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估
混凝土框架抗震等级

混凝土框架抗震等级1. 简介混凝土框架是一种常用的建筑结构系统,其抗震性能对于建筑的安全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抗震等级是衡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能力的指标,根据结构的设计参数、材料的性能以及施工质量等因素进行评定。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框架抗震等级的定义、评定方法以及对建筑安全的意义。
2. 抗震等级的定义抗震等级是根据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抵抗力、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等指标来划分的。
抗震等级一般分为一级至八级,等级越高表示结构的抗震性能越强。
•一级抗震等级:仅适用于无减震措施的建筑,抵抗小型地震的作用;•二级抗震等级:适用于对中型地震有一定抵抗能力的建筑;•三级抗震等级:适用于对中小型地震有一定抵抗能力的重要建筑;•四级抗震等级:适用于对小型地震有较高的抵抗能力的重要建筑或一般建筑;•五级抗震等级:适用于对大型地震有较高的抵抗能力的重要建筑或一般建筑;•六级抗震等级:适用于对大型地震有较高抵抗能力和变形能力的重要建筑,如医院、学校等;•七级抗震等级:适用于对大型地震有较高抵抗能力和变形能力的特殊用途建筑,如核电站等;•八级抗震等级:适用于对极大地震有较高抵抗能力和变形能力的特殊用途建筑,如航天发射场等。
3. 抗震等级的评定方法抗震等级的评定是基于一系列设计和分析参数进行的。
以下是一般用于评定混凝土框架抗震等级的主要方法:3.1 设计参数•建筑的使用寿命:根据建筑的预期使用寿命,确定结构所需的抗震能力等级;•地震烈度:根据地震烈度参数确定结构的等级;•地震基本加速度:通过地震区划和设计地震烈度计算得出地震基本加速度;•地震活动性:通过地震活动性参数确定结构的等级;•结构的类型和高度:不同类型和高度的结构所需的抗震等级各不相同。
3.2 材料性能•混凝土强度: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确定结构的等级;•钢筋强度:根据钢筋的强度等级确定结构的等级。
3.3 施工质量•混凝土浇筑质量:根据混凝土的材料和施工工艺确定结构的等级;•钢筋布置质量:根据钢筋的布置质量确定结构的等级。
框架结构的抗震减震分析

应用减震技术
设置减震支座
在结构中设置减震支座,以吸收地震能量,减轻地震 对结构的影响。
应用阻尼器
在结构中安装阻尼器,以增加结构的阻尼效应,降低 地震响应。
采用隔震技术
在基础和结构之间设置隔震层,以减小地震对上部结 构的影响。
06
CATALOGUE
工程实例分析
工程实例一:某高层建筑
设计采用地震力系数法进行计算,并 考虑了地震烈度、场地类别等因素。
抗震分析
地震危害与影响
地震波及地面震动
地震产生地震波,引发地 面震动,对建筑物和结构 造成破坏。
建筑物倒塌与损毁
框架结构如未经过合理设 计和施工,易在地震中发 生倒塌或严重损毁。
次生灾害
地震可引发火灾、水灾等 次生灾害,对周边环境和 生态造成进一步破坏。
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响应
地震动位移响应
01
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会产生位移,影响结构的稳定性。
研究目的和方法
通过对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分析,为结 构的优化设计和地震防护提供理论支持。
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等方法 ,对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全面评估。
02
CATALOGUE
框架结构概述
框架结构的特点
空间分隔灵活
框架结构能够根据建筑功能需求,灵活地分隔空间。
整体性能良好
框架结构具有较好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减震结构的分析方法
减震结构的分析方法包括理论分析、数值模 拟和实验研究等,以评估减震装置的性能和 结构的减震效果。
减震结构的评估
评估减震结构的地震响应和性能,以确保其 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05
CATALOGUE
框架结构的抗震减震措施
某框架-剪力墙体系高层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d sr e h v riw o h rjc n rhtcu eslcin h n u eS eci steo eve f ep oe t dac i tr eet ,te , s ATWE a dtef i l b t a e o n i t ee h ne —
m e tm eh d a ay i s fw a eETABS t o a ay e a d c lua in io d r t b an t ea es ai n t o n lss o t r o d n l z n ac lt n r e o o t i h s im t o c b h vo ft e sr cu e Ap l s o e t o o s p lm e ta ay i o tu t r u ig ea tc e a iro h tu t r. p yPu h v rme h d t u p e n n lss fsr cu ed rn lsi- p a tcsa et n u et esr c u ei s ima i f n t n t e tt es e iiai n n e urm e t lsi tg o e s r h tu t r sa es tc u c i om e h p cfc t sa d r q ie n s o o
tv s Th t o fa ay i n h p r p it s im a i m e s r s i t k s c n b h ee e c ie . eme h d o n lssa d t e a p o rae a es tc a u e t a e a e t e rf rn e
首先介绍该工程概况及结构体 系 , 然后采用 S WE E AB AT 、 T S有 限元分析 软件 对该结 构进行计 算 , 并运用 静 力推覆方法对结构弹 塑性 阶段 抗震性能 目标补充分析 验算 , 针对结 构体系鉴 别 、 梁处理 、 短 抗震构造 、 结构 扭
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摘要:文章通过对框架结构,房屋框架结构的类型、抗震等级的要求等进行概述,分析了框架结构等建筑形式,抗震性能的优劣,并提出如何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方法。
关键词:框架结构抗震性能抗震等级一、框架结构概述框架结构住宅是指以钢筋混凝土浇捣成承重梁柱,再用预制的加气混凝土、膨胀珍珠岩、浮石、蛭石、陶烂等轻质板材隔墙分户装配成而的住宅。
适合大规模工业化施工,效率较高,工程质量较好。
框架结构由梁柱构成,构件截面较小,因此框架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都较低,它的受力特点类似于竖向悬臂剪切梁,楼层越高,水平位移越慢,高层框架在纵横两个方向都承受很大的水平力,这时,现浇楼面也作为梁共同工作的,装配整体式楼面的作用则不考虑,框架结构的墙体是填充墙,起围护和分隔作用,框架结构的特点是能为建筑提供灵活的使用空间,但抗震性能差。
二、房屋框架结构分类及特点1、分类房屋的框架按跨数分有单跨、多跨;按层数分有单层、多层;按立面构成分有对称、不对称;按所用材料分有钢框架、混凝土框架、胶合木结构框架或钢与钢筋混凝土混合框架等。
其中最常用的是混凝土框架(现浇整体式、装配式、装配整体式,也可根据需要施加预应力,主要是对梁或板)、钢框架。
装配式、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和钢框架适合大规模工业化施工,效率较高,工程质量较好。
2、特点框架建筑的主要优点:空间分隔灵活,自重轻,有利于抗震,节省材料;具有可以较灵活地配合建筑平面布置的优点,利于安排需要较大空间的建筑结构;框架结构的梁、柱构件易于标准化、定型化,便于采用装配整体式结构,以缩短施工工期;采用现浇混凝土框架时,结构的整体性、刚度较好,设计处理好也能达到较好的抗震效果,而且可以把梁或柱浇注成各种需要的截面形状。
抗震房-房屋框架结构框架结构体系的缺点为:框架节点应力集中显著;框架结构的侧向刚度小,属柔性结构框架,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结构所产生水平位移较大,易造成严重的非结构性破性;钢材和水泥用量较大,构件的总数量多,吊装次数多,接头工作量大,工序多,浪费人力,施工受季节、环境影响较大;不适宜建造高层建筑,框架是由梁柱构成的杆系结构,其承载力和刚度都较低,特别是水平方向的(即使可以考虑现浇楼面与梁共同工作以提高楼面水平刚度,但也是有限的),它的受力特点类似于竖向悬臂剪切梁,其总体水平位移上大下小,但相对与各楼层而言,层间变形上小下大,设计时如何提高框架的抗侧刚度及控制好结构侧移为重要因素,对于钢筋混凝土框架,当高度大、层数相当多时,结构底部各层不但柱的轴力很大,而且梁和柱由水平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整体的侧移亦显著增加,从而导致截面尺寸和配筋增大,对建筑平面布置和空间处理,就可能带来困难,影响建筑空间的合理使用,在材料消耗和造价方面,也趋于不合理,故一般适用于建造不超过15层的房屋。
混凝土框架抗震等级怎么确定

混凝土框架抗震等级确定方法
在建设中,混凝土框架结构是常见的结构形式之一,其抗震性能直接关系到建
筑物的安全性。
为了保障建筑物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的安全性,需要对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抗震等级的确定。
确定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等级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步骤:
1. 地震设计参数的确定
在确定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等级之前,首先需要确定地震设计参数,包括地
震作用分布、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等参数。
这些参数是根据建筑物所在地区的地震烈度和设计要求来确定的。
2. 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价
通过对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评价,包括结构的整体稳定性、承载力、延性等性能指标的评估。
这些评价指标可以通过数值模拟或试验等方法得到。
3. 抗震设防烈度
根据地震设计参数和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价结果,确定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设
防烈度。
抗震设防烈度是根据结构的风险等级和地震灾害可能性等因素来确定的。
4. 抗震等级的确定
最后根据抗震设防烈度和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价结果,确定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
震等级。
抗震等级通常分为几个等级,如一级、二级、三级等,不同等级对结构的抗震性能要求也不同。
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等级的确定是建筑结构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只有确
定了合适的抗震等级,才能确保建筑物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有足够的抗震能力,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某栋少墙-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估

0 3 5 O 3 O
承 担 了较 大 的水 平 地 震 作 用 , 需要特别加强。( 5) 在 罕遇 地 震 作用 下 , 第 2层 的层 间位 移 角 最 大 , 为 结 构薄 弱 层 , 这 与 2层 较 高 的层 高 有 密切 关 系 。
续 到第 5秒 左右 , 剪力墙 开始 出现 塑性 应变 , 随地 震
发展 , 塑性 应变 不断 累积 , 在第 2 0秒 时 达 到 0 . 0 1 3 。
剪力墙 的钢 筋应 力也 是 在 第 5秒 左 右急 剧 增 加 , 随 着剪 力墙 裂 缝 的增 加 , 钢 筋 逐渐 达 到 3 8 0 MP a左 右 的屈 服应力 状态 。而 与之协 同工 作 的框架 柱 的钢筋
设计 [ J ] . 地 震 工 程 与 工 程振 动 . 2 0 0 1 ( 3 ) : 2 1— 3 0 .
相 应增 加 。
6 结 构 抗 震 性 能 评 估
通过 对结 构进行 7度 下三 条地震 波 三水准 地震
[ s ] . 北京 : 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 , 2 0 1 0 .
[ 3 ] 欧进 萍 , 何政 , 吴斌 , 等. 钢 筋 混 凝 土 结 构 基 于 地 震 损 伤 性 能 的
U ) l U 1 ) 2 U
时间/ s
地反映了结构 的应力应 变状态 , 以 及 构 件 屈 服 的 先 后 次序 。
图1 7 ③ 轴 交 B轴 处 框 架 柱 的 钢 筋 应 力时 程 曲线
( 2 ) 在多 遇 地 震 作 用 下 , 结 构 基 本 完 好 在 设 防
浙
江
建
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价

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价一、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价概述混凝土框架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类型,其抗震性能的评价是确保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重要手段。
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价是指对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以确定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价是建筑结构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二、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价指标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结构受力性能、变形能力、耗能能力、稳定性能等多个方面。
其中,结构受力性能是指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承受荷载的能力;变形能力是指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变形的能力;耗能能力是指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吸收能量的能力;稳定性能是指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保持稳定的能力。
这些指标的评价既包括静力强度和动力强度的评价,也包括整体和局部的评价。
三、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价方法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实测与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和数值模拟方法两种。
实测与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是通过对现场建筑结构进行实测和分析,以确定其抗震性能指标,并对其进行评价。
数值模拟方法则是利用计算机模拟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变形和稳定情况,以确定其抗震性能指标,并对其进行评价。
这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各不相同,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评价。
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价步骤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价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筑结构的资料收集,包括建筑结构的设计图纸、施工图纸、验收报告等资料,以及建筑结构的使用情况和维护情况等。
这些资料对于评价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建筑结构的实测和分析。
通过对建筑结构进行实测和分析,确定其结构受力性能、变形能力、耗能能力、稳定性能等抗震性能指标。
3.建筑结构的数值模拟。
通过数值模拟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变形和稳定情况,以确定其抗震性能指标,并对其进行评价。
填充墙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估

大量 的地震 和水 平 加载试 验 中填充 墙框架 结构 的 表现表 明 , 于水 平地震 作用 , 对 框架 结构 中填 充墙 表现 为抗侧 力 的结构 构件 。 本文 就水平 地震 作用下 填 充墙框 架结 构 的力学
模 型、 填充 墙带来 的 刚度 、 强度 、短柱 ” 倾 覆引起 的 “ 、
Th s s m e to es i ro m a e o a o r —n l d Fr m e S r cu e e As e s n fS im c Pe f r nc fM s n y i f l a t u t r s i e
Wa g u - , e g S a - ig n Ch n wu 一 M n h o p n
心或 空心 的轻质 砌块砌 体墙 或轻 质隔断 墙板 。
如 果 不 能保 证填 充 墙 与 框架 柱 、 有 足够 的 间 梁 隙, 必然 造成 填充墙 与框 架柱 、 的相互 作用 。在 填 梁 充墙 与框 架柱 、 梁有 足够 间 隙的情形 下 , 如果 没有 好 的结 构构 造 和施 工措 施 , 么 必 oe e fC iE g e i , ot at n e i , aj g 20 9 , hn 2 C lg Cv n i e n , a gh uU i rt , 1 C lg i l n i e n S u es U i nt N n n 10 6 C i l o v n r g h v y i a; . o e e f iE e l o i l gn r g Y n zo n e i i v sy 2 50 , hn ) 20 9 C i a
1 概 述
一
中墙 托梁 力学模 型 , 般不 考 虑 填 充墙 对 框 架 梁 强 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2. 1
计算模型及地震记录的选取
计算模型
性反应谱对 IDA 方法进行了改进; 吕大刚等 基于地 “折半取中” 震记录的 IDA 方法, 提出了 原则, 以确定结 构倒塌极限状态点; 卜一等 采用 IDA 方法对 9 个不 同结构特性的高层钢框架 - 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展 开分析, 提出了高层混合结构的四个性能水准, 并给出 了相应的最大层间位移角范围, 以作为基于性能抗震 设计的控制指标; 申彦利等
( 1. 华中科技大学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武汉 430074 ; 2. 华中科技大学 控制结构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武汉 430074 )
摘
要: 以一个 8 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 首先对其进行结构设计, 得出各梁、 柱截面尺寸及配筋布
置; 然后采用 OpenSees 程序对其中一榀框架建立二维模型, 选择 20 条含明显速度脉冲的近场地震记录对该框架结构进 同时选择 20 条典型远场地震记录以作对比分析 。基于 IDA 分析的结果, 从概率的角度对结构进 行增量动力分析( IDA) , 行地震性能评估, 得出结构在不同 IM( Intensity Measure) 参数及近场、 远场地震作用下的超越概率 、 地震危险性曲线及年 平均超越概率。通过对比分析发现,IM 参数的选择对结构地震性能评估有很大影响 。 近场地震由于其较高的速度脉 冲, 使得结构的超越概率、 平均超越频率及年平均超越概率均大于远场地震 。 关键词: 近场地震; 增量动力分析; 地震性能评估; 超越概率; 年平均超越概率 中图分类号: TU375 ; TU311. 3 文献标识码: A
Seismic performance assessment on some frame structure
2 2 2 2 WU Qiaoyun1, ,ZHU Hongping1, ,FAN Jian1, ,ZENG Zhihe1,
( 1.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 430074 ,China; 2. Hubei Key Laboratory of Control Structures,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 430074 ,China)
[9 ] [8 ]
[7 ]
分 析 所 用 模 型 根 据 《建 筑 抗 震 设 计 规 范 》 ( GB50011 - 2010 ) 及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 ( JGJ3 - 2010 ) 的要求, 采用 PKPM 软件对其进行内力 和配筋计算, 结构设计满足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的 抗震设防烈 要求。主要设计参数如下: 建筑场地 Ⅱ 类, 度 8 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0. 20 g, 设计地震分组第
[12 ] 有关学者 曾研究过, 对于中等高度的建筑, 选取 10 ~ 20 条地震记录进行增量动力分析可以得到较为精
时分析结构在不同 IM 参数及不同性质地震激励下的 抗震性能研究尚为罕见。 本文选择 20 条含明显速度 采用不同的 IM 参 脉冲的近场地震记录作为地震输入 , 数, 对一个 8 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增量动力分 同时选取 20 条典型远场地震输入以作对比研究, 析, 全面分析了该结构的抗震性能。 首先, 基于分析所得 的 IDA 曲线求得结构在不同 EDP 水平下的超越概率。 然后, 基于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得到结构的地震危险 性曲线。最后, 基于 IDA 及地震危险性分析的结果得 到结构的年平均超越概率。 为震前灾害预测及震后损 失评估提供了参考。
[11 ] 二组, 框架抗震等级 2 级 。 结构立面模型及梁柱配 梁截面配筋分为 a ~ d 四种情况, 柱截面 筋见图 1 ( a) ,
等应用增量动力分析和
统计推论分析的方法分析了结构关注部位的响应谱加 速度作为强度参数的适用性, 研究了给定强度参数水 评估了给定地震 平下结构工程需求参数的概率分布, 危险性水平下结构的抗震性能。
Abstract:
An 8storey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 was taken as an investigated subject. The section sizes
and the reinforcement layout of beams and columns were designed. A twodimensional model of the structure was established using OpenSees program. An incremental dynamic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taking 20 nearfield ground motion records,which contain notable obvious speed pulses,as seismic input. Meanwhile,20 typical farfield ground motion records were chosen either to accomplish a comparative analysis. Based on the incremental dynamic analysis,seismic performance assessment on the structure was achieved in the perspective of probability. The exceeding probability, seismic field and hazard curves and mean annual exceeding probability in the cases of different IM parameters and different ( nearfar-field) ground motions were obtained. Comparisons show that the choosing of IM parameters has great influence on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assessment. Due to the existence of high velocity pulse,the nearfield ground motions make the exceeding probability,mean exceeding frequency and mean annual exceeding probability of the structure all greater than farfield ground motions. Key words: nearfield ground motion; incremental dynamic analysis; seismic performance assessment; exceeding probability; mean annual exceeding probability based Earth基 于 性 能 的 地 震 工 程 ( Performancequake Engineering,PBEE ) 研究需要对不同水准地震作 用下结构的抗震能力进行评估, 即需要对结构在地震 作用下从屈服、 损伤直至倒塌的全过程进行分析。 加 上地震发生的随机性和评估结构抗震性能时涉及到的 诸多不确定因素, 结构的地震性能评估应从概率分析 的角度进行。
比了改进的标量 IM、 矢量 IM 及传统的标量 IM 对地震 指出合理的选择 IM 参数可以得 概率需求分析的影响, 到更加精确的地震性能估计; Vamvatsikos 等 通过中 间变量 IM, 将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和结构的 IDA 分析
[6 ] 解耦, 从而求得 λ EDP ( y ) ; 我国学者杨成等 应用弹塑 [5 ]
第 15 期
吴巧云等: 某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估
[3 ]
159
的影响; Vamvatsikos 等
研究了结构单元骨架曲线特 [4 ] 性的不确定性对结构地震性能的影响; Tothong 等 对
构的抗倒塌能力。 由于该分析过程是非 线 性 动 力 过 因此能较好地反映结构在未来可能遇到的不同强 程, 震作用下刚度、 强度以及变形能力的变化全过程。 目 IDA 研究是一种具有多重目的和广泛应用范围的 前, 方法。
[10 ] 尽管 IDA 方法早在 1977 年就由 Bertero 提出, 但是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远不及国外研究的广泛, 同
配筋分为 1 ~ 10 十种情况。 结构楼屋面恒、 活载布置 1 ( b ) 、 ( c ) 。 、 、 见图 混凝土强度等级梁 板 柱均为 C30 ; 梁、 柱主筋 HRB335 , 箍筋 HPB235 ; 结构底层层高 3. 9 m, 其余层 3 m。 截面尺寸: 梁 300 mm × 600 mm; 1 ~ 4 5 ~ 8 层柱 600 mm × 600 mm; 层柱 700 mm × 700 mm, 楼板厚 100 mm。 本文采用 OpenSees 程序对该结构进行增量动力分 由于 结 构 平 面 对 称, 只 选 用 一 榀 框 架 进 行 分 析。 析, 梁、 柱选用基于位移的非线性纤维梁柱单元模拟。 梁 构件设置 4 个纤维截面, 柱构件设置 10 个纤维截面。 梁、 柱截面均分为混凝土和钢筋两部分。 考虑到纵向 钢筋和箍筋对核心混凝土的轴向承载能力的加强, 将 混凝土部分划分为外包混凝土和核心混凝土。 外包混 凝土和核心混凝土的本构参数不同 ( 按照《混凝土结 5. 3. 4 条的要求取平均值 ) , 构设计规范》 均划分为矩 形块状纤维, 其中, 外包混凝土的划分网格数要少于核 心混凝土划分网格数。截面一根纵向钢筋视为一根纤 维。采用程序 OpenSees 分析得到结构的基本周期 T1 = 1 . 004 8 s, 采用 PKPM 计算得到 T1 = 1 . 01 s, 二者比 较接近, 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准确度得到校验 。 2. 2 地震记录