用。
2个系统的并联组合系统的传递函数

2个系统的并联组合系统的传递函数
要计算两个系统的并联组合系统的传递函数,我们首先需要知道这两个系统各自的传递函数。
假设第一个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G1(s),第二个系统的传递函数为G2(s)。
当这两个系统并联时,整个系统的传递函数可以表示为:
G(s) = G1(s) + G2(s)。
这是因为在并联系统中,输入信号会同时通过两个系统,所以整个系统的输出可以看作是这两个系统输出的叠加。
如果我们知道G1(s)和G2(s)的具体形式,我们可以将它们相加得到整个系统的传递函数G(s)。
然而,如果G1(s)和G2(s)的形式比较复杂,我们可能需要进行一些代数运算来简化传递函数。
另外,如果两个系统的传递函数是离散的而不是连续的,我们需要使用离散的传递函数形式来进行计算。
总之,计算两个系统的并联组合系统的传递函数需要我们首先
了解每个系统的传递函数形式,然后根据并联的性质来进行计算。
希望这个回答能够帮助你理解并联系统的传递函数计算方法。
GPS与惯导系统的组合导航技术

谢谢观看
LOGO
GPS/INS
INS:
INS 不仅能够提供载体位置、速度参数,还能提 供载体的三维姿态参数,是完全自主的导航方式,在 航空、航天、航海和陆地等几乎所有领域中都得 到了广泛应用。但是,INS 难以克服的缺点是其导航 定位误差随时间累加,难以长时间独立工作。
LOGO
GPS/INS
GPS/INS组合:
LOGO
紧耦合和松耦合
优点:
1.组合结构简单,便于工程实现,便于实现容错 2.两个系统能够独立工作,使得导航系统有一定的 余度
缺点:
1. GPS 输出的位置、速度通常是与时间相关的; 2.INS 和 GPS 信息流动是单向的,INS 无法辅GPS。
LOGO
GPS/INS
紧耦合:
紧耦合模式是指利用 GPS 接收机的的原始信息来和惯 导系统组合,原始信息一般是指伪距、伪距率、载波 相位等。
LOGO
分类:
基于卡尔曼组合数据的融合方法
按照组合中滤波器的设置来分类,可以分成: 集中式的卡尔曼滤波 分布式的卡尔曼滤波 按照对系统校正方法的不同,分为: 开环校正(输出校正) 闭环校正(反馈矫正) 按照组合水平的深度不同,分为: 松耦合 紧耦合 根据卡尔曼滤波器所估计的状态不同,卡尔曼 滤波在组合导航中的应用有: 直接法 间接法
目录
2 3
LOGO
紧耦合和松耦合
基于卡尔曼滤波的组合方式:
利用卡尔曼滤波器设计 GPS/INS 组合导航系统的方法 多种多样按照组合水平的深度不同,分为: 松耦合 紧耦合
LOGO
紧耦合和松耦合
松耦合:
松耦合模式是指直接利用 GPS 接收机输出的定位信 息与 INS 组合,它是一种 低水平的组合。位置、速 度组合是其典型代表,它 采用 GPS 和 INS 输出的位 置和速度信息的差值作为 量测值。
电力系统机组组合求解方法

电力系统机组组合求解方法
电力系统机组组合求解方法指的是通过计算得出电力系统中各个机组的组合方式,以满足系统的供电需求。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机组组合求解方法:
1. 等效燃料消耗率法:根据机组的等效燃料消耗率和输出功率,计算出各个机组的最佳组合。
2. 目标函数法:通过设置系统的目标函数(如最小化系统总成本、最小化供电中断等),采用数学优化算法寻找最优的机组组合方案。
3. 物理模型法:基于电力系统的物理模型,通过模拟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得出最优的机组组合。
4. 经验法:根据历史数据和经验,选择合适的机组组合方式。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机组组合求解方法,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况。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结合电力系统的实际情况和要求,在保证系统可靠性和经济性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方法。
视觉惯导组合系统的标定

视觉惯导组合系统的标定视觉惯导组合系统是一种结合了视觉传感器和惯性传感器的导航系统,可以用于飞行器、机器人等自主导航的应用中。
为了确保系统的精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对系统进行标定,以准确测量传感器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姿态。
标定是指通过已知的参考值或者标准来估计和校正传感器的误差和偏差,使其输出的数据更加准确和可靠。
视觉惯导组合系统的标定主要包括相机标定和惯性传感器标定两个方面。
相机标定是指通过对相机的内部参数和外部参数进行估计,以及对图像畸变进行校正,从而获得相机的准确投影模型。
相机标定的目的是确定相机的内部参数,包括焦距、主点位置和畸变参数等,以及相机的外部参数,包括相机的姿态和位置。
相机标定的方法主要有棋盘格标定、圆网格标定等,通过在已知的平面上布置特殊的标定板,然后在不同的角度和位置下拍摄图像,通过对图像中的特征点进行提取和匹配,进而估计相机的内外参数。
惯性传感器标定是指通过对惯性传感器的误差和偏差进行估计和校正,以提高导航系统的精度和稳定性。
惯性传感器包括加速度计和陀螺仪,用于测量物体的加速度和角速度。
惯性传感器的误差主要包括零偏误差、比例因子误差和尺度因子误差等。
惯性传感器标定的方法主要有静态标定和动态标定两种。
静态标定是通过将传感器置于静止状态下,在不同的姿态下进行测量,以获得传感器的误差和偏差;动态标定是通过在已知位置和速度的条件下进行运动,以获得传感器的误差和偏差。
视觉惯导组合系统的标定是将相机标定和惯性传感器标定相结合,以获得更准确和可靠的导航信息。
在标定过程中,需要将相机和惯性传感器进行精确对齐,以确保两者测量的是同一个物体的姿态和位置。
同时,还需要考虑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和环境的影响,以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和稳定性。
视觉惯导组合系统的标定是确保系统能够准确测量姿态和位置的关键步骤。
通过对相机和惯性传感器进行标定,可以提高系统的导航精度和稳定性,为自主导航应用提供可靠的导航信息。
标定过程需要考虑传感器的内部参数和外部参数,以及传感器的误差和偏差,并采用合适的标定方法和技术进行估计和校正。
汉语语音系统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3篇)

第1篇一、引言汉语语音系统是汉语语言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它涉及到汉语的声母、韵母、声调等语音要素。
语音系统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音系统中的两个基本概念,对于理解汉语语音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汉语语音系统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汉语语音系统的组合关系1. 组合关系的定义组合关系是指语音系统中各个语音要素之间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在一起,形成新的语音结构。
在汉语语音系统中,组合关系主要体现在声母与韵母、声母与声调、韵母与声调之间的组合。
2. 声母与韵母的组合汉语声母共有21个,韵母共有39个。
声母与韵母的组合规则如下:(1)声母与单韵母的组合:声母与单韵母的组合可以形成双声母音节,如“bā”(把)、“pá”(爬)等。
(2)声母与复韵母的组合:声母与复韵母的组合可以形成三声母音节,如“guā”(瓜)、“zhǎng”(长)等。
3. 声母与声调的组合汉语声调共有四个: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声母与声调的组合规则如下:(1)声母与单声调的组合:声母与单声调的组合可以形成单声调音节,如“bā”(把)、“pá”(爬)等。
(2)声母与复声调的组合:声母与复声调的组合可以形成复声调音节,如“gāo”(高)、“dǎo”(到)等。
4. 韵母与声调的组合韵母与声调的组合规则如下:(1)韵母与单声调的组合:韵母与单声调的组合可以形成单声调音节,如“guā”(瓜)、“dǎo”(到)等。
(2)韵母与复声调的组合:韵母与复声调的组合可以形成复声调音节,如“gāo”(高)、“dǎo”(到)等。
三、汉语语音系统的聚合关系1. 聚合关系的定义聚合关系是指语音系统中具有相同语音特征的音素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在一起,形成具有相似语音特征的语音群。
在汉语语音系统中,聚合关系主要体现在声母、韵母、声调等语音要素之间的聚合。
2. 声母的聚合汉语声母共有21个,按照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塞音:b、p、d、t、g、k(2)擦音:f、h、x、sh、zh、ch、z、c(3)塞擦音:j、q、zh、ch、z、c(4)鼻音:m、n(5)边音:l这些声母按照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进行聚合,形成具有相似语音特征的声母群。
Windows 7系统中的组合快捷键对应功能

Win + P键:外连投影仪时快速设定显示模式
对于外连投影仪的时候,这个快捷键可以帮助你快速设定显示模式,重复按键可以在“仅计算机”、“复制”、“扩展”、“仅投影仪”四种模式中切换。
Win + 主键盘数字键(1-0):快速启动对应程序
这套组合键就不必多说了,凡是介绍过Windows 7全新任务栏的地方都会提到它,它可以启动对应顺序的程序(最多支持10个),RC版更是增加了选择功能,通过Win +于Windows 7尚未发布正式版,这些技巧也许会在正式版中有所变动。
一、用快捷键管理和操作Windows 7窗口
Win + 上下方向键:调整程序窗口大小
对程序窗口大小调整是经常会遇到的操作,尤其是默认窗口和最大化之间的切换。在Windows 7之前,你只能通过鼠标点击右上角的最大化/还原按钮或者是双击标题栏来实现,现在当你想让当前窗口最大化,还可以通过Win + 向上的箭头的键盘组合操作来实现;Win + 向下箭头则可以还原到原始窗口。特别的,在原始窗口下按Win + 向下箭头还可以将其最小化。
建议大家尝试多用用超级任务栏的锁定程序功能,将你常用程序锁定到任务栏之后,就不需要再从其他地方去启动,除非你有一大堆的东西要放在快速启动栏。
让资源管理器默认打开计算机,而不是库文件夹
点击任务栏上的资源管理器图标,Windows 7默认打开那个库文件夹而不是以往的“计算机(我的电脑)”,这点一定让很多人感到很不方便,虽然可以将“计算机”固定到资源管理器的JumpList列表里,但总让人觉得别扭。
Win + Shift + 上下方向键:窗口高度最大化
大屏幕、高分辨率的显示设备对于从事设计、美工类的人来说是非常需要的,但是对于普通人的日常使用来说,过大的屏幕有时反而是一种拖累。很多软件并不需要很大的显示区域,尤其是宽度上的,因此更多的时候你也许只想让窗口高度加长,而宽度并不需要加大,比如浏览网页。微软显然考虑到了这点,所以在Windows 7中有了高度最大化的操作,你可以通过Win + Shift + 向上的组合键将当前窗口高度最大化,而宽度不变;同之前的,Win + Shift + 向下可以恢复原始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f2
f2 ’
= d - f 1 ’ + f2
(3)组合系统的像方焦距:
= d - f 1 ’ + f2
由图可见,△Q' F' H' ∽△N2' F2' H2' ,
△Q1' F1' H1' ∽△E2 F1' F2
于是有
-f′ f 2′ =
Q' H' H2' N2'
f 1′ Δ =
Q1' H1' F2 E2
聚或发散得越厉害。 Φ = 0 (如平面镜或平行平板) ,即 f ' = ∞,此时对光线不起偏折作用。
(2)组合系统的光焦度形式:
Φ=
n' = f′ = f 1' f 2 ' - n' d = f 1' f 2 '
+ n' +
- n' Δ f 1' f 2 '
- n' ( d- f 1 ' + f2 )
f2 f2 ' x
' F
F1
H1
H1’
F1’ F2 H2
H2’ F2’
F’
H’
xF’
- f1 f1 ’
-f ’
-f2 d
f2 ’
x H’ lH ’
H
F
F1 H1
H1’ F1’ F2 H2
H2’ F2’
F’ H’
-lF
f
-xF -xH -lH - f1
f1 ’
lF’ xF’ d -f2
H
F
F1 H1
H1’ F1’ F2 H2
H2’ F2’
F’ H’
f
-xF -xH -lH - f1
f1 ’
xF’ d -f2
f2 ’
-f ’
x H’ lH ’
H
F
F1 H1
H1’ F1’ F2 H2
H2’ F2’
F’ H’
-lF
f -xF -xH -lH - f1 f1 ’
lF’
xF’ -f ’ xH ’ lH’
n' Φ= f' =f n
n
n2
n’
H
F
F1 H1
H1’ F1’ F2 H2
H2’ F2’
F’ H’
-lF
f -xF -xH -lH - f1 f1 ’
lF’ d
-f2 f2 ’
xF’ xH ’ lH’
-f ’
说明:
Φ > 0,表示系统对光束起会聚作用; Φ < 0,表示系统对光束起发散作用; Φ 的绝对值越大,表示系统对光束会
(5)透镜的光焦度等于零时的相应厚度:
令
(n 1) (n 1)( 1 2 ) d1 2 0 n
2
1 2 n n(r2 r1 ) d 1 2 (n 1) n 1
例:
若有一个双凸透镜,其玻璃折射率为1.5, 前、后两面曲率半径的绝对值均为5cm,则其相 应于 = 0 时的透镜厚度为:
§2-6 透镜
透镜:两个同轴折射面包围着一种光学介质所形 成的光学元件。
一、球面透镜的定义和种类
1、定义: 1)前后两表面均为球面 2)一面为球面,另一面为平面 2、种类 1) 正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 2) 负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1)双凸透镜:透镜前后两个面都为凸球面。若两个凸 面的曲率相等,则称为等双凸透镜。 2)平凸透镜:透镜一面为平面,另一面为凸球面。 3)凸新月形透镜:透镜一面为凸球面另一面为凹球面。凸面 的曲率半径小于凹面曲率半径。
(2)透镜焦距公式的光焦度形式:
1 f' 1 1 (n 1) 2 d (n 1)( ) r1 r2 nr1r2
(n 1) 2 (n 1)( 1 2 ) d1 2 n
(3)透镜焦点位置:
n 1 d d1 ) l f ' (1 ' ) f ' (1 f1 n
或写成
lF′= f ′( 1 - d / f 1′) lF = f ( 1 + d / f 2 )
(2)高斯公式表示的系统主点位置公式
由图中的关系可知
d lH′= lF′- f ′= - f ′ d lH = lF - f = f
f2 f 1′
(1)光学系统的光焦度:
光焦度也称屈光力或屈折力,单位 是屈光度(D) 。
O r f׳
(3)单折射球面的节点位置:
根据节点的性质,有
l 1 l'
得 l' l
代入单折射球面物像公式,得
n' n n'n l l r'
得
l l' r
3、单折射球面的一对节点均位于球心处。
n
n’
C F -f O r f׳
J’ J
F’
2、厚透镜的基点位置和焦距
H
F
F1 H1
H1’ F1’ F2 H2
H2’ F2’
F’ H’
f
-xF -xH -lH - f1 f1 ’
xF’
-f ’ xH ’
d
-f2
f2 ’
lH’
(5)组合系统的主点位置:
由图中的关系可知 xH′= xF′- f ′ 或写成 xH = xF - f xH′= ( f 1′ - f 2 ) f 2′ Δ
H2’ F2’
F’
H’
lF’ xF’
- f1 f1 ’
-f ’
-f2 d
f2 ’
x H’ lH ’
F1′和F′两点对于第二光组来说是一对共轭点
(1)组合系统的像方焦点位置:
由图可知,F1′和F′两点对于第二光组来说 是一对共轭点,因此,组合系统的F′点位置可由 牛顿公式求得。这里,x = -Δ , x′= xF′,代入 牛顿公式,即得
n' n n' l nl ' ll ' 0 r
把 l' = n' l / n 代入上式,得
n'n n' 2 l 0 r n
得
l l' 0
2、单折射球面的两个主点H 、H’与球面顶点重 合,过球面顶点的切平面就是该球面的物方主平 面和像方主平面。
n n’
H’
H
C
F’
F -f
n2 n' n' f 1'
f 2'
n
n2
n’
H
F
F1 H1
H1’ F1’ F2 H2
H2’ F2’
F’ H’
-lF
f -xF -xH -lH - f1 f1 ’
lF’ d
-f2 f2 ’
xF’ xH ’ lH’
-f ’
Φ=
- n' d
+ f 1' f 2′
n’ + f 2′
n2 n' n' f 1'
xH =
( f 1′ - f 2 ) f 1 Δ
H
F
F1 H1
H1’ F1’ F2 H2
H2’ F2’
F’ H’
-lF
f -xF -xH -lH - f1 f1 ’
lF’ d
-f2 f2 ’
xF’ xH ’ lH’
-f ’
(1)高斯公式表示的系统焦点位置公式
由图的关系可知
lF′= f 2′+ xF′ lF = f 1 + xF
(1)透镜的焦距:
因为有 n1= 1, n1′= n2 = n , n2′= 1,
r1 f1 n 1 nr2 f2 n 1
' 1
nr1 f1 n 1 r2 f2 ' n 1
'
n(r2 r1 ) (n 1)d d f f2 n 1
f1' f 2' nr1r2 f ' f (n 1)n(r2 r1 ) (n 1)d
d l f ' f1 '
' H
3、光焦度: 空气中:
n' f' 1 f'
通用公式 :
1 2 d12 n2
密接薄透镜组光焦度公式:
1 2
4、组合系统的横向放大率 y' f x' F1’ F2 H2
' F
d n 1 l F f (1 ) f ' (1 d 2 ) f2 n
(4)透镜的两主点位置:
dr2 d n 1 d1 lH ' f ' ' f ' f1 n n(r2 r1 ) (n 1)d
d n 1 dr1 d 2 lH f f' f2 n n(r2 r1 ) (n 1)d
n2 = f 1'
+
n’
-
n' n2d n2 f 1' f 2′
f 2′
Φ = Φ1 + Φ2- Φ1 Φ2 d / n2
(3)空气中组合系统的光焦度形式:
Φ= 1 / f ' = Φ1 + Φ2- d Φ1 Φ2
(4)两个薄透镜组合:
分开使用: Φ= Φ 1 + Φ 2- d Φ 1 Φ 2 • 紧贴使用:d 0
d lH′= lF′- f ′= - f ′ d lH = lF - f =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