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思考题

合集下载

统计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统计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统计学课后思考题答案统计学课后思考题答案统计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来源: 张倩倩Orange的日志在百度文库上下载下来的,奉献给同胞们~统计课后思考题答案第一章思考题1.1什么是统计学统计学是关于数据的一门学科,它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来自各个领域的数据并从中得出结论。

1.2解释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描述统计;它研究的是数据收集,处理,汇总,图表描述,概括与分析等统计方法。

推断统计;它是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方法。

1.3统计学的类型和不同类型的特点统计数据;按所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分;(定性数据)分类数据: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它是对事物进行分类的结果,数据表现为类别,用文字来表述;(定性数据)顺序数据: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它也是有类别的,但这些类别是有序的。

(定量数据)数值型数据: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察值,其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

统计数据;按统计数据都收集方法分;观测数据:是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这类数据是在没有对事物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得到的。

实验数据: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

统计数据;按被描述的现象与实践的关系分;截面数据:在相同或相似的时间点收集到的数据,也叫静态数据。

时间序列数据:按时间顺序收集到的,用于描述现象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也叫动态数据。

1.4解释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答案同1.31.5举例说明总体,样本,参数,统计量,变量这几个概念对一千灯泡进行寿命测试,那么这千个灯泡就是总体,从中抽取一百个进行检测,这一百个灯泡的集合就是样本,这一千个灯泡的寿命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还有合格率等描述特征的数值就是参数,这一百个灯泡的寿命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还有合格率等描述特征的数值就是统计量,变量就是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比如说灯泡的寿命。

1.6变量的分类变量可以分为分类变量,顺序变量,数值型变量。

变量也可以分为随机变量和非随机变量。

经验变量和理论变量。

植物学章节思考题

植物学章节思考题

章 节 第四章 种子植物的繁殖和繁殖器官 (二)
复习思考题
1.花药壁的发育过程如何药壁中的绒毡层在小孢子形成过程中起着什么 重要作用 2.由孢原细胞发育为小孢子的过程如何成熟花粉的一般结构如何 3.什么是花粉败育和雄性不育产生这两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4.胚珠的发育过程如何有哪几种类型 5.单胞 8 核、7 细胞胚囊的发育过程是怎样的 7 细胞胚囊各细胞的名称 和作用如何
章 节 第三章 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三) 叶Ⅱ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离层和保护层离层与落叶有何关系落叶对于植物本身有何意 义 2.在干旱条件下,叶片在形态和结构上的演化趋势和具体表现如何 3.在荫蔽生境中,叶片在形态和结构上的演化趋势和具体表现如何
章节
第三章 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四)营养器官之间的联系及器官的变态 (1 学时)
章节
第五章 植物的基本类群
复习思考题
1.植物界从其出现到如今经过了哪几个主要发展阶段这与地球环境变 迁有何关系 2.什么是核相交替核相交替和世代交替有何区别 3.植物有性生殖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 4.什么是个体发育什么是系统发育 5.被子植物有哪些基本特征
章 节 第三章 种子植物的营养歧分枝、分蘖、气孔器、内始式、居间生长、 髓射线、年轮。 2.为什么说合轴分支比单轴分支进化 3.双子叶植物根与茎初生结构有何不同 4.禾本科植物茎与双子叶植物茎的结构有何不同 5.试分析双子叶植物的茎是怎样进行增粗生长的它与单子叶植物茎的增 粗生长有何区别
章 节 第四章 种子植物的繁殖和繁殖器官 (三)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异花传粉比自花传粉在后代的发育过程 中更有优越性,原因是什么 2.各种不同传粉方式的形态结构特征如何 3.荠菜和小麦胚的发育过程如何二者有何异同点 4.什么是无融合生殖和多胚现象 5.被子植物的双受精过程及其意义

森林生态课后思考题课后一题答案薛建辉

森林生态课后思考题课后一题答案薛建辉

森林生态课后思考题课后一题答案薛建辉第一章思考题1.什么是生态学?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与分支学科有哪些?生态学。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之间及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态学研究对象。

分子,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直到全球。

生态学分支学科。

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

2.生态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野外观察,实验方法,数量分析方法。

3.现代生态学发展的特点与趋势是什么?一,生态学的研究有越来越像宏观发展的趋势。

二,系统生态学的产生和发展。

三,一些新兴的生态学分支出现。

四,分子生态学的兴起。

五,应用生态学的迅速发展。

4.什么是森林生态学?其研究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森林生态学。

是研究森林中乔木树种之间,乔木与其他生物之间,以及其所处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森林生态学研究的内容。

一,个体生态,研究构成丛林的各种树木与环境的生态关系。

二,种群生态,研究丛林生物种群的形成与变化规律。

三,群落生态,研究群落的形成和变化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四,丛林生态体系,研究体系中物质与能量的循环与转化。

5.森林可持续经营与可持续林业的区别与联系。

森林可持续经营。

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中的具体体现。

可持续林业。

是对丛林生态体系在确保其出产力和可更新能力和丛林生态体系的物种和生态多样性不受损害前提下的林业实践活动。

两者的关系。

可持续林业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理论在林业部门的具体体现,而丛林的可持续经营则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根本前提。

6.丛林在完成可持续发展中的主要作用有哪些?一,森林是生态平衡的调节器,是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重要纽带。

二,森林能够有效控制污染和酸沉降。

改善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条件。

三,森林能够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

四,丛林能够有效地防治土壤流失和退化。

五,森林可以涵养水源。

六,丛林能够有效防治地皮荒漠化。

七,森林能够有效缓解温室效应,维护全球碳循环。

(完整版)民诉思考题

(完整版)民诉思考题

(完整版)民诉思考题·第⼀章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1、⽐较民事纠纷的三种解决机制。

(1)⾃⼒救济——和解优点:直接、迅速、有效缺点:缺乏公正性、权威性、彻底性(2)社会救济——仲裁与调解调解:⼈民调解、其他社会团体组织的调解、⾏政调解仲裁:民间性;⾃治性;法律性优点:公正、⾼效、灵活缺点:缺乏权威性、强制性(3)公⼒救济——诉讼诉讼是指国家审判机关以国家强制⼒为保障,按照程序法和实体法规范解决纠纷的机制。

优点:有效、权威、彻底、公正缺点:程序繁琐、周期长、成本⾼2、什么是民事诉讼?它有哪些特征?法院、当事⼈以及其他诉讼参与⼈,在审理民事案件的过程中,所进⾏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由此⽽产⽣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总和。

特点:(1)民事诉讼具有严格的规范性(2)法院审判活动和当事⼈诉讼活动是民事诉讼的动因(3)民事诉讼过程的阶段性和连续性3、试述⾮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即ADR(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 ),直译为代替性纠纷解决⽅式,或⾮诉讼纠纷解决⽅式。

源于美国,原指20世纪发展起来的各种诉讼外纠纷解决⽅式的总称,现在已引申为对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民事诉讼以外的⾮诉讼纠纷解决⽅式或机制的总称。

(1)ADR的类型:司法ADR;⾏政ADR;民间ADR(2)ADR的优势与弊端——优势:程序上的简易性和灵活性;民间化或多样化;平和性和⾮对抗性——弊端:缺乏制度保障;导致⾮正义的结果;忽视审判的功能在我国的发展(1)ADR的种类:⾏政调解、⼈民调解、民间调解、农村⼟地承包纠纷调解与仲裁、劳动仲裁、商事仲裁、⼈事仲裁、体育仲裁、消费者争议调解、商事调解、法律专家调解、⾏业调解等。

(2)ADR的发展:2009年,最⾼院《关于建⽴健全诉讼与⾮诉讼相衔接的⽭盾纠纷解决机制的若⼲意见》2002年9⽉《最⾼⼈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规定》规定:经⼈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并由双⽅当事⼈签字或者盖章的调解协议,具有民事合同性质。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一)A型选择题1.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是研究()A.工业条件对劳动者健康影响的学科B.产业条件对劳动者健康影响的学科C.职业条件对劳动者健康影响的学科D.环境条件对劳动者健康影响的学科E.工作条件对劳动者健康影响的学科2.我国最早发现采石人所患肺部疾病病因是由于“石末伤肺”的人是()A.孙思邈B.张仲景C.孔平仲D.李时珍E.宋应星3.下列哪项不属于生产和工艺流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A.一氧化碳B.噪声C.矽尘D.厂房建设或布置不合理E.低气压4.非电离辐射不包括()A.X射线B.紫外线C.红外线D.射频辐射E.激光5.哪项不是职业病特点()A.病因明确B.病因多可识别C.一般有剂量-反应关系D.控制病因可控制发病E.都有特效治疗方法6.我国法定职业病种类包括()A.8种98项B.10种115项C.10种99项D.11种115项E.9种98项7.哪项不是与工作有关疾病特点()A.职业因素是致病因素之一B.职业因素不是唯一因素C.职业因素影响了健康D.改善条件可使疾病缓解E.一般预后较差8.职业病与工作有关疾病的区别在于()A.与职业因素有明确因果关系B.是否出现临床症状C.是否存在接触水平—反应关系D.都是职业性疾患E.是否群体发病9.决定机体接受危害剂量的主要因素是()A.接触机会B.接触方式C.接触水平D.接触时间E.接触强度10.因职业有害因素而形成的高危易感人群主要是因为()A.接触有毒有害作业的环境条件恶劣B.接触的机会多、时间长C.平日有不良的生活习惯、方式D.具有较强的个体感受性条件E.职业卫生服务工作较差11.根据三级预防原则职业卫生及职业病工作的第二级预防应进行的工作有()A.就业前的健康检查B.早期识别判断职业病损的人群C.控制相关潜在影响因素D.对可疑及确诊病人进行针对病因的治疗E.对受损者作劳动能力鉴定12.下列哪项不属于生产环境职业有害因素控制措施()A.从卫生和安全角度设计生产工艺和设备B.减低劳动强度,减少接触时间C.正确选择厂址、合理安排车间布局D.避免使用有毒物质E.密闭、隔离、通风、车间整洁、安全贮运13.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是预防医学中的一个()A.三级学科B.分支学科C.子学科D.部分学科E.学派14.下列关于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论述正确的是()A.研究生产环境对劳动者健康影响的学科B.研究劳动过程对劳动者健康影响的学科C.研究改善生产环境,保护劳动者健康的学科D.研究生产工艺过程对劳动者健康影响,改善生产环境的学科E.研究工作条件对劳动者健康影响和改善工作条件的学科15.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基本任务主要是()A.提高劳动卫生科学水平B.积极防治职业病C.识别、评价和控制不良工作条件中的职业性有害因素D.发展社会主义国民经济E.提高劳动生产率16.欧洲16世纪最早报道职业病被誉为工业医学之父的拉马兹尼较之我国宋朝孔平仲指出采石人“石末伤肺”的职业病因晚几个世纪()A.3个世纪B.4个世纪C.5个世纪D.6个世纪E.7个世纪17.职业性危害因素不包括()A.机器的噪声B.生产性粉尘C.水中的高氟D.长时间处于不良劳动体位E.厂房布局不合理18.下列各项中属于劳动过程的有害因素是()A.有毒物质B.生产性粉尘C.电离辐射D.非电离辐射E.精神(心理)紧张19.职业病属于()A.工伤B.职业性疾患C.职业性健康影响D.健康效应E.职业中毒20.下列关于职业病论述错误的是()A.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和时间超过一定限度引起的疾病B.职业有害因素引起人体不能代偿的功能和器质性损害出现的疾病C.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健康损害,并出现相应的临床征象,影响劳动能力D.政府规定,职业病享有劳保待遇E.职业性有害因素直接引起的疾病均称为职业病21.职业性有害因素是指()A.生产工艺过程中存在的有害健康的各种职业因素B.不良劳动条件下存在的所有职业因素C.生产环境中存在的有害健康的职业因素D.不良劳动条件下存在的能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职业因素E.劳动过程中所有能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职业因素(二)X型选择题1.下列属于我国职业性肿瘤的是()()()()()A.石棉所致间皮瘤B.苯所致白血病C.二甲苯所致肺癌D.联苯胺所致膀胱癌E.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2.下列属于工作有关疾病的是()()()()()A.矿工的消化性溃疡B.矿工的关节炎C.建筑工的腰背痛D.焦炉工人的肺癌E.教师的神经衰弱3.职业病的职业史包括()()()()()A.所在什么车间B.从事什么工种和工龄C.接触什么有害因素D.受教育程度E.接触有害物质时间4.下列哪些项不属于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A.不合理工具的使用B.视力紧张C.射频辐射D.蹲式劳动姿势E.长时间手持风钻5.职业卫生安全与职业病防治工作包括()()()()()A.职业卫生队伍的培训和建设B.职业卫生服务C.职业卫生监督D.职业健康监护E.职业卫生安全立法和执法6.下列哪几项属于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A.生产性毒物B.生产性粉尘C.射频辐射D.铅烟E.工作时视力紧张7.下列哪些人属于高危人群()()()()()A.长期在紧张的职业生活中的人B.具有遗传缺陷的人C.未成年人和老年人D.长期营养缺乏或吸烟、饮酒者E.从事过大劳动强度的人(三)名词解释1.职业有害因素(occupational hazards)2.职业特征(occupational stigma)3.职业病(occupational diseases)4.工作有关疾病(work-related diseases)5.职业性病损6.职业性疾患(occupational disorders)7.职业卫生(occupational health)?8.职业医学(occupational medicine)(四)问答题1.简述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主要任务。

课本思考题与习题

课本思考题与习题

课本思考题与习题第一章:1.移动通信主要使用VHF和UHF频段的主要原因有哪三点?2.移动通信系统中的150MHz频段、450MHz频段和900MHz频段的收发频差各是多少?f为多少?3.已知一同台运动速度v、工作频率f及电波到达角 ,则多普勒频移d4.移动通信按用户的通话状态和频率使用的方法可分为哪三种工作方式?5.移动通信与其他通信方式相比,具有哪些特点?6.小卫星通信具有哪五大特点?7.作为下一代(3G)标准的IMT-2000具有哪些特点?第二章:1.移动通信的服务区域覆盖方式有哪两种?各自的特点是什么?2.模拟蜂窝系统在通话期间靠什么连续监视无线传输质量?如何完成?3.什么是近端对远端的干扰?如何克服?4.SSR的主要作用是什么?5.在实际应用中,用哪三种技术来增大蜂窝系统容量?6.某通信网共有8个信道,每个用户忙时话务量为0.01Erl,服务等级B=0.1,问若采用专用呼叫信道方式,该通信网能容纳多少用户?7.以知在999个信道上,平均每小时有2400次呼叫,平均每次呼叫时间为2分钟,求这些信道上的呼叫话务量。

8.已知每天呼叫6次,每次的呼叫平均占用时间为120秒,忙时集中度为10%(K=0.1),求每个用户忙时话务量。

9.移动通信中信道自动选择方式有哪四种?试说明其中任一种信道自动选择方式的工作原理。

第三章:1.陆地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方式主要有哪三种?2.经过多径传输,接受信号的包络与相位各满足什么分布?当多径中存在一个起支配作用的直达波时,接受端接受信号的包络满足什么分布?3.视距传播的极限距离为多少?考虑空气的非平均性对电波传播轨迹的影响,修正后的视距极限距离为多少?4.在市区工作的某调度电话系统,工作频率为150MHz,基站天线高度为100m,移动台天线高度为2m,传输路径为不平坦地形,通信距离15km。

试用Egli公式计算其传输衰耗?5.在郊区工作的某一移动电话系统,工作频率为900MHz,基站天线高度为100m,移动台天线高度为1.5m,传输路径为准平滑地形,通信距离为10km。

思考题全 (1)

思考题全  (1)

第一章第一节1.什么叫烃类热裂解过程的一次反应和二次反应?答:一次反应:由原料烃类经热裂解生成乙烯和丙烯的反应。

二次反应:主要是指一次反应生成的乙烯,丙烯等低级烯烃进一步发生反应生成多种产物,甚至最后生成焦或碳2.简述一次裂解反应的规律性。

答:1) 同碳原子数的烷烃,C-H键能大于C-C键能,故断链比脱氢容易。

2) 碳链越长的烃分子越容易断链。

3) 烷烃的脱氢能力与分子结构有关。

叔氢最易脱去,仲氢次之,伯氢又次之。

4) 有支链的烃容易断链或脱氢。

3.烃类热裂解的一次反应主要有哪几个?烃类热裂解的二次反应主要有哪几个?答:一次反应有:1) 烃热裂解:脱氢反应、断链反应2) 环烷烃热裂解:开环反应3) 芳香烃热裂解:脱氢缩合反应、断侧链反应4) 烯烃热裂解:断链反应、脱氢反应二次反应主要有:1) 烯烃的裂解(即二次反应—断链)2) 烯烃的聚合、环化、缩合与生焦反应3) 烯烃的脱氢和加氢反应4) 烃分解生碳4. 什么叫焦,什么叫碳?结焦与生碳的区别有哪些?答:有机物在惰性介质中经高温裂解,释放出氢或其它小分子化合物生成碳,并非独个碳原子,而是以若干碳原子稠合形式的碳,称为生碳。

若产物中尚含有少量氢,碳含量约为95%以上,称为结焦。

结焦是在较低温度下﹙<1200K﹚通过芳烃缩合而成,生碳是在较高温度下﹙>1200K﹚通过生成乙炔的中间阶段,脱氢为稠和的碳原子。

5. 试述烃类热裂解的反应机理。

答:热裂解的自由基反应机理:C2H6→C2H4+H26. 什么叫一级反应?写出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式和以转化率表示的动力学方程式。

答:一级反应:反应速度与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式:r=-dc/dt=kc以转化率表示的动力学方程式:㏑[β/(1-α)]=ktβ—体积增大率,它随转化深度而β=裂解气体积(标准态)/原料气体积(标准态)第一章第二节1. 烃类裂解有什么特点?答:1) 高温(反应温度高,一般为800℃以上,最高快可达900℃以上)2) 强吸热反应3) 短停留时间4) 低烃分压2. 裂解供热方式有哪两种?答:直接供热和间接供热。

思考题

思考题

第一章习题与思考题1、名词解释波前和波尾;波剖面和振动图;波线;地震子波;波阻抗;射线平面;有效波和干扰波;纵波和横波;运动学;时距曲线;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共炮点;t0时间;回折波;视速度。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地面与地下反射界面都是平面,界面以上介质为均匀介质,则地面上纵直测线观测的反射波时距曲线为双曲线。

(2)上覆为非均匀介质,单一平界面,纵直测线的反射波时距曲线是一条光滑的双曲线。

(3)岩性界面一定是地震反射界面。

(4)只有测线方向与地层走向垂直时,射线平面与铅垂面垂直。

(5)对折射波来说只要有高速层存在,就产生屏蔽现象。

(6)近炮点观测的水平层状介质的反射波时距曲线近乎双曲线。

(7)速度界面肯定是反射界面。

(8)沿着界面,波在两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相等的。

(9)地下界面埋藏越深,反射波时距曲线越平缓。

(10)当地面和地下反射界面为平面时,共炮点反射波时距曲线极小点处的视速度为零。

3、简答题(1)地震勘探原理。

(2)岩性界面是不是地震反射界面?(3)费马原理。

(4)惠更斯原理。

(5)地震反射界面的地质意义?(6)面波的特点?4、反射波的形成条件是什么?当波垂直入射时,写出反射系数表达式。

5、折射波传播的规律和特点?6、在同一坐标内定性画出下列时距曲线(1)水平界面Ⅰ反射波V av=2000m/st0=1.0s (2) 水平界面Ⅱ反射波 V av=4000m/s t0=1.5s(3) 界面Ⅰ折射波(4)面波 V av=800m/s7、已知波速V=1000m/s,利用虚爆炸点做下列各图a) 已知反射界面的位置定时距曲线的形状。

(反射界面的上倾方向与x正方向一致)b) 已知时距曲线极小点在x轴负方向,曲线上t0=1.000s,t m=0.865s,求反射界面的位置和产状。

8、推导水平界面共炮点反射波时距曲线方程,并画出射线路径、反射波时距曲线,说明时距曲线有什么特点?9、推导当倾斜界面上倾方向与x轴正方向相反时,共炮点反射波时距曲线方程,绘出射线路径及时距曲线,并说明时距曲线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思考题
1、语音信号处理是如何定义的?主要解决什么问题?有哪些应用?
2、语音信号处理主要从哪几方面开展研究?
3、数字语音编码的目的是什么?请列举一些主要应用。

4、语音编码有哪几个属性?
5、语音编码分为几类?
6、波形编码、参数编码和混合编码后的语音波形形状是否和原始语音波形类似?那种方法质量最高?那种方法的压缩比最高?混合编码方法有何特点?
7、目前4kb/s以下的窄带语音编码方法有哪些?带宽是多少?采样率是多少?
8、8~64kb/s的宽带语音编码主要采用何种方法?带宽是多少?采样率是多少?
9、制定语音编码的国际组织有哪些?
10、IUT-T窄带语音编码标准有哪些?各自的编码速率是多少?A/u律PCM编码的速率是如何计算的?
11、用于GSM移动通信的ETSI窄带语音编码标准有哪些?各自的编码速率是多少?采用自适应多速率编码有何好处?
12、用于北美CDMA/TDMA移动通信的TIA/EIA语音编码标准有哪些?各自的编码速率是多少?
13、日本数字蜂窝(JDC-Japanese Digital Cellular )语音编码标准有哪些?各自的编码速率是多少?
14、保密电话的语音编码标准有哪些?主要速率有几种?
15、目前的卫星电话语音编码算法有几种?编码速率各是多少?
16、ITU-T宽带语音编码标准G.7xx有哪些?各自的算法、速率、延时和复杂度如何?
17、语音识别的目的是什么?目前的研究重点是什么?有哪些主要应用?
18、说话人识别和语音识别有何区别?
19、说话人识别有几类?各自解决什么问题?
20、语音合成(TTS)的目的是什么?TTS的核心模块是哪几个?各模块的功能是什么?韵律控制需要哪几个参数?
21、语音的合成方法有几种?各自的合成机理是什么?
22、请列举目前语音合成研究的热点课题。

23、语音增强的目的是什么?有哪些主要应用?
24、语音信号处理的研究方法有几种?语音产生和语音感知的研究各涉及哪些内容?
25、语音信号处理的研究涉及到哪些信号处理技术?
26、语音信号处理的硬件系统由哪两种因素控制?由哪两种模式实现?
27、试列举目前用于语音信号处理的DSP芯片及其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