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614教育学基础历年考研试题
教育硕士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真题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

教育硕士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真题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6,分数:30.00)1.课程(分数:5.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班级上课制(分数:5.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格拉底法(分数:5.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教无类(分数:5.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最近发展区(分数:5.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知识(分数:5.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40.00)7.简述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分数:10.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阶段。
614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614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指南614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指南一、考试概述614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教育学专业学生必须参加的考试之一。
它旨在全面考察学生对教育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评估学生的学术素养及研究能力。
本考试分为两个部分,包括选择题和论述题。
选择题占总分的70%,论述题占总分的30%。
二、考试内容本考试的内容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学理论基础教育学理论基础是教育学专业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
学生需要熟悉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教育学的理论体系等内容。
在考试中,学生可能会遇到选择题和论述题,要求学生准确描述不同教育学理论的特点、优缺点以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2.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学生了解学生心理和教育实践之间关系的基础。
学生需要掌握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动机等内容。
在考试中,学生可能会遇到选择题和论述题,要求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分析学生心理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3. 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是学生了解教育与社会相关性的一门学科。
学生需要熟悉教育制度、教育政策、教育公平等内容。
在考试中,学生可能会遇到选择题和论述题,要求学生分析教育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的社会问题。
4. 教育法学教育法学是学生了解教育法律法规的基础。
学生需要掌握教育法律法规的制定过程、教育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等内容。
在考试中,学生可能会遇到选择题和论述题,要求学生运用教育法律法规解决具体问题,并分析其合理性和可行性。
三、备考建议1. 充分掌握基础知识在备考过程中,学生应注重对教育学基础知识的学习。
阅读教育学相关教材、教育学理论著作,扩大知识面,加深对重要概念和理论的理解。
2. 多做模拟题模拟题是备考过程中的重要练习材料。
学生可以根据往年的考试题目进行模拟练习,提高解题技巧和时间管理能力。
同时,模拟题也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身薄弱的知识点,加以重点突破。
3. 练习论述题论述题是考察学生思辨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重要环节。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研究方法)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研究方法)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总分:7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B>(总题数:26,分数:52.00)1.李老师将儿童阅读能力划分为优、中、差三个等级进行测量调查,这种测量属于( )。
(2012年)(分数:2.00)A.定名测量B.定序测量√C.定距测量D.比率测量解析:解析:定名测量是最简单的测量水平,数字仅表示事物,而无任何数量大小的含义,学生的学号、机动车的车牌号等属于定名测量;定序测量中的数据已有数量大小的含义,数字代表等级或顺序位置,如体育能力等级、比赛中的名次等;定距测量中,数字不但可以按大小排序,而且一定数量的差异在整个量表的所有部分都是相等的;比率测量是最高水平的量表,它既有绝对零点,又有相等单位。
因此,本题选B。
2.“你曾经在考试中作过弊吗?”这是某研究者在“关于大学生学习现状的调查问卷”中的一个题目,这一题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2013年)(分数:2.00)A.过于书面化B.词义含糊C.带有暗示性D.涉及敏感性问题√解析:解析:调查问卷常常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一些敏感问题,因此,问题的设计要格外谨慎。
问题不应具有暗示倾向性,避免诱导性用语或带有主观意向和情绪色彩的用语在问卷中出现。
因此,本题选D。
3.在教育测量统计中,适用于次数百分比统计而不适用于中位数等级相关系统统计的测量类型是( )。
(2013年)(分数:2.00)A.定名测量√B.定序测量C.定距测量D.比率测量解析:解析:定名测量用来说明数据的属性,它是测量尺度中层次最低的一种,在本质上是一种分类体系,即将变量依自身的属性或特征进行分类,并标记为不同的名称或数字符号,适用于次数百分比统计而不适用于中位数。
因此,本题选A。
4.教育测验运动和实验教育学在研究方法上主要体现了( )。
(2014年)(分数:2.00)A.人本主义取B.科学主义取向√C.解释主义取向D.历史主义取向解析:解析:教育测验运动,是指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原先的考试制度已不适应当代的教育,所以对教育测验方法进行改革及对提高测验的客观性进行研究的运动,如智力测验、学力测验等。
2019年四川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参考书

2019年四川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参考书(本文根据18年考研院校专业目录整理,仅供参考)凯程教育徐影老师整理不论是四川师大教育科学学院的教育学学硕考研,还是各个学院里的课程与教学论方向都考查614教育学基础。
1、初试科目(1)614教育学基础(学校自命题),教育部指定大纲;意思是四川师大使用311大纲和参考书为考试基准,只不过不参与全国统考,进行自命题考试。
凯程推荐参考书教育学原理1.《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凯程推荐必读)311必考的参考书,内容新颖,介绍了当代的教育学的最前沿的学术动态和知识,大多数的考试题均来自这本书,但这本书不是所有章节都考,只考大纲中介绍到的知识点。
2.《教育学》王道俊,人民教育出版社311必看的参考书,内容稍有陈旧,但是知识体系最接近311大纲。
3.《当代教育学》袁振国,教育科学出版社作为补充读物,重在理解教育学原理,是前两本书的重要补充。
教育史4.《中国教育史》孙培青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凯程推荐必读)孙培青的中国教育史是中国最权威最详实,也是体系最完善的教材,并且,这本书与311大纲完全吻合,除此之外,如有时间,还可以将王炳照的《简明中国教育史》作为补充读物,如果没有时间,孙培青的一本书就足够了。
5.《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人民教育出版社(凯程推荐必读)吴式颖的这本书是中国最权威最详实,体系最完整的外国教育史教材,与311大纲的体系完全吻合。
这本书内容已经很多了,涉及各地区,各国家,史料详实,建议读这一本即可。
教育心理学6.《当代教育心理学》刘儒德,陈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凯程推荐必读)这本书是中国最权威的教心教材,也是教育学、心理学考研的必读教材,专业词汇很多,理论介绍也多,但是由于专业词汇多,所以初次读书有点难理解,往往很多考生读书到第2-3轮才能理解,但是这本书的介绍深层次,全方位,虽然有点小难,但是却是教育学考研最应该读的书,这本书理解好了,教心考试一定可以过关。
四川师范大学2018年教育学考研参考书

四川师范大学2018年教育学考研参考书新祥旭考研:十年专注考研一对一辅导!四川师范大学设有教育学学硕和教育学专硕,专业课都是由学校自己命题。
考试科目和参考书都不同,新祥旭教育老师整理出四川师范大学教育学学硕和专硕考研参考书,如下:注:2018年招生信息一般在2017年9月左右发布,所以对于备考四川师范大学2018年教育学学硕或者专硕研究生的同学们来说,现阶段的复习可以以2017年招生信息为准。
一、教育学学硕西南大学教育学学硕招收方向和院系有很多,专业课都是614教育学基础。
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4教育学基础。
备考同学需要提前了解好所报考方向的考试科目。
614教育学基础是由学校自己命题,但是学校是根据全国版大纲命题,根据全国版大纲以及历年真题推荐以下参考书目,备考同学可参考:教育学原理:《教育学基础》(第2版)教育科学出版社十二所重点师范合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心理学:《当代教育心理学》北师大出版社陈琦、刘儒德;中外教育史:《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孙培青;《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吴式颖;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裴娣娜;二、教育学专硕四川师范大学教育学专硕考察四科政治、外国语、专业课一、专业课二。
不同研究方向第四科目考察不同,所以同学在备考前要先决定好专业方向,如果还没有决定前可以先复习专业课一,四川师范大学教育学专硕对于专业课一的考察是一样的。
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33教育综合、④专业课二根据报考专业方向而定。
四川师范大学没有有指定333教育综合参考书,是根据全国版大纲版命题,老师推荐参考书如下: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王炳照等著:《简明中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张斌贤主编,王晨副主编:《外国教育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陈琦、刘儒德主编:《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新祥旭。
614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招生考试大纲科目代码:614科目名称: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普硕、初试)第一部分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一、课程目标“高等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课程是教育学、高等教育学等专业的综合性基础课。
本课程考查考生对教育基本概念的理解,对教育学基础理论、中外教育史基础知识、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等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考查考生对教育基本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基本要求“高等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课程的任务是研究高等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研究方法,使学生认识如何建立学科理念,掌握教育学基础理论、中外教育史基础知识、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等相关专业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进而为专业素养提升和思辨能力加强打下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课程(一)《中国教育史》(第3版) 孙培青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1. 中国教育的起源2. 氏族公社时期的教育内容3. 氏族公社末期学校的萌芽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1. 夏、商的教育概况2. 西周的教育概况3. 春秋时期教育的变革:官学衰废和私学兴起4. 孔丘的教育思想及历史影响第三章、战国时期的教育1. 诸子百家与私学发展2. 齐国稷下学宫的性质和特点3. 墨翟和墨家的教育思想4. 孟轲的教育思想5. 苟况的教育思想6. 道家的教育思想7. 法家的教育思想与实践8. 战国后期的教育论著第四章、秦汉时期的教育1. 秦朝的教育政策及其措施2. 汉朝的文化教育政策:“黄老之学”、“独尊儒术”3. 汉朝学校教育的发展和经学教育的特点4. 董仲舒的教育思想5. 王充的教育思想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1. 魏晋的学校教育2. 南朝的学校教育第六章隋唐时期的教育第七章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第八章明朝的教育第九章清朝至鸦片战争前的教育第十章中国教育的近代转折第十一章维新运动到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第十二章民国成立初期的教育第十三章新文化运动时期和20世纪20年代的教育第十四章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第十五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教育《教育学基础》高等师范院校公共课教育学教材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 教育的认识2. 教育的历史发展3.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4. 教育学的价值第二章教育功能1. 教育功能的概述2. 教育的个体功能3. 教育的社会功能4. 教育功能的实现第三章教育目的1. 教育目的的类型及其功能2. 教育目的的选择与确立3. 我国的教育目的第四章教育制度1. 教育制度概述2.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3.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第五章教师与学生1. 教师2. 学生3. 师生关系第六章课程1. 课程与课程理论2. 课程组织3. 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第七章课堂教学1. 教学与教学理论2. 课堂教学设计3. 课堂教学策略第八章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1. 生活世界与学生生活2. 学生的生活环境与心理、行为失范3. 学校教育与学生的学校生活4. 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5. 回归生活世界的学校教育第九章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1. 班级组织2. 班级管理的内容3. 班主任工作第十章学生评价1. 学生评价概述2. 学生学业评价3. 学生品德评价4.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第十一章教师的教育研究1. 教育改革与发展历程的世纪回顾2. 当今世界教育发展水平的比较3. 当代世界教育思潮的宏观演变4. 21世纪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第十二章教育改革与发展1. 教师即研究者2. 教师教育研究与教育行动研究3. 教师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教育心理学》莫雷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绪论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2. 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与意义3. 教育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4.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第二章学习与学习理论1. 学习概述2.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3. 认知派学习理论4. 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第二篇认知领域与行为领域的学习过程第三章知识的学习1. 知识学习概述2. 传统观点的知识学习3.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4. 程序性知识的学习第四章学习策略的学习1. 学习策略概述2. 学习的认知策略3. 学习的监控策略4. 学习策略的学习与指导第五章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1. 智力的发展与培养2. 创造力的发展与培养第六章动作技能的学习1. 动作技能概述2. 动作技能的形成3. 动作技能学习的条件第七章学习的迁移1. 学习迁移概述2. 早期的学习迁移理论及其研究3. 学习迁移的当代理论4. 促进学习迁移的条件与教学第八章品德的形成1. 品德及其结构2. 关于品德的认知发展理论及其教育启示3. 情感取向的品德研究及其教育启示4. 关于品德的社会学习理论及其教育启示5. 品德的形成与培养第三篇影响学习的因素第九章影响学习的动机因素1. 学习动机概述2. 学习动机理论3. 学习动机的培养第十章影响学习的认知与人格因素1. 认知发展与学习2. 智力差异与学习3. 学习风格与学习4. 非智力因素与学习第四篇教学心理第十一章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设计2. 教学方法与策略设计3. 教学评价设计第十二章课堂管理1. 课堂管理概述2. 课堂中的人际关系3. 课堂环境管理4. 课堂纪律管理第十三章教师心理1. 教师的职业角色心理2. 教师的职业心理特征3. 教师的职业成长心理4. 教师的职业心理健康《外国教育史》,张斌贤第一编古代文明与教育第一章、史前教育1. 教育的起源2. 史前教育的社会基础3. 史前社会的教育4. 史前社会的“成年礼”第二章、学校的肇端1. 文明的进程与学校的兴起2. 古代东方国家的世俗学校教育3. 古代东方国家的宗教学校教育第三章、古希腊教育的兴衰1. 荷马时代的教育2. 古风时代的教育3. 古典时代的教育4. 希腊化时期的教育第四章、古罗马教育的蜕变1. 罗马共和时期的文明与教育2. 罗马帝国时期的文明与教育第五章、中世纪教育的兴衰1. 中世纪文明的基础2. 宗教教育3. 世俗教育4. 中世纪大学第二编现代教育的历史基础第六章、文艺复兴时期教育的嬗变1. 文艺复兴与“全人”理想的出现2. 人文主义教育的发展历程3. 文艺复兴时期大学的变革第七章、宗教改革时期教育的演变1. 宗教改革与国民教育思想的兴起2. 国民教育体制在新教国家的建立3. 宗教改革中各教派的教育改革4. 宗教改革时期的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第八章、17世纪教育的沿革1. 近代科学革命的兴起及其影响2. 科学教育的萌芽3. 实在论教育学说第九章、18世纪教育的演进1. 启蒙运动2.“新教育”的构想3. 教育世俗化与国民教育体制的起源4. 中等教育的革新5. 大学教育的演变第十章、19世纪欧美国家教育的发展1. 工业革命及其影响2. 教育思想的多元化3. 国家教育管理体制的建立4. 实科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5. 教育心理学化运动6. 教育科学化运动7. 高等教育的革新第三编现代教育的变迁第十一章、现代教育的起源1. 新教育运动2.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3. 新传统教育思潮4. 儿童研究运动5. 综合中学运动6. 苏联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确立7. 现代教育的逆流第十二章、战后初期各国教育的重建1. 战后西欧国家的教育重建2. 亚洲国家的教育重建3. 非洲国家的教育重建4. 拉美国家的教育重建第十三章、20世纪60——80年代欧美国家教育的演变1. 冷战背景下教育面临的挑战2.“人造卫星事件”与西方世界的教育改革3. 苏联、东欧国家的教育变革第十四章、当代西方教育思潮的勃兴1. 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2. 人力资本理论3. 终身教育思潮4. 激进主义教育思潮5. 环境教育思潮学校教育研究方法郑金洲第一章学校教育研究的基本概念与类别第二章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考察第三章如何进行研究设计第四章如何进行课堂观察第五章如何编制问卷第六章如何进行访谈第七章如何进行个案研究第八章如何进行实验研究第九章如何进行行动研究第十章如何撰写研究论文和评定研究成果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1、考试目标的能力层次的表述本课程对各考核点的能力要求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用相关词语描述:了解基本概念——较低要求;理解、熟悉教育原理——一般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较高要求。
1999年四川师范大学320教育学基础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1999年四川师范大学320教育学基础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教育功能
2.教学模式
3.班集体
4.师生关系
5.隐性课程
二、辨析题。
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说明理由(每小题2分,共24分)
1.教育学是研究学校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2.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同属于现代教育的范畴,二者在性质上没有什么不同。
3.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是现代教育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
5.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教材中。
6.学生主要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
7.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多媒体教学设备。
8.建立常规是班级管理的重要手段。
9.谈话法是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
10.教学评价的主要对象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11.个别教育的对象不仅指后进生,也包括优秀生和中间生。
12.采用惩罚的方式教育学生是违反教育原则的。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学校教育与环境影响的关系。
2.怎样理解教育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
3.德育过程与智育过程相比有哪些不同特点?
4.教育现代化包括哪些内容?
5.影响个体发展的内部动因是什么?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现代教学过程观与传统教学过程观有哪些本质区别?
2.学校教育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五、综合分析题(16分)
从教育、社会、人三者的关系入手,说明我国推行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