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特点和作用
太极拳的八大特点

太极拳的八大特点太极拳的八大特点太极拳的第一特点大脑支配下的意气运动拳谱规定:(1)“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2)“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3)“心为令,气为旗”,“气以直养而无害”;(4)“全身意在神,不在气,在气则滞”。
从上列四项规定可以看出,太极拳是用意练意的拳,也是行气练气的拳。
但练拳时,要“以心行气”:心为发令者,气为奉令而行的“传旗”;一举一动均要用意不用力,先意动而后形动,这样才能做到“意到气到”,气到劲到,动作才能沉着,久练之后才能收敛入骨,达到“行气”最深入的功夫。
因此,可以说太极拳是一种意气运动。
“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和用意不用拙力,是太极拳的第一个特点。
练拳要领概括如下:(1)练拳时,意识要贯注在动作上,以意行气,不可只顾默想内气如何运行。
(2)练拳时动作要顺遂、沉着,劲运到终点时要表现出劲别来,这是使意气得到鼓荡的三个措施。
(3)紧紧掌握外显的神气鼓荡,以便做到不痴不呆,并反过来促进内在的意气运动。
(4)善于运用其它七个特点,以便配合着来提高意气运动。
太极拳的第二特点身肢放长的弹性运动拳谱规定:(1)“需领顶劲,气沉丹田”; (2)“含胸拔背,沉肩坠肘”;(3)“松腰圆铛,开胯屈膝”; (4)“神聚气敛,身手放长”。
从上列四项规定可以看出,需领顶劲和气沉丹田是身躯放长,含胸拔背是以前胸作支柱把后背放长;沉肩坠肘是手臂放长;松腰圆铛和开胯屈膝,并使腿部得到圆活旋转,是腿部在这种特定的姿势下放长的结果。
所以太极拳的步法必须在圆铛松腰和开胯屈膝的姿势下用旋踝转腿来倒换虚实。
外表看,是腿的缠丝劲的表现,其实内部促进了腿的放长。
这一系列的放长,又促进了全身的放长;使身肢不特产生了弹性,形成棚劲,而且因全身放长,促使精神也能自然提起。
因此,只要具备了放长的姿势,就不容易发生努责鼓劲(拙力)的毛病,为自然的松开和身手放长提供了条件。
所以身肢放长的弹性运动,就成了太极拳的第二个特点。
杨式太极拳的功用和练习方法

杨式太极拳的功用和练习方法第一部分坚持练太极拳的作用首先,谈谈杨氏太极拳的性质、特点和前景。
杨氏太极拳代表着我国古老的传统文化。
在武术当中它好象先锋一样,总是走在前面。
它的适应面广,参加习练的人也很多。
杨氏太极拳总的特点是:缓慢柔和,式式均匀,姿势舒展,劲在内涵,一般人都能接受。
太极拳过去属武术项目,在历史上主要用作攻守,它的一举拳,一武帝征,都涵盖着攻与严防。
讲究手眼身法步。
杨氏太极拳就是一项多功能的活动,它不只局限于武术,它随着社会的发展,除攻守促进作用外,还具备健身活动、食疗、医病、益智、陶冶情操、调节生活、缔造身心健康的心理、典雅的气质、高尚的崇尚等促进作用,以达至修身养性,延年益寿的目的。
因为它的架子舒展,外形迷人,通常拎它做为美学去观赏。
所以其发展前景就是不可估量的。
其次,谈谈坚持练太极拳的作用。
一太极拳存有食疗促进作用,亦称养生学。
有许多同志通过太极拳的活动锻炼,慢性疾病无形中消失了。
这也是一种医疗治病的手段。
练习杨氏太极拳就象写功笔楷书一样,一笔一画的写下。
它讲究一招一式,清清楚楚,建议每式必须存有定势。
所以它的架子出比较端正,姿势舒展,再悬臂的内涵,练习出它的形象在武术项目中比较迷人。
不仅中国人嗜好,许多外国人都说道它就是“东方舞蹈”,“东方文化的瑰宝”。
能够强身健体,修成心医治,就是西方体育无与伦比的。
二太极拳有陶冶情操的作用。
太极拳建议动静融合,在习练过程中,必须思想分散,处在平淡状态。
“平衡”是中国太极拳的精髓,它能使身体内部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等。
杨氏太极拳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动作平稳缓和,式式均匀。
比如心脏病患者,其心脏很脆弱,还有肝炎,都需要新鲜血液,凡是运动都能促进血液循环。
但是激烈的运动对他们不适宜,接受不了。
比如有心脏病的人,不能练武术中的长拳,它的动作比较激烈,劲形于外,一般的人接受不了。
而练太极拳可以,它的动作缓慢、柔和、均匀。
他们都能接受。
只要坚持活动锻炼效果就明显。
太极拳 介绍

太极拳介绍
太极拳是一种中国传统拳术,其核心思想来源于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
它结合了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了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拳术。
太极拳具有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其目的在于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强身健体、益寿延年。
传统太极拳有很多流派,包括陈氏、杨氏、武氏、吴氏、孙氏和和氏等派别。
这些流派虽然有各自的特色,但都遵循太极的核心原则。
太极拳的练习要求以意念统领全身,通过入静放松、以意导气、以气催形的反复习练,以达到一种全身协调、以柔克刚的境界。
太极拳在1949年后被国家体委统一改编,主要用于强身健体、表演和体育比赛。
改革开放后,太极拳的部分原始特性得到恢复,出现了用于比武的太极拳、体操运动用的太极操和太极推手等不同形式。
2020年12月,太极拳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表明太极拳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重视。
总体而言,太极拳是一种融合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强身健体效果的武术运动,它不仅是一种体育运动,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太极拳的四大作用和五大优点

太极拳的四大作用和五大优点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武术宝库中的一帜奇葩。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的四大作用。
欢迎阅读!简述太极拳的四大作用1、改善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作用是调节全身各器官功能活动、保持人体内部的完整统一,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需要。
太极拳通过意念和呼吸与动作配合,促进大脑神经细胞的功能完善,使人体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过程得到协调,对精神创伤、神经类疾病,如神经衰弱、失眠、高血压等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2、增强心脏功能,改善循环系统,扩大肺活量心脏病是世界第一号杀手,目前西医对这种疾病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练习太极拳能预防心脏病,这是因为太极拳不同于其他运动。
它动作舒展缓慢,全身肌肉放松,使心脏得到充足供血,但又不会加快心律,加重心脏的负担;太极拳通过缓慢、细长、均匀的腹式呼吸。
使人体肺部的氧气充足,肠胃得到蠕动锻炼,增强消化和排泄机能,所以经常锻炼太极拳,对心脏病、肺病、胃病、便秘、痔疮等有防治作用。
3、提高人的平衡能力,防止骨质疏松老年人常见的意外事故之一是失去平衡摔倒而导致股骨颈骨折,为什么会有这个结果呢?这是因为老年人的骨骼钙质减少,骨质疏松而致。
太极拳运动中,有一部分动作专门练习了平衡能力的,练习者的平衡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练习太极拳时,常常一条腿支撑了全身的重量,腿部受力增加,骨质的含钙量也会增加,骨骼就变得很坚固了。
所以经常练习太极拳的人不容易会摔跤和骨折。
4、具有健美作用太极拳的顶悬、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腹开胯、敛臀等身法要求,加上在练习时的腰部旋转,使练习者的全身肌肉得到充分锻炼,保持良好的体型。
太极有助于睡眠中医研究表明,练太极拳,能加强肾的藏精、保精功能,并能调节内分泌系统因此,通过练太级拳,不仅能改善阳痿、遗精、腰腿酸软,也能改善体虚肾亏引起的失眠、梦等症状,可明显改善睡眠质量。
太极拳的练习,即“腹式呼吸”,通过腹腔压力的改变,使胸廓容积增,胸腔负压增高,上下腔静脉压力下降,血液回流加速。
太极拳的特点及锻炼价值500字作文

太极拳的特点及锻炼价值500字作文太极拳的特点及锻炼价值500字作文 1(一) 轻松柔和太极拳的姿势比较流畅舒展,动作也不僵硬随意,符合人体的生理习惯,没有明显的起伏变化和激烈的跳跃动作。
所以练一两次太极拳,会有微微出汗的感觉,但不会有气喘等现象,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
因为太极拳有这个特点,所以不同年龄、性别、体质的人都可以练太极拳。
(二) 连贯均匀整套太极拳的动作,从“起势”到“收势”,不论动作的虚实变化和姿势的过渡转换,都是紧密衔接、前后连贯,看不出有什么明显停顿的地方。
整套动作演练起来,速度均匀,前后连贯,好像行云流水,连绵不断。
(三) 圆活自然(四) 协调完整无论是整个套路还是单个动作的姿势,太极拳都要求上下跟随,内(思想、呼吸)与外(躯干、四肢动作)的融合,身体各部分之间的紧密配合。
在练习的过程中,要以腰部为轴心,上下肢的动作由躯干带动,相互呼应。
切忌脱离实际或萎靡不振。
太极拳的特点及锻炼价值500字作文 6杨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由河北省永年人杨露禅(名福魁,1799~1872)所创。
杨露禅,陈家沟太极拳名家陈长兴著名弟子之一,太极拳第七代传人。
杨露禅在北京授拳时,因弟子多为王公贵族,他们生活奢侈而体弱多病,又不耐艰苦。
杨露禅考虑到这些人的身体素质和保健需要,将太极拳老架中的一些高难度动作,如跳跃、跌叉、震脚等,改作不跳、不跌、不速、不震,或缩小动作,使姿势较为简单,动作柔和易练,既适合穿长衫、留辫子的人练习,又有益于健身,后被推崇为“杨式太极拳”。
需在此注意的是,杨氏太极拳分为养生架子与技击架子,因此在习练时应当注意。
传承脉络:陈王廷—陈汝信—陈大鹏—陈善志—陈秉旺—陈长兴—杨露禅武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由河北省永年人武禹襄(名河清,1825~1893)所创。
武禹襄,赵堡太极拳名家陈清平著名弟子之一,太极拳第八代传人。
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同乡杨露禅自河南省温县陈家沟学艺返乡,武禹襄见而好之,常与比较,得以知其概要。
太极拳的特点

太极拳的特点太极拳是一种源于中国的传统武术和健身练习方法。
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身体的动作与内在的能量(气)结合起来,注重身心的和谐统一。
太极拳的特点包括了它的悠久历史、独特的动作风格、健身效果和内在修养等方面。
首先,太极拳具有悠久的历史。
太极拳起源于明代的张三丰,据说他通过研究道家的哲学和武术技巧创造并发展了太极拳。
这项武术练习方法从那时起一直传承至今,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享有盛誉。
太极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它积淀了无数武术家的智慧和经验。
其次,太极拳的动作风格独特。
太极拳的动作缓慢而流畅,注重整体的身体协调和流动性。
太极拳的动作非常美观,一气呵成,犹如水流一般。
这种独特的动作风格不仅仅是为了外在的美感,更是为了内在的修养。
通过慢速、连续的动作,太极拳练习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身体的各个部分的协调和流动,从而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能力。
太极拳具有很好的健身效果。
太极拳通过一系列的动作和姿势,锻炼身体的各个部位。
它可以提高肌肉的力量和柔韧性,增强心肺功能,改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太极拳的动作要求练习者保持松弛的状态,通过放松的动作来锻炼身体,这种方式可以减少身体的压力和疲劳感,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此外,太极拳的练习也有助于调节呼吸和提高精神状态。
太极拳还具有内在修养的特点。
太极拳注重意念和呼吸的配合。
在太极拳的练习中,练习者需要集中精神,放松身心,与自己的呼吸和身体内部的能量连接起来。
这种内在修养的方法有助于提高注意力和专注力,培养冷静和平和的心态。
太极拳的练习也被一些人视为冥想的一种形式,可以帮助练习者达到身心和谐的状态。
总的来说,太极拳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动作风格、良好的健身效果和内在修养的特点。
通过太极拳的练习,人们可以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能力,增强心肺功能,调节呼吸和提高注意力。
同时,太极拳也有助于培养冷静和平和的心态,提高身心的和谐统一。
因此,太极拳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和追求。
无论是作为一种武术练习方法,还是作为一种健身和养生的方式,太极拳都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太极拳的运动特点及其健康价值

陈式太极拳创始人陈王廷的代表作《拳经总歌》 主要论述攻防技战术,歌诀中没有一句涉及养生的 内容。此后,在《十三势行工歌诀》第一次建立了 太极拳与健康的联系:“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 来骨肉臣,详推用意终何在 ? 益寿延年不老春”。
拳经总歌
纵放屈伸人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 劈打推压得进步,搬撂横采也难敌。 钩掤逼揽人人晓,闪惊巧取有谁知? 佯输诈走谁云败,引诱回冲至胜归。 滚拴搭扫灵微妙,横直劈砍奇更奇。 截进遮拦穿心肘,迎风接步红炮捶。 二换扫压挂面脚,左右边簪庄跟脚。
仔细留心向推求, 屈伸开合听自由。 入门引路须口授, 功用无息法自修。 若言体用何为准, 意气君来骨肉臣。 详推用意终何在? 益寿延年不老春。 歌兮歌兮百四十, 字字真切意无疑。 若不向此推求去, 枉费工夫遗叹息!
可见,每门太极拳都是以提高实战格斗能力为 发展的主旨,此后随着社会的发展才逐步演变为一 项健身功能突出的体育运动。
2010年5月31 日,到日本访问的 温家宝总理,在代 代木公园晨练时与 东京市民一起打太 极拳。
因出演电影《少林寺》而一举成名的功夫明星李 连杰,2010年正式担任武搏会武术项目形象大使,并 接受太极拳市场开发特聘授权。李连杰表示,他将利 用自己的影响力尽全力宣传和推广中国武术,将重点 在世界更广范围内普及太极拳,使之能够在将来成为 奥运会比赛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李亦畬在上述两则遗稿之后, 亲手修订了这本《太极拳谱》初稿,并抄写为三本。 在李亦畬为这三本谱写的题记中,文首写道:“此 卷予手订三本,启轩第(弟)一本,给友人郝和一 本,此本系予自藏。”落款为:“亦畬手订”(转 引自沈寿点校考译《太极拳谱》)。
在13年后的1880年和1881年时,李亦畬相继将 手订《太极拳谱》分送李启轩和郝和。这两本手订 《太极拳谱》,都将初稿中“太极拳始自宋、张三 丰”一语,修订为“太极拳不知始自何人”。
太极拳的八大特点

太极拳的八大特点太极拳不仅在外形上是独特的,而且在内功上也有其特殊的要求。
练太极拳时,首先要用意不用拙力,所以太极拳在内是意气运动,在外则是神气鼓荡运动,也就是说既要练意,又要练气。
这种意气运动的特点是太极拳的精华所在,并统领着太极拳的其他各种特点。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的八大特点。
欢迎阅读!太极拳的八大特点太极拳的第一特点大脑支配下的意气运动拳谱规定:(1)“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2)“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3)“心为令,气为旗”,“气以直养而无害”;(4)“全身意在神,不在气,在气则滞”。
从上列四项规定可以看出,太极拳是用意练意的拳,也是行气练气的拳。
但练拳时,要“以心行气”:心为发令者,气为奉令而行的“传旗”;一举一动均要用意不用力,先意动而后形动,这样才能做到“意到气到”,气到劲到,动作才能沉着,久练之后才能收敛入骨,达到“行气”最深入的功夫。
因此,可以说太极拳是一种意气运动。
“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和用意不用拙力,是太极拳的第一个特点。
练拳要领概括如下:(1)练拳时,意识要贯注在动作上,以意行气,不可只顾默想内气如何运行。
(2)练拳时动作要顺遂、沉着,劲运到终点时要表现出劲别来,这是使意气得到鼓荡的三个措施。
(3)紧紧掌握外显的神气鼓荡,以便做到不痴不呆,并反过来促进内在的意气运动。
(4)善于运用其它七个特点,以便配合着来提高意气运动。
太极拳的第二特点身肢放长的弹性运动拳谱规定:(1)“需领顶劲,气沉丹田”; (2)“含胸拔背,沉肩坠肘”; (3)“松腰圆铛,开胯屈膝”; (4)“神聚气敛,身手放长”。
从上列四项规定可以看出,需领顶劲和气沉丹田是身躯放长,含胸拔背是以前胸作支柱把后背放长;沉肩坠肘是手臂放长;松腰圆铛和开胯屈膝,并使腿部得到圆活旋转,是腿部在这种特定的姿势下放长的结果。
所以太极拳的步法必须在圆铛松腰和开胯屈膝的姿势下用旋踝转腿来倒换虚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极拳的特点和作用
太极拳的吐纳功法入门
太极拳的“吐纳”属于武术门类,也渗透着中医学的内容,但不包含硬气功。
太极拳
的“吐纳”称为内功,是构成太极拳的三大要素之一?另两个要素为技击、导引,是“内
家拳”的由来。
“敷者,运气于己身……。
盖者,以气盖彼来处也。
对者,以气对彼来处……。
吞者,以气全吞而入于化也。
”《武禹襄·四字密诀》
太极拳的“吐纳”不仅仅是口鼻呼吸的方法,而且是在行拳走架打手中,人体意念、
形体、内外脏腑、经络等的“出入有致”,是人体神、意、气的统一。
太极拳的“吐纳”功法,随习练者掌握太极内功层次的不同,其内涵也不相同,从以鼻、口方面的呼吸,逐渐转化为与经络导引相结合的循经吐纳以及五行?金、木、水、火、土与之相应的脏腑“出入有致”的吐纳。
肺属金,主皮毛,肺、大肠开窍于鼻;肝属木,
主筋,肝、胆开窍于目;肾属水,主骨,肾、膀胱开窍于耳;心属火,主脉,心、小肠开窍
于舌;脾属土,主肌肉,脾、胃开窍于口;三焦开窍于二阴。
鼻、目、舌、口、二阴的吐纳?均为意念、气感?又与经络吐纳相呼应。
太极拳“吐纳”功法入门具有以下四个阶段:
1、自然呼吸阶段。
初学者行拳走架,正处于对太极拳形体动作模拟的过程中,一般
支撑?基本功?力度不足,于“松腰松胯”还存在相当差距,对太极拳功理的领悟也比较肤浅。
如果一开始就采用逆呼吸方法,往往产生“憋气”,不仅不利于行拳走架的熟练和提高,也影响自身的健康,所以在拳架、基本功?包括“行功”和十四经络导引等?的学习中,应强调自然呼吸,先打好基础,做到“虚领顶劲”、“松肩垂肘”、“含胸拔背”、“松
腰松胯”等“十要”,以利气机顺达。
2、逆呼吸阶段。
习者若熟练地掌握了拳架,基本功比较扎实,也明白一些拳理后,
经教练或辅导员示范引导,使其感悟逆呼吸的全过程,并在行拳中不断地修正和熟练,还
须结合“坐功”练习,做到行拳走架连绵不断,呼吸“深长细匀”。
3、拳势呼吸阶段。
习者在行拳中掌握拳势的攻防含义,基本明了拳架的使用方法,
并能熟练演示,达到“轻灵圆活”后,将“逆呼吸”融入拳势动作的“起承转合”中,逐
渐感悟到“气贴背”,并结合导引,逐渐打通“丹田、长强、命门、夹脊、大椎、百会、
膻中、涌泉、内外劳宫”等关窍。
并在推手中感悟“劲”的走向和变化,逐渐掌握舍己从人、得机得势、吸蓄呼发等要领。
笔者体验拳势呼吸的规律是:收,吸短;开,呼长。
如“左野马分鬃”提膝合抱为收,“吸1”,左脚上步脚跟着地、左臂掤挤,右臂下采为开,“呼1”?气沉丹田?;左脚掌继续踏实,重心前移,左臂继续上?仍为开,“呼2”?气沉涌
泉?。
“呼1呼2”是连续的无间断的,“吸1”与“呼1、呼2”,表达时间长度不同,
其内涵也大不一样,如果在行拳中只做到“提膝合抱”吸1,左脚上步成弓步“两手开臂”呼1,则气只能沉到丹田而沉不到涌泉,读者不妨一试。
4、以意行气阶段。
这是习练太极拳入门的关键所在,是太极拳与“太极操”的分水岭,如果仅“打”一套拳架而未能做到“以意行气”,人们习惯称之为花架子,或称为
“练拳不练功”,即“太极操”。
要做到“以意行气”,须在具备上述1、2、3点的基础
上进阶。
每个招式都有想像中的“目标”,于无人处作有人,其劲力的合力点,按照各不
相同的拳势意念导气,“穿透”意念目标的身后。
习者可从“手挥琵琶”、“提手上势”、“白鹤亮翅”等技击桩入手,逐渐感悟“腹内松净气腾然”的境界。
自然,以上四个阶段并非是截然分开,在习练的过程中随着个人的修为不同,都会产
生交融的情况。
四个阶段的区分仅是便于说明层次的不同,说明太极拳吐纳功法的修炼,
要掌握顺序渐进的原则。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