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王蒙的小说
《善良》王蒙教案

《善良》王蒙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王蒙的《善良》,让学生理解善良的本质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善良品质。
2.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细节,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人性的思考,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善良》2. 课文内容分析:本文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善良的故事,揭示了善良的本质和价值,教育人们要珍惜善良,传递善良。
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善良的价值。
2. 学会关注作品中的细节,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难点:1. 理解善良的本质和价值。
2. 学会在现实生活中传递善良,践行善良。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阐述善良的价值。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细节,进行小组讨论。
3. 实践法:鼓励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践行善良,传递善良。
一、善良的含义1. 讲解善良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善良的本质。
2. 分析课文中的例子,让学生体会善良的价值。
二、善良的表现1. 分析课文中的善良行为,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细节。
2. 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表现善良?三、善良的力量1. 讲解善良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
2. 讨论:善良如何影响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四、善良的传承1. 讲解善良如何在代际之间传承。
2. 讨论:如何将善良传递给下一代?五、善良与道德1. 讲解善良与道德的关系。
2. 讨论:善良如何提升个人道德修养?六、善良与幸福1. 讲解善良与幸福的关系。
2. 讨论:善良如何带来幸福?七、善良与宽容1. 讲解善良与宽容的关系。
2. 讨论:善良如何体现宽容?八、善良与助人1. 讲解善良与助人的关系。
2. 讨论:如何用善良的心去助人?九、善良与公正1. 讲解善良与公正的关系。
2. 讨论:善良如何体现公正?十、善良与勇敢1. 讲解善良与勇敢的关系。
2. 讨论:如何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善良?十一、善良与智慧1. 讲解善良与智慧的关系。
2. 讨论:善良如何体现智慧?十二、善良与成长1. 讲解善良与成长的关系。
《善良》王蒙教案(1)

《善良》王蒙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王蒙所著《善良》一文,位于教材第十章“人性之光”第二节。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善良的含义,探讨善良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分析善良与道德、人性的关系,以及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善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善良的含义,认识到善良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善良与道德、人性的关系,以及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善良。
重点:善良的含义及其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善良的实践情景,引发学生对善良的思考。
2. 新课内容:(1)让学生阅读教材,理解善良的含义。
(2)讨论善良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举例说明。
(3)分析善良与道德、人性的关系。
(4)探讨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善良。
3.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一个典型例题,讲解善良在人际交往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善良的含义2. 善良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3. 善良与道德、人性的关系4. 如何践行善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结合教材内容,谈谈你对善良的理解。
(2)举例说明善良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2. 答案:(1)善良是指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具有道德品质的人。
(2)善良在人际交往中具有润滑剂的作用,可以增进人际关系,提高社会和谐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践行善良。
(2)开展关于善良的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3)推荐阅读关于善良的书籍,拓宽学生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春之声》定稿

• ◇闷罐子车正随着这春天的旋律而轻轻摇
摆着,熏熏地陶醉着,袅袅地进行着。——作 者不避繁复,运用排比辞格反复申说,显然作 者表达出更多的信息,抒发浓烈的思想感情 。 • ◇他转过头,想再多看一眼那一节装有小鸟、 五月、烟草花和约翰· 斯特劳斯的神妙的春 之声的临时代用的闷罐子车。——复杂定 语 ,利用句法结构的可塑性,以语义内涵的 丰富性,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小说中的意识流
小说中的意识流,就是以人物的 意识活动为结构中心,围绕人物表面 看来似乎是随机产生,且逻辑松散的 意识中心,将人物的观察、回忆、联 想的全部场景与人物的感觉、思想、 情绪、愿望等,交织叠合在一起加以 展示,以"原样"准确地描摹人物的意 识 普 鲁斯特、詹姆斯· 乔伊斯、弗吉尼 亚· 伍尔芙、威廉· 福克纳等,都以 成功地运用意识流而闻名于世。
火车的噪音→冰雹→ 打铁的声音→歌曲乐 音《泉水叮咚响》→ 广州风铃的清音→美 国的抽象派音乐→杨 子荣的咏叹调→京剧 锣鼓的噪音→火车的 噪音→旱烟的辣味→ 南瓜的香味-→汗味等 向往的生活
小说 《春之声》是王蒙借鉴“意识 流”创作手法的代表作, 《春之声》
王蒙被称为“最新文艺思潮的代表作家”。
• ◇这不就是法兰克福的孩子们吗?男孩
子和女孩子,黄眼睛和蓝眼睛,追逐着的, 跑着的,跳跃着的,欢呼着的。——6个 并列的后置定语 ,利用句法结构的可 塑性,以语义内涵的丰富性,增强了语言 的表现力。
◇她是谁?她年轻吗?抱着的是她的孩子
吗?她在那里工作?她是搞科学技术的 吗?她是夜大学的新学员吗?是“老三 届”的毕业生吗?她为什么学德语学得 这样起劲?她在追赶那失去了的时间吗? 她做到了一分钟也不耽误了吗?她有机 会见到德国朋友或者到德国去或者已 经到德国去过了吗?她是北京人还是本 地人呢?她常常坐火车吗?有许多问题 想问啊。——13个连用的问句问而不 答,是为了调动读者的想像力,以及表达 主人公复杂、丰富的内心感受。
《善良》王蒙学习教案

《善良》王蒙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王蒙的作品《善良》,涉及教材的第三章节“人性探索”。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作品中通过人物的善良行为展现的人性光辉,探讨善良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分析作者通过作品传递的积极向上的社会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感受作品中人物的善良品质,培养他们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道德情操。
2.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会从作品中挖掘人性光辉。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使他们能够结合现实生活,对善良的价值进行深入思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析作品中善良行为背后的人性光辉,以及善良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
重点:理解作品主题,培养学生的善良品质和道德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现实生活中善良行为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善良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简要介绍作者王蒙及《善良》这部作品,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主题。
3. 课文讲解:详细讲解作品内容,分析人物善良行为的具体表现,引导学生体会人性光辉。
4. 例题讲解:结合作品,设计一道关于善良价值的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善良行为的例子,进行课堂分享。
六、板书设计1. 作品主题:《善良》2. 人物善良行为表现3. 善良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4. 学会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作品《善良》,谈谈你对善良的认识和理解,并结合现实生活举例说明。
2. 答案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不少于3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身边的善良行为,进行观察和思考,将善良的品质融入日常生活。
同时,推荐阅读其他有关善良主题的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关于培养学生的善良品质和道德素养。
2. 教学难点中分析作品中善良行为背后的人性光辉,以及善良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
王蒙先生的作品

王蒙先生的作品一、主要作品:作品类型:1、长篇小说作品名:《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恋爱的季节》、《狂欢的季节》、《失态的季节》、《青狐》、《王蒙说》、《踌躇的季节》等2、中短篇小说集《小豆儿》、《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名医梁有志传奇》、《冬雨》、《说客盈门》、《相见时难》、《深的湖》、《心的光》、《夜的眼》、《木箱深处的紫绸花服》、《淡灰色的眼珠至在伊犁》、《妙仙庵剪影》、《加拿大的月亮》、《球星奇遇记》、《风筝飘带》、《蝴蝶》、《相见集》、《雪球集》、《布礼》、《我又梦见了你》、《纸海勾沉至尹薇薇》、《坚硬的稀粥》、《高原的风》《无言的树》、《冬天的话题》、《临街的窗》、《眼睛》、《夜雨》、《来劲》、《庭院深深》、《奇葩奇葩处处哀》等3、散文《德美两国纪行》、《桔黄色的梦》、《苏联祭》、《我的喝酒》、《印度纪行》、《访日散记》与《我爱非洲》等4、诗作《错误》、《洗礼》、《春风》等5、论文《语言的功能与陷阱》、《〈红楼梦〉中的政治》、《接纳大千世界》、《心有灵犀》等6、诗歌集《旋转的秋千》、《西藏的遐思》等7、自传《王蒙自传第1部:半生多事》、《王蒙自传第2部:大块文章》、《王蒙自传第3部:九命七羊》、《王蒙八十自述》、《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等8、文集《王蒙文集》、《王蒙文存》等9、评论、随笔集《你好,新疆》、《当你拿起笔》、《漫谈小说创作》、《王蒙谈创作》、《文学的诱惑》等《创作是一种燃烧》、《红楼启示录》、《欲读书结》、《〈红楼梦〉启示录》、《我的人生哲学》《成语新编》、《老子的帮助》等10、改编电影作品《青春万岁》11、哲思录《这个社会会更好吗?王蒙哲思录》二、人物简介王蒙,男,河北南皮人,祖籍河北沧州,1934年10月15日生于北京。
中共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委员,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常委。
中国当代作家、学者,文化部原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任解放军艺术学院、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学院、中国海洋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教授、名誉教授、顾问,中国海洋大学文新学院院长。
《善良》王蒙教案

《善良》王蒙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王蒙所著《善良》一文,位于教材第十二章“人性之光”第三节。
内容详细阐述了善良的含义、表现以及善良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了善良的力量。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善良的含义及其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2. 学会通过具体事例分析善良的表现,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3.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善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具体事例深入理解善良的含义。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善良的实践情景,引发学生对善良的思考。
2. 新课导入:展示课文,引导学生预习课文,思考善良的含义。
3. 课文学习:a.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b. 教师讲解课文,分析善良的含义及表现。
c. 结合课文,讨论善良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4. 例题讲解:分析一个关于善良的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善良。
5. 随堂练习: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讨论善良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六、板书设计1. 《善良》2. 内容:a. 善良的含义b. 善良的表现c. 善良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善良的作文。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身边的善良事迹,进行分享交流,进一步提高道德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具体事例深入理解善良的含义。
3. 作业设计:关于善良的作文。
一、教学难点的突破1. 通过讲述实践情景,让学生感受到善良的力量。
例如,讲述一个发生在身边的关于善良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到善良对他人及社会的影响。
2. 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善良在不同场景下的表现。
王蒙意识流小说PPT课件

战士——军管会副主任——市委书记——张老头——张部长 反思内容:干群之间的关系,“人民公仆”如何异化为“人
民主人”;重申了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重要性。
6
3.《活动变人形》(1986):
从对具体社会历史问题的反思进入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
乔依思·卡洛斯·欧茨 (美 国)——《过关》
写一个有教养的美国妇女过海
关,等候和接受海关人员检查
时的烦躁不定的情绪
王蒙 ——《夜的眼》、《海的 梦》、《春之声》
21
四.打破时空秩序
这种小说通常把时间具有的先后——前天、昨 天、今天、明天、后天;过去、现在、未来——顺 序,冲得稀里哗啦。它完全没有“先后”的意识, 蔑视承上启下的关系。就像一个不懂音乐的顽童将 一架钢琴拆了,而将一、二、三、四、五、六、七 的顺序音阶打乱了再组装起来。它常常又以较短的 时间为框架,而将已经过去的漫长的时间纳入这个 框架内。
14
2.梦境
意识流小说写了许多梦。这种梦不同 于以往传统小说所写到的梦——那种梦往往 是完整的,人工的,带有明显倾向的,是让 它起烘托、陪衬作用的。而意识流小说中的 梦却往往是破碎的,含糊的,更缺少有机联 系而象征意味更浓。
15
eg :
这天夜里,素素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放风筝。 不是在绿草地上,不是在操场上,而是在马背上 放风筝。天和地非常之大。“农村是一个广阔的 天地”,孩子们齐声朗诵。原来放风筝的并不是 她,而是一位一顿吃了六两炒疙瘩的小伙子。俗 名叫做屁股帘儿的风筝毕竟飞起来了,比吊着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胜利万岁”的汽球还高。 飞呀,飞呀,一道道的山,一道道的河,一行行 的青松,一队队的红卫兵,一群群的马,一盘盘 的炒疙瘩。这真是有趣!她也跟着屁股帘儿飞起 来了,原来她变成风筝上面的一根长长的飘带儿 (《风筝飘带》)
反思文学作家作品介绍 优质课件

蒙小说创作的支点。作为“五七”族中 的领衔作家,作为从20世纪中国社会政 治风云的变幻中跌打滚爬顽强挣扎的过 来人,王蒙拒绝遗忘,他把创伤记忆化 成写作资源,以极大的勇气面对我们民 族沉重的历史。
2、自我的追寻
王蒙认为“写小说的人总是在追寻,又 总是没有得到。”他把小说视为作家心 灵的搏动与倾吐,以自我经历为基准, 不仅书写了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心灵 史——创伤、残缺、修复、再生的精神 之旅,也传达出个体生命历程的信息, 留下一份可贵的精神档案。
②“变形”又使他清醒,使他从幻觉中醒来,发 现人们对他的尊敬不是对张思远而是对市委书记 的尊敬,失去了“位置”便失去了一切,张思远 三个字变得毫无价值。
③失去“位置”又使他发现了自己的价值,自己 的“真人”。“确实正派,有觉悟,有品德,也 不笨,挺聪明也挺关心人和帮助人”的张思远。
④重获“位置”不由自主又萌发了自我强大感。
支人生与爱情的悲歌,是一个强者和一个弱者在时代浪潮颠 簸下邂逅、聚散,而以弱者的毁灭和强者的负疚告终的故事。
①张思远与海云的结合,本身就存在悲剧的潜因。
②作品通过海云与张思远的关系反省,让人们领悟到:一个 日理万机、操劳国事的共产党人,应该有丰富而健全的感情 生活,善于理解人、关怀人、同情人,充满人情味。
(三) 《蝴蝶》分析
1、张思远形象。(1)张思远的自我迷失感
A.“庄生晓梦迷蝴蝶” 《蝴蝶》题目是从《庄子·齐物 论》里引来的。“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 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之周也……不知周之梦为 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兮矣。比谓齐 物论。”这段话原意在于论证文中提出的“齐物论”,“齐 是非,齐彼此,齐物我,齐寿夭”的相对论观点。张思远过 去三十年做的就是这样一场荒唐变现实,现实变梦魇的“蝴 蝶梦”。个人生活、政治生涯的此起彼伏,使他产生了自我 迷失:钻山沟的八路军战士——市委副书记——文革中的反 革命、囚犯——山村中的老张头——张思远副部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教材:教材分析
第一节 历史反思与社 会改革小说创作 第二节 刘心武与张贤 亮的小说 第三节 王蒙的小说
第七章 历史反思 与社会改革小说
第四节 工业题材与蒋 子龙的小说
说教材:学情分析
• 优势:在理念上掌握赏析作品的技巧和方法;初 步认识了王蒙的小说。 • 劣势:分析小说人物性格特征容易趋向符号化; 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学习基础参差 不齐。
3-2
比较对照 突出重点
A、文本内部人物进行比较 引导问题:刘世吾、韩常新、王清泉三个官僚主 义者之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不同?
3-2
比较对照 突出重点
刘世吾的独特性: 比韩常新有才学 比组织部部长有责任心 比王清泉有惊人的领导能力
3-2
比较对照 突出重点
B、与文本之外人物形象的对照
“在南丁的《科长》中,可以看到一个与契诃夫 笔下的小公务员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基层干部形象; 在刘绍棠的《田野落霞》和《西苑草》中,不仅 可以看到农村干部的腐败和堕落,而且还可以看 到从普赛风、黄永平身上焕发出来的青春活力, 从沈飞黄和萧先生身上暴漏出来的肮脏思想和守 旧意识;……”——引自李平 陈林群著《20世纪 中国文学》
•3、“我想谈谈来区委工作的情况,我有一些问 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林震用一种坚决的神气说, 同时把落在地上的纸页拾起来。 “对,很好。”刘世吾仍然靠着窗户框子。 林震从去麻袋厂说起:“„„我走到厂长室, 正看见王清泉同志„„” “下棋呢还是打扑克?”刘世吾微笑着问。 “您怎么知道?”林震惊骇了。 “他老兄什么时候干什么我都算得出来,” 刘世吾慢慢地说,“这个老兄棋瘾很大,有一次 在咱这儿开了半截会,他出去上厕所,半天不回 来,我出去一找,原来他看见老吕和区委书记的 儿子下棋,他在旁边‘支’上‘招儿’了。”
——陈思和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4
点面结合 综合理解
小说特色: 1、小说内容:积极进取 面向现实 深度反思 2、小说思想:基于生活 独立思考 实事求是 3、小说人物:丰富生动 富有个性 立体感强
4
点面结合 综合理解
王蒙小说一贯的整体特色: 满蕴激情 积极进取 基于生活 深度反思 不懈追求 努力创新
3-1
把握细节 具体分析
林震抬起头,用激怒的目光看着韩常新。韩常新 却只是冷冷地笑。林震压抑着自己说:“老韩同 志知道缺点的存在是规律,但他不知道克服缺点 前进更是规律。老韩同志和刘部长,就是抱住了 头一个规律,因而对各种严重的缺点采取了容忍 乃至于麻木的态度!”说完,他用手抹了抹头上 的汗,他也不知道自己怎么敢说得这样尖锐,但 是终究说出来了,他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后续课程 外国文学 儿童文学
说课程:人才培养方案
•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由文学史、作家论和作 品选组成,并以文学史为线索,对当代文 学作品进行分析、评价。 • 其设置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当代各个时期重 要的作家和作品,并能正确分析、鉴赏当 代各类文学作品,为今后从事语文教学工 作打下基础。
说课程:课程的教学目标
3-1
把握细节 具体分析
2、韩常新耸了一下肩,用舌头舔了一下扭动着 的牙床,讽刺地说:“往往听到一种事后诸葛亮 的意见:‘为什么不早一点处理呢?’当然是愈 早愈好罗……高、饶事件发生了,有人问为什么 不早一点,贝利亚,也有人问为什么不早一点。 再者,组织部并不能保证第二、第三个王清泉不 会出现,林震同志也未尝能保证这一点。……”
3-2
比较对照 突出重点
•4、喝了几口酒,刘世吾的脸微微发红,他坐下, 把肉片夹给林震,然后斜着头说:“那时候„„ 我是多么热情,多么年轻啊!我真恨不得„„” “现在就不年轻,不热情了么?”林震用期 待的眼光看着。“当然不,”刘世吾玩着空酒杯, “可是我真忙啊!忙得什么都习惯了,疲倦了。 解放以来从来没睡够过八小时觉。我处理这个人 和那个人,却没有时间处理处理自己。”他托起 腮,用最质朴的人对人的态度看着林震,“是啊, 一个布尔什维克,经验要丰富,但是心要单 纯。„„再来一两!”刘世吾举起酒杯,向店员 招手。
说教材: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王蒙的生平及创作概况 2、分析《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的主要任务 形象特征和艺术特色 3、理解五六十年代王蒙小说的基本特色 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研读作品的能力 2、营造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3、引导学生初步形成从文本出发品读作品的 良好思考模式
说教材:教学目标
1
前联后引 广度了解
“二十岁的时候,生活和文学对于我 象是天真烂漫、美好纯洁的少 女”……“即使在《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这篇被称作揭露生活阴暗面作品的结 尾……仍不忘表现出他对生活的挚 爱……”
1
前联后引 广度了解
引导问题: 王蒙是如何处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关 系呢?
2
虚拟情景
回顾内容
老师首先作一个示范:“大学生 在上课之余,最熟悉的活动项目就是 参加学生会和其他社团。那么,我们 就来想象一下,我们就是小说的主人 公林震,首先去组织部报道,会遇到 一个引导我们的老员工赵惠文,接着 呢?”
1
前联后引 广度了解
2
虚拟情境 回顾内容 围绕人物 深入研读
3
4
点面结合 综合理解
1
前联后引 广度了解
革命历史题材小说
五六十年代小说概况
农村题材小说
突破“禁区”的文学题材小说:王蒙
Hale Waihona Puke 1前联后引 广度了解王蒙创作的两个阶段:
1、五六十年代:歌颂光明、赞美青春; 代表作:《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春雨》、《青春万岁》、《眼睛》 等。 2、八九十年代:关注人性、心灵,反 思历史;代表作:《春之声》、《杂 色》、《蝴蝶》等。
王蒙的小说
说课程评价
说课程评价
本学期为考查课
平时成绩(30%)
平时表现 (20%) 课堂提问 作业提交
考试成绩(70%)
出勤(10%)
基 础 知 识
拓 展 知 识
谢谢!
• 请专家们多提宝贵意见!
• 素质目标: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提高学生赏品 文学作品的素养。
说教材:教学重难点 分析《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主 要人物形象的特点,理解五六十 年代王蒙小说的基本特色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主要人物形象在多面性中的内 心冲突及人物形象的现实意义。
说教材:教学准备 教学环境: 常规教室 教学参考: 陈思和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李平、陈林群著《20世纪中国文学》, 黄修己主编的《20世纪中国文学史》, 王泽龙、刘克宽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 练
官僚主义
能干 沉着
二、王蒙小说的一贯特色 深蕴激情 基于生活 不懈追求 积极进取 深度反思 努力创新
王蒙的小说
说教学效果
说教学效果 1、学生掌握小说人物形象的特征。 2、全面透彻理解小说的内蕴。 3、初步理解王蒙小说的基本特色。 4、提高学生赏析作品的能力。 5、端正学生学习作品的态度。 6、提高学生活学活用知识的能力。
中国现代文学
王蒙的小说
说课
王蒙的小说
说课程 说教材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说教学效果
说课程评价
说课程:课程及其在课程体系中的位置
现代汉语 第一学期 基础写作 文学文本解读 中国现代文学(上) 文学院语文 专业必 教育专业 修课 文学理论基础 第二学期
中国现代文学(下)
文学批评方法 小学教育基础
古代文学
1、赵慧文端详着林震的床铺,摇 摇头,大姐姐似的不以为然地说: “小伙子,真不讲卫生;瞧那枕头布, 已经由白变黑;被头呢,吸饱了你脖 子上的油;还有床单,那么多折子, 简直成了泡泡纱……” 林震觉得,他一走进区委会的门, 他的新的生活刚一开始,就碰到了一 个很亲切的人……
3-1
把握细节 具体分析
赵慧文问:“怎么不去玩?” “我懒得去。你呢?” “我该回家了,”赵慧文说,“到我家坐坐好 吗?省得一个人在这儿想心事。” “我没有心事。”林震分辩着,但他接受了赵 慧文的好意。 赵慧文住在离区委会不远的一个小院落里。 孩子睡在浅蓝色的小床里,幸福地含着指头, 赵慧文吻了儿子,拉林震到自己房间里来。 “他父亲不回来吗?”林震问。 赵慧文摇摇头。 ……
3-1
把握细节 具体分析
临走的时候,夜已经深了,林震站在门外,赵慧文站 在门里,她的眼睛在黑暗中闪着光,她说:“今天的 夜色非常好,你同意吗?你嗅见槐花的香气了没有? 平凡的小白花,它比牡丹清雅,比桃李浓馥。你嗅不 见?真是!再见。明天一早就见面了,我们各自投身 在伟大而麻烦的工作里边。然后晚上来找我吧,我们 听美丽的《意大利随想曲》。听完歌,我给你煮荸荠, 然后我们把荸荠皮扔得满地都是……” ……林震靠着组织部门前的大柱子好久好久地呆 立着,望着夜的天空。初夏的南风吹拂着他——他来 时是残冬,现在已经是初夏了。他在区委会度过了第 一个春天。……
3-2
比较对照 突出重点
2、在一切印象中,最突出和新鲜的印象是关于 刘世吾的:刘世吾工作极多,常常同一个时间好 几个电话催他去开会,但他还是一会儿就看完了 《拖拉机站站长与总农艺师》,把书转借给了韩 常新;而且,他已经把前一个月公布的拼音文字 草案学会了,开始在开会时用拼音文字作记录了。
3-2
比较对照 突出重点
• 帮助学生更新学习理念、学习方法 。 • 在本课程专业学习的基础上与其他课程相互呼 应,协同作战 。 •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教 育见习、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王蒙的小说
说教材
说教材:教材分析
主编:王泽龙、刘克宽 出 版 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2年7月
《中国现代文学》下 编第七章第三节 “王蒙的小说”
王蒙的小说
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学法:教法
在教法上,采用讲授法、启发法、探究法、情景 教学法等多种方法。 情景教学法:虚拟场景 引发兴趣 关注文本 总结 特点。 特色教学法:点、线、面相结合,融会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